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法律专科;就业;措施

收稿日期:[HTSS]2007-01-25

作者简介:王倩(1973-),女,山东临沭人,讲师,硕士,从事法学研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08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人数,但其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教育部2006年6月底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平均签约率达到50%左右,其中,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30%。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就业途径少

近年来,法律专业成为大学里的热门专业。除了普通大学普遍设有法律专业外,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此专业。据招生部门统计,2006年与2005年相比,大专生的招生增加速度比本科生快3.3个百分点。法律作为热门专业,增长的速度还要更快。与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反,法律专科生的就业面却越来越窄。据笔者调查的数十个市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些企业法治观念淡薄,狭隘地认为,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法律人才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而不去聘请法律人才。即使有些大型企业招聘法律人才,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无形中提高了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根据中国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的统计:2006年专科生的需求比2005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名列需求前20名的专业中只有3个专业要专科毕业生,但法律专业不在其中。

2.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专科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另外,法律专业的设置比较单一,一般只开设法律事务专业,而没有对法律事务作更详细的划分,这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实用性”和“职业性”应是学校培养的重点。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3.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江苏警官学院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不到8%。他们对就业后的收入期望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二、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1.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拓宽就业途径

(1)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

首先,限制没有相应的办学条件的学校开设法律专业。如前所述,高校扩招后,法律院校、系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有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根本不具备设立该专业的相应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提升法律专科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保证。其次,在招生制度方面,允许法学类高等院校提出一定的特殊要求。法学类人才从事的主要是审判、检察、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法律职业。这些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社会知识……为了避免就业时的困难,应该在招生的环节上把好关。

(2)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应该拓宽就业途径

首先,组织人事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选调和选拔等人员录用制度。从目前来看,应届法律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途径就是参加各级公务员考试,而这些考试的报名条件一般会有学历上的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这就把专科生排除在外了。其实既然国家允许招收法律专科生,就应该给与他们与法律本科生同样的机会,不应有学历歧视。其次,劳动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广开就业渠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目前仍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就法律专业毕业生而言,举办法律人才市场专场很有必要。目前,多是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挑选学生,或者学生通过熟人推荐就业,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人才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如果能在一定的区域组织专门的法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就业必将大有裨益。

2.学校要积极改革法律专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任,学生认识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首先是在学校养成的。要使法律专科生就业时有竞争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就要面向市场需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

(1)根据市场需要设置实用和急需的专业

法律专科教育的目的在于急社会之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要通过对法律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设置出更适合社会需要、更受社会欢迎的专业。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家和社会对涉外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这类人才,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法律英语、涉外经贸法律事务专业等等。设置了合适的专业后,就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具体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以及以后的就业期望等。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专科教育的重点就要体现出“专”字。

(2)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首先,实施案例教学和诊所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文字形式,再现一个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从中提出法律制度完善问题或者法律适用问题,引发并组织学生讨论,使之由此掌握法律知识,获得法律技能,形成法律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适应学生构建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知程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则是指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律师或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参与到律师通常所做的行为中来,包括为当事人代理诉讼等。广义来讲,诊所法律教育包括了作为法律角色的学生在某种受到指导的环境之中,通过开展某些有效的形式,如法律援助,有意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司法案例的处置,从而将法律理论、法律条文融会贯通到法律咨询服务和诉讼代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操作运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专门人才。

其次,组织好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法院旁听、律师事务所见习等。法律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组织法律专科的学生去法院参加旁听。借助旁听,让学生直接目击庭审的全过程,学习、观摩法官、检察官、律师运用法律知识的技巧和风采,了解庭审的程序,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可以联系一些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让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去见习,通过和当事人的直接接触了解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涉法问题中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提高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操作手段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上,要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

考试制度是教学评价制度的核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应,目前法律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评价法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4)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指导学生务实就业

学生从一入学,学校就应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新型职业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新型就业理念。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到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单位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引导毕业生到山区、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指导他们就业和创业并举,参与竞争,自主创业。

3.毕业生要提升、完善自身素质,降低就业期望值

法律专科学生应针对就业市场,选择自己的目标,调整学习锻炼的方向和策略,及早做好择业的准备。尤其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好专业。在校期间应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要降低就业期望值,专科毕业生必须冷静面对现实,积极调整自我认识,务实寻找就业机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应该看到,基层部门或者我国西部地区还是非常需要法律专科人才的。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J].社会科学,2005(9).

