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

2023-09-16

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一、“十五”时期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河东区传统的商贸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截至今年元月份统计共计2337户,营业面积430592.2平方米。其中,餐饮业692户,营业面积118954.6平方米;小百货、小食品、小便利店564户,营业面积47023平方米;大中型超市16户,营业面积119800平方米;物回点29户,面积4192平方米,物回车辆326辆;五金、土产、修配行业324户,营业面积19337.6平方米;美容美发、洗浴业621户,营业面积4839平方米。全区原有国营、集体商业公司9个,独立法人单位95个,自然网点524个,从业人员1959人。2004年全区零售额完成15.5亿元。

全区16个大中型超市万米以上的5个,经营面积6.3万平方米,中型的11个,经营面积56800平方米,从业人员3987人。全区农贸摊群市场37个,总面积142682平方米,其中改造提升为菜市场的4个,面积9555平方米。

近年来在“优二强三”战略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的环境中,个体、民营、内外投资势头不断升温,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格局。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据经贸委系统统计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47026.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71058.46万元,增长51%。社会商品零售额由2000年的7363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54549.04万元,增长109.8%。税金由2000年的2370.85万元增加到2004年2500万元,增长5.4%。

(二)存在问题

l、总量规模小,比重低。服务业增加值排在全市第四,与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地位不适应。

2、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较慢,实力较弱。我区的餐饮业、超市占的比重较高,而交通邮电、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低。

3、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行业较多,而大型商场、高档专卖店非常少,商业中心未形成气候,造成我区高档消费外流,对区域外消费没有吸引力。

4、辐射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很少。商品辐射功能较弱。

5、开放程度不高,外资所占的比重比较小。很多服务领域没有完全放开,一些重要的服务业领域也没有完全放开。

6、服务业设施分布不合理。偏远地区和大部分新建社区缺乏商业、服务业网点。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环境、机遇和挑战

(一)外部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我市“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提供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四大功能、着力完善现代服务业六大体系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措施。我区位于中心市区东部,傍站、沿河、近港,是市区与滨海相联接的前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区内有客、货两站,快速公路即将竣工,具有优越的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优势。工业战略东移,为商贸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们应抓住机遇,在大力发展传统商业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集中优势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商贸流通载体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商业布局,加快连锁经营的发展,拓展新的经营业态,加快社区商业服务业建设,营造现代化社区商业环境,努力使我区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区尽快成为天津市经济

最重要、最富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区之一。

(二)发展机遇

当前河东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一是全市工业战略东移,腾出大量的

仓储和工业用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二是国际产业的发展重点趋向服务业。我国

加入WTO进入过渡期,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将陆续对外开放。河东区邻近港口、机场,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对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十分有利。三是海河综合开发是全市经济发展

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区作为海河综合开发的重要节点,为打造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

带,为全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制造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的迅速提高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的要求。五是信息技术、高科技的迅猛发

展为提升现代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创造了条件。奥运经济也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面临挑战

我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现代服务

业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内许多地区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

服务业发展先机;我区的基础较低,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要快速

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全区上下齐心付出更加辛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我区

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

进,实现全区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

越发展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城市定位,赋予滨海新区以振兴北方商

埠为目标,以海河综合开发为重心,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满足群众服

务需求,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为主线,以发展高聚集、强辐射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注重外向

型格局,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沿河、沿路、滨海前沿的优势;着力构建以现代商贸、现代

物流、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服务功

能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强规划和政

策引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和“三个基地”

建设的规划设想,尽快建成四个区级商业中心和十个社区商业中心。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五

个聚集区”、“三条发展带”。即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洋务溯源”旅游区、天津环球交易中

心智慧城、新开路商务商贸服务区、津滨大道集散物流区和十一经路金融发展带、卫国道商

贸商务发展带、程林庄路商贸商务发展带。扩大服务总量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

亿元以上,年增长24.5%,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以上。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5.99

万人,累计达到11.2万人。

(三)重点任务

1、五个聚集区

①南站CBD中心商务区。位于六纬路、海河,十一经路、六经路之间区域,占地29.68

万平方米,是天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河东区现代服务业最具亮点的聚

集区。规划定位:在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投资100多亿元,建设1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办

公设施、数码城、高级酒店、金融中心、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海河艺术中心、餐饮娱乐等

设施,使其成为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②“洋务溯源”旅游观光区。位于中环线、十五经路、海河、京山线之间,占地3.11平方

公里。该地区是海河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是天津市最早的聚落和商埠漕运之地。规划定位:

充分挖掘直沽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洋务溯源在直沽”主题,投资67.4亿元,建设“一街两片”,

即直沽文化旅游街、北园公园和柳墅行宫。在“一街两片”上重点开发建设17个项目。即:

洋务文化技术中心、天妃宫二期、海河图书大厦、津沽大戏楼、体育场馆、商务会所、东城

商务坐标、直沽文化商贸城、海峰商贸楼、酒文化大世界、现代娱乐城、武备学堂近代军事

展览馆、北洋水师学堂会馆、北洋机器局、洋务运动纪念小品、天妃码头、柳墅行宫花园酒

店。总建设面积47.8万平方米,总投资67.65亿元。采取文旅结合、商旅结合方式,构建

水景旅游线和以展示洋务运动等中国历史文化的多点景观。形成集洋务文化、休闲旅游、建

设娱乐、商贸餐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区,成为天津市“洋务溯源”旅游板块。

③天津环球交易中心智慧城区。位于武当路、月牙河、河东区界、津塘路之间区域,总

占地面积5.44平方公里,其中河东界内1.23平方公里。规划定位:工业战略东移后,置换

出大量的发展空间,德国赫尔佐科国际公司拟在该地区投资12亿美金,开发建设“天津环球

交易中心智慧城”。在河东界内重点建设技术支持、物流中心、世贸中心、俱乐部中心。在

中山门轻轨站,投资3.5亿元,建设5.7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1楼用于停车场;2—4楼为

综合性超市;5楼为餐饮和娱乐场所。

④新开路嘉华商业聚集区。位于京山铁路复线、新开路、华昌大街、华龙道之间区域,

占地2.1平方公里。是天津市铁路、汽车客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它连接中心市区和滨海

新区,辐射河北区和东丽区,已基本形成现代商业、商务中心的雏形。规划定位:按照建设

商业新区的目标,拟投资33亿元,建设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商务、

商贸、星级酒店、高级公寓的嘉华国际商业中心二期工程,与嘉华国际商业中心一期融为一

体;投资3.28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7.82万平方米若干个商务楼宇。通过新建、改造提升,

