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

2024-05-05

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來乘客与航空服务人员频发冲突,究其原因,与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内容对高职航空服务类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 高职;航空服务类人才;职业素质

目前,在高职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中,各校都十分强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那么,什么是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的组成要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若要探究该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内涵,首先需要从现实的航空服务类岗位中去寻找根据。如空乘岗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定向思维的影响,而在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上出现短视。随着职业素养内涵被解构出来,接着就需要将其植根于航空服务类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来。为此,如何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难发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主体性和内隐性的特质,这就无法通过现有评价机制来获得确切信息。由以上问题出发,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航空服务类岗位的内在要求

从笔者的深度调研中可得,航空服务类岗位内在要求如下所述:

(一)岗位中的抗压能力要求

毫无疑问,处于航空服务类岗位的员工每天直面形形色色的旅客,由于不同旅客对服务诉求的差异性,以及旅客因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情绪波动等,都将使航空服务类岗位成为供求矛盾的聚集点。为此,处于岗位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心理抗压能力。

(二)岗位中的规范服务要求

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规范服务”:a.严格按照流程来开展服务,而不能由员工擅自做出承诺或决定;b.根据旅客的星级,为之提供相对等的服务品质。这里的实施难点在于第一个方面,这也就衍生出了工作规范中的程序性要求。

二、岗位要求驱动下的职业素质内涵

在以上岗位要求驱动下,职业素养内涵可解构如下:

(一)自我情绪调适能力

这里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也必然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性格偏于外向型的学生,往往在情绪自我调适和修复时所用的时间较长。当然,性格偏于内向型的学生,也需要以一种健康的心理来审视工作中的不顺。从中可得,在高职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中,需要在实训环节加强对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的训练。

(二)岗位职责坚守能力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机场中出现了因乘客情绪波动而产生的与服务人员的冲突,本文不去探究其中的冲突原因,而是就航空服务类岗位的职业素养之一:岗位职责坚守能力进行阐述。显而易见,岗位职责坚守能力一方面能规范应对突发事件,也能在最后事态的解决上做到有礼有节。当然,这里还需要岗位员工的自我情绪调适来配合。

三、高职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完善人才培养中的实训教学项目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需要在实训环节来加强对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的训练。为此,首先该专业在实训课程设计中,就应增加这一项目。具有这一项目的学校,还应在创新训练模式上下工夫。笔者建议,针对女生可以通过引入瑜伽、冥想等训练来展开。针对男生,则可以将茶文化中有助于调节情绪的元素,引入实训环节中,如品茗和赏茶。

(二)多课程配合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上文所提到的瑜伽和茶文化,实则已经体现出了多课程配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充分挖掘高职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功能。事实上,在具体的航空服务类岗位工作中,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团队成员相互激励、分工协作来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体育教学可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观,以及坚定的团队向心力。为此,可以引入定向运动项目。

(三)健全对该类学生的团队心理辅导

实训教学与现实岗位职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接近,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的不适感,甚至导致少数学生出现转换专业的想法。为此,在该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健全对该类学生实施团队心理辅导的机制。这样一来,才能通过心理输出来与教学中的心理输入之间保持平衡状态。

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最后需要指出,通过利用多学科的课程优势,才能全方位地去构建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若要探究该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内涵,首先需要从现实的航空服务类岗位中去寻找根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定向思维的影响,而在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上出现短视。随着职业素养内涵被解构出来,接着就需要将其植根于航空服务类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来。为此,如何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永萍.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与思考: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20):22-24.

[2]宁红,李伟.高职航空服务(机场运营管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257-258.

