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范文

2023-04-24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第1篇

32、长风破浪会有时, 。

33、映阶碧草自春色, 。

1、回眸一笑百媚生, 。

34、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

2、后宫佳丽三千人, 。

3、骊宫高处入青云, 。

4、君王掩面救不得, 。

5、蜀江水碧蜀山青, 。

6、西宫南苑多秋草, 。

7、七月七日长生殿, 。

8、 ,梨花一枝春带雨。

9、 ,从此君王不早朝。

10、 ,御宇多年求不得。

11、春风桃李花开夜, 。

12、迟迟钟鼓初长夜, 。

13、 ,对此如何不泪垂?

14、峨嵋山下少人行, 。

15、上穷碧落下黄泉, 。

16、黄埃散漫风萧索, 。

17、 ,尽日君王看不足。

18、归来池苑皆依旧, 。

19、在天愿作比翼鸟, 。 20、遂令天下父母心, 。

21、天长地久有时尽, 。

22、 , 六宫粉黛无颜色。

23、 , 惊破霓裳羽衣曲。

24、春风桃李花开日, 。

25、玉容寂寞泪阑干, 。

26、帝子降兮北渚, 。

27、 ,洞庭波兮木叶下。

28、沅有芷兮澧有兰, 。

29、捐余袂兮江中, 。 30、人生亦有命, ?

35、三顾频烦天下计, 。

36、出师一表真名世, 。

37、楼船夜雪瓜洲渡, 。

38、宫女如花满春殿, 。

39、红藕香残玉簟秋。 , 。 40、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1、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2、此情无计可消除, , 。

43、春江潮水连海平, 。

44、 ,何处春江无月明!

45、江流宛转绕芳甸, 。

46、 ,汀上白沙看不见。

47、人生代代无穷已, 。

48、谁家今夜扁舟子? ?

49、玉户帘中卷不去, 。 50、此时相望不相闻, 。

51、斜月沉沉藏海雾, 。

52、 ,渔梁渡头争渡喧。

53、 ,惟有幽人自来去。

54、 ,势拔五岳掩赤城。

55、天台四万八千丈, 。

56、我欲因之梦吴越, 。

57、谢公宿处今尚在, 。

58、 ,栗深林兮惊层巅。

59、忽魂悸以魄动, 。 60、 ,失向来之烟霞。 6

1、别君去兮何时还? , 。6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6

3、吴楚东南坼, 。

6

4、 ,老病有孤舟。 6

5、人人尽说江南好, 。 6

6、春水碧于天, 。 6

7、 ,皓腕凝霜雪。 6

8、日出江花红胜火, 。 6

9、漠漠水田飞白鹭, 。

70、自胡马窥江去后, , 。 7

1、纵豆蔻词工, , 。 7

2、二十四桥仍在, , 。 7

3、念桥边红药, 。 7

4、 ,奔流到海不复回。

7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7

6、 ,千金散尽还复来。 7

7、 ,但愿长醉不愿醒。 7

8、 ,惟有饮者留其名。 7

9、 ,人事音书漫寂寥。 80、吴丝蜀桐张高秋, 。 8

1、昆山玉碎凤凰叫, 。 8

2、女娲炼石补天处, 。 8

3、小楼昨夜又东风, 。 8

4、问君能有几多愁? 。

85、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

6、五月渔郎相忆否? , 。 8

7、战士军前半死生, 。 8

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8

9、始臣之解牛之时, 。

90、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9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 9

2、力拔山兮气盖世! 。 9

3、 !虞兮虞兮奈若何! 9

4、生当作人杰, 。 9

5、宜将剩勇追穷寇, 。 9

6、 ,人间正道是沧桑。

97、长桥卧波, ? 复道行空, ? 9

8、 ,开妆镜也; ,梳晓鬟也。 9

9、 , ,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100、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0

1、 ,用之如泥沙?

