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论文范文

2024-02-03

国有资产论文范文第1篇

绩效能够理解为对财政支出管理的考核标准,是社会公众获得有效的公共服务和财政支出的相对比值,而绩效评价则是对这个相对比值的评价。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利用国家资源举办的单位,所以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实现其属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而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就是其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包括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对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通过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以此不断改进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效能,进而逐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最终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国有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占比也是逐年的上升。随着全国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间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不仅关乎单位自身发展,同时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密切相关。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最终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可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单位资源,提高单位国有资产的利用率,防止事业单位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其次,资金的预算管理更注重对价值形态进行考量,资产的绩效管理则更注重对实物形态进行考量。两者的承载客体虽然都是财政性资金,但资产是资金的固化形式,资金的预算管理能对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量进行最科学的调节控制,从而使国有资产管理形成一个最优化的科学决策机制。再其次,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可以对单位预算以及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进行科学评价,实现对国有资产从购置到清查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

2.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能力。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更加全面化,还能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科学规范运营机制,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此外,事业单位还能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实现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单位各部门之间管理机制有效结合,改善单位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能力。

3.有利于促进财税体制深化改革。近年来,我国进行的营改增财税体制改革起到了明显的结构化减税规模效应。绩效管理强调提质增效,提高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作为财政支出与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与财税体制改革目的如出一辙。回顾历史,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绩效管理的产生与应用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财税体制改革。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现状

1.制度体系不健全。首先,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以及具体实施细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进而就会导致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通常来说,负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是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理实物形态资产,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管理货币形态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对实物进行登记、建账等,国有资产实际使用部门负责管理资产的日常运营。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资产管理比较分散,信息也没有形成共享不对等,这样就会导致只是形成对资产数量进行管理,对于资产的后期保养维护以及资产的优化配置都没有形成有效管理,极大程度地造成资产闲置、资源的浪费。

2.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投入,因此国有资产的购置应受部门预算的约束,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与其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数据密切相关,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参考预算指标来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实际情况是,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预算考核体系,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两者出现脱节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对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给予足够重视,随意性较强,一旦发现国有资产出现问题只会进行上报维修,大大缩短了国有资产实际使用时间,无法发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作用。

3.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首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的制定,应该充分结合其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合理的规范。其次,事业单位制定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应具有全面性,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但部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指标没有与实际情况形成有效衔接,制定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例如绩效指标只考虑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没有国有资产的维护以及国有资产清查等情况,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现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从而造成部分事业单位一味地提高资产的使用率,而不考虑资产使用寿命的减损,这也直接增加了资产的维修成本,间接造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浪费。再其次,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管,没有完全按照绩效评价来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比较随意,无法发挥绩效评价指标的真正效用。

三、改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措施

1.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首先要有完善的相关制度作为支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采购人员在进行国有资产购置时应遵守相关职责,确保采购的物资真实、合理,并加强对所采购资产的数量及质量进行验收和风险把控。同时,还应该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制度,细化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使用流程细则,并明确单位内部各岗位职责。另外,对于国有资产的申请使用应严格审查报批手续,对于闲置的国有资产应及时进行调剂再利用,对于废旧的国有资产应进行走报废程序,避免废旧物资的积压堆放。

2.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提供了便利。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准确掌握国有资产购置、配置、维修、处置等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事业单位可以统计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以及位置等相关信息,实现对国有资产运用周期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国有资产所有信息都具有溯源性。同时,事业单位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还可以实现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分工明确,形成合力。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整理,可以有效的为事业单位提供国有资产配置、预算编制以及绩效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进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3.科学设置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便是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事业单位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时应充分结合预算绩效指标,国有资产购置绩效与预算绩效管理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即节约成本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将全年资产购置计划列入年初预算,如果发现预算执行实际数与期末考核预算数出现严重超标,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将国有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绩效指标相结合,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事业单位还可以将绩效考核与个人奖惩挂钩,此部分指标可包括国有资产支出额以及支出额增长率,还可以包括国有资产使用率、维修率、报废率等,从而提高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与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保值性和流动性密切相关,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从而增强国有资产的整体运作,以确保国有資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的绩效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位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单位的管理能力,更是有利于促进财税深化改革。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还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以及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其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科学地设置和优化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相关性指标,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进而实现事业单位长期和谐的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国有资产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使一些企业顺利发展,文章按照顺序,从优化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建立追责机制等方面具体的阐述了解决措施,因此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全方位入手,制度、人员、机制等方面全面优化,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实力,促进国有资产会计监督水平的目的,使国有资产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建立法律;追责机制;提高人员水平