[2]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3]朱林,邓荣华.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东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在其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程教学环节的延续,更是对以前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总结性成果体现,同时作为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入研究管理实践中某个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开始到结束,大体上经过选题、确定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搜集有关资料、研究撰写成文、答辩等几个阶段。其中,毕业论文的选题是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项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选题是否合适将会影响后续的一系列工作,也会影响学生能否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一、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特点

(一)选题范围较宽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研究的地域可以包括国内和国外,涉及国民经济物流、区域物流、物流行业、微观物流企业或商贸企业的物流发展等各方面,既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又可以从实践方面进行探析,以促进其相关能力的发展,学生围绕这些方向可选的题目众多。如果以企业工作流程或工作岗位划分又可分为很多类。一些选题依托学生所学专业,涉及了经济学、工学、理学等学科,这样宽泛的选题范围给管理类专业的选题带来了诸多困难。首先是宽泛的选题需要解决多方面问题,与本科学生有限的知识面形成矛盾,有些论文选题虽然是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题目,但可能超出了学生完成论文的范围。再者,有些热点问题超出了学生论文选题的要求,这些热点问题题目过大或过深,这是本科生选题的忌讳。

(二)论文应用性强

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应用性较强,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使论文选题更加突出应用性。绝大多数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到学生理论水平的制约,选题不选择那些理论研究的题目,而是研究企业管理或经济实际问题。学生论文写作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学生抓住工业企业或商贸企业中的实务或经济社会现象的本质,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证的分析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学生在研究写作论文、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用企业管理或经济理论作为问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或理论基础指导企业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路探寻。这类论文尤其体现在以案例分析或某实际企业分析的实证研究中。

(三)方法实证性多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论文在研究分析时多采用实证分析。通过对某个研究对象的大量调研和相关案例对比分析,揭示企业管理现象的本质,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管理现象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并由此将实证分析上升到规范分析。这个过程也是管理类论文写作的一般思路,即学习理论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实证性分析方法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调研方法和所用到的数理统计模型,利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到企业现象或存在问题的本质特征。对管理中某个具体现象的调研,需要资料翔实、准确并具有代表性。对于某个企业管理或行业发展情况调研,还必须要求资料来源的时间性,不能以较为陈旧的数据来说明近期的发展现状。

(四)写作规范和格式的严谨

管理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仍要按照学校对于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的要求进行写作,包括论文的格式和排版、论文写作有关资料都要符合要求。还要求这种应用性强和实证方法多的毕业论文,需要用十分规范的撰写模式。从结构上看,论文要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思路确定论文的框架和提纲,深入剖析某个企业中某个现象或经济社会中本行业的热点话题。在对实际问题剖析写作时,仍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写作分析的支撑,也就是提出的观点要有理论根据,使个人观点能够立得住。同时对应用性、调查分析性的论文需要强有力的一手数据,这个数据要求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权威性,一手数据是否充实和全面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论点是否成立。

二、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脱离实际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往往都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要求毕业论文题目联系实际,紧密关注行业、企业发展,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出于易找资料,或难于与某个具体的企业联系获取论文写作分析所需要的一手数据,而去选择脱离现实的题目,这些论文题目与就业岗位联系不紧密。在写作中单纯从理论出发,缺乏实践支撑,甚至出现学生杜撰现实不成立的企业实例。论文最后完成后,创新性和深度达不到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选题不当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做到三个符合度,即选题与实际经济管理问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相符合。虽然为了迎接教育部评估,许多管理类专业学生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把关下,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但从目前学生论文选题结果细细推敲来看,部分学生论文选题仍表现为题目过大,或者题目选择超出学生调研和写作分析的能力。如“某某技术在某行业中应用研究”,这种文章首先要求作者对该技术在我们南北方、沿海与内陆的应用进行总体调研,因为不同地区使用情况肯定是不同,但作为本科学生是难以有这种调研全面的能力。还有的选题就是一篇市场调研报告,如“行业的现状分析”,从我国教育部和各高校对本科授予学位的基本要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看,这种选题缺乏学术性要求,对学生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要求还有所欠缺。

