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技论文范文

2023-03-10

研究生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对比分析了2010—2020年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脉络,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部分数据库2010—2020年科技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统计、聚类分析、突发关键词探测等方法,结合可视化软件CiteSpace、VOSviewer和Excel绘图功能,实现国内外成果转化领域的知识图谱比较分析。文章研究发现,2010—2020年国外平台更集中在成果转化链条的末端研究,国内平台更偏向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研究和经验模式的探索。研究预测,围绕高校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多维度研究将是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7.07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2010—2020)

Gan Tian1 Ju Bangqing1 Li Ying2

(1.Hun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Hunan,Changsha,410001;2.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angsu,Xuzhou,221018)

Key words:Achievements transfer;Technology transfer;Visualization analysis;Knowledge map

科技成果的创造和转化是科技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1],是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明确表示,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日益成熟,逐步完善的政策法规催生了更加活跃的成果转化活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单位和成交的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屡攀新高。[3]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如核心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还处于深水区、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

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升到国家科技战略高度以来,我国学界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蔡跃洲[4]辨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全面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诸多環节;储蓉月[5]剖析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并对转化路径提出了优化策略;刘宇等人[6]以SWOT-QSPM模型制定了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竞争战略及实施方案。为借鉴吸收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不少学者对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进行了分析。陈俐等人[7]总结了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及重大举措;李玲娟等人[8]梳理了美国技术转移政策的发展历程、构成体系和典型制度;董洁等人[9]介绍了以色列科技创新体系中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近年来,针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文本的挖掘分析逐渐增多,杜宝贵等人[10]对我国各地区、各部门1978—2018年颁布的311部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进行了内容分析与定量统计;赵睿等人[11]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2007—2019年颁布的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展开研究;司晓悦等人[12]绘制了2000—2018年间CSSCI成果转化中文文献的知识图谱;许琦[13]对2015—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从国内平台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文本挖掘多以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对该领域整体研究态势的可视化分析较少,尚没有涉及对国内外研究态势的对比分析。笔者强调基于国内外知识平台的文献信息,运用定量统计、聚类分析、突发关键词探测等方法,结合多种信息可视化软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近10年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脉络,找准差距、判别热点、辨析前沿,希望为我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对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重视程度及科技领域成果转化的发展水平都有了明显突破,结合国内外科技创新竞争形势,笔者选择检索年限为2010—2020年。国际文献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achievements transfer”“technology transfer”“technology transaction”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5053篇外文文献;国内文献选择CNKI的EI、北大核心、CSSCI、CSCD数据库,以“成果转移”“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1560篇中文文献。

(二)研究方法

笔者首先借助Python命令进行数据清洗,包括过滤筛选重复记录、空记录等无效数据,拆分预处理部分字段。基于数据统计分析概念(TOP N统计、数量分布统计、关联统计等),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14]、VOSviewer和Excel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形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用于国内外对比分析,展现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进程中较为重要、关键的有效信息,以识别研究趋势。

二、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年度发文量对比分析

2010—2020年,国内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年度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国际平台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平台发文量波动较小,与国际平台的研究差距逐渐拉大。中文、外文文献差距的不断拉大,并不代表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发展缓慢,笔者通过进一步对国际平台文献的国别分析发现是部分国内学者倾向于使用外文在国际平台发声。

表1所示为2010—2020年国际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从数量上看,中国发文量约占全球发文量的10%,仅次于美国,与英国相当,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大都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创新型国家。但从合作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中介中心性仅为0.03。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合作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发文量较大,但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度不高,英国和美国的中介中心性均超过0.1,体现出两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做法处于先进水平,并受到全球的认可。俄罗斯虽然发文量仅91篇,数量上不属于前列,但其2017—2020年间突变权重最高(8.87),可能与俄罗斯政府在《2020前俄罗斯联邦创新发展战略》中列出的鼓励措施有关。[15]

(二)期刊分布统计

国内外平台发表科技成果转化文章排名前十的期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章的发文量如图2所示。这排名前十的期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章的载文量占所有外文期刊的15%左右,排名前三的分别是《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RESEARCH POLIC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中文排名前十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章的期刊载文量占所有中文期刊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章的48%左右,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科技管理研究》《中国高校科技》《科技进步与对策》。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章的投稿刊物均以科技服务管理、创新发展及公共政策研究等管理类学术刊物为主。

(三)科学合作现状对比分析

利用CiteSpace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有助于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领域研究人员的合作关系,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国际平台作者合作网络的核心人物有:Mike Wright(英国,帝国理工学院)、James A. Cunningham(愛尔兰,爱尔兰国立大学)、Mirjam Knockaert(比利时,根特大学)、David B. Audretsch(美国,印第安纳大学)、Maribel Guerrero(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等。国际研究以欧美研究学者为核心,已形成了较广泛的合作网络,不同国家的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十分紧密,国内学者尚未在国际合作研究中进入核心圈。国内平台作者合作交流程度明显较弱,仅可判断出两个早期的合作子网络,即以南昌大学喻登科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与意大利圣安娜大学Andrea Piccaluga有合作的国内高校研究团队(包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

