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

2024-03-18

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企;经济成本管理

引言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济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以及控制,属于一个完整的体系,目的是控制经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国有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1.1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大力发展经济,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按时编制成本计划,采用定额成本管理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材料、人工、费用等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企业的内部推行成本技術经济分析等。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这些方法已经显现出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仅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对于技术领域中的控制关注不足,而且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仅注重事后分析,而忽略了事前准备与事中控制的原则。除此之外,在传统的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观念中,企业内部过于片面地强调节省费用开支,不断地压缩成本,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着企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1.2成本意识淡薄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普通职工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在当前的商品经济背景下,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的主要导向,而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做好市场调研,脱离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过分地强调高产量,不但导致大量产品滞销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良竞争。此外,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严重忽略了对成本的预测和综合性的决策,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明显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在目前的国有企业中,其成本控制还是集中在产、供、销的模式中,成本控制主要还是注重账面上的管理,而严重忽略实物的管理,缺乏对经营的有效控制。而且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基本上很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以及市场的调查,其过程管理效率低下,出现了严重的成本失控现象。

1.3缺乏成本管理措施

从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还是只习惯于对产品的生产成本的控制,严重忽略了产品的研发、采购、销售等日常活动。首先,随着技术的革新,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而国有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措施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其次,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过于狭窄,从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来看,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当是与企业的整体效益之间相互联系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往往存在这样的显著现象:成本降下来了,但是销量却怎么也上不去,效益也无法提高。最后,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尤其是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国有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较为落后,这对成本控制工作来说也非常不利。

2国有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优化

2.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管理意识提高

开展全过程成本管理,走出只注重生产成本,不进行全过程处理的误区,进而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促进成本管理效果提升。其次,想要顺利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意识提高还需要从两大方面着手,既要注重工作时间的延长,人工费用的降低以及生产资料的节约等,又需要注重生产设备的革新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最后,注重转变成本管理理念。有效转变成本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意识,拓展成本管理的规模,将成本管理工作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的任一环节中,提高管理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2.2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有效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解决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内部成本控制制度,对原始记录定期管理、定额管理,对资产进行盘点,有效开展基础性工作,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成本管理制度,考虑到对制度的制约性,又要考虑到对员工的激励性,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长效执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成本管理内容和方法的扩充

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内容和方法的扩充,同时这也是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关键解决因素。成本管理内容以及方法的扩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成本管理内容要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现如今的企业成本管理内容必须遵照企业发展情况,同时,成本管理工作也要根据市场情况实施,以此,确保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既要注重采购,生产、销售,又要注重开发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开阔视野,从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视角出发进行管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第二,要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使得成本管理链接以及成本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同时,不仅能够促进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能够确保科学性成本管理。第三,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对企业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进行分析,有效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明确并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保证管理的顺利实施。

2.4加强成本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的绩效机制

一方面,加强成本监督。通过加强成本监督,建立健全的成本监督与考核体系,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及确保更加真实的成本管理计算,以此促进成本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此外,建立健全的绩效机制。首先,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促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顺利进行,这样还能对工作人员起到督促作用。其次,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与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员工进行鞭策,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5开展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具备新思路。把成本全过程控制写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改变过去成本难以降低的不当认识,通过培训与教育企业员工,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潜力可以设法做到,在国有企业引导产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改变企业传统的奖惩机制,实现企业的自主管理,这是降低企业成本最为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态,尤其是成本控制失效的现象严重阻碍着我国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相关的实践研究可以知道,在当前的国有企业中,成本控制观念落后、相关人员不重视、措施不完善等都是影响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会对国有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念舟.浅谈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09(5).

[2]邓奋飞.强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河北企业,2009(7).

[3]夏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4]杜承华.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09(18).