(三)实证性不强

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多数都是应用性和实证性较强的论文,需要在一定理论基础的支撑下,进行实证分析,需要收集实证分析所必需的数据资料。如果实证基础薄弱,或缺乏实证材料不能支撑论文提出的观点,这样的论文是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的。从学生选题和实际完成的结果来看,这种实证不强的表现主要有:一是数据陈旧,有的论文以3年前的统计数据或企业发展数据来说明某个经济实体现状,这显然失去代表性和真实性;二是数据取证不恰当,有的论文在应用性研究时,以某个不具代表性的数据来说明论文研究对象,对论文观点牵强附会。三是数据不系统、不全面,不能真实全面反映经济实体或社会经济现象,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合适,或者分析出不合格的指标就在论文中避而不谈。

(四)写作时间不充裕

保证充裕的写作时间是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基本前提。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可分为选题、开题报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阶段,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时间不能保证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由于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到位,构思和动笔缺乏时间感受,往往造成前松后紧;二是学生论文写作的时间分配不当,特别是论文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充分而出现反复的较多;三是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大,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找工作上,偏废了论文写作。

三、管理类毕业论文选题应注重的事项

(一)管理类毕业论文选题的范围

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时需要注意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结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有关学位条例中指出:“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可授予学位。”这就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论文的分析写作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根据教育部先后出台有关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文件,多次强调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加大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从这个要求和管理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均说明毕业论文的选题还要具有应用性特点,体现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题目的拟定

从毕业论文的实际操作中,题目的拟定往往有三种方式:学生和导师共同制定、导师拟定相关题目、导师指定题目。第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类型,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导师和学生双方的具体情况,兼顾了学生实际和老师的把关,为论文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第二种方式也是可行的,但可能老师拟定的题目有限,学生还是可能无法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因此,影响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论文质量。第三种方式往往是老师从自己课题或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学生指定论文题目,这样的选题考虑了老师的方便,但往往不是学生所满意或喜欢的题目。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就业单位情况,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双方共同探讨拟定题目,这样的选题效果既尊重了教师的研究所长,又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工作实习需要,题目更具有实践价值。

(三)师生的有效沟通

管理类毕业论文选题的范围较广,所以为了保证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应用性,紧紧围绕学生所学专业,需要指导教师与学生对论文的选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在选题直到论文结束的全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于指导、督查和评价,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二者的有机结合在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独立完成,这贯穿于整个毕业论文过程。

选题包括选取的内容和内容的文字表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的可写性、选题的切入角度和题目语言的提炼。在确定论文研究内容或论文框架时,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握一级目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逻辑结构,二级目录、三级目录之间的层次性和各目录的文字表述。对于实证性较强的论文要指导学生分析结论性数据的经济含义和经济管理类案例分析所上升的普遍性意义,避免出现数据、案例与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两张皮”的问题。

(四)深入企业与社会选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竞争,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管理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很多,也很具体,而且环境不一样,理论适用性差别也很大,可以作为论文选题的问题俯拾皆是。无论是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还是工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应强调微观应用价值,强调现实可操作性。另外,在毕业论文期,有些学生可能已经进入企业工作或者实习,这部分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思考或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管理类毕业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要密切结合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的研究提出论文题目,要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胡俊超.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特点和指导模式创新[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158-160.

[2]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关问题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4):45-49.

