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分析报告范文

2023-04-09

效益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二○一五年十二月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1.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研究成果是应用于电网软件系统质量控制方面,为电网软件系统的稳定高效运维提供辅助技术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软件开发与测试、科学高效运维服务等重要工作中。软件系统涉及核心数据和业务操作,在运行维护的过程中,其功能性能等指标会受到持续增长的数据量和软件运行环境的影响而受到影响,由于一个软件运行或维护错误导致的连锁故障会导致软件系统崩溃,业务不可用,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非常大,如能通过有效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及早消除软件功能及性能隐患,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但因为连锁故障是概率性事件,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也难以量化,所以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很难具体分析,本项目带来的主要效益如下:

1)节省信息化建设成本:

提高软件功能及性能测试效率20%以上,节约测试成本。每年信息化建设投入约?万元,其中项目测试阶段投入成本约占20%(网上查询),按此计算,以后每年可节约公司信息化建设成本约?*20%*20%万元。

2)节约购臵软件成本

通过目标测试系统的实践分析,测试范围涵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本项目研究成果开源数据库MySQL作为测试用例库管理。可节省多种商业测试软件许可证采购成本,其中SAP认证的ABAP测试工具HP QTPLoadRunnerQC许可证费用可以有效节省197650元+113200元+170330元=481180元。

3)节约系统测试安全检查人力成本

测试人工及迭代周期能够有效缩短、节省人天服务时间1/3,以100人天服务商业软件技术服务合计30万元计算,可以有效节省10万元。2015年本项目如果在ABAP系统、统一权限系统、PMS流程、基建管理系统流程的测试对象上进行全面投入运行来计算,ABAP系统可以将现有146个测试对象并行测试、统一权限系统21个流程、PMS系统44个流程、基建管理系统34个流程全面进行并行测试、并加载并发用户数量为100人,能够在两个月内完成测试,相比传统测试方法和商业软件测试过程可以节省至少5个月的测试时间。可节省资金60万元以上。并满足以上流程测试和页面功能测试需求。累计节省开支481180元+600000元=1081180元。至2016年本项目如果将上述测试系统任务流程翻倍,则可以节省至少10个月的工作量,累计节省资金481180元+1200000元=1681180元。三年来可以累计节省测试服务费用及软件许可费用481180元+1081180元+1681180元=3243540元。通过在统一权限系统、PMS系统、基建管理系统、ERP ABAP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测试用例管理集约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的全面覆盖。能够提取各个测试结果和测试用例,达到测试结果可视化和测试用例可复用。

该工具计划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及相关发明专利,界时将可出售给客户软件许可及专利权益,具有潜在的市场盈利能力,特别是对于ERP类软件的测试方面。 2.社会效益分析

1)更好为电力公司生产及电力客户服务

该项目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2014年科研项目,对于促进湖南省电力公司软件质量保证与科学运维管理,特别是软件测试方面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确保信息系统更好为电力公司生产及电力客户服务。

a) 从运维效率提高来看,将原有传统测试周期由一个测试用例手工执行遍历小时级别提升到并发10个测试用例自动化执行遍历分钟级别,得益于自动化测试的原因,加速比达到近10倍。

b) 从管理规范方面来看,将原有的开发测试单体测试覆盖到了全局测试,提供了针对自动化测试的统一方法和管理办法、形成了测试用例可复用性的测试用例数据库、完善了对测试用例管理、测试场景管理、测试工具版本依赖性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2)探索了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平台的自主研究方法

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和平台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应用工程难题,目前国内外提供的平台主要是开源和商用软件两种,测试工具也各式各样,解决的问题集中而有局限性,没有一种较好的平台能够兼顾功能的可扩展性和平台的兼容性。本项目研究了通过对开源STAF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改造,集成满足项目需求的各种第三方测试工具,通过封装相应的驱动测试脚本、将传统工具执行过程利用服务化方法实现统一集成,能够满足测试功能全面、测试用例可复用、测试任务可批量并行执行的需要,并通过实际生产系统的流程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为今后推广实际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软件测试管理效率,规范了测试用例管理方法流程

效益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临床上重要的检查项目,在某些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般临床上有三个目的:

