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

2024-02-11

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1.1 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运行过程中, 存在各种经营风险且难以避免, 这也是企业进行管理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并对风险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优化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1.2 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手段正在不断完善, 并且已经趋向于建立一套可以独立执行的评估手段, 但其对企业业务目标的理解没有完全到位, 企业业务目标的参与程度和胜任力度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需要企业全体成员进一步努力和完善。值得欣慰的是, 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已经开始各种大胆尝试, 如以观察者的身份实际参与到目标的制定和业务流程规划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中, 相信以这样的方法, 内部审计部门一定能完善出一套专门审计方法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 以此来实现资产的增值。

1.3 规范管理行为

在健全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会计审计应该是一项比较常规性的工作, 主要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对潜在的风险和漏洞进行识别, 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给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合理建议, 避免企业出现违规违章的经营情况。

2 优化会计审计的措施

2.1 实施全面会计审计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实施全面会计审计制度, 将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引入会计审计工作, 使其在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中行使监督职能。高层管理人员应及时转变工作观念, 对员工职能管理进行重新定位, 高度重视企业财务会计审计工作的实施, 使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注重对财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 实施财务审计师制度;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全过程中, 财务审计参与的经济监督作用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正视, 作为企业领导者也应及时树立正确观念和认知, 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变更:首先, 将企业日常支付业务从单一的财务部门审核支付, 改为由会计审计部门参与审核、财务部门进行审查;其次, 将财务部门的印鉴管理从全部交由财务部门管理变为只交予其中一个或部分;最后, 使用印鉴时应该提交会计审计部门检查核对后, 再配合财务部门进行最终的盖章, 从而建立起企业完善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

2.2 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与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也唯有如此, 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 并将其落实下去。通过强化主要领导与财务分管领导的培训, 促进其内控意识增强。为了保证企业内部顺利实施内部控制, 需要企业强化工作人员培训, 让其了解与掌握内部控制的变化, 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的工作。此外, 引入与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以财务内控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为基本, 在重大经济事件各环节中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达成各职务之间相互牵制, 实现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实际工作中, 企业存在一些大型业务, 这类业务通常由多部门协作承办, 业务开展过程中既能发挥部门监督职能, 又能合理利用资源, 通过合理分工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各环节中都存在财务管理工作, 引入牵制机制可以预防财务风险, 最大程度发挥监督约束作用, 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3 建设好财务和会计审计队伍

(1) 提高会计审计影响力。财务内审也要进行一定的自我宣传以及人际关系的塑造, 现实中企业内部人员对财务内审都戴着有色眼镜, 不愿意接受财务内审。财务内审机构与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的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能进行宣传, 确保企业管理层能够深入了解认识到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提高财务内审的权威性及支持力度;同时让企业更多的人了解财务内审, 进而了解财务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财务内审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2) 做好相关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随着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经济领域快速扩大, 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已经从财务部门逐渐扩展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正朝着全面、复合型人才领域发展。当前首要工作就是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对现有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对照会计审计工作的环境、法规、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 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现有审计知识和法规, 更新审计方法和手段, 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和要求, 以满足现有审计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因此, 企业应从行业角度出发, 加大对会计审计人员的后期教育, 以便更新其审计观念和审计技术、方法; (2) 作为会计审计人员, 应强化自身学习能力。无论再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都有落伍的一天。在知识快速更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科学技术瞬息万变, 审计环境更是日新月异, 为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因此, 会计审计人员当务之急是要及时更新业务知识, 掌握新的专业技能, 以便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 就需要强化内部管理与自我监督体制, 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会计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做好会计审计工作, 有助于规范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要做好相关研究分析工作, 充分发挥企业会计审计的作用,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鉴于此, 本文主要以企业会计审计必要性为出发点, 探讨当前处理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阎柳青.探讨企业会计审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J].经贸实践, 2015 (12) .

[2] 章康.基于会计审计略探其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19) .

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大学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对高校会计事业的发展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大学会计核算堡垒、财务管理能力,相关负责人员理应结合当前先进管理技术,优先做好大学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以往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会计构建系统从以往会计电算化过渡到当前会计信息化当中,无论是在管理能力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最重要的是,对于当代大学而言,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俨然成为评估大学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学会计系统积极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构建出符合大学财务特点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大学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构建方面以及应用方面,仍旧存在较多不足问题,具体如下。一方面,市场财务软件种类较多,优势与不足较为明显。如部分小型软件功能欠缺,难以满足大学对各项业务发展的需求。再加上某些模式会限制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容易陷入信息孤岛状态,难以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目标。另一方面,介于大学会计信息化仍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信息化层次较低。在财务管理方面,多以原始财务报表为主,很容易造成其他功能系统的资源浪费。

二、云计算环境下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探讨

面对云计算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工作必须紧抓时代机遇,构建符合学校财务特点与审计特点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以期可以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良好的契机。

(一)构建流程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流程需要以财务为核心基础,以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审计以及资产管理为主要架构模式。充分利用密钥管理确保各级领导、学生成员、教师人员等可以列入到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参与对象中。与此同时,在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模块的选择当中,优先选择较好的校园网络结构、硬件加密器、安全系统等基础设施。另外,在管理模块方面,最好选择安全性能与管理性能较好的学生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以及审计模块等必要设施。以学生业务流程为例,学生被录取之后需要利用学生管理模块进行集中管理,主要进入系统、财务、后勤等模块当中自动获取与学生相关的信息资源,如缴纳学费信息、学籍信息等。如此一来,在财务管理与审计管理方面至少要比以往方便得多。

