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论文范文

2023-03-02

林业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党组人才强林战略,更好地发挥林业人才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探讨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的有效机制,由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和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林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论坛”于2011年11月29日在京召开。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努力推进林业十大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特邀了全国林业产业和人才开发方面的领导和国内知名专家、著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和深度对话,探讨分析了全面落实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推动林业十大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杨继平,国家林业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主任黄正秋,国家林业局人事司副司长蓝增寿出席论坛并致辞。

杨继平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林业发展高度重视,林业投入逐年增加,林业政策不断完善,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实践证明,林业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论坛就林业产业发展和人才开发展开研讨和交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来进行深入探讨。这次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林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开发理论研讨会,也为林业企业和涉林院校、林业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对促进林业产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水平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副司长、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建作了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的专题演讲。演讲阐述了林业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景。“十一五”时期林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4%,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现在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环境,一个是资源。在四大基础材料木材、钢材、水泥和塑料中,唯有木材是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发展林业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这是时代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却并非一个林业强国。我国林业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归纳为“创新、调整、低碳、和谐”;发展的中心是要提高我国林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内容主要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兼并重组,新兴产业发展成先导性、主导性的产业,服务业的大发展是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四个方面;林业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为木材加工业、森林旅游业、油茶产业、竹藤产业、花卉产业、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利用产业、木浆造纸业、林化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和沙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一是要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二是要落实节约优先的战略,三是要构建以绿色、环保、低碳为特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2012届全国林科毕业生推荐活动,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和院校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促进了林科毕业生就业工作。

此次论坛的召开,对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人才开发、为林业院校和企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林业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一项基础产业, 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 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 林业发展摆在了首要位置。面对新形势的需要, 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随着森林培育稳步推进, 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各地加快了原料林基地建设, 经济林果及林木种苗基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林产加工业得到调整和恢复。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这些都给我们发展林业产业打下了基础。但林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均衡, 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产业化链条不完整, 加工布局与资源供给未形成有效配置, 对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分析不够准确, 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够重视, 对良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工和销售缺乏有力的组织与协调, 产业发展没有转变为市场行为, 主导产业不突出, 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滞后。森林分类经营、资产化管理和有序流转等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还不多完善,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对新技术、新工艺和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滞后, 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型产业开发的带动作用不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林业产业在结构调整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 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 以发展名特优稀林产品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切入点, 以改革的思路、市场的手段和创新的精神, 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市场林业,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优化林业结构, 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 全面提高林业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 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按照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 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优化布局, 按照适地适树、适当集中的原则, 立足现有规模优势, 尽快建成区域经济、特色经济。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 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 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 形成速生、常绿、灌木以及花卉多元化发展。

3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3.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观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 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入问题, 保护合法权益, 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 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 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 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伦理观。就是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 过度使用资源, 造成资源枯竭, 环境破坏, 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 即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 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 实现“天人合一”。纵观人类历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 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征服自然, 导致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 对环境的破坏的过程, 表现为矛盾与对抗的过程。没有这种冲突, 就不可能有人类今天的繁荣和文明, 同样, 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 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 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 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 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 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自然力, 提高生产力。实现人、社会人和自然人三大系统的协调, 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新的社会形态。

3.2 调整林业产业方向

(1) 在战略步骤上,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 划分生态功能区, 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 (2) 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 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 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 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 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 加大研究和成果推广,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技术指导, 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 (3) 在生产关系上, 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 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 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3.3 依靠科教, 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要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示范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在林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保护地栽培等关键技术。加强林业技术推广,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 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不断增强科技示范能力。利用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果农, 提高林农、果农的整体素质。把林果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向良种产业化方向发展。

3.4 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要加快林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 必须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灵活的运行机制。要对重点工程基地建设、林果产品加工的重点龙头企业、果树优良品种培育和引进、花卉业的发展以及森林旅游重点项目, 在资金上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 引入竞争机制, 推行新的管理模式, 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搞好林木的保护管理。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推动林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也变得任重道远, 笔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 能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林业产业目前的现状, 并依此给出了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林业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发挥林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林”字文章,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根本宗旨。我县紧紧围绕“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主题,探索建立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发展模式,通过林权改革、重点工程、林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林权改革促农增收

