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2023-09-23

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工资分配制度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有效的工资分配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工作成就感,使得职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务必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机制的完善性,充分发挥工资分配在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本篇文章从我国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开展企业工资分配的有效策略,不断提升铁路企业职工薪酬待遇和工作满意度,促使我国铁路企业更加高速、平稳地发展。

关键词: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策略分析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铁路企业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对于铁路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可以说传统的铁路企业分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按劳分配”的发展要求。而工资分配方式的不适应直接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下面就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对铁路企业当前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策略,使得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真正在企业内部实现“按劳分配”,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为铁路企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 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设想

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是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自身经济效益进行挂钩,将企业内部职工工作水平、能力贡献与其收入进行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员工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与工作技能,从而充分发挥了工资分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工作所关系的方面较多,政策性极强,其方式受到企业和职工的重要关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铁路企业内部开始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工资分配中存在的平均主义。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的分配方式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更好地完善铁路企业工资的合理分配,不断地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效果,从而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企业内部的人才,是铁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铁路企业务必要重审自身现有的工资分配方式,不断地完善工资分配体系,对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方式进行设想,从而增强工资分配的作用。

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已经经历过多次的改革和创新,然而基本上都在旧的企业体制中进行的,并没有从当前现代企业机制的标准与需求出发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相关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全部引入到铁路企业的分配范围中,实际的分配模式和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缺乏系统、完整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这就要求务必要坚持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即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且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的实行市场经济调节、站段自主分配、企业职工民主参与等,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地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与价值,使得铁路企业整体生产水平得到提升。

2 当前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分析

2.1 “工效挂钩”存在弊端

首先,工效挂钩与宏观调控之间存在着矛盾,根据工效挂钩所计算出来的工资来源与宏观调控所确定的工资总额之间存在矛盾。而且在企业职工工资调控制度上,相关的工资计划之后,与铁路企业经济效益之间脱钩。

其次,站段挂钩的基数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铁路企业现行的工效挂钩基数都是按照各个站段实际完成量作为依据,这样一来企业的效益增长已经处于高峰期,难以有更大的增长。

最后,铁路企业核定人数都是以定员为前提的,依据铁路企业实际超缺员的情况来进一步确定,这样一来,铁路企业为了能够在工资总额基数核定方面取得优势,便会进行“讨价还价”,那些本应该提高效率、减少岗位需求的,站段仍然会要求增加定员。而且当工作量有所减少时,并没有提出减员,而是想方设法地保住现有的定员,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

2.2 分配平均主义仍较严重

在铁路企业工资分配中,仍然存在分配行为不规范、工资分配形式单一等现象,而且工资分配平均主义仍然比较严重。在实际的企业内部分配结构中,并没有依据类型、生产经营特点等情况来确定工资分配方式。而且不同的职位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具备知识、技能的人才价值没办法得到完全承认。虽然企业内部各种劳动的报酬都有在整个工资构成中有所反应,但是这种差别的岗位工资所占的比例却非常低。铁路企业内部搞平均主义分配趋于制度化,甚至一些津贴补贴也采取平均分配方式,使得整个收入分配与岗位劳动之间严重分离。

2.3 缺乏激励性与竞争性

一方面铁路企业对内缺乏激励性,现行的工资分配方式属于静态的工资方式与标准,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当前,虽然不少铁路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岗位技能工资拉开了距离,但是对于相同岗位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细分,不管是责任、技术能力都是同一种标准,无法很好地将职工的实际收入进行动态化的考核支付,从而出现相同岗位之间即使劳动量、态度等不同,拿到的岗位工资却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铁路企业对外缺乏竞争性,一些关键的、管理、技术岗位工资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一些替代性较高的岗位,收入水平却接近甚至高于市场水平,这样一来,铁路企业内部一些优秀的科技及管理人才便会流失,没办法形成科学的市场淘汰机制。

2.4 缺少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中,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由于我国铁路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的转变比较慢,虽然已经由原先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很多具体的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缺少完善的考评体系,导致企业职工的岗位工资没办法依据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加上一些重要的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工作考核指标的缺失,使得铁路企业工资计算仍然以职务和工种为主,没办法充分反映企业职工劳动之间的差异性。

3 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策略探析

铁路企业当前工资分配方式主要采取了“工效挂钩”的

模式,企业依据相关的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工资总额。采取“工效挂钩”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合理地调控工资总额。对于铁路企业现行分配方式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合目前铁路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笔者就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合理分配的策略进行探析。

