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根ngo筹资的abc

2023-07-01

第一篇:中国草根ngo筹资的abc

中国草根NGO筹款的ABC 发展简报筹款文章 20091120

中国草根NGO筹款的ABC

- IWRM筹款工作坊的启发

我的NGO生活始自2006年7月。一些个人发展上的想法,一次偶然的谈话,使我下定决心离开原来的企业,开始到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接手这个工作的源动力来自于我对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但三年多来,我的收获却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一方面,我对于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进而抱有极大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对现实中NGO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尤其是筹资困境,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NGO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且在所有NGO面临的所有问题里面,资金的问题也永远是最大的问题,即使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NGO,对资金的问题也永远不会掉以轻心。但是,从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为了解决资金的来源,NGO往往会更为主动的调整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甚至从新审视自身的使命与愿景。因此,为了NGO的健康、有序和迅速的发展,所有NGO领域的从业者和期望以志愿或捐助等形式参与到NGO工作里的朋友,都应该一起关注一下中国NGO的筹款问题。

凡是好事总要有个善缘。2008年5月间,在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我和天下溪的郝冰老师赴马来西亚参加了一期关于NGO资源调动的工作坊。工作坊的全称为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Resource Mobilization,或称“资源调动国际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组织者是一个在英国注册的、专门为NGO提供专业化资源调动培训的慈善机构, 叫Resource Alliance,或称“资源联盟”( )。 目前,这个工作坊已经发展为“资源联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培训产品品牌”,每年的

5、6月间都会在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2008年我参加的那次是第八届工作坊了,在马来西亚举行。2009年的第九届是在印度举行的。

虽然,郝冰和我在回国之后,曾经借福特基金会的会议室组织过一次小型的经验分享,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这种经验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与分享,所以,特别借《中国发展简报》此次催稿的机缘,还自己一个心愿。当然,这里所说的经验和概念,有很多是我个人的概括和总结,肯定有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所以我个人愿意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1. “资源”大于、等于“资金”!

在准备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2005年《中国发展简报》就刊登有《当地资源动员和资金筹措培训研讨》一文。文章的作者高雪松就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资金的问题,其实只是NGO运行所能够依赖资源的一部分而已,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媒体的报道,一些社会人士在政府关系等方面的热心引介等等,都还算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实,这也是我们在IWRM所学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在我们忙着制定一个“筹款”战略或方案之前,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时间,和自己的理事会、顾问团、同事和志愿者团队,坐下来,仔细的讨论一下,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否可以通过筹集资金以外的其他方式解决?

例如:如果我们正在策划一次志愿者活动,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地,但是如果这个场地可以由我们的朋友或志愿者免费提供,那么,我们的活动经费预算是否就可以少做一点?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但凡大家有一些实践经验和常识,每个人都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做法推进一步:如果我们可以争取到某个场地的免费赞助,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场地为我们明年的经费搞一次义卖?场地和空间资源的调动是需要想象力的,一个后现代的LOFT画廊会吸引来比较追求时尚的人群,一个百年四合院会吸引来珍视传统文化的朋友,我们可以根据手上掌握的不同资源来设计活动,也可以根据活动创意和目标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如果我们在确认场地的同时还能够邀请到几位各个领域的名人,如果我们还可以征集到几件比较有意思的拍品,如果我们活动的程序可以设计得与我们工作的使命相得益彰,如果我们绞尽脑汁,充分发挥所有的宣传渠道,包括网上免费的社交网站,和我们平常积累下的人脉资源,那么,我想一个很不错的资金筹集平台,就可以利用这些免费的资源搭建起来了。

2. 筹款有几种渠道?

目前,筹款渠道的定义在国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受时间和篇幅所限,这里只是介绍一下IWRM对于筹款渠道的分类:

2.1. 基金会筹款:这是目前很多NGO筹款的主要渠道,但也有一些NGO对于这个渠道并不十分了解。无论如何,这些公益和慈善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支持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所以如果哪一个NGO还完全没有把基金会当做自己筹款的一个主攻方向的话,实在是不应该。况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除了原来的公募基金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公募基金会涌现,也就是由企业或企业家个人,还有一些企业家团体出资成立的、并不面对公众募捐的慈善基金会,其资助方向覆盖面很广。目前最活跃的有诸如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李连杰的壹基金等。据最新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统计,截止2008年年底,全国各级已经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已达643家。而基金会基金规模也呈增长趋势。2004年新设立的几家基金会平均原始基金不到800万元,而2008年新成立的10家基金会的基金规模就已经达到了平均原始基金7000多万元的水平。如果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非公募基金会的情况,可以登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了解详情。

