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

2023-11-12

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网络剧最初始于网友自发拍摄的简单视频作品, 其内容具有原创性、故事性, 还具有成本低廉, 便于传播的特性。在近几年, 其制作规模不断扩大, 成本逐步提升, 演员阵容中也不乏知名演员;呈现内容也更加精益求精, 可以说是影视艺术的新兴演变形式。笔者认为:网络剧是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的, 通过互联网播放的一类网络连续剧。其特点是:播放门槛低, 内容体裁选择范围广, 视觉体验丰富, 广告植入精巧, 时间、播放方式自主操作性强。这些便利性, 让网络剧的受众越来越多。

截止至2017年11月各网站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播出网络剧555部, 网络视听成为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渠道。……2012—2017年,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从3.49亿增加到5.65亿, 增长了61%, 以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节目为代表的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创作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由此看出, 网络剧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1)

随着受众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网络剧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内容上是否创新, 是否进行高品质的制作, 能否紧跟时代潮流都成了判断一部网络剧好坏的标准。小成本的资金要求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剧的发展需求, 翻拍成风被受众所诟病, 网络剧究竟该何去何从是影视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课题。

二、网络剧的媒体融合背景

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 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 以信息技术为中介, 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 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 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 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 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2)

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网络剧应运而生。媒体传播方式随受众变化而变化, 从迎合到引导, 从单一层面再到多元层面。网剧制作成本的价格优势又为其回收成本创造条件, 受众的审美与媒介素养需求不断提高, 主动参与性也逐渐增强, 媒介融合打破了原有的单向传播局面, 让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 不断提高。

其次, 媒介融合对网络剧内容本身就有极大影响。媒介融合为网络剧的发展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持的同时, 影响受众的审美水平, 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化的特征:速食、速销、速产等。媒介融合背景下, 新话题和IP不断被催生, 为网络剧创作提供了大量题材和视角。这些新的视角和题材对网络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剧本的选择到演员阵容的选择, 再到后期制作的衔接, 环环相扣却又独成体系, 使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也促使现代网络剧的发展更加崇尚内容为王。同时, 一些实力派的演员也开始出演网络剧, 或借网络剧转型。演员张一山从童星开始转型, 凭借《余罪》晋升实力派演员, 再到网络剧《柒个我》, 片酬也飙升到每集40万。网络剧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更是媒介融合环境下, 影视行业的转型之选。

媒介的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而发展的。与传统电视剧相比, 网络剧的营销手段更为多样化。如基于社交平台的口碑营销和病毒式营销已经成为网络剧的主要营销方式。基于此种现象, 网络剧的投放平台更加精准化, app的开发也更加个性化和针对化, 甚至出现网络剧垄断现象。以《白夜追凶》为例, 优酷的投放和营销就充分体现精准化, 在豆瓣上评分已达9分之高。

三、我国网络剧的发展

网路剧发展之初, 其形态篇幅短小, 制作粗劣, 多以恶搞为主。但正是由于这样, 网络剧借助网络平台吸引大量视频制作爱好者发起尝试, 开始展示不同于传统电视剧的崭新样貌。优酷一直是网络剧制作的先锋者, 自2009年在此平台展出的《嘻哈四重奏》两季, 网络剧开始走向专业化, 甚至完成向电视台的反向输出。《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等现象级网络剧的出现, 将中国网络剧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大批量的资金、广告投身于该行业, 带动其相关技术行业的发展, 推动媒介开始融合, 人们不再满足单一的信息接受渠道, 提出新的标准与要求, 从而反向促进网络剧行业的发展。2015年爱奇艺平台播放的网络剧《心理罪》收官, 播放量高达5.3亿, 同年, 网络剧《盗墓笔记》《灵魂摆渡》也成为视频网站点击量的黑马杀手。由此, 网络剧单集制作成本巨幅提升, 制作水平逐渐向电视剧拉平甚至反超。资本的迅速聚集使赢利模式越加多元, 产业链更加清晰可见。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 受政策束缚较少的网络剧产业迅速枝繁叶茂自由生长, 题材尝试更加丰富。

媒介融合不仅是网络剧的播放模式和播放平台的突破, 也是网络剧不同于传统电视剧具有强交互性的体现。新媒体网络客户端、移动终端的全面发展促使网络剧的全面发展, 其强交互性更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媲美的, 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性质深深的反映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剧行业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剧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我国网络剧行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构成完整的产业结构, 但又由于网络剧的质量参差不齐, 受众评价褒贬不一, 所暴露出的问题就越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编成风, 原创性差

当前网络剧在题材选择上, 存在盲目跟风的特点, 多改编于网络热门小说, 以玄幻类、穿越类、青春励志偶像类、校园类题材为主, 在质量上参差不齐。网络剧《白衣校花与大长腿》可以说是网络剧雷剧的初始状态, 糟糕的剧情设计, 浮夸的演员演技, 百般瑕疵的布景都是其特点。而随后类似的网络剧数不胜数, 一开始出现还可以说是猎奇, 但后来就变成了盲目跟风, 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饱和度与受众需求, 使受众产生严重的排斥感。

