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效益分析范文

2023-09-20

ct效益分析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l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并用CT扫描胸部外伤患者150例, 其中男113例, 女37例, 年龄9~80岁, 平均38.7岁。至伤原因:其中车祸88例, 坠落伤32例, 刀刺伤21例, 挤压伤9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 少量患者也会出现咳嗽、咳血等症状。由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它器官损伤, 如骨折及肝脾等脏器破裂, 因此,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昏迷、瘫痪等症状。

1.3 仪器和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X线平片和CT扫描。本院采用的是美国GE螺旋CT机, 采用自动电流, 进行一次性容积扫描, 螺距为1.375∶1, 扫描厚度为7mm。扫描结束后用层厚为7mm, 层距为7mm的标准算法进行重建。

2 结果

经CT扫描, 150例患者中肋骨骨折者107例, 胸腔积血者61例, 气胸者38例, 肺挫伤者42例, 肺不张者44例, 皮下气肿者18例, 纵膈气肿者11例, 创伤性肺囊肿者9例, 心包积血者7例;经X线检查肋骨骨折者104例, 胸腔积血者16例, 气胸者26例, 肺挫伤者21例, 肺不张者4例, 皮下气肿者7例, 纵膈气肿者3例, 创伤性肺囊肿者1例, 心包积血者0例。结果显示CT比常规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 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为肋骨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肋骨断段常出现错位, 相当部分患者为多处多发肋骨骨折, 严重的胸廓塌陷、变形[1]。CT上还可观察到患者是否伴有胸骨骨折、胸椎骨折以及肩胛骨骨折等其他骨折。虽然X线和CT诊断出的肋骨骨折患者相当, 但对肋骨裂纹骨折及其他伴随骨折CT薄层显示良好而X线平片很难发现, 常需采用其它特殊投照体位, 无形中加大了病人的痛苦。胸腔积血:通过CT对胸腔后缘弧形低密度区进行测量, 如果测量值>30Hu[2], 则可认为此处为积血。CT对胸腔积血的发现率显然比X线平片高出很多。气胸:气胸是肺组织因受压缩而出现无肺纹理的透亮区。X线诊断容易漏诊而极少量的气胸CT扫描也可见。肺挫伤:肺挫伤的CT表现为肺内大片融合或斑片状、磨玻璃状的渗出灶, 其分布为夸段、叶进行分布[3];X线表现为模糊的斑片或斑点状, 或大片状的致密阴影;CT较X线更敏感, 发现部位更详细。肺实变:主要为CT检查发现, 大部分患者为痰液、分泌物堵塞所致, 影像上表现为肺不张, 尤其在两下肺最为多见。皮下气肿:皮下气肿是指胸壁有积气[4], 运用CT检测, 即使少量的积气也会被清晰的显现出来, 而X线做不到。纵隔气肿:CT影像比X线影像要明显清晰很多。创伤性肺囊肿:主要为CT诊断, CT影像显示为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囊壁厚度薄厚不均的囊状低密度灶[5]。心包积血:CT变现为心影外围心包环形增厚, >4mm, 右室前壁液体厚度>5mm提示中等积液[6], 外伤后其密度通常与胸腔积血密度等同;一般少量积血平片无阳性表现, 无法明确诊断, 7例患者全部为CT诊断。

由上文得知, 由于X线检查方便、简单成为胸外伤检查的首选, 对错位性肋骨骨折、胸腔积血、明显的气胸、肺挫伤等都有比较好的诊断结果。但由于其密度分辨率低、重叠影像, 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而CT影像恰好克服了这些缺点, 对于微小的、隐匿的病灶也可以显示的非常清晰, 大大提高了临床胸部外伤的诊断准确率,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胸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50例经CT诊断的胸部外伤的相关临床资料, 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经CT扫描, 结果, 显示CT比常规X线平片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结论 胸部外伤多为复合性损伤, 运用CT诊断比X线平片诊断优势非常显著, 大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胸部外伤,CT诊断,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丽薇, 王志东.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8, 30 (6) :133~134.

