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7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鹤庆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59.2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55.8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5%;划入公益林区划林地面积有115万亩,涉及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数额巨大,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为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事业的综合效益;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的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的具体措施,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林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护林权所有人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质性确立,这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04年,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技术工作的原则要求》,鹤庆县在辖区范围内进行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有513400亩被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后通过国家核查认定。2008年,根据《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云林联发〔2008〕34号)和大理州召开的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会议精神,鹤庆县开展了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并对全县两类林比例进行了调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58853亩,公益林面积调整为1151499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商品林面积调整为1407354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5.00%。公益林按事权统计:国家级公益林513400亩,占公益林面积44.59%;省级公益林611800亩,占公益林面积53.12%;县级公益林26300亩,占公益林面积2.29%。

1 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管理方法

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和省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保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果,鹤庆县制定以下资金使用和管理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09〕395号)、《云南省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细则的通知》(云财农〔2011〕15号)的规定,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依据国家公益林权属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分为公共管护支出和管护补助支出两部分。其中公共管护支出每亩0.25元;管护补助支出中权属为国有的为每亩4.7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为每亩9.75元。公共管护支出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元;州(市)级财政部门按照省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5元,用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国家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等开支。公共管护支出安排的项目中,属于国家级公益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管护站点建设、林区道路维护由州(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和验收;属于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森林资源建档项目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和验收。国家级公益林的权属为国有的,管护补助支出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劳务费的部分不得低于70%;其余的由县级财政列支,统一用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基层林业站和管护单位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检查验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维护、管护站点建设、补植补造和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分为两种:权属为国有的每年每亩补偿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每年每亩补偿10元。省级财政补偿资金包括公共管护支出和管护补助支出两部分。其中公共管护支出为每亩0.25元;管护补助支出中权属为国有的每亩4.7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为每亩9.75元。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的补偿对象为省级公益林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公共管护支出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认定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元,用于省级林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省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责任状检查考评、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补偿政策和业务的宣传培训等开支;州(市)财政部门按照省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5元,用于当地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省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补偿政策和业务的宣传培训等开支。

为了使补偿基(资)金兑现到户,在核查中编制了公益林补偿农户面积信息统计表,个人的采集林地使用权人的姓名,身份证、补偿涉及的林班、小班、补偿面积、补偿资金等信息;集体的采集村集体名称,补偿涉及的林班、小班、面积,涉及的农户姓名、身份证、补偿面积、补偿资金等相关信息。力争将款项直接发放到业主手中。

鹤庆县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林地权属包括集体和个人。集体部分公益林管护形式根据鹤庆县林业局、各乡(镇)林业站以及所涉及村委会、林农的相关意见,为确保公益林保护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公益林效益,鹤庆县公益林管护形式主要为聘用专职护林员进行统一管护。个人部分通过征求林权所有者的意见,采取由林权所有者委托林业部门进行专业管护。

划分好责任区后,各乡镇的管护人员根据就近、自愿的原则,在当地选择村民为管护人员,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个人,聘任的管护人员必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2/3以上村民同意,报村委会审定、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林业局备案,村委会干部不得兼任管护人员,管护人员的管护费根据所统筹的管护经费范围内,结合管护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及鹤庆县经济发展情况合理拟定并报县人民政府审订,在年度管护合同中明确。县林业局按面积及管护合同,将管护经费拨到乡镇林业站,由乡镇林业站按月根据考核情况支付管护费。

(2)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单独核算,集中统一管理,严禁账外设账。

(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严肃财政纪律,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当事人、负责人的责任;建立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补偿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2 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实施,保护了鹤庆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森林生态效益和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生态管理机构不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由于现存的机构现状,只能由抽调人员负责,人员结构不稳定,变数过大,工作前后衔接困难,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分配管理上出现理解性误差,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补偿资金的管理。

(2)补偿标准偏低。公益林实施补偿后,林权所有者认为补偿金额过低,林地划为公益林后,由于林业等监管部门对地块的管理较严,不能进行改造、抵押等,使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觉得自己的合法利益未得到补偿,要求调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鹤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展,也使效益补偿金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3)补偿金在发放和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在发放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多;由于鹤庆为典型的山区县,很多地方距离集镇遥远,开始时由乡镇林业站的财务人员带上现金,到自然村定点发放,虽然方便了群众,但此举业务量大、工作进度慢且存在安全隐患;也造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体制。

3 完善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建议

逐步建立和完善鹤庆县公益林管护和补偿资金使用制度,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1)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为更好地保护、建设好公益林,确保补偿金实现效用最大化,建议在林业部门内部增设独立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项目申报、补偿资金的测算等工作。做好基础工作,确保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合理合法使用,促进鹤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展。