一、准确诊断:通过纤维胃镜直视胃部疾患,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取活体组织检查,协助诊断胃部恶性肿瘤、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二、观察疗效:对已经确认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预防或观察疗效;

三、进行治疗:检查的同时,在镜下止血、钳取异物、电凝切息肉以及其它窥镜下治疗。我院目前已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佳诊疗服务,现就建立消化内镜中心项目的效益做如下分析:

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我院为三级医院,在历年的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均在全市名列前茅,有着完备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控制与管理体系。医院对医疗质量改进高度关注,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委员会重点落实首诊负责制管理、三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管理、病例讨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有创治疗操作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药占比、医疗质量督查等核心制度的执行度等重点环节管理和监控。医院每月对存在的医疗、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要求有关科室限期整改,以上措施在制度上有力的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医院医技力量达到了三级医院标准,科室齐全,硬件设施及设备符合标准,具有中西医专家团队和技术骨干,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有着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开展消化内镜可早期发现肿瘤,根据肿瘤病变的大小、肿瘤进展速度等可以早期外科手术切除,与传统中医药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保证该项技术的质量与安全,我院在引进专家团队的同时,还应派出技术骨干到定点医疗机构进修培训,以保证该项技术的安全有效开展。

二、消化市场需求与效益分析

济南市辖 区 个乡镇,常居人口 万人,外来人口 万人,毗邻 。具有较多适合做消化内镜的患者。若考虑现行的医疗卫生制度,居民就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80%患者采取选择本地医院治疗,再加上周边地区病人,消化内镜医疗市场潜力巨大。我院有优势的医疗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人,在中医药的运用方面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医院目前编制床位 张,职工 人,省级重点专科 个,市级重点专科 个,全院每年出院病人 余人次,有较多的胃病、肝病、十二指肠疾病等需做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患者,消化内镜治疗的优势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其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感染或者粘膜撕裂,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在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上中医药优势比较明显,在中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融中、西医学各自优势为一体,提高西医疗效,两者相辅相成,能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特色优势。这为中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坚持中医特色、“中西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依据我院目前的业务量与病种结构,开展综合介入效益分析评估如下:消化内镜治疗月平均 例,每例花费约 元,月收入约 元;无痛内镜月平均 例,每例花费约 元,5例合计为 元,结合以上收入加上其它内镜下治疗收入及住院期间其他费用,每月合计收入约 万元,间接收益无法估计,故开展消化内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中医药与消化内镜的相辅作用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中医药与常规手术、放化疗的结合方面。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胃镜下止血治疗术等,既可以增强疗效,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中。另外与手术结合,临床证实如果在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术后的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中药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它的新进展很多,而且作用机制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探索。

四、医院具备的条件 (一)医院综合情况

。。。医院成立于 年,三级综合医院,是医保、城镇医保、新农合、工伤、各种商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设 个病区、 个门诊及辅助科室; 个省级重点专科和 个市级重点专科;设有 个健康体检中心,编制床位 张,现开放床位 张,年门诊量超 万人次,住院病人约 人次,年手术台数 余台次。 (二)人员配备

内镜诊疗技术负责人, , 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5年,开展了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胃镜下胃粘膜切除术、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胃镜下止血治疗术等手术,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医院已抽出精兵强将,进修于国内知名医院的介入专业,以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具备高度应变能力的专业化介入人才梯队。另外医院聘请省内、外介入科著名专家为学术顾问,可随时来院指导工作。 (三)科室、设备配置

医院设置有独立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及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重症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和其他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雄厚。另外还配备有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器、呼吸机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术前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我们严格遵守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行业标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行业标准、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建立健全消化内镜诊疗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操作,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五、远景展望

效益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内容提要]财政扶贫资金的治理关系到扶贫效率和效果,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因为管理问题带来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不善,但对于扶贫资金治理中其他环节,如投入、分配、拨付和使用所产生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和效率的研究很少,但恰恰是这些环节中出现的制度上的缺陷更容易造成扶贫资金出现目标瞄准偏离,从而直接影响到贫困农户参与和受益于我国的扶贫投资。本文尝试全方位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情况和效果。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瞄准,偏离,治理结构