[2] 张雪峰.急性胸部创伤的螺旋CT影像诊断分析与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4) :195~196.

[3] 刘兆恩, 鞠发军.64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2 (1) :111~112.

[4] 刘翱.胸部创伤86例的X线平片及CT诊断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10) :98~99.

[5] 曾伟金, 许茂杰, 林生贵, 等.胸部外伤的CT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 18 (6) :189~190.

ct效益分析范文第2篇

1、技术效益 在如此复杂的地质、工程环境下修建浅埋、大跨隧道,传统上一般采用明挖、盾构以及顶进法施工,但受工程规模、施工环境和工程造价的影响,本工程只能以暗挖形式组织施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隧道预支护方案的科学比选、严格施工以及科技攻关,成功地修建了大管棚辅以小导管超前预支护保护下软土地层穿越铁路站场的浅埋、大跨暗挖地下通道,并取得了复杂工程环境下隧道施工系列成果,如铁路站场环境下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粉质粘土及粘土层空洞水、裂隙水施工降水技术;低扁平、不等跨三连拱结构隧道衬砌拖后集中施作的边洞法施工方法;既有站场下浅埋大跨度暗挖隧道穿越既有轨道时,轨道加固、分期整道、施工监测以及洞内外协调的施工技术;全封闭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等。形成了软弱地层铁路站场下浅埋大跨地下通道综合施工技术,推动了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为该类复杂工程环境下的隧道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

2、经济效益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与明挖法相比,减免了由于地面拆迁、线路改移和地下管线迁移而增加的工程成本,保证了既有轨道列车的运营安全和地面、地下既有建筑(构造)物的使用安全,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针对长春站南北广场地下通道的实际情况,采用长管棚辅以小导管预支护条件下的暗挖法施工与盾构法相比,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工程一次性投资,降低了施工工艺的复杂难度,减少了施工临时设施和辅助设备,在圆满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采用边洞法和衬砌集中施作,大大减少了施工干扰,缩短了工期,节省了工时。

ct效益分析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36例患者中年龄24~68岁, 平均45.7岁;已婚者128例, 占94.1%, 未婚者8例, 占5.9%;所有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症状, 其中42例患者有持续性或不规则性阴道流血症状, 78例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 56例患者伴有白带增多, 49例患者伴有腰酸、腰痛、下腹坠胀等。

1.2 检查方法

对本组136例患者术前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 CT检查采用西门子Emotion6陆排螺旋CT机, 患者于扫描前2小时口服2%泛影葡胺液500ml, 待膀胱充盈, 阴道塞纱布卷, 以耻骨联合上缘为基线, 向上扫描, 直至扫完盆腔脏器或病变为止。层厚和层距均选为6mm, 部分加3mm薄层, 部分加做增强扫描。MRI检查采用GEsigna0.2T永磁型MR机, 常规选取矢状位、横断位进行扫描, 必要时加扫冠状位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情况

136例患者单发子宫肌瘤27例, 多发子宫肌瘤109例;子宫体积增大者118例, 占86.8%;子宫体积最大可达15cm×14cm×13cm, 其中宫体发生钙化者24例, 占17.6%, 宫腔变形者11例, 占8.1%, 宫腔消失者8例, 占5.9%;合并有盆腔炎者21例, 占15.4%, 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7例, 占5.1%, 合并有卵巢囊肿者3例, 占2.2%。

