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及其表达功能

2023-03-01

汉民族是具有形象思维方式的民族, 这就使得人们对视觉性强、富于形象色彩的事物情有独钟, 极为敏感。由此也就形成了汉语造词的一个突出特点——具有强烈的形象色彩。形象色彩是包含在词素意义之中的体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形象特点的认识的那一部分意义内容, 即形象色彩是词语所附加的意义色彩。形象色彩实际上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反映和特征而得出的认识结果。在语言运用中, 词语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 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

1 从各种感官的角度认识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

研究词汇的形象色彩就要研究注重对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的选用。这类词语的词汇意义往往表现为事物行为、状态、颜色的形象特征。具体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静态如:柳絮、烟柱、龙眼、凤尾竹、雀斑;动态如:上钩、流动、摇摆、吹喇叭、咬耳朵。无论是静态形象色彩的词语还是动态形象色彩的词语, 都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同时有加强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 增强话语设喻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 凡是广泛流行的, 大多是形象感强的词语, 我们可以从感觉体验方面对具象性词语进行具体分析。

1.1“如见其人”、“有浮雕感”的视觉形象

以视觉认识为基础, 由词语所反映的巩固在词语形式中的, 具有某种看得见的形象性的特征。就是俗语说的“如见其人”、“有浮雕感”等。如我们一看见“鸡冠花”三个字, 就仿佛看到此花有着鸡冠一样的外貌形象特征;“狼烟四起”呈现出一种威逼、企图攻击对方的紧张局面。

1.2“如闻其声”的强烈听觉形象

以听觉体验为基础, 由象声词、感叹词等相应词语来诱发一种听觉形象感, 就是俗语说的“如闻其声”。如“哗啦啦”一词仿佛珠落玉盘似的将雨水落地的声音描绘得让人耳目一新。“扑啦啦”既有鸟类突然振翅起飞的听觉形象, 又可呈现拍翼而起的视觉形象。

1.3“闻‘香’知意”的嗅觉形象

以嗅觉体验为基础, 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表达, 而又形象地再现的作用于嗅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觉。如“香喷喷、臭烘烘、臭名远扬、墙里开花墙外香、顶风臭八百里。”这些词语能唤起人们的嗅觉体验而闻“香”知意, 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

1.4“细致入微”的味觉形象

以味觉体验为基础, 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再现的作用于人的味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觉。如“甘甜、苦涩、甜丝丝、酸溜溜、辣乎乎。”比如“甜丝丝”就带来让人享受的甜味的美好感觉。

1.5“切肤之‘痛’”的触觉形象

以触觉体验为基础, 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表达, 而又形象地诱发出作用于人的触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如“软绵绵、硬梆梆、冷飕飕”等, 带给人的是和触觉体验密切相关的切肤之“痛”。

2 现代汉语词汇形象色彩的类型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多数是由构造词语中的形象成分产生的, 例如:垂柳、白鹭、蝙蝠衫、鸡冠花等。在现代汉语中, 词语的形象色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一体式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形成词的形象性是以单独一个词所指的对象本身含带的形象感, 它是这类词语与生俱来的特性。主要包括复合词、成语、颜色词、具有可感性的动词。例如:复合词中的“鸡眼、须眉、汗颜、喇叭花”等, 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对象的形象特点;成语的“羊肠小道、心如刀割、如坐针毡”等都具有形象的比喻。

2.2 比喻式

这类词的形象感往往是在一定语境下产生的。词面本身也生动别致富有情趣, 可分为明喻关系和转义关系。“情网、眼帘、鸭舌帽、喇叭花”为明喻关系;“千锤百炼”转义为“反复推敲”, 比喻对诗文等多次精细修改, 也比喻在多次斗争中, 经过锤炼和考验, 于是“反复推敲”具有了“千锤百炼”的形象烘托。

2.3 固定搭配式

这类词是凭借固定的搭配组合而成以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突出其形象性。如某些习惯用语, 象“吊儿郎当、眉来眼去、大摇大摆、惊慌失措”因组合的作用造成具体可感的情景附带有形象色彩。另外, 词与词互相影响而具有形象色彩, 制约了这种词是不能离开相应的搭配组合而独立存在的, 否则就无形象性可言。

3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功能

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是词素的形象意义产生的客观基础。客观事物首先作用于人脑之后, 给人直观的感觉。这种直观的感觉正是词语的形象色彩产生的客观基础。只要人们一用到这些词语, 那么其意义内容所包含的事物的外表形象特征就会立刻从人脑里浮现出来。

第一, 可以使词语指明具体的对象, 从而增强语义的明确性, 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象的本质特征。

例如“坐立不安”一词意思本来平白无奇, 换做“如坐针毡”就把人内心的焦急与矛盾逼真地表露出来, 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像“狮子头、丹顶鹤、眼镜蛇、向日葵”等很多事物的命名也离不开形象的手段。

第二, 可以与其他指同样事物的词语构成同义词。

例如:“喋喋不休”和“罗里罗嗦”、“心心相印”和“贴心”, 这两组词中, 前者带有形象色彩, 而后者不带。这样就使每一组构成同义词。

第三, 可以使整个语句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贴切。

如狮子头、眼镜蛇、喇叭花、鸭舌帽等, 因为其强烈的形象色彩而使人获得强烈的感官共鸣。

总之, 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具有恒久的魅力, 我们应该对这类词语高度重视, 并且充分发挥词汇形象色彩的功能, 恰到好处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摘要:在语言运用中, 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 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 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词汇中, 产生形象色彩的词语类型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 研究汉语词汇的形象意义对我们正确运用汉语的词汇,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对词语形象色彩的认识和研究, 并进一步认识词汇的形象色彩的表达功能。

关键词:汉语,词汇,形象色彩,表达功能

参考文献

[1]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3.

[2] 孙银新.现代汉语词素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3]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M].语文出版社, 1996.

[4]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5] 刘宝春.词的感情色彩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 2000 (2) .

[6] 杨爱芬, 冯丽娜, 毛俊萍.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论文下一篇:“营改增”对中小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