到2008年底,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为58.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6.9万亩,活立木蓄积为25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26%。林木绿化率为23.29%。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的双增长,林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亮点。我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确定“森林资源权属清晰化,推进流转规范化,分类经营法治化,增绿增效持续化”目标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思路,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引导林地科学流转,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林农收入。截至目前,全县172个有改革任务的村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完成林改面积10.7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100%,已明晰产权面积10.7万亩。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激活林业经营机制,我县乡村林改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增强了林农发展的信心。通过落实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明晰产权,签定合同,发(换)林权证,实现“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原则,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他们发展林业的信心,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如:孙德林承包经营40多亩,当年投入2万元,年均收入可达5.5万元。

二是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增收。通过实施林改,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盘活了集体山林资产,实现了村财和林农两增收。如:草沟镇于韩村对部分林地进行公开招投标,预留公益基金和林业再生产资金。一些乡村通过实施林改增强村财实力后,加大了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如黄圩镇三侯村通过盘活集体森林资产筹集15万元,铺设乡村水泥路1.5公里。

三是转变了林农经营山林理念。通过实施林改,落实山林承包经营,引导开展木材深加工和跨村经营,林农扩展了经营林业的利润空间,经营理念发生了转变,由过去单纯造林护林,逐步转入营林、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经营。如武圩村村民许超到通海村与当地村民联合,投入30万元资金申请办理木竹加工企业,并长期聘用20位村民负责生产加工销售,既解决当地部分富余劳力的出路,增加林农收人,又促进了当地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是推动了社会办林业进程。通过林改确权和产业引导,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集体山林承包经营,社会办林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现有林分产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改变传统的营造林只局限于材用的观念,大力推广林牧一体化,做到了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短期收益的有机结合。速生丰产林一般成材周期10年左右,这样长的生产周期使老百姓很难下大决心造林。而林牧的结合就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林下养殖见效快,收益高,养羊的出栏周期仅半年,养架子牛的出栏周期仅为三个半月,养鸡的生产周期仅70天。这样,农民每年每个季节都有可观的收入,有效解决了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问题,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林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并初步探索出一条林牧结合、林牧一体化发展路子,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如奎濉河北岸有5户办起养殖厂,如大庄镇大庄村林下种植香菇,有效地推动了林业发展立体化进程。林菜间作、林菌间作、林粮间作等模式,都有效提高了林地附加值。

五是积极开展各项配套改革。一方面,着力规范全县森林资源流转行为,为了方便林农和业主林权登记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县林业局投入8余万元组建装修林业服务中心,截至目前与县信用社共承办了森林资源转让评估抵押21起1000 亩,林权抵押贷款计690万元。同时县林业局简化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及时调整林木育林基金征收标准,直接让利于民,让林农真实感受到林改带来的政策实惠。

二、重点工程促农增收

退耕还林配套造林项目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13.6万亩,补助资金 650万万元,全县 10000多个农户从中受益。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林业大发展”的目标,增强了我县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三、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一是狠抓三大基地建设。以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为重点,形成了以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板材加工业和经济林基地三大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狠抓林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今年来,整合林业项目资金 100多万元,重点抓好了杨树低产林改造建设,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促进了林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狠抓林业龙头企业发展。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上半年,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福晟木业有限公司争取上级资金万元,落实省级财政林业贴息贷款万元;扶持康中木业、凯华木业,积极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木材加工企业101家,年加工产值达2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辐射带动8万农民致富。

三是狠抓林业产业合作经营。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合作经营模式,给全县林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业协会1家、合作社2家,拥有社员1200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带动基地建设10万亩,年销售额亿元。

四、结构调整促农增收

一是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按照土壤类型确定发展的林种。目前,已逐步建立了“两大林业板块基地”,形成板材优势产业。“两大板块基地”即速生丰产林板块、鲜果板块基地;“板材优势产业”即大庄、黄圩镇的板材加工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二是调整林种结构。通过长江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带动,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今年新增1.4万亩杨树产业基地建设。二是把森林空间开发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大户和经营户利用森林空间大力发展林牧一体化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县从事园林绿化和发展花卉专业户达到20户,年创收入50万元。

林业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当前林区的发展,需要走向林区产业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之中,因此需要充分的考虑当前市场的需求和现在资源的基础上,寻求林业与相关产业、林业各产业、林产品及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指导下进行,对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进行强化,而对丰产林进行重点建设,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加强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其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1.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定,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为依据的,这也是当前林区发展的具体要求,因为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加林业的收益,则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突出树种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带动本地的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树种和材料。

1.2 打造核心生产项目和名牌产品

这是该模式得以实现的核心,森工企业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协调优势,在现有产业的格局下,发展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产项目,并以此来带动全林区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打造名牌战略,对外树立统一的形象。特别是在当前的一些生态旅游、山野菜加工及木制品生产上,更加加强产品的品牌效应,从而形成具有辐射性的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林区经济的发展。