使该地区大型商贸设施占地面积达34.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6.7万平方米。形成与

和平、河西老商业区“三足鼎立”的新的商业聚集区。

⑤津滨大道物流集散区。位于月牙河、东风立交桥、京山铁路线、程林庄路之间区域,

占地2.85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市较早的仓储物流区域。目前,该地区云集了劝华商贸广

场、家乐福超市、家世界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商贸设施和以家具家居、装饰灯饰、花鸟鱼虫、

精品展卖为特色的登发、平河、天津家具街、南方灯饰城、花鸟鱼虫等专业批发市场,形成

了面向全市,辐射三北的地区物流集散中心。规划设想:改造扩大现有5个专业批发市场,

开发近40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万平

方米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集购物、娱乐、文化、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SHOPPINGMALL

大型商贸项目;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85万平方米的天津

首家涉外展卖中心“欧亚国际展卖中心”。通过改造提升,该地区将形成7个大型商品批发专

业市场和2个大型超市,总占地面积达73.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23.05万平方米,

预计市场年总成交额可达15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年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1个,超10亿

元市场3个,超3亿元市场1个,超1亿元市场2个,成为天津市商贸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物

流集散区。

2、三条发展带

①十一经路金融发展带。南起光明桥,向北至津塘路,全长约1500米。规划设想:依托

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新建三联大厦、新亚大厦等商务楼,调整置换十一经路两侧非金融

属性的公建设施,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总部入驻,形成功能完善、聚集度高,具有现代

服务功能的金融发展一条街。

②卫国道商贸商务发展带。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起点至顺驰桥,全长约6000米,是连接

滨海国际机场的重要迎宾线。规划设想:以迎宾线道路拓宽改造为契机,充分挖掘沿路土地

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商务楼宇、商业设施。重点建设“顺驰·又一城”项目,该项目坐拥地铁

二号线、紧邻奥运迎宾大道卫国道。拟建规模达8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落。由国际美食街、

酒吧文化街、风情地中海、健康娱乐城等别有风韵的商业设施组成,“又一城”以水为出发点,

建设10000平方米的水面,形成水景相融的商业新形态。同时建设帝旺星级酒家和华津商贸

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形成以商务办公为主,汇集商业、宾馆、文化娱乐等配套功能完善的

商贸商务的发展带。

③程林庄路商贸商务发展带。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起点至沙柳路,全长约4600米。规划

设想:依托现有的商业设施,改造提升现有的商业网点,投资1.3亿元,进行名家装饰城三

期工程,扩建4.6万平方米。由世界五百强欧尚家族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建筑面积20万

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主营百货、体育用品和建材装饰。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2.2万平方

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星期八商业街”,发展商场、旗舰店、星级酒店、专卖店等,

融合发展商务楼宇、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形成以商业为主,商务服务为辅,满足居民生活

消费需要的商贸商务发展带。

3、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围绕建设“五区三带”,着力打造、培育一批为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商务楼宇。一是科

学规划。依托南站CBD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整合盘活一批现有楼宇;重点培育好新亚、三

联、冠福、城建、福建、裕阳、福望、津海、欧亚、嘉华10余幢标志商务楼,精心打造十

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三条楼宇经济带,形成多种类型并存,点线面结合的楼宇经济集群。

二是打造五大品牌楼宇。重点打造航运货代品牌、现代设计港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品牌、总

部经济品牌、中介服务品牌五大特色楼宇。以天星河畔大厦、逸庭院为载体,借助天津港口

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动力,吸引航运、物流、货代等类企业的总部和高级物流人才入驻

“天星”、“逸庭院”,将其打造为航运物流类总部企业基地的特色楼宇;以新亚大厦为载体,

吸引国内外各类设计公司入驻,将其培育为集工程、广告、装潢、建筑、服饰等设计为一体

的特色楼宇;以万隆大厦、巨福园商务大厦为载体,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进驻该楼宇,

将其打造为总经销、总代理的特色楼宇;以三联大厦、冠福大厦为载体,吸引企业总部入驻,

将其培育为金融、保险、国际集贸集聚的总部经济特色楼宇;以兰海大厦、福信大厦为载体,

吸引各类中介组织入驻,将其打造为现代中介服务业的特色楼宇。

4、“新天地”项目

该项目位于河东区新开路东侧、华昌道北侧,总规划用地近20公顷,规划建设高档住

宅、生态园林、商务广场、五星级酒店和城市商业街等设施。“新天地”建筑将成为海河东岸

大型地标性建筑,建筑内涵立足于同时满足现代人群生活、文化与精神三方面需求,在更大

范围内提升天津建筑文化,繁荣海河东岸的区域经济发展。其中规划的商业街临近新开路,

立足于满足个性化时尚消费,为本市又一条特色鲜名的商业步行街。

5、六纬路一条街

六纬路和十一经路十字街现有商贸企业56家,新建高档购物中心、专卖店6.9万平方

米,形成商业繁华区。依托东坡酒家、天府老妈、翠亨屯、湘君府在六纬路、八纬路、十一

经路至十四经路区域内,分别建设1.4万平方米和7900平方米两个餐饮组团,形成餐饮繁

华区。

6、九经路机电特色街

现有机电市场一个,机电商店20户,抓住大同桥和九经路拓宽的机遇,兴建商业网点,

并向北长路延伸。

7、汽车专业市场

把东兴汽车交易城和旧机动车市场迁入新仓库,建设成集汽车博览、销售、装具、美容

为一体的大型汽车市场。使其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汽车专业市场。

8、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用两三年的时间建立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有区、街和社

区组成的集商业、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商品配送、物资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服务网络。

构筑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新型社区服务平台。

①认真组织好“民心工程”,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到2010年,发展225个社区的放心

早点网点,使全区“放心早点”总数发展到300家。便民超市、便利店由目前的180家发展到

280家,为群众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商品。

②按行政区域人口计算,建设20个菜市场,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市场配备食品检

测仪器,保证食品合格。

③建设四个区级商业中心和十个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行业齐全、经营配套的

商业聚集区,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四个商业中心是六纬路、新开路、大直沽、中山门商业