2.2 两种检查方法确诊率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CT检查确诊126例, 疑诊10例, 漏诊0例, 确诊率为92.6%, 漏诊率为0.0%;MRI检查确诊131例, 疑诊3例, 漏诊2例, 确诊率为96.3%, 漏诊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1) ,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 (Uterine fibroids) 为子宫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岁~50岁的中年妇女, 尤以临近更年期的女性多见。该病临床表现多为月经过多, 持续时间延长, 间隔时间缩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下腹痛以及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引起的相应症状。子宫肿瘤由平滑肌组织及少量纤维组织构成, 肿瘤外表有一层薄的包膜包裹。子宫肌瘤常多发, 生长较为缓慢, 绝经后肌瘤可逐渐发生萎缩, 约0.5%会发生恶变。子宫肌瘤约有90%起源于子宫体, 5%发生在宫颈, 少数发生在阔韧带[2]。

文中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CT扫描发现136例患者中118例患者子宫外形呈分叶状增大、不均匀增大、轮廓变形或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性肿块, 肿瘤呈现软组织密度, 界限清楚, 宫旁脂肪层存在, 可见宫腔变小;其中43例患者宫旁可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 甚或在增大增厚的子宫肌层内形成囊性低密度区;24例患者子宫肌瘤发生钙化, CT检查可见子宫呈现分叶状增大并伴有钙化阴影, 钙化带呈现斑点、片条状或不规则形状。增强扫描发现子宫肌瘤与正常宫肌呈均一较显著强化, 肿瘤周围可见低密度环, 可能为假包膜所致。其中122例为壁间肌瘤, 子宫体呈现分叶状增大;14例为浆膜下肌瘤, 表现为自子宫向外突出的实质性肿块, 可有宽、窄基底甚至带蒂与子宫相连, 形态规则与周围分界清楚。9例患者子宫肌瘤较大, 范围超过13cm×12cm×10cm, 肿块内可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 显示子宫肌瘤伴有坏死或变性, 其中3例患者可见有明显坏死囊变区。本组患者发生宫腔变形者11例, 占8.1%, CT检查可见宫腔变小并呈现线状或新月状, 其中1例患者宫腔扩大, 腔内可见液性密度阴影, 形态不规则;宫腔消失者8例, 占5.9%;合并有盆腔炎者21例, 占15.4%, 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7例, 占5.1%, 合并有卵巢囊肿者3例, 占2.2%。子宫肌瘤增大压迫膀胱变形者6例, 占4.4%, 压迫直肠、乙状结肠变形者3例, 占2.2%。增强扫描子宫肌瘤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但多数低于正常子宫肌的强化。其中23例囊性变肌瘤表现为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后囊壁呈现光滑清晰。24例肌瘤钙化患者能见到瘤体中高密度钙化灶, 9例体积较大的子宫肌瘤可呈现小斑片状、旋涡状低密度区, 阴影边缘较为光滑清晰。

由文中对本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检查方法结果可以看出, CT检查与MRI检查确诊率相似 (P>0.05) , 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检查各有特点:MRI检查能够发现直径较小的子宫小肌瘤, 诊断精确度较高, 能够清晰辨别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粘膜下肌瘤, 还能够鉴别肌瘤的多种变性;而CT检查通过把人体腹部切成薄片的横向断面转化为影像, 虽然不能像MRI那么详细检查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 但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子宫肌瘤的形态变化、钙化病灶和各种合并症, 对明确肌瘤数目、部位和肌瘤内部结构、肌瘤内发生的继发性病变及肌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提供详细的诊断资料, 尤其适合于多发性子宫肌瘤、后壁子宫肌瘤及与相关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3]。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子宫肌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同期分别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 136例患者单发子宫肌瘤27例, 多发子宫肌瘤109例;子宫体积增大者118例, 占86.8%;子宫体积最大可达15cm×14cm×13cm, 其中宫体发生钙化者24例, 占17.6%, 宫腔变形者11例, 占8.1%, 宫腔消失者8例, 占5.9%;合并有盆腔炎者21例, 占15.4%, 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7例, 占5.1%, 合并有卵巢囊肿者3例, 占2.2%。CT检查确诊126例, 疑诊10例, 漏诊0例, 确诊率为92.6%, 漏诊率为0.0%;MRI检查确诊131例, 疑诊3例, 漏诊2例, 确诊率为96.3%, 漏诊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1) ,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是临床诊断子宫肌瘤的可靠方法, 尤其对于多发子宫肌瘤、后壁子宫肌瘤等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子宫肌瘤,CT,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永波, 崔?.低场MRI对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 35 (5) :98~100.