(2)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合理的补偿标准维护了林权所有者的权益,也提高了经营者积极性,确保森林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3)规范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发放和使用,推行“一卡通”支付,或借助新农保存折支付,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在途时间,也解除了乡镇林业财务人员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资金的规范运行。逐步建立和完善鹤庆县公益林管护和补偿资金使用制度:建立专户运行机制、报账机制、政府采购机制、林业资金稽查机制等行之有效的资金保障措施。对保护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力和补偿资金使用不当者,予以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王接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绿色财会,2012(10).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企业财务风险系数逐渐递增,这让企业高层决策者和管理者意识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质量、效率对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财务人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妥善处理企业内部流动资金分配、加快回款和闲置资金的运作速率、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以此带动企业经济利益提高。文章将对财务会计工作情况对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积极影响

改革开发以后,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型产业大量涌入中国,我国各领域企业迎来第一次国内竞争,自从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企业不再将市场局限于国内,开始有意识的向国外市场进军,企业想要在国际经济市场中占据有利优势,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稳定、可靠增长企业经济利益。企业管理人员想要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借助从财务会计整理出各部门经济支出和收益报表,通过深入分析数据报表,有目的性地强化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保证流动资金正常运作的前提下,不断挑战生产产品质量,以此增加企业整体收入,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成本的损耗,为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坚实的、可靠的基础。

1 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影响

1.1 提供真实精准财务数据信息,明确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及近期运作情况

財务会计可以根据近几年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类整合并汇总,出示最真实的、最精准的外部提供信息以及内部提供信息,企业决策者及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会计递交的双份财务信息报表,对企业各部门发展情况、企业近期运行情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便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从多种备选方案中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财务部门必须要求销售部门、供应部门、计量部门、客服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交部门绩效报告,财务人员必须在此基础上清算、核对出最终的财务报告,要明细标出各部门资金流水账,流动资金的管控情况、企业大型活动开销成本和效益、企业固定资金总数、企业各部门资金分配情况等,便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简单明确各项数据的基本情况,能从中总结经验、记住教训、全面统筹企业流动资金走向、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客观预测。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要想推动企业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要对各部门员工采取激励政策,要通过日常考察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以及整理出业务报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对进步员工进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各部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各部门职工、各级别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大家一起为提高企业经济利益而努力。

1.2 合理分配并全面控制流动资金,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血液,它的流动的速率直接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各环节,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财务会计必须要全面控制流动资金,要合理分配企业内部各部门流动资金数额,进而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款速度,必须彻底清查挪用公款、贪污受贿、公报私囊的不良行为,切实保证企业经济利益良好运作。财务人员必须建立流动资金审批流程,控制各部门工作人员随意使用部门资金问题,当需要调动2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时,该部门主管、财务人员、总经理三人同时签字并盖公章才算生效,才能取走大额流动资金。平时财务部门给各部门拨款时必须由各部门出示项目明细并有部门主管的签字,以此来强化流动资金的管理控制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财务人员需要将流动资金中大部分可运作资金用于企业核心项目生产部门及研发部门,保证核心项目可以如期推进,进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2 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

2.1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降低企业经济效益风险

因为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既要重点讲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整合问题,又要强化对各部门财务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工作,更要实现流动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全面控制,以此推动企业资金效益有所提升。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反复警醒财务人员违反会计行业道德底线、触犯法律法规条例需要面临的后果。财务管理人员经过继续教育深造之后,就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一项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该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以此降低企业经济利益风险。

2.2 加速闲置资金和回款资金的速率,有效增加流动资金利用效率

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存在大部分闲置资金以及回款资金,如果不能解决闲置资金问题,就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运行效果,情况严重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小幅度降低,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良性发展;回款资金不能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客户拖欠的账款金额越来越多,进而企业流动资金在短时间内出现紧张问题,甚至面临严重的经济风险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背负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要盘活闲置资金,以此降低企业成产成本,提高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人员还要定时清查企业闲置资金情况,及时对固定资金进行折旧,降低闲置资金的经济比重,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同时,财务人员必须要将回款速率作为销售部门、业务部门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希望以此方式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维持汇款和回款资金流动平衡关系,以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 控制企业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呈现大幅度增长,企业间竞争关系日益激烈,本企业将要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其中包含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企业运作资金等诸多方面。在市场变化行情尚不明确时,企业需要做的只有提升经济效益,管理人员需要做的事情是控制经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效果,推动企业经济利益的持续增长。

3 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凭借财务会计整理的财务数据报告和清算审查数据报告科学精准分析出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近几年经营状况。企业想要提高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督促财务会计人员制定出一项适合本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对流动资金管理控制水平,加快闲置资金的转化速率以及回款资金的速率,以此推动企业经济利益得以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兰.浅谈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15,117.

[2]秦兴民.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3):67-68.

[3]秦兴民.财务会计对企业管理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 570(3):72-73.

[4]陈文晶.浅谈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 2015(12):192,197.