[3]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7):52-54.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律专科;就业;措施

收稿日期:[HTSS]2007-01-25

作者简介:王倩(1973-),女,山东临沭人,讲师,硕士,从事法学研究。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08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比五年前翻了一番。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人数,但其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据教育部2006年6月底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平均签约率达到50%左右,其中,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30%。如何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人数众多,但就业途径少

近年来,法律专业成为大学里的热门专业。除了普通大学普遍设有法律专业外,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此专业。据招生部门统计,2006年与2005年相比,大专生的招生增加速度比本科生快3.3个百分点。法律作为热门专业,增长的速度还要更快。与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反,法律专科生的就业面却越来越窄。据笔者调查的数十个市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考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一些企业法治观念淡薄,狭隘地认为,企业不会每天都有法律问题要解决,法律人才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而不去聘请法律人才。即使有些大型企业招聘法律人才,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无形中提高了法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根据中国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的统计:2006年专科生的需求比2005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名列需求前20名的专业中只有3个专业要专科毕业生,但法律专业不在其中。

2.学校对学生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由于我国法学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比较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绝大多数法学院、系的专科教育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没有充分体现出法律专科教育的目标特色。另外,法律专业的设置比较单一,一般只开设法律事务专业,而没有对法律事务作更详细的划分,这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法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实用性”和“职业性”应是学校培养的重点。但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才是严重脱节的,也造成了许多法律专科学生面临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

3.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强,但就业期望值很高

随着高校扩招,专科生的录取分数也一路走低,这直接造成了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而学好法律又需要这些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法律专科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上普遍反映,法律专科毕业生缺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不了解。他们多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而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毕业生的能力有欠缺,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许多学生对就业却有着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追求。江苏警官学院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并且大多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选择到基层或者到西部去工作的不到8%。他们对就业后的收入期望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的差距。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摆正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应该说理想和现实的错位,加大了专科生择业的困惑,造成了他们的就业难。

二、解决法律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措施

1.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拓宽就业途径

(1)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控制法律专科生的招生人数

首先,限制没有相应的办学条件的学校开设法律专业。如前所述,高校扩招后,法律院校、系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有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根本不具备设立该专业的相应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提升法律专科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保证。其次,在招生制度方面,允许法学类高等院校提出一定的特殊要求。法学类人才从事的主要是审判、检察、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法律职业。这些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辩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要精通法律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社会知识……为了避免就业时的困难,应该在招生的环节上把好关。

(2)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应该拓宽就业途径

首先,组织人事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招考、选调和选拔等人员录用制度。从目前来看,应届法律毕业生就业的首选途径就是参加各级公务员考试,而这些考试的报名条件一般会有学历上的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这就把专科生排除在外了。其实既然国家允许招收法律专科生,就应该给与他们与法律本科生同样的机会,不应有学历歧视。其次,劳动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广开就业渠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目前仍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就法律专业毕业生而言,举办法律人才市场专场很有必要。目前,多是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挑选学生,或者学生通过熟人推荐就业,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人才市场尚未发展起来。如果能在一定的区域组织专门的法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就业必将大有裨益。

2.学校要积极改革法律专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法律人才的重任,学生认识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首先是在学校养成的。要使法律专科生就业时有竞争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就要面向市场需要,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

(1)根据市场需要设置实用和急需的专业

法律专科教育的目的在于急社会之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要通过对法律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设置出更适合社会需要、更受社会欢迎的专业。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家和社会对涉外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这类人才,因此可以考虑设置法律英语、涉外经贸法律事务专业等等。设置了合适的专业后,就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具体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以及以后的就业期望等。不同专业的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专科教育的重点就要体现出“专”字。

(2)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

首先,实施案例教学和诊所法律教育。案例教学,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文字形式,再现一个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从中提出法律制度完善问题或者法律适用问题,引发并组织学生讨论,使之由此掌握法律知识,获得法律技能,形成法律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适应学生构建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知程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则是指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律师或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参与到律师通常所做的行为中来,包括为当事人代理诉讼等。广义来讲,诊所法律教育包括了作为法律角色的学生在某种受到指导的环境之中,通过开展某些有效的形式,如法律援助,有意识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司法案例的处置,从而将法律理论、法律条文融会贯通到法律咨询服务和诉讼代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操作运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专门人才。