(四)研究机构现状对比分析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得出表2。结合内容分析,以国内外机构综合对比来看,欧美高校对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关注度普遍较高,权威交流研究广泛且有一定深度。我国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在国际平台发文较多,二者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18》统计的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居前三位,均设有独立机构从事科技成果与技术转移工作,开展了大量探索性研究与实践。清华大学积极构建“四类专员”技术转移队伍,倡导开展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并规范兼职兼薪与离岗创业等要求。中科院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源头设计,其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了研究人员的成果转化动力。

从国内平台主要发文研究机构可以看出,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两所国家权威智库机构外,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高校。高校是创新主力军,也是科技成果产生的聚集地。202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通报了11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典型经验,而这11所高校中仅有2所进入国内平台发文量前十。该结果表明,我国要进一步鼓励有关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展和成效进行总结凝练后的开放性研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充满热情和活力,多所院校、科研机构都在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深刻探讨并提出不少宝贵建议。

(五)基于内容关键词的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比较研究热点有利于发现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而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利用VOSViewer 工具实现对国内外平台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得到图5和图6所示的研究热点图谱。由图5可知,国际平台研究热点有:1.基于高校、企业层面技术创新后延伸的技术转移、产业化或商业化的模式与影响研究;2.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转移效应的影响等;3.针对技术转移的政策研讨与技术转移生态体系的建设研究等。从国内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图谱(图6)可知,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关注面较广、思维较开放。研究热点有:1.针对特殊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机制研究,如产业角度、创新主体角度和创新产出成果角度等;2.探讨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3.围绕技术转移的创新中心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4.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及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等。

对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进行统计,国内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领域排名前十五的关键词如表3所示。总体上看国内外研究方向大体一致,都围绕成果转化或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因素、绩效表现等方向及其辐射角度如自主创新、知识产权、高校转化模式等进行研究。当然,由于国内外创新基础条件、研发实力差距和开展技术转移的时差等因素,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差异也十分明显。国外较早就开始重视科技产业化体系的建设,多举措构建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科技产业园区生态完善、发展态势良好。因此,国际平台与产业化相关的关键词出现较多,如industry(产业)、firm(企业)、commercialization(商业化)、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和entrepreneurship(创业精神)等,已经跨越到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末端研究范围。我国更偏向于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研究和经验模式的探索,表3中国内平台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也体现出,当前我国研究热点仍然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展开的。反观国际平台,technology transfer(技术转移)虽然出现频次最多,但其中介中心性比关键词innovation(创新)低0.02,此外中介中心性超过0.1的关键词还有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发)。可以看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最终还是要支撑和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从源头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三、基于突现关键词的研究前沿对比分析

突现关键词是指一段时间内增速突然加快或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利用CiteSpace可以将突现词从海量关键词中探测出来,利用突现词的动态变化来展现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脉络和前沿方向。[16]

国内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突现关键词按照突现起始时间先后排列的演进序列如表4和表5所示,其中突现权重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在突现的起止时间段内研究热度越高。关键词的突现时间段越靠近现在且权重越大,越能反映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方向。

从突现时间段对比分析来看,我国的研究前沿点比国际平台出现较晚,2017—2020年突现的关键词如职务科技成果和协同创新,分别对应国际平台2010—2013年突现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open innovation。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2015年前主要是借鉴国际技术转移的经验并探索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体系建设。2016年,国家完全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随之出现了职务科技成果的研究热潮。当前,各地方、各部门仍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政策工具、职务科技成果、“三权”创新改革、转化模式和绩效等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此外,參考国际平台突现关键词演进图谱可以预测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还有:1.面板数据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于2017年开始实施,对时间序列上20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已然可以着手研究。2.技术市场的设计。近年来,我国以技术合同成交额衡量的市场增速和规模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17],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技术市场体系建设还有提升空间。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维度研究,如大学科技园规划与运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影响因素等。

国际平台2017—2020年突现的关键词分别是market(市场)和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结合世界各国政府、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等在创新发展的新政策、新模式的探索,判断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趋势主要有围绕高校为主体的实践概念验证中心、市场化技术转移公司的设计与运作模式研究。

从突现权重对比分析看,国际平台上突现词权重最高达13.526 5且普遍都在[5,9]区间内,而国内平台上突现词权重最高仅4.139 9,其他均在3左右徘徊。这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上研究力量不足,可能与国内平台的年文献数量不多有一定关系,应该鼓励研究学者在该领域多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以供决策参考。

四、结论与展望

笔者对2010—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领域的中外文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知识图谱展现,经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10年之后国际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大体呈上升趋势,以欧美研究学者为核心已形成了较广泛的合作网络;而国内部分学者首选外文平台发表,国内平台该领域研究保持稳定,与国际平台的研究差距逐渐拉大,合作交流程度明显较弱。目前,国内创新形势良好,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相关研究将掀起高潮。

第二,由于国内外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起步时间的差异,国内外平台的研究热点有明显特征。国际平台更集中在对成果转化链条的末端研究,国内平台更偏向于对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研究和经验模式的探索。

第三,研究前沿方面,相似的研究前沿点国内平台出现均晚于国际平台,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围绕以高校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多维度研究将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在政策工具、职务科技成果、“三权”创新改革、转化绩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总体来看,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与实践等方面都有明显突破,正逐渐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链上各个环节面临的难题,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支撑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突破,要再往细处、往深处进行研究和构建,如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与人才的培育机制、考核评价体系、转化模式与路径等很多方面,都值得学者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贺德方.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1(11):1-7.