(二) 片面追求网络剧流量, 演员片酬成制作最大花销

当前电视剧、网络剧、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综艺节目等存在为追求高流量、高上座率、高点击率而选取当红明星, 赢得粉丝经济效应, 忽略演员的专业素质和角色契合度等问题。

当红网络剧《柒个我》中, 演员张一山片酬高达每集40万, 但其中的角色扮演、剧本台词却十分浮夸且具有争议, 而整部网剧的制作成本过千万, 绝大多数制作经费用于演员片酬。而话题度和收视率都不及张一山的网络剧作品《余罪》。演员的高额片酬导致在其他方面的资金欠缺或压缩使用, 编剧水平、导演质量成了问题, 进一步让所产出的网络剧内容和情节让受众产生排斥感, 丧失市场竞争力。

(三) 版权属于谁, 创作应该尊重谁

题材雷同, 内容雷同, 在网络剧市场中已经不足为奇。于正抄袭风波席卷整个编剧行业, 其作品《宫锁连城》被指出多处抄袭琼瑶作品《梅花烙》, 随后其徒周静作品《庶女有毒》被改编为《锦绣未央》, 该作品的造型与镜头被指出抄袭游戏《刺客信条》的造型和镜头。由此可见, 版权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在此行业还不够完善, 甚至比较薄弱, 纵容网络剧的抄袭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带来的信息的快速流通, 信息流的不断加大致使监管难度增大, 网络信息传播权更难以维护, 网络剧侵权案件时常发生。

(四) 广告恶性植入

网络剧的兴起对于广告投放商家来说, 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广泛的操作空间:网络剧的广告植入成本更为低廉, 且投放方式多样化, 如UI设计、剧情软植入、片头片尾设计等, 适应了媒介融合的时代大环境, 往往低投入高回报。但也由于网络剧的广告投入门槛过低, 某些网络剧出现“十句台词九个广告”的现象, 更有甚者, 其拍摄主题思想就是广告。广告植入水平低下, 不能随网络剧质量的提升而提升, 好剧情对应“烂广告”, 洗脑式的广告营销让受众不仅对广告本身还对网络剧本身发生排斥, 广告植入问题越来越严重。

五、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网络剧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以上观点,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 笔者对我国网络剧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 网络剧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法规的规范

2017年9月, 国家广电总局发表相关政策通知, 此次通知中明确:今后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 优化网络的生产环境 (3) 。在网络剧快速崛起的过程中, 相应问题不断产生, 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当前, 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状况跟传统电视剧的发展相比较, 仍有很大区别, 需要业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 要在宏观上政策层面, 推出针对我国网络剧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为网络剧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次, 完善网络剧审查与分级制度, 做到“播有所监, 上有所审, 观有所控”, 即播出有人监管, 上架有机构审核, 观看有所把控, 让网络剧行业真正走向正规, 而不是传统电视剧的一项分支;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引导网络剧内容适合传播, 有效传播。

(二) 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鼓励原创

剧本是网络剧产生的根本, 剧本的如何选择, 也是网络剧产业如何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大部分制作经费投入在演员片酬上, 其编剧薪酬在制作经费整体比例中低下, 编剧创作积极性不高, 要提高编剧在网络剧创作团队中的地位, 并优化其薪酬待遇。且在题材内容选择方面, 完全依赖市场导向的行为会导致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导致同期雷同内容过多。要积极扩展网络剧的题材、类型。

(三) 推行网络剧宣传全媒体模式

由于媒介融合, 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分众化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开设网络剧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互动方式不仅有利于网络剧的宣传营销, 还有助于了解受众反馈, 促进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让网络剧的交互性发挥到极致。

(四) 合理应用大数据, 促使媒介融合进程加快

由于媒介融合的时代大背景, 以往的视听率检测并不能及时、快速、准确的反应受众需求与市场走向, 我们需要重新构建或完善受众反馈机制与渠道和网络剧评价标准与体系。而大数据的运用, 是我们目前可应用技术手段和顺应科技潮流的重要选择。大数据能为我们提供科学、准确的分析依据, 预测市场需求, 国家政策进行合理调控, 真正的反应受众对网络剧的评价, 引导网络剧继续向前发展。

六、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剧产业发展方向仍然模糊不清, 内容创作方面的创新, “跨屏传播”的新机制, 多平台的创作理念, 叙事特征的多层面革新等问题都需要解决。通过对网络剧发展状况、网络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发现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国网络剧产业发展仍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问题大大小小的暴露在各个领域, 所以对此产业发展的探究还要进行到底。

摘要:当今传播领域, 信息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由此带来的媒介融合使在各个领域范围内的传媒竞争不断加剧, 广播影视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影视行业不断寻找、选择新的突破口。网络剧, 破空而来, 各大传媒把目光聚焦于此, 想以此突破现在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媒介融合,网络剧,新媒体产业

参考文献

[1] 吕帆.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内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势探析[J].当代电视, 2015.

[2] 贺洁.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冲击[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

[3] 胡乔.屌《丝男士》解析及其对中国网络剧发展的启示[D].广西大学, 2014.