2.2. 企业筹款:最近几年大家谈论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叫“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这个概念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捐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企业内CSR政策的推动者认识到企业在为投资人创造利润的同时,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上,无法独善其身,只有更积极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企业最终同样受益,而且越是有全球发展战略的企业越是如此。这样的目标和以往为了博得口碑和赢得市场所做的目的性很强的捐赠显然对NGO的发展更为有利。

现在,一般的大企业即使没有一个专门的CSR部门,也会在各自的网站上公开自己的CSR政策。例如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在其网站上的显著位置( ; 位置甚至比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靠前)对其在环境和社会领域内的责任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所以,认真的了解和解读企业的CSR政策,对于任何想从企业筹集款项的NGO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找到与NGO组织自身定位和使命“趣味相投”的企业之后,还要换位思考,想一想这样的捐赠对这家企业为什么有价值?这样的思考方式对于成功约见这家企业的CSR政策负责人,以及在初次见面时提出一个合理的、双赢的捐助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2.3. 个人筹款:通过这个渠道在中国筹款和在西方国家筹款有一些区别。首先,政策环境不同。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可以针对公众募款的基金会虽然在数量上还不输于非公募基金会,但出于对非法集资等事件的担心,政府对于通过大众媒体公开募款的做法还是有一定的控制。所以,IWRM课程上所教授的针对个人筹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现状。其次,中国公众对公益事业的态度和意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国外公众的公民意识成熟。虽然在2008年中国公民个人捐款的数额首次超过企业捐赠,改变了以往个人捐赠占总体捐赠20%左右的一个格局,但主要原因在于震惊世界的四川大地震。再有,缺乏完善的个人捐赠减税鼓励机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如果NGO计划通过个人捐赠解决部分资金缺口,那么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悉心准备。因为即使在国外,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筹款信的反馈率也不到千分之二。以我们之前的一些经验来看,一些助残和助学的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公众的积极反应,主要的原因是这些NGO的目标明确,捐款用途清晰,“眼泪指数”比较高,容易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而对于一些目标比较抽象的NGO来说,怎么把自己的目标用更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了。比如,最近一个NGO筹款的信里面,把自己办公费用折算为每天的费用,这样几百元的费用就是一个普通志愿者可以承受的水平,也能很清楚的说明捐款用途。

当然,在这种筹款中,如果能够找到几个大的捐款人,在短期之内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只是这样的筹款也有很多风险。为了规避风险,扩大小额捐款人的基数,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2.4. 服务性筹款:IWRM工作坊对服务性筹款的定义是指通过社会企业所挣来的善款,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小额信贷业务。而在目前中国NGO大部分还都是比较小的时候,不太可能建立独立的社会企业,为机构自身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NGO在通过自己的服务或“产品”,为机构的发展筹集资金。例如,很多NGO年底的时候都会制作与自身使命或项目相关的台历、贺年卡、明信片之类。

这种筹款渠道本身有几个利弊要分析。首先,这样的服务性筹款,往往筹来的资金是非限定性的。这对于项目预算超支或者行政费用不足的NGO来说,是一个弥补的办法。但这个方法本身可能也是最费时费力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的。

3. 筹款的基本功:

3.1. 学会讲故事:的确,无论你服务的NGO工作领域如何,你的职位如何,你在向别人介绍你自己的工作时,实际上就是在讲一个你自己会为之感动的故事。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激情,那么首先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还适合这个工作。如果你仍然豪情万丈,但听你讲故事的人并没有什么感觉,那么要提高的就是你与别人沟通的技巧问题了。当你能随便带着一个人领略你为之心动的那个理由的时候,你也同样能感动一千个人。当然,花言巧语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如果只是技术高超而没有内容,同样不会打动人。

3.2. 破除心理障碍:的确,所有刚开始筹款的人,尤其是我们重“面子”的中国人,对要钱这种事,都会有一个怕被别人拒绝的心理障碍要突破。我之前的工作一直在与人打交道,所以脸皮不知不觉“磨厚”了。加上对NGO工作公益性质的信心,以及碰上的人都基本持

支持态度,所以这对我来讲从来就不是个问题。但我见到和听到的很多人,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还是很腼腆的。我想,破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已经有无数励志的书籍供参考,在此我想奉劝对此还有顾虑的诸君,对于NGO从业者而言,一定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道”的层面想明白,对在“术”的层面上驾轻就熟是有极大帮助的。

3.3. 建设强有力的团队:一个成功的NGO需要像一个企业一样有明确的分工,优秀的领导力和赏罚分明的管理。实际上,NGO所面对的问题,比任何同一领域内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很多倍。如果要想解决自己使命和远景所确定的这些难题,没有合理的机构治理能力是很难完成的。除了在创业初期,充分利用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之外,长远考虑,机构的制度化建设必须尽早提上日程。

