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力量范文

2023-09-20

法治的力量范文第1篇

一、实现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

以人为本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制度建设中必须以人为本位、核心、目的, 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利益、促进人的发展。人本法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尊重个体。人本法治是“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 蕴含了公平、民主、权利、人道等价值理念, 表达了对个体的尊重与关怀。这种人本关怀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对人的“关怀”, 渗透着尊重人、发展人的人本精神。二是倡导人性。法律和法治必须以人性为基本前提, 缺乏人性的法律不仅是不人道的, 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三是保障人权。保障人权的重点是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人权, 关键是在司法实践中切实解决人权保障中的问题, 切实将保障人权落到司法程序的每个环节。[1]

二、人本法治迷失: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困境

( 一) 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缺失。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 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公民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 公民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但是, 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权利体系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许多宪法权利并未被纳入法律体系之中, 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2]

( 二) 部分公民权利受到许多限制。当前, 我国法律法规对公民权利行使设置了过多限制, 不利于公民行使自身权利, 制约了公民权利的发展。如《选举法》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其中有许多约束性条款, 导致许多选举活动流于形式, 无法很好地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三) 法律内容形式缺乏合理性。我国宪法规定, “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世界人权宣言》也规定, “人人对社会都负有义务”。在法治实践中, 我国将公民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 比如, 劳动权、受教育权等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但是法律并未规定公民不履行义务时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怎样监督公民履行基本义务等等。

三、建构人本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理走向

( 一) 树立人本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社会成员对法治的认知、观点、情感、评价、认同、信仰等, 是带有倾向性的法律意识。亚里斯多德说过, “即使最完善的法制……而公民却缺乏平民情绪, 这终究是不行的”。为此, 在现代法治建设中, 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导向, 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守法精神、法律信仰等, 提高公民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在法治建设中, 不仅要将以人为本融入法治建设的各个层面, 融入立法过程、司法实践、行政执法、普法教育等过程中; 还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评价法律法规, 诊断现代法治中不符合人本、人性的负面因素, 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发展创新。

( 二) 坚持人本立法原则。首先, 尊重与保障人权。尊重人权、保护人权、改善人权状况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也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2004 年保障人权被载入了宪法修正案, 这意味着我国在保障人权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此, 要依据以人为本、人权至上的原则, 推进立法建设, 改变不合理、不科学的法律制度; 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 以更好地保障人权。[3]

( 三) 建构人本执法体系。张居正说过,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 孙中山也说过, “国人性习, 多以定章程为办事……吾人如不能实行, 则宪法犹废纸也”。可见, 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因素, 只有规范行政执法, 提高法律的执行力, 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 在法律实践中, 经常出现执法不作为、暴力执法、野蛮执法、办“人情案”、以权压法、以罚代法等问题, 这些损害了法律的权威, 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 在执法过程中, 执法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原则, 改变执法方式, 尊重执法对象的合法权利, 依据法律程序进行理性化、非歧视的执法活动, 充分保障执法的程序和实体正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此, 应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法治建设中, 渗入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 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繁荣发展。

摘要: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 要以人本法治为出发点, 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作为根本要求, 不仅要增进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 还要关注社会成员的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本文从实现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 人本法治迷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困境, 建构人本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理走向等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合理走向进行论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法治,法治建设,立法,法律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鑫, 黎明, 赵永军.“科学发展观”视阙下的人本法治[J].法制与社会, 2010 (7) .

[2] 胡怀应.论培育和谐社会的人本法治观[J].岭南学刊, 2015 (3) .