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布局,聚焦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平台主航道,从教育要素合理配置和资源整合视角出发,探讨适配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给出基于职业规划驱动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和实训内容优化、教学资源与质量体系建设的综合路径,以提升学校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外包人才的竞合优势。

关键词:软件外包;服务外包;产业经济;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Research 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Software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ZHAO Li-ping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Jilin Railwa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200, China)

Key words: Software Outsourcing;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ial Economy; Demand for talent; Training Mode

1 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挑战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国际化分工协作趋势加速,软件和服务外包日益成为资源型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新经济支柱选择。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长春、吉林和延边三个主要城市,已确立面向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外包产业跃升战略。期望通过软件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外包服务企业和业务,重点面向日韩、欧美、东北亚等目标市场培育和提升具有示范效应的吉林省区域外包产业经济[1]。

软件和服务外包是指一类企业(发包方)将信息架构开发、应用系统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等自身业务需求,委托给外包企业(外包方)实施,而自身专著于核心业务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经济活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的产品是向发包方客户提供所承接的“信息技术、工作流程、知识内容”服务,其收益直接来自具有相关职业技能匹配度的“人力资源”价值运用。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作为区域产业发展人力资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门化和职业化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快速和持续获取,成为制约区域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要素。

吉林省以长吉图区域为核心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在“金融保险、移动互联网、创意网游”等软件开发和测试方面存在迫切的人力资源需求 [2]。综合IDC的调查报告,通过国内传统学历教育和社会IT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其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性与企业岗位期望相比,存在“外语工作交流能力差、缺少项目实践经验、系统化专业技能不足”等差距,难以符合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的直接上岗用人标准。如何有效实现学校教育和外包岗位无缝对接,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关键挑战。普通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IT产业的“规划管理(金领)、分析设计(白领)、实现服务(蓝领)”职业链中处于白蓝领中基层位置。以下主要结合吉林省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战略契机,面向长吉图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的层次化人才需求,探索建立适配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和参考模式,实现学校教育主动融入地方经济跃升和服务于区域IT产业发展战略。

2 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教育路径

高等高职教育的社会就业导向和学生岗位胜任力标准,要求适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密围绕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行动上的统筹布局。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平台主航道,吉林省内高校必须抓住所在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初创期的人才短缺窗机遇,充分发挥不同高校的行业面向和专业积累优势,大力开展软件和服务类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拓展可支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形成质量规模效益。

2.1 软件和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按照既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据此给出一种关于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定义:服务于区域特定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与其人力资源需求的岗位任职模型和技能素质要求相匹配的“核心教育过程、实训实习方法和能力养成途径”。

关于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国际上特色鲜明的主要是印度“做为先导”产研结合和爱尔兰“分层实践”;国内多是通过软件学院或职业学院等学历教育及社会培训、认证机构的项目短训进行培养,一些外包企业也提供了针对新职工和实习生的企业内训和储备干部方式。这些不同模式总体上归属于以“学历教育”或“实训教育”为主的两条路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多采用基于两条路径的独立深化或综合拓展应用。

借鉴现有工程教育CDIO的先进理念[3],形成针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体系化的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可行方案,在于以学生为本高效拉通“高等院校、社会培训、外包企业”协同,构建对接“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在岗工作”一体化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心和职业培训平台。而面向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实现稳定的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还依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提供更为标准化的工作岗位定义;二是院校专业课程必须以项目教学的任务化和过程化改革,融合外包企业员工任职的岗位标准而培养出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2.2 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的技能模型

