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

2024-03-30

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一)体现不出聘请的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仍然有药贬子到农村兜售药品,但我局从没有接到过协管员或信息员的举报。协管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未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要的原因,一是他们的身份和职责不明确;二是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三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

(二)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药学知识理论培训,素质偏低。当前我县农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农村卫生室的药品从业人员几乎没有经过药学的专业训练,大多是一个卫生室一个村医,开方、发药均是一人,主要开展防疫保健工作,缺乏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造成农村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农民群众用药水平低,用药安全意识较差。农民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品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我们对购药、用药的群众进行随机调查中,盲目购药和无假药识别能力的人占半数以上。

(四)卫生室药品管理知识欠缺。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有的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室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室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室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在农村使用量小,绝大部分药品都是拆另使用,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1个村卫生室中,我局成立以来没有一家上报个一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药品质量管理不规范,贮藏设施、设备不完备,储存、养护条件差。少部分农村卫生室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药品贮存条件简陋,达不到药品贮藏要求。在管理上存在误区,重医轻药,药品管理重视不够,设施条件不能保证所贮存药品的质量,药品购进不验收,不定期养护。部分村卫生室以家庭为单位,医疗点就设在乡村医生家里,生活区和药房不能有效分离,场地狭小,药品摆放零乱,存储环境差,连最基本的防潮、防虫、防鼠设施也没有;药品随意摆放与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混杂,须冷藏存放的药品随意摆放在柜台内,使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六)农村药品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清理过期药品是目前农村卫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药品从业人员往往是在发药时发现有过期药品才清理,没有养成定期养护药品的习惯,农民的用药安全难以保证。

(七)监管法规滞后。目前我国药品的生产和经营都必须经过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作为准入的资格,而涉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还没有出台,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管法规依据不够充分,尤其是个别乡村医生对创建标准药房认识和重视不够,虽然我局在2006年已对大兴地乡5个村赠送了标准药柜,但对创建标准药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开展。由于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乡村医生对药品管理的意识淡薄,药品贮藏设施设备差,对药品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造成使用过期药品、药品贮存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对于过期药品,由于金额不高,执法人员往往都不予立案处理,因为立案调查程序太复杂,执法成本高,村医待遇低,加之经济困难,往往只是采取就地销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违法者没有进行处罚,因此未能对违法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夯实监管工作基础。要搞好药品监管工作,改变目前的现状,就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夯实基础,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因此,在开展药品监管的各项专项行动中,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视,给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宣传的力度,努力增强农民用药安全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一要宣传药品法律法规知识,二要宣传假劣药产生的途径、危害及识别方法,宣传药监部门的职能;加强在农村的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认知违法行为和自我防范意识,使假劣药品在农村没有市场。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农村药品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涉药法律法规培训,对药品从业人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用药知识等培训,通过培训,规范他们的药品使用行为,指导广大农民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

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 从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出发,分析药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平台设计及平台功能分析并实践。建设一个有学习支撑、监管支撑、交流支撑功能的教学平台,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药品营销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本校推进新课改、发展特色化办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药品市场营销; 平台; 建设研究

【Key words】 Medical marketing course; Platform; Construc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Nanto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Nantong 22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4.040

1 信息化醫药市场营销课程学习平台背景和构建意义

1.1 信息化带动教育智慧化,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新发展 药品市场营销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技能型课程[1-2]。按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江苏联合技术学院医药协作委员会制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总课时为10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52,实践课时50。药品市场营销课教学内容丰富,传统教学中规定的102学时教师为了赶进程,教学方式单一,每一章节讲授完,学生进行实践。无论是知识还是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思考能力、服务能力都与实际岗位脱节,掌握的学习内容与技能也未能融会贯通。学生只能学到粗浅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造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让学生建立真正的药品市场知识体系,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学习模式从传统学(T-learning)向在线学习(E-learning)发展。考虑尝试构建平台,药品市场营销学相关视频教学资源丰富。百度、搜狗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中药品市场营销案例资源、精品课程非常多,为开展在线学习(E-learning)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不仅教学资源丰富,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智能终端设备不断普及,面对网络知识如此浩瀚,如何指导学生甄别浩瀚网络信息,如何指导学生将网络资源转为能力积淀,如何课前课后知道追踪学员的学习行为,如何及时根据学生测试数据分析预习情况,如何智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尝试建设一个支撑学生药品市场营销在线学习(E-learning)平台,让同学依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主动学习[3-6]。