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城乡公共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向乡镇、向农村延伸, 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居民出行的影响, 让广大乡镇居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同时为深入贯彻国家“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交通政策, 统筹考虑城乡公共交通运输, 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 有助于为绿色出行提供保障, 为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做出贡献。

二、城乡居民出行特征

(一) 出行目的

小城镇城乡之间的客流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城市中心区高强度的商业用地开发、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镇村企业的迅速发展, 很多农民到城市发展, 这样就形成了以上班、公务为目的的农村客流。

(2) 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 农副产品的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的购进需要在城市里完成, 这样就形成了以商业活动为目的的客流。

(3)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闲购物、探亲访友、就医等为目的的出行将成为农村客流的另一重要部分。

(二) 出行时间

城乡居民出行不同于城市通勤交通, 因而其出行时间与传统的早晚高峰出行有较大差异。通过对中部省份县级市的城乡公交调查, 得到居民公交出行量随时间分布特征。

居民乘坐城乡公交主要有两个高峰时段, 一个是9:00~11:00, 另一个是14:00~16:00。这是由于城乡公交出行主要是乡镇居民, 其出行目的主要是进城购物、访友以及部分上班等。受到乡镇居民生活习惯影响, 其出行时刻主要分布于上午早饭后至中午11点之前的时间段以及下午14:00至16:00, 即下午回家时间段。受到公交乘客中上班职员的比例较低影响, 在传统的通勤时间内乘客较少, 导致其出行特征与城市公交出行特征出现相反的现象。

(三) 出行特点

由于小城镇与大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不同, 无法用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来看, 小城镇城乡公交出行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出行时间不同。

城乡公交乘客主要以乡镇居民进城为主, 出行时间以早饭后出门、晚饭前回程为特征, 即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为城乡公交乘客出行高峰。

2. 价格敏感。

根据对城乡公交乘客的调查, 乘客普遍收入较低, 对价格敏感, 公交换乘将导致选择城乡公交出行的意愿降低, 故在公交线网组织方面要充分考虑乡镇居民能够直达目的地。

三、城乡公交发展模式

公共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核心部分, 在城市交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人口密度高, 用地紧张的城市。与小汽车、自行车等个体交通相比, 公共交通运送相同的乘客占用的道路面积最小, 因而只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 才能腾出更多的道路时空资源, 保障小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合理正常使用, 保障道路交通良好秩序和可持续发展。

(一) 线网组织模式

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客运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构建完善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加快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依据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原则, 明确各类公交线路的功能, 采用公交分层分级的规划理念, 规划建设“城际线路+城乡线路+城区线路+镇村线路”的四个公交层次。

城际公交:衔接县城与周边城镇、县市等聚居地, 串联城区主要交通枢纽及集散点, 沿途停站较少, 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城际间直达交通。

城乡公交:衔接市域主要乡镇、中心村与县城主要集散点、客运枢纽等, 同时兼顾城区内部的公交出行, 沿途停靠主要站点, 是城乡公交体系的主体组成。

城区公交:县城城区内部的公交线路, 衔接城区的居住区、商业网点、对外交通枢纽等, 以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 是城乡公交线路在城区段的补充。

镇村公交:衔接市域较远村庄与临近乡镇的线路, 采取定点发车模式, 车型较小, 以适应乡村道路条件, 是城乡公交在镇村段的补充。

四类公交线路通过枢纽场站、重要站点等进行衔接, 既提高公交线路的覆盖率, 又能够便捷各类公交乘客的换乘, 建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城区公交、镇村公交四级客运网络, 形成与其他客运服务方式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

四、结论

对于小城镇来说, 城乡公交为乡镇居民的基本出行提供服务, 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本文以中部省份的小城镇为例, 通过分析城乡居民的出行特征, 提出城乡公交的发展模式, 包括线网组织模式和运用管理模式, 最后从用地、资金、政策三个方面提出支撑城乡公交发展的保障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 城乡公交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本文以中部省份县级市为例, 分别从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特点对城乡居民的出行特征进行研究, 提出适应小城镇城乡公交的线网组织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 最后从用地、资金、政策三个方面提出支撑体系, 为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城乡公交发展提出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城乡公交

参考文献

[1] 姜晓红, 过秀成.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内涵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No.2 Vol.14, 2016.6:63-68.

[2] 付青松.城乡公交一体化客运网络规划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0, 19-20.

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创新创业活动在推进湾区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是湾区长久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直接关系到湾区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创新创业活力是否充足、对大湾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是否有利又依赖于创业型人才的储备状况。粤港澳大湾区现有高等学校180余所, 作为创业型人才储备库教育体量庞大。这些创新型人才储备库中的当代大学生, 思维活跃程度高、创新创业意识强, 是湾区经济未来发展更基础、更持久的动力源泉, 是推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此, 注重高等教育, 鼓励创新创业, 培养更大数量、更好质量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就成为提升湾区经济活力使其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为了更好地响应和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 大湾区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模式变革体系构建、湾区高校的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并且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如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制定公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等五所高校入选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 成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排头兵;此外粤港澳高校联合发起成立了“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共同体, 为开展跨区域的校际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平台。