3.4. 竖起鲜明的旗帜:也许不是很多,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NGO的创始人或者领导人在机构发展的初期,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愿景,或者是过于宏大的愿景。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的NGO领袖们自己很激情四射,但是在面对公众的时候,往往由于想做的事情太多,或者对所关注的领域了解太深,而迷失在细枝末节上。就像商业领域一样,市场在不断地细分,NGO服务的领域也需要更为明确的定义。一个不是很鲜明的旗帜,是很难招揽到足够多的支持者的。如果为了实现我们的使命真的就那么大,也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和方法,把我们的使命有层次和逻辑的表现出来。

3.5. 建立健全透明的财务制度:我们上面说了很多,但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所有筹款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NGO组织最大的财富不在于我们所拥有的银行存款和办公设备等家当,而在于我们的公信力。一个好的、公众可以随时查询的财务制度,对于保持NGO捐助者的捐助热情与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查查近两年公益组织里的相关丑闻,比我再说一万句,更管用。

4. 个人对于NGO筹款的一些建议:

4.1.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编辑同学给我4000到5000字左右的任务,写到这里,已经不知不觉的完成大半。如果让我写,可能还可以写很多,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什么好的培训,中国的、外国的、高级的、基础的、综合的、速成的,都没有自己多参访,多问有好处。从北京来说,NGO业内交流的机会不可谓不多,成功的和有经验的NGO前辈也不乏其人。只要你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很多人都会在适当的时候伸手帮你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佛经里,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典故。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道理,勤学多问。

4.2. 小马过河:我想70后的都应该读过这篇课文,如果80后甚至90后的各位没有听说过,请自己GOOGLE一下。虽然要多问,但还是要客观的参考自己的实际经验吧。没有什么路比自己走过之后记得更清楚的了。小马尚且知道实事求是,何况你我!

后记:三年多以前,在刚刚开始从事NGO工作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中国发展简报》的朋友们了。可以说,从一个NGO工作的门外汉到现在对这个新兴“行业”有一点浅识,自然离不开《中国发展简报》的诸位老友给予的各种帮助,所以有机会通过这个渠道发表一些我自己工作的心得,感觉十分荣幸。特别感谢王辉耐心而坚定的督促,对于喜欢“拖”字诀的我,是一种鞭策。

第二篇:“兴晋杯”论文大赛-太原市草根环境NGO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太原市草根环境NGO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以太原市迎泽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对迎泽区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等,以小见大,分析其自成立以来对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环保事业所做的贡献及其不足之处;并通过参与太原市草根环境NGO的活动,对其负责人及其成员的访谈,以及对其与国内有影响力的草根环境NGO进行比较,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建议和对策,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草根环境NGO;太原市;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号:A

1、研究背景和方法

1.1 研究背景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等基本属性[1],环境NGO的特殊属性是必须以环境保护为主要活动范围[2]。我国的环境NGO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自上而下有政府部门发起组建的环保民间组织(官办NGO);二是自下而上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保民间组织(草根NGO);三是学生环保社团及其联合体(高校NGO);四是港澳台及国际环保民间组织的驻大陆[3]机构(国际NGO)。

在我国,环境NGO起步晚、发展慢。20世纪60年代,有一些高校环保社团萌芽,如北京师范大学PRED学社(1967)等,当时以学术小组为基础,以专业领域的学习与交流为宗旨,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环境NGO[4]。1973年8月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揭开了序幕,环境NGO也

[5]在政府的引导下真正投入到对环境保护本身的宣传和实践行动上。1994年3月3日,梁从诫在民政部注册“自然之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草根环境NGO的诞生,自此以后,我国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相继成立。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草根环境NGO已经逐步被人们认识和了解,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从单打独斗到合作交流;从精英治理到制度建设;从默默无闻到积极献言;从无人知晓到备受关注是这些年来我国草根环境NGO发展的五个趋势[6]。但是,在其积极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志愿失灵”的现象,例如:“慈善不足”、活动的狭隘性、家长作风、业余性等。

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成立并逐步发展起来。2004年七月中旬张强在民政部注册成立“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草根环境NGO已在太原市环保工作中发挥出明显作用,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该组织尚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和改进。本文试图通过对太原市草根环境NGO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对策,以便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对当地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访谈法以及亲身参与活动研究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为依据,对太原市草根环境NGO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以后

1

的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问卷调查以太原市迎泽区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93.6%;对比分析法选择国内有影响力的草根环境NGO——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为比较对象,从多方面比较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与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差异,从中找出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差距,指出其努力方向。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结果分析

该项调查以“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在迎泽区居民环保行为中的影响”为核心,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居民中搜集资料。把居民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因为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草根环境NGO实施其影响、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对象。对居民的环保行为进行调查,是因为笔者认为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有环保行为必然存在环保意识。

