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论证

2023-03-06

第一篇: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论证

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报告

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报告

旅游专业在完善与创新本校“113”和“ZGY”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专业定位、旅游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岗位人员需求,针对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与前厅服务三大课程,与乐山教育宾馆、乐山金海棠大酒店、峨眉温泉饭店、四川海河特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乐山本地旅游企业携手共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机制,实现了真实环境现场教学模式;形成了企业从实训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全面介入机制;形成了学生培养围绕学校与企业两个中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

一、企业参与教室布置和实训室建设,实现真实环境现场教学

(一)企业参与教室布置,打造仿真企业环境,企业文化陶冶人 为营造接近真实的企业岗位环境,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从2011年起,由专业部和班级提供资金支持,各班师生根据本班专业特色,走访多家对口企业,搜集引进图片、文字素材,邀请企业人员合作,将本班教室重新布臵打造,在原有班级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企业发展理念、管理制度、口号标语、宣传图片等企业文化内容,班级管理仿效企业管理,让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互融合,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理论与文化知识。

(二)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提升实训环境档次

本专业拥有一个按照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独立对外营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教育宾馆。因宾馆目前暂未提供西餐对外营业,故依照其它真实酒店西餐厅的装修、装饰、器物、风格、布局,专门打造了一个西餐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西餐技能实训。

另按照建设大旅游专业的思路,本专业于2012—2013学年正式新开设了烹饪专业,故从2012年初开始,即参照目前星级酒店标准,与教育宾馆合作打造了面点制作、食品雕刻、中餐烹饪三个专门的实训室,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为烹饪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三)企业提供并参与真实环境现场教学,校企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 目前,本专业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三大科目所有的实训课程均在教育宾馆进行,教育宾馆开放全部5个餐饮包间、宴会大厅14张餐桌、50余间客房、前台,满足学生实训的设备设施与场地环境要求,并安排内部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按照行业标准配合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训管理和技术指导。从而把宾馆作为学生的实训教室,宾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宾馆的规章制度就是学生的纪律要求,实现旅游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

二、企业参与课程体系与教师队伍培训建设

我校实行“以工种为项目,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以企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四川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一支兼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优良职业道德与职

业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队伍,是保证课程体系适应行业与社会当前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基本保障。本专业充分利用校企集团资源,安排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培训与挂职锻炼,让教师队伍在企业一线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聘用、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教学指导专家,加强教师队伍力量,让企业积极、全面参与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当中来。

为此,本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联合企业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培训教师队伍:

1、从2011年至今,通过采用问卷或走访形式,平均每年对十余家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项目、人员结构、人才需求等内容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人才需求信息,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教师顶岗实习的锻炼方向。

2、安排全专业教师利用放假时间到对口企业进行一线顶岗实习,或通过培训渠道安排部分骨干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实践培训,提高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水平,同时得到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的直接资料,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3、从2011年至今,通过采用问卷或走访形式,平均每年对近百名本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与期望值以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反馈为课程体系建设与学校教学的参考信息。

4、从校企合作企业聘用、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教学指导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并直接或间接参与课程体系建设。

三、企业参与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建设,形成“校企合一”

办学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将学生进校至毕业的三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学年,学生除在校进行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须经专业部统筹安排,在教育宾馆进行每人为期10天的校内教学顶岗实习,由专业部实训人员与宾馆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实训安排与管理,通过真实工作岗位的锻炼,认识并熟悉酒店运作方式和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流程,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实现基本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初步养成。从2011年7月至今,已有340余名学生在教育宾馆完成了总计3400余天的教学实习。

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学生除在校进行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须经专业部统筹安排,选拔20%以上的优秀学生,在除教育宾馆之外的校企集团其它旅游企业进行为期15-20天的校外教学顶岗实习,由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全程实训安排与管理,与企业内部员工享受同等管理待遇,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操作、独立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旅游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树立职业目标、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纪律、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水平。从2011年7月至今,已有120多名学生在乐山金海棠大酒店(四星)、峨眉山温泉饭店(五星)、四川海河特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总计1360天左右的教学实习。

第三阶段即第三学年,除个别因特殊原因选择自谋职业的学生之外,80%以上的学生全部走上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完全遵照企业内部管理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并养成良好的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适应旅游市场变化和岗位需求,最终顺利实现就业。以2012年为例,本专业2013级学生共140余人,通过学校推荐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共107人,全部合格完成实习任务,经跟踪调查,企业满意度在90%以上,最终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