1.2 “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平台构建是提高医药人才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药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7]。在“互联网+”环境下,2016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新的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流通领域管理体制改革都涉及到医药卫生与信息化的融合。同时,随着手机、平板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以及智慧医疗、智能药房的发展,医药人才的信息搜集能力、大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8]。尝试构建平台,首先技术创新,通过教学平台构建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信息化学习环境;其次实践创新,运用教学平台促进学习者开展学习。培养会主动学习、团队协作、人际沟通、信息处理、搜索资源、创新的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医药经营与管理人才。

2 信息化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学习平台构建

2.1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平台需求分析 在信息化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学习平台构建前,本课题组对教学平台的使用者进行了平台资源需求以及功能需求分析并总结[9]。平台需求分析:给平台构建提供参考,选择本校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调查问卷进行,分为封闭式问题及开放式问题[10]。如表1所示,90%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药品市场营销兴趣不浓,60%能完全掌握知识,95%有信息化医药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平台的需求。学生学习资源调查(多选)中,90%愿意通过电子任务单自学,100%愿意观看微课进行自学,90%愿意上网查询药品营销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料。开放式问卷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课前有没有一个指导我们如何自学的电子学案?”“药品市场营销课上课之前,我们做的市场调查的视频或文件能否在上课时间展示?让同学互相学习。”“课前自学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软件互相交流,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提问吗”“课前我们自学后能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状况吗?课上我们能够了解我们课前自学的情况分析吗”“课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软件与老师,其他同学交流吗?”“课后时间能通过平台深入挖掘下我们上课内容,巩固知识吗?”。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同学都有对信息化教学平台有需求,而且希望可以通过电子学案、微课等新的教学资源引导他们课前自学,学生课中希望自己所搜集的资源能在课上与大家分享。除此之外课堂上少一些“明星效应”,多一些“星星点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权利,而且能通过平台与教师、其他同学时时互动,有效地促进药品市场营销学的学习效率。课后同学也希望对所有知识有所巩固,有所拓展,与教师有所交流。因此,教师通过将人力、环境、文本、信息化资源整合,构建教学平台,建设师生互根互用,相互转换,教学相长,深度融合教学平台。

2.2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平台总体设计 基于平台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课改要求等因素,信息化背景下本校的《医药市场营销》平台的建设思路以实际药品经营与管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11-12]。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五大模块:药品营销基础知识、药品市场调查、Stp分析、药品营销任务策划、医药商务实战。五大模块中按照实际药品营销岗位技能要求划分为若干任务。对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每一任务进行资源整合,构建资源平台,以及五大模块中的每一任务知识搭建[13-14]。信息化背景下本校的《医药市场营销》平台建设需要为使用者提供三个重要的支撑环境,即课前自主学习环境、课前内化知识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后知识巩固环境。教学平台由学习支撑、监管支撑、交流支撑功能,见图1。教师与学生信息化资源整合,建设一个互根互用、相互转换、教学相长、深度融合的教学资源平台。

2.3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平台功能设计

2.3.1 学习功能 课前自学以平台上的学案、微课,学生课前自学为主。针对高职学生思维类型,设计药品市场营销学案,使之操作有所依循,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学习。学案设计以《药品营业推广策划与实施》为例,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新课内容,见表2。由于学生更习惯于屏幕阅读,设计了flash自助学案使学生乐学。其次是搜索整理有关药品市场营销的案例、视频,根据医药市场营销的知识点与步骤,教师精心设计做成短小精悍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微课。药品营业推广策划与实施过程,结合教学目标,依托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灵芝系列产品营业推廣策划与实施任务为载体,设计微课资源《药品营业推广策划与实施那点事》帮助学生了解任务实施步骤。学生通过课前微课,引导学生了解药品营业推广策划与实施步骤分析。将可视频化的微课代替传统教学,学生观看微课,自定步调,异步学习,先学后教。学生课前采访一些顾客,了解顾客对药品包装的不同态度;搜索一些案例,有关药品营业推广策划与实施的成功案例。学生将采访的视频,搜索的案例上传教学平台。还放置一些测试题目,课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测试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课后将一些巩固资源上传于教学平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

