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夜晚范文

2023-09-18

恐怖的夜晚范文第1篇

走出屋外,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作文

听,是谁在窗前放声歌唱?原来是两只小鸟,静静的坐着,聆听它们的歌声,歌罢,小鸟“噗”地一声飞走了,那绝伦的歌声,丝毫不亚于那些名家的歌曲,呵,多可爱的小鸟啊!

听,那“哗哗”的声音,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淌过我的心田,仿佛一切都被洗净,小河旁边的鸟叫虫鸣,汩汩的声音无法忘怀,这大自然的音乐家!

听,风儿唱歌的声音。虽谈不上悦耳动听,但它终究是大自然的声音!“沙沙”,风儿在为小树梳头发。湖的湖面泛起一丝丝涟漪,风儿在为湖泊挠痒痒,“呼呼”,风儿在为我们扇风,多可爱呀,这大自然神奇的精灵!

听,是谁在击鼓鸣歌儿?是小青蛙。看,它们在田野里蹦来跳去,时不时发出“呱呱”的叫声,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看不见它们的鼓?”也许,它们的鼓在心中。那是洗净心灵的鼓声,是响彻心灵的圣洁的声音!

听,小雨点儿从屋檐落下,调皮的飞入我手心,或许,这是一场大地的洗礼。雨水洗净了绿叶,滋润了鲜花,清洗了屋顶,化为了,庄稼的甘泉。

恐怖的夜晚范文第2篇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此句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说的话,这句话传诵了近1800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在刘备托孤时就已经定格。

本文要说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的遗言。刘备说了什么,诸葛亮才回应了这句经典台词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主流的观点,刘备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太子刘禅要是给力,你就好好辅助他;若他不给力,你就自己当皇帝吧。”在《三国演义》里,刘禅是个扶不起的昏君,在正史中,刘禅也不是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于是,诸葛亮又亮了。刘禅不给力,被刘备授权可以篡位的诸葛亮却没有篡位,所以他忠。诸葛亮忠于刘家的节操由此被代代传诵。

但其实,刘备说的“君可自取”,未必是授权诸葛亮可以称帝。汉语博大精深,一个“取”字便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可以说是“夺取”,也可以说是“选取”。在这里,笔者不认为刘备是在授权诸葛亮可以称帝。

原因有三:其一,刘备死时,刘禅已经十七岁,刘禅是“才”还是“不才”,刘备心里有数,如果真觉得刘禅不给力,刘备完全可以在弥留之际,将皇位直接禅让给诸葛亮,何必让诸葛亮等一等?待得刘禅血统纯正地继任了蜀国皇帝,诸葛亮再废他,势必引起蜀国内乱;其二,诸葛亮只是刘备心腹,尽管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重臣,但诸葛亮若称帝,却没有政治基础和舆论基础,缺乏“根正苗红”的必然性;其三,刘备称帝的时机是曹丕篡汉后,其实刘备的称帝已经遭到益州知识分子的舆论攻击,但刘备姓刘,为继承汉室正统帝位,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一旦刘皇帝改成诸葛皇帝,益州必然内乱,那些豪族和知识分子必然不会同意,这一点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清清楚楚的。

所以,本文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这个假设就是:刘备说,如果刘禅不给力,那诸葛亮就从刘备的几个儿子里“自取”一个另立。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刘备的遗言就是非常恐怖的。刘备之死,孕育着一场表面上看不见的血雨腥风。刘备能这么说,也说明益州的贵族们对刘禅即位是有保留意见的,刘禅的皇位并不稳固。

1.刘备究竟有几个儿子?

如果诸葛亮“自取”的话,还能取谁呢?刘备一共有几个儿子呢?答案是:四个。四个可不是四个儿子,而是3+0.5+0.5=4。

3是刘禅、刘永、刘理。第一个0.5是刘封,这是刘备的养子,早在刘备死前,就把刘封赐死了。问题出在第二个0.5身上。这个0.5是谁?下文会说到。在此之前,我们先把刘备儿子的年龄梳理一遍,从刘禅开始。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章武是刘备称帝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由此可以推论刘禅出生于公元207年。

刘禅的生母是甘夫人,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有《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为证。史书记载,刘备在小沛时,纳甘氏为妾。因刘备“数丧嫡室”,甘氏“常摄内事”,随刘备去荆州后,产下刘禅。这和刘禅的年龄对得上,刘备去荆州依附刘表是公元201年的事。

《三国演义》中有赵云七进七出血战长坂坡以及截江夺阿斗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并不是罗贯中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历史样本的,罗贯中只是演义了一下,把历史精彩化而已。赵云的努力,保证了刘禅自出生伊始,就没有和刘备骨肉分离。

刘永和刘理也是刘备的儿子。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后,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据《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记载,刘永和刘理都是“后主庶弟也”。他们是刘备的儿子,但不是甘夫人的儿子,年龄比刘禅小,而且刘理和刘永也是“异母”。根据刘永和刘理在传记中的排列顺序,应该是鲁王刘永更年长。刘备入蜀后,娶了吴壹的妹妹吴氏为妻,后来又立其为皇后。《三国演义》里说刘永和刘理都是吴皇后的儿子,这是罗贯中瞎扯,史书白纸黑字地说了,刘永、刘理是同父异母,也就是说,如果吴皇后给刘备留下了血脉,最多只有刘永或刘理中的一个。关于这个吴皇后,我们后文还会再提到,暂且按下不表。