法治的力量范文第2篇

8月24日周四下午,公司为我们开展了《道德大讲堂》的报告会,由传统文化协会的宋老师风趣幽默的给我们讲了三个小时的《道德的力量》,宋老师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我感触颇多。

首先,宋老师从“什么是道德?道德有什么作用?”这个方面出发,给我们 举了很多事例,讲了关于八德、五常、道德的至高境界以及道德核心等,笼统的说,一提起道德,人们毫无疑问的会将它与善良,美丽,正义,光荣等联系起来,和法律一样,也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风俗,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实行。而道德也取决于你的眼光,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看待道德的想法不同,道德的衡量标准也会有很多,你觉得对的他不一定赞同,你觉得错的他或许觉得正确,因此,道德也是主观意识里的,宋老师表示,对待人,应在道德的层面上假定善意;对待事,应在制度的层面上假定恶意。对于人际关系方面,用道德来衡量,对于事情,则不能站在道德角度,而应该在制度方面来衡量,比如说死刑,为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觉得如果没有死刑,这个社会会变得混乱很多,这是站在制度方面的,而反对者认为,死刑是个很残忍的刑法,应该取缔,这则是站在道德方面来说的。

其次,宋老师又讲了“什么是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时代意义在哪?”从《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老师引经据典,案例剖析,给我们讲述了传统美德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所以,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做一个讲道德的小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接着,宋老师讲了“什么是信仰?信仰有何力量?”人类生活有三种状态:从物质到精神再到灵魂。物质基础满足之后人们往往会转而更高的精神追求,精神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对于灵魂的追求又会有所求。信仰往小了说,有个人信仰,往大了说,更是有国家信仰。国家信仰关乎国家未来发展道路,政治理论以及法律制度;个人信仰更是有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内无愧于心,外无愧于人。信仰,是一种类似三观大礼包的东西,对世界、对自身、对幸福及对金钱等等的一套综合认知模式。信仰是绝对的,它不以任何物质条件的变化而转移,它能托起沉沦的人生,点亮心灵的灯盏,给人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而对于我,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共产党便是我的信仰,共产党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便是我的理想。

最后,宋老师总结上述观点,反思“在多元中应该坚守和放弃什么?”的确,在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中,整个社会变得多元化,各种层次类型的文化差异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不免会有人们在成长中迷失自我,我们应该坚守的和应该放弃的到底是什么?而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在一个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去打量,理性分析,作为新入职的我们,更是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思想独立了,精神才能自由。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工作,都应该思而后行,行而后定,这样我们才能成长得更快。

法治的力量范文第3篇

通过观看“两优一先”“两学一做”专题节目《榜样》,提供了中央表彰的全国“两优一先”典型事迹故事,其中的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同样,平凡的事业,也要榜样的力量,引导着我们的社会有健康的走向,有传递前进的力量。

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艰苦为民、实干敢当,勤勉敬业的精神。

观看节目后,我们能感受到,作为基层工作员,是为群众百姓而服务的工作。表彰中所提到的事迹,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但是缺少的是牺牲自我,责任意识匮乏的态度和决心。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榜样其实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榜样。但同时,榜样也意味着一份责任和使命,督促着我们严格以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服务于人民,正确的引导他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家庭兴盛的关键,是国家繁荣的源力,是社会延续的希望,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他们,需要榜样的力量,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面“镜子”,在今天更加需要用榜样的力量为青年“护航”,让更多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工匠精神”干好岗位工作,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什么样的力量浇筑,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努力奋斗。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让党员的灵魂有了归宿,让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更加坚定。

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信仰,从入党宣誓那天起,我们的生命就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政治生命的人。坚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终指引着我们成为群众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为老百姓代言,传递人民的声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信仰是共产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信仰体现在红军长征的坚忍不拔,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先争优。当前,有少数党员同志信仰不坚定,意志力不强,很容易被世事的浮华、利益的飘渺所吸引,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忘记党员身份、无视群众疾苦,盲目贪腐,一错再错而不自知。坚定信仰,就有力量,让道路更明确、思想更端正,永怀赤子之心,坚信党的路线、纲领不动摇,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装思想意识,凝聚成强大的信仰之力,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不断前进。