3.1 完善工效挂钩指标体系,保证工资分配公平效率

3.1.1 建立站段的自我约束机制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务必要将工效挂钩办法落实到位,适当给予站段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使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内部的管理,实现“挖潜提效”、“自负盈亏”与自我约束,从而建立和完善站段的自我约束机制,保证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静态工资标准与动态管理分配之间的关系,促使工资总额的支出与基金收入之间同步、工资分配与运输成果直接之间同向发展、基金审批与拨付之间同量,从而在铁路企业内部形成工资分配的一种良性循环。

3.1.2 合理设置“工效挂钩”指标

在设置工效挂钩指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还要考虑该指标的全面性,同时还要兼顾工效挂钩指标在铁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

因此在设置工效挂钩指标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具有典型性,所设置的指标最能够反映本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突出工作效益;

二是做到“少而精”,找出重点,一个部门所选择的指标不要多于三个;

三是要便于操作与使用,透明程度较高,其中基层部门可以按照季度分月来计算。

3.1.3 科学核定效益与工资基数

制定工效挂钩办法的关键是要对效益基数、工资基数进行合理、科学的核定,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横向对的先进水平,也要兼顾企业自身的纵向发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突破过去核定基数过程中出现的“讨价还价”问题。在核定效益基数时,要以上一年的实际完成为基础,以及考虑本年计划安排以及历年增长状况等方面;在核定工资基数时,要在科学合理的定员前提下,充分考虑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人员现状的总体要求。在工资基数确定下来之后,增加人数不增加工资,减少人数不减少工资,从而极大地保障了职工的利益。另外,对于工效挂钩中不可避免和预测的影响因素,需要铁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那些不合理的因素要及时剔除。

总之,铁路企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坚持分类调控与有效激励的结合,修正与完善工效挂钩制度,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工资总额与铁路企业的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铁路企业务必要贯彻和落实工效挂钩办法,保证工资分配的合理到位。将职工的“岗位工资”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根据,并且制定出更加明确、完善的工资计算细则,使得企业职工的实际劳动、工作任务、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能够涉及到,让企业职工能够对影响工资数额的每一个细节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为铁路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价值。另外,铁路企业还要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工资制度落实监督体系,在部门内部之间实现自管、领导审查、职工相互监督等多种方式的监督体系,促使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的合理转变,保证铁路企业现代化的良性发展。

3.2 建立健全工资分配体系,实现公开公平透明

铁路企业务必要依据目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并且从自身行业与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符合企业特点与发展、切实可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在保证铁路企业完成对我国铁路行业工资总额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应目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按劳分配”方式,通过铁路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来管理企业内部职工的薪资水平,进一步突出工资分配方式中的公开性、公平性与透明性,将企业生产经营对的各个方面与职工的工资进行紧密的联系,实现工效合一的薪资管理目标,从根本上防止工资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3.3 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性与竞争性,提高职工工作效率与热情

在当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竞争性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存在的工作行为和规范,良性的工作竞争能够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得工作氛围更加融洽,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借助工资激励来控制和管理企业员工之间的竞争是一项相当关键、有效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铁路企业想要进一步增强工资分配的激励性与竞争性,就要贯彻落实工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佳、工作业绩优秀、创造价值高的企业职工来说可以进行相应薪资奖励,并且使其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不同的贡献度所能够得到的薪资数额,从而更好地激励职工,不断优化铁路企业内部的竞争环境,增强职工内心对的工作成就感、归属感,真正地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铁路企业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工资分配的作用和价值。

3.4 加强岗位劳动绩效管理,完善岗位劳动考评机制

铁路企业务必要从自身发展的情况出发,制定和落实到位岗位劳动考评机制。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型,依据其工作环境、工作职能、工作任务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标准对企业职工进行绩效考评,并且将所考评的结果结合到企业职工的最终工资中,使得铁路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岗位能力、操作效率、工资数额、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铁路企业岗位职工工资与绩效情况的挂钩,在这种岗位劳动考评模式下,职工工资的内容应当包括了技术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作、奖金福利等。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铁路企业工资分配方式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务必要从铁路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出发,不断地调整现有的工资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兼顾效益与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铁路企业的发展增添活力,真正地提高了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刘常辉.有关铁路企业工资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资,2012,08:262+264.

[2] 毛玉芝.关于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6:37-38.

[3] 杜桂娟.现阶段铁路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5,12:172-173.

[4] 王安.铁路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98-100.

[5] 卢颖谦.关于完善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07:161.

[6] 张桂华.浅谈铁路企业岗薪绩效工资分配[J].现代商业,2011,14:205.