一、会计监督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资产与增值,因此这个活动中本质上可以说是对于国有资产的占有,利用和协调等的管理过程,国有资产结构要想得到优化就必须要引进和利用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巩固目前公有制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尽可能的优化,最终达到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巩固,发展生产力的最高目标。

在当前的情形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这一方面为国有资产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也对于国产经济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的潮流就是针对国产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也是时代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监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企业会计的具体任务就是结算成本和收益,计算国有资产中的会计部分,并且企业会计在国有资产的经营和企业生产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要想处理好国有企业的审计核算能力和加强监督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会计结算工作。第二、合理的会计监督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发挥国有资产在具体生产经营当中的地位。第三、目前处在改革期间,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从原先的旧的模式下顺利的过度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需要国有资产会计工作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监督还可以切实的保障企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二、国有资产会计监督工作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会计工作的结算偏差问题

会计工作的合计偏差问题: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会计行业获得了长久的发展,行业内会计人员的整体素养得到了整体提高,专业性和熟练程度都一定程度上好过以往,但是即便如此目前行业内还是存在问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持一直高效工作,在细节上难免会出现纰漏和失误,例如具体操作中很可能会出现遗漏,疏忽或是疲劳工作的情况,最终导致核算结果出现偏差,同时考虑到国有资产的具体分布并不明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要想定量的计算出结果,这对于会计师来说无疑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继而滋生隐晦丢失,伪造数据,数据造假等恶劣情况。更糟糕的是,个别会计师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想要依靠职业的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出现各种越职和不正当行为,这都导致了资产非法侵权的问题。

(二)会计工作制度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与其他资产类型很明显的一点不同就在于,国有资产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政策,经济市场的宏观调控,经济指标的变化等,这就使得在这个背景下的会计工作面对的实际情况并不稳定,工作方法和工作目的上会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变化性,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一旦会计工作的变化失当或者是随意性超出了一定的范围,这就很容易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人员工作分配出现混乱,造成坏账提取比例和企业资产折扣率出现波动,导致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人为因素干扰,接下来会影响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同时一些国有企业将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生产上,对于会计财务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管理,甚至不依照相关制度,直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简单粗暴的对相关会计师进行强制性约束,这样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目前会计工作制度的进一步混乱,而这又会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形成恶性循环。不适宜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督工作的因地制宜式发展。

(三)企业缺乏相对的内控机制

企业财务内部是否具备内控机制以及内控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乎到企业内部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遗憾的是反观现实,因为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其内控手段经常受限于会计工作的计划期和完成期,并未及时的实施有效的内控机制,这就使得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此外,因为是国有资产,因此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供国家所有,企业能掌控的只有经营权和管理权,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内部出现了领导层“个人主义利益”泛滥的现象,认为内控工作只是涉及国家利益,并不事关自身,因此淡化,漠视企业内控机制,对于内控机制的建设也只是简单的,随意的执行,导致内控工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并且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国有资产在发展的道路上寸步难行。

(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要想快速的根本的解决国有资产资源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加完善,一个有效同时也是必要的方法就是进行相关法律的修订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这些是改善工作的基础,同时这也是达成目的最简单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长远来看,今后的管理历程依旧艰辛,因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的速度都在进一步的加快,与之相对的,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也必须同时进行改革,但是目前的法律体制尚且不够健全,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这些都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幅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国有企业会针对会计的实际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国有企业实际上的管理权力又被大大削弱,这样的结果是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出现了一批新的问题,因此在当下的发展阶段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有难度的一项工作。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应对措施