中心;十个社区商业中心是红星路、丽苑、唐家口、万新村、大直沽、中山门、新仓库、真

理道、卫国道、世纪大道社区商业中心。

9、培育骨干企业,狠抓品牌效应

通过企业改革加速资本运作,通过吸纳社会法人,内外引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

投资主体多元化,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搞好老字号无形资产开发利用,通过科技载

体,恢复和扩大传统品牌优势。我区商业发展壮大大桥道食品店、锐新暖气片、威力克酒店

用品的基础上,挖掘老字号,如十香斋麻花、芝兰斋糕点、启源茶店、玉生香糕点等,扩大

规模,增加知名度。

10、发展中介服务业

在家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延伸服务,同社区商业服务相结合形成服务网络。还

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中介服务业发

展到280家以上。重点培育“五大特色”服务。即以航运、货代、物流、为特色的货代服务;

以各类工程设计为特色的设计咨询服务;以总经销、总代理为特色的代理服务;以金融、保

险、典当、拍卖、国际贸易为特色的融资服务;以会计、咨询为特色的中介服务。抓住服务

业对外开放和CEPA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评估、技术监测和认

证等中介机构来我区执业。

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为实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目标,要认真贯彻市、区八届六次会议精神,深化企业改革,基

于现有的基础求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需要扎扎实实地

进行一系列基础工作。其一要推进流通企业的改革调整,构筑现代化流通企业的规模优势。

其二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其三要加强载体设施建设的力度,

兴建一批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设施。其四是政府转变其职能,创造良好环境。其五是加强人

才智力开发,转变用人观念,改革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人才利用、人才培育、人才选

拔、人才储备的力度,完善用人措施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

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商贸流通业摆到重要位置,努力搞好服务,紧紧搞

好围绕“十一五”发展战略。在组织保证工作到位,目标落实责任明确,要加强指导,认真研

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涉及全局和整体的突出矛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

应发展变化的情况。加强运行中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进度情况,把握运行质量,努力实现

战略目标。

(二)科学规划,政策扶持

要统筹谋划,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

服务业门类,用规划引导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加强扶持。要加强和工商、财

税、土地规划、建设、房管、电力、交通、市容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研究优惠和扶持政

策,为发展我区的商贸流通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发

进一步开发招商资源,全面放开“五区三带”和楼宇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东投资,

争取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全面做好安商、助商和跟踪服务,建立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招

商服务平台,确保招强引优。

(四)强化管理

认真吸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在管理上要

创新,使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注重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定

期培训,为管理者加压充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以新的思路推进企业的发展。

(五)整合资源

打破旧框框和传统界限,加快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地理资源、人事资

源,以资源聚资金,经过资本运行,实现资本整合,为区域经济发展,为壮大企业实力,奠

定物质基础。

(六)转变职能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一、“十五”时期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河东区传统的商贸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截至今年元月份统计共计2337户,营业面积430592.2平方米。其中,餐饮业692户,营业面积118954.6平方米;小百货、小食品、小便利店564户,营业面积47023平方米;大中型超市16户,营业面积119800平方米;物回点29户,面积4192平方米,物回车辆326辆;五金、土产、修配行业324户,营业面积19337.6平方米;美容美发、洗浴业621户,营业面积4839平方米。全区原有国营、集体商业公司9个,独立法人单位95个,自然网点524个,从业人员1959人。2004年全区零售额完成15.5亿元。

全区16个大中型超市万米以上的5个,经营面积6.3万平方米,中型的11个,经营面积56800平方米,从业人员3987人。全区农贸摊群市场37个,总面积142682平方米,其中改造提升为菜市场的4个,面积9555平方米。

近年来在“优二强三”战略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的环境中,个体、民营、内外投资势头不断升温,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格局。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据经贸委系统统计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47026.8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71058.46万元,增长51%。社会商品零售额由2000年的7363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54549.04万元,增长109.8%。税金由2000年的2370.85万元增加到2004年2500万元,增长5.4%。

(二)存在问题

l、总量规模小,比重低。服务业增加值排在全市第四,与国际港口大都市的地位不适应。

2、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较慢,实力较弱。我区的餐饮业、超市占的比重较高,而交通邮电、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低。

3、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行业较多,而大型商场、高档专卖店非常少,商业中心未形成气候,造成我区高档消费外流,对区域外消费没有吸引力。

4、辐射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很少。商品辐射功能较弱。

5、开放程度不高,外资所占的比重比较小。很多服务领域没有完全放开,一些重要的服务业领域也没有完全放开。

6、服务业设施分布不合理。偏远地区和大部分新建社区缺乏商业、服务业网点。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环境、机遇和挑战

(一)外部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我市“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提供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四大功能、着力完善现代服务业六大体系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措施。我区位于中心市区东部,傍站、沿河、近港,是市区与滨海相联接的前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区内有客、货两站,快速公路即将竣工,具有优越的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优势。工业战略东移,为商贸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们应抓住机遇,在大力发展传统商业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集中优势打造亮点,全面提升商贸流通载体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商业布局,加快连锁经营的发展,拓展新的经营业态,加快社区商业服务业建设,营造现代化社区商业环境,努力使我区商贸流通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区尽快成为天津市经济

最重要、最富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区之一。

(二)发展机遇

当前河东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一是全市工业战略东移,腾出大量的

仓储和工业用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二是国际产业的发展重点趋向服务业。我国

加入WTO进入过渡期,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将陆续对外开放。河东区邻近港口、机场,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对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十分有利。三是海河综合开发是全市经济发展

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区作为海河综合开发的重要节点,为打造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景观

带,为全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制造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的迅速提高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的要求。五是信息技术、高科技的迅猛发

展为提升现代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创造了条件。奥运经济也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面临挑战

我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现代服务

业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内许多地区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

服务业发展先机;我区的基础较低,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要快速

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全区上下齐心付出更加辛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我区

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

进,实现全区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与时俱进、力争上游。抢抓机遇、跨

越发展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城市定位,赋予滨海新区以振兴北方商

埠为目标,以海河综合开发为重心,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满足群众服

务需求,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为主线,以发展高聚集、强辐射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注重外向

型格局,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沿河、沿路、滨海前沿的优势;着力构建以现代商贸、现代

物流、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努力形成服务功

能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强规划和政

策引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和“三个基地”

建设的规划设想,尽快建成四个区级商业中心和十个社区商业中心。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五

个聚集区”、“三条发展带”。即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洋务溯源”旅游区、天津环球交易中

心智慧城、新开路商务商贸服务区、津滨大道集散物流区和十一经路金融发展带、卫国道商

贸商务发展带、程林庄路商贸商务发展带。扩大服务总量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

亿元以上,年增长24.5%,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0%以上。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5.99