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为企业的发展供应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才可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文章认为,必须强化对財务的管理。文章主要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财务管理;规范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7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将会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使企业承受的压力也逐步加大。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当中,“优胜劣汰”是一个不变的定理,它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中最关键的是高效合理地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及其主要用途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遵从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及企业对资金管理的各类需要,并且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简单来讲,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以及财务的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以保障企业的各项活动顺利推行。

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成分,对于促进企业完成经营目标、提升企业经营收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企业要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收益,此外还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合理规划企业资金的运转,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因此高效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各类业务正常运转、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对企业的进步和获取利益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2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促使企业在市场中有稳定的发展地位。

21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养

要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化,第一就要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拓展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使其对专业知识有更好的认知,不断使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趋于标准化。在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时,首先要转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会创新与改变,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理论基础。此外,还要依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对从业人员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此外还要健全考察机制和奖惩制度,及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检查,督促财务管理从业人员不断地提升自我,具备更加专业的业务处理水平。

22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事情最终的结果,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率地完成。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第一,要加强对预算评估的管理,高效地分配企业的财务资源。在处理预算相关业务时,要保障预算的精细化,对处理的过程予以高度重视,进行作业预算,完成与公司业绩的相互协调。第二,还要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通过缩减企业的各类成本支出并具备良好的业绩水平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如果忽视对各类成本支出的管理,将对企业的经济收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成本的预估,要以节省为基础原则,减少企业原材料的耗费,缩减企业的成本支出,从原材料的购买到产品的营销的整个流程,一定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创建一个以节约为主题的企业。此外,还要强化对企业财务基础的管理,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精确性,还要保障信息的及时性,促进各个部分细化程度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

23使用财务集中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的控制能力

財务管理最关键的职能就是控制能力,它能使得企业的各项业务顺利进行。在市场经济体制大背景下,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企业体制,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和成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能力,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要逐步完善企业结构组织,保障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为了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制度,集中管理可以保障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在企业的管理中,开展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促进形成更加有次序的分层管理。对财务管理内部不断进行完善,对财务部门进行重组,成立总会计师室,并将原本的每一个部门都由总会计室管理,既能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使资金的分配更加均衡,同时也促进收益的分配更加合理。总会计师室的创立,能够完成企业财务的集中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4强化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相互配合

鉴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使企业中间的相互配合出现问题。存在一部分不合法的经济行为或是个人行为,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阻碍作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自己的职责,要做好所有的风险评估,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财务的风险出现的概率,要加强内部审计协调合作,强化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监管,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以防出现问题时大家互相推诿责任,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5强化对档案管理,完善信息数据的存储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都有联系,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和数据与其他每一个部门都有关联,这些数据记录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于企业的进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记录的最初数据,为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趋势,发展目标以及决策提供的重要理论支持,所以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与总结,然后详细记录档案,为今后的使用提供便利。所以,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要认真处理企业的信息档案,完善企业信息和数据的存储和记录,为企业今后的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3结论

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必须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的标准化管理,以推动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第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二,还要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并使用财务集中管理体制,加强财务部门的控制职能,强化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合作,以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4):149,154

[2]王桂月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报社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138

[3]安娜,孟宪军基于市场经济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分析[J].北方经贸,2015(3):118,120

[4]王守如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下的电信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56,245

[5]冯自武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J].中国市场,2014(52):150-151

[6]杨晓红探究市场经济下如何加强水电站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233

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经济法是针对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可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保障着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杜绝市场经济中的不和谐问题,净化社会经济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对社会经济调控与管理的职能,并提出了强化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对策,以提升社会经济管控的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虽然受到经济法的约束,但其仍然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其包含了众多的元素、众多的参与主体,市场经济管控的难度非常大,而经济法在其中的作用,维持着市场环境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自由、公平交易,确保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但是经济法干预、介入的程度与力度,对于其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需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灵活运用社会经济功能,以实现最佳的市场经济管理、协调、干预的效果。

1.经济法的作用

颁布经济法的目的是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采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该法具有管理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在经济法研究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其概念的分析与研究,经济法概念是其立法的基础,其将社会经济的组成要素进行依法管理,并明确了各项管理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政府可以宏观的角度进行市场经济的调控,确保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对外开放,使社会经济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在行使自身调控职权过程中,要宏观与微观调控并行,对社会经济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与协调,那么就需要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在法律层面进行社会经济的管控,以降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实现社会经济稳步持续的前行,并彰显社会法治化建设的成果。