取得进展的同时, 湾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发展瓶颈, 主要体现在

(一) “滞后性”瓶颈

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 粤港澳三地在诸多领域开展紧密合作, 但在高等教育合作特别是各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却相对滞后, 即便在广东省内的跨学校合作、跨区域交流、跨专业碰撞也相对较少, 从而导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难以借助外部的优质师资和优质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 “浅层化”瓶颈

在思想认识上, 湾区的一些高校存在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同于“开展就业引导”的浅层认识, 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并不深入;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上, 缺乏对大学生人生发展和理想信念、创业精神、创业动机的关注, 缺少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上, 存在以教为中心, 运用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填鸭式的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而忽略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的无限可能。

(三) “脱节化”瓶颈

表现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与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脱节。高校举办的创新创业讲座和竞赛鱼龙混杂, 举办的各种创业活动环节设置与实际创业过程相关度较低。同时, 囿于高校财力的限制, 创业孵化园内诸多项目多为零售店铺, 教育功能不明显, 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和挖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创业机遇。这种“脱节化”还表现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湾区创业实践相脱节, 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少教学实质内容和知识体系。

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2年,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指出, 开展创业教育, 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 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 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 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这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原则。为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 将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以“三对接”和“三突出”的方式组合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培养模式 (以下简称为“三三制”培养模式) 。三对接即通用知识与创新精神相对接、专业知识与项目实践相对接、通识课程与知识课程相对接;三突出即突出普及化创新教育、突出专业化创业教育、突出融合化双创教育。“三三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即通用知识与创新精神相对接, 突出普及化创新教育、专业知识与项目实践相对接, 突出专业化创业教育、通识课程与知识课程相对接, 突出融合化双创教育, 这种模式是一个由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内容、形式、组织和评价体制等诸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这种模式强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双创教育的分类、分层施教学。

四、深化“三三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织实施的发展策略

(一) 整合资源,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联动机制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能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及领域中成长成才带来直接影响, 或能被大学生较好地实际利用从而对创新创业精神意识、技能技巧、综合素养等产生间接作用的各界创业相关有形和无形资产都是资源, 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它既包括高校内部教育资源, 也包括不同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 还包括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间教育资源。就高校而言, 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也陆续开展全面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办学水平逐年跃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方面的重大需求, 加强大湾区三地不同制度下各高校间的联动和合作, 深化区域高校间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整合各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促进各类创新人才自由流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搭建各种平台, 提升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二) 优化环境,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建设

创新创业环境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在互联网时代,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优化环境,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任务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体系化建设也成为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由若干处于相互联系, 并与周围不同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整体, 每个系统又有若干子系统, 各层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层次性、抓住规律性, 并落实到具体的受教育者, 循序渐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建设, 形成对湾区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长效机制, 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就成为湾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

(三) 更新理念,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就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亦然, 教育理念、质量、团队、特色是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更新首当其冲。众所周知, 高等教育教学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湾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法宝, 同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影响巧实力的关键推动力, 是培养大湾区创新创业型青年才俊更基础、更持久的动力源泉。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就要更新三地不同社会制度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在涉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打破壁垒, 提升创业导师的专业化水平, 注重创业团队的内涵式培养, 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共同体,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集群发展。

摘要:本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下,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构建“三三制”培养模式及深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帆, 王立军, 魏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4) :98-99.

[2] 钟春玲.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2) :56-60.

[3] 张澍军, 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 2013-3-14 (011) .

[4]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1) :39-44.

[5] 朱建成, 王鲜萍.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J].战略决策研究, 2011 (3) :69-85.

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文章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当前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新形势下,研究发现涉及教和学的多个方面都要发生彻底的转变,具体论述了教师的转变、学生的转变、课堂的转变和评价制度的转变。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 转变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堂的设计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政治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就高中政治高效课堂进行实践研究,在这个崭新的背景下教师、学生包括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1.教师的转变

高效课堂,不仅是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最直接的一环,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转换将成为所有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高效课堂下的教师转变谈谈看法:

1.1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政治课本中讲师生关系的时候曾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师生要保持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其实就是一种新课改要求的教育理念。以前只注重教师的“教”,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了这种格局。只有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平等、相互接纳、相互影响、相互吸引、相互包容,才能共同参与课堂,使课堂活跃起来。死气沉沉的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现在所提倡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如:杜郎口教学、昌乐二中模式等都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的。只有师生民主、平等、合作、和谐,才能产生真正的高效课堂。

1.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永远是主角,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则只是被动地听。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持有这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讲的永远是对的。正是这样陈腐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严重阻碍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的融洽相处。教师在“权威”的衬托下越来越高大威严,不可亲近。有了这样的隔阂,课堂气氛不可能和谐,学生学起来压抑沉闷,被动地吸收老师灌输的知识。而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要放下“权威”,走进学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要定位准确,教师在这里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良好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这有助于消除部分不自信学生的胆怯自卑心理,克服畏难情绪,从而轻松地融入课堂中,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究,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1.3教师职能的转变。

传统教育形式下的教师,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在高效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扭转,由从前的传授到今天学生的“习得”;由先前的讲课到今天的探讨;由先前的教师是课堂主宰转化为老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自己去想,而不是用老师的想法替代学生的想法。

