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2023-12-16

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家对教学事业也是越发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高中的化学学科,因为高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思维性,所以如果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么必须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培养其思维能力,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所以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将针对其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有效探究[1]。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策略探究

无论是在任何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核心思维,而且通过灵活应用思维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要将学生的智慧进行充分的发挥。可是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无论是在思考能力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是比较薄弱的,而且由于学生被动的学习,对化学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所以为了能够使化学教学顺利进行,笔者将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探究。

一、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的有效验证方式之一。所以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来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当教师讲解关于氧化还原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以钠和水,进行实验帮助学生进行了解,通过这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充分对钠的性质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正式的进行实验前,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设计几个问题:(1)将钠放到玻璃片上进行观察,猜测颜色变化发生的反应,切一小块放到含酚酞的水,观察现象并诱导式提问为什么会变色?(2)探究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其实践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材知识讲解要循序渐进

在化学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对教材内容熟练的掌握。重视教材的内容,高考很多考题的知识点离不开教材的知识点。同时在教材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抓住课程重点,同时在课堂讲解中把相应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突出,难点详细的讲解,尽量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到里以及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另外教学中也必须重视对知识点进行扩展的环节,同时为学生整理出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当每章节或者每单元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其设立一个简单的笔试检测,这样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很好复习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識进行熟练的应用。如果想要学生有效锻炼其系统整理知识点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讲解内容上必须要循序渐进。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其实无论是学习哪个学科,最重要的就是对这个学科充满着兴趣,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支配时间。假如学生偏爱某个学科,那么学生肯定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这个学科上,然而学科时间占的越长,说明学生对这门学科越感兴趣。所以作为高中的化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争取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将教师所讲解的理论应用其中,还能够对化学知识的实质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且通过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基本实验步骤有个基本的掌握,同时加深了其对原理的认识。这样一来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能激发其化学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得到放松。由此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因为兴趣是决定着学生未来独立思考能力能够顺利养成的重要因素。

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再添加一些与所讲解知识相关的内容。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过氧化钠章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延伸到S相关知识,因为S也属于淡黄色的固体。在实验过程如Cu与浓H2SO4的反应,会产生污染性气体SO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装置进行创新设计,防止污染环境。且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扩展一些关于提取气体制备装置的相关知识,并且告诉学生这个装置还能够提取制备别的气体。另外,教师还能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联系课本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当教师给学生讲解关于硬水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热水垢来讲解,像是硬水是如何软化的。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将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联系到一起。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相关化学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熟练的掌握相关的化学性质。而且在学生的各种考试中,所出现的题都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紧密相关,因为通过实际生活来考察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这道题的解法以及日后的出题方式,还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明显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教材知识讲解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以及创新性思维,才能为以后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才能有效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文景.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7(z5):60-61.

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新课程实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案例从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实验探究能力;素质教育

实验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过程,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探究性实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各种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而参与的各种活动。[1]基本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实验探究课的重要目标,就学生而言,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和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生物课的整体教学。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讲解的多,学生动手的少,甚至是教师在课上讲实验,学生在课下背实验,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开展探究性实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首先我们要明确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和区别。

从上表来看验证性实验是实验者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实验者在未知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很明显探究性实验的要求较高,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规定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要求: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并提出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出必要的反思和修改。[2]

现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一、教材分析

该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该探究活动是依据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的原理,以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等知识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如何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学生可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可行的实验方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简易性。本节内容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由于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本节课需要在课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

在课堂上教师可作出如下安排:①学生分别汇报各组的方案,自我暴露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②公选出部分具有典型优点和错误的实验方案,通过自我评判、合作交流,作出评价;③教师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作出简要的点评,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④各组根据预实验报告,简谈收获和经验教训;⑤通过上述的评价和报告过程,根据自己所选的生长素类似物和植物材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学生认识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能力储备: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1-3的探究实验,基本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已经具备了对一些生物学问题初步探究的能力。但对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的应用理解上还不到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特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评述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记录和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

(2)通过合作与交流,逐步养成质疑、创新、协作、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通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认同预实验的必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和完善。

五、教学策略

杜威提倡“从做中学”,认为科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是达成本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因此通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评价,以及各小组通过合作交流来完善实验方案,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推选1人来参加,共12人(选择理由:这样对后面的分组实验就可由该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合作实验的技能培训。

2.完成预实验:教师带领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在上本课前的三周,根据提供的生长素类似物的藥品“速效生根粉(40%NAA)”、吲哚丁酸生根粉、强力生根剂的用法用量说明,选择用何种枝条,用何种方法处理枝条,设置几种浓度,并计算好需要配制每种浓度需要的生根粉的用量及溶液的总体积,避免药品的浪费。

3.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本节课前两天,老师布置本探究实验的课题,全班各小组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自主设计好一份实验方案交给老师。老师看后,选出几个小组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全班交流评价。

七、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

校园景色照片(月季花园)

讲述:

欣赏校园景色照片后,请大家说说你的第一感觉?