(二)结合ERP系统,优化会计信息化内部管理效果

ERP系统集中体现出供应链管理功能与生产系统管理功能的统筹规划、合力推进功能。既可以面向市场经营、销售,同时还可以面向校内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实现齐驱并进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ERP系统融入产品数据管理功能,完成对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功能,比较利于大学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ERP系统在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融合发展。主张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体系,完成信息收集、分析、传递以及使用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利用信息沟通体系与相关反馈系统加强对决策信息的评判性,尽可能地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如此一来,管理人员可以结合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校内各项财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功能。

三、结合云计算应用优势,强化大学会计信息化运行功能

会计信息化系统主要结合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将学校内部涉及到的会计管理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对各类会计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等工作,确保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性依据,合理规避财务风险问题,满足学校日常运行要求。为进一步确保大学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建议管理人员可以积极结合云计算应用优势。如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以及传输等应用优势,完成对大学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管理的处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大学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正式构建的过程中,必须重点紧抓安全管理问题,最好应用合理的安全管理软件,加强系统整体的运行效果,防止数据资源出现丢失、盗取等问题。如此一来,大学会计信息化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结束语:

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模式势必会发生较大改变,传统构建模式将无法适应于当前时代当中。面对于此,我们必须及时明确当前发展形势,立足于本校会计系统实际,构建符合本校会计管理、审计管理特点的系统模式。如此一来,大学财务支出情况、收入情况将会得到完成记录,并且可以随时查阅、督查,能够更好地确保资金安全。

摘要:本文主要以云计算环境为研究背景,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体验, 阐明基于云计算环境下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的相关策略。具体从云计算环境背景入手, 深度分析当前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现状。并结合自身的所感所想, 提出相关的策略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环境,大学会计,信息化构建

参考文献

[1] 孙方煜.云计算环境下高校会计信息化构建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9, (08) :145-146.

[2] 董小青.云计算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化构建的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8, (08) :101.

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 自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日益繁盛以来, 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使公司业绩看起来更好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或者为了能够成功地上市而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 审计质量问题事件层出不穷, 即使各种防范手段日益改进, 但审计质量问题仍然存在。审计质量问题的发生, 无论对于投资者, 还是国家税务或者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等都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2002年7月25日, 因为安然公司和世界通信公司等一系列丑闻的发生, 为了解除对美国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信任危机和挽回公众信任, 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该法案的核心是旨在通过立法加强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专业会计控制环境的建设和公司审计制度的完善, 通过明确管理层的责任, 对渎职和做假账的企业实施严厉的惩罚制度。同时, 伴随着审计师的作用越发被强调, 我们也理解到要防范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专业会计舞弊问题, 专业会计的工作成果必然是审计质量问题防范的第一道防火墙。即使伴随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一系列方案的出台, 专业会计审计的地位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专业会计的工作环境还不够独立, 专业会计还不能达到应有的权威性, 无论是受管理层管制还是受限于财务部的管制,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专业会计师的作用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有效阐扬。

计算机系统下的会计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U盘或光盘上, 并且不会为审计员保留纸质记录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这些记录。此外, 计算机系统下的数据可以无保留地被非法修改和删除篡改标记, 欺诈者抓住这个弱点, 为个人利益犯罪。

由于计算机系统下的数据是无纸化的, 数据处理是电子化的, 因此审计人员似乎无法在互联网上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跟踪和审查抵押交易的经济管理方式。鉴于目前的审计实践, 许多审计机构都需要计算机化, 企业的做法是打印出所有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 账簿和报表, 并用它们绕过计算机系统的审查会计方式, 以及这些印刷证书, 账户, 表格作为基本审计的线索和基础。但是, 一旦计算机系统下的数据信息进入在业务发生时, 从原始数据和会计账户余额中得出的会计凭证金额是故意伪造的。诸如金额和报表之类的数据必须跟随错误, 并且这些打印的衍生数据不能用作审计证据, 并且存在错误。当然, 印在纸上的电子原始数据不能用作审计证据。

计算机电算化审计的重点是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商业内部审计机构构建, 现在迫切需要这项服务。可以使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企业网络在系统进行过程中先前审核, 并定期提供管理审核建议和其他必要的监测信息。当上市公司的实时报告出现时, 监督私人审计机构的事务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计算机信息环境下的审计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提升信息系统环境下专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日益复杂, 专业会计师们需要选用合理恰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利用数理统计严谨的数学求证等相关知识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环境进行审计。而专业会计技术应用合理及方法选用的恰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判断水准所以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如果专业会计人员对专业会计技术和方法选用不当, 那么极有可能导致专业会计的监督职能遭到质疑, 从而致使企业有更多的可能进行审计质量问题。

首先应当提升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会计工作的作用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会计人员是否有专业的职业胜任能力,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防范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审计舞弊问题, 必须考察专业会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 技能和有关的经验活动。同时为了专业会计人员能持续高效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服务, 以获取持续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更为优质的服务效果和质量。