[2]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6-9-03)[2021-4-20].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9/03/c_129268346.htm.

[3] 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18(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

[4] 蔡跃洲.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边界与统计测度[J].科学学研究,2015,33(01):37-44.

[5] 储蓉月.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8(10):84-85.

[6] 刘宇,方曙,陆颖,等.基于SWOT-QSPM模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竞争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8):224-230.

[7] 陈俐,冯楚健,陈荣,等.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借鉴——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9-14.

[8] 李玲娟,蒋能倬,张波.美国技术转移政策的要点及借鉴[J].科技导报,2020,38(24):53-61.

[9] 董洁,孟潇,张素娟,等.以色列科技创新体系对中国创新发展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4):1-12.

[10] 杜宝贵,张焕涛.基于“三维”视角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09):36-49.

[11] 赵睿,李波,陈星星.基于文本量化分析的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S1):155-163.

[12] 司晓悦,王壮壮,赵霞霞.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97-203.

[13] 许琦.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和产业,2020,20(05):26-32.

[14] Chaomei Chen. Cite 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03):359-377.

[15] 張秋,岳萍.俄罗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及对新疆的启示[J].科技与创新,2020(19):136-137,143.

[16] 李杰,李慧杰,陈伟炯,等.国内社会科学研究中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9,12(01):74-81.

[17] 朱雪忠,胡锴.中国技术市场的政策过程、政策工具与设计理念[J].中国软科学,2020(04):1-16.

研究生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0-2011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创新指标全球第一。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10年公布的数据,在2009年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TC)排名降11.4%,但优势仍较为明显,以45790件全球PCT申请总量稳居榜首,中国以7946件位居第五,比2008年增长29.7%。2009年,世界大学申请PCT的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大学来自于美国,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提交了345件PCT申请。而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和大阪大学是前20名中的4所非美国大学。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07”(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可以发现,美国大学占了前20名大学的17个席位。以上数据表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知识产权强国。美国高校知识产权制度不仅建立早,而且体系比较完备。其主要特点如下。

以大学为基地的技术转移机制——以CyLab为例

一般情况下,大学里产生研究发明向技术转移办公室申报后,这项发明便开始了技术转移的进程。技术转移办公室先对发明进行评估和保护,然后把此项发明推向市场。市场化一般有两种转化途径:一是向已具规模的公司实施许可,还有一种是新建创业公司并实施许可。如麻省理工学院每年的技术转移办公室都可以收到超过500份发明申报,达成大约100项新的许可协议,并协助成立15至25家创业公司。美国大学普遍认为,新建的创业公司更容易使学校获利,原因一是由于新建创业公司数量不多,经过精心挑选、科学评估,风险较小;二是大学新建的创业公司多为高技术公司,分布在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对研发工作更为重视,研发投入力度大,高技术产品及新产品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类型企业,其产生的资产收益率和人均利润非一般公司所能比。对于在商业化过程中公司如何获取大学专利,不同的公司采取不同的策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被许可公司在发明的进行过程中就参与到发明者(教授、研究生)的活动中了,而另一些公司并没有这样做。事实证明,如果授权公司参与发明进程的程度,将极大促进该发明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进程。

但是,有时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却增加了技术转让的难度。比如,很多教授都拥有商业应用价值很广泛的重大发明,并已经获得了专利。教授原本计划将它们上市出售,却不料高校突然插手干涉。技术转移办公室要么对新发明的价值做了过高的估计,要么就决定和不适合的合作方建立商业关系。那些购买发明专利或资助研究项目的公司也开始意识到,它们与美国高校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很高,所以,它们也渐渐对合作失去了兴趣,转而将资助目标定位国外的高校。同时,美国已经设立技术转让办公室的院校已有350个,而专注于发明创造的高校仍然只占少数。技术转让办公室的过度普及也说明了许多高校都对研究成果的经济价值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很多大学投入更可观的资金来运营专利和许可办公室,远远超过它们带来的许可收益。于是,美国一部分高校开始重新审视技术转让的方式,比如Carnegie Mellon大学工程学院院长Pradeep Khosla采取了新的转让原则和方式,新建了一个名为CyLab的合作研究院,以求建立一个可以经得住任何考验(包括遭受攻击)的信息基础设施。这是美国最大的以大学为基地的网络安全研究和教育中心。该技术转让的方式上,CyLab改变了以往“高校将教授的研究成果出售给竞价最高的买家”的模式,推出了两条指导性原则:第一,它的职责是最大程度地增加科研经费,而不是限定科研收入;第二,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general fund)的赞助商都可以利用它的发明成果。

Cylab不仅可以得到联邦科研基金,还有来自50家企业的资助。作为交换,所有的赞助企业都将获得Cylab研究成果的使用权,并且无需支付专利权税(royal)。在这种模式下,Cylab不需要官僚机构来管理技术转让工作,企业也可以通过提供赞助获得研究成果的使用权,这令他们很满意。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盟赞助,收益也越来越大。