刘备托孤时,刘禅并不在身边,只是给刘禅送去遗诏,但鲁王刘永是在身边的。为什么刘禅没来,而是刘永来了?这也是个谜,我们下文还会再说到,这里依然先缓一缓。

再来看看刘备养子刘封的年龄。关于刘封的年龄,正史没有确切记载,只说“及先主入蜀,自葭萌关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拔刀相向刘璋是在公元212年至214年。如果此时刘封已“年二十有余”,那他应当出生于公元2世纪90年代,比刘禅年长十多岁。

刘备为什么要收刘封为养子呢?《三国志·蜀书·刘封传》称“先主入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这段史料表明,刘禅当时还没出生,刘备收了一个养子以免断了刘家香火,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未有继嗣”怎么理解?刘备在刘封、刘禅之前,是否还有其他儿子?如果没有,一切都顺理成章。但如果有呢?“未有继嗣”不能证明刘备在收刘封之前,没有儿子,可能有过,或是夭折,或是走散!在刘封之前,刘备极有可能是有子嗣的,刘禅并不是刘备的第一个亲生儿子。正是因为这个“儿子”没了,刘备才会急着要一个“儿子”。

刘备这个人,是个英雄,但以当今对好男人的评价标准来看,刘备肯定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刘备没有和夫人各自飞,而是笨鸟先飞。每当遇到攻击时,刘备从来都是自己先闪人,顾不上家眷。这才有了赵云在长坂坡的神武。刘备抛弃甘夫人和刘禅,并不是初犯,而是屡有前科。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割据徐州时,与袁术相持,被吕布偷袭下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布虏先主妻子”,刘备向吕布求和后,吕布“还其妻子”。这是有史记载的刘备妻子第一次落入他人之手。值得一提的是,据《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记载,吕布虏去刘备妻子后,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这个“于是”很重要,这是逻辑。因为老婆没了,所以糜竺才献妹妹,这个妹妹就是“糜夫人”。“为夫人”三个字表明,糜竺的妹妹是正牌,而不是妾。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派人去河内买马,买来的马被刘备中途抢了。吕布大怒,派出大将高顺、张辽攻打刘备。刘备兵败,投奔曹操。高顺打败刘备后,又抓了刘备妻子,送给吕布。直到曹操出兵下邳,击破吕布,刘备才“复得妻子”。这是第二次。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再度割据徐州,留关羽镇守下邳,自己屯兵小沛。曹操亲征,大破刘备。这一战的结局是“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这是第三次。

也就是说,在赵云表现神勇之前,刘备的妻子就已三次落入敌手,荆州的抛妻(甘夫人)弃子(刘禅)逃难,是有史为证的第四次。

关键是前三次的“妻子”怎么理解?在古文中,“妻子”有时是“妻子+儿子”的合称。公元200年,刘备又丢了妻子,最终脱离袁绍投奔刘表,然后因“未有继嗣”,收刘封为养子。刘备和吕布互掐时,是打打停停,吕布不会加害刘备的妻子,而且刘备离吕布不远,妻子随时可以送还。但这次不一样,妻子落入曹操的手中,刘备当时和曹操已经彻底翻脸,完全没有和好的余地。如果刘备有儿子的话,也料定了今世或永无再会之日,加上当时刘禅还没出生,所以刘备才会急着收刘封为养子。

前文推出,刘封出生于19X年,而196年,刘备第一次弄丢了儿子,刘封和这个有可能存在的儿子年龄应该很相近,所以刘备才要了这个养子,来填补一下内心深处的空虚寂寞冷。以刘备的地位,如果想收一个养子,随时可以收。公元201年,刘备入荆州投奔刘表时,已经年逾四十。一个四十岁的男人还没子嗣,这不科学。后来的刘禅、刘永和刘理也足以证明刘备的生育能力是健全的。所以说,如果刘备一直没有儿子,想收养子的话,不可能等到四十岁以后。

《三国演义》神化了刘备集团,诸葛亮是神,赵云是神,关羽也是神,比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护送刘备的两位夫人“完璧归赵”。但《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只有关羽归刘备的记载,并无关羽护送刘备家眷回归的记载。如果刘备在刘封、刘禅之前,是有过儿子的话,这个儿子多半“丢”了。

我们不能肯定刘备在徐州三次弄丢“妻子”的“子”就是儿子,但结合刘备第三次弄丢“妻子”的时间节点以及收刘封为养子的时间节点来看,刘备极有可能是有过儿子的。这是一个倒推,也是一个假设。否则,以刘备的年龄来看,四十岁才收养子,在情感上说不通。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这个儿子就是我们上文所述的第二个0.5。这个0.5没有被《三国志·蜀书》所记载,但并没有消失于历史的视野中。

魏晋年间,陕西西安出了一个史学家名叫鱼豢,《魏略》是其著作的私史。在《魏略》中记载了这么一则关于刘禅的八卦,这段野史也被裴松之注到了《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这则八卦是这么说的:

刘备在小沛时,被曹操击败,逃亡荆州。当时刘禅才几岁大,在乱兵中被人拐卖去了汉中。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扶风人刘括避乱去了汉中,买下刘禅做养子,还为他娶妻,这个刘禅还有一个儿子。刘禅早年和父亲失散时,年纪尚小,但记得老爹的字是“玄德”。刘备平定益州后,派了一个姓简的将军去认亲,简将军一看,还真对得上,就把刘禅带回去。然后刘备立刘禅为太子。

当然,这则史料被裴松之推翻了。裴松之认为,时间对不上。刘备兵败小沛是公元200年,如果当时刘禅已经五六岁,就不能在公元223年登基时才十七岁,而应该三十多岁了。再加上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截江夺阿斗的记录,也可以侧证刘禅自公元207年出生后,就没有和刘备失散过。

但是,《魏略》不一定是空穴来风,刘备这0.5个儿子极有可能是存在的,只是被鱼豢弄混了,误认为是刘禅而已。东汉末年,微博还没有发明,刘备不可能把自己儿子的照片晒出来,发动群众一起找。

如果这0.5个儿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相比刘禅,更年长的他才是嫡长子。再加上确定是亲生子的刘永和刘理,刘备遗言中的“君可自取”,就非常可怕了。围绕皇位继承人的争夺,就像一股暗流,在蜀汉政坛涌动!