2.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分析

2.1提供信息功能

现阶段,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市场经济信息是各个参与主体经营决策的依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参与主体需要全面收集市场、行业等信息,预测市场发展势头,评估自身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以及预估出活动的盈利水平,以便将自身的活动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在其中的作用是为各参与主体提供关键信息,比如,社会功能行使自身的调控职能,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而参与主体依靠这些信息,进行自身经济活动方向与各项措施的调整,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为主导,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提升经济活动的成效。

2.2配置利益功能

市场经济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法框架内,对市场经济获取的利益进行优化配置。经济法介入市场经济主体的各项活动中,依据各参与主体的实际情况,为其配置相应的利益,其采取的不是平均分配原则,而是根据参与主体的资格、规模、资源情况等,并衡量参与主体各方的利益进行配置,以发挥出参与主体的最大效能,使其创造出相应的经济价值。

2.3激励功能

经济法对社会经济活动不但有着约束性的功能,还有着激励功能,激励功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干预,将成为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力,激发整个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想激励功能发挥作用,在经济法制定阶段,应着重激励内容的制定,以增强经济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激励效用。此外,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法同样具有激励功能,参与主体依照经济法的规定,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估,以及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参与主体可按照经济法的各项规定,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政府层面,可在经济法规定和要求的范围内,为参与主体提供必要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充分利用激励功能,形成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各参与主体的激励作用。

2.4管控交易成本

社会经济活动中交易频繁,在交易中会产生一定的交易费用。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各参与主体成本费用的投入,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有着自身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进行控制,将成本降至最小程度,以此增加参与主体的收益。经济法对于社会经济活动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在其指导下各参与主体获取了准确的信息,提前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预测和风险控制,以此形成对活动成本的有效监管。而且经济法保障着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其交易行为,在双方交易过程中,保证了交易各项信息和交易产品的准确性,避免交易活动出现违规操作问题,增加交易成本。

3.强化经濟法社会功能的对策

3.1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经济法维持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从其实质来看,经济法关系到民生问题,其采用宏观与微观的调整对策,确保收入分配的最大限度公平性,合理的管控与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项内容,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创造最大的价值。基于此,一是针对收入分配建立与之匹配的监督机制,避免分配出现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可构建政府、群众、经济组织等监督体系,实现全社会的参与;二是加强社会经济法律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需进一步的完善经济法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切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规范化、法治化社会经济活动。

3.2加强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社会法治化发展的体现,为了形成对执法机构的约束与规范作用,需着重强调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实执法主体的责任,避免乱执法问题的出现。为了发挥经济法的社会功能,需贯彻落实经济法,并进行依法行政,及时治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而执法机构要充分行使经济法赋予的职权,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社会经济的参与主体进行依法管控,从而构建和谐、公平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

3.3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

经济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深度参与,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构建广大群众参与的大格局,为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采用宣传教育手段,对群众进行法治教育,充分践行依法治国理念,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赋予群众监督的权力,并可维护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权益。

结语:社会经济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完善的法律做后盾,以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参与主体数量众多,市场环境过于复杂,管理与协调非常的重要,而经济法具有社会经济功能,其深度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发挥提供信息、利益配置、激励、管控成本等功能,可形成对社会经济的管控作用,始终维持社会经济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实现社会经济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康冲.新时期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J].法制博览,2019,(11):229-229.

[2]王金香.论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35-35.