此调查问卷共分为居民环保行为、居民对草根环境NGO的认识、草根环境NGO在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中的影响三部分。 2.1.1 居民环保行为

对环保行为的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环保,通过这些问题的调查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居民的环保意识。因为环保行为是在环保意识指导下得以实施的,没有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也就不存在。据此为民间环保组织以后的活动指明方向。

该部分问卷设计了八个关于环保行为的问题,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有98%的居民认为环境保护是重要的,说明大部分居民有环保意识。

第二,在对平时是否会把垃圾丢进垃圾箱的调查中,80%的居民选择会把垃圾主动丢进垃圾箱里,说明在环保行为中针对垃圾处理方面大部分居民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第三,在面对他人纠正自己的不环保行为时,67%的居民乐于接受,3%的居民认为是多管闲事。说明通过他人环保行为的影响,大部分居民能够使自己的不环保行为有所改观。

第四,在对节约用水的初衷的调查中,有28%的居民选择已经养成习惯;40%的居民选择水资源短缺,应节约用水;31%的居民选择水费昂贵。这说明约2/3的居民是主动节约用水,1/3的居民是被动节约用水。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说明居民已经有很强的节约用水意识,并且在行动中得到实施。

第五,在对废旧电池如何处理的问题上,半数以上的居民选择随手扔掉,半数以下的居民选择收集起来交给环保部门或其他相关单位。这说明半数以上的居民对废旧电池的危害了解甚微,对其如何进行环保处理更是未曾耳闻。

第六,在对节约用电方面的调查中,85%的居民在房间里没人时会随手关灯。这说明大部分居民已经有节约用电的习惯并且在行为上也得到落实。

第七,通过对“限塑令”实施情况的调查显示,有31%的居民出门会主动自带购物环保带;43%的居民使用塑料带的数量有所减少;24%的居民没有任何改观。说明有2/3的居民开始意识到使用塑料带是不环保的行为,但是从行动方面来看,将近2/3的居民仍在继续使用塑料带。说明“限塑令”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第八,在针对随地吐痰方面的调查中,76%的居民认为此行为会危害环境,但只有33%的居民选择不会随地吐痰。这说明在这方面意识和行为中存在脱节。 2.1.2 居民对草根环境NGO的认识

通过调查旨在把居民的环保行为与草根环境NGO的活动联系起来。了解草根环境

2

NGO在居民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与居民的沟通程度。

该部分问卷设计了四个问题,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对草根环境NGO知名度的调查中,只有39%的居民听说过草根环境NGO。说明草根环境NGO在居民中的影响力不大。

第二,针对如何提高草根环境NGO知名度的问题中,63%的居民认为草根环境NGO应该定期举办公益活动来宣传环保,21%的居民认为应该借助媒体的力量。这说明草根环境NGO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在居民中的形象和地位。

第三,在提及草根环境NGO在环保中的作用时,58%的居民认为其作用很重要;33%的居民认为其作用一般;9%的居民认为其不重要。这说明草根环境NGO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居民对其寄予厚望。

第四,在问到居民是否接触过草根环境NGO时,81%的居民选择从未接触过草根环境NGO。说明草根环境NGO与居民的沟通不多,未能带动居民参与环境保护。 2.1.3 草根环境NGO对居民意识及行为的影响

该部分是对接触过草根环境NGO的居民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草根环境NGO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影响居民的环保行为,以及以后应该怎样更好的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该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调查得出:

大多数接触过草根环境NGO的居民认为其是通过口头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影响自己的,几乎没有居民选择环境教育。这不仅说明了居民对环境教育的了解不多,还从侧面反映出草根环境NGO在这方面的工作欠缺。

在草根环境NGO以后应该怎样更好的发挥其在环保中的作用的问题中,大多被调查者都认为草根环境NGO应把口头宣传与实际环保行动相结合。这也说明了草根环境NGO不仅在环境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环保行为也有待加强。 2.2 调查结果显示的深层次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大多居民在对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处理问题方面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废旧电池的处理方面环保意识稍弱一些;在随地吐痰和“限塑令”实施的问题方面,存在意识和行为方面的严重脱节。这说明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废旧电池危害方面多加宣传并把具体的处理方法传授给居民;在随地吐痰和“限塑令”实施方面应该努力把居民行为转向环保行为。

第二,太原草根环境NGO在居民中的知名度、影响力有待提高,同时在与居民的沟通方面也有很大欠缺。这说明太原草根环境NGO开展的活动少、涉及面小、参与人数不多故导致其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弱。在这方面,太原草根环境NGO应当下功夫,想出好的对策并付诸实践,以改善这些薄弱的环节。同时在对居民环保行为进行影响时除了通过口头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方式,也不能忽视了环境教育的作用。