1.4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师必须迅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方法、新的课堂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改革目标,而这应该是今后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总结的地方。例如: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下的对学和群学;导学案的应用;课堂展示的设计;从“学会”到“会学”;“互动”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手段;“发展”是构建快乐、和蔼、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等等。

2.高效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转变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有主动的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只有“主动”之后才会有“生成性”,在课堂上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所以高效课堂模式必然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转变。

2.1必须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搞好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认真看书,查阅工具书,静心思考,埋头自学;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并用红色笔标出不会的问题,也可小组讨论;找出难点,明确课堂学习重点,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针对性。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教学自然有效。

2.2必须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高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探究展示环节中的对学和群学,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一上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一环。要针对自主预习过程中的疑难,按照小组长的统一安排进行分层讨论、小组讨论、分层达标;全身心参与,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扫除知识障碍,提高能力。

2.3必须提高展示水平。

充分准备,精彩展示。在讨论期间就要进行梳理、思考,积极准备,勇于提问,大胆展示;无论是口头展示还是书面展示,都要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既展示重点难点,又展示规律方法和自己的心得,争创最佳展示个人、最佳学习小组。

3.课堂45分钟的转变

传统课堂45分钟基本上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而学生主要是听教师的讲解学习,是接受式的学习。我们称这种传统模式为填鸭式、灌输式等。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45分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体的流程:备课——编写导学案——学生课下自学预习——小组探究课堂展示——课堂检测。

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自学后,找出不能理解的难点、问题,并做上标记,时间大约为10分钟。紧接着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展示,拿出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时间大约30分钟。小组探究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角色定位准确,也就是说,学生能学会的内容教师绝不代替,不暗示,教师在这里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要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只能在学生没理解透处通过引导追问,使学生理解更深刻,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教师退到最后一步再做精当点拨,引导、点拨时机恰当合理。最后进行课堂检测,90%以上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学习习惯得以养成,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和发展。

4.评价制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就是考试成绩。这种唯考试成绩是瞻,“一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现在的高效课堂只能是一时的热闹而已。评价不改革,将严重制约“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评价制度的转变刻不容缓。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独学、对学和群学。相应地,高效课堂学生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三个方面。

4.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三维,促进发展。

教师的评价对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老师每节课前都应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效课堂教师的评价也要紧扣三维目标进行。教师即时性、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展示和点评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评价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要重视生成;(2)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要注重学习方法及规律的总结;(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要有导向性。

4.2学生之间的互评:欣赏他人,促进生成。

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通过互评能够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使思维得到拓展。学生互评包括展示内容的点评和互评导学案、当堂检测、习题等部分。学生展示内容的点评既要关注达标和结论,又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生成过程,同时也包括评知识、评情感态度、评过程方法,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互评导学案,当堂检测,习题可以由学习小组的学科组长批阅,也可以由学生交换批阅。

4.3小组评价:合作评价,激发竞争。

高效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因而课堂教学评价要强化小组合作与小组竞争意识,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对导学案、出勤、展示、点评、质疑、检测案等教学过程赋予分值,及时公布,从而调动学习小组的积极性。以下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用过的评价表:

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学习评价表

科学利用小组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学,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总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是提升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但是我们相信,高效课堂课程改革一定能朝着更高、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兵著.课堂评价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昌乐二中的秘密.山东昌乐二中二七一教育科技中心编.

[3]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8.

[4]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6.

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智能网络的覆盖,近年来游戏行业的兴起有目共睹,游戏的传播方式不再拘泥于刻板的宣传模式,游戏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对应的游戏公司也需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而不断融合资源,创新更迭,提高绩效,而多元化战略正好迎合游戏行业内的规划需求与发展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发展首选的模式同样适用于游戏公司,文章通过以三七互娱为例阐释多元化战略对游戲公司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游戏公司;绩效影响;三七互娱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0.089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了更多的占领新市场和开拓新市场所采取的市场战略手段,也是企业需要规避在运营单一事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有针对和准备地进入新的事业领域当中所采用的战略规划。将多元化战略实际运用到游戏公司能有效地提高公司绩效,助力游戏公司的发展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1 多元化战略的宏观背景

迈入2021年,在国家对疫情的有力控制下,人民的生活步入正轨,经济文化也呈现一片复苏的大好形势。2021年4月30日,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1],这对于在文化产业中占很大比重的游戏行业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消息,尽管疫情的到来并未使得游戏行业遭受太大的影响,但线下活动的无法开展始终影响游戏公司的绩效。通过文化产业的回暖,对于大多数的游戏公司来说意味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可以促进带动更多的游戏公司走上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从2020年的疫情暴发到现在的疫情稳定,国家从财政、制度、金融等多个方面颁布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疫情虽阻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却无法控制线上网络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带动着疫情防控期间的文化产业发展。但由于各家企业都想挤进线上市场,导致文化产业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诸多的传统型线下企业在此时经不住疫情影响被社会淘汰,但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也涌现出了诸多转型成功的文化产业,而这些企业大多依靠着多元化战略模式加速转型和升级,在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疫情防控期间同样收获颇丰,获得了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资金收入渠道,例如三七互娱在疫情防控期间所做出的转型值得大多数的游戏公司借鉴。