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分布在长吉图区域的环长春、延吉和吉林等中心城市。表1是基于三地重点企业(包括本地企业和转移分支机构)的外包业务类型对比分析。其中,长春承包业务涉及汽车、电力、计算机信息服务、教育、金融等行业,涵盖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面向美日俄、东南亚、欧洲市场;延边利用独特地缘和人文优势,对韩日服务外包特色明显;吉林以国内石化、电力企业、政府部门在岸ITO服务外包为主,对日欧美市场扩展软件外包。长吉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表现为以国内企业信息技术本地化和日韩美欧软件外包开发国际化的基本服务特征和特定市场依赖,部分企业以分包形式间接离岸和提供外包实习培训为主业。因此,总体上该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处于初创阶段,稳定的发包市场客户拓展是人力资源需求的核心影响因素,而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区域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适配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育路径选择,要从产业人力资源战略视角进行综合布局,采取同步产业需求预测的循序渐进滚动计划策略。当前应以面向中基层从业人员的“按需招聘,招之能用,一专多能”的应用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突破点。通过长吉图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技能现状分析,需点重突破 “外语交流弱、技术范围窄、复合素质低”的瓶颈。图1是基于“软件和服务外包从业者”视角的一种认知模型,覆盖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的关键业务与岗位。通过“学校、企业、个人”的角色定位和外包职业聚焦,综合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核心业务流活动提取如表2所示的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模型。从“职业、知识、经验、技能”四个维度说明对应的能力剖面和内容要素,包括“基本技能、特殊能力、应知应会、职业标准”的个体能力和工作协同要求,进而澄清“外包业务、实际工作、技能要求”的通用标准——吉林省长吉图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中基层人才应具备:熟练的商务和科技外语工作交流能力;必备的服务流程运作、软件程序设计、研发项目管理、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工具环境应用等IT综合技能;高效的公司化跨地域开发和虚拟团队运作的工作协同职业化素质。

2.3 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参考框架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的合理结构是“金字塔”型:占大多数的开发人员负责编码测试,部分系统分析师主导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少量项目经理实施过程管理确保工作协同。相比外包服务业发达地区,吉林省软件服务和外包的业务承接范围处于产业链末端,集中于“呼叫中心、交易处理、数据中心、技术支持、软件编码、系统测试”等中低层次重复性和操作型项目,由此带来人力资源结构性不足的现实问题——外包企业员工职业通道受限和工作稳定性差,企业找不到和留不住批量可持续直接使用的专业人才。

面向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高校学历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正视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并关注可持续性发展。综合培养模式和技能模型分析,提出如图2所示的适用于本科和高职学历教育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参考框架:

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和资源可持续性依赖,要求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的认知协同。基于外包职业生涯规划驱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建立适配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特征的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用于学生外包职业生涯定位和能力综合测评。通过“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潜能”的适配和培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外包职业选择和企业文化认同,进而辅助教师进行选材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2)学历教育更加开放地和外包企业需求深度对接,以构建符合吉林省长吉图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的外包人才培养最佳模式。聚焦省内院校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教改夯实人才培养,将软件和服务外包技能要求与岗位需求面向匹配,整合企业在岗培训和社会机构集中短训等形式到院校学习阶段实施。针对外包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融合“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认证”三者的优势,形成一种端到端系统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以增加高等院校、学生教师、外包企业之间内在关联和外部粘性。

3 职业规划驱动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供给是区域高等院校教育人才培养主航道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和就业领域,而从学生主体性视域看还应符合职业选择的角色定位[4]。因此,立足于省内各院校的特色教育和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融合软件和服务外包职业生涯规划以提供持续的学业驱动力,是探索贴近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长效机制的必然路径。

3.1 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围绕“角色认知为起点和胜任在岗工作为目标”的教育培养主线,提出一种如图3所示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驱动的综合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实训实习方式、教学资源与质量保证体系等核心要素,整合学历和实训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路径,以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主线作用:

1)产业成熟校准人才培养目标 区域软件服务和外包起步阶段,院校人才培养应采取审慎的优势专业和人才适配策略——通识教育+应知应会;外包人才需求稳定增长,则增加现有专业的就业方向,以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正向牵引——专业教育+定制培养;产业成熟期适时转换为创建外包专业的实训教育——实训平台+专业知识。识别、跟踪、预测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成熟度演进,持续优化现有与外包工作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主线,逐步实现从企业资源到职业规划的需求牵引循环。这种企业、学校、社会和个人的互动,起到理清企业现实需求、掌握学校教育方向和建立学生职业通道的导引作用。