[2] 张松山, 武胜.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15 (18) :176~178.

ct效益分析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21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2例, 年龄13~33岁, 平均年龄20.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僵硬且不能久坐等, 病程3个月~5年。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设备Marconi (Mx8000) 多层螺旋CT机;管电流250m A;管电压120Kv;层厚5mm, 螺距为1。

1.2.2 检查方法本组2 1例患者均采用全身CT扫描, 层厚

5mm, 层间距4mm, 后行常规扫描双侧骶髂关节, 同时扫描双侧髋关节, 对病变区采用2mm薄层进行扫描, 骨窗摄片观察。

1.2.3 鉴别诊断要点

在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C T诊断时应与溃疡性结肠炎及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骶髂关节炎相鉴别。强直性脊柱炎表现为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 髂骨面及骶骨面双侧关节面均受累, 关节狭窄, 边缘骨赘形成。而溃疡性结肠炎及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骶髂关节炎表现为双侧髂骨面虫蚀样破坏并伴骨质增生、硬化;而且后者一般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史。

2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有17例骨盆平片检查阴性, 通过CT检查发现病灶, 结合实验室检查得以明确诊断, 另3例患者在行骨盆平片检查时已作出诊断, 通过多层CT扫描发现本组21例患者中骶髂关节右侧病变2例, 占9.52%;骶髂关节左侧病变11例, 占52.38%;骶髂关节双侧病变8例, 占38.1%。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 (AS) 又称竹杆状脊柱, 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最常见的一种;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且该病多发生于青年或中年男性, 临床表现为腰部僵硬、疼痛、不能久坐等,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 CT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手段, 主要通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

3.1 骶髂关节

(1)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灶部位, 受累关节可能是单侧或者双侧, 病灶部位多在骶髂关节上2/3处;从本组21例患者的CT情况看, 骶髂关节左侧发病率高, 占52.38%;骶髂关节右侧病变仅2例, 占9.52%;且骶髂关节双侧发病的患者左侧病变也较右侧严重。 (2)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主要表现在髂骨侧, 本组骶骨面受累的仅1例, 占4.76%。 (3)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表现为关节面模糊、粗糙, 并相继出现结节状破坏、关节间隙稍宽。 (4) 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病程的发展, 破坏区边缘逐渐出现骨质增生, 邻近的海绵质变硬, 严重的关节间隙内可见纤维条索影, 导致骨桥形成, 关节强直。 (5) 关节周围可见轻度骨质疏松[3]。

3.2 髋关节

患者髋关节表现为骨质稀疏, 髋臼、股骨头穿凿样骨破坏,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强直。

3.3 脊柱改变

本组18例患者为发病早期, 表现为椎小关节面模糊或侵蚀, 椎体前角侵蚀;3例病程较长的患者脊柱呈竹节状。

综上所述, CT扫描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在发病的早期及时发现病灶;而且CT扫描在对病情作出早期诊断的同时, 还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4]。强直性脊柱炎一般首先累及骶髂关节,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逐渐向上蔓延, 后期侵犯髋关节, 因此, 对该病如果能在早期及时诊断治疗, 可以在病变部位未向上蔓延时及时治疗并控制其发展, 可以有效地保护髋关节不被病灶侵犯。因此, 在临床诊断中, 若有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 并在行骨盆、腰椎平片检查为阴性时, 应立即进行CT扫描, 以便确诊, 在鉴别诊断时, 注意与溃疡性结肠炎及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骶髂关节炎的CT影像进行区分。

摘要:目的 通过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探讨该病影像学特点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21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2例, 年龄13~33岁, 平均年龄20.5岁。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骶髂关节右侧病变2例, 占9.52%;骶髂关节左侧病变11例, 占52.38%;骶髂关节双侧病变8例, 占38.1%。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能通过CT准确诊断, 及时治疗是保证疗效和愈后的关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CT,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鲁琳.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杂志2005, 15:322~326.