3、太原市与国内有影响力的草根环境NGO的比较

本文选择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北京草根环境NGO作为比较对象,通过比较太原市与北京市的草根环境NGO,找出太原市草根环境NGO与北京市的草根环境NGO的差距,指出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借鉴有影响力的草根环境NGO的成功之处,从中找出一条适合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发展的新路子,以便扩大其在太原市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影响力,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两者的宗旨及主要活动

3

3.1.1 太原市草根环境NGO 目前,太原市草根环境NGO在民政部正式注册过的仅有“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一家,对其它未经注册的环境NGO由于资料不易收集,故笔者以“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为例进行研究 。

“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04年7月,是太原市各界热心于环境保护的人士自愿结成的草根民间组织。它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公民的环境道德建设,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为宗旨。主要工作有:

1、组织系列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实施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

2、收集环保信息,开展各特定污染源和污染结果的专向调研,为所需单位提供意见和建议,通过总结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体系。

3、支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节约能源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7]。

表1是“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近些年来举办过的活动,每年选择1--3个主要活动,从中可看出“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发展历程。

表1 “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举办的主要活动

年份 主要活动

活动场所、内容

活动形式、目的

2000年 “绿色同盟成立”

为“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做准备 回收废旧电池 宣传环保 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绿化省城

为高校环保社团发展进行指导 在高校进行环保宣传 通过自身行动宣传环保 调查汾河水质,汇报有关部门 推行垃圾分类 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 响应“限塑令”,倡导限塑 成立前 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100多个 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2004年 大型环保宣传活动 2005年 环城宣传环保知识 2005年 天龙山植树

2006年 高校社团发展研讨会

2006年 高校环保宣传展板循环展出 2007年 摒弃陋习,美化太原 2007年 汾河污染调查

2007年 成立“环保小卫士”队伍 2008年 对环保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 2008年 倡导“限塑令”

太原火车站

沿新建路、迎泽大街等主要街道进行宣传 天龙山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省各大高校 柳巷等人流密集区

以杏花岭外国语小学和兴华工校为试点 “协会”办公室 与华夏银行合作,分发环保袋

资料来源:文献[7]

3.1.2 北京市草根环境NGO 本文选择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地球村”)为研究案例。

“地球村”是一个致力于公众环境教育的非营利民间环保组织,是联合国环保署的中国民间联络站。其宗旨是通过营造大众环境文化,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有:独立制作环保影视栏目和影片;撰写推广环保读物和宣传品,编辑《草根之声》;举办环保论坛;建立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推动绿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开展绿色列车、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绿天使艺术团、国际交流和耗才回收等环境保护

4

项目[8]。

表2是根据“地球村”网站信息和网络公开信息统计所得,每年选择1--3个主要活动,以便了解“地球村”的发展历程。

表2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举办的主要活动

年份 主要活动

活动场所、内容

活动形式、目的

1997年 垃圾分类教育活动 在颐和园与7所高校环保组织一宣传垃圾分类

起举行

1998年 《公民环保行为规范》 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规范公民问世 的环保行为

1999年 “以自行车族为荣,支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持发展公共交通”

2000年 “2000年地球日---中“绿色社区”、“绿天使动”、“绿通过宣传,鼓励公民加入环保行国行动” 色艺术旋风”、 建立公众参与机列 制、制作电视节目

2001年 《绿色社区手册》出版

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环保 2002年 中国草根组织代表团 在地球村基地进行 规范草根组织

培训

2003年 倡导绿色生活 “绿带子行动”、“绿色照明”、“绿 色生活垃圾”、“森林认证”、“生 命之水,未来之水” 2004年 地球村八年座谈会 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 2005年 “绿色列车”与“26度空调节能行动”

2005年 “循环巨龙,耗材回收”

2006年 “清汞行动”

节约能源

回收耗材,二次利用

对不同社会主体进行了环保宣传

性教育,使其意识到汞的危害

2007年 召开理事会

提高组织能力建设 2007年 “减少塑料带联盟” 项目人员、志愿者开展户外宣传 促进“限塑令”的出台

资料来源:文献[8] “地球村”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同时还与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民政部、国家铁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主流媒体和资深记者、世界各国环境及北京奥组委等政界、媒体有着紧密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 3.2 两者比较

经过对两个组织宗旨及主要活动的比较看出两者的差距: 第一,成立时间长短不同。“地球村”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由于成立时间较早,对活动的开展、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丰富的经验;“协会”成立于2004年,时间较短,相对来说,“协会”在其发展方向上缺乏经验。

第二,活动发展情况不同。“地球村”的活动是持续进行的,不受活动年份的限制,从试点到北京到全国逐步推广,在前期是倡导宣传和教育,后期为监督和促进;而“协会”的活动大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缺乏持续性,大多数都半途而废。