(一)建立细化的责任分配机构

普遍来说,国有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大,涉及的人员和员工人数较多,所以如此多的人员就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人员管理系统与之相匹配,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一个规则明确,清晰的较为成熟的人员管理系统将责任细分,使每一个任务都能对应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首先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和方法,对高级管理人员例如董事员,总经理部门到部门经理,监管人员的承担的责任层层细分,确保各层人员各担其职,各尽其责,并且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同时各个部门,成员之间相互制约,形成明确,清晰的内部管理机构,进而保证责任细分,保证越权,失职等情况一旦发生就可以根据这套机制明确追查责任,确认到具体的人员身上,是整个管理过程做到有责可追,有据可依,从而实现国有资产在企业之中的安全。

其次,在会计部门之中,应当进一步的深化规则,将每一个人的具体职责明确化,例如总会计师,会计师,会计管理人员,会计稽核人员,仓库管理人员,设备维修员等,使得每一个人都肩负相应的责任,每一个工作都有人承担,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牵制,借此达到避免失职行为发生的目的,这套方法清晰,明确,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对应的责任,同时这样也避免了额外设立监督人员,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一来,国有资产在使用登记,变动情况等方面就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大幅度降低了国有资产丢失的概率,对于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发展方面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

要想达到高效的内部的控制能力,企业就必须建立在构建出相互监督,同时各自有保持最大自由的环境之中,具体实施有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类,财务管理环节。这一环节重在预防,也就是说需要加强对于管理人员在国有资产之中涉及到的项目,流水账之间的审核管理,并且通过这样的监督促使会计人员培养出相应的责任感,同时培养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及时地解决问题,这样从会计管理的源头出发,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负面问题。

第二类,审计监督环节。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的审计团队人员不规范,专业素养仍然处在很低的水平,甚至在基本的工作态度上都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的底线,對工作轻视,不负责任,使得审计核查这一工作完全失能,形同虚设,失去了设立这一部门存在的意义。因此,国产企业需要通过在市场上招聘专业人才,实行人才租赁的方式招揽到优秀的人才,吸引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借此加强内部审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真正体现设立这一部门的职责和作用。

第三类,协同合作环节。国有资产会计监督工作监督管理必须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这就意味着管理的过程不应该缺漏任何一部分群体,其他部门的工作者也应该积极的融入这一过程,一起协作,协同管理。

(三)提高相应人员的思想素质

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在人,因此只有企业内部积极协调,充分发挥员工应起的作用企业才能实现长久发展,各环节之间互相平衡,实现良性运转。

首先,企业内部人员应当思想积极向上,同时人员规模应当适当缩减,减少冗余,提高企业运行的实际工作效率。

其次,企业应当及时的培训人员,通过这种定期的培训使得相关人员及时地学习最新的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最后,掌握专业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在团队中加强团结意识,对于团队协作的事情应当积极关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并非是采取不涉及自身,漠视围观的态度,这样对于企业内部团结氛围的建立会起到不好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的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完善,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单个的维度,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制,从根本上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应当适时的举办一些培训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在公司内部建立团结的氛围。还有一点应当建立责任机制,确保每一个人员都能担任相应的责任,使员工的责任感提升,最大程度上保障国有资产的顺利流通,使企业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唐国平,刘忠全,刘金洋,等.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优化思考 ——基于《会计法》修订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7(07).

[2]唐秋烨.加强会计监督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J].学术论坛,2014(05).

[3]陆辉.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监督[J].中国市场,2015(06).

(作者单位:同煤国电同忻煤矿有限公司)

国有资产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是公路部门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公路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规模庞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尤其是随着公路事企分离改革,交通执法改革等新发展改革形势,大量的工区、道班的生产职能逐步弱化,服务功能日益减退甚至丧失,逐步成为去生产性、去服务性的普通国有房产,如何确保其安全完整、合理利用、保值增值,一直是公路行业内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南通市公路部门为例,对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结合管理实践进行思考,探索了一些工作思路和举措,对强化国有房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路;国有房产;固定资产

0 引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固定资产本身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尤其房屋资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公路部门承担着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职能,其固定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养护工区、道班等房屋资产,单位价值高、分布范围广、生命周期长、管理维护成本高。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和公路体制改革的深入,公路部门房屋资产的体量不断增加、构成日趋复杂,加之经历管理制度和人员变更,存量国有房产权属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强化公路系统国有房产管理水平,确保国有房产的安全完整、合理利用、保值增值,是公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一直是公路行业内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1]。