创业型大学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学从传统的“象牙塔”变成为具有企业性质的机构。

美国高校从创立之日起,就力图改变其从欧洲移植过来的大学体系,显示出了极高的创业热情,它们强调以直接的方法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尤其在理工科方面)。1986年《莫利尔法案》(MorrilAct)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在高等院校的创业筹备和创业导向方面已经迈出了转折性一步,该法案为各州的州立大学提供联邦土地,并规定新建大学必须将农学、工程学和军事科学等应用学科作为重点教学科目。这些政府赠地大学(Land-Grand University)很快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实体,实用主义、重技术、重实业、重经营是其重要指导思想,其教学范围和规模迅速跻身美国顶尖院校的行业。早期创业者建立的政府赠地大学,使研究成果走向市场。该法案引起了争议,比如,有学者认为高校直接而过分深入地卷入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可能削弱高校的批判精神,把眼光仅停留在眼前利益,高校应该抗拒强硬的要求和种种诱惑,免受势力熏染而坚持它自己的标准。但是,不可否认,《莫里尔法案》让美国的高等院校开始走出象牙塔,和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赠地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威斯康星大学,更是鲜明地高举起了大学必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旗帜,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其他赠地学院纷纷效仿威斯康星大学的做法,坚持把为所在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利用自身教师的技术专长和学校先进的技术设备帮助解决阻碍社区发展的有关问题,它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方式为所在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1865年,Ezra ComeⅡ创立康奈尔大学,该校拥护在推行高校实用型教育的《莫里尔法案》,反对其他私立高校以语言文学教育为重的做法,举办函授教育。康奈尔自由、平等的办学的思想还影响到了其他私立大学,这标志着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型大学大多源自研究型大学,最近20多年来,创业型大学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催生、兴办新的产业,人们称它们为创业型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Ann Arbor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这些大学不仅学术能力上有优势,而且在创业能力上表现特别突出,是典型的创业型大学。它们以提高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与工业界、地方政府、国家建立新型的关系,更直接地参与研究成果商业化的活动,争取多样的资金来源,教学和研究方面更注意面向实际问题,大学自身在运营方面更强调创新,在知识的发现、创新、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创建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往往是少数创业冲动强烈又具有某种创业特长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产生了一个创意或者发明的一项技术,以创业大赛为契机,毕业后或以休学创业等方式组建学生创业公司,将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自行转化。相比于其他组织,大学产生最多的创业公司,以开发其知识产权。创业公司可以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为其提供基本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融资咨询服务等。

但是,美国大学的企业活动往往是个人的创业行为,市场运作。高校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规定。如哈佛大学规定,教师参与创办公司,不能在公司担任管理职务但可以做技术顾问,不能在所在实验室开展公司资助的研究项目开发,每周可以在公司工作1天,但所带的学生包括在校工作的博士后不能参加公司的工作以从公司获得利益等。哥伦比亚大学规定,用技术成果参与创业公司的教师只能做首席专家,不能担任高管人员。

创业公司作为技术转移机制的渠道之一,把原先在政府资助实验室里的、大学研发中心的或私人研发机构的技术商业化,当该技术商业化成产品并在市场上销售,这项技术创新才充分转移。创业公司已经成为大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转让渠道之一。

创业公司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基金或合伙的形式,把银行、保险公司、大公司、共同基金、个人和外国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风险投资基金,然后通过专业化的运作为急需资金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获得高额回报,一般以获得股权为投资方式。美国是风险投资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的国家,风险投资为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且周期长的活动,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活动中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风险投资方有一批高水平专家,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实验室项目的未来前景,并对所投资的科技项目强调整体投资的回报,不急功近利,同时也有一套风险规避机制,创业公司可以在第二板市场以及证券交易市场收回风险投资,达到风险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在美国,风险投资往往选择创业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而这些企业的创业者很多都出自于高校毕业生,因此,风险投资和高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苹果、英特尔、太阳、网景、思科等一批著名的电子企业都是得益于风险资本的投入。

美国大学与地区发展

1、美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以硅谷为例

大学虽然仍以基础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其主要任务,但大学的周围逐渐发展起了大学科技园区,以推动基础、理论、技术和知识用于企业生产和开发。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科技园区典范有美国斯坦福的硅谷、MIT的128高速公路、加州理工学院所在的航空街(Aerospace Alley)、剑桥的科技园区。园区地处大学周边,并与大学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对科技信息、科技人员等技术转移要素,联系便捷、渠道通畅。