那么,这位识得刘备那0.5个儿子的简姓将军又是谁呢?他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他能证明0.5是刘备亲生,就必须在小沛时已经追随刘备;二,必须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人;三,至少是个官。那么,这个简将军就可以锁定人选——简雍!

奇怪的是,《三国志·蜀书·简雍传》对这位刘备集团元老的记载,写到刘备入蜀就戛然而止,没有下文了。不过,开启“君可自取”这扇迷宫之门的钥匙,就在简雍手上。

2.阆中谋杀案

简雍在三国迷的印象中,一直是个文官,但这不影响他领“将军”之职——昭德将军。比起糜竺、孙乾、伊籍这些在徐州、荆州时期才加入刘备集团的幕僚,简雍资格更老。年少时,简雍和刘备就是好朋友;刘备受刘璋邀请入蜀时,简雍跟着去了,刘璋很喜欢简雍;再后来,刘备和刘璋闹翻了,兵伐成都,也是简雍去做说客劝降。《三国志·蜀书·简雍传》只写到这里,至于后来简雍怎么样了,则像太监一样——下面没有了。

《三国志》并不是简雍在青史留名的唯一文献。今天的四川省简阳市有一个叫简城镇的地方,三国时代,此处是牛县。清朝咸丰年间的《简州志》记载:“简雍字宪和,《旧志》(指乾隆年间的《简州志》)昭烈时以昭德将军守牛县,多方招辑,惠泽及人,士民赖之,因名山曰赖简山,池曰赖简池。”昭烈皇帝是刘备的谥号,昭德将军就是简雍。隋朝时,这里改名为简州,因为山水都有一个“简”字。这说明简雍在牛县是有贡献的,而且贡献巨大,几百年后,人民都还记得他,才会以他的姓命名山水。迄今,简阳市还有一个简雍巷。简阳市还曾有过简雍墓,清朝时被盗了;民国二年,县政府曾出资修复过;但90年代修建成渝公路时,简雍墓被夷为平地。

这些资料证明简雍应该是死在牛县的。简雍贵为一个将军,且有劝降刘璋,兵不血刃拿下成都的奇功,怎么会客死他乡,最终埋骨牛县呢?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简雍去牛县,是被贬官了,从中央大员被贬为地方官。

那么,简雍为什么被贬官呢?虽然在《三国志》中跃然纸上的简雍形象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用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行来看,他是个名士,用当代人物臧否的眼光来看,他就是个坐没坐相、睡没睡容的逗逼,但这些都是小节,什么仇什么怨,会让简雍这样一位开国元老,半辈子追随刘备的心腹重臣,老死在牛县呢?

史书没有记载简雍的“失事”,为其立传,却不交代归宿和子嗣,这便为后世打开了想象之门。真相已经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可以肯定的是,简雍的罪不轻,只是念在他是刘备老臣的份上,才饶其一死。

这种罪名,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立嗣问题上,简雍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如果刘备那个曾被拐卖的嫡长子是存在的,他又是被简雍领回来的,那么简雍就是居功至伟的人。可惜,围绕刘禅的太子党势力已经形成,利益集团已经结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章武元年五月,刘禅被立为皇太子。刘备突然又多出一个儿子,这让刘备、刘禅和太子党都很尴尬,偌大一个蜀国,并不是简雍说了算的。

即使刘备这0.5个儿子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荆州帮的党魁诸葛亮也不会答应。为了让刘禅地位稳固,诸葛亮甚至曾建议刘备杀了刘封。刘封因孟达、申仪先后反叛,丢了上庸回到成都,被刘备臭骂一顿,又是怪他吞并孟达兵马导致孟达反蜀投魏,又是怪他不出兵救助关羽的荆州军。但骂归骂,虎毒不食子,何况刘封还是一位战功累累的猛将,最终刘备赐死刘封后,也是大哭一场。促使刘备除掉刘封的人就是诸葛亮。《刘封传》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这说明诸葛亮已经在担心皇太子刘禅即位后,刘封是一颗定时炸弹,同时也侧证了诸葛亮是亲刘禅派。

荆州帮的丞相诸葛亮是亲刘禅派,而蜀国政治的第二号人物司徒许靖也是太子党。刘备为汉中王时,许靖官拜太傅。刘备称帝后,许靖官至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但刘备伐吴的章武二年,许靖突然死了。太傅这个官职,就是给太子上课的老师,刘禅被立为汉中王太子后,他的老师不是诸葛亮,而是许靖。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许靖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重将。但是,许靖早不死晚不死,就在章武二年八月,刘备兵败,永安病倒时,许靖死了。

许靖之死,稍后再说,先说另一位蜀汉重臣之死。诸葛是丞相,是文官一把手,文官二把手是许靖。在武官方面,马超是骠骑将军,张飞是车骑将军,在大将军、卫将军的职位虚设未立的情况下,不论实权,只说官职,马超是第一武官,张飞是第二。但是,就在刘备伐吴前夕,张飞也死了。《先主传》《张飞传》都说张飞是被部下所害,因为张飞动不动就殴打部下士卒,所以被杀了。