作者信息: 刘丽华,女,1985年7月出生,汉族,云南昆明   学历:本科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管理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过程采取适当合理的调整和控制措施,国家的经济运作是一个不断重复再生的过程,宏观经济管理是调整和控制过程,使经济市场的投入和收入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加快国家经济的增长。本文对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发展;作用

0引言

宏观经济的概念是以影响企业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特征的。尤其是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监管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运作和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突出了部落和问题,需要有一个具有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有效的经济秩序。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很重要。

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完善的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种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在有效应对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之后,推动我国经济走上一条高速发展道路上。但是除去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之外,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适应性非常强的调控措施,应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市场经济框架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找寻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保证的背景之下,积极施行各项措施保证经济发展,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切实依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妥善完成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推动我国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2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

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积极运用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这些年,尽管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不足,毕竟西方国家比中国起步早、发展也就相对成熟。而国内的情形是起步晚,所以应当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二者结合有助于处理国内的多数经济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国内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也要注意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毕竟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像是美国则是人居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不需要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当充分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以此调控市场,从而促进国内的经济健康合理发展。

3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发挥出的作用

3.1填充市場调控的漏洞

市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其实存在一些漏洞,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施行的过程中,则是可以弥补市场调控中的漏洞,推动市场经济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施行的过程当中,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依靠的其实主要是市场,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市场并不是可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保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各种类型问题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市场调控措施,难以妥善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比方说,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是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从而也就可以为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某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可能施行不合理的竞争措施,就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及政府就应当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呈现出一种越发繁荣的态势,但是在以往长时间施行的家伙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存在一些不是十分完善的内容,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之下,为了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稳定性做出保证,肯定是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因为市场机制本身实际上就存在一定漏洞,因此在市场机制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从而也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3.2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内在经济制度上具备着重要的特点。走进新时代后,国内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着变革,尤其是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多项改革的新举措,争取在如今政企职能被划分得很开的时候,逐渐地将国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化,如此背景之下,政府的革新就是要求国有企业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对于国企的经营活动并不再查收,只是凭借着所有者身份实施部分管理手段,尤其是那些和国民生计相关或者是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应当始终保持对其的管理活动。

3.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我们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会变得更快,但在我们经济的重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定期区分经营职能,我们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所有权日益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竞争。因此,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持经济管理领域的活动,代表其合法利益,推动改革和创新,充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发展;(b)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迅速协调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力,全面促进我国市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必须在市场监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行积极改革,并根据国家和政府的反应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活动。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加强竞争力,更好地推进经济领导活动,而不引起“坐下来和靠背”的感觉,不断地在竞争中争取核能,我们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确实是必要的。。

4现今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调整

4.1實体经济的变化和调整

国内当前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口所特有的红利也在慢慢地消失,这也就造成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应当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此努力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有利于国内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革新技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形式。所以,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在内容上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助于企业发展凭借着宏观经济管理的帮助实现有效的自身转型升级。

4.2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国内的金融市场也日渐成熟,网络金融也逐渐发展起来,这样的发展让国内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迅速,而金融市场交易频繁,这让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交叉业务增多,仅仅是单一的金融风险监管形式并不能有效的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和预警,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存在必要的缺失,这会让金融市场出现一些非法集资、不规范金融交易等行为,从而让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被打乱。

5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办法

5.1货币政策

在制定货币政策之后要通过影响物价、影响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来间接管控国民经济。货币政策虽然外部时滞较长,但内部的时滞较短,因为货币政策都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的机动性较强,不需要成立专业的研讨小组来进行对货币政策的评价和估算。货币政策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个方面,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吞吐现金,从而实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这项政策具有调节效果的可控性,发挥作用的速度也较快,应用的较为广泛和频繁。

5.2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首先表现为扶持特殊产业,例如国家引入外资,扶持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来为我国的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活力,带动一部分技术缺乏的行业更好的发展;其次为淘汰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总会存在阻力,政府应运用正确合理的产业政策来进行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优化产业的结构。

5.3财政政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财政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外部时滞较短,在政策实施之后能够迅速的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有补贴政策和收税政策,例如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增加财政补贴、削减税收可以有效的刺激经济,利于经济市场的复苏;财政支出政策主要为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政策,转移支付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再影响社会的需求,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以市场参与体的形式来进行经济活动,从而疏通经济管道。

6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的背景之下,需要在原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才可以将宏观经济管理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就业水平以及稳定社会物价水平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日后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当自己在原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上一条正确发展道路上,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其丽木格.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47.