提问:如果请你用一株月季变成图中的月季花园,快速而又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评价并继续提问,最后得出结论:扦插

扦插成功关键是要生根。根据上节所学知识,有什么办法可以促进插条生根呢?

简述:市场上有很多种生长素类似物(示实物),它们因使用方法、植物种类、季节等导致其适用的浓度范围不同。

因此在生产实践上,就有必要进行预实验来寻找最适浓度,从而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观察

思考与回答:

漂亮!

思考并回答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

准备进入探究活动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步实验

探究 提问:

根据这一题目,可知是探究性实验,请大家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呢? 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并回答 调用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

提出问题 提出要求:

请学生根据所选的生长素类似物和植物枝条来回答。 积极思考并回答

调用必修1的知识储备,根据概念来判断该实验的三种变量。

二、

作出假设 提问:

如何对此实验作出假设? 积极思考并回答

三、

设计实验 讲述要点并与学生互动:一份好的实验设计必须要明确以下三点:

1.实验原理:

2.实验原则:

请大家说出有哪些原则?

3.三种变量:

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提供事先选出有代表性的3份实验方案供学生交流,并对自己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指出其不足和改进办法。

依序安排3个小组汇报:

第1小组、第2小组、第3小组 回忆、思考并回答

思考、小议并回答

应用实验设计原则,对自己的实验设计评价,并反思不足处

第1小组、第2小组、第3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发言 回忆必修1的相关概念并应用到此实验,解决有关变量的问题

调用知识储备,说出即可。

通过小组交流,反馈出学生对探究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生生评价、老师适当点评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验设计能力。

小结、评价并抽问:

通过交流,大体上可归纳出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PPT展示实验步骤:

请学生回答:

指出每步注意事项…… 思考回答

争相抢答 师生共同总结,形成完整实验设计思路。

四、

生物兴趣小组汇报预实验的结果 提问补充:

具体的实验操作,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安排汇报:

请生物兴趣小组的代表来汇报预实验过程。 小组代表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设计实验时未考虑过的需注意的问题),实验感受,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 通过兴趣小组的展示,让其他同学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领悟到做科学研究需要恒心和毅力。

五、

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点评和小结:

八、反思

由于本课是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暴露出问题后,再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合作交流式的学习,学生能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常常容易发生的错误,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再发生,同时也对实验设计的相关原则在理解和应用上,理解的更透彻。

本课实施中重点在学生参与评价这一过程,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特别是如何更好地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对3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评价,我做了这样的处理:第1小組由学生自由发言。第2小组采取小组讨论综合意见后再进行评价。由于有了前两个小组的评价作铺垫,对第3小组的评价就先由本组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发言。这样不致使教学程序单一重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课堂上生物兴趣小组代表汇报时,由于学生不一定想得周全,而且只是口述,其他同学印象未必深刻。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总结,注意提醒实验中的细节问题,这才有利于下节课的分组实验操作。如,浓度设置必须课前设计好表格;根据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药品的用量;浓度较低时,如何具体操作使稀释到相应浓度等,都必须课前弄清楚,以免到实验室茫然失措。另外标签使用方面在分组实验时除了要注明编号、浓度外,还必须注明班级、小组,以免混淆。同时,还要提醒学生选材的时候注意选取容易生根的植物实验更易成功,这也可通过网上查询了解。生物兴趣小组的实验说明栀子花和富贵竹是较好的材料。从实验成本来看栀子花要便宜很多。但即使温度适宜,生根时间至少需要2周,最好3周后实验结果更明显。因此要持续定时观察实验结果,特别是生根后可改为每天观察,不能轻易下实验失败的结论。

此外,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完成之后,从中能体验到的喜悦和成就感是不可比拟的。由此,实际上也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情感教育。

关于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学生可能会提出温度、光照、营养液、插条老嫩程度、插条种类、浸泡时间、浸泡深度对生根的影响。其中的插条老嫩程度、插条种类可由一个组同时完成。光照、营养液、浸泡时间、浸泡深度这几组实验只能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而温度一项,由于本校还没有添置恒温箱,因此暂时无法实施。