四、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在本专业制定的《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校企双边活动,企业有义务与学校一起对实习学生进行统一考评;并在《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从思想教育、考勤制度、作息制度、安全制度、生活制度、管理制度、学习要求、实习要求、纪律要求、安全要求等诸多方面,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学生思想行为规范和企业考核奖惩标准。

本专业在安排学生在进入企业开始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前,都征得了学生家长同意并与之签定了安全协议,再与企业签定相关实习协议,将学生实习考评表格交予实习企业,由企业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按照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制度和《乐山一职中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实习管理规定》,根据实习学生客观表现,每天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细致、如实的考核,并在学生实习全部结束之后进行实习总结考评并加盖公章。专业部将对企业给予学生的实习考评全部进行存档,并针对考评记录确定对学生的奖惩与学分登记。

小结:

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旅游专业与旅游企业携手共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机制,形成了企业全程介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形成了“校企合一”办学模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在区域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旅游专业部2013年7月25日

第二篇:机电专业“工学结合”活动总结

根据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而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解放了思想,大胆探索,尝试实施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不仅使学校增强了办学活力,教学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机电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指示精神的需要看,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也深刻反思,把这两年来在“工学结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启发总结如下:

一、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1、理论的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也对工学交替作了明确指示,这些政策规定,给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与保障。

2、实践的依据: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 促进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实现了资源互补。实施这种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又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的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能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了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2.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这种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帮助。学生入学经过一段时间知识学习后,通过参加企业的实习,学生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特别是对生产的过程及技术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明确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加强有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起基础;有利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对接。采用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能力,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发展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能够解决学生的部分学费问题,再加上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少因家庭贫困学生的流失现象。这对扩大职业学校招生和办学规模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是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多赢”的好事。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我校机电专业学生在2015到郑州尧鑫机械公司和海尔集团实习。尽管事先反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工学结合的意义、作用、时间安排和学生管理等。但是对质量要求、安全观念和考核制度教育不够。部分学生难以适宜紧张的工作,出现中途退岗现象。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学校的声誉也受到了损害。

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发现其中的工作时间长、报酬不满意以及水土不服、想家等诸多问题反映较为突出。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纪律、责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教学见习纪律和实习工厂的规章制度,认真体会“从学生到员工、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抽调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带队,处理实习期间发生的一切问题。

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所涉及的政策性较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这项工作能得以正常开展,我们必须注意处理解决好有关的问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1、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开展这项工作,我们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与支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要为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办法,以吸引更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学校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要选择好合作的企业

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必须选择好有关的合作企业,得到一个需求稳定、实力雄厚的企业支持,才能确保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中表明,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该考虑: ⑴是与学校专业设置有关的企业;⑵是安全度高、劳动强度不大的企业;⑶是效益较好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的企业;(4)是诚实守信的企业。除寻求相关企业的支持外,我们还可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的政策,开展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起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基地,如果学校能结合专业与企业联合,在校内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或生产的实体,定期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更有利于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将会更好。

3、要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和企业共同讨论,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要保证学生接受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总课时得到保证与落实。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和“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原则。分配好有关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时间。并且要认真处理好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课程学习的关系;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关系。在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时,还要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分段的方法安排好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完成好教学的任务。要有利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结合,使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得以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4、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利于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

第三篇:数控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烟台理工学校 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部

2011. 数控技术部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开展工学结合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实习目的

开展工学结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它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机会,是对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

二、实习内容

1、通过生产实习,感悟企业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学习企业文化;感悟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初步掌握生产技术。

2、通过密切接触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和专业素质,养成敬业爱岗精神,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部分专业课程。

4、通过学习和感悟,结合专业,进一步明确本人未来的发展目标(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零距离就业等方面怎样发展)。

三、岗位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

2 争取和努力完成实习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一线技术人员虚心求教,要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动手实践操作工作能力。

2 、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单调。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做到灵活掌握,该动手时不要闲着当作没事,不该动的地方不要随便乱动;该说的话要说,积极去问,不该说的一定不要乱说。要充分体现我们学生的素质,给实习单位留下好印象。

3、以“学生”的身份去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要认真系统复习所学习的知识,到实习单位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多对照,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报告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应当完成的任务:

1、学生工学实习期间专业部必须安排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协助企业负责学生的组织、管理、生产、生活等事项,全面负责学生的安全事宜。

2、工学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实习期间学校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3、实习指导老师应按企业的作息按时签到上岗,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出勤率以及实习作业等情况,作好工作记录,返校后上缴实习就业处存档。