10

2、 ,非秦也; ,非天下也。 10

3、六国破灭, , , 。 10

4、不赂者以赂者丧。 , 。 10

5、忧劳可以兴国, 。 10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10

7、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 10

8、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10

9、会桃花之芳园, 。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第2篇

加入日期:09-10-13

中国古代诗歌大致可分为诗、词、曲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现代诗)。

1、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包括《诗经》、乐府诗、南北朝民歌等。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2、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又称近体诗,其平仄、声韵、节奏、结构、字数、停顿都有统一严格的规定。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每首四句,一二四句末字须押韵(第三句末字可不押),根据每句字数又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绝句可看作律诗的截取。如《山行》和《秋词》均为七言绝句,《秋词》一二四句末字“寥、朝、霄”押ao韵。律诗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一般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两句为一联,分首、颔、颈、尾联,其中颔联、颈联上下两句必须对仗(修辞称对偶),二四六八句末字须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根据每句字数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如《登高》为七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一二四六八句末字“哀、回、来、台、杯、”押“ai”韵(古时回、杯亦押“ai”韵)。

3、词是唐代末期兴起,兴盛于宋代的一种诗歌艺术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曲调(即词牌)。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声韵规定严格,用字分平仄。句式参差不齐,句子长短不一。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陆游、岳飞和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周邦彦,晏殊,秦观和李清照。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第3篇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6、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5、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16、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7、鹿门夜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18、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9、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2、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

23、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25、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6、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2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9、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30、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3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32、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3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5、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

36、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9、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4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之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4、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第4篇

在一次市区课改课教研活动中,我开设了一节以情景任务为主体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课。活动带给我很多反思,借本文梳理并总结我对此次实践的认识。

一、贴近校园生活,设计情境任务

李白其人其事给予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于是我想尝试让高中生成为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对李白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因此,我便这样设计了下面的课堂核心情境任务:

学校将举办戏剧节特色活动,本班计划原创剧目“不朽的李白”,演绎内容需要涉及所选两首诗歌,现邀请你担当总导演,请你结合两首诗紧扣诗人形象进行赏析和创作。

初次看到这一任务时,学生露出了熟悉又紧张的神情。由于该校一直举办校园戏剧节,同学们自然感觉到亲切熟悉。但是,要求小组对一个没有剧本的诗歌展开人物赏析和创作,学生的关注点不光聚焦于人物形象赏析,平添的导演身份一时让学生有点手足无措。于是,我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或解读或演绎李白的作品。比如昆曲《太白醉酒》、秦腔《李白长安行》、话剧《李白》等,这些剧目的精彩演绎能让人们深入理解李白人物形象。又如汉学家顾彬、诗人霍尔茨对李白的研究与创作,亦展现了李白的人物魅力。分享这些资料给学生,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新视角,让他们关注舞台设计、台词表现等等,为教学中的其他情境任务做一定的铺垫。

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任务,在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预习课上,小组能主动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参与度较高。可见,这一贴近校园生活的情景任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锁定学习问题,分解情境任务

针对学生突出的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在创作“不朽的李白”过程中,完成两个分解的情境任务。

任务1:筛选舞台道具,感知与设定形象

筛选道具即意象的把握。对具体意象的思考,利于深入理解相关诗句。学生很是细心地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花’需要多少?”“‘花’什么颜色为好?”“酒杯需要几个?”“月亮有没有必要当做道具处理?如果设计道具该怎么和人物勾连起来”等等。这一任务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关注诗歌意象表现人物的情境。在解决任务时,学生初步表现出思维的发散和思考的深度。

关于《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我欣喜的收獲了学生如下的解读。

学生1:“花”需要团簇的鲜艳的花,这一道具是诗人歌舞的背景,因为乐景才更加衬出诗人内心的哀愁。

学生2:“酒杯”需要一杯,虽然举杯邀明月然而实际上只有诗人自己对月与影饮酒,是饮酒触景生情后举杯邀明月的,一杯的落寞更显人物的落寞。或者需要三杯,月亮与影子都有酒杯,具体化的道具能体现诗人将月与影拟人化,而且在演绎的时候与月、影的对话,才更能体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的孤独和空虚,诗人不被理解的形象可以通过多出的两个酒杯得到有力诠释,更显叙事的张力。

