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

2023-09-23

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第1篇

2015年2月7日,我参加了报社组织的关于参观日俄监狱博物馆和万忠墓等古迹,日俄监狱是1902年由沙皇俄国始建,1907年日本扩建而成。 监狱围墙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 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和15座工场。 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总占地面积22.6万平方米。 许多中国和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 这座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先后建造的监狱,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反人类的铁证,其野蛮和残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监狱解体。1971年7月,监狱旧址经过修复后,作为陈列馆向社会开放;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旅顺监狱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牢房建筑呈“大”字形放射状,灰砖部分系沙俄早期修建, 红砖部分则是日本后期扩建253间。每层牢房都是并列两排,在走廊地面中间安装铁箅子, 除供看守监视外,还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气流通。 三面牢房的连接处设有看守台,看守可同时监视左中右三面牢房。

进了大门右拐,首先看到的是路左边一排盛开的鲜花。 路右边,铁丝网会提醒你身在何处。 进入了一间房,看到了整个监狱的沙盘。人太多,视角不是太好。 然后就看到了这个检身房,被关押在此的人在早晚出工收工时都必须脱光衣物,在这里检查是否有偷带违禁物品的行为。所以这里被他们称之为“鬼门关”。

进入了监狱的一楼,看到的就是一排牢房。每一个有单人间大小,但要知道,决不是一个人住一间。每个门旁边的牌子,数数吧,有多少人一间。还有狱规!这里也可以看到很多的摘录的诗抄,走出那一小段牢房,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大点的房间,是个单人牢房,里面有床,有书桌,有个小柜。是谁会有这么高的待遇???是我国的某个爱国人士吗?很不幸,不是,是朝鲜的。日本人欣赏他,把他安排在了这个独立的牢房里,紧挨着看守部长办公室。

再向前,是暗牢。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关禁闭的地方。那矮小的门让人很压抑。这里就是一个小间仅有的透光透气处,平时还是关着的,只有看守往里面看时才会打开。从洞往里看,想想你要是在里面是什么感觉。给你1W,你在里面住一个月,愿意不。来到了2楼,我发现这里是可以随时监视1楼情况。

另一个小展厅,看这是什么,传说中的老虎凳。 各种皮鞭竹条。 然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看守台。它在的位置就是那个大字形建筑的中心点上,站在这里,可以监视三个方面。试试站在上面的视角。右边 真是一览无余呀,想做什么小动作都不行。然后又到了一个展厅,继续走过一段牢房,我发现这边的门锁很有意思。而墙上,贴着很多受害人的控诉!!!终于走到头了,就连这个楼梯也这么令人不舒服。然后是监狱工厂:迫不急待的从工厂里出来,再次看到了天空,被压抑已久的情绪忽然觉得放松了不少。我真的感受到了那种放风的感觉。有风吹在脸上,有光照在身上,我想,这对他们是一种奢侈吧。其实这就是大字形的中间部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只鸟,一直在这片草地上徘徊,不肯离去。 他是众先烈的化身吗?

在这里的人都希望自己化为一只鸟吧,自由的飞翔。 飞出这个令人绝望的地方。

即使在身陷牢笼,也不忘为自己的事业做出贡献

草地的另一侧,仍然是高墙电网。在这里,不会给你一点彻底放松的感觉。 哪怕是一丝一毫。你会始终记得,这里是通向地狱的。看,指向地狱的路牌。医务系门口那个枯死的老树,独立风中。千万不要觉得医务系是给被关押在这里的人治病的。要知道,这个监狱的看守者是以兽行闻名天下的日本人!

前方就是绞刑室。绞刑架,下方是活板。右边是一个真实的尸体,装在木桶里。可以看到下方的木桶,行刑后,直接装入木桶。最初,日本人将每一个尸体都装入木桶,放入姓名牌,葬掉。但到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们每天杀害的人越来越多,木桶不够用了。怎么办呢?他们将木桶改成活底,尸体装入木桶后,拖到野外,把尸体倒出来,然后把桶拖回去,去装下一个尸体,而刚才那个尸体就裸露在野外,任由野狗豺狼撕咬。触目惊心呀!!!

从绞刑室出来,来到了墓地。当然,这不是原址,原址在监狱外面的东山坡。这里是复原的。 走出墓地,来到了另一个展厅,展示的是一些战争遗物。水雷,这东西用来封锁港口很有效。

最后来到了英烈展馆。致敬! 其实我没这么多话要说,我只想说一个字:日!

走出展馆,我们的行程也就即将结束。最后在走出大门前,我又看到了那一排花。再次看到她们,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这白色的花,是后人为了表达对先烈的缅怀而特意选择的吧。

走出大门,先前喧闹的人群已散去,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我会记住这个地方,

会记住这段历史的!