2.3.2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监管功能 通过监管系统,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评价系统测试。教师平台上搜集学生预习过程、在线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平台的测试系统、数据统计系统汇总、筛选、调整教学思路。并通过视屏监控对学生团队的任务行为进行监控观察,创建基于医药营销工作过程的任务完成的光荣榜,激起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团队意识。

2.3.3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交流功能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前课后学生交流受限制。建设平台后,平台具有通讯工具、留言板。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交流工具完成在线互动学习、经验分享等。资源上传区是发掘来自学生本身的资源,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创造力。教师不仅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如果只是资源提供者,浪费了众多的社会资源[15-16]。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中以资源库平台为载体,进行了信息化背景下医药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库平台的设计、建设以及实践。不断地优化药品市场营销教学信息化环境,完成太极环式翻转课堂视域下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改革。教学平台的建设,为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在信息化时代教学创新、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供一些借鉴[17-20]。

参考文献

[1]高环成.基于项目教学的药品市场营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1):47-48.

[2]何立珍,余卫强,涂丽华.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在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5(13):135-136.

[3]戴鹭坚.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学信息化快速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4):117-118.

[4]朱翠萍.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4(1):76-80.

[5]郑君.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5(6):166.

[6]翁宗琮.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2):52-55.

[7]苏湲淇,龚萍,付晓娟,等.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药房,2014,25(40):3831-3833.

[8]张兴.药品营销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J].无线互联科技,2012(4):183-184.

[9]伍毅强.远程监护类的移动医疗系统设计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6(5):46-47.

[10]廖波,黄政武.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4(1):118-120.

[11]张婕.中职学生职业观与职业指导问题研究[J].大连计算机中等职业学校,2015(9):253.

[12]吴建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64-67.

[13]魏来.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设计与教学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4]王彩霞,刘光然.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6):41-44.

[15]齐海晶,刘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8):108-112.

[16]吴军其,刘萌.“任务驱动”法在高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9):58-64.

[17]施能进,罗文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共享型医药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2):143-146.

[18]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9]秦明福.中学生物潜在课程及其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0]卓桃秀.基于Android的实验室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7-10-16) (本文编辑:周亚杰)

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益安宁丸如何做OTC药品营销

一、 如何做好品牌益安宁产品的渠道维价工作:

首先品牌产品的维价工作必须解决的是认知问题。

1、 必须得到企业老板思想上的高度的认可和支持,并从思想上根本意识到维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看待当前销售量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决心有信心彻底整改市场现状,并有以牺牲当前暂时销量为代价来换取市场价格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2、 品牌产品的维价工作还必须在企业内部达成高度一致的认同度,尤其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各区域市场的负责人。

3、 区域市场所有一线基层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统一,以确保维价工作在各个环节执行过程中能够强有力地执行下去,不打折扣。

二、成功的otc药品营销,了解市场是前提。

作为OTC生产厂家,必须要了解中国医药市场形势的严峻性,尤其是OTC市场的特殊性,在产品定位上要审时度势,避重就轻,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正确的产品定位。益安宁表示作为医药企业,既要研究竞争对手,以己之长,攻其所短,更要充分了解市场,不是我能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营销要以市场为导向。好产品不一定是好商品。

因此,企业在产品立项前就应该以大量详实的市场调研作为依据,把握时机,适时推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才不会犯主观臆断的低级错误。总之,通过对消费者药品消费习惯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发现新形势下一些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机会点,这对OTC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功的OTC药品营销,终端组织执行是关键。

对OTC企业来说,药品零售非常重要,因为各种药品最终都是通过药店传递到消费者的手中。如果没有这一价值交换行为,医药企业就无法实现销售,也就无法获取利润。因此,OTC产品上市时一定重视药品的终端工作,这样不仅可大大加快销售速度,还可为产品从上市走向旺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专利证券化对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析了专利证券化的一般操作流程,结合专利权的特殊性对专利证券化的风险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和规制途径。