其次应该加强建设专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专业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必须围绕国家法律规章制度所规定的道德规范, 保持诚信, 客观, 保密性原则。专业会计在应当诚实, 勤劳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无论开展的工作是否有损自己的利益都应当对被检查活动和信息保持客观原则, 不能歪曲工作内容, 在进行专业会计审计时, 没有取得授权的情况下不能对外披露有关信息。所以企业必须要加强建设专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此来获得高效的专业会计效果。

最后通过加强全员道德建设, 用道德准绳来进行约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道德建设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 道德对推进文化文明建设都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企业经济活动中, 如果能够加强就职人员的职业品质, 工作作风和纪律, 便能够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在一个企业中, 针对人类的贪婪本性, 如果能通过会计道德宣传和教育, 使企业自上而下从思想上认识到审计质量问题对个人, 对企业对经济市场以及对整个社会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果能够形成道德舆论压力, 自然也会有很多的人害怕受到社会的谴责而大大减少企业审计质量问题的风险。

三、完善计算机系统下的专业会计审计制度控制, 加强信息披露

第一, 合理设计专业会计结构, 增加专业会计的独立性;专业会计机构的设置, 有多种形式, 不同的设置结构, 专业会计的独立性也就不同。强化专业会计的独立性对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 财务管理水平以及防范财务活动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专业会计独立性不够, 就难以发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火墙作用, 进而不能有效发现或者抑制审计质量问题的发生。传统的专业会计结构都是受到管理层的领导, 这对专业会计的独立性起到了极大地削弱作用, 如果企业能够改变现状, 使计算机系统下的专业会计的财务和机构都独立于整个管理层级, 自然专业会计的独立性就能有所提高, 专业会计的作用发挥也能更加高效。

第二, 加强计算机系统下的专业会计团队建设意识, 强化专业会计的权威性;我国于1983才开始建立专业会计制度, 专业会计的从无到有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同时对于专业会计机构的设置, 专业会计的建设意识并不是很强烈, 如果企业能够使管理层治理层意识到计算机系统下专业会计对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 能够使企业员工意识到专业会计的存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防护作用, 使专业会计能够自上而下有序高效地开展业务活动。如此, 专业会计的工作效果能够得到可观的发展, 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专业会计的权威性, 进而减少企业因缺少相应的机制而进行舞弊行为。

第三, 合理设置内部激励奖惩制度降低企业会计舞弊风险。根据会计审计舞弊三因素论知道, 审计质量问题的第一大因素便是压力, 如果企业在对员工工作效果和价值评估时采用过于严苛的制度, 那么对于员工来说就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也增加了企业审计质量问题的风险。但如果企业对于员工采用过于宽松的奖惩制度, 也会使员工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价值, 减少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 同时增加企业的成本, 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对于企业发生的舞弊行为, 如果能够采取较为严苛的惩罚手段, 也能有效地减少企业审计质量问题。所以计算机系统下专业会计人员在进行设置和审核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时若能够合理设置内部激励奖惩制度, 将对审计质量问题起到极大的抑制作用。

(一) 采用数据通信控制

数据通信控制是为了防止在错误, 丢失, 泄露等过程中进行数据传输, 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保护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准确, 安全, 可靠。网络应尽可能采用结构化布线, 建议专用的网络数据传输和安全数据信息通道的打开并且添加到传输的数据中, 加密其数字签名, 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分两层加密, 确保数据安全, 并使用数字签名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避免舞弊的发生

企业的发展追求价值最大化, 同时更应当注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不要造成一股独大的局面。同时建立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指相同的一项业务必须经过不同的人员或者不同的部门去联合完成, 例如购进货物, 需要相关人员提交电子请购单, 由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同意请购, 再通过计算机传递给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同时要将发票等票据及电子扫描版交由财务部门入账及电子存档, 购货单等票据交给仓库部门核验所购物资并且保管相应的物资, 尽可能地做到传统审计方式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无纸贸易方式相结合。如果一个人员或者部门想要舞弊, 就必须要通过另一个甚至好几个部门串通来完成一次舞弊行为, 相对于没有设置牵制制度的部门, 一项业务只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来全部完成, 有更大的难度去控制财务舞弊, 根据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 分为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这些书面数据形成了审计人员熟悉的整理关系。如果修改这些数据, 则可以识别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是传统审计线索的基本特征。然而,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 无纸贸易使得原始数据成为无痕化。所以设置合理的计算机信息环境中的牵制制度能够使权利分割, 对于防范会计舞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做到岗位分离。众所周知, 管钱的不管账, 管账的不管钱。不相容职位的设立能够使一个人既发生错误舞弊行为并且掩盖舞弊行为不被人发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综上所述如果做到这些, 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环境, 就能减少企业财务传统账单舞弊的发生。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会计信息它已成为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转变的里程碑。所谓会计信息, 是指会计信息为了管理信息资源, 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 网络和通信信息技术处理, 处理, 传输, 存储, 应用和其他处理, 用于企业管理, 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作银行和管理层提供充分和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按照信息化发展让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改革的必然结果。会计信息环境的特点是计算机及其网络, 通信, 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核心信息技术与会计有机结合形成了特定的环境, 它使会计处理工作在信息存储介质和访问模式, 信息处理流程, 处理模式, 内部控制模式和组织机器配置设置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化克服了会计电算化孤立信息的缺陷。另一方面, 会计信息也能更好地适用于内部和外部企业。

摘要:21世纪初, 经济蓬勃发展, 资本市场形成以来, 各上市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质量问题事件频发。在许多著名审计质量问题事件相继披露之后, 经济市场屡屡低迷,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受到牵连。审计质量问题事件的不断发生, 导致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感大幅度下降, 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也对注册会计师造成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因此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专业会计审计质量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计,审计质量,会计审计

参考文献

[1] 胡晋湘.信息系统环境对计算机审计的影响与应对[J].商业会计, 2011 (24) .