万人,累计达到11.2万人。

(三)重点任务

1、五个聚集区

①南站CBD中心商务区。位于六纬路、海河,十一经路、六经路之间区域,占地29.68

万平方米,是天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河东区现代服务业最具亮点的聚

集区。规划定位:在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投资100多亿元,建设1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办

公设施、数码城、高级酒店、金融中心、会展中心、购物中心、海河艺术中心、餐饮娱乐等

设施,使其成为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②“洋务溯源”旅游观光区。位于中环线、十五经路、海河、京山线之间,占地3.11平方

公里。该地区是海河开发的重要节点之一,是天津市最早的聚落和商埠漕运之地。规划定位:

充分挖掘直沽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洋务溯源在直沽”主题,投资67.4亿元,建设“一街两片”,

即直沽文化旅游街、北园公园和柳墅行宫。在“一街两片”上重点开发建设17个项目。即:

洋务文化技术中心、天妃宫二期、海河图书大厦、津沽大戏楼、体育场馆、商务会所、东城

商务坐标、直沽文化商贸城、海峰商贸楼、酒文化大世界、现代娱乐城、武备学堂近代军事

展览馆、北洋水师学堂会馆、北洋机器局、洋务运动纪念小品、天妃码头、柳墅行宫花园酒

店。总建设面积47.8万平方米,总投资67.65亿元。采取文旅结合、商旅结合方式,构建

水景旅游线和以展示洋务运动等中国历史文化的多点景观。形成集洋务文化、休闲旅游、建

设娱乐、商贸餐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区,成为天津市“洋务溯源”旅游板块。

③天津环球交易中心智慧城区。位于武当路、月牙河、河东区界、津塘路之间区域,总

占地面积5.44平方公里,其中河东界内1.23平方公里。规划定位:工业战略东移后,置换

出大量的发展空间,德国赫尔佐科国际公司拟在该地区投资12亿美金,开发建设“天津环球

交易中心智慧城”。在河东界内重点建设技术支持、物流中心、世贸中心、俱乐部中心。在

中山门轻轨站,投资3.5亿元,建设5.7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1楼用于停车场;2—4楼为

综合性超市;5楼为餐饮和娱乐场所。

④新开路嘉华商业聚集区。位于京山铁路复线、新开路、华昌大街、华龙道之间区域,

占地2.1平方公里。是天津市铁路、汽车客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它连接中心市区和滨海

新区,辐射河北区和东丽区,已基本形成现代商业、商务中心的雏形。规划定位:按照建设

商业新区的目标,拟投资33亿元,建设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商务、

商贸、星级酒店、高级公寓的嘉华国际商业中心二期工程,与嘉华国际商业中心一期融为一

体;投资3.28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7.82万平方米若干个商务楼宇。通过新建、改造提升,

使该地区大型商贸设施占地面积达34.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6.7万平方米。形成与

和平、河西老商业区“三足鼎立”的新的商业聚集区。

⑤津滨大道物流集散区。位于月牙河、东风立交桥、京山铁路线、程林庄路之间区域,

占地2.85平方公里。该地区是我市较早的仓储物流区域。目前,该地区云集了劝华商贸广

场、家乐福超市、家世界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商贸设施和以家具家居、装饰灯饰、花鸟鱼虫、

精品展卖为特色的登发、平河、天津家具街、南方灯饰城、花鸟鱼虫等专业批发市场,形成

了面向全市,辐射三北的地区物流集散中心。规划设想:改造扩大现有5个专业批发市场,

开发近40万平方米的闲置地块,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万平

方米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集购物、娱乐、文化、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SHOPPINGMALL

大型商贸项目;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1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85万平方米的天津

首家涉外展卖中心“欧亚国际展卖中心”。通过改造提升,该地区将形成7个大型商品批发专

业市场和2个大型超市,总占地面积达73.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23.05万平方米,

预计市场年总成交额可达15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年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1个,超10亿

元市场3个,超3亿元市场1个,超1亿元市场2个,成为天津市商贸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物

流集散区。

2、三条发展带

①十一经路金融发展带。南起光明桥,向北至津塘路,全长约1500米。规划设想:依托

南站CBD中心商务区,新建三联大厦、新亚大厦等商务楼,调整置换十一经路两侧非金融

属性的公建设施,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总部入驻,形成功能完善、聚集度高,具有现代

服务功能的金融发展一条街。

②卫国道商贸商务发展带。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起点至顺驰桥,全长约6000米,是连接

滨海国际机场的重要迎宾线。规划设想:以迎宾线道路拓宽改造为契机,充分挖掘沿路土地

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商务楼宇、商业设施。重点建设“顺驰·又一城”项目,该项目坐拥地铁

二号线、紧邻奥运迎宾大道卫国道。拟建规模达8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落。由国际美食街、

酒吧文化街、风情地中海、健康娱乐城等别有风韵的商业设施组成,“又一城”以水为出发点,

建设10000平方米的水面,形成水景相融的商业新形态。同时建设帝旺星级酒家和华津商贸

大厦等一批商务楼宇。形成以商务办公为主,汇集商业、宾馆、文化娱乐等配套功能完善的

商贸商务的发展带。

③程林庄路商贸商务发展带。以十一经路立交桥为起点至沙柳路,全长约4600米。规划

设想:依托现有的商业设施,改造提升现有的商业网点,投资1.3亿元,进行名家装饰城三

期工程,扩建4.6万平方米。由世界五百强欧尚家族企业投资10亿元,建设建筑面积20万

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主营百货、体育用品和建材装饰。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12.2万平方

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星期八商业街”,发展商场、旗舰店、星级酒店、专卖店等,

融合发展商务楼宇、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形成以商业为主,商务服务为辅,满足居民生活

消费需要的商贸商务发展带。

3、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围绕建设“五区三带”,着力打造、培育一批为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商务楼宇。一是科

学规划。依托南站CBD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整合盘活一批现有楼宇;重点培育好新亚、三

联、冠福、城建、福建、裕阳、福望、津海、欧亚、嘉华10余幢标志商务楼,精心打造十

一经路、卫国道、新开路三条楼宇经济带,形成多种类型并存,点线面结合的楼宇经济集群。

二是打造五大品牌楼宇。重点打造航运货代品牌、现代设计港品牌、总代理总经销品牌、总

部经济品牌、中介服务品牌五大特色楼宇。以天星河畔大厦、逸庭院为载体,借助天津港口

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动力,吸引航运、物流、货代等类企业的总部和高级物流人才入驻