[5]高玮.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338(21):170-171.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产品不断更新,机、电一体化,使用性能和技术性能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的优劣,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生产,均有重大的影响,其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因此,本文围绕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经济效益;提高

随着工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机械化程度和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质量与效益。但很多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上普遍存在野蛮操作、缺乏保养、缺乏配套、马虎维修等行为,对工程的进展和施工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的投资和管理上转变观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设备、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调动比较频繁,而项目部却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健全,人员力量相对薄弱等现象,并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导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落实。

1.2 机械装备落后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

老化阶段,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尤其是适应当前信息化、标准化的施工要求,企业需要适当地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的智能化水平,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作业效率,进而降低施工成本。

1.3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脱节

企业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位操作人员固定操作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造成了操作人员“包用不包修”的现象,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诿。这样,不但影响了施工的产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等,同时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不少企业没有考虑长远打算,在设备管理使用上的表现为“重用轻管”。“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未能早预防早修理,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4 投资不足

很多企业设立了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由于投资不足,既没有先进科学配套的设备,同时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很难适应施工机械化的要求。个别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不舍得花大钱来购买先进设备,或者只购买了单独一种设备不能形成配套综合施工能力。另外由于部门人员更迭较为频繁,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也不够。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较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比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整个实施管理过程中,不能规范地开展机械管理工作,造成机械成本增加。

2.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及执行机制

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并实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和统一规划。好的制度要产生好的效益,必须落到实处。这就要使群管与专管人员的权限和责任明确,积极联合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同时要坚决落实“三定”制度,即定人、定机和定岗位责任,每一台工程机械设备都要有专员保管、操作和检修。

2.2 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及后期处理

设备处于选型阶段时,要将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能源消耗性、环保性等因素纳入到设备经济化考察指标中去。此外,尽量选择同系列的设备,以降低后续维护、运行等成本。就如同苹果和柚子的区别,5元一斤的苹果和3元一斤的柚子,能够吃的部分的价值是相等的,但是吃的过程,苹果就比柚子简便很多。实际上我们实际购置机械设备时,也存在“苹果与柚子”之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工程对象的实际情况,工期、施工难度、工程状况等综合因素来进行选型购置。

近些年随着整个科学技术更新,国内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等因素,设备的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要求我们在选型时要有前瞻性,处理时也要有及时性。根据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核算,及时淘汰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能源损耗大、同等功效占用资源多的机械设备,作为废旧机械设备处理,增加机械设备的回收价值。

2.3 注重技术人才和设备管理人才培养

近些年,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工程机械设备,其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都非常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有全新的观念和思想,综合管理工程机械设备的购买、安装、检修和更新改造。要从根本上提高所有维修者及管理的专业技术素养,企业就要使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只有选拔和培养会管理、懂技术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加大企业的培训力度,才能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

2.4 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管理的加强

机械设备的日常生产管理是设备使用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场管理,包括使用和维修管理。机械设备的投入是为了施工需要,而机械设备在施工使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发生磨损、变形、锈蚀,甚至断裂等现象,这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养护。

2.4.1完善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项目施工使用的大多数施工机械设备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但是任何设备在使用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的故障,为了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保养与维修等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目前已经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较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维修。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当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强制修理的做法,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设备的功能状况、工作环境、磨损情况等,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又能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

2.4.1完善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

任何机械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要坚决贯彻并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保养、检修以及操作。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既要保证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又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还要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项目经理作为现场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有分管机械设备的领导,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械设备管理员,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并纳入公司机械设备管理网络,在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指导配合下,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正确使用、日常保养、安全作业等工作,提高设备效能。

2.4.3降低设备闲置率

对于使用量较小、使用期段、易获取的设备,尽量选用租赁、转让等有偿盘活的方式,降低闲置率,以降低闲置设备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到的阻滞作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根据企业经营的步调,发展专业化设备的保有量;根据设备保有量,进行经营步骤的调整,降低企业施工任务的波动,增强已有设备的利用率,加强企业经营的连贯性、持续性以及稳定性。

2.4.4加强设备的后期保养或维修

机械设备作用的发挥,除了要与相关设备合理配合外,还要做到养修并重。首先,要处理好施工组织与机械设备二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将故障的发生首先排除在外;其次,要随时更新设备运转中所应用的技术状况;最后,设备中常用的简易元件要达到一定的仓储量,做到合理、科学、有序的规划,保证供应水平,并把好成本、质量关。做好以上几点,减少因为设备故障停工,导致的功效降低。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良好性能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消耗的主要条件之一,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加强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企业才能更有活力和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友福.加强生产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2]程真何.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2)

[3]刘治平.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经营效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7)

作者简介:

高洪欣(1984.2—),男,2007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为全面总结芜湖至南京河段提高维护尺度试运行期间的航道维护管理工作,从芜南段航道自然条件出发,概述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提高工作,对航道维护尺度提高试运行期间的各项航道维护管理措施进行论述,并对提高维护尺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探讨。