[7] 朱金彪.浅谈铁路企业职员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4:77.

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铁路企业作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业务庞杂,企业管理面临复杂内外部环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中国铁路企业发展。对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讨论中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铁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保证铁路企业合理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并不断完善以实现内部牵制和监督,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从内容方面来看,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资产和风险评估、内部监督等组成。

内部控制对于保障企业正常开展经济活动、防范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铁路企业作为中国重要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于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公司激励制度。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应不断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由大到强的不断发展。

(一)有助于防范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业也面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帮助铁路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效率、防范经营风险、有效应对竞争。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铁路企业增加对于主要业务和优势业务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防范企业业务关键点风险,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防止贪污挪用等现象发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有助于树立企业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强化内部控制,有助于强化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防范企业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盈利能力。有助于企业梳理和强化对于关键业务的流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强化企业管理的认识,同时,有助于通过不相容岗位设置等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机制。

(三)有助于企业规范经营,强化企业效益

强化铁路企业内部控制,首先需要企业能够有效执行《会计法》等国家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其次,需要企业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制订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符合国家对于企业监管标准。再次,随着公众对铁路企业关注度提高,铁路企业更需要规范经营,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同时,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强化企业效益。

(四)有助于企业规范管理制度体系

要规范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帮助企业理顺各项规章制度,成为系统、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有章可循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与企业全套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有效优化铁路企业管理理念。

二、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治理结构影响内部控制

中国铁路企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企业股权分布较为集中,即使是地方合资铁路企业,也存在着控股股东话语权较大,对于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甚至监事会均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由于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铁路企业还存在着内部监督和控制和企业管理混为一谈的现状,企业管理和监督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导致企业管理者权力难以受到制约,相应的,内部控制牵制和制约作用较弱。

(二)内部控制理念较为缺乏

铁路企业对内部控制理念相对还重视和认识普遍不够。受历史原因影响,国有铁路企业大多对于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有所认识,即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分析、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监督,但是对内部控制理念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还相对缺乏。部分管理者和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管理控制和财务会计控制,或者包括内部审计在内,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涉及不多。甚至部分员工认为内部控制仅限于财务会计部门,与会计控制的概念混为一谈。这种以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代替内部控制的认识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三)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制。当前,铁路企业往往更注重于内部控制的活动和手段方面的制度建设,而长期受传统思想影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方面相对还不够完善。通常除与财务会计核算较为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较为完善,其他在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组织构架和企业内部控制文化营造方面,内部控制制度还不成体系,往往散见于其他的相关文件或者制度中,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另外,铁路企业往往还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可执行性不强的现象,没有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可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路企业缺乏相关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主要表现在:首先,没有独立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部门、机构和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铁路局与铁路总公司对于基层铁路站段进行监督的主要力量是会计师,通过这种形式对铁路企业的基建工程、维护改造和内部查错防弊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往往是事后监督为主,事前和事中监督较少,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较为欠缺。另外,铁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存在由财务部门兼任或者由相关财会人员进行的现象,无法独立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影响监督的效果。缺乏独立的评价和审计机构直接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对某些不良现象无法有效遏制,例如,在材料采购中吃回扣、质劣价高、保管领用手续不严密等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有效进行控制。其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当前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干部任期审计、业绩审计、专项审计和执法检查等,较为强调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而对于与财务信息不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不足。再次,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中,往往强调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而对于合理性监督不足;往往强调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结果的监督评价,而对于制度运行过程监督不足;往往强调对于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而对企业宏观内部控制体系缺乏评价。

三、加强中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规范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完善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要在铁路企业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治理结构,实际上应建立能够有效调整和协调系统,通过制约、约束、激励、反馈等方式对企业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目前中国铁路企业的传统产权和管理治理结构并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因此,只有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治理和监督体系,通过相互制约平衡,使得铁路企业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和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

(二)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树立内部控制观念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必须强调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应加强铁路企业员工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内部控制观念和意识,形成相关企业文化,采用参观观摩、培训宣传等方式,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企业全体员工均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得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把内部控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会计知识,对内部控制重点岗位和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势,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应强化内部控制重点岗位和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三)建立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科学性