财政扶贫资金的治理涉及到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分配、拨付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合理、公平和公正,才能有效地提高其扶贫效率。虽然近些年有很多学者关注扶贫效果,并且对扶贫效果不善的原因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资金治理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研究仍然是将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资金的管理环节,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项目和资金管理问题也是我国政府扶贫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成为影响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夏英(1994)的研究指出:由于项目管理方面制度不全、监控不力,导致大量资金的外溢;或者是由于甄别受益贫困户的工作不力或方法不当,导致了目标组认证错误,致使扶贫资金流向偏离目标,从而发生“目标转换”问题。康晓光(1995)认为,许多部委、部门参加意味着配套资金短缺变得更加突出,很多项目不能完成,项目资金过于分散,难以产生影响。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也变得更加复杂,有的项目资金被转移。汪三贵(1997)在研究中发现,1993年财政拨款55.4亿元,占扶贫资金的1/2。然而财政拨款的75.2%用于贫困县财政补贴、维持行政事业费开支和职工工资,即将近2/3的总扶贫资金没有落实到贫困户的生产与交换环节中。因此扶贫资金被贫困地方政府挪作他用,直接抵达贫困户比例低。李含琳等(1998)认为,同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相比较,20世纪90年代初反贫困的资本供给是比较充足的,但由于管理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不十分理想。扶贫资金管理体制机构庞大,手续繁杂,管理层次、环节多,扶贫资金经常被截留挪用,造成扶贫资金的低效率。扶贫资金的来源和管理分散,多头管理,并且在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平均分散使用,难以形成效益,大大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扶贫贷款的期限与生产周期不相适应、资金被用于非贫困户和地区、扶贫贷款财政化现象严重,都使其很难发挥脱贫的作用。吴国宝(1997)等指出,由于扶贫是由地方政府具体管理实施的,因而地方政府在目标上可能与中央政府设定的目标相冲突,加之体制的各种弊端、官僚主义、寻租腐败等,从而可能出现扶贫资金不用于扶贫的现象。

一、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及影响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的典型特点是分项投入、多头管理。虽然说我国政府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开始于1986年,但实际上早在1980年政府就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专门支持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缘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当年的资金规模为5亿元;1982年设立了“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每年投入资金2亿元;并且也开始以实物形式来进行以工代赈扶贫活动。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逐渐展开,经济增长对减缓贫困的影响日趋减弱,继续采用以往增长为主、辅以适当救济的反贫困战略已经很难有效地对减缓贫困发生积极的作用。基于这种形势,国家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开始了专项扶贫活动,所采取的扶贫模式为开发式扶贫。在财税政策方面,继续执行前述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并扩大了资金的规模。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国家又增设了“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同时将以工代赈资金原有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按比例承担改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并扩大了资金规模。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财政扶贫资金主要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二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三西”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通常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统称为财政发展资金。

从总体上来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而设立的专项扶贫资金,但具体来看,每项资金的用途都有自己的投向重点(见表1)。资金的多部门管理虽然可以鼓励政府各部门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但是却带来资金管理成本的增加和效果的降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沟通机制,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都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和程序,从而造成了实际中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上的混乱,同时也给资金的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1986~2003年,我国政府共投入扶贫资金2383.6亿元,其中以以工代赈资金、财政发展资金、三西扶贫资金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主的财政扶贫资金为1039.6亿元,占到扶贫资金总量的43.6%。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每年都在增加,但从财政扶贫资金占全国GDP的比重波动图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强度间波动较大,1988~1990年投入强度最低,1994尽管是“八七”扶贫攻坚开始年,但1994~1996年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强度逐年下降,1996~2000年略有上升,而到了2000年以后又开始略下降。从整条波动曲线来看,我国政府的扶贫投入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点:(1)官方报道的我国的贫困发生率以喜人的成绩逐年下降,国家扶贫资金的投入强度也就有可能相应地下降;(2)目前对实际扶贫资金的最佳需求量与规模还缺少科学的测算与估计,也就是说,政府扶贫资金投入规模的客观依据还不存在。

