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论文范文

2023-03-07

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第1篇

编者按:

教材出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仅是语文教材,数学、物理、化学等教材屡屡被人挑出错误,一些出版社几乎成了犯错的“老油条”。对此,人大新闻学院副教授翁昌寿建议,建立完善的追惩制度。设立黑名单,如果教材出现知识性错误,就将出版社列入黑名单,几年内不能进入教材招投标目录。对教材出版者来说,出错后如果付出代价不大,就不具有任何威慑作用。

案例一:文字错误实例

据媒体报道,郑州一位彭老师在新版课本中发现一些错误。其中有“硬伤”,例如将“沐浴”写成“沭浴”;“常识性”错误,例如“【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他认为,此处应当清楚地标注农历的九月初九,因为阳历九月九日并不一定是重阳节,这样标注会误导读者;争议性问题,例如彭老师认为在词典中只能查到“温故知新”这个词语,而没有“温故而知新”这个词语。“但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新版课本第53页第10课《〈论语〉十二章》的课后练习第三题将温故而知新归类为词语。”所以,他认为“温故而知新”是否归类为词语有待商榷。

经过总结,彭老师在课本上共找到常识性错误2处、知识性错误1处、与课标规定不符的5处、争议性话题2处、语法错误3处、系统不严密4处、未按照课标要求编写3处和其他低级错误11处,共31处错误。

但人教社在其官网上发布的《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只承认了6处错误。

案例二:配图错误摘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多处配图出现史实性错误。六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七步诗》背景图中,魏文帝曹丕是垂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而椅源于魏晋和隋朝,直至唐明皇时期开始才形成有靠背的椅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的《手不释卷》插图中,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据桌读书,其坐势是垂足坐,而且画中出现的桌子是唐代以后才有的。

吕蒙手中拿着一本册页书,将两汉三国时期的书籍画作简策为最佳,其次为卷轴,而册页书则是错误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西门豹》插图中,一位年轻女性手捧托盘,盘中放着一串葡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初年,而葡萄是300年后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才传入内地。

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盘古开天地》插图中,左上方画着一个火红的太阳,太阳之中绘有一只两条腿的彩色小鸟。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中,三条腿的乌鸦才是太阳的象征。

案例三: 印度一中学教科书错误百出

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2月25日报道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部供5万学生使用的中学教科书因错误百出遭到各界批评。

这部“雷人教材”是一部供八年级学生使用的社会科学教材,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据粗略统计,这本124页的教材中共有150多处事实、语法以及拼写错误。其中,事实性错误59处,拼写错误100多处。如书中将甘地遇刺的日期“延后”了9个月,称甘地死于1948年10月30日,而事实上这位印度“圣雄”的死亡日期是1948年1月30日。另一处让人大跌眼镜的错误是“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本土投放了一枚原子弹”,实际上是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原子弹。此外,该书还将二氧化碳(CO2)和硝酸根(CO3)弄混。

案例四:日本教科书的错误

日本初中生的新版教科书竟出现了208处错误。错误是日本文部省审查时被发现的。而且,日语、英语、数学等课本里都出现了不同的错误。在日本语文课本中,目标的“目”,日语应该念me,教材上却写着ma。平假名hiragana也变成hiranaga。数学课本也是错误百出,一个算式中赫然写着20X-20X+16=0。不过最离谱的算是英语课本,something这个简单的单词竟然被丢了一个“h”。

其他案例:教材出错并非个案。北京十五中一位高一历史老师发现,人教社2008年再版的《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里有误,即“1660年,他们同意流亡海外的詹姆士一世之子带领保王分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称为查理二世”中有严重错误,“查理二世”为“查理一世”之子,并非“詹姆士一世”之子。还发现,课本第45页写着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名字为“沃波尔”,而紧随其后的下一页同一个人的名字变成了“华尔波尔”。

北京二中的一位高三历史老师也指出,岳麓书社《历史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2007年5月第2版)第3页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件“骨耜”,被错标为“石耒”;《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2008年5月第2版)第16页《三教图》的作者“丁云鹏”实为明代人,却错标为“清”。

2013年年初,张作霖之孙指称2007年前人教社高中历史教材中,张作霖的照片并非其本人,而是湖南督军何海清。此外,教科书的插图中,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穿反;荀子坐凳子读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的纸质书;秦始皇、汉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等多位古人的画像相似度极高,只是有胡子和没胡子的区别;2010年,在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名高一学生在鲁迅的《祝福》中找出10个明显的错别字。