【关键词】 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航道管理;社会经济效益

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1-3]

长江干线芜湖至南京河段(以下简称“芜南段”)的下端与南浏段10.5 m深水航道相连,主要通航内河船舶。芜南段大部分位于安徽省境内,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部内陆结合部,具有临江近海、紧靠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优势。芜南段沿岸的芜湖市、马鞍山市与南京市毗连,是长江中下游电煤以及我国经济腹地货物的重要中转枢纽地。随着长江流域经济持续良好发展,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辐射效应的拉动,该航段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1 芜南段航道概况

芜南段全长101 km,上起芜湖长江大桥(航道里程438 km),下至南京燕子矶(航道里程337 km),共有西华、江心洲、马鞍山、凡家矶、南京、南京长江大桥、草鞋峡等9个水道,加之乌江水道26.5 km的副航道,航路总长127.5 km。

该段河道宽阔,流路曲折,汊河发育,洲滩众多,河道宽度除局部窄段外,一般都在1 km以上。浅险水道主要有江心洲、凡家矶和乌江水道。

该段航道已实行船舶定线制,航道标准设标宽度为500 m,不足500 m处以实际宽度为准,但最小不低于200 m。

2005年,原交通部组织实施芜南段航路改革,将船舶定线制向上游延伸。长江航道局为满足船舶定线制的要求,利用芜南段航道条件相对较好的有利条件,将该段航道维护水深由4.5 m(10月至次年4月)和5.0 m(5至9月)分别提高到6.5 m和7.5 m。2009年5月1日,长江航道局再次将维护水深提高到7.5 m(10月至次年5月)和9.0 m(6至9月)。2011年7月15日,为实现与南京以下10.5 m深水航道的对接,长江航道局进一步将芜南段维护水深提高到9.0 m和10.5 m,大大提升了长江航道服务质量,在缓解长江航运对航道通过能力需求的压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试运行一年多来,航道维护尺度的提高带动了沿江港口及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 试运行期间航道维护管理措施

提高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试运行一年多来,长江南京航道局与芜湖、南京航道管理处两级联动,通力配合,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航道安全畅通。

2.1 加大航道航标巡检力度

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提高后,进出船型增多,船舶流量加大,标志被碰的几率随之增加。长江南京航道局要求芜湖、南京两基层航道管理处加大航标巡查力度,及时恢复失常标志。每月对该段航标定期检查三次,三次时间合理间隔,每次做到标标见面,岸标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浮标位置均采用GPS实测定位,以通电标位为准,用解析法计算误差,除桥区标志仍执行原标准外,主航道浮标误差半径不大于40 m。芜湖长江大桥至慈湖河口段每月应不少于二次夜航检查辖区标灯,对于桥区等特殊河段,每天夜航检查航标。航道维护船艇获知标志失常后(任何途径)须1小时内开航去恢复,桥区标志必须半小时内开航去恢复。同时,注意收集航行船舶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标志,方便船舶航行。

2.2 加强航道测量、探测和演变分析

航道测量和航道探测是及时掌握水道最新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试运行期间,芜湖、镇江两处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测量计划,当发现水道出现新的变化情况时,及时报告并根据水情和演变情况,适当增加航道探测密度和范围,及时掌握航道条件变化。对于南京长江大桥四孔、大胜关桥区、马鞍山大桥左汊桥等重点位置,在当地水位接近时要加强探测,特别是水位退落较快时,应及时增加探测次数,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探测范围。同时,加大对测绘成果的分析力度,对每次最新测图进行综合比较和冲淤积分析,掌握演变趋势,做到心中有数,尽早决策,确保维护尺度。

2.3 加强船艇、器材准备及驻守

芜湖长江大桥至南京燕子矶河段涉及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大桥,桥区航道的维护历来就是航道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之该段又提高了维护尺度,对航道维护船艇的要求更高。为此,南京、镇江两处及时安排合适的维护船艇进行航道维护,合理安排维护船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生产期间船艇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汛前、枯前将各项生产物资、器材提前配备到位,满足航道生产需要;除修船外,各非全能航道管理处航道工作船在辖区驻守天数(可按在辖区工作天数计)不少于20天。

2.4 加强水位观测工作

芜南段提高航道维护尺度是在分析多年测图的基础上并在充分利用当地水位的前提下提出的。2009年,长江三峡已经开始进行175 m蓄水,加之近年来长江下游极端气候频现,水位变化异常,枯水期出现近30年来的最低枯水位,对提高维护尺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试运行期间长江南京航道局加强了水位观测和分析工作,及时绘制水位频率曲线,加强与历史同期水位的比对,根据上游来水及水位变动情况,结合水下地形变化情况和当月航道维护尺度,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2.5 严格安全规章制度,确保航道生产安全