二、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机制及影响

1978年以后,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贫困问题,农村贫困从广泛的普遍贫困状态过渡为特征性和结构性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在分布上更加集中,因此1986年开始的开发式扶贫开始以贫困县为瞄准单元来分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由于在国家层面直接向贫困县分配资金缺乏可操作性,并且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省级负责制的实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原则为:(1)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到各个省区,考虑因素分别是贫困人口数、地方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四项指标数据和政策调整因素。(2)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全部直接用到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和各省区确定的贫困县(或贫困乡村),至少70%中央扶贫资金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规定无疑为规范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因素法使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法更明确,按因素法分配财政扶贫资金是力图为扶贫资金的公平分配提供政策依据。但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无偿性质使地方政府有获得无偿资金的巨大努力,同时也形成了地方政府为获得无偿资金的博弈行为。理论上讲,如果因素法依据的各因素的方法很明确、透明,那么地方政府的努力将会是无效的,博弈也是无结果的;反之就为地方政府的努力与博弈留有很大的空间与余地。但实际工作中,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公开、透明和可操作的基础数据的收集方法、具体标准、计算影响因子的方法,使得因素法分配仍然停留在口号的层面,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方案,其作用也就很难真正发挥。

中央下达给各省区的扶贫资金必须全部用到贫困县的规定,试图从政策层面杜绝层层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做法,减少扶贫资金目标偏离的机会。至少70%的扶贫资金要用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政策本身考虑了贫困人口在重点县和非重点县不平衡分布的实际情况,隐含的假定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与非重点县对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需求强烈程度比值为7:3。这一方面为更高程度地瞄准贫困人口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减少扶贫资金的层层挪用与流失、减少扶贫资金目标偏离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扶贫资金在重点县和非重点县之间的分配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2001~2003年的财政扶贫资金流向上看,大约只有60%的资金是流向重点县的(见表2)。

这种目标偏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解释:(1)假设“至少7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到重点县”的规定本身是合理的,那么这种偏离至少可以说明为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准确瞄准的监管不力,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性不强,以及制度保证不完善。从某种程度上说,扶贫资金层层下拨、层层管理所形成的多元化的权利资源可能会诱发项目寻租,从而导致目标偏离。(2)这一目标偏离至少从一定程度上暗示了“70%的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的某种不合理性。如果以贫困人口分布作为决定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比重的主要依据,那么2001年重点县覆盖了全国61.9%的贫困人口,应该规定至少60%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重点县。因此,如果按照70%的分配要求分配扶贫资金,会有许多分布在非重点县的贫困人口不能公平地受益于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

三、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机制及影响

在中央一级,资金的分配是从每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开始的。根据规定,财政扶贫资金必须在预算通过后的1个月内下拨到各省区财政厅。地方各级财政在收到上一级财政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后,应尽快与扶贫办、计委(以工代赈办)衔接项目计划,分批下达资金。首批下达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比例不得低于80%。当年计划的项目和资金应该在财政之前完成和拨付。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规定考虑了贫困人口需求项目生产的季节性与市场的变化性,从政策上限制了延迟拨付的可能。但实际中发现,从中央到省区的拨付都能按时,但从省再到市、县的拨付就有延迟的现象。2004年8月份笔者调查时,有的县2003年的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迟到的资金影响了扶贫资金的及时有效使用,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扶贫资金迟到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层层拨付的制度,使得经手机构实际上无形中把经手权变成了控制权,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权力资源。权力资源的利用会弱化资金分配的公平与合理性,也同时为县级单位最大化获取财政无偿扶贫资金的目标提供了博弈的机会,这也是各地出现“跑项目、争资金”的主要原因。跑项目、争资金不管是多么隐蔽的形式都增加了获得资金的交易成本,这一交易成本相当大,而这些成本最终都来自于扶贫资金,会极大地降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据非正式调查,每年每个县扶贫办的非项目活动经费超出行政开支达3~8万元,如果按照3万元的最低数估算,全国592个重点县每年就会有1776万扶贫资金被“挪用”,占2002年重点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0.5%;如果按照8万元的最高数估计,每年会有4736万元被“挪用”,占2002年重点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1.3%。以上分析说明了:(1)目前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拨付方式缺乏高效率的技术措施;(2)目前的行政层层拨付资金方式本身效率很低且不合理。