[2] Braun J, Van Der Heijde D.Imaging and sconing in anky losing apondylitis[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02 (16) :573~604.

[3] 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ct效益分析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10例, 年龄18~79岁, 平均42.5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均有腹痛或右上腹不适、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等, 均做CT平扫加增强。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做5~10mm层厚CT平扫及增强, 扫描前10~12min口服白开水或稀释碘水约500m L充盈胃肠道。碘海醇, 成人剂量90~100m L, 部分患者加做延时扫描。扫描条件为Kv120, Ma200, T0.75s, 层厚一般为10mm。患者取仰卧位, 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

1.3 CT表现

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 中心为脓腔,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CT值略高于水而低于正常肝组织, 有时可见液平, 少数可见气泡影。环绕脓腔为脓肿壁, 表现为密度低于或等于肝而高于脓腔的环状影, 边缘模糊或清晰, 部分脓肿外周还可见环状水肿带。多房脓肿则见脓腔内单个或多个分隔, 密度低于或等于正常肝组织。增强扫描, 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 边界趋于清楚, 脓腔和周围水肿带无强化。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外周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双环征”, 若无外周水肿带则呈“单环征”, 有时可出现“三环征”, 即脓肿壁内层不强化的坏死组织、外层明显强化的纤维肉芽组织、周围低密度水肿带构成。病灶内气体较少见, 一般为小气泡。“环征”和小气泡为肝脓肝的特征性表现。多房脓肿则显示房内分隔有强化。

2 结果

CT平扫均已发现低密度病灶, 类圆形低密度灶21例, 多房或簇状15例, 不规则形2例, 腹腔内积气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灶呈轻微环状强化, 中心呈低密度区。分布于肝脏各叶, 肝右叶24例, 其中单发18例, 多发6例;肝左叶12例, 其中单发10例, 多发2例。

3 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感染性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全身各部位的化脓性感染, 尤其是腹腔内感染, 其细菌或脓毒栓子均可经门静脉、肝动脉、胆道系统或直接侵犯等途径进入肝脏, 引起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导致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男性较多, 临床表现为细菌性炎症, 如寒颤、高热、肝区疼痛、纳差等, 体检可见肝大, 有压痛, 重者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

典型肝脓肿CT表现, 平扫病灶显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 巨大脓肿形态可不规则, 其中心区域的CT值高于水而低于正常肝组织, 大多数密度均匀, 少部分不均匀。位于肝脏表面时, 包膜可见明显增厚, 甚至相邻腹胸也有水肿带。平扫病灶边界多不清楚, 或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1]。在密度分辨率较高的CT上脓肿周围可见不同密度的环形带, 称之为“环征或靶征”, 环形带可以是单环、双环甚至三环, 环可以是完整的或不完整的。CT增强扫描, 平扫上所见到的环影, 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 这些环形强化的病理基础是:单环强化只是脓肿壁的强化而其周围水肿不明显;双环强化提示脓肿壁有明显的水肿带, 内环为脓肿壁, 外环为水肿带, 从密度上看, 内环密度高于外环;三环强化提示脓肿壁外层有水肿带外, 脓肿壁本身又由2层组成, 外层 (三环的中层) 由纤维肉芽组织组成, 血管丰富, 故强化最明显, 内层 (三环的内层) 由一般炎性组织组成, 血管相对不丰富, 强化不如脓肿壁外层明显。在CT平扫和增强像上, 出现环形征的可在90%以上。但也有作者报道环形强化并不常见, 约6%的肝脓肿出现典型的环形强化。