2 多元化战略的简析和分类、含义

2.1 多元化战略的简析

多元化战略是由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所提出,在他所撰写的著作《何谓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到了多元化战略的分类,这一影响世界的战略模式在多个国家的管理方针政策中都有涉及,以至于今天每个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按照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模式谋求一席之地。

2.2 多元化战略的分类及含义

多元化战略分为横向多元化、纵向一体化、同心圆多元化、整体多元化四个类型。由多元化战略所衍生出来的四种不同模式含义也各不相同,横向多元化指的是企业利用市场所提供的原始条件生产出能够满足用户新需求的新产品,由此来带动市场的消费;纵向一体化则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纵向衍生,利用产品产业链渗透到其他的市场领域当中谋求新的消费对象;同心圆多元化更注重原有技术的创新,需要在原有的生产范围内进行新产品的生产,整个过程通过原有技术的蜕变来实现;整体多元化则更注重扩展经营范围变化,企业需要联系与自身产品相关的原材料和技术以及市场等因素来进行经营范围的扩张。

3 多元化战略对游戏公司绩效的影响

可以说在所有游戏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多元化战略对游戏公司绩效的影响统一分为运营模式的变更和战略规划的转移两个部分,从这两个部分的变革逐渐产生效应带动公司绩效的提升。多元化战略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以三七互娱游戏公司为例分析研究多元化战略对游戏公司绩效的影响。

3.1 运营模式的变更

目前来看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的主要运营范围十分广泛,这也是依靠多元化战略所带来的优势,公司业务不仅涉及互动娱乐的运营,同时对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的研发、发行也一手包揽,并且在近年的发展中紧跟时代科技不断创新,将市场拓宽到布局影视和动漫二次元,也在音乐和VR科技以及各类直播等泛娱乐业务中塑造着属于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的市场文化产业链。

1995年三七互娱游戏公司成立,但在前期的发展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小型企业,一开始三七互娱的产业链中并未涉及游戏等娱乐产业的运营,随时都有着被市场吞并的风险。依靠着单一产业的稳步发展,三七互娱公司于2011年上市,但伴随着后期的运营不善和市场的紧缩,三七互娱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收购的命运。

2014年芜湖顺荣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60%的股权收购三七互娱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尽管名义上被收购,但对于三七互娱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把握的发展契机,两家公司在多方协作下完成了各项产业的资产重组,值得一提的是三七互娱一直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并未被其他产业所覆盖,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多元化发展战略此时已经初露锋芒,三七互娱公司从被收购前的单一现代文化创意公司转变为现如今先进生产制造与现代文化创意并行的双主业上市公司,相对应的三七互娱的公司运营战略也发生了变更,原先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已经并不满足公司持久的战略目标,于是三七互娱将公司的产业链纵向衍生,迈入网络游戏等互动娱乐产品的运行及开发当中,在游戏市场中寻找适合公司的运营项目。当然,公司一直运营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及销售也并未落下,由此,在多元化战略对运营模式变更的影响下,三七互娱游戏公司和顺荣汽车部件公司正式成为双主业并存的综合性公司。

2015年,顺荣汽车部件公司募集资金正式以40%的股份将三七互娱完全收购,到了2016年,三七互娱游戏公司正式成为顺荣汽车部件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由此看来,三七互娱游戏公司能够在之后的战略规划转移中有序地进行改革,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背后有着稳定的汽车部件产业链全力支持。

2018年10月,三七互娱游戏公司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三七互娱公司将顺荣汽车部件公司100%股权对外进行转让出售,且在2019年9月再次根据多元化战略发展策略对经营范围进行变更,公司将经营范围中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大幅度减少,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的这一举措有利于公司经营范围的转型与升级。

3.2 战略规划的转移

三七互娱游戏公司在2014年发展路线已经基本稳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游戏产业的高速運转,此时的全球游戏产业大多都凸显着一个稳定发展的趋势,再加上国家政策和方针战略的扶持,三七互娱游戏公司从品牌塑造到优质口碑再到市场拓展都做了进一步的规划,清晰地看到国内网页游戏所蕴含的商机,牢牢把握住巩固国内网页游戏平台的运营优势,将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的游戏运营再度推向一个高度,从此三七互娱游戏公司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游戏运营,而将产业衍生到游戏的研发与扩展当中。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智能手机的功能越发强大,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看中资源丰富的海外游戏市场,将重心全力布局到智能手机移动游戏的发展战略上,依靠着多元化战略规划的转移,发挥着积淀已久的品牌文化优势,在扩大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同步运营,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业务板块之间的协调[2]。至此,三七互娱游戏公司从内而外的发展模式和由外及内的互补转移,使得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业务收入结构就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将经营业绩提升到了大型游戏企业的水平,还增强了在各项业务板块中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回报。