从现代知识传播的角度观察,教科书是人类获取完整、系统、准确知识的基本载体,也就是说,在人类知识的传播中,教科书的地位为一般其他传授知识的方法难以取代。在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方面,争议相对较少,而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传播方面,对教科书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常常受到中国政府的抗议,因为他们歪曲了历史事实。

教科书的编纂,一般来说有强制特征,在涉及有关国家历史和文化制度方面,国家会对教科书的编纂有强制性要求,这是教科书编纂的通则,因为它可以保证知识传播的国家意志。教科书的一个伟大作用是它与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他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必定是教科书,它保证了一些基本知识和价值的稳定性与系统性。人类判断知识的自由程度,只有到了成年以后才成为基本事实,而在成长阶段这种自由程度很难真正实现,这决定了我们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科书。

教科书的编纂有人类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则,但也有相当多的特殊国情。国家越是依靠意识形态管理,相对来说,对教科书的编纂,越有制约,越少自由。因为意识形态提供全部社会生活的价值和目标,中国教科书的编纂意识形态色彩最浓。

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教科书更是如此。在一般的历史研究中有这样的规律:“自来成功者之记载,必流于文饰,而失败者之记载,又每至于淹没无传。凡一种势力之失败,其文献必为胜利者摧毁压抑。”这是瞿兑之上世纪40年代为《一士类稿》所写序言中的看法,他的判断,我以为是一般读历史的人都认可的。

陈寅恪在《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中也说过:“通论吾国史料,大抵私家纂述易流于诬妄,而官修之书,其病又在多所讳饰,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陈寅恪、瞿兑之都是对历史有卓见的学者,他们的判断应当是历史研究中的深刻经验。

用陈寅恪的说法,官修之书中,一定包括教科书,而它的特点就是易于“讳饰”。要求教科书完全符合历史真相的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问题,常常还不是因为历史观念出现差异,而是在事实上远离了历史真相,这样不但传播了虚假的历史知识,也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

教科书不能造假,这是教科书编纂的底线,可我们总是突破这个底线。没有绝对的历史真相,历史一旦发生,就存在解释和判断的问题,我们不可能返回历史现场,而解释历史的知识方法有无数。

一般说来,判断历史真相的标准还是存在,它包括自由、完整使用史料的权利,自由理解历史的意识,具有自由、公开、平等讨论历史问题的平台,以及建立在合理知识体系基础上对历史的自由判断。

(摘自作者博客)

对出版物作差错率的要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按道理说,不能有错。尤其是小学教材,错误的影响是深远的,儿时学错一个字的读法,有时会终生改不过来。如果教材上的错误都容忍,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中小学教材出错,问题出在哪儿?

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的侵袭是重要原因。问题出在目前教材出版也很“着急”,编书和出书的速度都太快。出版社每年对出版图书有品种数量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编辑的发稿定额是一年几十万字,现在要求一年发几百万字,有的人甚至可以发到上千万字,并因此受到奖励。我曾听到不止一个出版社的领导说,利润和码洋每年都要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教材出版周期短,专家审校环节相应较短或者缺失,质量难以保证。

应建立完善的教材编辑出版流程。教材主管部门一定要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承担教材审读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不出知识性错误。在编校质量上提出比一般图书更严格的标准。

(摘自《光明日报》)

教材出错,表面上看是因为编者和出版者责任心缺失导致,但长期以来无法避免的现实,则映射出教材的出版发行存在制度缺陷的本质。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材出版市场都被行政高度垄断着,现实中,只有极少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出版社才有资格进入教材市场,而且贯穿了编撰、审订、出版、发行的全过程,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垄断导致了暴利,也滋生腐败,加上有行政背景的出版社尤其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最终出现低质量产品。其实,国务院曾牵头对教材出版进行调查,也曾着手对教材出版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但由于长期以来垄断者的强势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打破,既得利益者的消极应对以及暗箱操作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教材出版体制仍未能“伤筋动骨”,最终还是逃不过“指定”和“垄断”者独大的局面。

可以说,每一本教科书都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中必须经过的阶梯,“教科”二字意味着权威、标准和正规,理论上应经过数位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校对,即便对其差错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也不为过。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教材屡出差错的乱象,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材,必须对教材出版体制进行真正、彻底的改革,用竞争机制把市场做好做活。

(摘自东方圣城网)

教材出错问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开放教材编写机制。教材出错的消息屡次出现,正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机制存在问题,说明教材编写缺乏开放的竞争机制,在行政主导的制度下,专家只对行政部门负责,学生家长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致使教材屡屡出错。