不典型肝脓肿, 脓肿不呈低密度而呈软组织密度, 这是因为在脓肿早期, 病变组织还处在蜂窝织炎阶段, 还未液化或液化不全。这种类型的脓肿极易与肝癌相混淆, 因此, 诊断时一定要密切结合病史, CT增强可见脓肿本身的强化, 典型肝脓肿其脓肿本身无论平扫还是增强都是低密度的不强化灶, 说明真正的脓肿是无血供的。只有当脓肿还没有完全液化坏死时, 不但平扫表现为软组织阴影, 增强扫描还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这时诊断要特别留心[2]。一般来讲, 该脓肿本身的强化非常明显, 而且均匀, 所见血管走行自然, 较成熟, 边缘模糊, 有时可见因水肿而形成的环, 薄层CT扫描常可发现少许低密度的液化灶, 这对诊断可能有些帮助。脓肿内出血可形成脓腔内等高密度, 这也是一种不典型的表现, 要注意与肝脏新生物相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疗效明显, 而且安全简便。在CT的定位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 尽量抽净脓液后,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 然后注入有效抗生素, 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对脓腔较大者可沿穿刺针方向植入导管, 持续引流加上间断冲洗。必要时, 扩张窦道放入较粗的导管保证引流通畅。此法简便、安全、可重复操作, 成功率可达80%。并发症与死亡率低于手术切开引流,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CT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36例细菌性肝脓肿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多形态,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 边界欠清, 增强扫描脓肿液化区不强化, 边缘强化明显,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CT扫描是诊断肝脓肿的主要检查方法。CT可早期发现, 两者的准确性均在90%以上。

关键词:肝脓肿,CT,表现

参考文献

[1] 陈星荣, 沈天真, 段承祥, 等.全身CT与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553~556.

ct效益分析范文第6篇

【摘 要】 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巨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文章针对高速公路存在的资产停用和闲置现象,阐述了盘活闲置资产的意义和原则,并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盘活各类资产的具体措施和经验,进行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关键词】 盘活; 高速公路; 闲置资产; 效益

2005年6月30日,温家宝同志在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然而,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体制改革、机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速公路行业不断出现资产更新、停用,甚至长期闲置现象,造成了极大浪费。笔者认为,盘活闲置资产,使积压资产发挥作用、产生效益,是最直接而有效的资源节约措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河北省高速公路石黄管理处为例,探析盘活高速公路闲置资产的途径。

一、案例单位概况

石黄高速公路全长281.258公里,总投资65.5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河北省最长的高速公路。石黄管理处现下设10个科室、16个收费站、4个管理所和4个养护工区,全处有职工1 500余人。

石家庄东收费站原为石黄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位于石黄高速K266+800公里处,占地面积12 934平方米,宿办楼面积2 998平方米,楼内设有职工宿舍、办公室、大小会议室、多功能室,院内设有训练场、篮球场等,并配有餐厅、浴室等整套附属设施,是职工工作、学习、训练、召开会议、组织活动、开展竞赛的良好场所。随着2007年河北省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非省界主线收费站撤销,石黄管理处石家庄东收费站于2007年4月30日零时起停止收费,收费站人员分配到沿线各站点,但原有房屋、设备设施等均处于停用状态。

2009年案例单位对原石家庄东站进行了简单改造,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将撤站后剩余的办公设备、拆下的机电设备设施调剂到其他各收费站使用,从而盘活闲置资产,减少培训和会议的外部场所租赁费用,提高闲置资产使用率。

二、盘活闲置资产的原则

(一)着眼长远原则

从长远战略眼光看闲置资产的处理,使其得到充分再利用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处置石家庄东站房屋设施时,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进行临时处置,支出的成本虽然偏低,也会收到短期收益,但很快又会形成资产的置闲,造成二次闲置和浪费,甚至会出现恶性循环。职工培训作为一项提高职工素质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性和长期性。石黄管理处共有职工1 500多名,以往每年组织培训、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时一般是租用外部的场所,虽不断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但成本费用仍很可观。若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既可最大限度地节省开支,又能如期落实培训计划,实现职工素质和单位竞争实力的整体提升。