四、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机制及影响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上有几个特点:(1)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投向,这种规定在实际中的反应就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向重点,从产业上看以农业为主,从项目类型上来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1998~2002年的5年间的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平均投向,农业占40.8%,占22.5%,其中还有约6%左右是投向农副产品加工业,用于农村文教卫生和科技培训的社会服务约为5%,用于包括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约占22.8%,而用于其他方面的约占到9%。(2)资金使用上必须以项目为承载,即通常说的“资金跟着项目走”。中央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上的这两点规定的根本目的是想从制度层面上为扶贫资金不被挪用提供制度保证,从而降低扶贫资金的目标偏离。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规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还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扶贫资金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贫困农户的需求,排斥了真正的贫困农户受益于扶贫干预。

由于中央对财政扶贫资金用途有严格的限制,地方政府则把这部分扶贫资金的用途限制在更小的范围内,如村路、沼气池—猪圈一改厕三位一体、人畜饮水、小水窖、灌溉小水窖及少量的技术培训。而实际上,我国农村贫困问题非常复杂,剩余贫困人口面临的生存环境差异巨大,贫困人口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省区间,即便在同一个县内也十分普遍,因此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扶贫方式很难适应贫困问题的多样性特点和满足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扶贫资金的使用偏离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从而也无形中降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某省2个县的8个贫困村农户扶贫需求与扶贫项目对接情况。村民的第一需求是道路修建,这和其大石山区的贫困特征密切相关,排在第二至九位的是提供盖房子方面的支持、养殖业、提供补助、发展沼气、解决人畜饮水、进行科技培训、解决通讯问题和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将农户需求与两县扶贫资金投向作比较,不难发现,农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如道路建设、沼气池、人畜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但是对于住房改造、发展养殖业和教育补助等具有明显的个体性特征的需求基本上没有涉及。

“资金跟着项目走”从制度设计上是为了避免财政扶贫资金被截留和挪用,从而保证财政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扶贫部门为了降低扶贫项目的实施成本和利于监测,从而在项目选择时考虑的重点是:(1)项目有一定的规模;(2)以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项目有一定的规模”的审批偏好,往往使多样性、分散性及小规模性的贫困人口需求因为不能满足这一偏好而被筛选掉,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扶贫资金的目标偏离。同时实际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多是更能使非贫困人口受益的项目,如大规模修建需要农产配套资金的沼气池多是把难以支付配套资金的最贫困的农户排除在外,更多受益者是有能力支付配套资金的相对富裕农产。而如果不需要配套资金,只是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来扶持真正的贫困户,让富裕农户自费修建沼气池,可能的结果是沼气池的规模(数量)短期内不会很大,达不到审批偏好的“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以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审批偏好,考虑到了项目的覆盖度与受益范围,能使更多的人口得到扶贫资金的扶持,但是对商品生产程度低、收入来源缺乏的农产,有限的扶贫资金只便利了他们的生活,而不能增加其持续发展、摆脱贫困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就是说,扶贫资金的使用偏离了最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XX县6项扶贫项目覆盖贫困农户比重平均仅为18%,除了沼气池—猪圈—改厕三位一体项目覆盖51%的贫困户与贫困人口外,其他扶贫项目对贫困农户及贫困人口的覆盖度都很低,最低的易地开发项目只有6%。

利用参与式评价工具对一些到村的具体扶贫项目进行受益群体分析,其结果同样也表明贫困户受益比重要远远低于中等户和富裕户,贫困户受益比重仅为16%,中等户为51%,富裕农产为33%,详细情况见表6。出现这种情况的核心原因是一旦扶贫资金的投入转为项目机制以后就面临着项目成本与扶贫资金投入缺口的问题,地方政府往往会把不足的部分以农户提供配套资金的形式转嫁到目标群体身上。

五、简短结论

1.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类型多样,资金数量可观,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和努力,但是资金分散到各个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从而造成了扶贫资金管理上的不一致性和使用上的重复性,带来了扶贫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资金的有效监测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2.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根本上仍然遵循着以重点县为基本单元的县级瞄准,但实际上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重点县的投入比重远小于“至少70%”的目标规定,大约仅为60%左右。

3.财政扶贫资金在各层次的拨付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中央到省区的拨付都能按时到位,但从省到市、县的拨付就有延迟的现象,这种延迟势必导致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