学生3:“一壶酒”最开始的独酌可以是用酒杯小酌,到后来发现月与影都不解诗人愁思,渐渐换用壶来醉饮,喝得酣畅淋漓之时寄情云汉。“月”月亮虽然在空中,似乎不用刻意作为道具,可是我们发现整首诗月下饮酒、月下歌舞、月下寄思都关联了这一个重要的意象,甚至可以夸张渲染这一意象。

通过对舞台道具的思考,在课堂上学生给出了李白人物形象这样的解读:

这是一位孤独、飘逸、矛盾的李白,这里的孤独不言而喻,飘逸在对月、影的歌舞中流露出一种形象的飘逸洒脱,刚经历政治失意,李白的仕途之路受阻,他的内心是愁苦的,但是这时候他却想要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是一种与万化冥合的追求,可惜只是单纯的心理追求,可见现实里没有实现,这是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而现实仕途不得意,内心的归隐心愿又难以实现,这是何等的矛盾啊。

鉴赏《将进酒》一诗时,学生抓住的舞台道具是“金樽”“酒”,孩子们还特别指出了需要让化妆师注意处理李白的白发。一位以酒频频消愁,豪放不羁、自信乐观、寻欢作乐、嗜酒如命、个性张扬的李白走进了学生的脑海里。

有了对前一首酒杯的思考,对《将进酒》的舞台道具解读,学生明显感觉轻松很多。但是,我认为第二首并非只关注如此显而易见的道具就足够。于是,我引导学生关注“高堂明镜悲白发”中的“明镜”意象。古代男女以镜相赠来表达相思之情,而男子用镜所照的更多的是悠悠的时光。李白在镜中悲叹自己的白发,其实是在悲叹一去不不复返的岁月,在已逝的岁月中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如果关注到“明镜”这一意象,对于李白人物内心情感会多一份真切的感受,也会给予接下来开展的场景演绎更多灵感。

任务2:诠释动人场景,演绎形象。

请任选诗歌中的动人场景进行具体说明,并从诗歌旁白、场景独白或对话场景等角度对这首诗的人物进行场景设计与演绎。

这一任务为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可以自选旁白、独白、对话的形式,进行场景的说明和设计。

两首诗歌有如下精彩的设计:

组1:“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独白设计

天上的明月啊,愿你与我共饮此酒,赏花间舞。(对水月长叹)我孑然一身,天才竟无人识。(深深望着圆月)要是人们如你一样纯净,该有多好啊。(不复望月,纵情饮酒)不说了,要落泪了,要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共饮此酒,忘怀于天地。

组2:“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对话设计

李:月亮,为什么你一直那么皎洁,我为什么做不到呢?

月:因为我不被世俗玷污

李:影子,为什么你总是躲在黑暗中呢?

影:因为世间比黑暗还污浊

这组设计很新颖,设计了饮酒问月问影的对话,将月与影拟人化了,同时通过月与影表达一种对现实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价,很贴合诗人的处境,有一种醉与醒的迷离感。

组3:“相期邈云汉”对话设计

李:云霄之上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想必是个值得参观的地方吧!

影:我不能上去,我属于地下!