芜南段航道维护水深提高后,标志将大型化,标志设置位置将在深水水域,航道维护工作难度将加大,对职工的技术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试运行期间,长江南京航道局加强了对一线职工的培养,以适应深水航道维护管理工作的要求。在维护工作过程中,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2.6 强化行政管理,积极扩大影响

长江南京航道局航道行政管理处和南京、芜湖航道管理处积极参与深水航道试运行后的航道行政管理工作。加强与海事、港航等部门的交流沟通,征求相关航行单位对维护尺度提高后航标调整和航道维护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优化调整航标。结合深水航道试运行开展,先后优化调整了凡家矶水道和大胜关桥区航标配布,为船舶航行提供了安全便捷保障。邀请航运企业召开座谈会,大力宣传深水航道的作用及航道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得到了沿江企业和政府的认同,大大提高了深水航道的行政管理水平,增强了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在沿江岸线的使用上,严格执行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定,满足当地港口规划要求,并严格控制超吃水船舶。

3 提高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的 社会经济效益

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该段航道的通过能力,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万吨级海船可抵达芜湖港,15 000 吨级江海直达船单船载重量可提高2 600 t。同时,船舶航行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加快运营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的进程,规范营运船舶组织,促进长江水运运力结构调整。随着大型化海船的装载率大幅提升,江海直达运输成本明显降低,船舶营运效益有效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中转运输向江海直达的转变。运输方式的转变不仅降低航运企业运输成本,而且减少中转环节,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快船舶运输周转,使航运企业在现有船舶条件下的运输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增强航运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降低中转费用,减少货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提高航运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水运市场的繁荣发展,进而对沿线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沿江港口建设和升级改造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根据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测算,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提高后,2012年可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万t,2015年达万t;2012年可增加航运效益5亿元,2015年达10亿元;2012年带动沿江地区GDP增长22亿元,2015年达44亿元。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马鞍山港总吞吐量达到万t,同比增长21.9%;芜湖朱家桥、四褐山港区总吞吐量达到973万t,较上年同期也有大幅增长;南京燕子矶以上港区总吞吐量达到万t,同比增长近10%。

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提高以来,通过芜湖长江大桥的船舶平均日流量为艘次,其中以上船长的大型船舶达到43艘次;通过马鞍山大桥的船舶平均日流量为艘次,其中100 m以上船长的大型船舶达到170艘次;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船舶平均日流量约艘次,均较维护尺度提高以前有所增长。

4 结 语

芜南段航道维护尺度的提升,是长江南京航道局大力实施国家战略,贯彻落实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以及加快推进长江航运“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对“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航道建设思路以及“服务长江航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落实。下一步,长江南京航道局将继续按照上级指示要求,扎实做好各项维护管理工作,努力为社会经济、航运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歌清.国务院2号文件解读及长江水运发展展望[J].中国水运,2011(3):12-13.

[2] 刘长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建议[J].水运管理,2011,33(3):8-10.

[3] 徐峰.12.5 m深水航道试通航期间维护管理措施及社会效益探讨[J].水运管理,2012,34(5):4-6,30.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石油石化企业为例,从企业成立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入手,阐释了建立以财务为核心 的经营管理体系的意义,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的含义、企业财务管理 的现状,解读了构建该体系应做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管理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经营管理体系;价值管理;财务转型

企业作为复杂的经济组织,其运行包含的成本控制、 资金运作、盈利情况、投资回报等诸多生产经营环节,都 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企 业越发展,财务管理越显重要。锻造百年老店,实现卓而 不群,企业必须以价值为引领,打造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 管理体系。

一、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含义

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不是狭义的以财务 部门或财务工作为核心,其深层的含义是上至企业决策 层下至基层的员工都将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融入日常工作 中,全员重视企业的价值创造,从集团层面予以高度重 视,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相应的配套考核机制并持续抓好 落实。

一是价值创造。该体系的本质是价值引领、效益优 先。

二是全员参与。该体系以财务为核心,将财务对企 业价值创造的计量、测算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理念,运用到 生产经营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贯彻实施。

三是站位全局。该体系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谋 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强调财务工作站位企业全局,而非人 为突出财务部门作用、增加财务部门力量。

四是支撑决策。该体系在确保会计核算质量、提高 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尤其注重发挥财务预算的指导控 制作用,强调会计核算结果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具价值的财务信息。例如运用管理会 计工具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进行分析,以及本量利盈亏平衡分析,投资决策分析,产 品寿命周期分析等。

五是动态优化。该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链 条(价值链)实行动态管理。例如,不断优化企业符合 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使产品延长价 格优势时间。另外,通过困难企业体制机制调整进行转 产、合并或人员、资产剥离等方式改革,达到增效(减亏) 的目标。

二、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呼唤财务管理

企业成立伊始,将必然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 个阶段。虽然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不同,但追求价值最 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是根本的和最高的目标。企业实 现价值最大化就是通过理财实现财富最优的过程,财务 管理的本质就是理财,可见财务管理是实现价值创造的 必然工具。