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一方面以控制舞弊、防范风险为中心,另一方面应结合评价指标和控制标准,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合理、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以风险防范和管理为向导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即控制和规避企业的潜在风险。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和识别,并对风险未来可达的程度进行判断。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应体现出对内部控制风险关键点的识别分析并加以控制。在每一项内部控制的设计中还应体现出铁路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存在的可能风险,同时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责任,例如在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之间、铁路局和各站段之间、站段内部部门之间的风险处理及责任划分。应结合企业业务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段,对上述企业可能的风险加以防范和规避,将风险对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结合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规避等步骤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2.建立内部控制指引手册。内部控制指引手册可以细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细则,对制度进一步进行修订和评价。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铁路企业可以将各类内部控制制度集中到手册中,各铁路子公司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各铁路站段也可制订更细化更有操作性的执行指南,形成层次分明、系统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

3.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铁路企业内部应强化内部审计等监督评价机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的开展工作。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监督,除进行事后监督外,还应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尽量准确的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对于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决定与评价[J].财会研究,2011,(2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铁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合同管理已经成为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成为铁路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对铁路企业合同管理的特点进行讲解,并浅析目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企业;合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铁路企业也在逐步规范经营行为,其中合同管理也变得愈发重要,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纽带无处不在。

一、铁路企业合同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铁路企业合同管理与其他企业合同管理一样,必须是全过程、系统性、动态性的。全过程是指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任何企业都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是指凡是与合同条款内容有关的各部门都要共同管理;动态性就是要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中止或解除。

铁路企业合同管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铁路合同内容广,类型多,不仅涉及运输、工程,还包含买卖、租赁等业务,标的额也呈规模式逐年增大;其次,合同管理体制较为特殊,合同由路局一级和站段二级法人分级管理,且大量合同是授权站段对外签订;其三,合同管理主体多,协作性强。各业务部门、运输站段以及物资供应、运输辅助单位等如同一条循环运输带,只要其中某个部门工作不力或职能不到位,均可能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履行不当;最后,合同管理难度较大。由于铁路企业管辖范围广,经营活动多,合同类型繁杂,又涉及铁路企业自身以及旅客、货主的合法权益,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动态变化也较大,这些因素增加了铁路企业合同管理的难度。

随着铁路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铁路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延伸服务,扩大经济活动规模,都必须有规范的合同管理来约束经营行为。

二、铁路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约主体不适合

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签订须经企业法人授权,而铁路局作为一级法人,所有铁路部门在签订合同时都要先向铁路局进行审批,得到铁路局的允许后才能进行正式的签订。但目前存在不少部门私下擅作主张,在不申报的情况下私自与其它企业签订合同,这就为以后的合同纠纷埋下了隐患。

(二)合同基础工作不规范

目前,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合同签订之前没有对另一方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在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贸然开展经营行为;二是合同文本不规范。大部分合同经办人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合同具体的要求了解不足,从而出现文字漏洞,造成责任不明的现象,一旦出现异议容易产生纠纷;三是补签合同的现象较为严重,因为在最初合同签订过程中考虑的不够全面,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所以常对相关内容进行补签,这就给后续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合同履行过程监管不到位

铁路企业一般对合同签订前调查决策、谈判拟定、审批公示、审查会签等比较重视,而对后续履行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常出现实际履约未能完全按照合同的要求执行,造成签订合同的质量不高,一旦发生纠纷,也无法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应,造成合同的浪费。

(四)合同纠纷处理不及时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合同纠纷案件在逐渐增多,企业领导者一般又对相关事件的预想、处置经验不足,往往无法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纠纷做出有效的决断。而且作为领导人,考虑的问题较多,在出现纠纷时,经常会因为担心企业形象等问题而采取放弃维权的决定,从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三、加强铁路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合同管理体制

要想加强铁路企业的合同管理,首先要明确各铁路部门责任,增强铁路人员的合同意识,建立分级负责机制,当发现问题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另外,可以在铁路企业成立合同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合同的签订及后续的监督工作,或者将企业合同业务交给专门的法律企业,又或者聘请企业法律顾问来保障企业基本权益。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在出现问题后,按照规定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要对合同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形成严格化、系统化的管理体制。

(三)严格把好合同签订审批关

合同的内容是企业权利的依据,所以在签订之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对合同内容和形式严格把关,尤其是面对重大事项前,必须采用集体决策制度,必要时可邀请企业法律顾问进行指导,避免因合同失误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四)普及合同法有关知识,提高人员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铁路企业要加强合同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铁路人员的法制化观念,尤其要重视对部门决策者的相关教育,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关键事件面前具有重大决策权,所以更应该提升其法律素质,确保其在出现纠纷时做出正确决断,维护铁路企业合法利益。

(五)加强合同履行监督检查,树立企业形象

铁路企业要组织纪委、综合、专业部门从劳动、安全、质量、财会等方面着手,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抽查合同履行的标的物、票据、过程记录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置意见。同时与合作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要求执行,逐步树立企业形象。

四、结语

铁路合同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铁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保障。铁路企业应当把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内容,树立“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萍.关于铁路企业物资供应商动态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8:220.