李:只要胆大,一切皆有可能!(影子飞了起来)

影:飘飘欲仙,不如落地仰望;东摆西摇,不如好好准备一下,一同登上云梯。

组4:“相期邈云汉”对话设计

唉,我一个人干喝有什么劲呢?来,你下来,跟我喝两口,你看,我影子也来了,这么地就有三个人一起喝酒了!(对月说)

唉,你又不会喝,你跟着我也没有意思。(对影说)

我还是暂且陪着你俩,不然辜负这一片的春光,

月,你伴我高歌,影,你随我起舞,

唉,愿我永远可以永结无情游,相约高远的天河,与万物齐一。

前一组将内心的这种期望理解为勇于追求的自信与乐观,在迷离的状态里高蹈于红尘之外,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由于现实社会中报复不能实现,又不为人理解的旷世孤独。后一组“与万物齊一”鉴赏深刻,激活了同学们对课内所学的联想。正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所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当一个人不想任何的事情,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融于自然之境中,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愁绪的消解,达到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组4:“与尔同销万古愁”对话设计

李:我漂泊的一生终是仕途不顺,今日同你们一起放歌纵酒,排遣内心的忧愁

岑:太白,你有着旷世的才华,大可不必为了求仕而如此忧愁

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如果你有好的作品流传后世,也能留下不朽的功名。

李:今日不谈仕途了,来,我们喝酒!

组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独白设计

看看这能照进我心的明镜吧,镜子中的人是谁?是我吗?为什么我不认识他,那容颜如此苍白无力,那头顶上如雪的头发丝丝都好像能戳伤我的心。这明亮的镜子却照进了一段黑暗的光阴,随着这光阴的流转,怎么就将我变得眼神涣散、内心悲凉呢!啊!时光啊!你能不能不要如此残忍待我,只让我一个人悲伤,只让我一个人悲伤!

学生的这些设计让人十分感动,我看到一颗颗纯粹的投入的心灵在感受着李白和他的诗歌。李白在豪中畅饮,在豪中作乐,在豪中直抒心中追求功名的志向,同时也在豪中毫不隐藏自己现实失意的愁苦。洒脱不羁的外表下,李白的内心怀有强烈的政治抱负,这是诗人矛盾的精神世界。通过这些分解任务,遇见了孩子们如此的走心鉴赏,真让人觉得欣慰。

三、教学反思

作为课改课活动的示范课,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品尝新鲜与活力。但是静心反思后,本节课还是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这节课的备课初衷是要解决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三大问题。但是回顾整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只能大概解决前两个问题。对于任务的设置能否推广至更多的诗歌鉴赏,笔者觉得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因为,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任务的完成度需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与理解力。示范课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优秀,所以能够给出很多出彩的诠释。如果学生基础稍欠缺些,教师该如何通过细化任务解决相关问题,这是值得进一步去探索的问题。否则,仅满足于一次新鲜热闹的示范课,于以后成长无疑没有一点好处。

情境任务的设置够全面和严谨吗?

从情境任务角度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感悟与鉴赏诗歌人物形象有很好的助力作用。但是,关于诗词人物形象鉴赏,关注人物描写、分析关键词句、学会知人论世等方面,是需要教师在课前预习做好相应指导的,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激发。所以,本节课的人物设置起点其实是比较高的,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本节课以两首诗作为剧目创作素材,关于整部剧的人物情节、主题确立等并没有明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直接进入诗歌人物的赏析,情境任务显得不够全面,只能算是展示了一个大任务在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横截面。一节课完结后,是否真的能顺利让学生展开切实创作,可能还是有待进一步印证的。

总而言之,笔者努力尝试着新的教学方式,在古诗教学传统与新型的方式之间曾多次徘徊犹豫。以此浅文,记录情境任务助力诗词教学的一次实践,并感谢给予我指导的前辈们。

顾秀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教师。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第5篇

一、研究主题: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调。正如苏联作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的确,想象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使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觉学习,让学生身、心一同参与到古诗词的鉴赏来,把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脑中的具体形象,最终形成一幅分明而有序的直观画面,如耳闻,如目睹,身临其境,从而品味到诗词中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并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量,获得审美感受。这不仅使学生把握一首诗的主旨,也能使他们举一反三,培养他们自学古诗的能力。

二、研究重点: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

三、研究难点: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预设课时:3课时

五、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举例明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2、借助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3、借助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明确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