第三,活动形式多样性有很大不同。“地球村”的活动形式多样,除环保宣传、实

践、教育以外还涉及艺术、书籍、记者论坛、国际会议等多方面;而“协会”主要是环保宣传与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

第四,活动涉及的参与群体不同。“地球村”活动中参与群体范围广泛,涉及社区居民、学生、媒体、国内外政府、各方面专业人事以及国内外环保组织等,主要是因为其活动范围广、影响力大、在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活动。而“协会”活动中参与群体范围比较有限,主要为学生和有较强环保意识的市民,记者、企业和政府部门也有参与,但相对较少。

此外,通过对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及其成员的访谈,以及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对其更深的了解,比较两个组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组织能力建设差距大。“地球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并有能力对组织进行建设,而“协会”虽然也知道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成员构成不同。“地球村”的成员以环保为其职业,有专职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并有能力支付其专职人员的酬金;其专职人员都有各自的分工,能各善其职,这样即使其负责人不在整个系统也能有序的运转起来。因此,“地球村”的成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协会”的成员主要为其负责人以前的同事以及各大高校的学生,“同事”和“高校学生”这两个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同事”因其有各自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组织工作,其环保具有很强的业余性;而各大高校的学生,其教育年限为四年,一般刚入学时加入,大二或大三时退出,其环保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加之其自身学业的限制,一般都是抽出时间参加“协会”活动,固其环保具有不固定性。并且“协会”没有能力雇佣专职人员,因经费有限没有能力支付其酬金。因此,“协会”成员具有很强的业余性。

第三,成员环保方面素质存在差距。“地球村”的成员具有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其自身行为规范,这样有利于影响周围的人加入环保行列,推动环境的改善以及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协会”多数成员都不具备专业的环保知识。虽然他们对环境保护事业怀有一腔的热情,但是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不到位以及时间的限制,其环保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间断性。另外,在环保行为方面有时自身行为不规范,自我约束不够。故其成员自身素质欠缺,较难影响周围人进行环境保护,并且也不利于组织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办公所在地及接触对象的素质差距很大。“地球村”办公地处在国家首都北京,区位好,接触对象素质普遍比较高,环保意识好深入,环保活动好开展。另外,活动的开展也容易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和国外环保机构在中国办事处的注意,进而得到他们的支持或赞助,这样可以很快的提升其在公众中影响力;而“协会”所在的太原市,环境相对比较闭塞,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差,活动不能很好展开。各大企业对环保重视不够,活动资金不好筹集。这样对“协会”的发展无形中产生了很多阻碍。

第五,领导团队的差距比较大。不同的领导团队有不同的风格,不一样的能力,对组织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影响。“地球村”的领导团队专业性强、地缘好,对国外的先进环保知识和经验了解较多,同时对相关信息、政策能够及早的了解,接触的领域广泛能够得到很多支持。“地球村”负责人廖晓义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 获得者。2005年廖晓义当选中央电视台经济人物社会公益人物,2006年当选绿色中国人物之一,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聘为环境顾问。从这些数据中足以体现“地球村”领导团队的能力比较强。而“协会”领

6

导团队,专业性不强,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环境保护上,因其都有自己的工作,这使得与“地球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4、太原草根环境NGO的发展对策

“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对活动的开展和组织的建设及发展缺乏经验。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以及与“地球村”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需要借鉴国内其他有影响的草根环境NGO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以下是笔者对“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发展提出的对策:

第一,活动应从环境保护意识入手。因“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接触的群体环保意识相对淡薄,故应从提高其环保意识方面入手,有了环保意识,环保行为自然水到渠成。且在活动中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的部分。另外,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部分,活动的重点应放在社区。

第二,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素质。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环保素质的团队,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具体措施则是对环保志愿者进行定期的专业的培训。当然,现阶段“协会”也有此活动,由于培训人本身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环保知识以及学员的被动学习导致效果并不太好,因此,这要求组织成员多学习相关环保知识,时刻关注环境最新动态。并聘请环境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同时也可以多组织协会成员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

第三,接触群体应更加广泛。协会所接触的人群主要是学生和市民。这就要求“协会”以后应该更广泛地开展活动,多接触社区居民、相关企业和媒体,但同时也应有针对性的接触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社区和企业。多与居民和企业进行接触沟通,一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摒除他们以往的陋习并使得他们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二是可以争取到部分活动经费。随着环保观念的不断深入,有些企业也开始注重环境方面的问题,他们在此方面设有一定的资金,而却无环保行动的向导。“协会”可以争做这一向导共为太原的环保事业尽力,同时也可以弥补组织经费不足这一问题。