近年来,南通市公路部门顺应公路改革发展新形势,针对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本着“尊重历史,着眼未来”原则,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纪律和要求,进行了一些具体地探索实践。

1 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现状

南通市公路部门发展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后,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量突破1.9万km。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公路部门根据公路建设、养护的实际需求,在公路沿线因地制宜修建了一大批养护工区、道班等公路附属设施,经过多年发展变迁,如今已形成了一批资产体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年代久的工区、道班等国有房屋,成为公路部门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6月,南通公路部门组织力量对全系统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进行了全面深入清查,摸清了家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体量大、数量多

共有各类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129处,总土地面积281 453.31 m2,建筑面积103 947.2 m2(包括两证的证载数据及部分由公路部门自行丈量概算数据)。估算价值或历史成本16 234.02万元。

1.2 出租、出借比重大

129处房产中,出租67处,出借26处,出租出借比例达72%。闲置15处,自用35处,已拆迁1处(有9处房产存在部分出租,部分出租和部分闲置情况)。

1.3 分布分散、点多线长

市、县公路部门机关国有房产共12处,大部分房产分散分布于乡镇,共117处。按所处公路沿线位置分,位于國省干线公路沿线25处,县乡村道沿线77处,其他27处。

1.4 权证不全、权属不清

国有房产中,土地证、房产证两证齐全的仅有31处,仅有房产证的5处,仅有土地证的48处,有不动产证的5处,两证均无的40处。有大量房产的土地或建设手续里,仅有当年地方革委会、计划委、土管所的批复文件、乡镇相关部门的准建证以及与镇村签订的用地协议,目前,仅凭这些材料,无法办理相关土地、房产权证。因权证不全,大部分也无法正常办理相关更名手续,产权所有人仍为2019年交通机构改革之前的公路处(站),部分还是2009年撤销的政府还贷性二级公路收费站。

1.5 年代久远、长期闲置

全系统有超过40%的(共57处)房产建于20世纪70、80年代,21世纪以来建造的仅35处。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建筑逐渐老化,外观破旧,内部设施陈旧。部分年久失修的已成危房,存在安全隐患[2]。

2 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对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对照国有房产管理的新要求和严标准,公路部门在自身管理上仍然还有差距和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公路部门普遍存在“重养建、轻管理”思想,对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深入,主动适应财政改革形势,结合行业的发展实际及时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制度。相对养护主业的发展,国有房产管理水平滞后,遗留一批重难点问题,造成后续管理成本高、难度大。

2.2 缺乏统筹管理

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涉及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多个部门,涵盖了配置、使用以及处置等多个环节,需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国有房产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的使用情况和房屋状态等相关信息共享互通效率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和衔接,各关键环节存在脱节现象。

2.3 日常管理不规范

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台账不完整,相关资料、卡片等更新不及时,存在账实不符现象。房产出租、出借、拆迁等处置行为不规范,尤其是相关程序和手续不完备。房产日常巡查,维护及清查盘点等工作都没有常态化开展。

2.4 废旧房产管理不到位

工区、道班等年久失修、价值减损的存量国有房产缺乏妥善的管理。部分房产由于疏于维护管理,长期闲置,成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亟须逐一摸排建档,提出专题处置方案,纳入有效管理范围。

2.5 专业管理人员匮乏

公路部门普遍缺乏国有房产管理的专业人员,通常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实际管理效能不高。加之公路部门历经多次体制机制改革,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管理延续性不强。

3 加强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的思考及实践

综合考虑全系统工区、道班等房屋资产的房产类型、建筑时间、权证情况、地理位置,使用情况及所在县或乡镇相关拆迁、复垦、征地及置换等政策因素,因地制宜,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性地提出了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的系统性工作思路和方案,即构建“市县一体,责任共担”的工作体系,确定“七个一批”的处置方向,制定“一房一策、动态管理”的处置方法,明确“七个要”的处置要求。

