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 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更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软实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再次,提高文化软实力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相差很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三、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攻势,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加大发展投入,壮大发展规模,拓宽发展途径,切实提高文化发展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一样,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 2.

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西方文化中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全球化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让自己在这个利弊兼有的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力争上游。[13]当然不仅经济、政治体制要变,我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要变,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个趋势更要变,但这个变不是说丧失其个性,而是在保持自身积极因素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并又回到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 3.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样道理,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体现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造性地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振兴,这个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当然,要重树这种自尊心、自信心,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传统文化要以崭新的姿态去平等独立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去。 4.

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人,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使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将我们古老的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15]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足够的现代意识和目光继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成果,以繁荣自己的文化传统。 5.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它在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处于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西方日渐增加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并且通过扩大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域,使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有渠道领略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和谐。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

1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论述了民族精神问题,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容置疑的客观大势,作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并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和理论框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 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 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七大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 2>理论框架: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篇:冷战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冷战后 ,世界全球化速度加快,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依然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台湾问题尚不明朗;南海问题亟待解决;美国依靠世界霸主的地位依然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30多年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权重此消彼长„„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和平、发展、合作、勇于面对

正文:

一、当今世界发展形势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政治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

政治形式,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

- 1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之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

1、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们更加容易改善我国 的国际形象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将加强。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 3

左右,使决策倾向富人;即便是照顾弱势群体、穷人的政策,也会被不断侵蚀。

2、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如今台独、疆独、藏独行情不断看涨往往得益于西方坚挺,挑拨离间若干族群与汉人之间关系,鼓动策划分离势力对抗中央主权管辖这一努力自然从未停止过。普通西方人士对台湾,尤其是新疆、西藏的背景了解极为有限,但多少年来西方政府几乎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主流社会持续宣传。

3、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首先,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影响甚大,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其次,海上安全问题愈益凸现,东海和南海争端同时爆发,中国的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面临重大挑战。今年以来,围绕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以及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第三,中印关系虽已正常化,但并未建立相互信任,悬而未决的领土争端始终是不确定因素,加之印巴纷争尚未根本消除,中国西南边陲不可掉以轻心。

4、中国在核心科技方面应当加强。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基本都依靠进口。随着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成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突破和跨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长期对科技发展的不干预政策,

- 5

参考文献:

1、

2、

3、 张术环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辽阳:《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利益》

周美娟,申文杰:《论冷战后中国对欧盟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 王润萍:《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 7 -

第三篇:SWOT分析中国电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SWOT分析中国电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电信的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电信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尽管此间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移动寻呼剥离、分拆重组等一系列的改革,但在中国的电信业市场上,中国电信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资源、网络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服务质量等方面:

1、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后,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运营商展开激烈竞争。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后,在保留原有大部分固定电话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的同时,继承了绝大部分的客户资源、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在市场上占领了绝对的优势。1.79亿的固定电话用户,1500多万的数据通信用户,为中国电信发展业务,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中国电信基础网络设施比较完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电信己建成了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微波为辅的高速率、大容量、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的基础传输网、接入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和智能网等。同时DWDM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相继建设数据通信网络和智能网不断扩容。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

3、中国电信在发展过程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的能力较高、结构合理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同时中国电信还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拥有长期积累的网络管理经验、良好的运营技能和较为完善的服务系统。

4、中国电信日趋完善的服务质量。中国电信成立了集团客户服务中心,为跨省市的集团客户解决进网需求;中国电信还建立了一点受理、一站购齐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紧接着中国电信推出了首问负责制,解决了企业在向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相互扯皮、相互推委的问题;另外,中国电信还设立了服务热线(1000)、投诉热线(180)等,建立了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服务,提供互动式服务。 中国电信的劣势

虽然中国电信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我们应该辨正地看待这些优势。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中国电信虽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完善的网络设施以及大量的储备人才,但缺乏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观念、创新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文环境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环境。业内