关键词:专利证券化;操作流程;法律风险

专利证券化(Patent Securitization),是指发起机构把专利将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剥离于企业之外作为基础资产,转移给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再由该特殊目的机构通过重新包装、信用评级以及信用增强等手段分离与重组基础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因素,并向投资者发行以该基础资产为担保的可流通权利凭证,借以为发起机构融资的金融操作过程。专利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在专利领域的延伸,它代表着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由实物资本转向了知识资本,是金融证券领域的重要创新。1985年耶鲁大学获得一项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发明专利,1987年耶鲁大学将这项专利许可给制药企业Bristol-Myers Squibb 公司研发生产一种名为“Zerit”的抗艾滋病药物。耶鲁大学以此获得高额的专利许可费。2000年耶鲁大学为了进行项目融资将Zerit药品专利许可费(2000年9月6日至2006年6月6日)的70%以1亿美元转让给一家名为Royalty Pharma 的公司。为了支付这笔转让费,Royalty Pharma 公司对专利许可收费权,进行了证券化处理。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专利证券化的开端。随着人们对专利经济价值认识的提升以及企业经济转型升级所依赖的融资需求的高涨,利用专利证券化进行融资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我国作为新兴国家,专利的延伸利用和企业融资难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利证券化的操作步骤

专利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融资过程,主要参与者有专利权利人、特设载体(发行人)、证券投资人、专利被授权人、以及信用增级和信息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完整的专利证券化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

(一)挑选适宜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将基础资产信托给SPV

首先,专利权人要根据融资需求挑选基础资产来进行证券化运作。基础资产应当是能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以确保专利支持证券的还本付息。其应满足三个标准:(l)原始权益人合法拥有处分和收益权;(2)应是可预期有稳定现金流或能够转化为可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3)资产达到一定的信用标准。[1]其次,要设立特殊目的机构(SPV),转移基础资产。SPV是专利证券化的核心环节,其具有阻隔和化解专利证券化中潜在的法律风险的作用。从法律上来讲,这种隔离和化解法律风险的机制既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信托、合约等其他形态。[2]无疑,信托是最好的化解法律风险的办法。专利权人通过信托的形式将专利的未来收益权出售给SPV,这样SPV获得基础资产的所有权,而不是知识产权本身。这样就确保基础资产不被列入发起人破产资产的范围,从而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二)对基础资产进行结构重组,并完成信息增级和等级评定

专利证券化能否成功融资的关键在于基础资产的品质优劣。信用是产生投资价值的源泉,正是因为基础资产本身的信用才吸引了众多投资者。[3]在实现真实销售以后,SPV 要根据专利基础资产的特点,对专利基础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以实现风险对冲,以降低总体风险、增加信用。同时要完成证券的信用增级和信息评级。“信用增级要结合市场对证券的档次、期限和利率进行具体设计”[4]。例如,美国BioPharma Royalty信托是通过设计Zerit药品专利许可收费权证券次级结构(subordination structure)来实现信用增级的。BioPharma Royalty信托将专利证券分为:优先债券、次级债券和受益凭证三级别。优先债券以专利许可费进行超额担保,具有本息偿还的优先权,其信用最高,但收益率低,一般向社会公众发行。次级债券是在保证支付优先债券以后,才予以支付的债券,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但收益率要比第一级别高,而且保险公司以第三人身份,对次级债券进行保险,次级债券的目标市场是追求高收益率的投资者。第三级别的证券为受益凭证,代表投资者对信托财产的所有者权益,主要是吸纳风险,这类证券不公开销售,由SPV自身保留,本息偿还的优先权低于第一级别、第二级别的证券。[5]通过这种划分次级的方式达到了优化证券的自身结构、提升证券信用的目的。SPV信用增级完毕后,要聘请正式的信用评定机构对待出售的证券进行评级,并向投资者公布。信用评级机构对证券客观公正的评级,可以帮助投资者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决定是否购买,这对于专利证券化的成功至关重要。