参考资料

(一):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1、以字解诗。

古人对诗词的用字极为讲究,往往要反复推敲后完成,所以古诗词的语言大多十分精练,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去体会诗词的妙处。李白的诗《夜宿山寺》中有一关键的字“摘”。提问:“人能摘到天上的星辰吗?”于是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全诗就能明白:那是因为人站得高,即山寺之高。山寺真有如此高吗?显然不会,由此学生自然能理解诗人那夸张的笔调。再如《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诗的后两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全诗的难点,也是理解作者感情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想象,一步一步逼进主旨,化难为易。提问:(1)五月份中哪些花会开放?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凋谢的?谁都知道,梅花谢落时间应在冬末春初,而不是“五月”;(2)梅花在五月凋谢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3)为何会出现此种反常现状?联系《窦娥冤》的内容,这种现象是有悖常理的,诗人以此种反常现象来说明自己遭受奇冤。至此,诗人的那种愤懑之情就不难理解了。

2、以画解诗。

心理学家曾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学习配有插图的课文与不配有插图的课文相比。学生要多获25%的信息④。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如能合理加以利用,引导学生由此展开理想,就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古诗词。如于谦的《石灰吟》,学生从字面上仅仅了解到石灰的高贵品质,但这并非诗人的意在,它还有更深的意隐藏在诗面的背后,这时就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加以想象:“画面上主要画的是谁?旁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两者有何联系?”学生通过想象就能明白:诗人于谦看到在烈火中锻烧的石灰,想到自己。由此也就不难体会到此诗中诗人以石灰自喻,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利用插图,学生全面把握了诗的主旨,难怪有的老师说:“插图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金钥匙。”

以画解诗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诗词大意后,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用水彩或水粉画一幅图,即利用自制的插图来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更深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如杨万里的《小池》,细流、树荫、小荷、蜻蜓几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学生饶有趣味地对它进行创作,这本身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同时在美丽的风光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热爱之情。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轻松把握了主旨,提高了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阅读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与诗歌一起伴随。

3、以导解诗。

它是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先介绍与作者有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赏析诗歌时联系背景展开想象,最后理解诗意,把握诗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浪漫手法,虚拟了一个美妙的仙境,学生通过教师关于诗人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的介绍展开对比想象,就能清楚地明白其用意,即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试想,如果没有背景的介绍,学生就不能展开想象,只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就很难把握主旨了。

4、以诗解诗。

不同时期的诗人,虽然有不同感情,但总有不变的东西。在教学古诗词时如果能把学过的诗与新诗对比讲解,让学生在对比中展开想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他的另一首诗《春望》,在对比中启发学生想象两首诗中诗人的不同形象。在想象中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在经历了彻骨的悲痛后,意外听到喜讯时的那种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喜极而泣的感情。由看到国家衰败的悲到听到收复河山的喜,学生想象出诗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

5、以读解诗。

这里的读决不是那种漫无目的,有口无心的瞎读,它含有反复诵读,潜心涵咏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吟诵。如此反反复复,次数多了就自然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头脑中的意象不断丰富,从而悟出诗意。李白的《静夜思》明白如话,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教师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去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教师任何自谓精妙的讲解都是多余的。

除此之处,教师还可以以写解诗(让学生运用想象扩写诗歌,进而把握诗歌内容),以演解诗(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演来领悟诗歌主旨)等。

参考资料

(二):

一、看题目,猜内容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看着课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推测诗歌内容。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教师板书课题后,要求学生结合平时所见街市景象,联系有关神话、传说,想象天上的街市会是怎样的景象?有学生想象到:天的街道是用水晶铺成的,晶莹剔透,诗仙李白手执酒杯,口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天街散步。学《观沧海》,则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海上的壮阔景象。这样,新课伊始,便引导学生煽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为新旧知识搭起了桥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面再现法

詩歌具有形象性,解读詩歌就须依据诗句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在脑海再现詩歌的意象。在教《渔歌子》、《江南春》一类画面性强的写景作品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求他们在大脑荧光屏上再现有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试用语言表述出来,有时还要求他们为诗配画,将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这样,学生在联想想象过程中,渐渐进入了诗歌描绘的境界中,既初步理解了诗句,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发展了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添枝加叶法