4、工学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维护实习学生正当权利,协调好学校和企业的关系。

5、实习指导老师要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间断地深入到学生中间巡查指导,预防和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

6、实习指导老师要及时规范学生实习行为,做好学生实习稳定工作。阻止学生无故不参加工学实习,对有正当理由确需终止实习的, 3 指导老师要认真审查,指导学生填写《工学实习终止证明》,交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备案后,护送学生离开实习单位。

7、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工学实习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实习单位厂规厂纪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实习指导教师因疏于管理,出现责任事故的,学校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于违纪的实习学生,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劝其退学等处分。

8、 了解本专业对口行业岗位的基本情况,深入研究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及时反馈行业信息。

9、 积极参与本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实践,锻炼自身的专业业务能力,提高自身“双师”素质。

五、时间安排:

每学期安排两个周

六、工学交替实践活动应提交的成果

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活动期间要按内容要求,并应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岗位特点,写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报告应不少于1500字。其报告内容可参考以下内容:单位概况、所在岗位在整个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流程、所从事的工作、活动内容、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上有何规划、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等。

七、总结评比

工学交替实践活动总结评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根据企业出具的学生岗位工作态度、纪律情况及岗位职业素质等,结合学校带队教师掌握信息及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实践活动证书,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总结交流、表彰。

第四篇: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

电大理工

2011年3月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第1期总第246期

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

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宋欣颖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沈阳 110034 )

摘要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厂化”教学的实施、专兼结合,校企共建双师教学团队等方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

教育部 2006年16号文件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培养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课堂教育和实际生产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方式。

1.1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推行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可以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付诸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当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

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将有力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材改革与建设,使专业建设与生产紧密结合。通过企业参与,引入行业标准和生产应用技术等方式,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按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技能培养的思路,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技能证书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使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动态结合;按照生产性、直观性、实践性的原则,引入现场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开放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用的零距离。

1.2 工学结合是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

实施工学结合对高职学生来说, 是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们走出了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一边有企业师傅指导,一边有学校教育及学校老师协助企业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使学习过程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一体化。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获得了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动态

掌握了就业信息,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被企业录用,实现学习、实习、就业的对接。对企业来说,可以借助学校教育把职业岗位需求渗透到教学教程中,并且及早地培养了人才的企业文化素养,从而能够接收到企业满意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2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总体方案的制定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是培养从事机械零部件设计、制造、维护以及产品加工、生产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设置公共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技术课(专业课)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课程按培养能力和方向不同,可分为机械设计类、数控技术类、模具设计与制造类等。机械制造专业以工作实习为切入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总体设计方案是,在学制为三年的高职试点专业中,第

一、

二、

三、五学期在校学习,第

四、六学期到工厂企业带薪实习。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实习锻炼,学生不仅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会得到一定有提升,而且还会带着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问和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返回学校,为一下阶段专业课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学校根据学生在校外工作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专业方向开设职业技术课,并融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课及综合职业素养选修课。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大大提高,利于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增设文化科学素养和企业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根据学生生源特点和未来就业的职业需要,对工学结合试点班级,在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的学分,如减少公共英语课,增设现

代社交礼仪、公共关系、企业文化构成等文化素质选修课和讲座,培养学生内在的修养和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为上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按基于工作过程标准化思想构建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体系在开发程序上,应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分解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转化分析→确定课程模块→进行课程设置→编写课程标准的过程进行。在内容体系上,应完全打破“学科型”的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以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业(行业)需求、就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3 开发与工作实习同步的配套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既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又是工学接轨的有效途径。实现工学接轨,就是让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项目课程是仿真或全真的企业生产环境,做到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相同,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项目课程的成果与企业产品相符,学与工对接。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以企业实际零件为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形式开展教学。项目课程实施通常是一体化的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交织,同时完成知识点学习与操作技能,分析处理完成问题,完成项目任务。

4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校企共同开展“工厂化”教学

4.1 重视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几年来我校通过自行购置、校企联合共建等方式建立了17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厂房,有普通车、铣床63台,数控车、铣床21台,以及钳工、焊接、汽车装配等实习实训设备。在11000多平方米的制

造业博览中心中,有机械零件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及液压传动实训室等。一流的实习实训场所和与生产接轨的实习实训设备,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校的实训工厂也作为钳工、车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的鉴定站,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便利条件。

(上接第46页)

2.4 学习环境与实训基地建设

工学结合课程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建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因此,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建设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我校在职沈阳国泰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建立了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企业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积累工作经验。

4.2 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工作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教学活动是在学校的课堂、实验室、实训车间以及企业生产车间等多个地点进行的,尤其是企业工作在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下的新的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教学与企业工作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三个部分的教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是连续的、整体性的,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创建有利于进行产品或样品制作的教学车间,按照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零件加工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胡伟光.对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思考.石油教育,2006 (5).