(二)现代企业管理核心在于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人、财、物、产、供、销、技术等 七个方面。现实企业中人事、物资、生产、销售、技术管理 往往是要么不以价值量作为必然选择,要么不具备全局 观,实施的是局部的定向管控。而财务管理则是以价值 为计量标准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目标。可见财 务管理必然是企业管理核心内容,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 灵魂,只有它能起到串联其他六个方面管理的作用,使企 业的整个管理形成合力,保障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财管管理

企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和衡量标准是创造的价值。随 着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的细化、产品的多元化,营销方 式和盈利模式的变化也越来越快。究竟这些流程是否合 理,产品是否赚钱,营销方式是否持久,都要以能否创造 价值、能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来衡量,要以最少 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入。而这些都无法自动实现,只有 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才能准确判断、实现盈利,进而推 动企业发展。

(四)经营管理现状迫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

国际油价从 2014 年下半年“断崖式”下跌以来,我 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 2025》的出台,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 力转换三大特征。在此大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由 单纯注重利润管理转向利润管理与价值管理并重,由注 重资产管理转向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并重,由注重资金 市场转向资金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重,由注重会计核算转 向管理控制与决策支持并重,逐步实现由核算型向价值 管理型的转变,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也就 成为必然。

三、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企业在效益上行阶段容易忽视财务管理价值,注重 扩大生产和销售工作,石油石化企业在 2006 年至 2014 年初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和国际低油价下, 石油石化企业逐渐重视“以财务为核心管理体系”的建 设与运作,虽迈出第一步,但尚未实现一体化、全员化、系 统化和组织化。现对其分析如下:

一是思想陈旧。目前仅有部分企业开始真正意识到 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与作用,摒弃拼产量、创效益的老旧 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效率效益来创造价值的科学观 念。部分企业领导仍没有真正彻底转观念、转方式,仍然 残余着高油价时代的陈旧思维,存在产值产量就是效益 的落后思想,未能真正理解市場对产品决定权的意义,尤其在油价下跌时,买方市场对产品更加挑剔与苛刻,没有 真正完成从产值向效益的转变。这直接阻碍企业“以财 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二是功能缺失。虽然企业设置了管理会计部门,强 化了会计核算中预算等前端业务管理;利用管理会计工 具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深加工”,但从机构设置到业务 处理尚不系统、缺乏组织保障,同时,企业对管理会计结 果的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衔接脱钩。部分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 破除任务艰巨,经济业务决策过程难以形成合力。目前, 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及职责划分能较好地从业务办理方 面迅速落实责任主体。但是,彼此间也竖起了“无形壁 垒”,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管理格局,分级分段 管理容易与企业整体目标脱钩,严重制约企业“以财务 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四是人才匮乏。一些企业管理会计人才比较缺乏。 目前,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运用大多是片段化和朴素化,其 重要原因就是普遍缺乏具备会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能 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是系统不全。有的企业领导认为,价值管理和价 值创造是财务部门的业务,其他部门没有参与或充分参 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一方面,部分部门不知道 自身价值创造活动何在,另一方面,各部门无法形成合 力,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创造能力。这就导致以价值创造 为显著特征的全员财务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四、构建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一是大力宣传财务价值管理理念。企业各级组织、 各级领导、每名员工都要深入领会并自觉执行财务价值 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创造,正所谓“三军用 命胜可期”。企业必须用心用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宣传 贯彻财务价值管理理念。

二是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企业要创造效益、 创造价值,员工的因素至关重要。通过财务管理机制调 整,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为 企业创造价值奉献力量。企业要牢固树立“每个部门都 是创效主体”“每个班组都是核算单元”“每个员工都是 价值创造者”的“全员财務”理念,让全员真切认识到 财务管理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业务的复杂性、价值创造的 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和落实相关工作。

三是严格落实总会计师为主体的财务管理责任制。 企业党政领导要彻底转变观念,摒弃唯“产值”论,加大 总会计师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权重,在新上项目中,应赋予总会计师“一票否决权”权力。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 安排,彻底扭转“领导班子中财务老总排名最后、经营业 务安排财务老总最后知悉、业务决策中财务老总最后签 字”的边缘化局面。通过强化总会计师履职的权力和责 任来增加其对经营管理决策的话语权,自上而下推动以 财务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