人士认为,中国电信拥有资源优势,但却缺乏资源运作优势。一旦不慎,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目前,中国电信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战略管理与发展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决策层只重视当前战术和策略,忽视长远战略,湮没在日常经营性事物中,不能统观大局;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2、企业内部创新与发展的矛盾。面向计划经济的职能化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已经呈现出与快速发展的不适应,并逐步成为制约电信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因素。ERP、管理和组织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企业特色人文环境的建设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应考虑的焦点问题。

3、中国电信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中国电信虽然拥有比较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但这大都不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建设的,而是为了满足普遍服务的需要。

4、拆分让中国电信由主体电信企业降级到一个区域性的电信企业。新中国电信的主要阵地将固守在南方市场,而北方市场将由新中国网通占领。即使受到拆分影响,但中国电信的实力仍然最强,只是苦于无全国网络,无法开展全国性的业务。

编辑本段

中国电信的机会(opportunity)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WTO,将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通信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国电信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主要表现为:

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国电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研究报告测算:中国到完成加入WTO的各项承诺之后的2005年,其GDP和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提高1955亿元和1595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1.5%和1.2%。本地经济比较优势的重新配置资源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将进一步增强当地经济实力。而且入世将推动外资的引进和内需的拉动。入世后各地将极大改善投资环境,法律透明度提高和国民待遇的实现将吸引大量外来资本,本地企业实力将得到提高和增强。企业电信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必然带来社会人员的大量流动,同时拉动巨大的通信需求,话务市场将进一步激活。

2、电信业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电信业将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为中国电信的发展创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随着电信业法制的健全,政府的经济职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政府会把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和生产经

营权交给企业,让企业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这意味着政府将给中国电信进一步松绑,给予应有的自主权,有利于中国电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3、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电信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会。“三大上网工程”造就了我国消费能力强劲的信息产业市场,为我国信息产业市场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之一。

4、中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将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机制、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同时可促进中国电信借鉴国外公司的管理经验,积极地推进思维、技术、体制创新,提高产品档次,降低成本,完善服务质量,改进营销策略,增强核心竞争力。

5、电信市场潜力巨大。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消费层次之间的差异决定了电信需求的多层次和多样化,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电信企业的网络升级换代和业务的推陈出新,在固定电话网与计算机通信的融合点上开发新业务潜力巨大,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因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信市场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其次,从固定电话看,中国电信平均主线普及率只有13.8%,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主线收入、盈利水平和市场规模也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旧巨大。最后,从中国电信的其他业务看,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内不断扩大。

6、移动牌照的发放。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公众场合说过,中国将拥有四个综合电信运营商,他们能够经营固定、移动、数据和其他各种基础电信业务,这意味着将再发两张移动牌照。目前,移动通信领域是潜力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通信领域,将成为各电信企业的必争之地。一旦中国电信拿到了移动牌照,那么移动领域将是中国电信的又一主营业务。

中国电信面临的威胁

正所谓机会与威胁同在。任何事件的影响都是相对的,中国电信在迎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首先,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市场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在过渡期间,市场份额的抢夺将成为市场跟随者的发展重点。其次,入世后的国际资本竞争压力也将逐步增大。国外电信运营商将通过兼并,联合和收购等方式实现全球服务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

2、中国电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国内外许多公司采用高薪、高福利等政策吸引中国电信人才,造成中国电信人才严重流失。这一现象至今仍未得到解决。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关系到中国电信生存发展的

关键问题。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中国电信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3、非对称管制对中国电信的影响。中国电信在经营许可、互联互通、电信资费、电信普遍服务等方面受到相对严格的行业管制。在目前的中国电信市场上,管制的不平等已经制约了中国电信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形势下,不尽快进行改革,中国电信只有一死。新中国电信公司不久后也将通过上市进行机制转换,实现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相同的机制平台,从而开展有效的公平竞争。

第四篇:新世纪中国物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起步于深圳的物业管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到创新,有了一下水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处于向成熟迈进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探讨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物业管理水平继续推向新的高度。本文拟从经济发展趋势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角度,简要探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以期引起行业关注。