从今天的《刑法》来看,张飞是死于仇杀。陈寿在著《三国志》时也是这么认为的,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道理:性格决定命运。笔者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常常是因为信息量不够大。陈寿要么是想得太简单,要么是故意不深究,因为这事儿不能说太细,也说不了太细。张飞之死,不可能是一起简单的仇杀,更可能是——政治暗杀。张达、范疆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杀害刘备身边的大红人——开国元勋张飞,其背后一定有他人指使。

张飞死前,屯兵于阆中。今天的阆中,是四川南充市下属的县级市,地处嘉陵江中游。东汉三国时代,江州和阆中都属于益州的巴郡,按照刘备的伐吴计划,张飞应该带着一万多兵马至江州与其汇合。但就在张飞出兵前夕,被部将张达、范疆给杀害,而且死得很惨,张达、范疆“持其首,顺流而下奔孙权”。

此时魏延、马超都在蜀国北疆,防止曹丕入寇,动不得。赵云则是反战派,他不支持刘备伐吴,认为刘备最大的敌人应该是篡汉的曹丕。所以刘备的伐吴将领中,只有张飞是最有战斗经验的人选。别说黄忠,老将军战死伐吴战场,那是《演义》的虚构,早在刘备称汉中王的第二年,黄忠就先走一步了。

谁是唆使张达、范疆杀害张飞的幕后黑手,我们并不知道,但为什么说背后一定有黑手呢?其一,是犯罪动机的问题。就算张飞打了张达、范疆,两个小角色也不至于把张飞给杀了。陈寿在《张飞传》中暗示张飞之死是性格决定命运,但事实上,就算张飞喜欢殴打士卒是改不了的坏脾气,要死的话,早就死了,张飞有足足半辈子的时间,被杀一百次。其二,是犯罪后果的问题。杀害朝廷命官车骑将军,这可是要诛连全家的,张达、范疆是顺流而下投奔孙权了,他们的家人呢?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最关键的是,杀了张飞,对谁最有利?在无法调动马超、魏延的情况下,刘备集团最有战斗力的名将只剩张飞!除掉张飞的目的是什么?

无非有二。

其一,阻止刘备东征,但这不大可能。刘备从登基第一年,就开始筹划伐吴。赵云劝不动,秦宓劝了被下狱,连诸葛亮都不直接劝阻。刘备可谓是势在必行!

其二,让刘备集团非战斗减员。大战未始,先折大将,从而削弱刘备集团的战斗力,进而增大刘备伐吴失败的概率,甚至不想让刘备活着回来。

先绕一点弯子,说一说刘备称帝后,蜀国重臣的政治背景。我们可以笼统地把蜀国的大臣分为荆州帮和益州帮,其划分标准并不是出生地,而是刘备入蜀前,入仕于谁?入蜀前,就跟着刘备的关羽、张飞、赵云、陈到、黄忠、魏延、诸葛亮、马良、简雍等,属于荆州帮;入蜀后收编的,则是益州帮,如许靖、吴壹、吴班、李严、黄权、刘巴等。

有意思的是李严。严格意义上,李严算是荆州出生的人士,曹操兵伐荆州时,李严流入蜀中,被刘璋启用,刘璋投降刘备后,李严才为刘备所用。李严的问题,这里先引出来,在“三国谜案系列”中,我们还会重点说,本文先来说说刘巴。

和李严一样,刘巴也是荆州士人,先被刘璋启用,尔后才入仕刘备。但自始至终,刘巴都不买刘备的面子。在荆州时,刘备听说刘巴很有才学,就派当时的神童周不疑去求学,刘巴却以一种很高冷的姿态拒绝了,说我没啥本事,跟着我学不到东西。

曹操攻打荆州后,刘备逃跑,带走了很多荆州名士,刘巴却北上投奔了曹操,这说明刘巴一点儿也不喜欢刘备。刘巴得到曹操重用,派他去招降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但刘巴命比较背,在执行过程中,不但曹操战败北还,他看不顺眼的刘备还拿到荆南三郡。刘巴只好继续跑路,这一跑,就跑到了交趾(今越南河内,汉朝时隶属交州)。为避风头,隐姓埋名,改姓为张。再后来,刘巴在交州混得不好,就入蜀了,为刘璋所用。

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刘巴是这么说的:“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刘璋不听劝告,还是引狼入室。又派刘备去抵御张鲁,刘巴再劝,说让刘备攻打张鲁,等于放虎归山,刘璋又不听,于是刘巴称病不出。直到刘备拿下成都,刘巴没办法,才不得不跟着刘备混。刘巴其实很牛,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只引用一句诸葛亮对他的评价:“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子初就是刘巴的字。

刘巴不愿入仕刘备,最终出山也是情势所迫,因此刘巴对刘备的忠诚度必须要打问号。高冷的刘巴不但对刘备只是表面敷衍,对张飞更是嗤之以鼻。《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说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巴不但是名士,也算是一个君子,《刘巴传》说他“躬履清俭,不治产业”。问题是,张飞爱敬君子,但君子却不爱敬他。《零陵先贤传》记载了一则八卦:张飞去刘巴家拜访,刘巴理都不理他,张飞很生气。

诸葛亮为此劝过刘巴,说张飞虽然是个武人,但很仰慕你,刘备正在收合文武,是为了天下,虽然你很高冷,但还是应该多多少少给张飞一点面子吧。诸葛亮也自讨没趣了,刘巴是这么回复的:“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刘巴不买张飞账的故事,传得很远,甚至传到孙权和张昭的耳朵里。孙权和张昭在八卦刘巴时,张昭都看不下去了,认为刘巴“不当拒张飞太甚”。

刘巴这句话同样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刘备终于发怒了,他认为自己有平定天下之志,但刘巴专门在背后使坏,他的心根本不在我这里。