三七互娱游戏公司通过2015年和2016年的巩固,进一步扩大营业范围,公司业务遍布互动视频直播和动漫的制作以及游戏的研发和发行,采用股权投资的操作模式将市场中的推广与发行纳入旗下,并关注到多个海外知名IP领域,利用“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与高速发展的游戏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多元化战略的引导,三七互娱游戏公司逐渐将发展战略推进成为平台优势、全球合作优势、泛娱乐产业链优势。

2016年,三七互娱游戏公司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稳步前行的过程中秉承着马拉松式的服务精神,在各项领域的服务中做到了娱乐大众、舒适生活的优质口碑,立志成为游戏行业领头羊。三七互娱游戏公司通过汇聚团队中的智囊团,带领公司不断追赶并超越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对于游戏行业中的网游和端游,发挥公司前身的文化创意优势,有针对地做出分类调整,将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逐步扩大。三七互娱游戏公司极其注重游戏模式的开发,通过游戏用户的体验反馈制作玩家钟爱的游戏模式,优质的品牌口碑是众多游戏爱好者选择三七互娱的理由之一,依靠多元化战略将用户影响力发挥到最大。

2018年开始,三七互娱开始意识到单纯地依靠游戏行业传统发展模式是停滞不前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制定多元化战略方针,带领团队转而制定精品化游戏,进一步提升将线上游戏的质量,“精品化”的发展策略主要体现在游戏公测前的宣传和上线后的运营模式两个层面。一方面,三七互娱开始注意到与腾讯、网易等诸多优秀游戏公司的差距,通过借鉴和学习先进技术在游戏产品和线下服务等多个衍生领域进行系统化的测评;另一方面,三七互娱游戏公司也开始意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相继与完美世界和世纪华通等众多优秀研发厂商强强联合。三七互娱游戏公司在这一年中最重要的变革是将游戏发展重心放在产品品类和产品题材上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和制作。

从2019年至今,三七互娱游戏公司的主要业务都聚焦在智能手机移动游戏客户端和网页游戏的研发上,寻找各行各业的明星代言提高游戏知名度,再通过自媒体的流量宣发,与粉丝众多的网红合作扩张游戏覆盖面也是多元化战略手段之一。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三七互娱游戏公司希望可以涉及教育培训和休闲交际等领域,同时在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向更多的市场资源靠拢,把握转型升级时机。

4 多元化战略对游戏公司绩效的建议

资源的整合需要的不仅是广泛的渠道,更重要的是精致的内容才能达到游戏公司所期望的连锁效应,这也就要求当下的游戏前期不能通过单一传统的宣发,而是结合娱乐圈和演艺圈的各类明星、影视作品、视频广告的影响力来提高游戏的知名度和覆盖面,以达到庞大的用户群和惊人的下载量。利用这种战略合作方式来提高游戏公司绩效是当下最常用的手段之一[3]。

4.1 “高质量”和“针对性”的战略方向

游戏质量的改善最关键的阶段是前期的市场调研与软件开发,在依托各类IP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按周期不断更新游戏数据,优化游戏配置,满足玩家经过体验后所反馈的游戏需求,以达到高质量的游戏服务模式。

通过对游戏适龄人群的调研,有针对性地调整游戏发展规划,各类游戏板块加入年轻人群中流行的时尚元素,充分迎合年轻人群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在现实中创造共同话题。

4.2 “细化市场”和“多元联动”的战略手段

市场类型根据所推广的游戏核心从多方面扩展,结合各类IP产品联动项目细化市场结构,发挥公司在各项板块的战略优势,借助游戏产业链打通市场渠道,整合各类游戏资源,在研发阶段充分利用所提供的资源条件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开发。

4.3 走向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趋势

游戏公司的发展需要时刻关注国际内外的走向,多元化战略是游戏公司迈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游戏公司需要审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可以提供的资金条件,尝试与更多的国际游戏公司联袂合作,将游戏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引进国外的游戏资源助力国内游戏产业更新换代,借鉴国外的运营模式和优秀团队,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研发精英和战略规划,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迈向国际游戏领域。

5 结语

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市场环境中,多元化战略作为游戏公司的有力武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且准确地做出反应,把握游戏市场的需求,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方向。游戏公司需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与不断发展的多元化战略相匹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游戏公司的要求越发严格,而真正能经得住考验在残酷市场中生存下来的游戏公司,必定是在多元化战略的指导下发展壮大,由此可见,多元化战略对游戏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凤,王铁男,张良.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11):111-122.

[2]田树玉.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20):78-79.

[3]杜宏巍.聚焦与多元化战略决策方法[J].中国市场,2016(33):44-45.