[2]崔亚枫.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谈现代社会会计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304.

[3]黄明澳.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176.

[4]孙焱廓.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02):62.

[5]郑红霞.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J].经贸实践,2017(23):160.

[6].宏观经济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0):194.

[7]金春姬.论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12.

[8]刘云浩.有效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09):32.

作者简介:

刘鹭南,男,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也逐渐确立起来。在市场驱动下,一方面我国各类媒体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市场本位意识和受众意识得到强化。然而,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受众低级趣味的一味迎合,也对我国的新闻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市场驱动力 新闻业 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我国新闻业也逐渐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的商品属性受到重视,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也逐渐确立起来。在市场驱动下,一方面我国各类媒体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注重市场本位意识和受众意识,注重内容创新和品牌经营,注重竞争和效率。然而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受众低级趣味的一味迎合,也导致了新闻低俗化、虚假广告、有偿新闻泛滥等问题。

一、新闻业的市场驱动力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转型,市场驱动力对我国新闻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与新闻业的关系也备受业界和学界关注。正如胡正荣教授所言,我国的大众传播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整套“市场话语体系”正逐渐纳入业界和理论界的头脑之中,和原有的“意识形念话语体系”共同解释当前的各种媒介运作情况,也就是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在走向受市场驱动的道路。既然如此,我国的新闻业生产也要受到市场逻辑的影响。按照麦克马纳斯的市场新闻业理论,市场化运作、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闻媒体必须在投资者、广告商、消息来源、消费者四个市场上与其他媒介企业展开竞争,以获取必备的资源。①他认为,市场新闻业的新闻生产是按照两套不同的规范(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来进行。新闻规范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不考虑相关的经济成本;而市场规范则谋求媒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更多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广告商。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新闻业被界定为事业单位,各类媒体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主要承担宣传功能,视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而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报刊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再到“转企改制”的转变,广电业也走向了“制播分离”的道路,新闻业从单纯注重宣传忽视经营到社会效益和重经济效益并重到盈利模式多元化,从注重宣传到新闻本位,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回归,不仅自身得到迅猛发展,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形象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市场驱动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二、市场驱动力的积极影响

1、内容创新

在激烈的媒介市场上,谁积极创新,谁的内容有新意,谁的创意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谁就能够赢得受众,赢得市场,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各类媒体中,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收视率的动力和压力下,电视媒体特别注重内容创新和打造品牌栏目。比如收视很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不仅为浙江卫视带来了广告大单,也出现在了创新创优电视栏目的榜单中,可谓叫好又叫座,既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金杯”。还有江苏卫视的《一战到底》,寓知识于娱乐之中,使受众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对大奖的欢呼声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这背后当然源自栏目组对规则创新、传播创新、价值创新的孜孜追求。

2、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

随着对新闻本体认识的改变,新闻传播的受众意识也变成了新闯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媒体越来越认识到,在媒体的市场化进程中,受众实际上成了“消费者”,受众是新闻产品的消费者,失去受众,媒体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媒体的受众意识普遍增强,新闻媒体从新闻的采写、编辑到语言、风格都开始注重受众的感受、喜好、情趣品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业受众意识的回归,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民生新闻。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为代表,民生新聞在中国遍地开花。这类新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注重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特别关注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和喜怒哀乐。民众的衣食冷暖、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这类新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也为媒体赢得了公信力。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产生之后,新媒体的受众意识更加强化,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应用为王”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对受众体验的注重。