神奇的是,在刘备伐吴兵败的章武二年,刘巴和许靖一样,也死了。和简雍一样,在《三国志·蜀书》中没有交代刘巴的子嗣。刘巴是怎么死的,诸葛亮一定知道,刘备也一定知道,但刘备和诸葛亮都已经死了,所以我们不知道。刘巴是正常死亡吗?不好说。

刘璋迎刘备入蜀时,刘巴持反对态度,还有一人也是反对派,是黄权。与李严、刘巴这样出生于荆州的益州帮所不同的是,黄权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刘巴的劝诫,刘璋听不进去,黄权的上谏,如出一辙。刘备和刘璋撕破脸后,益州很多郡县的长官都倒戈刘备,但时任广汉长的黄权却闭城坚守,直到刘璋投降,才归附刘备。

刘备计划伐吴,很多人都劝过,赵云劝过,黄权也劝过。赵云反战的出发点是天下大义,认为刘备最大的敌人该是北方的曹丕。黄权则说得比较实际,他认为孙权的军队善战,蜀国出兵的话,出兵是顺流,撤兵则是逆流,所谓“进易退难”。黄权还说:如果陛下一定要打的话,我来做先锋,您坐镇后方。

刘备不听,还是坚持御驾亲征。赵云反战,刘备没带上他;黄权也反战,刘备却把他带上了。这是为什么?按理说,赵云和黄权二选一的话,自然是赵云。论战斗经验,赵云更丰厚,在入仕刘备前,黄权并不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论对荆州军事地理的了解,显然是跟随刘备在荆州呆了十多年的赵云更为熟悉。

刘备没有把黄权放在家里,而是带在身边,这说明什么?刘备甚至不给黄权部队和吴军交战的机会,只是把黄权留在江北,防御魏军,这又是为什么?最终刘备战败,黄权失去归路,向曹魏投降。

除了向曹魏投降外,黄权其实还有两个选择,一是向孙吴投降,二是死战殉国。在刘备伐吴时,几名战将坚决不降,比如冯习、张南、傅肜、程畿,都力战而死,赢得烈士美名;投降东吴的将领也有,这里不一一列名。

但黄权两条路都没选,这是为什么?

上文已述,张飞死于阆中。黄权是哪里人?阆中人!

阆中这个地方,为蜀国贡献了很多人才,比如刚刚提到的程畿。刘备撤军后,程畿由水路归蜀,追兵将至,有人劝他乘小船快逃,程畿说他从军以来,从没有看见敌人就逃跑的先例,于是执戟而战,还打翻了几艘敌船,最终吴国大军来临,程畿寡不敌众,阵亡。

阆中还出了一个马齐,这个人是张飞发掘并推荐给刘备的,官至尚书郎。此外,阆中的人才还有马、姚等。后来还出了一个马忠,马忠原名狐笃,刘备见到马忠后说了一句话:我失去黄权,却得到马忠,这也不错。

当然,最著名的阆中俊杰还是黄权。

再回过头来说说刘备战败后,黄权的抉择问题。黄权没有死战,说明黄权和刘巴一样,并不是刘备的死忠,至少认为刘备不值得他效死命。和刘巴一样,黄权归顺刘备,只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为什么不降吴呢?因为黄权还有家眷在蜀国,如果降吴,家眷必然被杀。黄权是个聪明人。

黄权投魏后,蜀国的确有人说要将黄权家人正法,被刘备阻止了。刘备说:黄权没有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他。黄权在魏国混得不错,临死前一年的魏明帝曹时代,官拜车骑将军。汉与三国时期,在武官的职位中,这个官职仅次于大将军、卫将军和骠骑将军。

我们在这里大胆地做出一个假设,如果黄权是加害张飞的主谋呢?作为阆中人,黄权对阆中的地形更熟,可以指使张达、范疆杀害张飞后顺流而下投奔孙权。

我们当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黄权是刺杀张飞的主谋,但不妨做一个倒推。如果黄权降吴,会有什么后果,留在蜀地的家室被满门抄斩不说,而且声名尽毁。那么,黄权有没有暗杀张飞或者期待刘备战败的动机呢?有!

前文已述,黄权和刘巴一样,对刘备忠诚度不高。和刘巴先忠于曹操,尔后才入蜀投奔刘璋所不同的是,黄权自入仕伊始就是刘焉、刘璋父子的人。

刘备入蜀后,《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消失了,谁呢?刘璋!但在真正的历史中,刘璋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刘备从刘璋手中夺下益州后,将刘璋派去荆州的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赐官震威将军。孙权从关羽手中打下荆州后,刘璋投降孙权,被孙权封了一个虚职——益州牧,并屯驻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刘备伐吴,在先锋吴班、冯习的猛战下,一度攻下秭归。章武二年正月,刘备兵进夷陵,就是从秭归出的兵。

孙权任命刘璋代领益州牧是一个高招,这是直接扔在蜀中腹地的一枚遥控炸弹。为什么?因为刘备夺得益州,在道义上并不光彩,是刘璋引狼入室,这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刘璋代领益州牧,就表示刘璋还有“复辟”的可能性。建安十九年,刘备攻打成都时,围城十余日,《三国志·蜀书·刘璋传》里对刘璋集团的描述是,成都城里有精兵三万,粮食、衣服够用一整年,更重要的是“吏民咸欲死战”。这六个字折射了益州百姓和官员对刘备的态度。

刘璋无战意,被简雍劝降,但黄权、刘巴这样的人,却很难说不是“身在备营心在璋”。孙权拿下荆州,刘璋又成为益州牧,黄权、刘巴们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刘备贵为一国之君,的确不必御驾亲征,派出一员大将代替他领军出征未尝不可。黄权毛遂自荐,刘备拒绝了,为什么?因为刘备知道黄权的心在哪儿。如果放任黄权出战,黄权带着大军迎接刘璋,与孙权的人马打回来,那刘备就傻眼了。刘备为什么安排黄权在江北驻扎防魏国偷袭,或许就是想彻底断绝黄权部队倒戈投靠孙权的可能性。