2)培养目标驱动教育模式实施 针对学校教育的就业导向和素质养成目标,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两种可行方案:先通后专的专业职业面向(通用课程→专业实训→外包集训)、以专就通的个人就业倾向(适配课程→外包实训→专业扩展)。其中:前者聚焦专业学习的知识广度,支撑外包就业特定技能深度拓展,使学生具有更广泛就业选择适应性(多能一专,广种薄收);后者以实际外包岗位工作胜任的素质养成,完善专业知识学习拓展,助力其它领域就业准备的经验复制(就业定位,发展通道)。具体模式选择取决于学历或实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差异以及校企社衔接准备度,而从学校教育主航道的视角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为“学历教育+在岗培训”的人才培养平台,以规避产业成熟度和人才需求的动态风险。

3)岗位匹配检验人才培养效果 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管理、IT外语、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综合应用为依托,快速构建于其上的实际外包工作承接能力,其实施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最终通过参与外包领域ITO和BPO实际就业的岗位和角色胜任力获得评价——包括学校对外包就业指导有效性和学生个人外包职业定向清晰化,以及从课程能力到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转换效率,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学生的循环互动进行反馈。进而根据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质量评估,以找准下一阶段的教育改革方向及其关键措施。

3.2 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根据吉林省长吉图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和角色认知模型,各高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突出以本科和高职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群教改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和应用创新,有序拓展和做实软件服务和外包人才培养和就业输送,落实以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驱动教育主航道的外包人才培养对接策略方案:

1)根据软件和服务外包依赖专业群的知识结构,建立和优化国际先进CDIO工程教育项目课程体系[5]。公共课程丰富“IT职业生涯规划、软件外包标准、科技外语应用”等内容,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等环节进行优化。校内实训包括“校内离岸、企业在岸”两类真实项目以及校企联合课程的学期项目实训;企业实习主要是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实际工作的外包企业进行准就业顶岗。

2)强化模拟外包企业业务流以建立学习小组团队的工作情景实践,深化科技外语(日语、英语、韩语)突破和IT企业岗位工作流的交流协作,建立适配外包实际业务的流程化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培养、工作过程、Mini项目、CDIO实训、虚拟公司、校企结合”等教学模式的组合优化,有针对性地规模培养符合吉林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趋势要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梯队。

3)适配区域软件和外包服务产业人才需求,不断深化本科和高职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以更加开放创新和包容宽松的思想同步跟进产业发展演进。动态对接趋势分析、人才需求估计、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规格制定、职业岗位群面向梳理,有效落实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分析、专业师资配置与培养、实践教学条件完善、校企结合实训策略优化,进而适时设立软件服务外包专业以持续丰富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

4 构筑学校教育的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优势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突出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专业技术人才智力资源综合应用[6]。人才直接决定了外包方的接单能力,是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的生存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之一。针对吉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业务拓展与区域转移的竞争力要求,基于“立足本地化,面向国际化”的人才获取和培养策略,省内本科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平台主航道,必须正视学历教育的外包人才“金、白、蓝”领供给结构——聚焦占产业链60%以上的中基层专业服务岗位需求,持续培养具有职业工作胜任力和发展竞争力的能够适应行业工作国际交流和项目团队协作的应用技能复合型人才。

基于角色认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以全程驱动教育培养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源头确保学生聚焦外包职业通道和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关于我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必将随着区域产业战略布局和外包产业的发展而演进不断持续创新,从而达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实践过程,需要高等院校、外包企业、社会机构、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通过“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理论突破和实践深入以提供持续的效果反馈和构筑整体优势。省内高校一定要抓住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突出的政府政策支持机遇,强化院校学历教育特色与企业实训优势结合,紧密依托区域外包成员企业协同构建综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长吉图区域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培养和供给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1-05-16) [2014.5.17]. http://www. chinajs.org.cn/policy/?type=detail&id=22.

[2] 吉林市召开2014年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工作座谈会[EB/OL].(2012-01-10) [2014.5.17]. http://www.jlhitech.gov.cn/Article/Details/636?viewPage=Details.

[3] 克劳雷(Crawley, E).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 顾佩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王龙.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探索五个重要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5).