3、经营模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散、乱、差,产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市场分散,严重影响媒体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新闻业呈条块分割状,少有跨行业的投资和经营,赢利模式也比较单一。近年来,随着媒体市场化的推进,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积极推进。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11月,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半岛都市报社)与潍坊报业集团在潍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共同成立山东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与此同时,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1年5月30日,《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及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家晚报都市类报纸率先先行完成了整体“转企改制”。而截止到2012年10月,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改革完毕,占总数的96.5%。转制之后,媒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媒体作为市场主体,更加灵活和注重效率,注重用人和经营管理,这也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4、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随着媒介市场化的发展,西方新闻理念也对我国新闻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积极影响就包括媒体积极践行“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②尽管我国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受到各种阻力,但是《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在这方面却成绩显著。他们坚持客观报道,坚持揭露事实真相,在舆论监督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南方都市报》的《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通过独立深入的调查采访,揭露了安元鼎“黑监狱”非法关押受访者的事实真相,捍卫了受访者的利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三、市场驱动力的消极影响

麦克马纳斯认为,置身于新闻部门的新闻工作者按照媒介企业自身的组织文化行事,这种组织文化来源于两套不同的规范——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尽管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并非完全不相容,但二者在实践中时常发生冲突,且一旦二者发生冲突时,市场规范往往战胜新闻规范成为主导新闻生产的逻辑。③而当市场规范战胜新闻规范的时候,市场驱动力的消极影响也开始凸显。

1、新闻低俗化

市场驱动力下,中国的新闻业迅猛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利诱”下,某些媒体渐渐失去了自身的免疫力甚至发生异化,导致低俗化。时下,在某些媒体那里明星取代了劳模,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一股弥漫在新闻报道中的低俗化之风,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④这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扩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不惜自降品格,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导致新闻低俗化。例如,2012年11月,江苏教育電视台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刻意炒作,邀请干露露母女三人作为嘉宾,她们在节目中大爆粗口,毫无顾忌,低俗丑恶。视频被传到网络后,引发舆论批评,江苏教育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导致低俗化的行径,严重影响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遭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勒令停播整顿的惩罚。

2、有偿新闻泛滥

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希望获得媒体宣传报道的个人或组织,或者不希望媒体对不利于自己的有关信息进行报道的个人或组织,向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以获得事实上的宣传报道或不报道的行为。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而产生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观念也在影响着我们,某些新闻工作者面对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把握不住自己的操守,利用手中的报道权、舆论监督权与被采访对象进行利益交换,不但接收礼金、物品,有的甚至索要钱财,导致“有偿新闻”泛滥。可以说,有偿新闻是一种权与钱的交易,而这类新闻一般都有一定的虚假成分,不是刻意美化就是是非不分,毫无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有偿新闻不仅腐败采编队伍,也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虚假广告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在巨大经济力量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成长。如今,大部分媒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旦失去“广告”支撑,便有面临关门的危机。一些媒体收视率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媒体,大广告拉不到,小广告又不足以维持生计,但为了生存下去,只好播放虚假广告苟且而活。虚假广告“遍地开花”,如果不加以治理,最终也会伤及媒体自身。

结语

经过30多年的新闻改革,我国的新闻传播业走向了受市场驱动的道路。市场驱动力在新闻生产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化改革不仅促使新闻业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得以回归,也使新闻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完善,法制观念还没有确立,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缺失,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新闻传播业必须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更好地使新闻传播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思想先锋的作用,进而使新闻传播业在广阔的市场经济中摆脱低俗化、虚假广告、有偿新闻的困惑,并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现代市场经营理念,肩负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①③田秋生,《市场逻辑如何影响新闻生产——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理论再审视》[J].《新闻大学》,2011(4)

②侯迎忠、赵志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J].《当代传播》,2003(4)

④郭尼迪尔,《新闻低俗化: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J].《新闻三味》,2006(4)

⑤邓名瑛,《“有偿新闻”的伦理批判》[J].《伦理学研究》,2005(6)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一、“教育办经济”与勤工俭学

现代教育规律要求教育一定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經完全不适应了,甚至阻滞了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教育赖以生存、发展和服务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育不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从我国国情和教育的现状出发,首先应当改善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及改革教育自身的品质。为此,应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应起到以下三个作用:

①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

②促进教育更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或者叫与市场经济接轨;