[作者简介]徐义涵(1996—),男,云南金平人,硕士,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发展战略分析。

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以情境教学为典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以营造真实职业情境为代表的教学环境。高职传统实践教学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割裂了开来,其设计仍没有突破以往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模式,难以从本质上突出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高职院校应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想引领下,探索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实践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高职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精益生产为突出代表的劳动组织变革的显现,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德国不来梅大学劳耐尔(Rauner)教授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研究学者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参与设计工作和技术的能力”的思想,在西欧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发展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本世纪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逐渐传入我国。尽管还没有形成体系,但其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已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尤其在高职课程建设领域,许多学校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其对高职教学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其变革不仅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与理论教学割裂了开来。其设计仍没有突破以往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模式,难以从本质上突出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因此。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想引领下,探索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与方法,应是高职院校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现在企业制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对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此提出的新理念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应对能力,能够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职业教育应使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让学生获得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的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

基于此,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始于个人经验,最终还必须回归到个人经验。与系统工作任务关联的专业知识只是从初学者发展到专家的手段,只有最终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系统的专业知识,才可能达到专家的技术水平。

二、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高职教学的新特征

(一)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根据劳耐尔教授等学者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其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和工作产品。在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中,教学内容虽然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其目标直接指向学科体系结构化的高深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其教学内容因此直接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结构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与情境相关、与实践工作结合的知识。它既包含工作经验,又包括生产目的和生产进程的方面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同时又是一种整合过的知识,它不只是关于具体操作的知识,而且是将不同的劳动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念指导下的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既关注学生的职业经验的习得和形成,又关注学生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的构建与积累。

(二)以情境教学为典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德国“改革教育学派”的相关理论,其基本要义是指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统一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原则得到突出的表现,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和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情境学习成为行动导向学习的典型特征。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及其发生的情境应依据企业生产的真实情况来设计,或者从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中来选择,只有当学习情境能够全面、整体地反映真实生产的结构与过程时,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职业实践的工作能力。

工作过程理念下的高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咨询者和教学的主持者,以项目等为代表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可以使教育更接近企业实际。这样形成的与以往职业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显现了高职教学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以营造真实职业情境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情境是一种实在而具体存在的情境。具体地说,是直接反映实际职业状况而不经加工的情境。而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学习情境往往是一种模糊存在的情境,它们大多来自理论上的实践需求,而不是职业的实践需求。工作过程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环境即学习环境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基于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的目的,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方式,因此,以营造真实职业情境为代表的教学环境,也是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高职教学的新特性之一。这种真实的职业情境体现在:校内的学习既要具备学习的条件,又要符合生产(服务)的要求:校外的实训既要设计工作岗位,又要设计学习岗位。

因此,工作过程理念下的高职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环境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的高职教育的巨大差异,理解这些特性,对进行高职的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高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侧重指向于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

高职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从而在体系上形成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三大模块。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相比,传统高职实践教学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不再是对理论教学内容进

行验证,而是要进行技能与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这样的体系设计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尽快上岗工作的要求。然而传统高职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强调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工作过程的知识。这样尽管关注了外显的知识与技能,突出了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由于缺乏对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能力的培养,当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再适用于新的职业岗位时,学生很可能会茫然而不知所措。这一点也正是人们所指责的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欠缺的原因之一。

(二)实践教学方式强调技能的重复训练,而完整的行动过程被忽视

在高职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内容的模块化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技能的操作性”、“技术的应用性”和“技术的实践性”,由三大模块所对应的三大目标表面上似乎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其不同阶段的能力还体现了一定的递进性,然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样的设计所存在的弊端。第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实施,达不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的目的:第二,这一教学方式实质上关注的是技能的重复训练,强调的是技能的量的积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基于静态层面的技能的存储,而不是完整的行动过程中的能力的建构。由于缺少基于获取信息、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行动过程的学习,以及构筑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基础上的“手脑并用”的行动,学生很难获得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关键能力,即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方法等。

(三)实训教学基地注重硬件条件建设和工作岗位的设置。而脱离了课程建设和学习岗位的设计

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中,逐渐认识到实训、实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然而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下列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过于追求硬件设备的完备,而缺乏相应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传统的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正遭到普遍批评,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毫无联系,实训基地的教学没有将工作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起来,发挥实训的最佳效应。其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的结构化程度低下,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单纯注重工作岗位的安置,而忽视了学习岗位的设计;企业给学生所提供的多是就业机会,而不是学习机会。由于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缺乏明确的计划和足够的控制,致使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随意性太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四、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高职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

高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教学与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分离,学生除了获得简单的操作性技能外,往往不能获得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新构建。而在重构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应是始终坚持的理论主线。

(一)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作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中,行动导向是主导性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其核心要义是!学习者必须在实际的专业情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联系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行动导向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做合一”模式。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各专业中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因此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中,传统高职的实践教学内容并非湮灭不见,而是解构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不再以相对独立的模块化的方式存在。

(二)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重构课堂教学空间设计。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我国职业教育学者赵志群老师介绍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时。提出应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的课程实施环境,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同时也是重构实践教学的策略之一。根据国内职业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介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应具有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可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订单教学等“一体化”的教学。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空间的设计,将课堂设在车间,或者将课堂按照车间的要求进行布局,以此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这是重构工作过程导向下高职新的实践教学环境的重要任务。

(三)按照“工学整合”方式设计校外实习岗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工学整合”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工作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学整合”的方式来设计校外实习岗位。是解决高职传统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的结构化程度低下的重要举措。当前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学校应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将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内容、形成的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和过程也有严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反映企业完整而真实的工作过程的学习岗位,而不仅仅是就业机会。通过设置“工学整合”的实习岗位,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以此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上一篇:高校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诚信体制建构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