3.1 构建“市县一体,责任共担”的工作体系

市级公路部门成立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分中心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国有房产管理工作。明确由各县级公路部门为辖区内工区、道班等房产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并专门成立由办公室、服务设施、建养、财务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向、具体处置方法和工作要求,为当前的整改及今后一个时期国有房产管理工作提供实施规范和制度保障。

3.2 确定“七个一批”的基本处置方向

(1)加强管理自用一批。对日常办公用房,地处国省干线公路或对公路养护管理、路网调度和应急服务有一定作用,基础设施、建筑物结构比较齐全的工区、道班,可以进行适当维修,强化管理,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其业务功能。

(2)规范程序出租一批。对于房屋状况较好,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尤其是地理位置好,商业价值高,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可以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对外招租,遵照市财政局关于国有资产出租的原则和流程进行评估,实行公开拍租,并根据市财政局相关文件要求,签订样式房产租赁合同,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完善手续出借一批。对于2019年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后,为解决新组建的执法队伍办公需求,目前借给交通执法支队(大队)使用的,主动加强沟通对接,进一步完善借用手续,签订借用协议,明确有关管理职责。

(4)积极沟通拆迁(移交)一批。对于有公路改(扩)建、城镇规划建设或地方拆迁复垦需求的,积极沟通地方政府,了解掌握政策,尽可能列入拆迁计划,争取最优补偿。对少数远离国省干线公路,地处偏僻区域,无公路业务使用价值,占地面积小,房屋破旧,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可以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后移交相关部门管理,并及时注销固定资产。

(5)消除隐患整治一批。对于破损严重,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的,集中整治,及时整修,最大限度消除安全、消防及治安隐患。

(6)内部统筹划转一批。对因机构改革,被撤销单位的房产,本着利于管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可以在全市公路系统内部,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统筹划转。划转中,同步做好实物管理、财务核算及未到期租赁合同履行等方面的工作交接。

(7)產证手续办理一批。抓住全市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补办权证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契机,积极收集相关档案资料,主动请示汇报,讲清历史原因,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力争办理一批房产权证。同时,对所有土地、房产证办理更名手续。对于难以办理权证、无法过户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汇报,请求协调。

3.3 制定“一房一策、动态管理”的具体处置方法

因“房”施策,不搞一个标准、一刀切。针对每一处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管理的实际情况,详细逐一制订具体处置方法,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积极妥善地推进处置工作。同时,市级公路部门进一步健全日常跟踪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房屋资产管理动态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调整管理举措和处置方式,全面实行房产的动态化管理[3]。

3.4 明确“七个要”的处置要求

(1)责任要压实落细。相关部门及单位之间要密切联系,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处置工作。明确市级公路部门工作职责。尤其是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各县公路部门为辖区内工区、道班等房屋资产管理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工,尤其是安全管理职责。将工区、道班等房产整改及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中,与绩效考核、年度评先评优相挂钩。

(2)处置要依法合规。工区、道班属于国有资产,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所有工区、道班等房产的处置工作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法规意识,依法合规处置。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处置审核关。要进一步规范内部决策程序,强化内部监督,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相关文件精神,遵照“提出意见,组织鉴定,内部公示,集体研究,报批审核,依规处置”等基本流程来办理国有房产处置手续。

(3)维修要申请报批。工区、道班等房产的维修必须经县级公路部门领导集体研究,提出维修意见及费用明细,以正式公文的形式请示市级公路部门,集体研究决定。重大维修项目还要上报上级交通及财政部门审批。

(4)出租要公开拍租。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现行规定履行审批手续,规范组织评估和拍租活动。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拍卖(租)流程的相关规定,规范招租工作,实行公开竞价,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财政部门对国有房产租赁合同的要求,签订《国有房屋租赁》(样式合同),租期一般3年,最多不超过5年。加强出租房管理,督促承租方强化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不得转租,不做“二房东”,不得对承租方的装修改造进行收购或者补偿。同时,确保及时足额收缴租金,减少拖欠现象。

(5)拆迁流程要规范。涉及拆迁等事项的,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地方政府拆迁政策,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证明文件材料,要积极争取最优补偿方案。坚持“三先三后”的工作原则,即先初谈商议,后启动相关资产处置工作;先资产评估,后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先落实拆迁款,后办理拆迁及产证注销手续。