[2]刘利萍.关于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中的漏洞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27:330.

[3]郑丽美.浅谈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2,05:79-80.

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铁路线路质量与安全性能否达到相关标准,是铁路运输能否顺利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关键。随着铁路运输业的日益发达,运营管理中相应的设备维修就极为重要。通过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决策,结合铁路线路维修与预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善管理方案,从而使得铁路运输业的安全性能够得到合理有效保障,促进我国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一、铁路运营中线路设备常见问题管理

1.铁路承重不足

铁路线路承重过多是铁路线路常见的问题。因为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根据物理知识,铁路线路会受到竖直力和横向力以及纵向力的三方面压力的合力的作用,倘若运输的物品质量过大,这三种力的合力就会对铁路线路造成严重的施压,从而导致铁路线路由于承重不足而导致出现损坏等情况;另外,钢轨的接头是铁路线路的一个薄弱点,当车轮在经过接头时,由于其薄弱的特点,就会使得车轮方向发生偏离,线路受力情况改变,受力增大,导致线路也跟着发生偏离,从而导致线路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的崩陷,从而极易导致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对于铁路线路的及时检查与维护就极为重要。

2.磨损严重

铁路线路的磨损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磨损,另一种是车辆磨损。自然磨损就是指铁路线路由于受到环境潮湿或者是风吹日晒等情况而导致其出现的一系列磨损等,车辆磨损就是指在铁路运输时车辆与铁路之间不可避免地摩擦所导致的铁路受损,铁路受损严重会使得其安全性与功能性大大降低,从而不利于铁路运输过程的顺利施展,因此,加强对于铁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就极为重要。

3.相关线路接轨不流畅

铁路线路常见问题中还有一个就是线路接轨不流畅的问题,由于曲线钢轨接头的空间位置不准确,从而导致铁轨受力情况不稳定、出现紊乱,进而就会使得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不稳的情况,从而为铁路的运输过程埋下安全隐患,并且在轨道磨损这一方面,其也会大大加深铁路的磨损情况,从而不利于其功能的完善性。因此,及时加强对于接轨方面问题的检查与修正就极为重要。
二、铁路运营管理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1.加强设备故障处理

对于设备的故障处理这一方面,铁路建设单位一定要加强注意。因为一旦设备出现问题,那么就会给运输车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从而不利于其工作的安全性。为了加强对于设备的故障处理,一方面相关负责人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时地对铁路的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严格的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维修人员来说,一定要及时发现设备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将其改正,这样一来由于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铁路运输的顺利开展。

2.加强线路养护维修

加强线路养护维修工作对于铁路线路中常出现的问题能有一个良好的预防作用,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由于铁路线路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加强维修工作这一方面,首先相关维修人员需要熟记相关规定并且在维修时一定要注意将其严格落实,例如在维修保养轨温安排线路时,一定要提前测量和掌握观测钢轨以及轨道温度等等,只有定期做好线路锁定工作,线路的稳定状态才能稳定地保持下去。其次,严格的坚持设备的检查制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时地检查出铁路线路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及时修正。

3.加强线路设备检查力度

(1)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铁路线路的检查工作可谓是铁路线路设备维护以及预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提高检查力度,降低由于铁路线路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检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对于曲线钢轨、过道水、线岔等设备的检查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同时对于季节的变化会导致的相关问题要进行严密检查等等。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监察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2)加强监督管理

对于每一个路段的检查工作都需要相应派出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检查工作的监督,以避免由于检查工作的不规范性从而导致相应安全隐患的遗留等等。同时,为了避免检察人员出现不规范检查工作的情况,也要相应地实行一系列严格的惩罚制度,从而为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做出合理的保障。
三、管理措施分析

以上所说的,有关铁路线路预防以及维护方面的措施,都是深入到具体工作流程方面而言的,但实际上,铁路线路设备的预防以及管理方面会出现问题,并不单单是因为具体的工作出现了差错,而是因为相关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因此倘若铁路的线路设备出现了问题,该问题不仅仅可以从具体的工作方面进行考虑,还可以从管理方面进行考虑。倘若有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措施,那么铁路线路预防及维护方面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会大大下降。