③改善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笔者以为,这种最佳的教育模式,是通过“教育办经济”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经济”,逐步铸成“教育经济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教育经济相结合”有两层含义:对外,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为社会提供“人才产品”及其它教育产品,与国民经济融为一体;对内,教育不但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而且要办经济,生产物质资料,以生产“人才产品”为主。即教育具有双重任务:通过办经济促进、支持和优化“人才产品”的生产,且加速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进程。

“教育办经济”与勤工俭学目标有一致性,但概念上有质的差异。勤工俭学从提出到现在已几十年,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过去一般是指利用学习以外时间参加一定劳动,用劳动报酬补充学习、生活费用,以后在涵义,上又有新的扩展。但勤工俭学活动基地多是教学实验型的,规模小,只有投入和消耗,而无产品,学校贴不起,所以发展慢。直到现在,全国中小学79万多所,才有农林牧副渔基地50多万个;农村学校不少还是直接向学生收取勤工俭学费以抵指标任务。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校办产业,生产规模、经济活动,已远远超出勤工俭学活动范围。勤工俭学概念已完全不能涵盖这些经济现象了,已不能准确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引进“教育办经济”以概括事物本质,有利于推进创收兴教事业

过去由于教育内部认识不足,也造成社会和政府不够重视,勤工俭学长期被看成是教育内部的事,是学生学工学农的行为,为学生参加劳动锻炼而设置的一种“活动”,不认为是经济活动。这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穷国办大教育的现状极不适应,必须发展勤工俭学为“教育办经济”,使“教育经济”纳入各级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范围,在资金、项目、技术等多方面得到政府的关注、支持和领导,使“教育办经济”既是政府行为,也是教育的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勤工俭学的精神,但不能不放弃已经不能表达事物本质的概念。改变和提高了认识,社会就会有和过去不同的对待和政策了。可以说,“教育办经济”是勤工俭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是认识和实践上的一次飞跃。

二、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现代教育规律主要内容的另一方面是:教育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即培养人要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阶段是全面素质形成的关键性阶段,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思想品德和其它心理素质的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一卷530页)列宁也有类似的论述。据此,我党制定了“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更主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习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那又怎么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劳动的积极性,怎么可能满足新的历史时期向教育工作提出的艰巨要求。”(《邓小平文选》第104-105页)他把“相结合”提到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的高度,是对马列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特别讲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充分肯定了这一措施的方向正确,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指出:“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直至最后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生产劳动的基础性作用是显见的;③在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规律性的。实现这种结合的最佳办法或途径,笔者以为,就是“教育办经济”。在学校内,“教育经济”是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最好的阵地,而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基本的形式。所以,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学校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

劳动技术教育既是德育,又是智育、美育和体育。因为它不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这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在劳动中开发智力,培训智慧。事实上,现在的应试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单一的文化知识的瀧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育。教育心理学表明,智育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现代科技的基本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辩证统一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内容,就不是现代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完整的健康的智育。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人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正是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社会实践。学生在这些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生产劳动中完成的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发展人的智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只有完成了这个环节,才能使学生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经常参与校办产业的实际劳动操作,是一种直接的实践教育,是学生接触社会生产的第一课,是学生走向社会劳动的启蒙场所。他们学到了知识技能,必然会激发兴趣和热情,也能接受正确的就业观点,有利于中小学的分流,为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技术基础,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力,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突出要求。

在劳技教育过程中,可以使技术和美育结合起来,工艺美术就是这种结合。随着技术美学的发展,劳动成为美的创造过程。完整的有用的产品就是美的物品。劳动创造美的物品,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情感上得到陶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也寓美育于生产劳动之中。这是我们普通教育中十分缺乏的,是一些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在生产劳动中也锻炼了学生的体力,增强了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

过去由于“四人帮”对劳技教育的歪曲,致使学校多年不强调劳技教育。这正是应试教育难以转到素质教育轨道的症结所在。只有把劳动技术教育同各学科教育结合而开展起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接轨才有了立足点,学校才可能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否则,“接轨”仍然是口头上、文件上的事。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有赖于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而劳技教育过去主要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实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教育办经济”,真正形成“教育经济”,逐步达到教育经济相结合,铸成这教育的新模式,才能保证劳技教育的正常开展,从而保证开展素质教育有一个立足点,使素质教育能全面地向前推进。所以“教育办经济”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自身品质的需要,是促进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主要举措。三、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桥梁