四是加快财务转型工作。目前,部分企业财务职能 仍以核算为主,主要反映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系“报账 型会计”,侧重对外报告服务。为此,要加快建设共享中 心,由共享中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服务协议和标准操作 流程,收集处理各企业同质化的记账、核算与报表工作, 做好资金结算、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履行财务监 督职能。结合单位情况,依据岗位职责重新调整优化或 设计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对取消会计核算岗后 的剩余财务人员重新设置岗位。针对资金、资产、往来、 税务、报销、档案等业务重新设定综合运营管理岗、预算 管理岗、管理会计岗(决策支持)、经营分析考核岗、战略 与风险管理岗等。企业端财务人员要把精力放在参与管 理、分析问题上,例如研究单位扭亏的战略性前瞻性问 题,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强化财务信息应用。充分利用会计共享中心的 业务特点,夯实会计工作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财 务管理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深化企业业务数据分析, 加大经营大数据分析力度,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从而指 导经营管理决策,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要打破企 业内部信息系统繁多,衔接存在缺陷、信息孤岛、信息流 通不畅通的局限,建立企业内部云数据,容纳包括宏观数 据以及财务、生产、销售等微观数据,为经营分析提供数 据来源。构建通过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分析评价模型, 查找企业优势与劣势所在,并做出准确判断,使企业的经 营战略适时与市场实现联动。

六是完善财务过程管控体系。强化精益财务管理。 围绕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实施精益财务管理,充分挖掘和 利用现有资源,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降低成 本、提高利润。创新体制机制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构建 以创造价值为目标的管控体系。坚持资源配置市场化, 建立完善资本投入与资金成本相结合的责任体系,落实 资金使用主体责任,严格资本占用回报。加强资本结构 管理,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改善企业资信水平,充分发 挥企业负债的杠杆作用。完善价值指标评价体系,全面、 科学地评价投资项目,对于未达到预定投资效益的项目 及时妥善予以处理,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

七是建立统一预算管理系统平台。把预算管理作为 财务价值引领的核心,在集团公司层面建立统一的全面 预算管理系统。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各事业部及下属企 业的预算管理平台各不相同,使用水平差异较大,且都有 提升的需求。应通过整合提升目前的预算管理平台,有 效促进“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对标分析及评价”的 全过程预算管理,以提升预算管理标准化水平,为企业提 高创效、增效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企业经营者到 基层班组长,都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实现全员算 账。企业领导在做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算全 企业的效益账。各单位与部门领导要算单位和部门的效 益账,这些效益必须与单位的职工个人效益、与部门领导 个人效益直接挂钩,形成考核联动机制。要实现内部预 算与市场的联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不但需要从数据中 找问题,还要由生产管理运行部门进行现场落实,安排生 产计划,市场销售部门去检验,再反馈,从而形成“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市场检验—反馈—再发问题”的闭环 系统。

八是强化财务风险防控。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最终体 现为企业效益的不确定性,财务工作需要直接面对防控 市场环境风险、财税政策风险、汇率风险、境外国家政治 风险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风险。财务信息是企 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反映,财务可通过预算制定 与执行的综合反映,判断在各个生产环节的问题和风险, 并配合生产部门制定各个环节相应的措施,通过经营考 核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五、正确处理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管理的关系

企业确立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只是理顺 了企业内部机制问题,而要想充分发挥该体系的作用,还 必须妥善处理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唯如此,才 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协调、高效,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发 展。

一是树立“全员财务观”。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 理体系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统合在一起,但这种统合 必须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前提,否则各个部门之间还是壁 垒重重,难以从整体上有效发挥作用。如何转变观念? 那就是教育员工树立“全员财务观”。具体地说就是每 个部门每名员工的工作都要以价值为引领,强化效益意 识,对管理的精细程度、管理效率与效果、管理的成本与 效益进行有效平衡。同时,各部门的管理成本与效益由 财务部门测试后,由企业总裁层面进行平衡,有效解决管 理的投入与产出问题,解决好“干了再算”还是“先算后干”的问题。通过机制的调整和完善,强化业务部门 的成本管理责任,促进业务部门提高降本意识 , 推进成 本管理链条向设计、工艺、采購等源头延伸,建立以企业 价值为导向的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中心(或利润中 心),使整个企业的管理行为动因与管理效果达到最优, 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是发挥其他职能管理的作用。选择以财务为核心 的经营管理体系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这并不 是说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就不重要了。相反,没有其他 职能部门的功能管理,企业照样无法实现经营目标。只 不过在该体系下,人们更重视价值理念,使 HR、材料、财 产、生产、销售、技术研发等部门以算好效益账为开展工 作的前提,避免忽视整体利益的部门利益最大化现象,以 及过度管理现象。这就表明企业要盈利、要生存、要发展, 不管企业的管理体制机制如何调整,职能部门终究必须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离开了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企 业将无法正常运转,财务部门将无财可理,无账可算,何 谈效益、价值?所以企业在树立”全员财务观”后,还必 须重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

三是妥善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企业的财务部门 应根据业务部门的现实需要,加强业务部门人员的财务 业务培训工作。尤为重要的是,财务部门应该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向业务部门普及财务知识,使业务部门能利用 财务知识算好自己的效益账。企业财务人员应了解基本 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明了关键流程和关键 控制点。将财务事后控制变为控制前移,对包括可研、生产组织、销售政策等环节提出财务建议。企业业务人员 在基本掌握财务知识的基础上,要对本部门的业务建立 财务绩效基本模型。这样,一方面能及时同财务部门对 接;另一方面,能通过财务绩效基本模型控制本部门的收 入、成本费用、效益等关键指标。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就 是事物在不断变化。财务人员不能墨守成规,用过时的 方法去处理新业务,要有前瞻性,结合企业的战略,加强 业务学习。财务部门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应 企业发展所需,在财务制度允许范围内,灵活处理具体事 务,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 袁绪民等 . 财务共享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出路 [J]. 财会月 刊 ,2014(3).