(三)发行和销售证券,进行证券发行后的管理。

根据不同情况,对证券的发行可以采取私募或者公募的方式进行。若采取公募的方式发行,需要聘请证券发行人和承销商。证券发行后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专利权许可使用的管理和证券发行的管理。专利许可使用权的管理重点防止专利价值外溢,以维护专利权人和SPV的利益。证券发行的管理,主要涉及专利的许可使用问题和证券发行后的买卖和专利证券化的操作流程图 本息偿付问题。一般由SPV委托托管人将从专利许可受让人那里收取的专利许可使用费作为本息偿付给投资者,将剩余收益返还给SPV 。

二、我国进行专利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实践证明,成功的专利证券化能够帮助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提升专利资产的流动性,从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然而,证券市场本身具有风险性,专利本身价值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再加上我国相关制度环境的不完备,这都将加剧专利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专利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而言:

首先,专利固有特性导致其市场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从而给专利证券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风险。专利权具有知识产权的一般特征即时间性、地域性、客体无形性。专利权的时间性意味着专利权不是永久的,就我国而言,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为 10 年,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 20 年。专利的时间性针对法律对专利的保护期限而言的,而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专利还存在经济寿命问题,专利的经济寿命是指专利权有效使用并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超额收益的整个期间。一项专利权当其使用者从该项专利技术的使用中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超过未使用该项专利技术的其他生产者的平均收益时那么这项专利技术的经济寿命便告结束。专利的经济寿命专利的经济寿命受“专利类型、专利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可替代性”[6]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都会导致专利价值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专利证券化的风险。专利具有地域性,一项专利在一国受到保护,并不意味着这项专利在他国会受到保护或受到同样程度的保护,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专利保护制度的差异增加了专利价值不确定性的风险。专利权客体的无形性使得专利具有反复使用的特点,从而使得专利更容易被侵权,无论是合法的反复授权还是非法的盗用侵权,都会使得专利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价值受到贬损,从而影响投资人的利益。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专利证券化的信用基础是专利这个无形资产,它只有通过生产经营实践,价值才能释放,否则其价值只是一个概念”[7],一旦投资者的本息得不到偿,几乎无资产可清偿给投资者,这不同于基础资产是有形资产的证券化,所以专利证券化对信用增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专利证券化的前提是基础资产的稳定性。专利证券化发行所依赖的未来收益现金流应当是稳定的并可以准确预测的,评级机构才能更好地对证券发行进行评级,投资者才能准确地评估该证券的价值来进行投资。专利价值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无法对专利的经济价值做出精准的预估。而基础资产现金流稳定性的欠缺将直接导致专利资产的预期收益评估比传统金融资产而言更为复杂,从而增加专利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这将影响专利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其次,专利主体和专利证券化基础资产结构的复杂性可能给专利证券化带来一定的风险。相比其他资产,专利的权利主体和专利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结构更加复杂。就专利权权利归属而言,同一专利上可能存在共同的发明人,也可能含有在先的合法权利或者职务发明问题等,这样会导致专利权归属不明确。就专利证券化基础资产机构而言,由于专利权客体的无形性使得专利具有对有形资产的依附性。专利基础资产本身很难独立地满足提供未来收益的要求,专利必须和其他有形资产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营利。这样,在专利证券化操作流程中,基础资产往往就会延伸到专利所依附的有形资产。若想要充分发挥专利资产证券化的效用和价值,其他相关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产品设备、生产线、生产技术等一般也会被纳入进来。但是不同资产,特别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转让时相关的法律程序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这就使得专利证券化的操作过程具有高度风险。

最后,对专利的不当评估也是专利的风险来源之一。专利资产的自身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实践中还缺乏比较可行的、统一的方法对专利的价值进行评估。缺乏共同价值基础的专利证券化操作是无法完成的,在专利权真实销售、信用增级、信用评级、证券发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以对专利价值的客观准确评估为前提的。SPV在专利权转移环节需要对专利进行恰当的评估以决定是否向企业融资并向原专利权人支付何种对价,在选择专利、构建专利池时需要评测出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和经济价值的专利,而信用评级机构和增级机构更需要对专利进行准确的评估以评定专利的信用度,增加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市场风险。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尚不完善,所以这很可能加大专利证券化的风险。