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目前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材经审定、出版后,当地学校统一使用,这种教材编写、采用机制,导致教材的编写质量总是遭遇质疑、存在争议,学校和老师被动使用教材,同时,也被指存在教材利益链。

与之对比,国外中小学教材,却是由社会专业机构编写,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选择。不存在“统编教材”之说。这种教材编写、选用机制,既通过市场竞争促使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避免教材发行出现潜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自主选择教材(或自编教材),保证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个性。

所以,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是目前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正、透明、民主、科学的教材选用机制,充分尊重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选用权利,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保护教材编写者和团队的利益和积极性,才能充分保证优秀教材脱颖而出,也才能不断完善提高教材质量。同时,应该进一步反思我国教材的编写机制,应把公众参与、选择作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让教材更符合教育教学需要的重要途径。毕竟,靠少数教育部门官员和专家的智慧,解决不了那么多的教育问题。应该建立教材编写开放机制,打破行政部门的垄断,由专业机构组织编写,公开出版,出版后再由教师或者家长共同参与选择。假如是这样的开放式编写过程,编写机构自然会听大家的意见,也会重视编写的质量。

(摘自作者博客)

2013年,与语文有关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引发诸多专家和网友的热议。但是几乎每一个对语文教育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人,都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样教?而《语文课改调查报告》的出炉,则明确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今的语文,早已经被我们边缘化。

为何“热议”的总是语文

语文其实是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和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密切,谁都能批评,插得上嘴,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其他科目,专业性强,大家想说,也未必能说出什么来。语文天生就会受到社会格外的关注。这些年每隔两三个月,就可以看到一些与语文教育有关的热议甚至炒作,实在有些“过于关切”。

有人爆料某版本初中语文教材发现30多个错误,爆料者声称要把出版社告上法庭,各大媒体网站都在热议,甚至中央台都跟着报道了,成了新闻事件。我很好奇,找来材料仔细看,发现所谓30多个错误,绝大多数是夸大,或者是爆料者自己弄错了的,真正错的只有五六处,而且只是编校的过失,比如标点不完整、个别错字等,没有校对出来。出版社当然应吸取教训,加以改正。爆料者本可以通过学术讨论的途径,给出版社指正,但弄到媒体上,广为炒作,给人印象就是教材一发不可收拾了。这不符合实际,对教材编写的改进其实会有负面影响。对语文的“过度关注”,并不是好事。

语文有社会性,它还是一门学科,有学理性。语文的社会关注度应当降降温,媒体不要去炒作,大家少争论,让一线教师和专家安静下来,认真做些调查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而不只是在印象的、情绪的层面没完没了地争论下去。

语文教材编写出现了变味的竞争

其实新中国建国后三四十年,中小学教材是全国统一编纂的。原来全国的语文教材都由国家组织专家统一编纂。最近十多年变成了“一标多本”,由教育部颁布课标,然后各地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写,经过审查即可发行。目前全国小学有11套语文教材,初中8套,高中5套。

本来“一标多本”这个政策是个进步,是为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让教材也有竞争,广大师生可以选择使用。可是十多年下来,这种竞争变味了,不再是质量上的竞争,只是营销上的竞争。由于经济利益推动,出版社用各种手段极力扩大发行量,加上地方上的保护,行政干预,使得语文教材编写发行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从2012年开始,国家尝试着收回语文、历史以及思想品德等教材的编纂权,虽然遭到许多抵制,但是目前国家统一的示范性教材编写工作正在进行。

民国语文作为标杆大可不必

说起语文教材,前几年一直流行民国热,尤其是民国语文课本。其实民国语文作为标杆大可不必。民国时期有它的特殊性,那时候现代的教育体制刚建立,有较多的办学自由,办学上容易形成各自的个性,也培养出不少“国学”大师。那时的语文教材大都是个人编写,如《国文八百课》等,自主性很强,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另外,民国时期语文教育刚脱胎于传统,学生的所谓“国学”底子自然比较厚实。而且民国时期能上学的人极少,国民大多数都是文盲,那时主要是精英教育,当然要比现在的语文教育水准高。

目前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人都能上学,是公民普及教育。如果从“普及”的角度看,现在的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成就又远远大于民国时期。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学生要学的东西比民国时期增加了很多,英文、计算机等占用相当多的时间,他们不可能像民国时期学生那样专注地学语文。

因此,借鉴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经验是应当的,但拿民国语文作为标杆大可不必,语文教育的改革还得适应现有的社会需要,面向未来。