这个实验看上去很难,实际上操作起来难度并不大,通过组内合作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如制作插条和配制溶液就可同步进行。此实验成本不高,我提供的四种生长素类似物最贵的才4元一包,而一个组的实验可能用不了一包,实验材料由学生选择自行带来,也就降低了实验成本,因此在每个学校都可顺利进行。该实验最难的地方,在于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做实验记录,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鼓励和进行辅导,增加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实施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但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了解学生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困难所在,精心设计讨论交流的焦点,引导思考方向,培养解决问题方法;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要有序地组织好探究活动,包括明确探究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小组和整个班级的秩序、帮助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注意事项、启发学生灵活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做全程的引导和监督,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拔和启发等,这些都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实验探究课师生的综合素质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更有利于中学生物整体教学和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编著.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1借助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史实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培 养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首先要给学生乐于探究的动力,而动力来源于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

化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均包含着科学家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究意识。化学史上每一次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的过程,因此,课本中每个科学研究史都是学生探究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机会。如:在讲纯碱时,介绍著名的候氏制碱的发明过程;在讲空气时,介绍化学家如何发现空气的成分实验,从而引导学生去追溯化学家思考研究的源头,并通过分析归纳实验的设计思想,探究设计者完成这一实验可能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给学生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会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究之路,鼓励学生再现科学家的探究思想和探究过程,对科学家的实验进行评价、改进或重新设计,让学生会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再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让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纠正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遗漏和错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多的获得成就感而提高花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转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理念 ,把实验活动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化学实验课上,教师是采取先向学生传授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现象,再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步骤逐一完成实验。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学生对实验的过程有所创新,因而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的积极性。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所进行实验也只是在验证课本上原有的某些知识。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操作,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及背景知识等不假思索,他们关注的只是实验结果。有了一个结果后,只是考虑实验的成败,而对成败的原因没有任何的反思。即使是有了一个正确的结果,但不久之后,很快就会忘记,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传统实验教学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忽略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黑板”实验严重制约了学生各方面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要改变实验课的这种模式, 教师首先要改变实验课的教学理念,不能只专注于实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探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于生活的体验, 没有真实的体验, 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的解决问题。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例如,在开展“一器多用”的训练 ,使学生学会选用化学基本仪器 ,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如: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装置,设计一套与课本相似又不同于课本的实验装置等, 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后或许会给教师带来不少的惊喜。通过训练,打破了学生对仪器使用的常规思路, 学生会在不断的实验创新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同时也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学习实验演示,从而获得实验探究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既有我们在实验室容易做的,如水的电解、养气的性质等实验。也有在中学实验室很难做到或很难让学生得到良好效果的实验,如分子结构、运动等,只能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学习。我们不可能把中学化学涉及的实验及探究全部在实验室里操作完成。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以及信息的来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或比较危险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 例如, 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Powerpoint、Photoshop等资源制作电脑课件 ,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的乐趣,从而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并养成乐于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 基于人们对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要求, 在我国的教学系统中加强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时下教育的主流, 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促使教育机构做出的改革。在新课标下, 教育部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为了使科学素养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让每一位学生对化学课程引起兴趣和热爱, 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化学教师, 必须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目标, 不断的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内容, 使之很好的与化学教材结合在一起, 促进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随着化学学科的课程应用到我国的教育制度中, 人们的生活就此与化学建立了不解之缘, 化学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化学作为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下不可缺少的一个学科, 化学教育不仅仅对我国社会科学进行了普及, 还促进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设立化学学科课程, 对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高中教育中加强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师要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 顺应社会的发展, 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 同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1、培养学生的科学崇尚态度