三、完善我国专利证券化的规制

首先、应当优化SPV的构造,充分发挥SPV的风险阻隔作用。风险隔离机制是专利证券化操作流程中的核心环节。专利证券化的资产信用有赖于独立的特定资产,专利证券化若要成功运作,就要分离基础资产与附着其上的风险,在发起人之外设立SPV,就是为了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SPV往往以公司形式、有限合伙形式或者通过信托契约的形式来建立。根据我国情况,在政府主导型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下,SPV 的构造不宜完全由市场运作,应将其设计为由政府出资组建或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机构,既可为投资者提供基本的信心支持,又能保证国家技术产业政策的贯彻。日本、菲律宾等国提出的证券化思路,也主张由政府出资组建SPV,对知识产权实行政府采购,然后进行证券化。[8]SPV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风险隔离:一要建立独立的SPV主体,实现SPV与发起人的责任分离,互不影响;二要实现发起人和SPV之间的真实销售,转移专利未来收益权。这样,如果投资者投资失败,其不享有对专利权人的追索权。如果专利权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SPV的专利基础资产也不会被纳入清算范围,投资者的利益就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加强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完善专利评估制度。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是专利证券化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专利的经济价值、盈利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专利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因而其评级结果和增级手段对专利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及投资者的决策有重大影响。因而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是专利证券化市场的良心。我国证券市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具有全国性证券券市场评级资质的机构少之又少,权威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并且评级结果存在客观性不够、公信力不强的问题。专利证券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公正合理的价值评估、信用评级和可靠的信用增级,所以应加强对信用评级、信用增级机构的监管,完善专利评估制度,保障专利证券化的顺利实施。

最后、建立专利证券化权利登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专利权客体的无形性使得专利有可重复利用和可分割使用的特点。这种不确定性就需要一套清晰有效率的登记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确定专利权权利归属;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冲突,“可以明确地依照登记的先后范围来决定权利冲突人在对抗过程中的优先性,而这种对抗的过程对经济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便能够得到控制。[9]这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专利证券化制度,避免种种潜在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专利证券化一般涉及专利权人、特殊目的机构(SPV)、专利许可受让人和投资人四方主体。在专利证券化的操作流程中,这四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式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分配的。在专利证券化中,支付投资人证券本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专利许可受让人,然而,专利权授权合同的高度待履行性,专利许可受让人是否履行支付对价的义务还取决于授权方是否承担诸如技术指导等若干合同项下的实质义务。[10]因而,在专利证券化过程中要就专利权人和专利许可受让人的授权合同内容充分披露,便于投资人对证券所蕴含的风险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 参见黄锡生:《资产证券化基本问题之探讨》,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

[2] 参见:钟瑞栋:《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 参见:钟瑞栋:《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 艾毓斌,黎志成:《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载《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6月第16卷第3期。

[5] 参见:袁晓东:《美国专利资产证券化研究》,载《科技与法律》2006年第3期。

[6] 冯晓青、张艳冰:《防范风险-大力完善专利证券化的规制》,载《证券日报》2013 年7 月8 日第 A04 版。

[7] 参见艾毓斌,黎志成:《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载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6月第16卷第3期。

[8] 参见艾毓斌,黎志成:《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载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6月第16卷第3期。

[9] 参见钟荃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机遇与风险》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0] 参见彭冰.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品市场营销学 信息化教学改革 学情分析 师生互动 个性化辅导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加偏重实践教学的模式,要求培养出适应岗位和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更需要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构建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不断发展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将信息技术嵌入教学系统,使整个教学环境实现信息化。

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涉及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是医药卫生学校药学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医药相关产品(化学药、中药等)营销策划、销售执行核心能力的主要课程,旨在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及复合型的医药市场营销型人才,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市场应变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分析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药品营销人才。