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第2篇

自20世纪80年代电子档案袋在国外的教育领域逐渐推广应用以来,教师电子档案袋成为促进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有力工具。目前,个别学校正逐步打破个人随意制作电子档案袋的局面,建立各种电子档案袋服务平台,制作适合个人发展的教师电子档案袋,使教师电子档案袋更合理、更充分地用于教学和个人学习,推出了类似教师电子档案袋的“教师成长记录”。随着教师电子档案袋功能的不断开发,其潜力也不断被挖掘,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推动着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但从目前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现状来看,其设计、开发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目的不够明确,难以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其次,结构不够完善,难以体现档案袋的功能属性;再次,内容不够全面,难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最后,功能不够充足,难以反映档案袋的本质属性。因此,如何客观认识当前教师电子档案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怎样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建构教师电子档案袋,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工具论的片面认识是存在问题的根源

对国内外教师电子档案的发展现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应用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把工具论作为其应用的理论基础,而不注重档案袋的本质属性,影响了电子档案袋的健康发展。

1.仅被当作教学成果管理工具,过分关注评价,忽视其他相关发展。笔者曾经阅读过的近300篇文章,其中,超过2/3的文章都是主要聚集在档案袋的评价研究上。而我们看到的档案袋,也多以评价型为主。评价只是档案袋的功能之一,过分强调了其评价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这从宏观上势必会对整个档案袋的研究使用造成困难。正如海伦·巴莱特(Helen Barrett)所说:“在过分关注档案袋评价功能的研究中,我们正丢失了一个用来支持深层次学习、‘故事’(案例)学习的档案袋应有的强大功能,结果造成了电子档案袋仅仅是罗列学习技巧等方面的评价工具。”

2.仅被作为教学管理的工具,不能共享交流,缺少互动讨论。目前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使用具有满足使用者个性需求的特性,但实际上,档案袋的内容、栏目等都体现了某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要求,成了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工具。由于太强调档案袋的教学管理功能,自主式和互动性学习在教师电子档案袋中就很难实现。而实际上,电子档案袋的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和别人进行讨论并获得指导、帮助,因此,电子档案袋的互动交流性急需加强。

3.仅被看作是课程管理的工具,不注重学习过程,没有学习指导策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机构和使用者把档案袋当作课程管理系统。有关研究表明,教师的受益主要来自于作品的取得、主题的研究、信息的分析以及自己的观察描绘等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而很多档案袋没有一种学习过程的指导策略,造成了许多教师不能更好地学习并取得有效成绩,教师在使用这些过程性策略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也不可能采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

为了使我们的分析更具直观性,不妨以一个具体实例来说明。常州市田家炳中学“教师成长记录”是国内不多的准教师电子档案袋。在栏目设计上,一级分类由公共分类和学科分类组成;二级分类从学科分类衍生出来,由各个教研组内容组成,有语文、电教、数学、英语等,各个教研组自己的栏目设计以公共分类为基础,即在教学反思、教师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研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添加。但在该“教师成长记录”中,教学反思、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教案交流都是教学工作的罗列。教学反思只是教学心得,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没有形成规律性的可值得推广的经验。而教学案例缺乏典型案例,没有进行深刻的剖析,从教学中的小事得出教育教学规律,形成动态的教育资源。教案交流只是在校内交流,缺乏广泛的交流,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成长记录只是把纸质的文字变成电子文本而已。另外一个缺点就是缺乏学习方面作品的累积,导致内容不全面,难以论证他们的能力,反映他们的成长过程。

根据美国电子档案袋协会(ePortConsortium)白皮书(Electronic Portfolio White Paper)对电子档案袋的描述,其本质是档案袋被长时间使用在一些学科来组织和呈现作品,提供前后讨论,从教师、指导者、同事和朋友那里获得回顾与反馈,随着时间来逐步论证进步和成绩。因此,过分强调电子档案袋的工具性,势必会造成如反思、交流等功能的缺失。而电子档案袋的建设应该是一个互动、连接的过程,如反思、交流、评价等方面的系统运动过程。在运动过程中,使档案袋的内容不断被提升,作品不断被优化。从这一点来说,应该寻求其他理论的指导,从教师电子档案袋系统的宏观角度来思考问题,彻底改变这种不利于教师电子档案袋发展的状况。

从工具论走向知识管理论

在知识管理中,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我们能看懂并且能够记录的,是指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清楚表达的知识,是可以客观运用概念加以捕捉或呈现的知识。隐性知识一般存在于人们的思想、经验和实践之中,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中的知识,是主观的经验或体会,不容易运用结构性概念加以描述或表现的知识。日本知识管理的先驱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极富创见的知识转化之螺旋理论(如图1)。