第四,召开座谈会,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协会”应该及时总结。每一个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果活动取得成功,对环境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应该思考成功之处在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需要加强;假如活动没有起到应有或预期的效果,那么则需要考虑哪里方面出现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为以后开展活动提供依据,避免“协会”活动的间断性。

第五,注重组织建设。通过对“协会”的了解,“协会”的组织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协会的成立的时间短,没有一定的经验所循,且缺乏固定的工作人员。这些导致“协会”的工作人员忽略了组织内部的建设,以致组织的不健全。组织内部的有序性和组织机构的合理性是组织发展坚实的基础和“后卫”。因此,“协会”应该开始重视自身的建设和工作的分工、细化。

第六,丰富活动形式。“协会”的活动形式比较单调,不多样。然而,通过对“协会“的分析,笔者认为“协会”在丰富活动的同时不可过分追求活动的形式,“协会”还处在“婴儿期”,应该先注重组织自身的成长。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待到长成之时,可以学习“地球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吸引外界的眼球和增长活动经验。

第七,注意组织文化和理念的建设。在组织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协会”文化和理念的建设。文化和理念是组织的核心所在。现在组织的活动往往是浅层次的,浮

7

在环境保护的表面上。原因主要是环保志愿者尤其是“协会”的工作人员缺乏深层次的环保理念。这种理念如何建立呢?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的工作活动对活动的分析总结及对其它先进组织的经验借鉴来建立。组织理念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理念和文化不断建立完善的同时,应把它融入到环保活动中,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深化“协会”的文化和理念。

第八,组织更多活动,提高“协会”在太原市的认可度。目前市民、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协会”及其活动认可度比较底。归其原因:一是这些群体本身存在着问题例如环保意识薄弱,缺乏群体意识等,二是协会的活动范围狭小和影响力不够。所以,在以后发展中很关键的一点是除了加强自身的建设外,还应多接触市民、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媒体,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改观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是我们的的主要目标;对于企业,有些对环境的压力很大,有些是我们活动经费的取向,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合作;至于媒体,它则可以帮助宣传我们的环保行动,增加影响,号召广大社会群体参与环保,媒体的力量不可忽略;政府的支持更是不容忽视。从“协会”成立以来,政府就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现在“协会”要做的就是争取与政府合作,共同为我们的家园奉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LesterM.Salamon.The Rise of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s,1994,73(4):109-112 [2]和莉莉、吴钢.我国环境NGO的发展及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环境保护,2008,400(14):57-60 [3]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现状调查报告.2005 [4]卜欣欣、陈晨咏.高校环保NGO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06,23(6):13-16 [5]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M].2006 [6]徐宇珊.中国草根组织发展的几大趋势.学会,2008,230(1),5-9 [7]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太原环保志愿者协会简介和章程.网址:tyhbzyzxh.blog.163.com [8]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网站.网址: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 Countermeasure of NGO in Taiyuan

Ren Rui-ping, Han Li-ning, Wang Yi-qi

(College of Tourist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act: The paper uses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the respondents is the residents of Y ingze district in Taiyuan. Through investigation NGO’s mode of action and influence degree to the residents of Yingze district, analyzes NGO’s contrib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aiyuan city and even Shanxi province and shortage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And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its activities, interview its principal and members, compare it with the famous NGO in China, identifies its problem,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make it better play its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8

Key words:NGO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Taiyuan city; countermeasur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9

10

第三篇:中国环境NGO的发展及其法制化

摘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的成长,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非政府非赢利组织NGO,其在准入环节和运行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制度羁绊, 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公民社会的不完全性。文章通过对中国环境NGO发展的分析来,从加强法制环境建设、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加强政府对NGO的辅导和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NGO 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NGO、发展、制度化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我国通常称为非政府组织,是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环境NGO, 则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民间社会组织。环境NGO是近年来活跃于我国环境保护舞台上的一支力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亟待破解。

一、我国环境NGO的产生以及原因

(一)中国环境NGO的产生

环境NGO,即参与环境治理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最早的

第四篇:这些草根英雄,感动中国人的2016!