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小组一起去参观江西省历史博物馆。

我们一走进博物馆,一幅迷人的景象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们从工作人员那里得到,博物馆里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当我们置身于省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还有历史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讲解,还有心潮起伏。设计者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历史,感悟艺术,作为参观者的我们则听到了来自先人的呼唤,内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袭上心头,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终究是一种绝世的惊艳,此刻,我们感觉同三千年前那个谜一样的时代贴得很近,很近,这便是省博物馆最大的魅力所在!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现在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历史也是透明的,什麽事一看历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第3篇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展会时间,这次所展出的,是以整个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为主题,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的展会。这次参观并没有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参观,展品将毛利人日常的狩猎、捕钓、编织、雕刻技艺,以及和他们戚戚相关的神圣仪式直观地演绎给观众。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用传统毛利工艺加工制作的武器、吊坠、神器等物品外,也有毛利人与西方人接触以后利用他们带来的新资源。如金属等,制作的物品。毛利艺术是活着的艺术,他们的文化艺术也在适应历史潮流中不断演进、变化。在今天,新西兰人仍然对毛利文化与社会习俗存有敬意,可见毛利文化与我们当今社会的民族文化之间还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一进入青铜馆,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色调,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以及灯光照明所营造出的气氛,无一不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都反映出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而中国古代雕塑馆的气氛热烈而庄严,它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使人有流连于石窟寺的特殊感受,640平方米展厅中的120余件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体现出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整个展室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观众可以体察到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来到二楼,位处二楼的是中国古代陶瓷馆和暂得楼陶瓷馆。中国古代陶瓷是上海博物馆知名的收藏特色之一,馆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成熟的青瓷,还有人们熟知的唐三彩竞相争艳,给人以美的享受。暂得楼陶瓷馆展出的是从晋唐至清末的作品,其中以清代官窑瓷器为大宗,尤其是那成对陶瓷佳品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接着我们来到三楼,三楼的展馆是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玺印馆和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涌现出书法家丰富多姿的个性风格和书艺流派;形式丰富。类别多样的印章展品,则观众展示了中国印史的悠久历程和各个时期印章的不同风貌及其深厚的艺术内涵;还有就是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体现出了中国绘画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位于四楼的上海少数名族工艺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居馆和中国古代玉器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汇、共同创造的。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馆内暖色的基调配合新颖别致的陈列设计更显独特,让人仿佛进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感受到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历代钱币馆充分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在浅灰色的基本色调的衬托下,更凸显它的悠远古朴、千姿百态;而走进中国明清家具馆,就犹如步入中国明清时代的园林宅第,颇有种高雅脱俗的味道;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标志,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沟通神灵的法物。玉器馆内件件的古玉器突显晶莹润泽的气色,图案纹饰更是纤毫毕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玉器文化高贵典雅、巧夺天工的艺术特征。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我们不光能大饱眼福,更能感受到千年以前的文化艺术气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国际经济中心,充满了根式各样现代化的先进设施,人人都在为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非常之快。他们生怕自己会被竞争者赶上甚至超越。所以,这个城市充满了喧哗、硝烟和永远忙不完的事物!空气仿佛变得凝重,生活变得越发压抑让人抓狂!当你心情不好却又不知去哪散心的时候,不妨就来博物馆。馆内柔和的灯光、宽阔的场地都会让你烦躁的心情舒缓很多,仿佛一切的压抑都能在这得以烟消云散,时间就在这一刻选择了凝固不前,让人们身心愉悦、留恋忘返!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参观好整个上海博物馆出来已经4点多了,我们都感叹时间过得很快,此次的上海博物馆参观之旅很成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大家一起进行此类的观光之旅,学习、感受到更多!

运动科学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1班

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第4篇

学号:170812128

姓名:王九艳

指导老师:孙庆国

参观地点一:翁同龢故居

灰黑青砖,斑驳白墙,带着股雨后的清新湿润,伴着傍晚的余韵,透着股岁月的沧桑,这是我对翁同龢故居的第一印象。

进入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处处透着的是朴素大方和细致。印象最深的是那长着青苔的斑驳白墙和那门上细致精美的雕花,时间在白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丝毫没有退却雕花大门的风华,一种强烈视觉的冲突,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时间过了那么久了,原来也就是那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短短的一篇。

老先生爱书法,或草书,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云流水,或严谨细致,虽不通书法,却能感受到作者的雅致淡然。素雅的青花瓷,处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木框中摇曳生姿的花,即使只有那浅浅淡淡的墨色,也透着股清新淡雅的色彩,突然就觉得,奥,这就是江南啊!