他们认为,知识转化有四种模式:(1)由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同化。由亟验或心得的分享,这是一个知识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和他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了解彼此的思想与感觉,交换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心得、价值、行为模式等隐性知识,进而达到创新隐性知识的过程。(2)由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将隐性知识由结构性的概念化,明白呈现为外显知识的过程。(3)由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连接。将许多外显的观念或知识加以系统化的连接,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之过程。(4)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将显性知识转化成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然后为组织所共享。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的转化过程构建出电子档案袋的理论框架:通过评价对档案袋中的作品、案例凝聚的大量的隐性知识,和别人交谈和评价作品案例的心得看法时,一定能获得新的体验,即形成了新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间的共同化;通过反思对评价中后产生的新的隐性知识通过可以表达出来的记录,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通过交流将零碎的显性知识整理、组织和连接,使之整合为新的整体性知识,从而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整个组织的知识,实现显性知识的结合化;最后通过实践对全新的显性知识让档案袋使用者接收并消化吸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工作中去,进而内化为有利于指导自己教学、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从而再次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这样实现了显性知识的内化。我们对照档案袋聚集、评价、反思、交流和实践的功能,依次设计相应的系统,并将各系统连接形成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教师电子档案袋(如图2)。其中,教学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教师知识库是内容模块,评价系统、反思系统、交流系统和实践系统是功能模块。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教师电子档案袋的核心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根据美国电子档案袋协会白皮书的描述,认为对电子档案袋的本质应该从聚集作品、反馈学习过程、连接学习资源、合作学习、评价学习几个方面来把握。以下框架图(如图3)能够形象直观地说明其本质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从功能框架图我们不难发现,电子档案袋的作用不仅仅是学习作品的聚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这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储存和有效的管理。教师电子档案袋对作品的管理并不是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对于学习成果和作品,档案袋的使用者要经过自身的思考和回顾,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Blog)与更多的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有价值的成果集、结构性的知识体系。

如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审视整个档案袋工作过程的话,实际上它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是组织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和传递的过程。知识管理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是信息收集;第二步是积累并整合信息;第三步是快速地分析信息;第四步是快速提供信息即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快捷、方便、移动地存取其应得信息。对应于电子档案袋的实现过程,作品的聚集实际上就是知识管理中信息的收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对作品即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获取,加入到档案袋的作品集中,并对聚集的作品经自身和他人的判断,提出反馈意见,这实质上是对作品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作品信息的整合、开发、储存,通过交流,除了判断其价值外,提出更好的改进办法,对作品的作用是进一步的完善;而档案袋中作品的连接,是在实践层面上对作品即知识信息的快速分析,鉴别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档案袋中作品的发表,是作品即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更多人的传递,尤其是专家的判断和传递过程,对作品进行知识管理意义上的创新,进一步不断完备档案袋的作品集,使其更具有实际价值。

知识转化的应用:教师电子档案袋构建的独有特性

教师电子档案袋构建中以知识转化作为其理论指导,通过知识转化过程的介入,把电子档案袋的功能、目标完全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好的整合,使其具有了教师电子档案袋独有的特性。

1.教师电子档案袋以时间轴维度记录作品,更有利于隐性知识挖掘、转化。

2.与Blog、Wiki相比,教师电子档案袋中设计了多类型的系统,因此,对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转化,其范围要大一些。而且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档案袋还能够分类进行储存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转化和储存。

3.与传统教师电子档案袋相比,知识管理下的教师电子档案袋不仅具有传统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基本功能、属性,最主要的是还具有知识转化的作用,因此功能更强。

4.与传统教师电子档案袋相比,设计了教学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反思系统、交流系统、教师知识库(达成共识系统)、实践系统共七个系统,内容更全。

知识管理思想可以促使教师电子档案袋更好发展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研究教师电子档案袋,比在工具论的视野下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知识管理思想可以更好地促使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发展。

1.把档案袋的开发过程当作系统的知识管理过程,强化了管理的功能,有利于知识的创新;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知识创新,可以增加知识总量,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藉以提升教学效能,增进教师的学习成就。

2.把电子档案袋当作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态的管理。我们知道,知识的传递和创造等管理是一个动态的、递进的螺旋上升的运动过程。知识管理系统有利于对知识形成动态管理,符合知识的运动过程。