[2] 卢红柱.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探索之路[J].审计研究, 2006 (1) .

[3] 陈婉玲, 袁若宾.COBIT及其在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 2006 (1) .

[4] 金文, 张金城.基于COBIT的信息系统管理、控制与审计的模型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 2005 (4) .

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相似点

(一)两者具有相同的目的性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具有统一性的,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企业能够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健康发展。这二者都同属于企业的内部,其服务对象都是企业财务,工作内容都是帮助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更大化,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会计或者是财务管理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都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维护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

(二)这二者共享的会计资料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为企业接下来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企业进行项目决策的时候,这二者都会使用相同的会计资料作为可靠的参考数据,会计资料里面记载着企业在以前的生产经营情况,然后管理会计再根据这份资料进行审核复查,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一份与公司决策相关的提案报告,这对财务管理是特别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财务管理只有了解这份资料里面的内容,才能够对公司以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今后资金的使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这对于企业资金的掌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过了多个管理阶段,在前期阶段,我国还经常通过对真实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探讨分析数据信息,这使得很多学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积极性不高,因此,使得我国这方面的发展一直都处于原地踏步的情况。但是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所了解掌握的数据都比较纷繁复杂,而且其分类数目还特别的多样,这对企业的管理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数据以商业资本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发展道路上,使企业可以通过掌握这些数据而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这与传统的商业投资有点类似,但是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经营者可以充分地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它不再只是简单的会计数据,而是有利于未来发展道路的全新数据,而且现在处理这些新型数据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给管理会计的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以前只是简单的收集这些数据,但是现在还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不断地挖掘开发出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以及造成这些数据的背后原因的探索。同时,由于这些数据具有复杂的特性,因此,企业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的时候,应该马上向负责部门交上一份可靠的报告单。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充分的利用管理会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率的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决策的可信度,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财务管理体系中,最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便是会计信息。这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对整个企业以前所投资项目的记录分析,但是其信息相较于现在是比较落后的,是与时代所脱轨的,以至于它的利用价值比较低下。同时,这种信息是经过多个部门环节的筛查以后,才递交到决策者手中的一份数据,这份数据经过多道工序具有不可靠的特点。最后,会计信息只针对事情发生的结果,它对事情发生的过程并没有任何提现,因此这也使得其使用价值比较低下。但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管理会计与以往的财务管理是不同的,它充分地使用了新型互联网技术,对每个单位部门的生产经营状况都有一个比较细致化的记录和分析。然后,再根据现实情况,总结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结论与方案,从而加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一般情况下,企业每周或者是每月都会对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化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有效的财务报表。然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再根据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为公司交上一份科学有效的决策报告。这样会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对决策产生影响的事情,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不再需要通过以往的方法来收集信息,它可以根据财务管理所储备的大量数据,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得出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从而科学的制定出一套符合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资金使用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既是一种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挑战。如果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大数据的便利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那么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扩展。但是,如果企业故步自封,完全不理会时代的变化,那么就有可能会与时代所脱节,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从而被其他的公司所兼并取代。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的利用大数据的便利为我们的管理会计带来可靠且丰富的数据信息,为公司的决策带来数据保证,进而带动公司向前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一分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市场经济也在这种环境下飞速地发展。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 管理会计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方法以及保存工具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这个方面, 管理会计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本文就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的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卫强.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32) :153.

[2] 周兵.物价变动环境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优化方案分析[J].中国商论, 2016 (35) :111-112.

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对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客观必然性进行表述的基础上,就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重点论述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以期促进公立医院规避风险,安全运营,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作用

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是指公立医院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一般分为风险分析、评估、决策等三个环节。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存在,说明医院在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督和控制;而如何进行公立医院风险监管又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各个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对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拟就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客观必然性

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有其客观必然性,是医疗环境因素、医院运行风险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和其自身发展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医疗机构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成为必然

随着医疗管理体制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在逐步分离,医院内部形成多种利益关系,医疗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医疗环境的改变,意味着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完善其管理系统,否则将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其资源;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导致许多过去曾经令人满意的控制规程,今天可能已失去约束力,为此,医院管理层必须进行风险监管以完成其责任。尽管我们所学的控制规程可能会经常处于过时的状态之中,然而,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却永远重要,并能够指导我们设计更为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系统。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体系,并不仅仅是事后修修补补,更应在事前就建立防范体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此时,作为公立医院自身约束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参与医院风险监管成为必然。

2.医院运行风险的日益增大使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成为现实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公立医院运行风险大大增加,医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均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医疗机构破产、兼并、重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能否减少医院面临的运行风险是公立医院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而运行风险在公立医院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监管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医院陷入困境,因此对运行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鉴于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之外,这就使得它可以从全局的高度、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并及时建议医院管理层采取措施控制运行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有其客观必然性。