“天星”、“逸庭院”,将其打造为航运物流类总部企业基地的特色楼宇;以新亚大厦为载体,

吸引国内外各类设计公司入驻,将其培育为集工程、广告、装潢、建筑、服饰等设计为一体

的特色楼宇;以万隆大厦、巨福园商务大厦为载体,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进驻该楼宇,

将其打造为总经销、总代理的特色楼宇;以三联大厦、冠福大厦为载体,吸引企业总部入驻,

将其培育为金融、保险、国际集贸集聚的总部经济特色楼宇;以兰海大厦、福信大厦为载体,

吸引各类中介组织入驻,将其打造为现代中介服务业的特色楼宇。

4、“新天地”项目

该项目位于河东区新开路东侧、华昌道北侧,总规划用地近20公顷,规划建设高档住

宅、生态园林、商务广场、五星级酒店和城市商业街等设施。“新天地”建筑将成为海河东岸

大型地标性建筑,建筑内涵立足于同时满足现代人群生活、文化与精神三方面需求,在更大

范围内提升天津建筑文化,繁荣海河东岸的区域经济发展。其中规划的商业街临近新开路,

立足于满足个性化时尚消费,为本市又一条特色鲜名的商业步行街。

5、六纬路一条街

六纬路和十一经路十字街现有商贸企业56家,新建高档购物中心、专卖店6.9万平方

米,形成商业繁华区。依托东坡酒家、天府老妈、翠亨屯、湘君府在六纬路、八纬路、十一

经路至十四经路区域内,分别建设1.4万平方米和7900平方米两个餐饮组团,形成餐饮繁

华区。

6、九经路机电特色街

现有机电市场一个,机电商店20户,抓住大同桥和九经路拓宽的机遇,兴建商业网点,

并向北长路延伸。

7、汽车专业市场

把东兴汽车交易城和旧机动车市场迁入新仓库,建设成集汽车博览、销售、装具、美容

为一体的大型汽车市场。使其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汽车专业市场。

8、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用两三年的时间建立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有区、街和社

区组成的集商业、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商品配送、物资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服务网络。

构筑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新型社区服务平台。

①认真组织好“民心工程”,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到2010年,发展225个社区的放心

早点网点,使全区“放心早点”总数发展到300家。便民超市、便利店由目前的180家发展到

280家,为群众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商品。

②按行政区域人口计算,建设20个菜市场,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市场配备食品检

测仪器,保证食品合格。

③建设四个区级商业中心和十个社区商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行业齐全、经营配套的

商业聚集区,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四个商业中心是六纬路、新开路、大直沽、中山门商业

中心;十个社区商业中心是红星路、丽苑、唐家口、万新村、大直沽、中山门、新仓库、真

理道、卫国道、世纪大道社区商业中心。

9、培育骨干企业,狠抓品牌效应

通过企业改革加速资本运作,通过吸纳社会法人,内外引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

投资主体多元化,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同时,搞好老字号无形资产开发利用,通过科技载

体,恢复和扩大传统品牌优势。我区商业发展壮大大桥道食品店、锐新暖气片、威力克酒店

用品的基础上,挖掘老字号,如十香斋麻花、芝兰斋糕点、启源茶店、玉生香糕点等,扩大

规模,增加知名度。

10、发展中介服务业

在家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延伸服务,同社区商业服务相结合形成服务网络。还

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力争到2010年中介服务业发

展到280家以上。重点培育“五大特色”服务。即以航运、货代、物流、为特色的货代服务;

以各类工程设计为特色的设计咨询服务;以总经销、总代理为特色的代理服务;以金融、保

险、典当、拍卖、国际贸易为特色的融资服务;以会计、咨询为特色的中介服务。抓住服务

业对外开放和CEPA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评估、技术监测和认

证等中介机构来我区执业。

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为实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目标,要认真贯彻市、区八届六次会议精神,深化企业改革,基

于现有的基础求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需要扎扎实实地

进行一系列基础工作。其一要推进流通企业的改革调整,构筑现代化流通企业的规模优势。

其二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其三要加强载体设施建设的力度,

兴建一批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设施。其四是政府转变其职能,创造良好环境。其五是加强人

才智力开发,转变用人观念,改革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人才利用、人才培育、人才选

拔、人才储备的力度,完善用人措施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

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发展商贸流通业摆到重要位置,努力搞好服务,紧紧搞

好围绕“十一五”发展战略。在组织保证工作到位,目标落实责任明确,要加强指导,认真研

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涉及全局和整体的突出矛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

应发展变化的情况。加强运行中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进度情况,把握运行质量,努力实现

战略目标。

(二)科学规划,政策扶持

要统筹谋划,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

服务业门类,用规划引导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加强扶持。要加强和工商、财

税、土地规划、建设、房管、电力、交通、市容等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研究优惠和扶持政

策,为发展我区的商贸流通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发

进一步开发招商资源,全面放开“五区三带”和楼宇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河东投资,

争取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全面做好安商、助商和跟踪服务,建立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招

商服务平台,确保招强引优。

(四)强化管理

认真吸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在管理上要

创新,使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尤其注重提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要定

期培训,为管理者加压充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以新的思路推进企业的发展。

(五)整合资源

打破旧框框和传统界限,加快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地理资源、人事资

源,以资源聚资金,经过资本运行,实现资本整合,为区域经济发展,为壮大企业实力,奠

定物质基础。

(六)转变职能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尽快成立“郴州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归口管理单位,具体负责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编制与落实,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的管理与协调;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与管理,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三是明确奖励措施,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功单位和人员给予行政的和物质的奖励。

(二)明确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及省里在市场准入、财政税费、土地供应、人才培训与引进等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先行先试”34条措施,尽快设立“郴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对服务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项目促销展销的扶持和对服务业龙头企业、服务业重点品牌、服务业创优活动和贡献突出部门的奖励,引导资金规模每年在500万元以上。

(三)降低准入门槛,加强部门合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先行先试”34条政策,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和限制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以进入郴州,有关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样适用,特别是在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要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全面推进涉及现代服务业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一站式办理服务,适度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凡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服务业项目,都一律实行备案制和核准制,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供绿色通道。