章武二年,亲刘璋的刘巴莫名其妙地死了,刘璋旧臣司徒许靖也莫名其妙地死了。这段历史就这么被尘封了。刘巴会是黄权的同谋吗?已经不重要,因为张飞已经死去一年。许靖和刘巴是被刘备做掉的吗?也说不清了。但时间点上的巧合,无法不令后人多想。当然,死于章武二年的,还有马超,我们一会儿就要说到。

黄权和刘巴只是益州公知们对刘备面服心不服的一个缩影,为拉拢益州豪族和士人,刘备不得不采用政治联姻的方式,接盘了一个寡妇。

3.西蜀内乱

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本是刘备的一个妾,死于南郡,死后才被追封为皇后。刘备生前只立过一个皇后,那就是吴皇后。吴皇后的完璧之身并没有留给刘备,她的第一夜给的是刘瑁,刘瑁是刘焉的儿子,刘璋的兄弟。刘瑁死得早,吴氏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刘备入蜀后,在法正的劝说下纳下吴寡妇,并在称帝后立其为皇后。吴氏的哥哥是吴壹,吴壹本是刘焉、刘璋父子两代的重臣。在诸葛亮北伐时期,战功累累,诸葛亮选派街亭人选时,只有吴壹和魏延被军事会议的参会者列入“宿将”名列。吴壹在蜀国最终官至车骑将军,他的族弟、参与刘备伐吴之战的吴班,后来官至骠骑将军。

刘备立了吴皇后,吴壹也就“死心”了。刘备当了皇帝,吴氏成为皇后,吴壹就是皇亲国戚。这桩政治婚姻尽管在伦理上不是很完美,但刘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拉拢了一批益州帮的能人。

有意思的是,像吴壹这样一位曾经在诸葛北伐战场大败魏将费瑶,且在诸葛死后,长期把守蜀汉北门户汉中的“宿将”,在《三国志·蜀书》中,居然没有自己的传记。陈寿只用了一句“失其行事,故不立传”。

吴壹死于建兴十五年,即公元237年,这一年,四川人陈寿还是一个不懂事的4岁娃娃。按理说,吴壹这么一位蜀汉重臣,为什么会“失其行事”呢?虽然蜀国不置史官,但对吴壹的生平,就没人有记忆吗,一点资料都没留下么?简雍的传记也是残缺不全的,只写到其入蜀为止,但在《三国志》中也留下了几行字,而吴壹却是“故不立传”。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吴壹的资料被人为地抹去了。那么,又是谁要抹去吴壹的资料呢?顺着这条线索,我们稍微展开分析。

如果说黄权、刘巴这样的亲曹操、亲刘璋的益州帮,有不买刘备账的动机的话,吴壹则一点都没有。因为他的亲妹妹是皇后,如果刘备出了事,他这个皇帝的大舅子就保不住了。吴壹没有背叛刘备的理由,但对于吴壹而言,最理想的结果却不是刘禅继位。

假如刘永或者刘理其中的一个是吴皇后所生,吴壹会怎么想呢?和吴壹的“不立传”一样,刘永和刘理的生母在史书中也没有明确交代,可能是吴皇后,也可能不是。前文说到,刘备托孤时,刘永是去了的,这说明什么?刘禅都没去,刘永却去了,这说明刘永有可能是吴皇后的儿子。如果刘备不是有改立刘永的念头,为什么让他去呢?(刘理去没去,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刘备的遗言“君可自取”,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无奈,选择长子刘禅,还是益州帮拥护的刘永?刘备管不了,他撒手人寰,将这个难题踢给了诸葛丞相。

刘备死得不安生!死前、死后,蜀国的内战还是爆发了。章武二年八月,刘备战败撤军,屯驻永安,并没有回成都,这说明刘备不甘心,时刻准备二次伐吴。到了十月的时候,刘备终于熬不住了,急召诸葛亮从成都去永安面圣。

此时,孙权求和,刘备答应了。刘备居然答应了!关羽之仇,张飞之仇,夷陵之败,刘备不计较了。刘备伐吴前,孙权也请和过,但“先帝盛怒不许”。刘备答应求和,不可能是自己身体的原因,即使刘备病故,收复荆州的战略也可以作为一项军事国策,交由后人完成。刘备答应求和,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不愿意“四面楚歌”,因为蜀国的内战爆发了。

第一个扛起反旗的是汉嘉(今四川芦山县)太守黄元,《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帝疾不豫,举兵拒守。”章武二年十月,黄元只是举起反旗;章武三年二月,诸葛亮从成都抵达永安,三月,黄元起兵,攻打临邛(今四川邛崃市),战败,被其亲兵擒至成都,斩之。

刘备驾崩前后的章武三年夏,蜀国南中的大姓和异族全反,雍、朱褒、高定先后举起反旗。其中,南中豪族雍作乱,还是孙权策反的。刘璋死后,孙权封他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刘阐去蜀国益州和吴国交州的交界处,策反了这次叛乱,直到诸葛亮南征平定了南疆,刘阐才回到吴国。

刘备就在这样一个东有孙吴大军虎视眈眈,成都大本营附近有太守造反,南中异族、大姓又被孙权策反的内忧外患中含恨而终。

雍等人南中作乱,这里按下不表,单说黄元。这个人的历史记载很少,但很重要。虽然《先主传》对黄元的作乱、战败、伏诛只有寥寥数笔,但《三国志·蜀书·杨洪传》却留下一个重要的信息:“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诸葛)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黄)元益无所惮。”

这必然又是一个历史的隐笔,黄元和诸葛亮不合,也不至于起兵造反,且发兵火烧临邛(临邛是汉嘉进军成都的必经之路)。问题来了,黄元作乱的政治动机是什么?底气又在哪里?