1.3 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

在林区的产业发展中,需要充分的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从而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林业。建立中高档木才加工业,发展林区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同时打造林区的交通网络,从而带动林区

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

1.4 提高林产加工业的素质

林业产业要想实现高度化,加强林产加工业的整体素质是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在现在林产加工业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整合,加强林产加工业的高科技含量,从而扩大其发展规模,使其向规模化和高效益化方向发展。加强对重点项目及龙头企业的扶植和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实现林产品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加快非木质产业的发展。

1.5 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森林旅游业

林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具有数量及类型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不仅可以感受到林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也有着古朴的民俗民情。而且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很好的迎合当前旅游者的喜好,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的增长,林区的各项专项旅游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林区开发建设的较晚,而且林区人口密度较低,其生态环境保存的较好,在夏季季节,森林内鸟语花香,林区内蓝天白云,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林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要重点发展经济林产品,利用先进技术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资源,努力促进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措施

2.1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的森林经营制度与经营措施,不仅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发展壮大、提升水平的基础,而且也是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生态效益产出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在原有森林经营技术、经营制度基础上,尽快建立、落实森林分类经营的基本制度,针对商品林、公益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以收获不同的效益。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不是意味着只是对森林实施被动保护,而应强调科学实施人为的积极干预,加速天然林系统的恢复,因而必须有恰当的经营措施。具体森林经营措施的确定要因地、因林、因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宜,切不可一刀切,

强化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2 建立林业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利益。所以林业企业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独立经济主体、自主经营的形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因此林业企业进行企业改革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企业在针对于自身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林业企业具有特殊性,对于进行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的企业是无法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的,而作为林产工业和第三产业不仅具备了很好的市场化运作的条件,而且通过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加快企业改制的基础上,会在市场上取得更快的发展。

2.3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林业产业发展

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要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这是林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世界许多林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在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林业产业政策,进而实现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紧密结合林业产业发展重点的转移与变化,尽快制定林业产业总体发展政策和有关的专项产业政策,要分商品林、公益林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对于森林旅游、林产品深加工生产以及产业间关系等都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引导政策,以确保林业产业项目的调整和结构优化的全面实现。而对于林业产业的一般化管理应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来完成,为此应鼓励成立非政府的社会经济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提供信息、业内交流、咨询服务、产品促销、调查研究、业务培训、相互沟通等,为政府和企业进行双向服务,同时承担一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

2.4 实行合理的税收政策,减轻林业企业负担

在当前林区企业进行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应采取扶持的政策,在税收上实行优惠,从而使林业企业尽快完成转型。同时税收政策还要根据具体林业生产经营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于必然进行转产及结构性调整的企业和进行非木资

源的生产项目,要在税收上予以减免,从而推动这些项目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

3 结束语

林业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文件编号:

四川省林业厅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4日

一、2008年我省林业产业发展成效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全省林业产业克服雨雪冰冻、地震灾害的困难及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更加凸显。据预测,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50亿元,同比增长

8.5%。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的要求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林业厅党组按照“推进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深化发展开放、维护安全稳定”的总体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形成了《四川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明确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及主要措施,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南,并受到了省委李崇禧副书记的批示表扬。接着,崇禧书记专题考察林业产业,就林业产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厅抓林业产业发展的信心。在此基地上,我厅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拟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各地执行。

二是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针对林产加工能力快速提升、原料需求不断增加的的现状,我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及分类区划改革的机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撬动和吸纳企业、业主、林农及社会资金投入原料基地建设,使原料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共培育原料基地面积455万亩,其中木质原料林基地230万亩,竹林基地17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30万亩,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25万亩。全省木竹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生物能源林等各类基地总规模已达5800万亩。

三是产业投入不断增加,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在省委、省政府推进“两个加快”的大背景下,我省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机遇,大力宣传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加工能力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据初步统计,全省林业产业总投入约7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直接投入3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亿元,企业、林农及社会投入68 .5亿元。全省新增木竹人造板生产能力80万立方米,总产能达430万立方米;新增竹浆造纸产能31万吨,总产能达160万吨。在新增人造板及竹浆造纸产能中,单线生产能力最小的为10万立方米和10万吨,且均为国际先进的工艺设备,促进了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优化升级。

四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林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林产品市场及产业要素