1.制度化: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日常的线路维护以及防护是需要专人進行监督与管理的。对相关线路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对检查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与汇报,对于无法进行修缮的线路与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是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应尽的职责。但很多地区的铁路部门并没有对日常的线路维护以及设备预防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完善管理制度来加强日常管理。这就很容易导致当危险情况以及紧急事故发生后,由于没有完善的责任认定制度做支撑,导致事故发生的责任无法界定,这严重地影响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也会对相关部门的同事之间关系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相关的铁路部门而言,完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有关领导应当要及时进行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得管理制度能够贴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这样一来,倘若有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以及紧急事故发生时,有关部门领导就可以依照已经制定好的规章管理制度来进行责任界定,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负起责任,这对提升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

2.专业化: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传统的铁路线路设备维护与预防管理工作中,由于该工作本身不受重视,故而进行该工作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有关的管理人员就不会按照规章制度来定期地对相关的铁路设备以及线路进行相对应的设备检查以及设备维护。有些管理人员哪怕进行了相对应的设备检查与设备维护,也不会及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这样一来,如果在今后的铁路运营过程当中由于设备以及线路出现故障而引发了危险事故,就很有可能由于维修以及检查记录的缺失而导致危机处理效率低下,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提升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职业素养到位,相关的岗位管理人员才会依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日常的设备线路检查以及维护,才会对相关结果进行及时的记录。还有一些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其工作质量不高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其职业技能不达标。有些地区的相关铁路部门由于对日常线路设备的维护与检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而在对管理人员的聘用上存在缺失,并没有将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当成是必要的聘用条件来进行考虑,导致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由于缺乏职业技能,而导致无法对相关设备以及线路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检查与维护,这是很有可能导致危险事故以及突发事件产生的。为此,相关部门的领导应当就管理人员的素养以及职业技能提升问题引起重视。

3.信息化: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管理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铁路行业的日常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相关智能化设备的运用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故而对于铁路线路以及设备的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完全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的运用,而使得工作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将日常检查项目参数通过程序设定的方式进行提前设定,让智能化的设备自发进行故障排查,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只需要进行相关故障的解析以及维护,而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檢查工作了。

铁路线路设备的维护与预防是铁路安全性与功能性的保障,同时也是铁路运输过程中安全性的保障,因此加强对于铁路维护预防过程的相关规定与相关工作的规范性,加大铁路故障检查力度,执行严格的惩戒制度,以确保铁路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作者单位: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铁运公司车务段)

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在整个交通规划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大型货物和实际经济运行中重要的一环,需要非常重视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在实际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整体的全过程安全运行基准为目的,结合系统安全和现代化的先进安全管控技术时,必须要建立起可靠的安全监控系统和设备管理体系。整合全过程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化的发展要求,将各种先进的定位系统运用在安全检测和大型结构物的日常检查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提高铁路行车安全的高质高效。为了树立安全保障体系,在建立针对性的监察机构时,可以通过安全监察机构来不断地检查安全运营过程中的环节问题,对于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和隐患出示警示报告,让人们能够重视起对于设备和行车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从而避免后续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1 案例分析

1.1 事故成因

本文主要列举某地的铁路车站在日常运行过程中,A车站值班员和B车站的值班员办理了本次发车预告时通知信号员开放信号。在信号源开放信号过程中,本应按压始端的进路信号机,但却错误按压终端下行按钮。导致排列进路至A区间下行线,车站值班员在发现行车进入错误后,立即让该列车喊停。由于人为的失误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发生的原因如下:

1.2 事故原因分析

1.2.1 基本作业标准不执行

造成上去案例原因的因素主要是信号源的基本操作,作业标准没有正确的落实,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技术规定的。条例值班员在值班过程中应当认真地执行操纵信号作业,保证一看、二按、三确认,四呼唤的条件下才可正确的去开放信号。但是在操作人员未按照正确的信号操作手续去进行操作时,违反了整个基本作业标准的规定,车站的值班员在互控和作业标准都无法落实的情况下,整个信号源的作业行为与信号进路排列情况相悖迟,没有进行复查,就盲目的应答并指示发车,违反了发车作业的开放信号标准。

1.2.2 岗位交接落实不彻底

A车站的值班员与信号源之间再进行离岗交接时,由于双方的值班员和信号员之间对于重点的事项交接内容不清晰,再交接不彻底的情况下,对于信号和记录的复查,确认重点作业环节出现了非常大的落差。在漏项情况出现过程中错失了发现安全隐患的机会违反了正确发车岗位作业指导书中的卡控措施时,很容易影响后续的正常发车时间。如果后续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地发现错误,发车情况,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后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等情况。在接发车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离岗时,顶岗的人员必须在到岗后离岗人员才能够对于作业情况和现场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交接,才可后续离开。在接发列车过程中,车站的值班员必须亲自地办理闭塞和布置进路。明确控制台监视信号即进入表示,规定是如果信号源错误排列进路没有按照确认进入正确的方式,联控司机信号就只是发车,这种盲目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后期整个行车安全出现严重的事故。