4.依托项目进行日标瞄准长期以来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一方面,对扶贫项目的类型限制使得扶贫项目并不能适应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复杂性特点和农户需求的多样性,项目的选择受到了管理方便与农户需求分散这一矛盾的制约而无法做到准确瞄准,从而造成了我国扶贫资金不能准确瞄准穷人的结果;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和技术要求也为排斥穷人受益、鼓励富人参与提供了合理性,从而造成了扶贫资源在目标群体瞄准上的偏离,研究表明,扶贫项目对贫困群体的覆盖率只有16%,而对中等户与富裕户的覆盖率分别为51%和33%。

效益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肉鸡效益分析(以10月24日出栏为例):

全同鸡:成本:鸡苗3.6元/只,饲料1号料1-20日龄,用量2斤/只,2560元/吨,2号料21-36天,用量4.3斤/只,2515元/吨,3号料37日龄至出栏,用量4斤/只,2455元/吨,以上合计用料10.3斤,饲料成本合计12.88元/只;用药1.5元/只,水电等0.5元/只;以上成本合计18.48元/只;料肉比1.9:1,成活率95%,合同鸡收购价

格3.75元/斤,成鸡出栏体重平均5.42斤 /只,合计盈利=3.75元/斤×5.42斤 /只×95%-18.48元/只=0.82元/只。

效益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佳华实业总公司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改制的产物。1999年玛纳斯发电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主副分离,将原来劳动服务公司等副业剥离出来成立了多经公司。多经公司行业广,人员多,经济和技术实力弱,管理难度大,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加强管理,已初步走上了正轨。本文总结了该公司的改革和管理经验,并着重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改革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必须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逐步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财务管理涵盖了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其内容涉及筹资、投资、各类资产的管理和成本、利润的管理以及财务预算、和报表分析评价等。本文以佳华实业总公司为例,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改革与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一、佳华实业总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做法和效果

㈠理顺企业管理体制

玛纳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直属的大一型企业,是新疆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630MW。目前是新疆主电网的骨干电源之一,年发电量在35亿千瓦时以上。佳华实业总公司是该企业的多种经营企业,已逐步实现了与主业剥离。1999年,玛纳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为适应电力体制“主副分离”的改革,原属玛电多经三产的劳动服务公司等经营实体发展壮大为多经佳华实业总公司。迄今为止,佳华实业总公司已发展壮大为资产总额65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27万元,年利润320万元的大型企业,下属2个子公司,12个分公司和直属单位,资产负债率54%。在主业的支持下,多经从业人员由2001年的432人减至34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3万元/人·年(按增加值计算)。

玛电多经成立之初,由于多经经营项目多,涉及面广,业务复杂,加之机制不活,管理水平不高,以及两个安置形成人员结构复杂,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资金缺乏,设备落后,开发新产品、新项目的能力差,因而困难重重,矛盾很多,发展缓慢。1999年公司抓住玛电改制的机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核算重心下移,明确权、责、利关系,克服大锅饭,在对部分亏损的分公司进行合并与重组地基础上,将多经机构一分为二,总公司为母公司,下设2个业务不同的子公司,子公司又下设分

公司。成立了以劳务输出、绿化、修缮、饮食服务业、物业管理、子校、医务所、托儿所等占领内部市场为主体的“玛纳斯佳园公用事业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纯净水生产等对外开拓市场为主的“新疆华翔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了以占领内部市场为依托、扩大优势产业规模、逐步加快开拓外部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各分公司赋予经营自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形成人人肩上有压力、经营重担大家挑的局面。2000年4月公司又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了双文明责任制层层承包的经营策略后,当年取得了内部营业利润279万元的好成绩。2002年又按照电力公司三项责任制的要求,制定了三项责任制指标分解责任书,又圆满完成了经营目标,当年完成产值6350万元,取得了内部营业利润288.5万元的好成绩,对外实现利润32万元。

㈡建立新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适应佳华实业总公司改制后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工作,进一步理顺母、子公司的财务关系,明确双方的资产、债权债务、税收、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财务核算渠道和管理权限等。以确保佳华实业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到位,职责明确,同时又保证子公司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鼓励其强化管理,增收节支,拓宽市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出了母公司拥有财务总控制权,子公司拥有相对独立经营自主权,总公司经营管理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的原则。总公司享有资产所有权,子公司享有资产经营权,负责经营资产的完整及保值增值。子公司对外是独立法人,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子公司单独建帐,单独办理法人营业执照及办理税务登记关系。总公司设立财务总帐,汇总财务报表,对三个会计帐户实行集中管理,独立核算,负责总公司的汇总财务报表及向各级领导、部门上报各种财务资料,协调好子公司之间的税务关系,做好税收的交纳。所有的经营收入由总公司按照所属子公司分别记帐,成本与之配比进行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职能。从严从紧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拓展财务预算的管理层面,把财务预算和经济活动分析作为寻求利润增长的重要手段。加强预算管理,压缩成本费用,彻底避免资金的无序使用和乱花钱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㈢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措施