院子里,沿着长着青苔的青砖小路,或一座小假山,或一方石桌,边上摆着三两个石凳,或一小片的竹子,或一颗倚着墙的树。。。。。。从这个小院到那个小院,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老先生的生活,好不惬意。

许多话道不明,留下的是很多触动。

参观地点二:南京博物馆

不同于翁同龢纪念馆的江南古韵,南京博物馆给我们带来的是恢宏的气势,仿佛来到了古代帝王的住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恢宏的外观之下,是一个比一个夺人眼球的展馆:

民国馆——感觉就像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摄年代,那个年代的交通银行,照相馆,火车站,当铺,首饰铺,理发店,报社,服装店,邮政局,中药铺,加上灰蒙蒙的天空布景,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街道上,繁华落寞,依旧能想象出当时的繁荣热闹。

特展馆——走进佛前——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堪称艺术珍品。没有亲眼目睹过莫高窟佛像壁画的精美绝伦,但特展馆的佛像给我视觉冲击力也很震撼,细腻的雕工,一根丝带也能用坚硬的石头表现出其轻柔的质感。

金色中国首饰展——金枝玉叶·珠光宝器——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及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服蔽体之外的装饰功能远满足不了人们一颗爱美的心,从远古的石头贝壳,到古木青铜,到金银珠宝,越发的夺目璀璨。展馆内的首饰,精美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古董,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制作如此精良的首饰的。犹记得明太祖的那顶皇冠,入眼便是象征皇家地位的金黄,华贵奢侈,雕工繁复的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

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的看每一个馆,遗憾的同时又带着大大的满足,不虚此行。

参观地点三:杭州丝绸博物馆

虽说是丝绸博物馆,但我觉得更像是中国服装和面料的的发展史。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年轮的运转轨迹。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直至清王朝的覆灭而来的民国时期,不大的展厅展示出了中华几千年的服装历史。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心情,感受着古人们的智慧结晶,精美的服装面料,繁复细致的刺绣,即使是荷包、腰带、扇套、鞋子上,都绣着华美的刺绣,不禁让我感慨古代女子的细腻和对美的向往的热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料的发展也造就了今日服装的多样。在面料的发展中毛麻绫罗绸缎,各种刺绣对面料的二次加工,印花,即使已过数载依旧熠熠生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身至二楼,便满眼的花花绿绿的面料,土家锦、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图案从生活中去寻找,从神话中去寻找,有热闹喜庆,有朴素大方,有清新淡雅,有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感慨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参观地点四: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博物馆

刚听说时以为是在市区的一个博物馆,后来才知道是是江南大学纺织学院的博物馆,惊讶的同时又艳羡了。

他们的博物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旗袍、云肩、和三寸金莲。

从原先的褂子和百褶裙到了后来合体修身的旗袍,不得不说是对女性身体的一大解放,更展现出女性的窈窕身段,其中一件黑色镂空旗袍让我非常讶异,即使在开放如今天的时代,也是没多少人穿着如此薄透衣服,感叹当时女性的大胆前卫。

当然,云肩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听老师说,一个云肩的制作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女孩从会刺绣起,就为着自己婚嫁之日绣起云肩,而且是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制作,因为来之不易,制成之后通常是谁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使用,上面绣满了少女对美好生活向往,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象征美好的事物她们恨不得都绣上去,满满当当。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几个人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呢,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看,她们绣的多精细,叫你们画个画都说难。。。。。。我们悻悻然,觉得未免自己心思太过浮躁。

这一次也让我接触到了畸形审美下产生的三寸金莲,一双比我手还短的鞋子,我很难想象能塞下一只脚绣满绣花的鞋子解像是一种讽刺,讽刺男人们对女人的禁锢,讽刺畸形的审美。

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第5篇

作者:宣景珲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上海参观上海科技馆。

我高高兴兴地走进了科技馆,科技馆真大,看得我眼花缭乱。有智慧之光、机器人世界、生物万象„„

我先走进了机器人世界。先看机器人玩魔方,机器人用36秒把魔方还原,我惊呆了!然后欣赏了机器人跳舞,看完后大家都使劲拍手鼓掌。最后我和机器人唱歌,我唱,机器人弹钢琴伴奏,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开演唱会,紧张得让我声音在喉咙里卡住了,不敢大声唱出来。机器人真了不起。

我再去了动物世界。哇,世界上的所有动物都有,非洲虎、美洲豹、蛇„„我还查看了许多动物的资料,还和动物合影,又看了关于动物世界的电影。

然后,我去了地壳探秘,了解了各种岩石,钻石、宝石等,还亲身体验了地震,看了火山景观,玩地震波探油模拟器,看了磁悬浮地球仪,观察震波,玩了“找矿石”游戏„„

最后,我参观了生物万象,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待我走前一看,发现许多昆虫在植物上嬉戏玩耍;看到了美丽的蝴蝶;还有可怕的蛇。

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范文第6篇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北京国宝荟萃,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代宫廷古瓷,还可以欣赏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新首都博物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层还有潘玉良画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我对这种古董没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个好看就行,我拍了两张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松石粉彩多穆壶,还有镂空六方套瓶,这两种都应该算彩瓷,当然还有喜欢的,但手机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许遗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一进入这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仿搭的戏楼,里面在介绍京剧的角色、行当,我没有坐在那里看,继续参观,从左边看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演出资料以及他演出时所穿着的戏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边是京剧的脸谱及角色,因为我对京剧不是特别懂所以就不多介绍了,说错了就是对国粹的亵渎了。

还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览吧,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8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复的程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虽然繁复但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

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初三五班

上一篇:年度总结最后一段范文下一篇:高校住房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