(二)可行性原则

从辩证的角度综合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因素来考虑。客观评价闲置资产现有的配置和能够发挥的功能,以便再利用时做到改造成本更低、投入更少、时间更短和效率更高。

盘活高速公路闲置资产,使其重新发挥作用的方案有很多,但盘活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果决策失误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先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最佳方案。对石家庄东站的使用时间、地理位置、院区环境、软硬件配置、改造成本、使用率、投入使用后的成本、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人财物方面的保障工作等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从整体条件来看,石家庄东站具备培训中心所需的基本条件,只需进行简单改造,即可投入使用,这也是盘活石家庄东站主要闲置资产的最佳方案。

(三)重要和急需并重原则

对闲置资产再利用时,既要考虑其重要性,又要考虑其紧迫性,这样才能使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有的放矢。

论重要性,职工培训是一个组织开展业务及培养人才的需要,是使职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规范行为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案例单位早已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来抓,并日益突显出其重要作用。

从紧迫程度看,多年来因无自己的专门培训场所,每年要租用宾馆酒店,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且有时受资金、场地限制无法实现预期培训目标。石家庄东站撤销后,一方面是闲置的收费站区,另一方面则是日益增长的职工培训需求。因此,将闲置的站区改造成培训基地也是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成本效益原则

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盘活闲置资产是为了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而在对其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关的改造费用和投入使用后维持运转的成本支出。因此,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要对改造利用闲置资产的方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对初期及以后的成本费用进行测算。既要充分利用闲置资产,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既要注重当前的改造成本,又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投入使用后的成本和效益,做到节约和发展并重,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

由于原石家庄东站所具备的硬件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案例单位职工培训中心所需的基本条件,无需进行改造,只需局部粉刷和调整便可投入使用,是改造成本最低的盘活方案。而投入使用后,各种培训、会议、活动连续不断,所需生活用品由职工自理,三餐服务由各收费站轮流选派厨师负责(每次共需3—4名),可节省大笔食宿费用和场地租赁费用(只需支付厨师补助每人每天30元),是运行成本最低、使用率最高的闲置资产盘活方案。

三、盘活资产的措施

(一)建立闲置资产档案

为充分利用闲置资产,首先要摸清“家底”。要自上而下地成立闲置资产清理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上下联动,统一管理。对资产进行详细分类、认真盘点、准确登记、建立闲置资产档案,并分别与管理处、收费站原有台账进行核对,做到信息准确、内容详实,为盘活资产提供依据。

(二)制定可行性方案

一是深入基层了解各单位设备设施情况,比如收费站机电设备设施、办公设施及各附属设施的运转情况,了解所属各单位对机电备品备件、办公设备的需求情况,为单位内部统一调剂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二是调研职工培训计划及职工培训教育需求情况,为培训中心成立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三是进行资金测算和分析,掌握第一手信息,制定盘活资产的可行方案,认真分析评价,选择出最佳方案。

(三)重点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土地、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若长期闲置则会变成一笔搁置积压、无法发挥作用的资产。由于其数目可观,因而造成的浪费更不容忽视。所以,必须首先盘活此类资产,使其具有的功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发挥。

经过对石家庄东收费站的调研分析、反复论证和综合评价后,将其改造成培训中心最为合适。案例单位每年大小培训和会议约有数十次,参加人数年累计上千人次,有时一场培训的参加人数多达百余人,甚至同一天有2—3个会议和培训同时举办。培训中心投入使用后除春节期间外,基本上每周都要安排培训。这样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还能有效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一举多得”。