精炼含蓄、跳跃性强是詩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只能提出几个要点,其余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吴世祖语)。基于此,在叙事诗的教学中,有意设计练习,要求学生为情节添加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具体、更完整。如在《石壕吏》的教学法中,引导学生想象石壕吏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想象妇人的衣着、动作、表情、语言,设想他们对话时的场景。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四、改写、续写、尝试写诗法

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抒情诗改写为抒情散文,叙事诗改写为故事或剧本。笔者曾让学生将《送元二使安西》、《塘湖春行》改写为抒情散文,将《卖碳翁》《木兰辞》改为故事,将《石壕吏》改为剧本,或以《碳被抢后》、《石壕吏续》为题续写记叙文,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诗。如常栋同学以《平行线》为题,写道:命运/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让我们有缘相识/却无缘相交/只能/遥遥的注目/把思念与祝福/给白鸽/传告/语言虽稚嫩了点儿,但毕竟有点诗的味道/不乏诗的灵光。

五、假设情境法

教完一首诗歌后,往往设计,假如你是诗人,处在当时情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比如,学完《卖碳翁》,要求学生设想:假如你是白居易,目睹了卖碳老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种开放式的思考题,既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詩歌主旨,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激活其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在指导朗读中,我借鉴 宁鸿彬 老师的做法,要求学生口中念, 耳朵听,眼睛看,脑子里面想画面,不但训练了联想想象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记忆效率,培养了语感。有时还为诗歌配上音乐,在配乐朗诵中使诗歌形象与音乐形象相互补充,进一步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记忆的效果。

参考资料

(三)

一、渲染意境,古诗换新颜

古诗词的美在于凝练和模糊。其优美的意境往往只有通过读者的想象才会领略,若用白话直解诗意则会荡然无存。因此,对于写景状物类的古诗,让学生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想象来描绘渲染出诗句的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和创造于一体的最佳方法。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中的“残阳”每个语 文 老师都会解释为“落日余晖”而学生合理想象夕阳映照下江面的秀丽景色,以《秀丽的江景》、《江面残照》或《暮江夕照》为题,加以想象把诗景诗境描绘下来,比按句子翻译《暮江吟》来得更有意思吧!

二、联想补白,妙笔绘彩章

叶圣陶 先生曾说:“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挖掘诗句存在的联系,启迪学生展开联想,补其空白,究其意渊,以扩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又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契机。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很优美的诗境,也留有许多的艺术空白,给人以回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补充诗中的“空白”。描绘草长莺飞柳醉春烟的春景,充实古诗中的春景自不待言。而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若能联想补白,该是何等景致啊!如儿童散学早归的欢喜劲儿,步履轻快,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三五成群地讨论起了回家后的安排,语言和动作就成了此时作文的联想补白点;回到家急急地拿出纸鸢赶到草地,想象儿童放纸鸢时的神情和动作吧:有的踮着脚尖,高举纸鸢,迎着风,等待着放飞的一刻,他们的神情认真又欢悦;有的孩子拿着线轴,一手随着风向手捏棉线,做好了随时拉着纸鸢凭飞借力的准备;想象纸鸢“一行飞在青云端”,想象着“纸花如雪满天飞”,想象着“风筝吹落画檐西”,而此时的儿童又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仿佛置身其中,揣测着他们的心理,描绘出天真烂漫的情态„„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个儿童放风筝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想象者成了画面中或事件中的旁观者,身临其境,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具有活力的作文。