一、物业管理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现在数量型的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这将迫使物业管理企业走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带来机遇。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物业数量不断增多。在行业发展初期,为了尽快建立物业管理体制,政府主管部门确立了“谁开发、谁管理”的原则,促进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物业管理企业在数量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起步较早的深圳市。截止目前,深圳已有独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和不独立的物业管理机构1200多家。数量上的发展,对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做法也导致了部分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业主怨声载道,投诉不断的问题出现。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深入发展,逐步形成的物业管理市场则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既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又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来讲,其有效途径主要是扩大管理面积,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对于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业讲,仅有数量上的发展也已经不能说明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圳物业管理发展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了竞争市场,一处物业一家管理公司的局面早已打破。近年来,一引起企业已经在着眼于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有的靠市场竞争不断扩大管理面积,如中海物业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达到1000多万平方米;有的系统内物业管理企业重组,靠重组优化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规模化管理,如深圳城建集团,将所属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合并重组,进行规模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深圳市莲花一村原来有12家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经市住宅局多方协调 后,于1999年5月通过招标实现了一体化、规模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深叶还有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正在重组之中,而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物业管理企业之间还将出现自由联合、兼并等重行为。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这将进一步促使物业管理行业市场化、规模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发展。

二、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载高,对现有的物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这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对进一步把物业管理水平推向新 的高度带来机遇。

物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业主、用户服力。对物业是管理,对业主和使用者则是服务。管理好物业,其目的就是为物业所有者或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以人为本,进一步增强物业管理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这是物业管理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基础。

当前一些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距离业主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一部分企业由于旧的管理理念和体制。还没有把自已的位置摆正,总是以管理者自居,虽然也讲服务,但服务意识很难到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人们居住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硬件问题基本解决后,自然会对居住服务、居住环境等软件方面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质量的要求,对现有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今年,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服务业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很多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同样作为服务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如果企业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观念不及时更新,这样的企业今后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可避免的被淘汰出局。

新的世纪里,随着广大业主(用户)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服务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加剧,必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服务水平方面的不断提高。

三、新技术革命和物业智能化的发展,给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将促使物业管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为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过去的物业建设,只是相对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配套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都不高,其管理维护的技术含量也不高。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物业建设中引入了诸多高新科技的设施设备,物业建设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家建设部推出了住宅产业化的一系列政策,促进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今后,住宅开发建设要走技术创新和集约化生产之路,提高住宅小区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高住宅质量。

面对这种趋势,作为物业管理企业来说,管理好这些高科技设施设备,就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单靠体力劳动以及过去那种简单的管理维护技术显然是难以担当管理重任的。而适应这一趋势,物业管理

企业要适应现代化物业的管理要求,转变管理经营观念,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业管理的水平与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科技进步同步。可以预见,面对现代化的物业,一个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的物业,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物业的管理要求,物业管理行业必须面对挑战,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

特别是当前宽带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推广,为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手段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筹码,今后还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的基本管理服务手段,如何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物业管理企业将无法回避。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只是低级的一般化劳力型管理,这很难适应数码时代的物业管理要求。新的世纪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智能化物业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挑战,也是我们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机遇。物业管理行业必须适应技术革新的市场需求,广大众业人员要加强高新管理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高科技管理技术水平。物业管理行业必须主动关注当代科技的安展,及时评估这些新科技对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影响,及早作出反应。当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笠技的发展,其目的还在于让人类工作、生活得更加舒适、安全、方便。因此,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物业和环境建设中来。面对现代化的物业,一个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可能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化物业的管理服务要求。作为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关注这方面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应用态势,对于及时提高管理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度以及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都十分重要。

四、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将和其他社会服务业一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也为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带来机遇。

按照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原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物业管理行业必须按国际惯例或国际方式运作,而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企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市场化、规模化运作,已经有先进的管理服务技术、丰富的管理服务经验以及大量的专业人才。相比之下,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新兴服务行业,我们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经验与国外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有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不少物业管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很快,积累了一定的管理服务经验,但国内物业管理发展的不平衡,使我们总体上的管理服务水平还很低,高价低质、服务不到位、投诉不断、高级人才匮乏等回题十分