对学生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要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素养的培养重要性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之所以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 都是以各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明为奠基的, 而科技的发展是以化学为基础。在化学课程中,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提高对这些方面的认知,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和力量, 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崇尚的态度, 还为在学生学习中渗透科学素养做了铺垫。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关于科学家的传记和各种分子的结构。比如说:氢气的发现过程和氧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等等, 都可以说明化学物质是通过一个个的科学实验被人们发现的, 这也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和大胆猜测, 当然更要用于实验, 也许很有可能发现自然界的另一个奥秘。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开拓, 还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受到了熏陶。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有价值的信息, 深化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化学学科的魅力, 加深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2、提升学生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夯实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被称为“双基”, 在教育部下发新的课标之后, 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内容, 但是, 一部分的教师对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认识不足, 对教育部提出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含义没有真正的理解, 一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育部的教育指标, 过度的重视了科学素养的培养, 而忽略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 如果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出现了错误, 很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 化学教师要对双基教学有足够的了解和充足的认识, 只有加强了高中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才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有所提高,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对学生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 成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 并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和研究, 在课堂上, 将小组讨论出的结果逐一公布,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教授,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 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第二, 将课堂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由生活引入化学知识点, 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对化学课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说, 在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生锈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铁锈的化学公式,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铁制品生锈的原因,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 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加深,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 必须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 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 使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同时, 为了保证科学素养渗透都每一位高中学生的学习中,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在学生学习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 确保基础知识的巩固, 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是我国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化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的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提高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宗旨, 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素养激励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保持尊重和倡导。对高中生化学学科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科学真正研究的态度和化学科学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意义为基础, 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冬岩.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速率”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2] 熊娟.新课程化学高考实验试题的特点与实验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 周媛.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作业体系的构成特征及其新教材作业容量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4] 徐东海.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概念体系迷思概念的探查与转变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 2012.

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学习兴趣和爱好有一定的自觉性, 但是不稳定, 对形象思维有滞后作用, 只注重现象的观察, 好奇心与被渴求的知识有一定的“代沟”。思维方式上形象思维占主导, 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常以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为中心, 被直接生活经验所制约, 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是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 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周围的事物, 培养学生由“物”到“理”的思维过程, 利用现有的对事物的认知基础和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物理概念。随着知识的增长, 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较注重去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 渴望找到规律, 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及时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向科学探究上来, 引导他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取, 达到获取科学知识的目的。

二、利用科学探究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 也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必备的能力素质之一。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从观察入手的, 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等等。首先, 让学生从教材中观察, 教材中各种各样的演示实验、小实验、插图都是学生观察产生兴趣的很好例子, 是最直观的材料, 是学生获得形象思维的基础。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中, 为了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探究中, 让学生仔细观察蜡烛:①在二倍焦距外;②在二倍焦距处;③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④在焦距处;⑤在焦距内这五个位置的成像情况和成像性质, 并作好数据记录, 通过对数据分析, 能很快的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出来。这种经常性的有目标的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其次, 让学生走出课堂, 在生活中去观察。如轿车的前窗为什么要做成倾斜的?轿车前灯为什么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轿车的观后镜为什么是一个凸面镜?等等。在科学探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有序, 有比较的观察实验现象, 使学生从科学探究中认识事物, 获取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科学探究培养理解能力

初中生善于形象思维, 对抽象思维比较欠缺, 不太注意其中的因果关系, 教材中有许多他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 要帮助理解这些问题, 通过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如在《电流的磁场》这节探究教学中, 由于磁场看不见, 摸不着, 学生难以接受。因此, 在做奥斯特的电流磁场探究时, 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观察:①当导线上未通电时, 导线下方小磁针两极指向什么位置?②当导线上通电时, 导线下方小磁针两极又指向什么位置?③当断电时, 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又回到什么位置?④当改变导线中电流方向, 导线下方小磁针两极的转向是否改变?通过猜测与探讨, 引导学生将电流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进行比较, 使学生更好理解电流磁场概念。

四、利用科学探究培养动手能力

勤动手是探究的基础。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探究,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授知识提供感性材料, 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模糊知识, 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对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科学探究中的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 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讲《电阻》这节, 通过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关系, 使学生明确了电流与电阻, 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学生在探究前能准确提出问题, 认真猜想, 熟悉仪器的使用, 写出预习探究报告, 做到心中有数, 放弃胆怯心理, 亲自动手。教师及时指导, 及时创设问题, 让学生边操作边观察, 边思考边论证, 及时讲评总结, 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 培养了协作精神。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延伸。比如:如何用电能表测量电冰箱每天消耗的电能等。通过以上的训练使教与学有机结合, 既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又强化了教师教的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利用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某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动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去引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把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相结合,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凝, 勇于创新。比如:学习了《电功率》后, 如何控制电灯的亮度, 通过探究让学生发挥想象, 完成一件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的用电器制作。比如, 在现实生活中, 白炽的路灯灯泡长期工作易损坏, 如何才能使白炽的路灯灯泡工作长久。通过具体的制作, 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激发了创新意识, 为他们成为有用的建设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阶段特别应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需要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适用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因素, 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物理课程标准》。