3.医院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同整个社会大环境相对应,当前,多数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室、部门过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差,人员职责不清,岗位责任不明;二是药品、设备、材料等回扣泛滥,要害部门通过订购吃回扣,更为严重者,有回扣的设备及材料质量极差,严重地损害了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三是有些医生不管患者病情是否需要,给患者开一些较昂贵的药,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从药品推销员那里得到回扣,从而造成病人经济负担过重,严重损坏了公立医院的形象;四是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使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很大影响;五是少数科室私自收费,损公肥私,公立医院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医疗服务成本的降低,使公立医院管理变得更加艰巨而复杂,而医院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服务成本,因此,内部审计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非常必要。

4.医院内部审计对自身发展的渴求使其参与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有了内在动力

内部审计部门为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并使其在公立医院管理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对医院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领域。而公立医院管理层对医院风险监管的空前重视,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这是因为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医院的职能部门,对医院所面临的风险非常了解,思路清晰;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是医院工作人员,对防范医院风险、实现医院发展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以此为己任,终生孜孜以求。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对医院风险监管领域的介入,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并将其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优势分析

医院内部审计所进行的风险监管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1.熟悉情况,内部审计发现风险线索较容易、发现风险的成本较低

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重要部门,对医院的发展目标、领导体制、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各部门(科室)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及其遵循情况比较熟悉,对医院风险监管特征和形式也比较了解;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又使其能及时掌握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动态,准确判断高风险领域、部位、环节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的审计测试程序,从而使风险监管线索更容易被发现。同时,内部审计进行医院风险监管的效益比较好,内部审计成本相对较低;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地、并以最低的成本分配审计资源,通过对可疑问题进行内查外调,从而掌握足够的风险监管证据;发现风险的成本较低,对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地位有重要影响。

2.方法灵活,内部审计实施风险监管效率比较高

风险存在的形式隐蔽,发现风险线索、取得风险证据较难,这是进行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最大技术难点。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已逐渐从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移到内控制度、采购、合同、工程建设等运营领域,事前、事中控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较广和较深的工作范围,使内部审计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风险线索及其内在联系;再者,内部审计熟悉公立医院情况,掌握大量内部信息,审计人员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动机、行为进行充分估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被审活动有关的风险类型和可能采取的风险监管手法及相应的审计方法,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技术方法,有助于减少风险监管工作量;最后,内部审计实施风险监管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一举多得,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风险监管的效率。

3.操作性强,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建议有效果

内部审计是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医院经营目标是否实现,是公立医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对已发生的风险行为进行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还要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尽量从制度上防范类似风险的重复发生;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具有实际操作经验,提出的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注重可操作性,比较切合实际;另外,内部审计还可以对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促进公立医院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4.有责任心,忠诚度高,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监管有力度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就职于公立医院,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与医院是利益共同体,其个人利益与医院命运休戚相关,因而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对医院有较高的忠诚度,维护公立医院利益不受损害是其自觉行为。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业务时,会本着对医院负责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一旦发现风险线索,都会排查到底,全力维护医院的利益。

三、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介入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对内部审计如何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1.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尚未建立或准备建立风险监管的过程中,应积极向医院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监管过程的相关建议

在操作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才能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出全面而且符合实际的审计工作计划,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管理措施。

(1)如果公立医院尚未建立风险监管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提请医院管理层注意这种情况,并同时提出建立风险监管过程的相关建议,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2)如果公立医院管理层正准备建立风险监管过程,那么,来自各方面综合性有关风险监管过程的信息,则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快地制定出风险监管过程建立方面的审计工作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可以促进风险监管过程的建立或使风险监管过程的建立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立医院风险监管过程的建立

(1)风险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公立医院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院部负责制定战略目标,各科室负责一个方面的风险监管责任,其他管理人员由医院管理层分配给一部分风险监管工作,操作人员负责日常具体监控,而内部审计人员则负责定期评价、提供咨询服务和监督保证工作。

(2)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公立医院的具体监督岗位,比较熟悉医院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如果医院管理层提出建立风险监管系统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协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保证和咨询范围,以免损害独立性;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协助医院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但不负风险管理建立方面的主要责任。

3.内部审计通过将公立医院风险监管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以检查、评价风险监管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评价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医院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存在影响医院发展的风险;检查医院的发展战略,了解医院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与相关部门讨论科室的目标、存在的风险,以及部门采取的降低风险和加强控制的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评价风险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评价风险监管结果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对管理层的自我评估进行实地观察、直接测试,检查自我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是否准确;评估与风险监管有关的控制薄弱环节,如果他们接受的风险水平与医院风险监管战略不一致,应进行报告。

(2)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监管方式的适当性。由于各个公立医院的文化氛围、管理理念和工作目标不同,风险监管的实施也有很大差别,每个医院应根据自身活动来设计风险监管过程。一般说来,规模大的、主要靠市场筹资的医院必须用正式的定量风险监管方法;规模小的、业务不太复杂的,则可以设置非正式的风险监管机构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是评价医院风险监管方式与医院活动的性质是否适当。

4.内部审计应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监管过程,对风险监管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

(1)在现代医院制度下,公立医院全面确立了风险监管过程,内部审计因此应该担负起风险监管的职能。首先,内部审计可以从评价各部门的风险监管制度入手,在医疗、教学、科研、财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作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医院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最后,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为依据,深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并防范风险。