[2]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3).

(责任编辑:齐婷婷)

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建设和校外基地的“工学整合学习岗位”建设。 2.5 课程质量控制。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本课题组经实践课程考核采用实习安全、敬业勤业、职业素质、生产业绩等4个评价要素建立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依据历次安全检查与督导的记录(实习安全)、每天的考勤记录(敬业勤业)、企业生产报表及学生打工所获报酬额(生产业绩)、企业指导教师(职业素质)与领导对学生实际表现评价等资料,按比例确定工学结合实习课程成绩。

总之,本课题是在深入开展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项旨在高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改革。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戴士弘, 毕蓉. 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选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4]郭静主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鲍洁主编.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苗君明)

第五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本文由cdled00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有数据资料显示, 全国室内外装饰工程量每年以 30%以上的速度 递增,预计到 2007 年全国室内外装饰工程量将达到 8000 亿元以上, 而 2006 年国内设计师存在着 50 万人的缺口。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 景,装饰设计师的身价也扶摇直上。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但是要成为一名优势的装饰设计师,需 具备室内外设计、环艺设计或相关的专业素养,不仅有良好的美感和 设计灵感,还要对现代的流行装饰风格了解,熟悉装饰工程流程和工 艺、家居装饰材料价格动态等。现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不 能满足如今社会需要的装饰人才, 据社会同行业人士反映很多毕业的 学生只能跑跑业务或者做点制图员的工作。

一、3+2+1“导师” 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 “导师” 项目” 半工半读教学模式 “ “3”为前三个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 ”为前三个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 教学阶段 “2”为第

四、五学期的“导师” 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阶段 ”为第

四、 学期的“导师” 项目” 半工半读教学 “ 企合作, “1”为最后一学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阶段 ”为最后一学期的校企合作 第一至第三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程,三个学期内全部完成。 第

四、五学期为校内实习学期,采用“导师” “项目”制半工半读教 学模式。 “导师”制为每名专业教师代十名学生,在第四学期中带领 学生到实习单位或实训室中开展专业课题设计,详细课程安排如下: 1 课程名称

实践 学时

技能培养 熟练掌握室内设计要素 熟悉国内设计流行趋势 掌握各类建材的主要性能 及应用

实训地点 艺术设计技能训练中心 校外实习单位 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部门 广告装饰 实训室 工地 广告装饰 实训室 广告装饰 实训室

室内设计 建筑装饰材料 展示设计 184 36 80 掌握展示设计的设计要素 艺术设计技能训练中心 了解展示设计的特殊性 校外实训基地 掌握最基本的施工工艺、 艺术设计技能训练中心 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

环境艺术设计 施工技术 34 建筑设备 14 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础 知识 掌握景观设计要素 了解景观设计的施工要求 了解景观设计的流行趋势

校外实训基地

工地

景观设计 88 校外实训基地

工地

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设计施工相结合。 从第四学期开始导师就带 领学生到装饰公司或实训室开展专业课题,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参与实 际的设计施工,按劳计酬。使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除了具有实践技能经 验外还具有社会工作经验,缩短学生与企业距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 直接具有社会职业经验,提高学生就业水平与质量。 在实行“导师” “项目”制半工半读教学模式时,导师为本学院 的专业课教师和外聘教师或公司的专业设计师。 在第四学期分配学生的原则如下:

1、改革初期采用硬性分配制,由专业教师组进行合理搭配,按 照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进行分配。

2、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实行“双选”制。学期初把专业课导 2 师的名单公布,由学生选择导师。导师得到名单后进行选择核实。

二、建立适应“导师”“项目”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适应“导师”“项目” ”“项目 及管理制度。 及管理制度。 (1) 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在学校承认学生已有的学习 和实际工作经历, 在出示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 允许免修相应课程, 并折合成学分。 (2)实践课程评价以学生实际工作成绩为标准,校企双方共同成 立组织和管理机构,生产实习课程按教学与生产的要求制定管理办 法,建立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双重考核。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 率、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生产工艺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 程度、工作的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 情况、对企业的贡献、工资水平等。 (3)建立有关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和负责 人,做到在制度上有保证,在管理上有措施,并严格进行考核;