用联想补白法对叙事性古诗进行想象作文,犹如把学生带到一棵冬天的树前,想象春天来

临时枝繁叶茂的情景,给古诗联想补白,就如同给冬天的树添上一条条绿枝、一片片嫩叶。

三、虚构再造,细摩写文章

再造,即重新建造、重新制作。再造法,即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抓住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或几点借题发挥,重新立意,谋篇布局,进行虚构的想象性作文。鲁迅在《怎么写》中曾言:创作即是他个人的造作,允许而且必然要有幻想与虚构,不能要求象“新闻记事”那样的“真实”。古诗的创作年代距离我们很遥远,可是诗中的情、景、事、物却是我们熟悉的。因此再造法既可以借古诗中的一点或几点内容进行借题发挥,也可抒发由古诗而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心境”,既然是再造性的虚构的想象作文,那么我们可以极逞“创意之才”,发挥强烈的想象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主观的思想感情、意志欲念,均可借助事物来畅想抒发,感受驰骋的想象所带来的行文的无拘无束,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训练学生虚构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简练的言辞构勒出了简单的情节,回旋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有位现代诗人抓住“去年”、“今日”、“人面”、“桃花”四个重要词语,再造《题都城南庄》,在诗歌中,诗人不仅以清朗的笔调描述了崔护进京赶考偶经农家的经过,又以流露着的浓郁的情感使现代版《题都城南庄》流淌出回肠荡气的感觉。诗人在诗末写着:“你是谁?谁家的女子?

为了谁?站在这春风中?

我在梦中一次次地喊醒,

我在醒时一遍遍地追问,

桃花依旧,笑春风。

而那花下的人呢?

我把寻人启事,写进诗里。 后来广为流传,

一千多年了,

至今没有回音。”

我们读完一首古诗,留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也可能只是一种感慨,亦或是诗中的最打动人心的一个词语。虚构再造,就是抓住这一瞬间的感觉,“跟着感觉走,抓住梦的手,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温柔”,而此时的思维却越来越灵活,甚至于豪放不羁,在感觉的引领下,浓墨重彩地描叙着古诗带给我们的梦般的情节。当然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却总是囿于见识浅薄,即使老师允许其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想象,其想象的结果总难离窠臼。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用经典性的优秀文章来拓宽学生的想象,补充学生想象角度上的空白,让他们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各种端地,写出灵巧新颖的想象性文章。

四、见证诗境,奇思出佳作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习惯,诗人轶事学生虽然接触不多但比较感兴趣。他们读了《七步诗》也就知道了曹植七步成诗;读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就知道了曹操其人,对于杨修以“一人一口酥”参透曹操“盒”字的用意而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读了王冕的“谁家洗砚池边树,朵朵梅开淡墨痕”而与课文王冕学画联系了起来;读了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会到了李白的豪放与洒脱,很自然地联想到流传民间的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等等;读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知道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课外链接更让我们知道了汪伦以“十里荷花,万家酒店”骗来深深敬仰的“诗仙”李白的趣事。

诗人的种种奇事趣事轶事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写作空间。我们可以坐上时光机器,穿越时空,回到某个朝代,扮演诗人或者诗中的人物,亲临古诗中的情节。比如,我们可以看着古诗,来到风烟弥漫的三国,化身曹植的友人,听他倾诉七步成诗后的愁肠。穿越时空,来到梦幻般的唐朝,让我们变成汪伦,亲自与李白泛舟小湖,吟诗会友;变成一位过路人,受到一豆昏黄灯光的指引,无意中在黑夜里投宿在李商隐家,看他写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们可以回到清瘦的宋朝,成为岳飞麾下的将士,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将军驰骋沙场,感受金戈铁马的悲壮。阅读着古诗,我们可以尽情地挥洒想象的笔墨,就这样,我们可以写过春秋,写过三国,写过唐、宋、元、明、清,有多少诗人可以在我们的笔下重生?有多少诗人的小花絮可以在我们的笔下绽放?有多少历史事件可以在我们的笔下重演?而我们既在这样的想象中练笔,也在这样的练笔中既感受着诗人的喜笑言嗔、抑郁沉顿,又感受着历史激情的冲荡。

上一篇:歌颂祖国的诗歌朗诵下一篇:关于冬天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