市场逐步完善。成都经济区的富森美、红星美凯龙、府河桥、大西南建材城等林产品综合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崇州、泸州、宜宾、乐山及朝天核桃、大竹香椿、芬水竹筷等一批区域性、专业性市场相继建成。同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我省部分市县先行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沐川、大邑、双流等一批县(市、区)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拍卖等活动,活跃了产业要素市场,促进了林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省初步形成了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配套、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林产品及产业要素市场体系。

五是助农增收成效明显。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逐步深化,林业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突出。在青川、沐川、叙永、长宁、崇州、洪雅、南江等地,林业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据初步统计,2008年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纯收入460元,同比增长13%。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8年,在厅党组的统一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处着力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一是针对省委“两个加快”和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处按照厅党组安排,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牵头撰写了《四川林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并下发各地贯彻落实。成为林业产业发展指南。二是编制了丘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和汶川地震灾区林业产业恢复重建规划。三是牵头编制了《四川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二)狠抓基础保障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资料。二是狠抓产业统计工作。针对我省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薄弱环节,进一步修改了统计指标体系,明确了统计口径,完善了统计方法。三是积极指导和协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建立产业工作机构,据统计全省各市州有7个市州编办批准建立了产业发展机构,有3个市州林业局内部设立了专门产业机构,有10个市州林业局明确了抓产业工作的部门。181个县有8个县编办批准成立了产业部门,26个县林业局内部设立了产业机构,103个县明确了产业工作部门。

(三)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是面向金融机构和投资商包装了一批林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及加工项目,促进了融资和全省的招商引资工作。据统计,全省林业产业发展总投入约70亿元,其中企业和金融机构投入约50亿元。二是重点做好全省新上的8个林板一体化和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咨询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决策。促进企业投资。三是牵头做好西博会筹备与参展工作,较好地展示了我省林业产业发展成效,促进了项目签约。全省参展林业单位29家,面积800平方米,产品近百种。参展的竹结构抗震房受到省委主要领导及参观人员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作专题报导;签定合约金额2.5亿元。同时,认真做好对口援建的吉林省代表团的对口接待工作,受到了西博会组委会和吉林省代表团的好评。四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牵头开展了林业灾后重建大招商活动,共包装推出了林业产业化项目18个,这项工作尚在进行中。

(四)加强项目管理。牵头做好林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指南的制定、项目申报及初选工作;配合计财处做好与财政的衔接与沟通工作,落实省级财政产业化项目资金3000万元,其中竹产业基地项目1600万元,木质工业原料林及经济林基地项目900万元,结构调整500万元。会同计财处与省财政厅同志一道,对林业产业化项目进行了检查指导。

(五)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是开展灾后调研。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处及时组织人员对“两项灾害”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向厅领导呈报了灾情报告,其中地震灾害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报告,王厅长作了批示,厅领导传阅,为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参与救灾物资筹集。在厅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组织林科院、林规院援助岷江造林局和阿坝州林运司,及时为两个单位筹集了价值10多万元紧急救灾物资;组织国栋、南充富达、沪州林业局等企业和单位,为茂县林业局、卧龙特区等受灾单位筹集了人造板7万立方米、竹压板2万立方米、竹篾席100万平方米。我处姜贵腾同志在抗震救灾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与有关人员一道,协调阿里巴巴集团援建青川县,成绩突出,被省人事厅、林业厅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我处联系的四川省林产工业协会也被省民政厅授予“四川省社会组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六)狠抓安全生产。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主题,认真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月”和“贯彻法规、落实责任”等安全生产活动。切实加强行业安全生产指导,强化直属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在今年 “两会”、奥运会期间和汶川地震后,先后多次深入重点地区和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并会同后勤中心等部门,及时深入机关、企业和职工住宅,对涉及人民群众和职工生命安全的电梯、办公楼、学校、房屋等进行了安全检查,协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房屋安全进行鉴定。通过努力,全年全省林业行业没有出现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指标零伤亡,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厅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七)推动直属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对直属企业的资产管理和经营指导服务,制定了直属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奖励办法。一是按照金牛区西北村旧城改造方案,积极推动木综厂危旧住房改造,实行公转私和公产报批分步走,使752户危旧房住户纳入了旧城改造,子弟校、职工医院剥离等企业多年无务解决的问题也将一并得到妥善解决。二是积极帮助协调物资公司、林贸中心、大渡河造林局等单位土地转让、变性等工作。三是协调了直属企业债务豁免和资产处置等工作。四是协调了长江造林局、大渡河造林局水电开发补偿工作。五是组织直属企业参加了改制培训,探索了企业改制改革工作。六是指导直属企业做好项目包装与产业发展工作。

上一篇:环境设计论文下一篇:林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