[5] 赵丽萍.基于CDIO的计算机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7(17).

[6] 葛继平,等.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10.

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第3篇

1 目前汽车服务业现状

据相关数据报道,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稳超1350万辆, 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人们把与汽车售后相关的市场叫作汽车后市场。这意味着与汽车消费配套的汽车售后市场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人才需求极大的市场。

目前国内的汽车维修服务, 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维修技术差、服务人员素质低、配件假冒伪劣、收费混乱等。目前汽车维修行业, 普遍存在着维修技术跟不上汽车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企业经营方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服务理念跟不上用户需求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也人才现状

据中华英才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80万的缺口汽车维修服务中, 汽车维修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 相关服务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汽车时代的瓶颈。 (1) 保险理赔、钣金与喷漆人才需求:今年, 交通事故频发, 汽车4S店、汽车维修站等的事故车辆维修任务很大, 导致保险理赔人才、钣金与喷漆人才十分缺乏。 (2) 柴油电控发动机维修人才需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车辆动力向柴油发动机的转变, 发展柴油发动机电喷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维修柴油电控发动机的专业人才成为了市场急需。 (3) 汽车电脑维修人才需求:汽车电脑是汽车电控技术的控制核心, 汽车电脑成本高、诊断检修难度大。经粗略统计, 有很大一部分被损坏的电脑都是可以修复的, 但是由于电脑误修, 容易出现好电脑被修坏或新电脑装上去故障还不能消除、甚至将新电脑又烧坏等情况, 所以汽车电脑维修人才需求量极大。 (4) 汽车自动变速器人才需求:国内现有的维修企业只能维护和处理一般故障。一般中等城市还尚未建立专业维修自动变速器厂, 而自动变速器的很多疑难故障只有到北京及其他大城市去解决。 (5) 汽车钣金与喷漆人才需求:钣金与喷漆属于特殊工种, 且操作技术需要实践经验, 不需要深奥的理论知识, 适于在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设立相关专业, 以满足社会需求。 (6) 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 (BEV, 包括太阳能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 、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 (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 汽车等各类别产品。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增加对新技术的培训和课题研究、赶超汽车前沿技术, 删减过时内容, 才能解决未来人才的储备问题。

3 维修人才紧缺的原因

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 汽车维修保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汽车维修行业普遍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状况, 一些老的技术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不够高, 已无法适应汽车技术发展。很多汽修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 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但技术上不过关, 很多人到车间后无法很快上手, 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练习和考核过程, 培养出一名熟练工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

汽车售后服务中, 虽然工作岗位科技含量高, 但工资待遇不及汽车营销类岗位再加上检测维修较其他岗位环境差, 造成汽车检测维修人才的流失。汽车的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属于4S店或维修站最繁忙而且最重要的工作任务。由于技术难度不大工作内容重复而且繁忙, 使很多毕业生时间久了产生厌烦情绪, 这是部分高校优秀毕业生跳槽的主要原因;部分毕业生爱岗意识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妥善处理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团结协作能力较差, 社交能力不足;非专业素质的缺乏也会导致企业和大学生解除劳动合同, 造成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

4 解决汽车维修人才短缺现状的举措

(1) 紧贴行业需求培养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由于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应运而生。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中实践经验很重要, 中等职业教育, 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维修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决定汽车维修质量和维修成本的高低。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应顺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 加强专业建设, 适应市场需求。

现在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已不适应当前维修市场的需求。汽车上目前普遍装备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 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不能适应的。教学中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 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 许多中职学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制定更符合现代汽车维修的可实施的教学计划。

(3)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汽修人才的学历与职业培训结合, 才能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

5 结语

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业正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现状, 应从市场需求出发, 紧贴行业发展需要, 培养专业汽修人才。

摘要: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现状远不能满足汽车市场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维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探讨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应如何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汽车维修,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宋天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沈阳:科技信息, 2009.

[2] 朱为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浅析[J].淮安:技术经济, 2004.