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摘 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制造业?怎样发展?在对具体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哪些生产性服务行业应领先于制造业优先发展,哪些生产性服务行业应与制造业同步发展,并且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优先次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我国经济近些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常常被人们提到的生产国外名牌运动鞋,虽然鞋是在我国生产的,但是利润绝大部分被国外的品牌厂商所获取,我国作为实际生产者所能得到的收入微乎其微,只能以低廉的劳动成本来取得立足之地。随着近些年我国劳动成本的一路攀升,这种拼成本,尤其是拼劳动力成本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不仅如此,以往的消耗大量投资、消耗大量能源与资源的生产方式也越来越面临困难。这种生产方式使得我国已经出现了污染严重、能源与资源储量消耗过快的危机,而且在这种粗放生产方式下,利润却很低。解决上述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提升制造业效率,从拼成本的生产方式升级到拼技术、拼品牌的生产方式,从拼投资、拼资源的生产方式升级到低投入高收益的生产方式。那么,怎样提升制造业效率?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正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国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制造业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和学术界近些年才越来越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那么,对于我国来说,怎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应该是怎样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优先次序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无疑都是需要大力发展的,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制造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理论界和生产部门的一个问题。从优先发展服务业一方来看,发展制造业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先导和基础。例如,现在人们公认发达的仓储物流业,对于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业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降低成本角度来看,以往企业需要自行购买、存储、运输原材料,而如果依靠发达的仓储物流业作为支持,企业可以货比多家,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受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局限于就近购买,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采购价格。企业可以随用随买,从而减少建造仓库,减少仓储保管的人力与物力。并且,企业可以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随产随运,随卖随运,而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建造仓库存储产品。因此,先进发达的仓储物流业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个角度说,应该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保障和后盾。但是,优先发展制造业也有其理由,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提供服务的,是制造业的供给方,如果制造业不发达,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就较低。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可知,如果一种产品需求不足,那么它就难以发展起来。反过来,如果一种产品需求旺盛,那么它不仅会大量生产,而且会在强劲需求的刺激下不断升级换代。因此,如果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较低,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就难以发展起来。

应该说,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优先发展次序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对于这个问题,本文认为,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关于制造业的优先发展次序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应该笼统地说我国应该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优先发展制造业,而是应该具体说明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哪些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存在一个发展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即使是优先发展,也不一定是尽全力发展,而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减小发展力度,转而发展其他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优先次序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不能单纯地一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或制造业,而应两者协调发展。

二、服务业行业与制造业优先发展的具体分析

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优先次序上,应该具体行业具体分析,即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分析。对于某个具体行业来说,还应该具体发展阶段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服务业可大致分为几种情况:亟待发展的;可以与制造业的发展同步发展的;可以稍缓发展的。

有一些服务业行业是亟待发展的,即它们需要领先于制造业的发展而优先发展。其代表行业是研发与设计。这里需要说明,按照国家统计分类,研发与设计仅包括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那部分研发与设计,而且仅包括部分生产活动的研发设计。但从长期来考察国家经济发展就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而不是仅局限于国家统计分类中的那部分研发与设计,各种研发与设计都应该大力发展,而且应该领先于制造业发展。这里所谓领先于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个含义,是就也许某些研发与设计在目前还看不出与生产活动的直接关联,也许在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制造业的需求,但是也应予以大力发展,而不是如国家统计分类那样仅对可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那部分研发设计予以大力支持。从这个角度上看,某些应用技术理论研究,甚至一些基础理论研究,都应予以大力支持,尽管目前它们还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活动。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技术大国一般都拥有强大的理论研究,而且往往是以强大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为后盾。从国际价值链分工理论分析来看,那些国外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攫取高额利润,常见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往往是以强大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汽车制造业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生物制药业又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很多核心技术往往需要多年的理论积累,因此,我国要想提升制造业效率,提升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超前发展研发与设计服务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统计分类中的那部分研发与设计,而是要大大拓宽范围。

有一些行业可以大致与服务业同步发展,即它们的发展要视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而定,而不宜或没必要超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而大力发展。比如,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就要考虑现有相关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可以略微超越制造业的现有需求而发展,而不宜过于超前发展。这些服务业即使有轻微程度的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害,因为当企业需要这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时,企业会主动促进这些服务业的发展,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水平。

还有一些行业可以稍缓发展,即从目前来看,制造业的发展不依赖于它们的发展,它们目前的服务供给已经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甚至有所过剩。这类行业的典型可能是房地产业。我国2015年的国家统计分类中,之所以没有像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那样把房地产业列入生产性服务业范围中,可能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房地产业不在大力发展之列。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尽管各种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支持,但是随着服务业的具体行业的不同,政府和企业所需要发挥的作用并不一样。其中,服务业发展优先次序的不同是决定政府和企业各自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对于那些需要领先于制造业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甚至主要由政府扶持,而不是由企业支持。这是因为,对于这类服务业来说,它们在短期内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一般不愿为之付出,因此,如果这类服务业的发展依靠企业的支持,就很可能发展不起来,从而从长期来看,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于那些大致与制造业同步发展的服务业,政府主要发挥监控的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带动促进这些服务业的发展。只有当发现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的时候,政府才出手直接插手促进这些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手段不仅仅包括财政拨款或优惠贷款,还包括各种制度建设与执法监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是对于有些行业如研发与设计服务,往往牵涉到知识产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那么就会大大打击研发与设计服务行业的积极性,这个行业就难以发展起来。二是有些行业本身就与政府制度建设与执法监管密不可分,典型代表是知识产权服务、生产性法律服务。如果政府的制度建设不跟上、政府的监管执法不到位,那么知识产权服务、生产性法律服务就形同虚设,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6).

[2] 刘书瀚,张瑞,刘立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6).

[3] 席艳乐,李芊蕾.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

[4] 黄莉芳,黄良文,郭玮.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传导机制检验[J].财贸研究,2012,(3).

[5] 江曼琦,席强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6] 刘纯彬,杨仁发.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8).