其次,组织好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法院旁听、律师事务所见习等。法律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组织法律专科的学生去法院参加旁听。借助旁听,让学生直接目击庭审的全过程,学习、观摩法官、检察官、律师运用法律知识的技巧和风采,了解庭审的程序,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可以联系一些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让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去见习,通过和当事人的直接接触了解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涉法问题中以法律的思维考虑问题,提高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操作手段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上,要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

考试制度是教学评价制度的核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应,目前法律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主,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以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评价法律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4)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指导学生务实就业

学生从一入学,学校就应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择业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新型职业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新型就业理念。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到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单位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引导毕业生到山区、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指导他们就业和创业并举,参与竞争,自主创业。

3.毕业生要提升、完善自身素质,降低就业期望值

法律专科学生应针对就业市场,选择自己的目标,调整学习锻炼的方向和策略,及早做好择业的准备。尤其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好专业。在校期间应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并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要降低就业期望值,专科毕业生必须冷静面对现实,积极调整自我认识,务实寻找就业机会,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应该看到,基层部门或者我国西部地区还是非常需要法律专科人才的。

参考文献:

[1]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J].社会科学,2005(9).

[2]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3]朱林,邓荣华.关于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东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论述了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韦巧燕 刘昭明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2、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3、信息安全管理系列之四十一

4、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探讨

6、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刍议

7、电子商务课程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8、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9、“互联网+”企业背景下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10、高等院校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11、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商务英语系列课程“有学分、无学时”考核方式探索

12、工商管理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策略探究

13、新经济环境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策略

14、工商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主要作用

15、浅谈基于全球化的BPO创新型团队构建

16、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17、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8、工商管理类特色院校话题ZONE

19、凯里学院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可行性研究

20、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培养模式研究

22、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23、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24、浅析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25、物流行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完善

26、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7、基于职业素质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28、利用电子商务加强供应链管理

29、大数据时代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关于电子商务中工商管理的作用思考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32、工商管理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探讨

33、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4、市场经济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35、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及策略

36、试论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关于开放教育电子商务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38、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探讨

39、基于系统观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实践探索

40、基于不同本科专业的电子商务教学创新探究

41、论如何做好工商管理培训

4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协同教学复合模式研究

43、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困境与创新思路

44、探析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5、分析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6、电子商务管理学科的一次教学改革实践

47、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创新模式思考

48、工商管理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

49、探究工商管理对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2、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

3、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4、《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5、我是管理,我为自己代言

6、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7、“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8、新时期下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9、高等网络教育学生职业倾向调查研究

10、隐性市场显性化外在机制的研究

11、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连锁门店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3、“奶爸”吴尊的“三不”育儿经

14、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1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研究

16、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1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留学中介消费者需求分析

18、依托高校的行业特色改革经济管理类办学

19、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

20、新经济环境下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探析

21、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与实现途径探析

22、基于价值链思想的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23、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企业管理和效益问题

24、“奶爸”吴尊的“三不”教育法

25、消防检测行业规范化检测的探讨

26、迷途知返,能谓晚乎?

27、探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8、ERP实验和工商管理的关系

29、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30、缠满牵牛花的爱情碎片

31、镇宴会型酒店的宴会营销策略分析

32、《秘书实务》课程悟性能力培养刍议

33、“超级奶爸”吴尊:“三不”育儿妙招宠出好孩子

34、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研究

35、工商管理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36、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革方向探析

37、浅析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的作用

38、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与应对措施分析

39、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

40、知识与竞争优势:企业、技术及国家制度的共同发展

4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42、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4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44、《零售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45、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思考分析

46、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

47、浅析工商管理信息化在经济建设的作用

48、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49、基于新时代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