一、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主要是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采取大班全程灌输的教学手段,缺少教学实践,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市场学和营销学的知识点生涩难懂,营销案例陈旧,学生理解难度大,单靠教师的单向输入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性对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教师急需将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粗放式”学情分析。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制作PPT和书写教案上。课前教师没有渠道去了解班级里每个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难以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能依靠平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印象进行主观、经验式的学情分析,形成“粗放式”学情分析,缺乏客观判断依据。这样的学情分析显然不能够为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依据,教师只能依据主观经验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是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评价模式单一。目前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主要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这种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营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医药市场中,去解决在医药市场中遇到的营销学难题。这种评价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存在一定缺陷。同时,单一的评价模式只注重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容易造成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對平时多元化学习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平。

二、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

基于以上教学现状的分析,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的结构,重构面向未来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可将“教”与“学”融合在一起,促使教与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将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设计为“三段十步”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三段”指的是将课堂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十步”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即资源推送、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程导入、任务驱动、实时检测、总结提升、推送作业、个性化辅导和教学反思这十个教学步骤(如图1)。

(一)课前精心设计—— 学情分析是核心。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根据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医药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微课等作为课前自主学习性材料。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形成课前章节任务点,同时针对课前学习材料推送作业、案例讨论等,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完成课前章节任务点的学习,通过平台记录问题,基于平台进行相关讨论。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能够实时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正确率等,快速掌握学生实时学习效果和现有的知识储备,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现实需求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进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策略,实现以学定教,为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精致教学—— 师生互动是关键。课中,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案例背景来创设情境,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实时课堂检测,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借助平台的统计功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时反馈,快速聚焦经典错题,利用共性疑难点集中精讲,深入巩固与强化学习内容。然后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掌握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对情境导入任务进行合作探究,检验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根据课堂检测和课堂探究的反馈信息,再一次精讲难点、强化重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发起投票,进一步深化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自我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课中精致教学,师生立体互动体现了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创造思维的构建。

(三)课后精益辅导—— 个性辅导是重点。课后辅导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及时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漏洞,尽可能达成学习目标。首先,发布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平台完成并提交作业,客观题平台可以即时自动批改和反馈,主观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同学的作答情况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给每个学生。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查缺补漏,做到“堂堂清”。最后,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平台记录的学习过程发布自己的学习感受和疑问,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网络学习平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原始记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教师根据平台数据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进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后多元化评价—— 过程考核是亮点。教学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调节机制,在整个教学实施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形成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线上评价体现的是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课前章节任务点的完成情况,课中考勤、探究学习和实时检测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线上评价实现了即时、动态的评价信息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一定的校正和激励作用。线下评价体现的是总结性考核,主要包括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和实训课的成绩。线下评价主要体现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多元化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卫生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医疗、智慧药房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对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医药卫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随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瑗彬,石伟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院校教师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

[2]赵建华,姚鹏阁.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3]李胜连,熊国保,黄立军,等.市场营销学点、线、面多维立体创新教学模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3).

[4]施能進,罗文华,徐茂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3(14).

[5]高环成.基于项目教学的药品市场营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1).

[6]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药学专业《药品市场营销学》课程教育技术信息化应用的改革与实践”(2019B103)

【作者简介】夏 梦,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讲师。

(责编 王 一)

药品市场推广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我国的药物分类主要分为处方药(RX),非处方药(OTC)和保健品。下面我分别谈谈通过这几天的调查各类药物的营销方式。

首先是处方药的营销方式,我国处方药的营销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跨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际,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医药代表,他们带来了国外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以医生为中心一对一的营销手段,走学术推广与医生服务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医生80%的药品信息来源于医药代表。经过10多年的实践,各个企业仅仅在具体的手段上有所差异,这种模式已被处方药营销所普遍采用。根据美国灵智医药传播对处方药营销模式效果分析研究表明:处方药最有效的营销还是针对医生进行的传播工作,尤其是专业传播。

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事实上医生成了“第一消费者”,也可认为是最终“消费者”。通过医学传播,利用专业媒介、药品说明会等综合手段去培养并影响医生的用药需求,处方药营销非常强调一对一营销,药品信息要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主治医生,同时由于处方习惯的改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做好大量的维护工作。处方药营销必须做到深入细致,产品信息才会有效地传递。因此,加强针对医生的宣传推广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合资药厂如中美史克、西安杨森、上海强生、北京诺华等产品销售一般比较平稳,原因就在于他们非常重视直接面对医院的营销,对医生的宣传工作非常到位。针对医生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临床推广会、上门拜访等。临床推广会就是邀请医院的临床医生参加,由公司医药代表介绍药品相关信息,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劝说活动;上门拜访主要是医药代表的工作内容。