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单科证书要考核,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要考 核,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也要考核。制定各级各类考核内容、考核 标准、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各用人单位,教育、人事部门和学校要 成立不同层次的资格考试委员会,根据国家颁布的行业等级鉴定标 准、行业发展趋向、企业用人标准、学校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 标准,层层考核,严把质量关,确保毕业生质量。 3 主要建设责任项目 实践课程的标准要求及考核 生产性实训学生管理制度 弹性学制专业课程管理与考核 弹性学制学生管理制度

2007 年建设内容 起草及试行 试行 起草及试行 起草及试行 2008 年建设内容 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

负责人 李德华 葛赛 宋亮亮 厉凤鸣

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教学资源

三、 支持。 支持。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与施工工艺流程紧密结合,与 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将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专业装饰工程制图、表 现技法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室内设计、施工技术、装饰预算等 课程根据实际进度顺序分成不同专题,从设计、施工、预算、工艺流 程等工作步骤,参照各步骤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规范,将原来多门课 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职业岗位为中心,实现专业技 能、岗位技能与职业技能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

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装饰预算 环境艺术设计施 工艺

环境艺术设计能力 室内设计能力 施工工艺管理能力 装饰概预算能力

艺术 设计 与施 工实 际技 能

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 装饰施工 成本控制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 《室内设计原理》 《装饰设计概预 算》 《建筑施工技

课程建设也根据课程改革,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体现 工学结合特色。在此课程体系下初步确立了环境艺术设计制图、环境 艺术设计材料、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环境艺术 设计施工技术、环境艺术设计设备、环境艺术设计工程预算、电脑平 4 面设计、3DMAX、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共 9 门)专业核心课程,其 中相关核心课程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施工技 术(共 3 门) ,准备建设成 1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 门省级精品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课程名称 建筑装饰材料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施工技术 合计(万元) 建设内容 建筑装饰材料实训 室、实践教学 装饰设计制图室 施工工艺实训室 预期经费(万元) 预期经费(万元) 10 5 5 20 万元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课程负责人 李德华 葛赛 孙晓丽

1、核心课程预期效果 课程编号:56010205 课程名称:制图基础 课程概述:本门课程主要包括: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轴侧图及组合 体的视图画法,制图的基本知识,形体的表达方法,环境艺术设计施 工图及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阴影与透视的有关知识。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纸, 掌握各种投影图及建筑施工图纸的绘制方法。 合作企业:北京业之峰装饰公司、城市人家装饰公司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生产实习 评价考核方式: 职业资格鉴定成绩及工作成绩 资源服务:可提供教学课件、试题库、实验实训考核方式等 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李德华 年龄 28 学历 本科 职称 讲师 5 简历及专长 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 多次参与环境艺术设

计专业建设。 团队成员 企业生产管 主要担任装饰工程的实践指导工作。 理者

课程编号:67011213 课程名称:电脑设计 课程概述:本课程将电脑平面设计软件与三维软件如影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CAD、3Ds Max 等与专业设计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室 内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以致用,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设 计能力。 课程目标:熟练运用 Photoshop 和 CAD、3Ds Max 设计软件工具,能 够运用电脑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合作企业: 日照福瑞德广告工程有限公司、日照利峰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日 照业之峰装饰公司、日照卓远广告策划传播有限公司 教学方式:现场教学、顶岗实训 评价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客户沟通的表现及设计的采 用率。 资源服务:可提供教学课件、试题库、实际案例、实验实训考核方式 等 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葛赛 团队成员 年龄 29 学历 本科 职称 讲师 简历及专长 从事多年电脑设计、拥有多年从业经验 6 课程编号:56010212 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理、 建筑室内外空间、 材料质感与色彩、照明与绿化,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等。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装饰设计原理与 技巧,能够进行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设计。 合作企业:日照福瑞德广告工程有限公司、日照利峰广告装饰工程有 限公司、日照业之峰装饰公司。 教学方式:现场教学、顶岗实训、生产实习 评价考核方式: 职业资格鉴定成绩及工作成绩 资源服务:可提供教学课件、试题库、实验实训考核方式等 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 葛磊 团队成员 年龄 29 学历 本科 职称 讲师 简历及专长 从事多年环境艺术设计工作, 具有丰富的实 战经验。