3.知识管理思想为教师电子档案袋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现有的电子档案袋应用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理论的指导,电子档案袋中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个人认识、经验层面,没有形成新的系统知识,达到新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组织、分类储存、交流共享,阻碍了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之中,通过电子档案袋这一信息技术媒体,有效地对档案袋中各种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储存、传递、交流和共享,使得档案袋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并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专业发展,使电子档案袋的发展有一个系统的指导思想。

4.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档案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通过知识管理的过程,可以对有关教师的知识进一步挖掘和转化,形成系统化的新知识,这样知识的总量迅猛增长,周而复始,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个人的行为,促使教师的成长,进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能力。

5.知识管理思想更容易体现电子档案袋的本质属性。实际上,知识管理下的教师电子档案袋是基于网络的、使用电子媒体和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交流形成一个知识开发的过程,达到了聚集作品、反馈学习过程、连接学习资源、分享作品、评价作品、合作交流进行深层次学习的作用,完全地表现出电子档案袋的本质属性。

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对教师电子档案袋进行重新构建,不仅能有效克服目前教师电子档案袋中的一些缺陷,而且更能完全体现档案袋本质功能。对教师而言,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知识管理思想为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缄默知识

对于缄默知识概念的提出,学术界公认的是由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一书中提出的。在他看来,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是可以系统表达的;另一种是不能系统表达的。而这种无法系统表达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比如,我们经常会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个“不能言传”的部分就是缄默知识。其实,近代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解释,比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

缄默知识到底占人类认知总量的多少?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多大?就目前来说,不可能用自然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浮出表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而深藏“水下”的则有八分之七。换言之,我们真正能用语言表述,逻辑分析和系统阐述的知识远远比不上缄默知识。而放眼于语文教学,人类语言还远远不能表达人类思想。

二、从缄默知识的特点来分析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波兰尼看来,缄默知识看似抽象,实际却蕴含着很多具象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于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呢?

1.稳定性

与可述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随着年龄的变化消退遗忘的系数较低。换言之,主体一旦拥有某种缄默知识会成为知识体系中非常牢固的一环,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缄默知识具有稳定的知识构建,这是对感性思维的肯定,也是高中语文教育中迫切需要充实的内容。就目前来说,语文教学实践最大的误区当属对于情感体验的忽略,和对感性思维的轻视。当我们自豪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同时,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看到唯自然科学论可怕之处。缄默知识并不属于逻辑思维型的符号或者表述性知识,但是却比其更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换言之,感性思维在某种类型下更具有稳定的知识构建机制。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意味着缄默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2.文化性

缄默知识更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处于同一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往往分享了相同的缄默知识“体系”,这既包括了隐性的自然知识“体系”,也包括了隐性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体系”。缄默知识更能体现文化符号的内涵,这一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尤为重要。语言是承载其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既是一个主体文明产生的标志,也是文明延续的纽带。(即使是人工智能,我们仍要赋予其自身的“语言”。)而对于母语教育来说,不能体现文化内涵,传承文化特征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缄默知识比显性知识要更具有强烈而明显的文化功能。

3.整体性

尽管缄默知识往往缺乏逻辑结构,但是,它却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因为它的构建机制是认知主体以及内部认知整合的结果,不仅如此,它本身就属于认知主体人格的一部分,对主体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有着很强的牵引作用,这一点与其稳定性是相互呼应的,这也与我们一直强调语文教育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是一致的。

三、由缄默知识的特性来探讨如何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1.情境教学给缄默知识提供基础

缄默知识具有对情境的依赖特性,知识构建与特定的情境分不开,是对于情境认识的整体把握和内化。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来激活缄默知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高中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相对来说更加多样和灵活,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其本身就是情境的蓝本,情境的再现又可以依托现代多媒体的辅助,优势明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有意识地激活缄默知识?首先,我们要明确情境是缄默知识的“温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刻意为之,在同一情境下也不可能全班形成完全一致的缄默知识。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认知构建的主体。

2.多元课堂和个体性

缄默知识具有个体差异性,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阿姆雷特”,同样一节语文课,同一个教师同一时间授课,但是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对于文学的感悟却是千差万别。常规课堂,我们应当彻底摒弃“大一统”的思想,语言教学,尤其是中文,本身就更强调意境和韵律,而这些不属于逻辑范畴,更多情况下则属于缄默知识,而缄默知识的主体差异性则决定了课堂应当是多元开放的。而多元课堂的原则应当是:一者,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尝试新的教学形式,甚至去创造形式是多元课堂的外在表现。一者,保持开放的态度。教师不要先入为主,保持开放的胸怀和观念,秉持尊重的态度去接纳同学看似荒唐可笑的想法,鼓励他们自主的思维和观点。