(2)内部审计在各部门风险监管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公立医院,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5.监督与服务并重,构建和谐的公立医院风险监管模式,实现内部审计与医院风险管理的科学整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医院风险监管过程中,帮助医院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公立医院完善风险监管体系;评价并改进医院的风险监管程序,为公立医院的风险监管做贡献;同时继续原有的对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作用,帮助公立医院保持有效的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是医院风险监管的行家,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立医院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并促进医院风险管理状况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掌握与驾驭。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医院风险监管这个统一核心下,医院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实现了科学的整合,增加了医院的价值;在公立医院风险监管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赵蕾)

会计环境审计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对国家治理的探讨,不仅需要在规范的理论层面上展开,更需要在实证层面上展开。本文在对国家治理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以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为蓝本,以思想自由化多元化为目标,在各个领域推行激进改革,以期望构建现代化的西方式民主治理体系,但在转轨中引发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等进行了评述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西方一些权威组织的评估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模式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但因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发展进程的特殊性产生了“名不副实”的现象,对此应加以客观看待。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特征;评价

一、对国家治理内涵的探讨

国家治理是政治学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概念和范畴。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国家治理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指出,对国家治理模式的探讨最远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①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实质是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分类。[1]131由于各国的国情、政情以及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主体,其实施治理模式的情况受到关注。据此,根据不同的治理类型,出现了国家主义治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治理、代议制民主治理、精英民主主义治理、多元民主主义等多种国家治理理论。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国家主义理论将国家治理界定为强大的国家主导体制下的治理模式③。在国家主义治理理论中,公民的行为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目标息息相关,是强大的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的保护对象,国家由此可获得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秩序[2]77。

与此不同,西方现代精英民主论者坦然面对政治家只是将人民作为获取权力的工具,以及治理的技术性必然导致精英决策这两大现实[3]。以“代议制民主治理”“精英民主主义治理”“多元民主主义治理”理论为代表,在“人民的统治”的原则下,将治理视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或者“多元政体”,在治理模式中渗透着公众辩论、直接参与以及大多数参与的民主精神,允许社会存在众多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其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影响政府的治理决策,以最大满足不同的利益群体,既防止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又防止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4]23。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蕴含的国家治理理论吸取了国家主义理论,以及“人民主权”思想的精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与形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指出:“国家制度本身只是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这种规定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在现实性上,国家制度在治理中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是“人的自由产物”。[5]39列宁认为,在“民主”只是作为“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时,它同历史上任何国家一样,本质上都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与此同时,还要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力“来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6]257

对国家治理的探讨,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上展开,更需要在实证层面上展开。上个世纪初,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伊始,就构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治理体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逐渐形成了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的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走过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把苏联从一个手扶木犁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军事国防现代化国家。苏联时期的吉尔吉斯斯坦实行的议行合一、一党制、苏维埃制,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的改革下,吉尔吉斯斯坦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开始实施改革,最终走向独立。由于历史上吉尔吉斯斯坦同中国曾经有过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对其政治制度体系的变革及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建构述评

从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到独立主权国家,新的国家领导人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未来充满憧憬。1991年10月当选的吉尔吉斯斯坦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以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为蓝本,以“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独断和压制异己思想的机制”为目标,在社会各个领域推行激进的改革,以期望构建一个完备的西方式民主治理体系。

(一)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统制与政权稳定期(1992年8月至2005年7月)。根据吉尔吉斯斯坦1993年5月5日颁布的独立后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性质做出的规定,该国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实行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原则的世俗国家。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上,改变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实行两院制的议会制度。由单一选区选举产生的两院议会由105名代表组成,其中代表会议成员为70名、立法会议成员为35名,两院议会是三权分立的重要机构。

1995年2月初,阿卡耶夫总统发动全民公投的动议,对宪法进行修改。新修改的宪法使总统成为“最高负责人”,议会的权力相应地受到限制,成为一个纯粹的立法机关;1998年10月的第二次修宪法则基本构建了一个“强总统、弱议会”的政治框架,但国家政局的稳定性面临挑战。2003年2月,该国第三次通过宪法修改草案,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议员人数由105名修改为75名,由于增加了议会、总统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总统权力得以逐步削弱。

总统-议会制与政权动荡期(2005年7月至2010年4月)。2005年3月爆發的“颜色革命”推翻了首任总统阿卡耶夫的政权。巴基耶夫2005年7月正式当选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任总统,并开始了加强总统权力的制度改革。在2007年新修改的宪法中,在坚持一院制的前提下,对议员产生的办法做出了调整,从单一选区制转变为单一选区制和政党比例代表制相结合,各占50%;这一时期,总统的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在对内外政策的决策权上,由“总统决定”改为“总统确定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总理拥有确定对内政策(主要是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力”;在总理的任免权方面,由“总统提名,议会同意”改为“议会内拥有50%(单独或联合)议席的政党提名,总统任命和解除”;在对审计院院长的任免权上,由“总统任命院长及1/2成员议员”改为“总统提名,议会选举”。但这一时期国家形势相对动荡,上述的各项原则和条款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但这为国家政治体制发展成议会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议会制与政权成熟期(2010年4月至今)。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的“二次革命”推翻了巴基耶夫政权。到2011年12月,阿勒瑪兹别克.阿坦姆巴耶夫正式就任吉尔吉斯斯坦第三任总统时,总统权力大幅削减,议会权力获得了实质性扩大。总统已经无权解除总理的职务,而转由议会50%以上多数党选举;在内阁成员和非内阁成员的任命与解除方面,总统只负责国防、安全部门的正副职成员,总理已经获得了其他成员的提名权、解除权,议会获得提名人员批准权等;2017年1月28日,阿勒玛兹别克.阿坦巴耶夫总统正式签署新宪法。新宪法以扩大总理权力为目标,对2010年宪法进行了40多项补充和修改,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稳定政府,缓解政府更迭过于频繁给国家带来的伤害。④