2 事故教训

2.1 对事故进行系统性分析

经过这次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当总结教训,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分析事故,找寻管理漏洞时,必须要对于事故的发生概况进行补强防控措施。在此过程中应当颁布组织修订岗位的安全作业手册,在对于完善的行车岗位自控和他控措施进行普及时,一定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2.2 加强行车室管理

在整个行车室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于发车岗位人员进行强力的检查,在重点检查值班员和信号员之间的作业标准落实情况时,必须要主动地发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作用。在运用视频监控和语音监听等各方面的盯控方式时,做好现场的日常检查,对于作业标准和行车室的监控工作要予以重视,从而更好地避免违章行为的发生,及时地纠正安全隐患所引发的问题。

2.3 强化关键时间段盯控

在发生安全隐患过后,运输部指导站应当总结实际隐患发生的原因。强化关键时间段盯控时,必须要执行干部带班制度,在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强力的管控工作,特别是对于交接班的时间段和车站值班员和信号员岗位作业特殊离岗和顶岗阶段,要进行详细的排查和检查工作。从而更好地加强岗位作业标准检查指导时,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行车安全隐患出现。

3 车务段行车安全管理改进分析

3.1 培养职工安全责任意识

在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培训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更好地提高铁路运行安全性时,必须要让工作人员重视到行车安全管理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得到知情权。在参与到整个行车安全管理室,要提

(下转第240页)

(上接第238页)

升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时刻将安全运行管理放在首位,在培训过程中要将学习到的知识点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能够以更好的就业管理标准为主要重点约束自主行为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铁路单位必须要为职工制定专业的工作状况分析表。在咨询服务方法确定的情况下,利用科学的法规和标准配置技务咨询帮助整个行车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和管控。

3.2 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在实施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措施时必须要将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针对车站管理员日常运营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记账和问责,对于每位班组成员可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奖惩文件,结合工作表现和行车记录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者惩处。在提高人员的责任制时,在日常的行车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各种问题转换成分数统计,按照周期进行扣除或者加分。规定一个数值作为警告通知,如果扣掉的分数达到该数值,那么将对此员工进行解雇,这也是避免人为安全隐患的措施之一。另外,为了更好地加强人为因素的制的安全隐患,在日常的人员管理过程中,单位应当提高人员的工作条件,创建舒适的工作环境时,可以建立起个人信息档案對于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工作中及时地与下属进行沟通联系。降低存在的人为问题和不稳定工作因素时,可以更好地掌握职工的个人情况。解决员工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让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专心致志的对于自身工作负责。

3.3 加强安全监管

最后,相关的铁路行车管理单位必须要对于薄弱的安全隐患,还结合铁路进行环节进行详细地监督管理。可以对于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记录,防止后期相同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根据有效的记录文件来进行处理,利用已有的经验制定防控措施,避免后续事故的二次发生。在调查薄弱环节时,必须要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来改善现有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铁路运输行车的总体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各方面工作管控,再发生安全隐患和事故时,必须要找出引起该隐患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通过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时间能够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从而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的行车标准措施,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张文正.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84.

[2]李娜,李元.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指数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22.

[3]刘甲申.铁道部召开铁路行车安全学术研讨会[J].劳动保护,1992(12):5.

[4]张清来.建立安全管理循环闭合控制体系,保障铁路行车安全[J].四川水泥,2020(3):212.

[5]李翔.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20(7):96-98.

铁路企业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因为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过于迅猛,在发展中出现了更多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长,作为用人单位的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防范企业劳动用工风险已成为铁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相关概述

在铁路企业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劳动用工的风险,其中包括了法律风险和安全风险两个方面,对铁路企业员工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防控。在具体的防控过程中,应该对一些相应的策略进行实施,并且这些措施应该在现实的实际情况中得到应有的执行,铁路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这些相应的劳动用工风险应该得到相应的解决。以上便是关于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相关概述。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分析

劳动用工的安全风险

在目前的铁路企业劳动用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的技术人员确实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风险,企业工作人员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身体造成伤害。在铁路企业中,除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外,企业工作人员毫无征兆的突发疾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生,在企业基层站段、车间、班组管理者毫无防控和应急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必然手足无措,采取的行动可能会不利于事情后续的处理。此外还有地方安排的支援人员和大学院校社会实践学生,他们和合同制员工用工主体和管理主体都不同,在实践中,在得不到合同制员工同样的培训和管理的情况下,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比合同制员工要大。特别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用工单位還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实践中防控有一定难度。如派遣企业拖欠工资、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书条款不规范、发生工伤等等。