1951年,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所提出的一项计划——在斯坦福大学闲置的土地上创建一个科技园区,主要从事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从斯坦福大学产业园区的建立到“硅谷”的最终形成过程实际上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如今美国的“硅谷”依托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以高新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Apple、Google、Facebook、HP、Intel、Yahoo、Ebay等大公司,融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在硅谷起步阶段,风险投资相对薄弱,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主要靠政府国防经费的投资。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风险投资取代军费成为硅谷创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风险投资为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学生、教师、高新技术创业资金和增值服务。1970年以后成立的科技型企业,有30%把风险资本作为创业的主要来源,15%的企业则明确表示,在创业的头5年中,风险资本是他们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项对硅谷新创公司风险投资的调查表明,2010年的第一个季度,硅谷新创公司得到了全美65亿美金风险投资金45%的份额。硅谷风险投资家不仅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为投资企业搭建管理班子、提供战略咨询、寻找客户等。他们在投资了新创高新技术公司以后,往往能够给经营者提供正确和具有创意的导向和建议,使公司的技术保持领先,使研发的方向更正确地沿着初始定位迈进。

2、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地区的有效合作——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训方面,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特别是在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实施新型工业化方面发挥了大学的优势和作用。美国硅谷形成与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科研方向和实力有关,美国波士顿地区的发展与附近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有着密切的联系。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所在的亚利桑那州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也是全球无数迅速城市化地区的缩影。由于每年科研投入的经费高达1-3亿美元,该校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的引擎。2002年,迈克尔校长致力于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设成一所综合性、都市化、研究型大学。他非常重视与工商界和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引导大学融入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建成了亚利桑那生物设计研究所(Arizona Biodesign Institute),旨在预测、预防及监控疾病的发生,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

迈克尔校长非常注重大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大学作为教育、知识、创新、人才和商业中心,应对社会有三项主要贡献,即创业和创新精神、覆盖全球的网络关系网和持续性平台。要做到创业和创新精神,大学需做到新技术能够被市场接纳,孕育创业公司,制度设计需有利于科学和工业的进步,防止一刀切;要建立覆盖全球的网络关系网,美国需要与墨西哥、加拿大的大学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发展能够促进研究、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战略性集群;要建立持续性平台,需要进行专利的研究和发展,提升地区实力以增强全球竞争力,保持并加强科学、技术和人文主义之间的联系。同时他指出,每所大学和每个地区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利用以下的战略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地区,合理地给每所大学定位并防止一刀切,建立汇集资源的伙伴关系,建立地区创新的集群。

他强调大学与地方区域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经济时代新型美国大学应把握机遇,应对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人口增长等挑战,成为孕育创造型、知识型都市、培训人力资本、构建社会资本、吸引金融资本、保护自然资本、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输出人才的重要力量。同时他指出,地区经济也影响大学的研发活动,如影响对大学基金的投入,影响新公司的产生及其带来的就业的增长。他描绘了公共机构和私人对大学的投资与创新、经济增长在校地合作中的循环过程。他认为未来属于那些以大学作为科技源泉和拥有牢固知识经济基础的地区。

大学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重视也极大地促进和调动了地方政府与大学合作的积极性。在美国第五大城市凤凰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与地方政府,联手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

2003年成立的亚利桑那技术公司(ArizonaTechnology Enterprises),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唯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该公司主要从事技术评估、产品推广、技术市场化、筹集资本、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的许可及商业化等业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科技园(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Park)拥有完善的电信通讯设备,方便的交通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由于园区临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并有巴士往返于科技园,科技园可与大学共享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等科研设施,大学的一些人才培训、学术研究项目被移植到园区内进行,加之当地政府在税收、交通等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企业人驻园区,与大学共谋发展;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斯考茨德尔创新中心(the ASU Scottsdale Innovation Centr)成立于2004年,市政府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基金会(ASU Foundation)、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合作兴建的创新中心。该中心为企业提供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给予的商业服务和项目,这些服务包括新技术的取得、商务教育等。

研究生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1993年,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科技金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出现,其理论内涵日益丰富。赵昌文、陈春发(2009)指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1~7]。根据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不同,科技金融的模式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其中,市场主动型科技金融模式按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及重要性分为资本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将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十八大会议又将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此需要构建有利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金融体系。基于山东省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本文选择山东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做实证分析,紧密结合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构建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实证研究

(一)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定

本文选用山东省科技创新产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并用索洛余值法基于生产函数总量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来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假设经济增长符合传统的 C-D 生产函数,yt=A0eλtKα

tLβ

t,其中α+β=1。我们用K表示不含技术进步的纯粹资本投入,引入中间投入M表示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所有投入。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A0eλtKα

tLβ

tMγ

t (A表示技术进步系数) (1)

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出线性生产函数:

lnY=lnA0+λt+αlnKt+βlnLt+γlnMt+εt (2)

对(2)式两边微分可得:

=-α-β-γ (3)

令a=,y=,k=,l=,m=

则(3)式变为:a=y-αk-βl-γm (4)

其中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y为总产出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k为资本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l为劳动增长率(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m为中间投入增长率。对(2)式全微分,可得出改进后的增长函数与技术进步水平模型:?lnYt=lnA0+λt+α?lnKt+β?lnLt+γ?lnMt+εt (5)

该模型在希克斯中型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下,可以简化为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lnYt=lnA0+?Tt+?KlnKt+?LlnLt+εt (6)

其中?T和?K分别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TFPt= (7)

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Y即为山东省GDP,K为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L为年末城镇从业人数,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由于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涉及到的指标数据单位不统一,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Eview6.0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检验,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参数估计方程式如下:

GDP=0.0745205801738+0.498367301455*K(-1)+0.506177750827*L(-1),

所以得?K为0.4984,?L为0.5062。

其中调整后的R^2=0.997425,DW=2.173846大于2小于4,说明模型检验是平稳性的,即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将?K为0.4984,?L为0.5062带入公式(7),计算山东省每年的科技创新产出值即科技创新水平,其结果(如图1所示):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测度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由于官方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科技金融支持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资金、金融市场资金和资本市场资金。

本文用山东省政府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GF)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指标。采用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KF)反映银行科技信贷情况。选用山东省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CF)作为衡量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指标。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线性回归分析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政府科学技术支出进行OLS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TFP=0.5311lnGF+2.354,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98.82,伴随概率为0,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89,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进行OLS线性回归,得方程:TFP=0.3044nCF+2.9669,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64.187,伴随概率为0,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85,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进行OLS线性回归,得方程:TFP=0.865lnKF-10.13,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15.82,伴随概率为0.004,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76,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TFP)分别与政府资金(lnGF)、资本市场资金(lnCF)、商业银行信贷资金(lnKF)进行回归,三个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金融三大市场资金支持对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均起正向促进作用,系数的大小可以代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具体而言,政府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次独立变动1个单位分别引起科技创新水平0.5311个、0.3044个和0.865个单位的改善,可见政府资金的贡献程度居中,资本市场最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最大。 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银行债权融资收益模式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不相宜性。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失灵现象。银行在企业其提供融资时,承担了风险却难以享受到企业后期成长的收益,风险和收益分布不对称性。因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有风险,不利于金融稳定的风险。对于这种困境,一种解决方式是政府提供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从而导致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带有较强的政府干预色彩;二是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2.格兰杰因果检验

C.W.J.Granger于1969年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如下定义: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即在y关于y过去之的回归中,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

TFP与金融支持中的政府资金的格兰杰关系检验(如表2所示)。在lnG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p值0.01523,小于10%,所以拒绝假设,lnGF是TFP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说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同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在lnC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p值为0.13069,大于10%,所以接受假设,资本市场资金不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lnGF)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在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资金(lnCF)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小。这说明山东省目前发展态势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资本市场并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要求,故不能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改善的推动力,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仍处于低水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lnKF)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大,说明科技信贷资金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科技创新成果也可作为贷款抵押从而增加商业性信贷额度。

三、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结论

综合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1)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中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支持力度分别为0.5311、0.3044和0.865,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2)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3)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二)政策建议

1.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把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资产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为信贷投放提供更具安全的依据。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降低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加快科技保险发展,开发科技信贷保险产品,分散银行风险;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集合委托贷款等新型科技贷款业务;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组建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紧密合作,专门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构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通过建立相关的种子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等形式,吸引民间投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政府资金发挥放大作用和引导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又能引导更多资金投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目前山东省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融资难问题尤为迫切,建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3.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首先,鼓励相关高科技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企业灵活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工具,扩大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对于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较稳定的项目,可以优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等为基础,探索开展创新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

其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市场,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一是强化交易服务功能,提供交易场地、交易信息、交易鉴证和交易结算等服务;二是强化交易组织功能,与各股权投资企业加强对接,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结合的渠道;三是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协调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SCI-TECH FINANC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6.

[2] Brian J.Henderson,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5):227-247.

[3] George Hondroyiannis,Sarantis Lolos,Evangelia Papapetrou.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reece,1986-1999[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2005(15):173-188.

[4] 杨晓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角度思考:徐州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3,(5):92-95.

[5] 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1,(5):9-13.

[6] 步国旬,陈君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及策略研究——以资本市场为例[J].金融纵横,2013,(4):19-25.

[7] 陈敏,南爱华,刘国华.山东科技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57-161.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研究生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成立于2006年7月2日,属于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建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2.19平方公里,位于西安市东南部,与西安主城区相邻,距市中心钟楼仅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2.8公里。该区域南依秦岭,北瞰曲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1、建设世界一流的航天科技产业新城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坚持航天民用产业为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通过重点发展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卫星应用、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对区域经济和航天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航天民用高技术产业集群,使西安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航天高技术研发基地、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航天产品制造基地、航天民用项目产业化基地。

同时,为了实现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宜商宜居以及“四节约一环保”的目标,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加之“十一五”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航天基地不低于100亿元的投资,将实现航天基地跨越式发展,并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航天科技产业新城。

2、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

半导体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在重点发展航天技术民用化产业的同时,本着“放眼全球,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承接转移,实现错位发展;统筹规划,营造环境,聚集资源,集群发展,着力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凭借西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在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