(二)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特征及其评价

自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苏维埃制到总统制再到议会制的演变。吉尔吉斯斯坦这个中亚地区最“西化”的国家,构建政治制度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实现人民福祉的良好政治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繁荣。但在自由化民主化多元化氛围下,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两次“革命”,总统、总理和议会之间、执政党(执政联盟)和反对派之间,通过修宪展开政治较量,难以确保政治秩序的稳定。25年间,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6次宪法修改、3任总统、6届议会、22任政府总理(截止2016年4月),成为全民公决最多、宪法修改次数最多的独联体国家。这显然与其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心中的“中亚的瑞士”和“民主之岛”的理想相去甚远,其国家治理模式难以说是成功的。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在国际地位和地缘环境的重要性凸显,一些西方权威性组织对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进行了量化分析,虽然这些统计标准和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增进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状况的理性认识。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发展指数在中亚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以上所论述的维护政治稳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映了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特殊性。

构建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吉尔吉斯斯坦实行议会制以来,新总统为净化行政机构队伍,力图通过制度反腐、强化官员问责来打造清廉高效的政府。2012年,该国总统签署《关于批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政府反腐败行动计划》,2014年3月国家开始全面提高国家强力职能部门的工资水平,以及退休金水平,但腐败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从“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清廉指数来看,吉尔吉斯斯坦治理腐败成效不大,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清廉指数”为38分,属于最腐败的腐败国家20名之列⑤(清廉指数的分数在0到100之间,分数越低腐败越严重)。

三、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系的建构及其述评

(一)国家经济体系的目标

吉尔吉斯斯坦曾是苏联计划经济分工制度受益者。独立后的吉国效仿俄罗斯采取激进的“休克式改革”,推动国家走欧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道路,并成为中亚地区经济开放程度最高、自由度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独立、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在2001年,阿卡耶夫总统宣布了《吉尔吉斯斯坦2010年前综合发展目标》,以及一些行业内的发展规划,如《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2011-2015年公路运输发展战略》《吉尔吉斯斯坦2012-2020年铁路运输发展战略》,推行以私有化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维持经济低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后因国内政局动荡,加之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随着政局逐步稳定,2012年12月新总统颁布的《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发展战略》⑥被称为指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纲领。该战略提出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并将交通、电力、采矿、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二)对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系的评价

根据《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发展战略》,吉尔吉斯斯坦在此期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人民发展的各项综合性指标,以及营商环境都有具体要求。根据官方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1月,吉国GDP增速达到10.5%⑦,跃居独联体国家首位,2014年该国人均收入达1200美元,已跨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⑧,这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两年。应当说其经济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从经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吉尔吉斯斯坦总体处于较低迷的水平。

吉尔吉斯斯坦两次政府更迭与经济困顿原因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不均,贫富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世界银行对2011-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全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比例的显示表明,其结果不容乐观。

从经济自由度看,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每年发布经济自由度指数的年度报告,涵盖15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权威的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之一,分数越高,就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水平越高,表明经济自由度越低,与那些较少经济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具有较多经济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会拥有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繁荣。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也在中亚国家中位次靠前。

从历年的自由度指数的横向对比看,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水平比2014年、2015年较低,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水平正在不断降低。

四、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的发展及其评价

(一)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的发展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不断发展与壮大。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于1991年2月和1999年5月、10月通过了《社会组织法》《政党法》和《非营利组织法》三部法律⑨,从而奠定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基础。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是吉尔吉斯斯坦最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非盈利组织一般为非盈利性合作社、社会联合会、基金机构等3种形式⑩,上述机构与大众传媒、政党、工会和宗教组织一起构成了国家社会组织体系。

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上个世纪末期的吉尔吉斯斯坦私有化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大众传媒业迎来新的时期,国营媒体私有化成为普遍的形式。在政治取向方面,尽管当前私营媒体占多数,但大众传媒都有明确的立场,哪怕是政府反对派的立场。[7]吉尔吉斯斯坦是多党制的政党制度,经历了从总统制到议会制的演变,从苏维埃制到两院制、一院制的演变。政党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自喻。截止2016年12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司法部正式登记注册并开展活动的政党有223个。在2015年10月的议会选举中,只有6大政党进入议会,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政体自2010年实现议会制转型后,由参政党组建执政联盟推举政府,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第六届议会内第2次组建执政联盟。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如此更迭频繁,引人深思。

在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的社会因素中还不能忽略部族势力的作用。早在近代以来,吉尔吉斯人就形成了部族意识。到了苏联解体后,随着民族意识增强,地域观念日趋明显,地区主义色彩日渐浓厚,部族意识更为高涨,并与国家的权力机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复兴民族文化、传统、语言方面发挥着作用。?2011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成立了“民族和宗教政策与公民社会互动处”“国家地方自治与民族关系事务署”,希望这些服务型机构的政府部门更好地为民族工作作出贡献?。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还赋予国家监察院负责监察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情况、受理侵权事件的职责,将其作为独立于总统、政府、立法和司法机构的独立组织发挥监察作用。