(6)管护要及时到位。建立健全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整改外观破损,消防设施损坏等问题。市级公路部门将工区、道班等房屋安全管理纳入安全检查范围,各县级公路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建立详细的巡查记录及问题整改清单。市级公路部门不定期对工区、道班等房产进行现场随机抽检,并通报情况。

(7)台账要规范齐全。对每一处房产均建档立卡,主要资料包括土地和房产的规划、建设、迁址等相关申请和批复文件资料、图纸等;坐落地点定位图片;房产证、土地证;出租、出借合同、协议,租金收缴凭证;固定资产卡片;房屋及周边环境图片等。及时根据上级关于房产管理的新要求,补充更新动态资料[4]。

4 结束语

公路行业的工区、道班等国有房产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其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更强,规范规矩更多,纪律要求更严,管理难度更大,目前的思考和实践只是一种尝试,就今后如何更好地保障国有房产安全完好、保值增值、发挥功能,在理念创新、路径创新、举措创新等方面还有待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爽.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探索[J].交通财会,2014(1):35-38.

[2]陈新刚.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交通财会,2015(4):60-63.

[3]杭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以杭州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例[J].杭州研究,2007(1):140-149.

[4]杨美霞.对交通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7(3):201-204.

国有资产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越发为人们所关注。进一步激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乃至高校整体的竞争力,必须通过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协同作用、齐抓共管,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竞争力

[作者简介]黄炳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16)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对高等院校的各种投资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积累所形成的资产,是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国有资产普遍表现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对外投资等形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所拥有或控制资源的具体运用和优化配置,以资产的价值动态管理为基础,以获取价值增加为目的的管理过程,表现为高校资产数量及其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不断转换。与其他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一样,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着管理主体的“越位”、“缺位”、“虚位”等现象。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助推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是高校管理部门当前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活力与竞争力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动力源自于高等教育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决定高校发展活力的决定因素和源泉所在,也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内在需要。

1 强化资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是从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延续过来的。传统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但背离了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大学的发展方向,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对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投入日趋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愈来愈明显,迫切要求高校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学校资产。

2 强化资产管理是提高学校办学活力的现实需要。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高校长期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开展管理,其运行状况对高校的发展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内在驱动力。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必然要求高校按市场规律办事,进一步盘活高校的存量国有资产,提高办学活力;要求资源管理走向精细管理、运作管理,提升办学活力并进一步拓展高校办学动力。

3 强化资产管理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形式。高校竞争力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人力资源固然是高校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因素,而高校的物质资源和管理资源也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高校的物质基础资源是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要素资源,它包括经费来源、基础设施(校舍、办公设备、教学设备、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等)、高校信息化资源等多个方面;管理资源则是虚拟资源,体现为对高校运作过程的控制能力,是构成高校竞争力的软要素,能够保障高校整体价值与职能的切实履行和发挥。两者的有效结合集中体现了高校资源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二、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缺乏动力、活力的表现

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动力、活力,比较轻视国有资产管理对高校竞争力的实质影响。

1 树立国有资产全员管理的理念比较困难。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师生缺乏全局意识,以局部利益为出发点,被动接受的多,主动争取的少,“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亟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积极争取项目,盘活资源,树立全员管理学校国有资产的理念,不断提升学校的活力。

2 管理机构设置分散,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资产管理往往分属于多个部门,有些资产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门之间工作缺乏相互衔接,甚至出现部分资产管理交叉或真空的现象。高校内部存在信息“真空”、不对称、不完全等问题,领导与下属、主管领导与分管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信息鸿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整体力量的发挥,有些时候难免出现“1+l<2”的内耗现象。

3 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不规范。高校的资产管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缺乏系统、规范、相互衔接的规章制度,存在“人治”大于“法治”,人情、面子大于规矩、制度的问题,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影响到高校竞争力的集聚与提升。

4 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由于高校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已完成的信息化系统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滞后于高校规模的快速增长,难以适应高校资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5 实验室管理基础薄弱,大型仪器设备难以充分共事。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理论教学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为导向而建设的,存在设置小而全、管理较为松散、部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致使大型仪器设备难以共享,功能的深度开发较为困难,影响了各类资产的运行效益。