普遍。因此,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形势,使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然,从积极角度看,加入世贸组织也将给我们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入世以后,国外物业管理企业的进入,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面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物业管理技术、人才和运作经验,国内企业可以更加直接地在和他们的竞争、合作、交流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这必将促进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成熟。特别是在促进我国物来管理市场专业化分工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将逐步大规模形成专业的保洁、保安、机电维修、房屋维修等大量的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市场,有利于完善我们的物业管理市场。

此外,大量外资企业和驻华机构进入国内,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高档物业将必然增多,物业规模和物业管理市场需求也将增加。而国民待遇原则下,外国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也迫使物业管理市场化竞争更加规范。

目前,国外物业管理企业已经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入世”在即,政府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和积极评估入世对国内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影响,加快完善物业管理法规的步伐,杜绝法规漏洞,让即将激烈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有章可循。

挑战和机遇时刻并存。虽然我们仅有20年的发展历程,新世纪国内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挑战也不止是这几个方面,但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我们都将坦然面对,积极应战。

第五篇: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自由贸易区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主要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而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前头堡,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广西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双方广泛参与的合作中,广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了广西发展的热门议题。

关键词:挑战、机遇、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其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 国于 1961 年 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 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 ,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 20 世纪80 年代后,文莱 、越南 、老挝 、缅甸和柬埔寨5 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 5 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 10个成员国,人口约5.3亿。

2002年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开始启动。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区位优势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洋又有陆地相接的省区,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基础设施,相对于多数东盟国家都具有相对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头堡,是中国通往东盟以及东盟进入中国必经的国际通道和枢纽,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天然港湾众多,良好的港口条件。广西海岸线曲折,天然港湾众多,具有良好的港口城市。目前已建成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港口,在广西与东盟的贸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地理优越的北部湾,也是中国大西南和大陆南端的最佳出海处。这些都构成了广西的港口优势。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广西正不断在公路、铁路、港口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以沿海建成了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港口,陆路以南昆铁路和湘桂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桂南、南梧高速公路等,再加上“黄金水道”西江,广西建成了陆路、水运、航空和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区域物流通道,广西通往西南的交通线也已经基本定型,这大大密切了广西内部与东盟的贸易往来。 国家对广西的大力政策扶持。随着我国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国家逐渐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广西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广西目前同时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等多重发展机遇,相对于国内许多省份和东盟国家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拥有国内、国际广阔市场。广西产品除了区内自销外,还销往国内的其他省区。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广西产品除了拥有国内市场外,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在原先双边的边境贸易的基础上,广西的产品远销至整个东盟十国。由于整个自贸区的人口达到了18亿多,广西拥有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面临的挑战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遇到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有来自东盟方面的,也有广西内部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面临来自东盟的激烈竞争。广西和东盟各国气候相似,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东盟所处的东南亚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广西可以种植的农作物,东南亚也可以种植,甚至是终年种植、结果和收获,可以种植的土地也比广西多。因此,在农产品方面,广西将愈来愈难以与东盟国家进行竞争。

广西的企业在自贸区中面临三重竞争压力。除了面临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同时也面临来自国内发达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东盟除了与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外,还分别与日本和韩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欧、美、日、韩等国的产品大量进入东盟市场。而广西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实力较弱的特点.出口产品大多为工业原材料或半成品。其附加值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在与欧、美、日、韩等国产品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由于还面临来自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广西对东盟的贸易额占全国对东盟贸易额的比重仍然较小。

关税降低,给广西部分产业带来较大冲击。由于东盟除了新加坡外,和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广西毗邻东盟国家,经济结构更为相似,大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广西还没有形成既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现存的企业大都规模小,且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随着关税的不断降低,不仅将加剧了广西与东盟同类产业和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国家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从而冲击广西缺乏竞争力的产业。 领土争端给经济合作埋下了不稳定因素。中国近代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的主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由于西方列强的使怪,直至今日,中国与东盟十国中的越南、菲律宾、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四国还存在着岛上的领土争端。这些领土争议,被某些国家利用操作,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也不利于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东南亚联盟自由贸易区 2·广西面临的机遇 3·广西面临的挑战 4·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美国教育制度差异下一篇: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