法治的力量范文第4篇

前不久,中央一套热播了一阵《大秦帝国》的电视剧,我昏天黑地地跟着看,看得慷慨激昂。作为大秦初期,制定和坚决贯彻一系列定国安邦的法律法规无疑是绝对正确的。可今天,我们各种法规齐备,社会秩序仍然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群访事件时有发生。可见,依法治国并不是万能的。我倒是觉得,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似乎更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

以德治国,依靠的是道德的力量。道德是什么?道德是社会活动中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会位置上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并通过社会舆论的形式进行约束。我记得汶川地震之后,有人送给温家宝总理一幅油画。画面上一个灾区的孩子,满脸污垢地投进总理的怀里。而一个大国的总理,则是那样慈祥地抱着这个可能已然沦落成孤儿的生命。这幅油画的名字叫《依靠》。相信任何一个看过这幅油画的人,不管身处何地,那一刻都会被画面所渲染的广袤的爱心,深深打动。这是一个自然人,对落难者的同情;这是一位爷爷对孙子的怜惜;这是一个大国总理面对子民的苦难,油然喷薄出的心痛。我想,这也许就是温家宝在大国宰辅这个高位上道德品质光焰炫目地一次展露。

我也看过两次为地震灾区赈灾义演的晚会,一次是为汶川,

1一次为玉树,心里都会滋生万般感慨。人生于世,谁不爱钱,谁又不知道钱是好东西。而小品王赵本山,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需要什么慷慨陈词,硬铮铮100万就这么撇给了灾区。这不是一场赈灾晚会,这是一次良知和爱心的测试和晾晒。你在舞台上无论打扮得多么光彩照人,表演得多么经典到位,你的内在本质到底如何?则只有在这样的硬指标面前才能测量得出。在国殇的日子,在这个赈灾义演的舞台,赵本山只有一两分钟的台词,却比他表演的任何小品都更出彩。因为这次,他演的是他自己,他演的是他生命里最本质的精华部分。我们被深深感动了,感动我们的不是金钱本身,是一个大艺术家的良知和境界,是道德的力量!

一个平凡的人,当他看到街头行乞的老妪,俯下身子,向她的碗里施舍几枚硬币。这就是爱心。这一天,你会觉得特别开心。因为毕竟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不平凡的人,当自己身居茅屋,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或者当自己受冻挨冷,迸出了“安得万里裘„天下无寒人”的祝愿。这就是大爱。两个古代并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却毫不费劲地把自己宽广的胸襟连同带着温热的博爱高高挂在了历史的天空。“子美千间厦,香山万里裘”,像两枚温润如玉的化石,永远镶嵌在了历朝历代老百姓的心里。这就是古代两位知识分子特有的做人的良知,这就是他们在自己位置上以非常特色的方式展演的道德风范。

显而易见,一个人在自己位置上做出不适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就是无道。而违背了准则和规范,就是违背了昭昭天道,必然遭到群起而攻之。殷纣王荒淫暴虐,为所欲为,被称为无道的昏君。武王伐纣,代表了民心,手里掌握的就是道德的力量。一个官吏,在自己的位置上,干自己不该干的事情,做天理国法所不容许的事情,也算作一种无道,当然也可以叫作无德,或者缺德。权为民所用,这是为官者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然而从目前情况看,权并非为民所用的官员比比皆是。他们把人民赋予自己的公权力,变成自己敛财、猎色的工具。他们严重的失道了,失道的结果,不仅仅要遭到道德力量的惩处,等待他们的必然还有法律的制裁。

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是我们应该用心栽培,精心呵护的,否则就会长出荒草。陈良宇、文强这些贪官的标本,他们在丧失了道德的同时,也迷失了人生的坐标。然而想起他们当初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曾经有过的抱负,我们在痛恨叹息的同时,其实更应该好好地,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今天的道德环境。这些贪官墨吏,他们毁坏的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污染和搅乱的是整个社会道德的环境和市场。这些东西,比经济滑坡,比贫穷更为可怕。因为它不只可以摧枯拉朽,也可以污染和毒害一个民族的精魂,动摇一个国家的根本。