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

除了劳动用工的安全风险外,还有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首先,铁路历次改革中产生一些劳动用工的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主辅分离”、2005年“撤销分局”、2013年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2017年18个铁路局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变更登记,以及管界调整、调整生产力布局、站段整合、更名等,在改革中基层站段在交接中重安全生产和人员的移交,忽视了一些基础台账和管理措施的跟进,如单位更名、整合后忽视了对在岗和非在岗员工劳动合同的重新签订或变更、个别员工及档案移交存在脱节、忽视了对移交的非在岗员工的管理,相关用工管理台账未办理移交等等。其次,用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劳动用工法律意识参差不齐。铁路基层单位的劳资部门人员很多都不是人力资源或法律专业毕业,劳动用工管理作为关键岗位要定期岗位交流和轮换,新职人员在理解并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容易出现理解不到位,甚至执行偏差的情况。在涉及到劳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人员考勤管理,工资支付和考核方面,按照原来的“老惯例”、“土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甚至有法律风险。再次,铁路企业基层个别考勤管理落实不到位。如果计发工资需要依据,那么一定是考勤,作为企业劳动用工的基础,铁路局层面、基层单位层面都重视考勤工作,有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但是铁路企业基层站段目前普遍管辖范围较大,甚至管辖范围要跨几个行政省,原有考勤措施已不适应异地车间、班组管理需要。部分基层管理者存在好人主义,对于文件的执行制度并不良好,考勤代签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个别还会存在考勤会与实际不符的严重问题。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具体策略

对人员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完善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进一步强化铁路企业人员的管理。通过管理制度中的管理条例来对员工进行约束。除此之外,还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对信息化的人力资源进行统一且集中的大数据管理,让铁路企业能够把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这一过程是在对劳动用工管理进行加强时必须要经历的。在对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劳动用工的相关风险也会得到减少。对铁路企业而言,人员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方面也是十分良好的策略之一,经过相关的实验与企业部分数据可以证实,员工的工资数量与员工在公司所能产生的工作量成正比。所以根据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公平发放薪资和工作安全等相关问题纳入到人员管理制度当中,通过这样的制度来保证员工应有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以此来高效的促进铁路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也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了降低。

让制度执行更加规范

在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中,应该让合同的签署更加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相应的法律风险进行避免。在对合同进行签署的过程中,应该对考勤管理进行改善,让其更加规范化,应该对考勤的制度进行严格地执行,应该让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考勤文件的学习,对考勤工作进行深入地了解与认识,对规矩的相关意识进行增加,对虚假的考勤进行杜绝,除此之外,还应该对请假与销假制度进行较为严格地执行,如果铁路企业工作人员进行请假,要对审核进行加强,将批假权限作为依据来有效的审批。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来说,也应该有着规范化的标准,应该以劳动合同作为标准,严格地执行相关的条款。如果解除条款时情况应该及时规范办理。在对企业长病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患病的铁路企业员工应该上交医院的诊断书,之后由铁路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再按照规定支付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加强对员工健康状况的关怀,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尤其是要督促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和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员工,注意饮食、休息和用药,制定健康应急预案。

加强对企业人才培养

如果想要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进行防控,一定要对企业的人才进行相关的培养与培训。在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加强中,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质量,在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应该通过培训考试来信息化的了解员工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的内容上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让铁路企业可以减少劳动用工的流失,另一个方面便是工作技能上的培养,让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质量可以有着良好的提升。

对其他用工模式进行规范管理

在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风险防控中,应该对其他的用工模式进行规范的管理。一方面铁路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应由铁路企业与派遣企业签订协议,之后由铁路企业按照协议向派遣企业支付后,由派遣企业负责进行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在这样的劳动用工模式中,铁路企业应该选择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派遣企业,并与派遣企业签订规范的派遣协议,明确责任分担,要定期向派遣企业了解工资支付、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对于这类员工的管理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进行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铁路业务外包、社会支援人员、大学院校实习人员使用时,铁路企业应增强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意识,应与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签订合同和协议,明晰双方责任,规避用工风险和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目前的铁路企业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其中还存在一定的劳动用工风险,这已经对我国的铁路企业发展将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本文已经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这些方面的相关策略,可以让我国的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

上一篇:语言运用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课程改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