在时机上,黄元的选择是:

一、刘备病重;

二、诸葛亮不在成都。当时留在成都的是刘禅,黄元的目标就是刘禅。即使黄元作乱成功,废掉皇太子刘禅,也不可能自己当皇帝,没人服。黄元以一个郡的兵力,或许可以打下兵力空虚的成都,然后呢?等待他的将是被讨伐。

黄元的底气只有一种可能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人!这个人是谁?不知道。有可能是成都的内应,也有可能是其他拥兵在外的将领。如果黄元攻入成都,擒杀刘禅,那么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太子被除掉,刘永或刘理就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皇太子,除非黄元的幕后指使者有更大野心。

在《三国志·蜀书》中消失的还有一个人——刘璋重臣庞羲。庞羲和吴壹一样,都算是刘璋的亲戚,甚至比吴壹更亲。庞羲的女儿是刘璋长子刘循的妻子,刘璋被刘备迁往公安时,带走了次子刘阐,但庞羲因为自己女儿之故,留下了女婿刘循。

刘阐在益州、交州边境策反南中叛乱时,庞羲和刘循会闲着吗?不知道。因为庞羲和刘循在史书中都消失了,后人连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刘禅是有天子命的,黄元还没打到成都,就兵败了。

史书说汉嘉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不合,益州帮里的能人和诸葛亮不合的不在少数,还有一个彭。刘备一度很重视彭,但诸葛亮总在刘备面前放他坏水,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便将彭贬为江阳太守。

这个归属也不错,好歹也是一个地方老大,但彭还没赴任,就祸从口出,下狱死了。彭上任前和马超吃了一顿饭,对马超说:“咱们反了吧,你带兵在外,我在内,何愁不平天下?”马超去告了一状,于是彭丢了脑袋。

马超告发彭的动机且不论,马超是这么套彭话的:“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马超这番话很有煽动性,直接把彭抬高到与诸葛亮、法正同样的地位,就是说“你其实很牛的,就这样去一个小地方当个小官,难道不失望吗?”

彭和马超是怎么对上的呢?怎么坐到一桌去的呢?彭被贬官,为什么会去找马超这个和自己没什么交情的人一起喝酒呢?马超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刘备心腹不同,他本是和刘备平起平坐的诸侯,只是混得不好,才投奔了刘备。一部名为《山阳公载记》的史书,记录过这么一则八卦。

刘备很宽待马超,但马超却给脸不要脸,对刘备直呼其名,根本不拿刘备当主公看,惹得关羽大怒,要求刘备杀他。一次开会时,马超来了,关羽、张飞都拿着刀剑站立,马超被施了一个下马威,才不敢再放肆,开始遵循君臣之礼。

这则史料必是谣言。马超和关羽一辈子都没见过面,但史书不准确,却也不是完全没谱。马超一开始和刘备没大没小的,这种态度已经传播出去,至少传进了《山阳公载记》作者的耳朵里。彭策反马超,或许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马超的野心,是被彭看在眼里的。马超未必不想反,只是当时不是最好的时机,为了向刘备表忠心,就把彭给出卖了。

马超的死亡时间也是章武二年,和刘巴、许靖几乎一前一后。马超享年47岁,可以说是非常年轻。马超是正常死亡吗?如果马超有反骨,彭策反时,不是最好时机,那么刘备病重、诸葛不在成都时,对身为骠骑将军的他来说,是不是最好的时机呢?

马超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马秋,马超叛逃张鲁后,这个儿子被张鲁杀了;还有一个叫马承,在马超死后,继承了马超“威侯”的爵位;马超的女儿则嫁给了刘备的小儿子刘理。前文说过,刘永和刘理究竟谁是吴皇后的儿子并不清楚,只知道刘永比刘理年长,只知道刘备弥留时刘永去了,刘理去没去不知道。如果吴皇后的儿子不是刘永,而是刘理呢?那么,马超和吴壹就很有可能是一条战线的。

马超临死前上过一道表,给朝廷引荐自己的族弟马岱,为什么不是其子马承呢?只有一种可能性,马承的政治前途已经死了,最多只能继承马超的爵位,接受国家供养。马承的政治前途是因什么而死的呢?

刘备死前几个月,马超死了。他和刘巴、许靖一样,都比刘备先走一步。死神的召唤可谓是接踵而至,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难道不是蜀汉政权内部的血腥清洗吗?

综上所述,本文对马超、刘巴、许靖之死的时间节点提出怀疑,对简雍、吴壹、庞羲在传记上的消失表示怀疑,对张飞的阆中谋杀案表示怀疑,对黄元孤兵作乱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对黄权投魏的行为表示怀疑。这些怀疑糅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本文无法得出张飞之死是出自马超、刘巴或黄权之手的结论,也不能得出黄元起义是出自上述人等的幕后策划的结论。但通过本文,我们展现了从刘备称帝到病卒的这三年里,蜀汉政权的利益分割和内忧外患,刘禅党、刘永(或刘理)党,甚至刘阐党有可能存在的明争暗斗,以及在皇位之争上的另一种可能。当然,也有刘备死前,为身后事而密布一场政治大清洗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说,刘备对诸葛亮的遗言“君可自取”是恐怖的。蜀国的乱,已经不是刘备所能掌控的,他将这个棘手的难题全部扔给诸葛亮。一代枭雄,终于随关羽、张飞而去。十七岁的刘禅登基后,蜀汉政权迎来诸葛亮的时代,一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时代,两个字以概括——维稳。