法治的力量范文第5篇

军旅作家项小米日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祭礼湘江无字碑》(“党的光辉照我心征文”)的文章,讲述了湘江战役中红34师6000名将士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下,与敌血战数日,拼到弹尽粮绝,几乎全部阵亡的一段悲壮历史。读后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当年长征的中央红军,在湘江边上遭遇了长征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在这一战役中,红军伤亡惨重,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而红军主力西进后,敌军如飞蝗般扑来,切断了红34师到江边的通道。这支能攻善守、不畏恶仗的部队与敌血战数日,拼到弹尽粮绝,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在担架上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项小米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写道:“这些出身贫寒,有着和我们一样的身躯,一样的热血,一样地知道冷暖饥饿,一样地惧怕伤痛和死亡,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俯下身去,将自己的满腔鲜血和身躯碾碎为滚滚历史车轮下的尘土。”笔者由此联想到战争年代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砍头只当风吹帽”,捐躯甘化为“尘土”,一个重要的内因是怀有诸如“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样的坚定理想信念。

- 1 -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在漫漫90年艰苦而光辉的奋斗历程中,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小家为国家„„所有这些,都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当年,红军官兵之所以能够用血肉之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等之所以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受枪林弹雨洗礼的精神动力,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它无疑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住金钱美色考验的思想基础。

毋庸讳言,几十年来,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因为信念动摇,有的背信弃义、背叛变节,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为私欲膨胀、胡作非为,给党的光辉形象抹了黑,受到党纪国法应有的惩罚。

法治的力量范文第6篇

在荆棘丛生的人生道路上,无论严寒酷暑、不管风霜雨雪,总有一股力量驱使我们勇往直前,它叫梦想。有了梦想便有了前行的力量。

人生中,面对一次重击要爬起来已不容易,面对命运的第二次重击还能再站起来并且还活得精彩纷呈就简直是英雄中的英雄了!“隐形翅膀”刘伟便是这样一位英雄!他在天真烂漫的年龄意外失去双臂,好不容易在游泳队崭露头角却又再一次被命运捉弄——因患过敏性紫癜而被迫永远离开游泳队。但是,他挺过来了!他用双脚弹钢琴,成了钢琴王子,感动了全中国。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个不幸的年轻生命如此精彩地活出了自己呢?一句“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道出了一切。正因有了“精彩地活着”这一梦想,被命运抓得满身伤痕的他才有了向命运发起挑战的源源不断的力量,让他犹如一个不倒翁般以自信、顽强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他的生命,也正因这一个人梦想而精彩纷呈!

个人梦想力量巨大,如果与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则必将生出更大的力量!“民族魂”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煲一锅思想的良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虽然狂热过后战友退却甚至倒戈,他也曾“荷戟独彷徨”,甚至曾近乎绝望地认为“希望是自欺”,之后却依然说“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于是毅然放下希望之盾去“肉搏空虚中的暗夜”。

这个痛苦而又坚毅的独行侠正是有了唤醒国人麻木灵魂的梦想,才有了弃医从文的力量,才有了彷徨绝望后质疑绝望、在空虚与黑暗中继续肉搏独行的力量。伟大的梦想给了鲁迅前行的巨力,亦使他成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魂”!他的肉体消逝了,而他的思想和精神则必将继续激励一代代国人奋勇前行!

个人梦想如果联系全人类,它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更是惊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不惜在野外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田畴间精心伺候着他的杂交水稻,即便获得无数鲜花与掌声也从未停止过研究的脚步。继亩产突破700、800公斤大关之后,不久前又突破了900公斤大关,而此时的他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了!

袁老能够如此坚持不懈地勇攀高峰,只因几十年前在中国大饥荒中因目睹同胞被活生生饿死而生出的“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梦想。悲悯的他不愿看到人类受饥饿之苦。为此,这颗梦想的种子一经发芽便以惊人的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他在杂交水稻的科研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世人也将永远记住这位伟大而淳朴的农民科学家!

上一篇:个人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范文下一篇:新婚祝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