西安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祥地和主要科研、教育基地之一,有多个国内“第一”诞生于此。近年来,国家先后在西安批准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因此西安具有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人才。同时在全球新一轮半导体产业转移的大潮流中,西安已形成以英飞凌公司为代表的设计企业群,以应用材料公司为代表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群,以西岳电子为代表的芯片生产企业群,以美光科技、爱尔微电子为代表的封装测试企业群。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西安也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人才和科研基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光伏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在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以西安理工大工厂、华山厂(741厂)、骊晶公司、矽美公司、华晶公司、希朗公司、碧辟佳阳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业内知名企业也为西安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上述优势考虑,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将半导体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定位在:先进半导体功能器件,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功能器件的科研与规模化生产、封装与测试等;半导体光电器件与传感器,包括大功率蓝/白光LED、半导体传感器与MEMS的科研与规模化生产、封装测试与应用等;硅材料业,半导体级抛光片、太阳能级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制造,以及一批太阳能系统应用企业。园区力争在5-8年内,成为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过50%;国内领先的先进半导体功能器件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产品研发平台、人才培养平台、规模生产平台,并通过培育和扶植一批基础好的中小型企业,在园区形成并发挥半导体功能器件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要素和资源的集聚效应,拥有从原材料生产到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规模企业集群雏形初现。建成后,园区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和技术密集型现代化科技园区。

3、政策优惠力挺高新项目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扎根于西安,除了享受到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西安市为企业提供的各项区域优惠政策外,为了更好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项目,西安航天基地特别制定了“开拓者”计划,对前两年入区企业及项目给予重点扶植。

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热忱欢迎各位朋友到基地参观考察、投资兴业。让我们共同发展,共创繁荣,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未来!

研究生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传播手段、传播模式还是传播重要性,科技传播都在不断发展不断革新,媒体对公众理解科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及科技传播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关注科技传播的发展演变与媒介逻辑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传播渠道在全社会实现科技知识和信息的充分共享。

关键词:科技传播;媒介逻辑;演变

在時代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在享受经济繁荣的同时,对于社会的全面科技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信息的科技传播能够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媒介,树立科技创新的精神,打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承担起科技人才培养、科学交流互动、科技要素聚集平台的重任。

1.科技传播的定义与内涵

科技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这种对科技有意识的传播离不开科学的诞生。“科学”诞生于17世纪,科学与传播无法分割,科技传播几乎伴随着科学技术同时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传播的发展。19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科普”一词(最早是在1836年)和被称为“科普者”的一批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科技传播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但直到20世纪之后,科普才真正成为学界的研究对象。

探讨科技传播的定义与内涵,首先要明晰科技一词的含义。“科技”可以解读为科学与技术。目前针对“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二者的定义与关系,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做出了不同的阐释。其中“信息运动说”“广义学说”“综合交流学说”这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但无论表述如何不同,对科技传播概念的解释整体还是趋向一致的,科技信息、交流、共享是共有的关键词,因此无需对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进行明确的划分。首先是由于科学和技术两者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多数的科学传播活动都包括了技术相关的信息,而单纯脱离科学的技术传播也是十分少见的。其次,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两者在语言概念和定义上存在着很多重合,应当将两者整合起来进行系统地研究,而不是要求将两者完全进行区分。最后,综合前人的使用与研究情况来看,两种说法都有使用者,且不同观念的学者对两者定义总结的关键词实际几乎一致,都离不开科技信息的共享。

2.科技传播的发展演变

20世纪30年代,科技传播在国际上初显。1939年由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所著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中,科技传播一词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贝尔纳的研究可以看作是科技传播学的发端,他将科技传播分为科学交流和公众传播两大方向,目前学界也大都沿着他的方向对科技传播进行研究。

20世纪上半叶的科技快速发展与应用,使科技传播事业快速发展并引起人们关注,这一时期对科技传播的研究较为初步,可以概括为“问题”研究阶段,即意识到了这一现象并把其作为研究的问题。等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对科技传播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向逐渐从“问题”转向“研究领域”。196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罗杰斯的《创新的扩散》,将科技传播领域分散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进行了整合。20世纪80年代,有关公民科学素质问题在发达国家引起关注,欧洲开始了以通过科学普及和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了著名的《公众理解科学》报告[1],这一研究重点的出现是科技传播向学科发展的关键转折。2012年和2013年美国科学院举办两次“科学传播学”论坛,则标志着科技传播研究领域正式拓展到学科发展。

我国的科技传播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进入我国产生的,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的科技传播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1988年,我国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以及科教兴国的战略,使更多学者进行专业的科技传播研究。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新强调了社会发展中科技传播的重要性,使科技传播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研究方向也朝着专业化学科化迈进。2014年我国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文献在知网收录量达到峰值,伴随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迫切需求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科技传播效果以及探讨科技传播的创新模式成为研究内容的主流。

3.科技传播的媒介逻辑

科技传播包括科技新闻、科学文献、科技电影、科学纪录片等不同形式,涵盖了报纸、期刊、图书、电影、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不同载体的传播媒介在科技传播发展的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从平面媒介、影像媒介和互动媒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梳理媒介环境下科技传播的媒介实践过程。