子公司是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是总公司的内部承包经营单位,因此在经营目标上实施具有“钢”性的管理制度。为使多经产业向集团化、实力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2002年总公司总体推行经济效益与工资挂钩的考核办法,改变以往与分公司直接签订内部承包合同方式为仅和两大子公司签订经营承包责任书,给两大子公司下达了承包任务和指标。由两大子公司再分别和分公司签订经营承包责任书。为规范母子公司管理行为,确保总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完成,还根据两大子公司不同的经营方式分别制定了经营承包奖罚办法,并按月进行考核。

为了做到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总公司每季度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将各子公司经营状况予以公布,具体分析各分公司盈利及亏损的原因,纳入经营考核评定中。在分配机制上,打破“大锅饭”,推行职工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多年来,企业形成了干多干少、能力高低报酬一样的局面,大大伤害了员工的积极性。为此,公司领导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模式,利用制度管理企业,用制度激励和约束员工,用企业文化感染员工,用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及能动性,使全体员工真正明白市场经济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优胜劣汰,靠知识致富,凭本事吃饭,用劳动发家,是改革之必然。如汽车运输公司首先打破“大锅饭”,实行

效益工资,使部分职工的工资翻了一番。

㈣切实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迫切需要。第十二界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中赋予内部控制以新的涵义:“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他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由管理者根据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可见内部控制的涵义较以前更为明晰和规范,涵盖范围更广了。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控制形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控制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可以维持其他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活动。但控制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手段之一。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一是加强内部资金控制。各分公司单独核算,将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法引入公司内部建立内部资金管理机构,模拟银行的结算、信贷机制和监督机制,用于处理公司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资金的调拨、运筹。使各分公司负责人能掌握本公司资金收支动态,控制本公司资金开支,及时回笼资金占用与沉淀,提高资金利用率。二是将利润目标同口径分解落实到各直管单位和公司,制定相应的经营承包考核兑现办法,加大考核监督力度。三是加强成本管理,深入基层调研,合理修订超高压局成本定额,严格控制各单位固定成本。四是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对报刊、手机话费、电话费和上网费用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制定了有关财务报销规定。

㈤取得初步效果

在对多经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对资源和业务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以建立经营分配激励机制为手段,推行经济效益与工资挂钩的考核办法,初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开辟了一批新的效益增长点。如粉煤灰公司开发研制出的新型建筑防水粉及各类型的路面砖。金铸耐磨材料公司以质量为本,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已占领了鄯善、铜镍矿、喀什、独山子等地的钢球市场。今年投入的新项目金属衬板,前景也比较乐观。百清纯净水目前已形成东到乌鲁木齐西至沙湾县的销售网络。物业管理取得国家二级资质等级,并获自治区级优秀物业小区称号。多种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较往年有所改善。佳华总公司在主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总公司和子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拓,走出了一条适合多经公司发展的道路,使多经总公司渡过了难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㈠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近几年来,玛电多经与其他兄弟单位比较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一是投资发展思路不清;二是总公司缺乏技术含量高、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缺乏优势产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三是各分公司规模小、人员多,工资性成本较高,效益较差,没有规模效应,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四是财务机

制不活;五是不良资产率高。针对存在的问题,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十分重要。多经要踏进主副分开、推向市场的门槛,必须依靠加速资本积累。有了积累资本,就能调整产业结构,就能到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去搏击,就能达到主业、多经同步发展,真正实现主副分开、推向市场。