[2] 《初中物理教学参考》。

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1 创设科学探究情境培养科学探究动机

科学探究动机是驱使人们直接从事科学探索和研究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科学探究动机能诱发出学生主体的科学探究精神, 推动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科学探究动机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形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出他们求新、求收获、求发展的科学探究动机。因此, 要激发学生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性动机, 教师就必须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下功夫: (1) 以问题为核心, 创设实验情境。教师创设实验情境必须以实验为载体, 紧扣问题, 把问题尽可能设计成富有探究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实验时, 设计出: (1) 保持压强计金属盒在烧杯里的水中的深度不变, 使橡皮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让学生观察压强值 (以液面高度差的毫米为单位) 是否相同, 并提出为什么? (2) 改变金属盒的深度, 如先移至8cm深处, 再移至10cm深处, 让学生观察压强值的变化, 问压强值有什么不同?要求说明原因。 (3) 将烧杯中的水换为盐水, 问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 盐水与水的压强值是否相同?并说出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当这些问题呈现给学生时, 一下子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在紧张的思维冲突中都想探个究竟, 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究学习动机。 (2)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语言描述, 向学生提供模拟性的实体情境。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 我依据教学需求, 借助多媒体, 利用Photoshop7.1工具软件对所选的平面镜成像图片进行加工, 接着利用Office 2007 Power Point软件把这些图片制成可随机链接的幻灯片, 并附上一系列启发性的提问, 使学生在观察中能积极思考。然后选取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把制作的课件和电子教案的演示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使教学内容变得特别形象、直观、新颖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形态结构, 让平面镜成像的轮廓一下子跃然于学生脑海, 而且使学生从直观感受中燃起了探寻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热情。此时, 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幻灯片中的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想探个究境吗?”在我的启发下, 渴望探寻平面镜成像的学生们一下子就沉入到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之中。

2 教会科学探究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技能

技能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必须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究技能的掌握。而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发展又是以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基础的。为此, 教师应加强科学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会学”, 才能有效提高其科学探究技能。具体上, 物理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探究学习方法须做到:一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如学会分解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时间、理解学习内容、调控学习时的情绪, 善于作笔记、列提纲、作小结、画示意图、尝试回忆等。当学生掌握好这些学习方法时, 学生不仅可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而且能有序而行, 比如他们熟练地采用一读 (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教学内容) 、二思 (在感知基础上思考) 、三写 (经深入思考后在学习内容中圈圈点点, 记下疑难和感受) 、四用 (运用知识的迁移, 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的方法策略, 就能从质疑问难中找出问题, 确立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 明白学习时如何入手, 懂得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然后能紧紧围绕科学探究目标, 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中进行意义建构, 形成他们各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有效解决问题。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等具体的物理学方法。教师组织教学过程注重实施知识教学与物理学方法教育的良好结合, 就会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 在教学二力平衡时, 教师在上课之初可直接先让学生猜想作用于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取得平衡的条件和因素有哪些。猜想是探索性实验的前提, 学生可能会想到:作用于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的大小、方向, 这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哪, 这两个力作用的物体的结构、形状、大小等。然后再让学生考虑这么多的因素怎么研究, 有没有主次之分, 哪些是主要因素, 哪些是次要因素, 次要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忽略等等。当还剩下“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时, 再让学生考虑这三个因素对作用于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的影响及取得平衡的条件展开思考, 并提出控制力的变量进行探索。这样模拟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与学习物理学方法, 可使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操作技能, 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推动合作学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当代任何一项科研成果无不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 突显出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要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教学中必须重视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合作学习, 不仅能创造出一种相互切磋、启发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彼此共同分享探究学习成果的局面, 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克服骄傲自满和自我封闭, 促进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在解决问题上依靠集体智慧, 集思广益, 充分发挥创造精神, 学会从提出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把学习中的科学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提高科学探究效率, 使学生个体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升。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物理《物体浮沉条件》时, 给出三组分别为已调好的盐水, 放入鸡蛋之后, 出现漂浮、沉底、悬浮三种状态, 请学生解释分析其中的原因。接着提出:如何让漂浮的鸡蛋沉底, 沉底的鸡蛋悬浮, 悬浮的鸡蛋漂浮?并让学生分为五人一个合作小组, 各抒己见, 提出各种方案。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对出现的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分别要求解释。然后, 组织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研讨他们的科学探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 学生从中深化了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浮沉条件的理解, 形成了正确的认知, 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是要创设科学探究情境, 培养科学探究动机;二是要教会科学探究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技能;三是要推动合作学习,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动机,科学探究技能,合作学习,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小夜.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Z].淮阴师范学院教育论坛, 2008, 4.

上一篇: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