[责任编辑 安 琪]

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摘 要:以漳州市为例,研究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中心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 “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漳州市,提出漳州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而发挥中心城区强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是实现漳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探讨了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形式,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心城区;服务业;漳州市

1 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漳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漳州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现实选择。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发达国家乃至福州、厦门、泉州等先进地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启示,也是漳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发达国家乃至福州、厦门、泉州等先进地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历程显示,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由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服务业共同推动。“十五”期间漳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6%,均高于全省的14.1%、泉州的14.4%、福州的14.7%,但由于漳州服务业增长一直乏力,制约着漳州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0.5%,低于厦门15.3%、泉州12.3%、福州11.5%)。2006年服务业增幅回升到11.8%,但仅高于三明、宁德而居全省第7位,依然是漳州经济快速增长的软肋。纵观近年来漳州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漳州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尤其是工业)、三产业共同推动的,1992-2006年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49.4%(工业为46.2%)、33.1%。今后发展也只能靠第二、三产业两轮同时驱动最后达到由第三产业为主推力。但2006年漳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4.1%,低于全国的39.5%、全省的39.1%,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壮大地方财力的现实要求。2006年漳州地方级财政收入仅为泉州的36.9%,其中营业税也只占泉州的36.2%。

(2)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构建小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动漳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尽快有序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对于农业地市的漳州来说相当重要;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的整治,都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漳州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3%与46.6%,分别比2000年下降7.5、5.1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的39.3%与45.3%、全国的35.8%与43.0%。

(3)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能耗和增加就业。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漳州服务业吸纳了49.1%新增从业人员。而目前漳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48.2%,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会下降,服务业必将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二是要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降耗12%的目标,也要依赖服务业比重的大幅提高。2006年漳州单位GDP能耗下降2.1%,没能完成下降2.4%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工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规模工业单位能耗是服务业的6倍多)。同时近年来漳州工业投资呈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增加,为此,漳州节能降耗不仅需要从工业等单耗中挖掘潜力,更要依赖服务业比重的大幅提高。

(4)加快服务业发展可助推漳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现实条件下,利用优惠政策把投资欲望强烈的社会资金引向发展服务业,这既可摆脱投资困局又能刺激消费需求上升,从而起到培养和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作用,最终是经济增长在平稳发展中完成投资与消费两大力量的转换。这对于消费率远低于全省、全国的漳州而言尤其重要。

2 发挥中心城区强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是实现漳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1)中心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 “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中心城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心脏所在。因其特殊的区位、交通、文化等良好条件,对于生产要素集聚、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市场发展起着“磁吸”作用。可以对外部区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即“极化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城市对周边区域辐射半径也不断扩大,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即“扩散效应”。2006年漳州市区服务业占全市的比重从1985年的17.7%上升到2006年的35.1%,GDP所占比重也由15.5%上升到25.2%。

(2)中心城区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服务业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基地,2006年市区服务业比重达49.0%。城市具有组织城乡商品流通,向外辐射流通服务的功能;科教文卫体等服务部门聚集在作为科研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的城市、城镇;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都以城市、城镇为基地。2006年市区批发贸易业、科教文卫体及公共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37.2%、36.3%、31.3%。

(3)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力大大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显示,服务业的差异越来越大,已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发展差异最大的产业。服务业的产出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农业或工业的影响,且服务业增长速度对GDP增长速度的影响也大于农业和工业。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加大经济发展差距。

(4)漳州中心城区已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期。经济学研究中普遍认为,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临界点。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2006年漳州市区人均GDP达到3946美元,经济增长进入由工业带

动逐步转向由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服务业将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向纵深推进的后续动力。

3 中心城区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制约着辐射与带动作用的发挥

自1985年撤地设市以来,漳州这个闽南中心城市致力于改革与发展,加快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在推进海峡西岸生态港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气息与古城风韵融合,城市经济的特色彰显。但由于中心城区规模不大,服务业量小层次低,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不足。

(1)经济总量偏小,对县域带动作用不够明显。2006年市区GDP仅为厦门的15.5%、福州的22.5%、泉州的44.4%、莆田的52.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四个市区的17.7%、20.0%、53.1%、86.0%;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占厦门的13.1%、福州的18.8%、泉州的48.8%,居第4位,经济影响力还较小,核心地位不突出。同时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中心城区,而二、三产业发展偏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回落,影响辐射力与带动力。

(2)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综合竞争支撑不够。一是金融保险业规模偏小,支撑力不足。2006年市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仅为厦门的5.7%、福州的8.3%、泉州的20.8%,占服务业的比重也低于这些地市。二是房地产业总量不大,带动力仍不够。2006年市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只占厦门的12.5%、福州的15.6%、泉州的44.4%,由于市区地域空间的狭小,公共设施建设受到影响。市区的剧场影剧院、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客运总量分别居全省各市区的第7、5、8、9位。三是高技术领域进展较慢,推动力不强。市区普通高等学校3所、低于泉州市区的10所。2006年市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分别为泉州的23.2%、61.2%、87.9%,与福州、厦门更不可比。

(3)空间狭小人流量不大,消费拉动作用较为有限。近几年漳州中心城区在规模扩大和城市框架拉开进展较为缓慢,2006年市区常住人口58.87万人,仅高于南平居全省第八位,而且城镇人口扩大的速度大大低于泉州与莆田。空间狭小使得贸易规模不大,2006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为泉州的46.8%、厦门的25.1%、福州的14.3%;旅游消费辐射力不够,接待过夜旅游人数与福州、厦门、泉州、南平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3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动漳州服务业发展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一是要继续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重点在龙文区培养一批物流园区,整合建设一批功能全、档次高、辐射广的大型专业、综合批发市场。二是积极构建以滨海渡假旅游为龙头,形成以市区文化商贸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朝圣旅游为辅助,以特色旅游为重点的漳州旅游产业格局,提升漳州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环境吸引力,加快人才的培育和集聚,要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电子信息、船舶修造、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的人才,为做大做强临港工业、落实依港兴市培育人才,聚集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

(2)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尽快做大建成区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要按照漳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定位(闽东南花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做好城市建设,以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化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建设与发展市区小城镇,尽快做大市区建成区规模,建设大漳州。争取在较短时间内,配合实施新市中心东移的发展战略,抓住新市行政中心即将东迁的契机,龙文区4个城镇建成区要严格按市区规划,以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成为新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3)加快工业产业集聚,重点培育总部经济,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漳州市区目前有产业集群7个(全市13个),但规模小、具有带动能力的大型名牌企业不多。为此,要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加快产业集群尤其是重化和高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城区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扶持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企业生成和服务中心等,使中心城区成为创新型企业家的沃土、科技型企业的摇篮、先进生产力的孵化器,将其培育成为撬动漳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产业集群.促进中心城市崛起——访福建行政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秉安教授[N].福建日报,2004-9-6.