由新华社举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颁奖典礼21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由网友从全国候选人中投票选出的十位“草根英雄”依次揭晓。视频:“中国网事·感动2016”年度网络人物群像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右)、爱的分贝常务理事吕律(左)为新疆“守边老人”魏德友颁奖。“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歌剧表演艺术家刘培斋、爱的分贝常务理事慕林杉为“80后村医”贺星龙颁奖。

“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 壹基金秘书长李劲,爱的分贝常务理事陈捷为获奖人“公益达人”刘天明颁奖。

“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爱的分贝”常务理事冀星为年度人物北京“好姐姐”刘美颁奖。冀星为“好姐姐”刘美颁奖。

“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昌桂,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为获奖人重庆“胶鞋书记”庞启渊颁奖。

“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

著名表演艺术家博林为湖南“倔牛”蒋传春颁奖。“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熊猫爸爸”陈玉村

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为“熊猫爸爸”陈玉村颁奖。“熊猫爸爸”陈玉村。几十年来,他同照顾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与熊猫无语相伴。7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最美睡姿”李金龙

“希望将军”赵渭忠为李金龙颁奖。“最美睡姿”李金龙。端着盒饭睡着的照片背后,是在抗洪前线4天3夜的坚守。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美不是光鲜华丽的外表,而是赤忱为民的丹心。“碑林长征”张崇鱼

“中国网事·感动2015”的获奖者、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的学生代表为跨越世纪的“碑林长征”张崇鱼颁奖。跨越世纪的“碑林长征”张崇鱼。从满头青丝到白发染鬓,他发出3000封信,走过70万公里,找到了13.8万老红军的资料,推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筑梦人”王春

南海岛礁上的“筑梦人”王春在颁奖典礼现场。南海岛礁上的“筑梦人”王春。天命之年扎根西沙岛礁,他用了两年时间让渔民家喝上淡水、亮起电灯、通上环岛路,让祖国的最南端,渔民安居乐业,海鸟繁衍栖息。

这些草根英雄来自山西、广东、重庆、湖南、新疆、福建、贵州、四川、海南等地,从全国的候选人中经过媒体、专家评审、网友投票等环节脱颖而出,他们的事迹“起源于网、放大于网、互动于网、影响于网”,他们的故事感动千万网友,为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专家评审会评委合影

“中国网事·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由新华社发起主办,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自2010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是国内首个以基层人物为报道和评选对象、由网友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评选并传播的品牌公益活动。本届颁奖典礼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新华善举基金、壹基金和“爱的分贝”公益支持,乐视视频独家直播。

记者:刘扬涛摄影:陈竞超监制:陈知春编辑:王朝、王龙实习生:汪子旭、滕雯芊、陈泽冰、陈梦婕

第五篇:马复兴简历-2011那些感动中国的草根人物

马复兴,生于1959.3,青海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他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7个春秋,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是个地道的农民,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用断臂书写人生,他用一生守望山村。

新闻报道

1958年的深冬,马复兴降生在下麻尔村一个普通的回族农家。不幸的是,他诞生四个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动玩耍的他,不幸掉进了嗤嗤燃烧的炕洞里。由于没有及时发现,他的两只手被烧焦了,还有后背、胸部„„从此,马复兴失去了双手。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坎儿摆在了他的面前,可他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步走过来了。没有一双手,还有一双脚。马复兴想,用脚写“字”,他就把一截小木棍夹在脚的拇指和食指间,照着识字课本不停地练习写字„„

编辑本段事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东乡下麻尔村的年轻人,像其他地区的村民一样,一个个走出家园,到外面闯世界,挣光阴。可是,此后的几年中村里接连发生这样的几件事: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在外地承揽工程,或打工时,签订劳动合同时受骗。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结果几十万元工钱讨不回来;还有许多村民到外打工,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钱却挣得很少。这一件件事,给马复兴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他想,这些事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乃至一个地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还得抓教育,还得抓文化呀。从1981年3月,马复兴被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举荐,走上下麻尔村小学民办教师的岗位后,他始终感激政府、村民对他的照顾和信任。从此,马复兴把自己的命运跟孩子们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觉得,像自己这样一个只有高中学历、身体又有严重残疾的人,要教好学生,一个字——拼!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啊。他想,要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消化所讲的内容,自己除了吃透教材,还要重视教学方法,重视掌握学生学习的态度、内心的变化,等等。几十年如一日,马复兴按照这个理念,不断地钻研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他一周承担着二十几节课的教学任务,哪怕再累再苦,每天他都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就说备课吧,因残臂写字比较慢,别的老师备完课了,休息了或者回家了,他还在备课,几乎经常熬到凌晨一二点钟。“也就是他,如果换了别人怕一堂课也教不下来。经常,他上完一堂课下来,头上、脸上、衣服上落满了粉末,吞食的‘粉灰’,肯定比我们多得多。”马复兴的一位同事说,“就这样,他整整干了27年,干得还很出色!”二十多年来,马复兴从未间断过家访。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掉队,他记不得多少次走在家访的路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和委屈,只有他和他的同事才知道。就这样,依靠他不懈的努力,先后有200多名逃学、流失的学生重返校园,如今这些当年好多返校的流失生已经成了大学生。

编辑本段其他信息

马复兴说,我啥也不图。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不能为了钱而活着。只要我的学生从我的付出中,能学到文化,能成为有知识的人,那我也就满足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iso90012015标语下一篇:colors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