学术推广加强医生对产品的印象以及说明该产品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医生服务就是满足医生的某些需求,进行物质与情感的投入,从而建立与目标医生的合作关系,促进医生对产品的处方忠诚。因此,从消费者这个角度去看处方药的营销,营销基本上是“推”的策略,基本上还是以产品导向为主,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功能”研发上。

其次是自疗OTC药品的营销方式,由于OTC本身的特点,处方药的营销模式不适合自疗OTC药品的营销模式,因为不同的产品特性需要使用不同的营销模式。处方药与自疗OTC药品在品种结构、经营方式、政策限制、消费行为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医生决定了处方药的用量,单位目标客户产生的销量大而稳定,关系稳定而持续,这决定了处方药营销必须对目标客户进行一对一地沟通,因此,这为高价格的处方药提供了市场营销的空间。而自疗OTC药品的消费者购买的影响因素很多,目标分散,单位目标客户产生的销量小而不稳定,且自疗OTC药品价格低,这决定了自疗OTC药品的营销不可能像处方药营销那样深入细致。结合我国OTC市场的特征与消费者行为,借鉴国外自我药疗模式,OTC的营销模式为“广告+渠道+终端+服务中心”。该模式的基本内容:1.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选择一个合适的经销商作为总经销商,由他完成企业产品完全流向销售终端的分销工作及费用,达到消费者购药便利的终端覆盖要求。2.企业在该特定区域(与经销商相对应)内投入广告,引导与培育市场。3.企业提供产品,并以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向商业公司支付返利,商业公司把该产品列为核心品种。4.公司上下成立产品专营小组,由企业派驻一名营销代表,负责具体的业务洽谈、铺货、促销、回款等实施工作,经常与商业公司的销售人员沟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

5.服务中心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制药企业利用本公司的医学部或市场部通过网站等平台与消费者进行健康购药咨询;二是培训终端的专业人员,通过他们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些专业人员与制药企业保持经常的沟通。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生产企业的产品优势、经销商的网络优势得到有机整合,形成“优

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成立战略联盟,合作营销,共同开发市场。模式带有“前向一体化”的性质。而且,有终端跟进、广告的投入,不但有利于在选择商业公司的优势,而且也可避免因上量后商业公司与制药企业的讨价还价,还可规避直接开户多家商业公司带来的资金风险。

最后是保健品的营销方式,我国保健品的基本营销模式为“广告+终端”,通过强大的广告来刺激、说服消费者,满足或创造某一部分群体的需求,配合现场终端的各种促进销售的手段,给人以强力的视觉冲击与激励的竞争氛围。另外,保健品在市场导入时如不迅速启动,以后再启动则难度很大。而且保健品的产出主要集中在大卖场、超市、大型商场食品柜台等,即目标终端市场相对集中,产出大,因此,对批发或代理商的渠道依赖度较小。保健品无法通过一种一对一营销方式到达于消费者,只能通过“批处理”。以下从保健品消费心理的角度分析此营销模式被普遍采用的原因:领导消费心理:相信概念,求新求异;跟随消费心理:相信他人,见好再用;礼品消费心理:相信品牌,礼轻情重。近年来,由于处方药市场低迷,众多医药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OTC,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异常活跃。2007年OTC市场持续扩大,品牌OTC产品销售普遍增长,各个品类领先的OTC品牌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国的OTC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自行选购,不需要经过医生,比处方药显出更多的一般消费品的特征,对消费者愿望和需求反应比较敏捷,因而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OTC销售额可以达到全球药品销售额的30~40%,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面对巨大的市场蛋糕,全球性跨国公司如杨森、施贵宝、史克、辉瑞已作好抢占中国OTC市场准备,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加速其在华布局。

上一篇:应聘人事专员面试问题范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上数学乐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