恐怖的夜晚范文第3篇

我向天空仰望,幾颗小星星显得特别明亮,似乎在鼓励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北斗七星呀,周围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小星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爸爸堆起了几根木棍,并把蜗牛放在木棍的顶端。过了一会,爸爸让我们拿着其中两只蜗牛赛跑,并说了几句话让我们两眼放光地期待着。一会儿就飞来了十几只萤火虫,我进了帐篷,有五六只萤火虫也跟着我进了帐篷似乎是跟我在做游戏。后来,爸爸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小时候与萤火虫的故事,我了解到他小时候是怎样和萤火虫玩耍的。后来,爸爸又讲了许多关于小虫子的神话故事,让我和妈妈听着听着仿佛身临其境。

在这美妙而又略带有花草香味的徐徐微风下,我陶醉地躺了下来。在充满神秘感的天幕里,萤火虫在我身边飞舞,好似一个个美丽又可爱的小精灵。

恐怖的夜晚范文第4篇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去邀游。皎洁的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舟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

这个晴朗美丽的夜晚,不正是观看星座的好时候吗?在我和小表弟的央求下,妈妈带着我们来到了汉城公园。花儿在轻风的微拂下,拢起花瓣,朦朦胧胧地熟睡了。花下的蛐蛐却在开音乐会,高声地歌唱。

我们来到了高处的喷水观色台,仰望星空,星星们眨着神秘的眼睛,摆成各种形状。你瞧,天琴星座多像古代的乐器竖琴,见到它就仿佛听到了古朴典雅的音乐;天鹰星座侧像一只雄鹰,它拍着宽大的翅膀,仿佛在翱翔;飞马星座像一匹疾驰的骏马;还有天鹅星座、室女星座、牧夫星座啊,数都数不过来了!

妈妈,姐姐,快来看!天真的小表弟用胖胖的小手指着北方的一个星座说,那是北斗星座,多像一柄大银勺。老师说,它是小北斗(小熊星座)的妈妈。我被他的话逗笑了,便半天玩笑的说:你懂什么,它们的真名叫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小表弟不服气地朝我撇撇嘴,又去看别的星座了。这时妈妈指着小熊星座顶端的一颗星星问我:那是几等星。我知道妈妈是在考我,但思索了一会,响亮地答道:二等星!妈妈满意地笑了,又告诉我: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它总是向着北方,野外迷失方向的人一看到它就知道往哪里走了。北极星的作用真大!小表弟拍着手跳了起来。

我想在他们面前露一手,想找个他们都不知道的星座。我找呀,找呀!可满天的星星使我眼花缭乱。好动的小表弟又跑来了,他拽拽我的衣角:姐姐,你看那是什么星座?我顺着他的方向一看,嘿!那不是蝎子星座吗?它伸展着大夹,身子中间有颗桔色的小星,据说那是蝎子的心,其实蝎子哪有心呀,只不过为了辨认罢了。接着,妈妈又给我讲了几个关于星座命名的神话故事,我们听得了入了迷,好像置身于神话般的世界。

这时,闪过一颗灿烂的流星!我们不禁赞叹起来。在星空的怀抱中,我好像乘上了宇宙飞船在太空邀游探索,仿佛看到五星红旗插在了各个星座,仿佛看到我们的夏令营在月宫上这一切的一切,既然在遥远的未来,又好像就在眼前,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恐怖的夜晚范文第5篇

——浅谈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危害的认识

通过我局党支部组织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我对此次全国掀起的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同时,也期待能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干部的作风问题。

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作风,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为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处理事情态度蛮横、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百姓不关心、不维护,才会出现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广东乌坎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攻击事件。

要从根本上来改变干部的作风,首先就要去除“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四风”的滋长是在腐蚀党的基体,会对党的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我认为在“四风”中,杀伤力最大的就是“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它们两者是相互关联、沆瀣一气的,官僚主义导致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了官僚主义,根子其实还是个人主义,是个人的功利心与权力欲。

毛主席曾经在大会上这样说:“形式主义害死人。”有人可能会认为,这话说得有点重了。其实不然,许多官员搞形式主义,弄出很多乌龙事件,搞得啼笑皆非,更有甚者,为秀一下自己的政绩,延误时机。在看看政府部门文山会海的情况,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却只是为了开个会,而会议的内容又有多少是真的落到实处?“形式主义”是必须要杜绝的,百姓要看到的实实在在出的政绩成果,不需要面子工程。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论过官僚主义:“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官僚主义导致出现“门难进、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这样对政府的形象有严重的影响,久而久之,百姓不会相信政府,从而脱离了群众。

习总书记提出要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来转变干部作风。我只希望广大领导干部在转变作风的路上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持之以恒。

恐怖的夜晚范文第6篇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那么人本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从人本主义的人性本善论来说。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正是因为善与恶、美与丑、快乐与痛苦等积极与消极的这种两极辩证关系才使人生有了动力和深度。

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在教育学生时应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少采用一些规则约束学生,不要处处限制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的潜能。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充分发挥潜能。

其次从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看到,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是我们的一个前提。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发掘潜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所以在对待学生时,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

最后从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来说。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需要还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些是低层次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低层需要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在教育教学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当前的学生还没有生活到一个自尊的层面上,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在精神层面还需要更多的追求,但是精神上的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式改变的过程。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也要注意到,每一个需要的阶段性不是不可逾越的,而是,可以有条件的超越一些阶段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留意这些问题,灵活地运用理论为我们有效地服务。

上一篇:微笑服务心得范文下一篇:大学个人读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