3.存异思维和非理性

正如之前强调的一样,缄默知识是感性知识,是非理性的,而这一点也就意味着缄默知识无法进行反思和批判。所以,我们想要通过批判、反思等形式来深化或者纠正学生的缄默知识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在缄默知识构建的初始才是黄金时段。对于语文教育来说除原则性的价值观有是非之别,其余情况下我们就更应当保持一种存异的观念。这和多元课堂正好是互为表里的。

4.兼顾随意偶然性,尝试动态生成课

还需特别注意的是缄默知识还具有随意偶然的特性,这决定了它的获得更加困难,也鼓励我们语文一线教师可以大胆的去尝试动态生成课。课堂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却有不一定要完成既定目标的态度,抛开课本设计的框框,让学生成为推进课堂的主角。用交流来代替教授,更可以激发缄默知识的获取。比如,讲《红楼梦》选段,课文选段只是一个参考,只在课堂开头抛出一个预设话题:“这篇小说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之后的课堂就可以完全抛给学生自由发挥。但是,教师要做好三个工作。一是记录每个发言人的观点,二是注意有意引导争议,三是课后要进行交叉对比。

任何一种知识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教知识,而在于教学生,这个年龄层的中国孩子缺乏的是对语文文明的敬仰,是对于独立精神的正确践行,是对于情感体验的漠视,所以,语文课堂更要重视缄默知识的培养。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缄默知识各有不同,语文课堂不可能涵盖一切,但是至少我们努力过了。

★作者单位:江苏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育,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做好;基础知识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策略,并针对学生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使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

一、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重中之重,是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根本。只有真正完成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年段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够逐步实现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蓝裙的故事》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求学会9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教师就要针对一类字的生字结构指导学生识字方法,教会学生“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不断运用识字的方法以达到掌握识字方法的目的。而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个字的写法,还要讲解生字怎样书写才会更美观。而到了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已经不是上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在低年级以及中年级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以及写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欠佳,而有些课文文本如果单凭教师的口授是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形象可感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长春版语文《西湖的绿》的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知道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了解基础知识要求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绿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以及组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学生喜欢的词,让学生说一句话,提升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学生在教学中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在比喻句的训练中,教师如果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都是相同的,那么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获得交流,能够获得共同提升。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授语言、动作以及外貌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寫,这样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在高年级语文日积月累的考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考核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继续由教师组织进行全班性考核,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提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才是有效教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学年段学生的不同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本学年度段的教育教学策略。教师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及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优势,让学生不断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潘丽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J].考试周刊,2013(81).

[2]刘永.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J].新课程导学,2014(12).

编辑 孙玲娟

语文知识论文范文第5篇

1、 学习方面的谚语

1、处处留心皆学问。

2、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好学好问,什么都能学会;害羞不问,总有一天掉队。

7、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 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8、黄金有价艺无价。

9、活到九十九,书本不离手。

10、口是风,笔是踪。

11、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

1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3、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14、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

15、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16、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要学好,多动脑;要学深,务求真。

20、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减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

21、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22、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2、 做人方面的谚语

1、 别人家金屋,不如自家草屋。

2、 不会打鼓听声音。

3、 不怕明拳打斗,只怕暗掌伤人。

4、 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

5、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6、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7、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8、 吃力不赚钱,赚钱不吃力。

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11、出门人,处处让三分。

12、船到江心补漏迟。

13、打蛇不死变蛇精。

1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5、待人自待自,害人自害自。

16、胆大做将军,胆小吓伤心。

1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8、挡路石头有人端。

19、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20、恶人自有恶人收。

21、富贵深山有远亲,贫穷对面不相认。

22、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

23、好话不在多說,有理不用高声。

24、好马不吃回头草。

25、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26、和尚无儿孝子多。

27、后生无银难做亲,朝中有人好做官。

28、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29、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30、姜还是老的辣。

31、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32、金窝银窝不如自各家的狗窝。

33、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34、雷响天下明,水落石头现。

35、漏缸一条缝,沉船一个洞。

36、马善任人骑,人善受人欺。

37、瞒天瞒地,瞒不得隔壁邻舍。

38、梅天落雨记前晴(情)。

39、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40、千日胡琴百日萧。

41、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

42、强扭的瓜不甜。

43、敲锣当面响,背后勿讲人。

44、桥归桥,路归路。

45、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

46、穷官强富户。

47、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48、人难欺,马难骑,勿笑穷人穿破衣。

49、人怕老来苦,树怕老来枯。 50、人情大过王法。

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2、人心齐,泰山移。

53、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54、人在人情在。

55、人走江山失。

人走茶凉

5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7、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58、善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