2、工学结合的教材及特色课件 由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装饰专 业实践技能培养的专用教材不规范,因此,此类教材建设一直都是专 业建设及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 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我院将计划编写与生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室内 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施工工艺》《环境艺术设计概预算》等教材, 、 、 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生产实训相结合, 重新整合环 7 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 最终完成注重生产性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指导 性教材及配套课件。

3、课程评价与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改变以前单一 的考核方式,形成与实际工作实效、工作成绩相结合的实践课程评价 办法。教学方法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实习指导教师根据 学生在企业现场表现及时指导,实现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

(四)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建立以学院广告公司发展为中心, 设计开发与服装展示为辅助产 业的高水平的服装产业中心, 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稳定的环 境。

1、主要实践环节安排表(总学时的 44.8 %)

实训项目 名称 环境艺术 设计工程 制图 电脑设计 3DMAX 环境艺术 设计表现 技法 学 时 60 实训 性质 实习 环境 学会的 相应技术 实训地点 指导 教师 双师型教师 结点 证书

熟练识读、绘制建筑施工 环境艺术设 专业技 模拟 图纸 计设计制图 能训练 室 岗位技 熟 练 掌 握 各 各 类 设 计 软 校外装饰公 模拟 能训练 件的操作 司 职业技 能熟练完成电脑效果图 模拟 能训练 的绘制 能熟练完成手绘效果图, 专业技 模拟 及快速表达设计思想 能训练 校内机房 180 90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 校外专任教师 双师型教师 室 内 设 计 师 资 格证、摄 影 师 资 格证 60 课内实训

室内设计 120 熟悉最新的材料、施工工 艺和国内外流行设计风 岗位技 校外装饰公 真实 格,并能够运用施工图和 能训练 司 表现图将自己的设计意 图准确地表达出来

双师型教师 8 环境艺术 设计设计 装饰预算 装饰施工 顶岗实习 109 60 2 周

职业技 掌握设计原理,能够独立 模拟 能训练 完成设计工作

校外实训 基地

双师型教师、 校外专任教师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 校外专任教师

专业技 能 独 立 成 一 份 环 境 艺 术 校内实训基 模拟 能训练 设计预算书 地 能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职业技 真实 践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 能训练 施工工艺流程 校外实训 基地

2、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以发展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产业为导向,建 设高水平的装饰实训中心。 (1)成立广告装饰实训中心,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设计比赛, 提高设计、表达、制作、施工工艺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师 为主要管理人员,学生为主要职员,对外提供环境艺术设计服务。 (2)在现有的学院广告装饰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大工业化生产 规模,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告装饰公司;聘请少量专职的管理 人员和大量的学生作为职员, 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训 练,并且利用实践课程及课余时间进行工作,获得相应报酬。 (3)开设店面,以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的质量为保障,逐步打 造我院广告装饰公司的品牌形象。

3、对外辐射 (1)职业资格鉴定 我院现为日照市室内设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点。 有效利用教学资 源,为装饰公司及相关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高级人才,大力开展环境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促进社会人员持证就业。 (2)技术型人才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为社会培养 9 室内设计、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控制、环境艺术设计概预算等方面的 更多专业人才。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增加相关企业种类,让学生参与多种类 别的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施工管理等实践锻炼。

校外实习基地发展计划一览表

实习基地 名称 实习项目 顶岗工种 设计员、安装工 设计员、制图员、安 装工 设计员、项目管理人 员 学 时 240 240 240 可同时接纳 的学生人数 20 20 20 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日照福瑞德广告工 设计与工程 程有限公司 日照利峰广告装饰 装饰装饰 工程有限公司 日照业之峰装饰公 室内装饰 司

四、实施步骤

1、进行学分制改革,推行弹性学制

2、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外部条件。

4、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规章制度。

5、成熟推广、全面实施阶段(大约用一年的时间)

五、保障措施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熊文生

副组长:王德聚 成 员:李德华、葛赛、葛磊、孙晓丽

(二)政策保障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运行,提高建设质量,实现项目的总体发 10 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保证各项经费及时、 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特制定严格灵活的运行保障机制如下: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根据项目要求及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 安排和使用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和各教 学单位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指标本。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 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在安排具体经费预算时,除基 础建设经费外,应优先安排软件建设经费,使教学工作中内涵建设的 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要明确 从市场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经费核定依据,并确定为各单位进 行项目建设时的必要参照。 11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路政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一篇:六一文艺汇演串词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