教育与生产劳动在宏观上的相结合,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已进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新阶段,“教育办经济”就能促进教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达到宏观上很好地“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经济”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受市场调节。为使“教育经济”立于不败之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关心、研究市场,并逐步了解和懂得市场。“教育经济”是教育学习市场经济的窗口,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

“教育經济”的建立,会形成庞大的教育物质产品市场,这是市场中面最广、量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一方面,它扩大了社会市场的范围和深度,有力地促进市场的完善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开通了教育与市场联系的渠道。这种市场的信息也来得广泛而且及时。学校把自己的触角伸入到市场各方面,从中搜集、整理、传递信息,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情况及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向。才有可能及时调整教育行为;调整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模,结构及教育教学内容等,尽快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有利于教育尽快建立自我调节自主决策机制,这是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

通过“教育经济”这个中介,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市场与教育很自然地沟通了,教育直接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教育与国民经济结合更紧,教育服务和服从于经济的作用更突出更明显了;可加速办成开放型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开放型创造性人才。

“教育经济”有利于教育形成新的激励机制,减少市场上投资分配及其它分配不公的负面影响。靠国薪度日的教师的劳动价值低,短期内也难以实现通过市场等价交换而获得相应的价值补偿。有了“教育经济”的收入,就能改变长期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动力机制,逐步转为精神加物质利益的双重动力机制。促进“校长负责任、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为这些改革提供经费及物质支持,使教育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举措

穷国办大教育,在校生达二亿多,不堪重负,大大超过教育承受力。只有通过“教育办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远之计。二亿多学生,上千万的教师及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专家、教授、科学家等,是一个庞大的人力资源库。智力优势在教育。为什么不把这庞大的人力资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加以转化、利用呢?为什么不由学校自己创造部分财富,走出一条穷国办大教育的特殊之路呢?

校办企业这几年发展的典型很多,如北大方正集团公司,高科技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山西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12个校办企业年纯收入达600万元,经费自给有余。普通中小学面广量大,办经济困难大,但也是可以搞起来的。年产值超过6亿元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就是一所小学的校办企业发展起来的。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团堡区黄泥坡乡小学,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山区,他们因地制宜办起了教育经济。他们利用山区优势,建起全省第一所少年林科院,有林业基地321亩,植树36000多株;还办有密植免耕茶园、生物园、药园、花圃及养殖孵化场。创收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及师生待遇。不仅如此,他们还带富了周围大批农户。仅举一例:原六年级学生丁德红,原是“希望工程\"扶持对象,前几年学得密植免耕茶技术后,在家同父母建起1.5亩茶园,如今仅此项收入每年千元以上,已彻底脱贫。家长和农民们纷纷称赞学校:“你校的学生真管用,十来岁的娃娃比我们都行得多。”经林业部门评估校林场,几年后,学校就是“百万富翁”;每年间伐补栽,林场就是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了。因此学校被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援予“全国农村中小学小星火计划课外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农林学校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逐步发展,收入虽然不大,但却可以使学校“脱贫”,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各级各类学校在现有校办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使教育战线的创收兴教达到相当的数量和规模,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经济”了。教育经费巳是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不着手从这方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教育能越过这个障碍向前加速发展吗?为什么要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不变呢?

总之,“教育经济”,对教育内部来说,是素质教育、劳技教育和德育的基地,又是创收兴教的财源;对外,是商品市场的组成部分,在农村是农民致富的示范推广基地,是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中试站,能大大缩短推广新产品的时间;是沟通教育内外的桥梁。现在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教育经济”办得好的学校,学校极富生命力,教师队伍稳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大大提高。教育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在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及向素质教育转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模式是有生命力的,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促使教育和经济更快发展的好模式。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口语交际课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