(二)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治理评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人类发展指数也是评价国家社会领域治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即社会领域的治理如果能通过适当的战略和政策让所有人的潜力均得到充分释放,那么人类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类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减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并由此提出三个方面的战略: 第一个方面侧重于制定国家就业战略和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抓住机遇;第二方面则涵盖保障工人的权利和福祉、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消除不平等现象等重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着眼于促进可持续工作,消除有偿和无偿工作领域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为青年、残疾人士等特定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最重要的是,需要提出相关议程并付诸行动,争取早日实现新的社会契约、全球协议和体面工作议程”?。以实现上述原则为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4年对188个国家进行划分,分为极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中等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低人类发展指数水平四个等级。根据排名,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属于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位列56位,吉尔吉斯斯坦则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位列120位,塔吉克斯坦位列129位,土库曼斯坦位列109位,乌兹别克斯坦位列114位。吉尔吉斯斯坦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仅次于塔吉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位列第四,处于较低水平。

总结

在中亚国家中,吉尔吉斯斯坦在独立之初自诩为“中亚瑞士”,以西方的“强国家——弱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来进行政治制度和社会转型,打造由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个层次组成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以“发展民主政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为三大目标,以期建设一个繁荣与稳定的国家?。但独立25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缺席、软弱,给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步凸显。国家集权主义的历史经历、民众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取向、部族利益的政治集团化与激进的西方改革形成“对冲”,西方式自由而多元政治体制没有给吉尔吉斯斯坦带来繁荣与稳定,却在转轨中引发政治、社会危机,造成政治结构体系功能的紊乱与失灵,使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成了中亚较为动荡的国家之一。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权力运行中,国家治理体系表现为最小政府演变为威权政府、民主斗士颠覆民主政权、政治精英操纵街头政治、利益集团掠夺公共资源的混乱现象。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所言:社会制度的建构不能够抛弃过去的经历和传统,因为“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理解了过去,才能理解今日国家的制度演进历程[8]66。

从近几年西方权威评估组织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各项指标的评估看,各项指标数值呈现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但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因此,西方权威评估组织所谓“标准化”的评估值,在不同传统、地域环境下有时产生名不符實的现象。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自由度很高,但是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方面的成绩乏善可陈;虽实行多元化的多党体制,但政党发育不成熟,有数据表明,在2010年新宪法通过后,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有29个政党获得了参选当年10月议会选举的资格,但其中过半数都是新成立的政党。这样的政党一旦当选显然并不能承担领导国家的重任。这再次表明,在全球化、民主化进程中亚洲国家在选择政治体制的策略时,单纯以西方治理模式来实现国家的善治尚缺乏一种“相应的土壤”。[9]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在具体环境下,一个好的立法工作者和实事求是的政治家都不应该强调实现一个“绝对至善的政体”,更应该了解自身国家的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1]133

注 释:

①Harry Eckstein, “A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Politics, Past and Present,” in Harry Eckstein and David E. Apter,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A Reade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3, p. 3.

②相关经典著作参见Carl Schmitt,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Cambridge: MIT Press, 1923; Ivor Jennings, Cabinet Gover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7; Ernest Barker, 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6; Carl Friedrich,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Democracy, Waltham, Mass.: Blaisdell,1968; Herman Fine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Government,New York: Holt,1949.

③Айзада Кутуева:Лидеры 5 фракций Жогорку Кенеша обсудили законопроект о референдуме по изменению Конституции,. Бишкек – ИА24.kg., 25 марта 2015года.

④барометр мировой коррупции 2016,http://transparency.org.ru/barometr-mirovoi-korruptcii/blog.

⑤Провительство: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на период 2013-2017 годы,《Слово Кыргызстан》, 4 Мая 2014 года.

⑥Н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разделы статистики.,цены и тарифы ,Бишкек.2014года.

⑦Н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разделы статистики,УДС , Бишкек.2014года.

⑧Закон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т 15 октября 1999года N111, 《О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принят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ым собранием Жорорку Кенеша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1 октярля 1999года.

⑨Приказ Минюста КР от 3 декабря 2003года №180Об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ложенияопорядке регистрации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лиц, филиалов 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бств органам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юстиции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⑩Список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партий.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юстиции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20 лет Ассамблее народа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Модель межэтнического мира и согласия,http://www.assembly.kg/lit/001.%2020%20let.pdf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о делам местного 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межэтни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http://gamsumo.gov.kg/ru/search/

?http://hdr.undp.org/en/2015-report/download Провительство: 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на период 2013-2017 годы.

?《Слово Кыргызстан》, 4 Мая 2014 года.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英)洛克.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英)帕特里克.邓利维,布伦登.奥利里.欧阳景根等译.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美)弗朗西斯.福山.黄胜强,许铭原译.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俄)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7]赵永华.穷媒体、无序民主与国家动荡——解析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中的传媒之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

[8]曹沛霖.制度纵横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杨心宇.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的若干问题[J].俄罗斯研究,2006(4).

上一篇:少先队艺术活动论文范文下一篇:模块化建筑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