59、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 60、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6

1、蛇出洞才好打,草出土才好锄。 6

2、十个指头有长短,山林树木有高低。 6

3、树老根须多,人老见识多。 6

4、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6

5、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 6

6、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6

7、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

8、心中没有鬼,不怕鬼敲门。 6

9、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70、“研究研究”事难办,“烟酒烟酒”好办事。 7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

2、银钱一个一掉,把戏一个一套。

73、用得着是个宝,用不着是根草。

74、有好心没好报,点佛灯给佛笑。 7

5、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7

6、有钱能使鬼推磨。 7

7、有钱有人,官司包贏。 7

8、有心不怕来路远。 7

9、宰相肚里能撑船。 80、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8

1、正理一条,歪理千条。 8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8

3、自头要给別人剃。 8

4、做人为个名,做牛为条绳。

3、 天气谚语

1、 日落西北晴。

2、 朝虹雨,夕虹晴。

3、 地返潮,有雨到。

4、 风后暖,雪后寒。

5、 热生风,冷下雨。

6、 东虹日头西虹雨。

7、

8、 雷轰天边,大雨涟涟。

9、 春冷秋热,必有雨节。

10、青蛙乱叫,大雨来到。

11、旱怕南云涨,涝怕北云生。

12、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

13、久雨闻鸟声,不久天转晴。

14、雷公先唱歌,下雨也不多。

15、南闪大门开,北闪有雨来。

16、秋后雨水多,来夏淹山坡。

17、日出红如血,竿后大雨落。

18、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

19、三月雾蒙蒙,必然起狂风。 20、天上黄橙橙,无雨也起负。

21、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朝看东南,夜看西北。

22、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23、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24、雨后起东风,未来雨更凶。

25、月没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6、早晨馒头云,下午雷雨淋。

2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8、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29、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0、八月初一雾冬旱,秋雾多了雪不断。

31、八月十五下一阵,干到来年五月尽。

32、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33、不怕初一下大雨,就怕初二瞎阴天。

34、不怕十五下大雨,就怕十六没好天。

35、初雷响声偏西南,秋季雨多雨连天。

36、单见刮风双见雨,当日只雨三五天。

37、冬至晴天一冬晴,入伏下雨三五天。

38、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开天。

39、久旱大雾有雨见,久阴大雾转晴天。 40、久旱东风不下雨,久雨东风不晴天。

41、立秋前后降雨点,白露期间地不干。

42、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43、晴蜓赶会拦路蚊,风雨不久就来临。

44、三月南风不过三,四月南风只一天。

45、霜降见霜清明止,春节降雨春天旱。

46、水缸穿裙山戴帽,灶灰结圬雨来到。

47、天上起了钩钩云,地上不久雨淋淋。

48、天上有了扫帚云,不出三天大雨淋。

49、五月南风当日雨,六月南风透地干。 50、盐缸返潮老砖湿,一至二天就有雨。

51、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风大雨就来到。

52、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

53、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54、雨前刮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55、早晨雾露仰满天,热煞骡子晒煞獾。

4、 有关丰收的谚语

1、 瑞雪兆丰年。

2、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3、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4、 正月初九寒,早秧多满田。

5、 秀才要念书,种田要养猪。

6、 栽秧栽到手僵,割谷割到心慌。

7、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二、 歇

1、 一般歇后语

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3、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4、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5、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6、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7、 打破沙锅——问到底

8、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9、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10、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11、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12、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13、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4、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5、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16、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17、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18、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19、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20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21、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2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3、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24、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25、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26、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7、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28、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29、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30、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31、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32、聋子的耳朵——摆设

33、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

34、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39、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40、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41、生姜——老的辣

42、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3、四两棉花——免谈(弹)

44、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45、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疼

46、天文台上的望远镜——好高骛远

47、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48、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9、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50、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51、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52、哑巴打官司——有口难言

53、一顿能吃三升米——肚量大

54、岳飞背刺字——精忠报国

55、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56、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57、芝麻开花——节节高

58、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59、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60、坐飞机吹喇叭——唱高调

2、 来自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黄忠叫阵—不服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张飞睡觉—不闭眼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张飞讨债—声势凶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杀关羽—嫁祸于人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阿斗的江山—白送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刘备编草鞋—内行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孙权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许多人都知道)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密莫测

诸葛亮舌战群儒——全靠一张嘴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上一篇:教学语文论文下一篇:民族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