具体到财务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将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上升到全公司的统一高度,建立起内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各项财务标准的落实工作,使目前的“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2、资信及货款回收管理还有些混乱。我公司有好多产品销售出后货款拿不回来,应收帐款挂帐多,帐龄长,如钢球、纯净水等。我公司必须强化法律意识,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信誉状况,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对资信下降的客户应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实行担保和加强货款催收等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停止发货。应建立健全赊销制度,明确赊销审批权限,严格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信用好的客户方可进行赊销,赊销款项与经办人员挂钩,明确责任,加大货款回收力度。

3、没有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没有依据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能源、人工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没有把目标成本分解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上,目标成本没有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奖罚兑现。对占我公司成本比重较大的可控成本项目(材料、人工成本等)的分析和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期中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具体措施加以改进。没有通过实施节能降耗,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措施,以及实行比质比价,招标采购设备、材料等管理措施,降低成本费用,以达到预期目标成本。没有以市场价格倒推成本,分解指标,层层落实,分部门、班组制定成本计划,严格执行和考核,把责任落实到人。

4、没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没有以财务预算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没有将财务预算、会计核算、成本资金控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生产和销售进行整体计划和控制。应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杜绝无预算资金支出,减少资金占用率。没有对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对限额以上的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

㈡改进措施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确保效益稳定增长。一是财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将应分摊费用纳入预算。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健全各项费用定额,确保各种取费的合理合法性。二是整章建制,制定现金流量管理、财务收支预算管理、控股公司预算管理、控股公司财务管理等办法,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三是履行预算初审职能,监督公司预算执行情况。

2、加强资产资金管理

一是加强价格、产量管理,把货款回收作为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政策,堵塞营销工作中的跑、冒、滴、漏。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和困扰回收的症结,保证企业资金运转的流畅,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针对资本金来源不足的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根

据轻重缓急原则,合理提出资本金收支预算,着重解决改造项目的资本金和重点技改项目所需资金,经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严格贯彻执行。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盘活存量资金。利用银行存款浮动利率政策,优化存款结构,增加利息收入。努力争取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的授权权限,在严格规范投资、借款担保行为,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投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公司经济实力。四是合理调度现金流量,压缩短期贷款,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3、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努力实现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的统一,全面防范和化解公司经营风险。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内控制度有效运转的落实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监控职能。

4、加强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在投资决策上要认真作好市场调研,优化资金投向。要严格资金审批权限,建立投资风险责任制。在投资项目或联营项目上作好可行性研究,坚持集体讨论,确保投资效益落实。

5、抓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组织开发和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具体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要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统一各单位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确保科目体系的设置高度一致。

6、增强依法理财观念,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守法执法切实负起责任。财会人员自觉依法办事,依法经营,进一步更新依法理财观念,防范各类经营风险。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探索和试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严格执行财务负责人任前报告制度和财会人员回避制度。

7、加强财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财务服务水平。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准则,

正确处理好财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建设优质服务窗口,为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几点体会

经过以上对佳华实业总公司的分析,我深深的体会到佳华实业总公司要想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

1、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财务管理的永恒主题和根本任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为社会提供工质量和高水平的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同时企业自身必须精打细算,作好投入产出分析,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企业自我发展的经济实力,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是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源泉。

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是充分调动 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动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真正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既有外部压力,又有内部动力。企业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事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竞争上岗,多劳多得,按劳动态度、工作业绩、岗位规范、技术要求,对员工进行考核,使在岗员工有紧迫感,激励员工努力学习,提高素质。

3、“产权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产业化”是多种经营产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公司的多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找准和调整好自身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新路,以坚定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得力有效的措施,去实现新疆电力多种经营产业的新发展。

4、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是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保障。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管理企业财务,要靠规章制度,不是靠行政命令。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首先企业要多方筹措资金既要千方百计增加自有资金,又要善于利用介入资金,但负债经营要掌握好“度”,要避免过度负债,要有风险意识。其次要运用好资金,科学决策,规范理财,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要民主理财,发挥财务人员的作用和集体智慧。再次要对资金运动的各种环节加强监管,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防止各种舞弊发生,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约束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

5、领导重视、理解和支持,是加强财务财务管理的前提。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为中心,这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企业改革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不懂得财务管理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企业领导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集思广益。企业领导必须不断学习中央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知识,特别是努力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要把一批懂经营、会管理、专业化、知识化的人才提高到重要的管理和领导岗位。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搞好国有企业要有一个好机制、一个好产品、一个好班子,关键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上一篇:模版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经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