(四)进行资源再配置

收费站撤销,使大批机电、办公设备设施停用,另外,随着设备设施使用年限的增长、到期,也会出现损坏。维修时拆换下的设备或备品备件也会越来越多,这类资产大部分会被存放于库房闲置起来。此类资产的数量和可利用价值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如何充分发挥此类资产的应有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对于闲置的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设备和办公设备,根据各基层单位的短缺情况进行统一调配;二是对于暂不能使用,需简单维修即可使用的,修复后进行统一调配;三是对闲置于部分基层单位的不需要的资产,由案例单位统一在基层单位之间进行调剂。通过统一调配、互相调剂、相互调拨,使闲置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五)申请报废

对于无法正常使用,且无维修价值的闲置资产,可申请报废。此类闲置资产既无使用价值,又要占用一定的存放场地,且管理及人工成本耗费量也很大,每年进行资产清查时,还会给清查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这类不能带来预期经济利益、且无变现价值的闲置资产,申请报废,以减少人工费、场地费等方面的支出,降低管理成本。

四、效益分析

案例单位通过多种措施盘活闲置资产,将停用的收费站改造为职工培训中心,把办公设施、机电设施及备品备件进行统一调剂使用,对无法使用的资产申请报废,使闲置资产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有效节约了资金,提高了使用效率,减少了浪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收费站宿办楼再利用,三年共节省开支148万元

2009年对石家庄东站宿办楼进行了改造,用于职工培训、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改造费用为23.26万元。投入使用后,2010—2012年培训中心培训成本为38.74万元(见表1),三年来盘活该项资产投入成本共62万元。

若租用宾馆酒店完成以上工作,人均每天需支付住宿费75元、餐费80元,会议室使用费3 000元/次,三年需支付会议、培训费210万元,仅此一项就可节省资金148万元。

2.盘活办公设施,节省开支30.8万元

原石家庄东站所有办公设施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留作培训中心使用,另一部分调剂到各收费站使用,节省培训中心和各收费站办公设施购置费用30.8万元。

3.盘活机电设施,节约资金91万元

石家庄东站撤销,其机电设施拆除后,大部分仍能够正常使用,部分设施经过修复也可正常使用的,调配到其他收费站使用。对无法修复的拆除零件作为备品备件使用。盘活此类资产共节省各站购置机电设施和备品备件费用91万元。

4.减少闲置资产维护费用4.5万元

通过以上五项措施盘活闲置资产,三年来共节约资金274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1.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石家庄东站变身为培训中心后,三年共组织各种会议及培训73场次,培训人员达3 650人次,培训人员覆盖率100%。通过培训使广大职工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复合型人才。

经培训已有35名职工走上了领导岗位,635名职工成为科室及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培养了12名节目主持人、66名优秀讲解员、45名演讲人才、50名文秘人员、200余名文艺和体育骨干,有效改善了职工知识结构,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2.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社会形象

通过业务培训、考核、比武等多种形式狠抓业务技能提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收费业务培训,提高了职工的品牌服务意识。收费速度有效提高、差错率有效降低,站口应急处置和通行保畅能力大幅提高。首创和推广了“特勤制度”和“四看一听”工作法,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意识,司乘满意度日益提高。

二是通过机电业务培训,培养出专业机电员65名。首创和推广了“机电120”管理模式,提高了机电故障设备的自主维修能力,减少了故障维修等待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节约了维修资金。

三是通过养护业务培训,提高了养护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广了养护“三、二、一”工作法,养护职工的机械操作熟练程度大幅提高,各类病害和突发情况处理能力有效增强,保证了养护质量,为过往司乘创造了畅、洁、绿、美、安的行车环境。

河北交通杂志、河北交通报以及河北省电视台、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对石黄高速的优质服务多次进行了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交通形象。

实践证明,盘活高速公路闲置资产,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与节约多少张纸、多少度电、多少吨水相比,更重要、更实在、更有效。高速公路行业只有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盘活所有闲置资产,才能节约资源、避免浪费,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屈道群.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企业发展[J].科技信息,2007(9).

[2] 周静静.如何盘活闲置资产 提高资产使用率[J].新财经·上半月,2011(11).

上一篇:装修白皮书范文下一篇:党员学习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