[2]冯声康.福建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宁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以旅游业为先锋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但是宁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等不足,为此,通过分析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提出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期望能够促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 产业结构优化;宁夏回族自治区

Key words:modern service industry;optimization of industry structure;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中圖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宁夏现代服务业逐渐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宁夏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新兴服务业和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具有三新(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和三高(高附加价值、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的基本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速推进城市化、国际化,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仍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分析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阿经贸论坛背景下探讨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议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它是为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而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包括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快速发展、且不断分化的新兴服务业。其不但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通过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理解,结合我国目前的产业分类,本文将现代服务业分为以下10个部门(见表1),且本文中的各统计数据均是根据这十个统计指标作为统计对象。

2 宁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1 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动不稳定,现代服务业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目前,宁夏现代服务业门类逐渐增加,新型服务业不断呈现,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主要行业发展态势较好,增速较快,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业。从表2可以看到,近几年来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带动宁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服务业内部来看,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63.74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66.8亿元。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7%,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47.3%。宁夏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形成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格局。

2.2 服务业逐渐成为目前就业的主要渠道

随着宁夏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宁夏现代服务业领域得到不断壮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全省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宁夏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和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逐渐上升,这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随着现代服务业在宁夏服务业中占据的发展优势,在三次产业中对宁夏的就业贡献越来越大,发挥着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不断发展的旅游业为缓解宁夏的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2006年底到2010年底的从业人员数量来看,宁夏旅游业相关行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在逐渐增加,占据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如表4所示。

2.3 旅游业成为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翘楚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加快,以及中阿经贸论坛的举办地永久性的落户银川,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开始关注宁夏。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宁夏旅游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并取得了很大进步。近年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宁夏的旅游业在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根据中国旅游政务局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宁夏共接待海外游客6.21万人次,其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847.53万美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1.27倍和1.21倍;接待的国内游客数达4028.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7.56亿元人民币,分别是上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3.2倍和7.4倍;2011年全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69.61万人次,旅游收入84.2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4.46%和25.13%。

3 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宁夏现代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但是宁夏的现代服务业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规模小等问题。

3.1 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发展仍比较落后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宁夏的服务业各企业规模有了一定发展,但是相对国内外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还是小得多,尤其是现在的技术性服务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宁夏目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无序等现状,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成长,而且目前宁夏企业没有开展集群发展,基本上处于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相互恶意竞争的状态,这样就不易取得规模效应,相应的发展成本就会增加。

2010年,寧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7%,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三大传统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就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52.7%。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导致高端服务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比较贫瘠,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差。宁夏服务业定位较低端,旅游开发不合理,旅游产品品种单一等对现代服务业都有负面影响。宁夏的金融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环保服务业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排名都靠后,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严重滞后,拖了宁夏经济发展的后腿。”总体看来,宁夏服务业中,以传统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同时,发展仍以传统模式为主,现代产业并不现代,如现代物流业,主要是物资的流通,没有形成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者的统一。此外,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速度过慢。这也表明,宁夏现代服务业亟须现代化。

3.2 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少

从宁夏服务业的结构来看,其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向生活性服务业倾斜,主要是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高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技术服务等行业的比重过低。从目前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的生产服务业比重占到第三产业的三成以上。而且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达到这一水平,相比之下,宁夏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占百分之十几。由于结构不合理,宁夏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度低,且缺乏技术优势。

3.3 人才配置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不配套,缺乏高端人才

现代服务业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宁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差、起步也晚,对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占有量很低,认识也很欠缺。政府相关部门虽然认识到了现代服务业需要高端人才的重要性,但在采取相关措施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仍然比较滞后。目前宁夏现代服务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急需解决。

3.4 现代服务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

宁夏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几个中心城市,其中银川市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最大,其他地区均比较落后。以2009年宁夏各市县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全区计划总投资为31971134万元,银川地区的计划总投资额就站到了全区总数的58%,其他地区的投资总额相比银川地区差距较大,而更多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则更明显。这样的现实就使现代服务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发展,区域发展极不协调,不利于宁夏整体经济的增长,制约着宁夏人均GDP的快速增长。

4 关于宁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宁夏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宁夏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4.1 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宁夏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还较高,而且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运营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方式应用较少,餐饮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理念与环境还不成熟。缺乏大型化、连锁化、品牌化和能影响全国的本土化商贸餐饮企业。应当发挥宁夏特有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整合全国在这些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传统饮食文化和商业文化,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让其在宁夏落地生根。在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一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领域技术的信息化;二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领域产业组织品牌化。

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发达国家占领行业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是现代经济结构组成的核心行业,宁夏必须要在这些领域有重要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与伊斯兰金融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品,繁荣现代金融产业;二是建设以宁夏的信息化产业发展为重点的,通过信息服务外包的方式,建立信息服务外包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4.2 进行服务业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和规范的建立

宁夏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抓住新领域、新业态和新热点,新领域中,如相关金融业务、服务的完善等;新业态中,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热点中,如医疗产业、环保产业等,通过“三新”的发展来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使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改变目前宁夏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少的现状。

由于服务产品的“经验性”,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认同基本属于事后检测,现代服务业中的很多行业都是新兴行业,缺乏成熟的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企业的竞争和价格混乱,许多消费者因此降低了对其的需求,因而需要加快相关行业服务规范的制定,如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规则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使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纳入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减低由于服务质量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而导致的现代服务业市场失序风险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刺激消费者的有效需求。

4.3 进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开发

实践证明,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显著。同时,服务业的集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宁夏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必须在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支撑功能强、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区。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规模效应。

4.4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服务人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才是竞争的核心。宁夏本地高等院校少,培养的专业知识人才远不能满足宁夏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变的需要。 可以考虑放松人员流动限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海内外人才。目前急需做的就是完善人才市场,实行居住地管理办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员工的服务工作,解决他们的定级、评职称、户口挂靠等问题,特别要为高科技企业用人用工提供方便和服务,可以成立第三方劳务机构,总之,要采取有效的政策,大力改革突破传统,建立公开、公平、统一的人才市场,使人才能够顺畅流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制定高端人才引进战略,在良好的环境下让人才为宁夏所用。

4.5 协调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

由于目前宁夏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集中在中心城市发展,面对此种情况,需要在宁夏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兼顾区域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是很充分的地区,可以降低现代服务业准入门槛,引入大量的民营资本,政府要加强相应的政策支持,使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逐渐缓和。政府要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产业规划,加快调整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培育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反映地方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实行区域、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加强空间和资源的进一步联系,突破省管市县格局,形成经济、社会、行政一体化新格局。并以银川为主导带动区域平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海岚.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贺亚茹.海南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J].海口经济学院学报, 2009,(8),2.

[3] 郑才林,张耀谋,李世新.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09,(12).

[4]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

[5] 高新民,安筱鵬.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吉明

上一篇:发朋友圈的句子范文下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