[3] 孙宗禹.新时代机械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4] 汤文生.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两年制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

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第4篇

我们巨鹿县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参与调查的企业所属行业也比较纷繁,涉及到各个行业,现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将汇总情况整理如下:

人员培训服务方面多数企业选择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和财会统计三个方向。

市场开拓服务方面多数企业选择产品推广、形象设计和展览展销三个方向。

创业辅导服务方面多数企业选择市场营销、创业培训、创业信息、管理制度和 筹资融资五个方向。

法律服务多数企业选择资产重组、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诉讼三个方向。

管理咨询服务多数企业选择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发展战略策划和人力资源四个方向。

质量管理服务多数企业选择质量检验检测、质量体系认证和安全、卫生体系认证三个方面。

技术创新服务多数企业选择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优化技术服务三个方向。

信息咨询服务多数企业选择市场行情、政策法规、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四个方向。

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第5篇

 灵活的编组功能;

 与应急通讯录像集成,可以方便的查找相关人员;

 群发功能,可在极短时间内向群组中的所有用户发送短信。可选择向组内所有成员发送,亦可选择向组内某些成员发送信息;

 定时发送功能;

 常用语功能;

 发送、接收记录查询;

服务业人才需求论文范文第6篇

一、甲方按照国家国际互联网接入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向乙方提供本协议规定的宽带网服务,并根据甲方的资费标准向乙方收取费用。

二、乙方在登记安装宽带时,须向甲方提供真实、无误的客户资料(个人提供有效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和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并在申报表上加盖公章);当客户资料变更时应及时办理客户资料变更手续;客户办理迁移、过户、报暂停、复通、注销等手续时,必须签订相应的服务协议。因资料不真实、不可联系或乙方的重要资料变动不及时通知甲方而无法办妥甲方提供的各项服务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三、乙方连续使用甲方的服务并正常缴费一年以上(含一年),可免费租用甲方的终端设备,退网时归还;未满一年退网的,需交_________元/月的终端设备租金,并完好交还终端设备;包年用户一年内停机将不再享受包年优惠并缴纳设备占用费。

四、甲方提供的终端设备,乙方不得擅自拆卸、不得恶意损坏,否则按原价赔偿;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甲方将提供一年的免费维护和终身维修服务。对终端使用一年后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仅收取设备维修的成本费,人为损坏除外。

五、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以经营性手段让第三方共享甲方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不得利用该服务从事vpn带宽分销等经营性活动,否则甲方有权立即停止对乙方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并保留追究乙方法律责任和赔偿的权利。

六、乙方若有制造和扩散病毒或有黑客等破坏行为,甲方有权停止乙方的接入,乙方因恶意攻击他人的网络设备所造成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行承担;如乙方受病毒或黑客破坏,甲方不对乙方的损失负责。

七、乙方办理新报装手续后,甲方需在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开通宽带上网业务。乙方若在接收信号方面不正常时可向甲方投诉,甲方承诺在接到用户报障后24小时内解决常见故障,使乙方尽快获得正常服务(甲方没有为乙方维护pc机硬件、系统的义务)。

八、网络费的计费周期为每月1日—31日,乙方必须在每月的1日—15日前缴纳上月的网络费用。逾期缴纳的,从逾期之日起至实际付款日止,每天按所欠费用总额的0.3%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乙方逾期20天仍不付费的,甲方有权暂停提供服务。停止服务期间,月租费和违约金照收。欠费累计已满_________日的,甲方有权单方面终止本协议,并保留追缴乙方所欠费用(含违约金)的权利。

九、一台_________提供一个终端上网,同一地址内如需两台终端同时上网,另一终端可享受相应的优惠价格,具体资费以当时资费标准为准。

十、由于不可抗力(如战争、自然灾害、国家政策法规变动等)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的,双方均不需承担违约责任。

十一、本协议自乙方办理业务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惯例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上一篇:职务犯罪预防论文范文下一篇: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