[2] 李航 , 樊西为 .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研究 [J]. 中国总会计师 ,2015(10).

[3] 王延昌 .“互联网 +”下的财务人员转型发展探讨 [J]. 中国 总会计师 ,2015(10).

[4] 郭晓梅 .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016.

作者简介:时云峰(1971—),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赵艳玲,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高级会计 师。

(责任编辑:朱希良)

效益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也是企业抢滩市场的好方法,同时也是提高财务核算准确度的好途径。

关键词: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关系

企业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获利。因而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最大的目标,然而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受多方面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竞争度、产品销路、资金回笼程度、人员结构、素质及企业内部管理状况等,还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所以必须强化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现就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之间关系,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1 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财务管理要以整体目标为中心开展工作。我认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应该是追求“经济效益最优化”的理由是:(1)能更好地满足所有利益上的要求。它即有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如资本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等,也有考核“资本保值率”等所有者财富增加的指标。能促企业通过提高业绩来提升股价,排除炒作的泡沫。(2)可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经济效益指标中有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债权人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是否安全。(3)能满足经营者利益上的要求。它能从产量、销量、资金周转速度、成本费用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中看出经营者的业绩,从而使所有者能通过业绩评价确定给经营者的报酬。(4)可以满足政府、社会利益上的要求。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在内,以“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有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顾客满意率等考核指标,有利于促使企业注重社会效益。(5)可以满足员工利益上的要求。现行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有一个缺陷,就是没有考核企业为员工谋利益的指标。只要补充这个方面的指标,如企业员工工资增长率、工资发放率、员工权益与所有权益同步增长率等指标就可以把这个缺陷弥补上。(6)与企业管理总目标一致,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经济效益的计量为我国广大企业所熟悉,在实践中已应用多年。它和各个分布目标紧密结合成一个有机体,可以分解落实,对执行情况便于分析、考核、评价和惩罚。

2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2.1 建立以资金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1)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中心,健全资金管理责任体系,理顺资金渠道,发挥资金使用效能。(2)建立切实可靠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是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上的最大失误,要在企业内设立投资论证程序,大的请专业机构参与论证;二是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和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笼;三是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正常生产,按需来购,把库存量降到最低水平;四是建立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应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证制度,避免暗亏因素带来资金沉淀。(3)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保证正常的资金循环。企业的资金必须纳入收入支出计划、综合平衡、合理安排,严禁将企业的各项资金搞体外循环,脱离财务的监督,要根据企业的效益状况合理安排基建资金。(4)强化债务管理,充分利用债务扛杆的作用。在不影响企业商业信用的情况下,增加对供应商应付账款的占用额度,是非常有效的零成本融资方式。

2.2 搞好成本管理

控制成本支出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尽力降低产品成本。建立科学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来源

企业资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企业的经济来源。要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的损失浪费,充分发挥材料、设备、厂房、土地的作用,把多余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变成现金,以改善资金状况,增加资金来源。

3 实施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决策、计划、控制

实施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1 财务分析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财务分析主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对报表核算资料的分析,便于企业管理者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工作业绩,促使经营者改进工作方法,挖掘潜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2 财务预测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财务预测方法是指各业务管理人员根据历史财务资料,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结合管理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所做的估计和测算。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由过去事后反映和监督为主,转向事前预测和决策为主,只有正确地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才能事前估计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预见性,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前提条件。

3.3 财务计划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关键

正确地编制的执行财务计划,可以使财务工作提高预见性,并为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职工树立财务的奋斗目标,从而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

3.4 财务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

财务控制是指以各项定额和财务计划为依据,突出对成本实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对收入、支出、占用、耗费等感觉的日常计算、对比和审核,使财务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5 财务考核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动力机制

通过考核,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以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

3.6 财务监督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依靠财务监督一方面可以节约使用资金,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另一方面可以制止违反财经纪律和制度的行为。

3.7 财务检查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合理、合法性的手段

通过检查揭露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纠正,使企业在保证经营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

总之,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财务管理是一切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突出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是企业追求效益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财务管理。

参与文献

[1] 张志宏.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窦炎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苏南企业伦理实证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7.

[3] 郑友敬.经济效益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建筑构造论文范文下一篇:虚拟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