3.1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平面媒介

最初的科技传播主要通过以文字为载体的纸质媒介进行传播,主要包括科技文献、科学杂志、报纸的科技新闻报道等。15世纪中叶,近代金属活字印刷术为初期科技传播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665年,《学者杂志》和《哲学汇刊》这两本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诞生,科学杂志的出现,标志科技传播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它们为科学技术的传播提供了稳定的渠道,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流程控制规范化了科学信息的传播途径,使得科技传播更加的专门化、集中化、常态化。虽然这一时期科学杂志的刊载内容多为新书消息及摘要、科技新闻等,并不主要用于传播科技信息,但这意味着科技传播从私人的小众交流向大众传播转变。随着技术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变革、科学工作者的形成、科学信息受众群的出现,科学杂志逐步演变为科学期刊,并成为当时科技传播的主导力量。科技文摘杂志保证了科技成果能够更加广泛及时的传播,是专业交流层面重要的传播工具。其检索与评价功能也推动了学界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18世纪中后期,人类出现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现代印刷设备的发明革新了现代印刷技术,促使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的诞生,科技传播开始在专业杂志期刊以外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上进行传播,科技传播事业也因此得到了长足发展。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纸质媒介,主要以文字为载体传播科技信息,相比于其他形式而言,适合传达深度信息。在传达科技信息的时候,不仅可以实时报道科技信息的动态,还可以刊登新闻背景资料、调查报道、深度分析报道等,同时,纸质媒介保存性较强,适用于反复阅读,更便于受众的深度思考与分析。但是,这一纸质媒介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在传播过程中,受众获取信息的周期较长,需要对信息加以深刻思考再加工,随着社会发展受众观看习惯的改变,在科技传播过程中纸质媒介已经不再是受众的第一选择。

3.2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影像媒介

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二次媒介革命,诞生了广播和电视。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提升,航天技术发展使卫星升空成为可能,卫星升空给卫星直播设备、国际广播、卫星电视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1935年,西安广播电台正式建设,其间开设了农林常识、卫生常識、无线电常识及问答、邮电常识等科技专题栏目,另外在西北文物、民众教育、军事常识等栏目中也涉及大量科学技术内容。无线广播电台的创建丰富了早期科技传播的内涵与外延,以科学教育启发了民智,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进步[2]。而电视媒介的诞生,使得影像成为这一时期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影视传播主要形式有科技新闻、科幻电影、科普视频、科技类纪录片等。1882年,法国科学家马莱用摄像机拍摄了各种动物和人物的运动轨迹,作为一种科学的影像记录,从“科学纪录片”演变为如今的科普类纪录片[3]。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随着信息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幻电影的表达也越来越多元化,传播的科技信息种类越来越丰富,电影主题也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现实社会需求,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实现了科技传播功能。

我国科技传播在影像媒介层面的实践主要是以电视媒介为主。目前,CCTV10科教频道是我国面向受众最广的科技传播平台,该频道是2001年响应“科教兴国方略”而开播,也是目前国内收视率最高受欢迎度最高的科教类电视频道。频道中的《探索·发现》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故事,探寻自然环境的奥妙,以达到科技传播的目的。其中,《寻找滇金丝猴》获得了2002年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大奖。

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影像媒介作为一种综合性传播方式,综合了报纸和广播的特性,兼具了声音和画面,所具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单一的文字形式无法比拟的,有利于科技成果、科技社会影响等内容的再现。但是,由于受众对于电视娱乐化的固有印象以及电视节目本身科学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于电视节目传播的科学信息的信任度。不过电视媒介目前依旧是大部分受众首要选择的传播媒介,在科技传播领域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3.3以互联网与手机为代表的互动媒介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出现并大规模应用,这预示着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科技传播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传播方式变得愈发多样化,传播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网络和移动终端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以纸质媒介和影像媒介为基础,继承了传统媒介的优点,打破媒介种类的限制,传播文字、声音、画面等多层次信息,打破了时空限制,适用于所有科技信息的传播。科学松鼠会、果壳网、微科普一起并称为三大科普网站,受众通过网站的搜索、分享机制,能够轻易的获取科学信息。“科学松鼠会蹿红”入选2008年度中国科普十大事件,微科普的内容被有关政府部门网站、人民网相继转载。互联网平台在传播方面所具有的搜索、分享机制,已经成为其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

此外,微纪录片形式也是网络新媒体背景下科技传播模式的创新发展,我国也有在科技传播领域运用微生态纪录片形式的尝试。CCTV官网创立了专门的《微纪录片》合集,中国纪录片网也设有微纪录板块,《丹顶鹤之乡》等微生态纪录片在网络上有着不俗的播放量,微纪录片形式以其独有的互联网特征已经在科技传播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

互联网技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性就是将以往点对面的传播转变为点对点的传播,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乃至多向传播。这种交互改变了科技传播固有的模式,将以传播者为主导的局面打破,由受众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交流模式。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应用推广,大众更能作为信息发布者实现科技知识和信息的充分共享。

4.结语

媒体作为桥梁连接了科学与公众,承担了科学普及的作用。媒介能够提升社会整体科学水平,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普通受众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科技信息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发明显,科技创新及科技传播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每个人不但是技术传播的接受者,而且是技术传播的生产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各种各样的技术传播内容被生产、被检索、被分享。除了科学技术行业内部,政府、社会、媒体和普通大众也注意到了科技传播的重要性,承担起了科技传播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翟杰全,陈双双.科技传播学:历史渊源和学科发展[J]科技传播,2015,7(05):11-15

[2]姚璐,战涛,周东华.战时西安广播电台的创建与科技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9(02):318-322

[3]高瑜.中国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上一篇:写管理硕士论文下一篇:管理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