三、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竞争力的途径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以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为依据,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为目标,以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行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构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1 管理理念由粗放式走向精细化,不断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高校资产管理一直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校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产管理也处在不断改进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购置设备重要、管理设备更重要的思想意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投资效益;要以“确保非经营性资产合理有效地使用。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为指导思想,构建转型时期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

2 以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为切入点,为学校资产管理奠定基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逐步改革校内机构设置,构建符合学校资产管理需要的管理体制。随着学校机构的优化组合,逐渐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主体,提升资产管理的竞争力,继而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3 以制度建设为导向,提高资产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加快出台资产管理、公用房调配、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资产管

理从购置、管理、使用到处置整个周期的系统规章制度,使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之中,为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竞争力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或是一种服务,而是一个系统,它全方位地反映了高校组织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发现价值、寻找价值、利用价值、提升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者,首先要学会自我管理,不断修炼自我素质,塑造出向上的、自信的、严谨规范的职业形象。

4 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栽体,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不断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即时、动态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地掌握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购置日期、使用与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为购置、管理、使用、调配、报废处置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5 以方法创新为途径,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过程管理。为了使资产管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认真落实校院两级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层层分解资产管理的责任,使每项资产都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同时认真摸清家底,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并对各学院、直属单位开展资产管理与使用评估;根据资产处置的程序、方法和权限,在资产报废处置过程中,采用招标竞价的方式,使整个资产处置过程透明化、公开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制定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从资产的计划采购、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环节考核二级单位资产管理是否规范,调动二级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积极性。

严格规范设备采购环节,认真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和零星采购管理制度及大项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对一次性采购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采取招投标办法。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廉政建设。

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把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李北群.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郑永扣.大学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宋东霞.中国大学竞争力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刘新才)

国有资产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进程条件已成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目标就是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中领导层的重视对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

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央提出将提高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作为我国“十一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由数量化、规模化发展走上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质量化之路,高校办学理念也完成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整体教育质量。

一、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进程条件已成熟

2003年7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国资委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高校信息化网络技术在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普及,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技术保障;财政部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为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相关信息支持和数据基础;由此可见,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条件已全部成熟,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进程已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传统模式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与新形势下质量化办学理念之间的诸多矛盾日益凸显,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上由数量化向质量化发展之路已是迫在眉睫,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进程已成为一种必然。

目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很落后,信息化普及率低、信息化管理深度不够,层次不够全,还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整体协调的信息化系统管理模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更没有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配置资源。

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缺乏强力组织和整体规划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强大的组织领导和周密的整体系统规划,要站在整个学校的高度去进行系统筹划,这样才能避免各部门之间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系统建设上,缺乏前瞻性和扩展性,许多系统在建设时就会落后于时代,不能够给管理信息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导致国有资产信息化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自身特点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管理难度很大。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涉及面广,很难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者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少数高校虽然进行了资产信息化管理,但是不够全面,仅限于几个部门的管理,没有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分散、零碎,极易出现信息脱节、信息孤岛现象。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体制的作用是解决“谁来管”、“如何管”、“按什么原则管”的问题,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先天缺陷,许多高校并没有设立或明确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这就导致了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无法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全面推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二、商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传统的数量模式下,为实现这一目标,更多的是依赖人力资源和传统的管理理念,因为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各种物质条件的先天欠缺,导致了管理理念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管理的目标只能以现有条件为基础。最大可能地满足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人为因素会占很大的比重,必然会导致各种失误的发生,法制易受到人治的干扰。所以,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物质资源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法制取代人治,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利用其在数据计算、信息分析、资源整合、信息合成、实时动态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挖掘潜能,杜绝闲置浪费,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最优配置和国有资产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网上动态监控与管理,更好地为质量模式下的科研教学事业服务。

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进理念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对于依托校园网建成的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而言,先进的技术是其躯体,而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是赋予其生命的灵魂,它应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网络技术的有机完美结合。它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指导和保证的管理体系、人员体系、评价体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它具有更深的管理层次、更多的效益产生、更全的管理方位;二是固态的物理网络体系,具体由必备网络设备、计算机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等组成。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构建只有基于先进管理理念与先进技术的完美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系统为人所用,充分体现人机合一的最高境界。

时间与空间整体统一协调。时间性就是指对国有资产从购置、入库、调拨、出库,到资产的处置、捐赠、出售、出租、报损等全环节实施全过程、全寿命的监管;空间性就是指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应包括国有资产管理所涉及的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车辆、专用仪器设备、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资产变动、资产收益等所有项目,将所有项目均纳入到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范围之内。只有充分体现时间和空间的整体统一有机协调原则,才能充分实施对高校国有资产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有效平衡。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进程意味着对传统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更新和改造,这肯定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成本的投入,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充分利用与高校现有软件设备设施的有效对接,并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投入;同时,通过国有资产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可以为高校带来巨大的潜在效益,如国有资产的共享、有偿服务,避免盲目购置,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等。所以,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兼顾成本投入与预计效益产出之间的有效平衡。

安全与适用性充分兼顾。适用性是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应符合所在高校的国有资产特点要

度身打造、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的信息化系统与之相匹配;安全性是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障相关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问题,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只有遵循了安全性和适用性原则,才能充分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转。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任何系统的运行、建立、维护均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方便操作、系统更富人性化,反之,如果系统处处给人添麻烦,与其他系统无法兼容,操作麻烦,无法体现人性化,这样的系统最终只会让人排斥、反感,产生厌恶心理,消极对待,最终将这种心态和情绪带到实际工作中,就会使得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达到预想的目的,无法产生最大效用,所以,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解决的问题

领导支持和重视。领导层的支持和重视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需要全校动员、全校参与的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需要取得全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领导层的强力支持和在相关舆论政策上的有力引导,仅仅依靠少数几个部门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所以,高校领导层的强力支持和重视是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先决条件。

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模式的确定。按照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基于Internet技术的B/S(Browser/Server)网络模式是一种符合主流的选择。用户可以使用Web浏览器访问Web页,通过Web页上显示的表格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从数据库获取的信息又可以以文本、图像、表格或多媒体对象的形式在Web页上展现。B/S(Browser/Server)网络模式同时又具有扩展性和兼容性的特点,易维护、易升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通用网络协议,可以实现与其它网络的互通互联,为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采用B/S(Browser/Server)网络模式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

安全性问题的保障。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运行安全问题。非法攻击、病毒入侵、超负载以及软、硬件故障等因素都会导致系统运行异常甚至瘫痪,并且往往都是突发性和难以预料的。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着重考虑建立必要的防范措施。如设置防火墙、定期做好数据备份、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等。以保证在意外情况下系统能够快速恢复运行,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数据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一些需要保密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有可能通过网络造成泄密。因此,在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时,必须严格审查上网信息,制定有效加密措施,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国有资产实时沟通、信息互动动态监控平台的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是互联网技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支柱是校园网。高校通过拓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数据库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技术平台,与校园网建立实时对接,开通一个互动窗口,让本校教职工在校园网内,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查询到本校国有资产的现状和相关信息,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从而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对国有资产实现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网上动态监控。

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完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功能。建立国有资产数据库,及时调整优化国有资产配置,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数据库包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所涉及的房屋及建筑物信息、土地信息、车辆信息、专用设备信息、无形资产信息、流动资产信息、对外投资信息、资产变动信息和资产收益信息,以及各部门或科室资产的出租信息、出借信息、调配信息等。结合计算机网络在对大量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处理和便捷传递上的优势,完善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功能:国有资产动态信息。这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主体和基础,反映了高校国有资产的总体情况和详细信息,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国有资产的共享信息。校内各单位闲置或工作量不饱满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公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价值。国有资产信息的汇总、统计、上报、打印。信息化管理系统既提高了统计速度,又保证了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还可使报表规范统一、美观。国有资产购买、使用、报废申请等。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保护环境,引导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重视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为保障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日后的正常安全运转,在相关系统软件开发建设安装过程中,高校应安排专职人员全程跟踪,掌握了解软件的具体安装和运转流程,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同时安排相关专职人员去厂家进行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学习,以便于日后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面推进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对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高校国有资产理论研究界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上一篇:传统体育论文下一篇:新会计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