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范文

2023-09-15

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范文第1篇

1 生物检测技术种类

1.1 PCR技术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的中文意思是聚合酶链式反应, 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该技术最初的应用领域为基因克隆领域和转基因检测领域。但是, 由于该技术具有众多优点, 比如具有微量性、精确性等, 使得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其他领域。特别是随着对食品中微生物性质的了解, 该技术在主要食品安全检测中显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最早应用于生物检测领域是在1992年, 而应用于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则要更晚, 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直到2002年国内才见相关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的文献报道。马宏伟等人通过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检测体系, 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肉类、奶类和水产类食品中容易感染的致病性小肠耶尔森氏菌进行了检测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近年来, 随着生物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基于PCR的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也在不断提高。

当时, 就像任何新技术都具有两面性一样, 基于PCR技术的生物检测技术也有其缺陷, 例如对于检测样品中存在的死亡菌体, 该技术则容易产生假阳性和不能准确检测等现象。研究人员进行不断改进, 希望通过将基于PCR技术的生物检测技术跟其他方法相结合, 找到一种全新的更加有效地食品检测方法。

1.2 生物酶技术

基于生物酶的食品安全生物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该技术是非常常用的生物检测技术, 能够从代建样本中成功检测出残留农药和毒性微生物的准确含量。不仅如此, 该技术还可跟其他技术相结合产生先进的检测技术, 如, 将该技术跟免疫学方法相结合产生的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检测技术, 由于其优异的特性, 已在食品安全领域检测的各个领域广泛使用。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检测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准确度和敏感度都非常高,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该检测技术对蔬菜和瓜果类食品样本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限为, 对奶制品中各种除草剂残留的检测限为。所以, 世界粮农组织 (FAO) 已经向许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大力推广该技术, 美国的食品安全部门也将基于酶联免疫分析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作为检测农药残留的主要技术。

1.3 生物芯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对进出口食品的卫生检疫已经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壁垒。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也都相继开展了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食品检测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技术采用光导原位等方法, 能够将检测样本中的生物大分子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 进而构成密集的分子排列, 然后与已经过标记的待测样品中的靶分子进行杂交, 最后通过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分析, 能够非常快速、高效、准确地对待测样品中的中靶分子数量进行判断, 因此可说, 基于生物芯片的食品检测技术是现有检验、检疫领域中速度最快、适用范围最广的高新技术。所以, 基于该技术的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的安全状态有一个科学、快速的了解。

1.4 生物传感器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是通过具有较高选择性的生物材料对各种有毒分子进行识别, 当待检测样品中的毒性物质分子与识别材料结合后, 把所产生的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转变为光电信号后输出, 进而得到对检测样品的检验结果。

该项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的优点,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各种要求。因此, 该项检测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检测和病原菌检测]等众多领域。当然, 基于该项技术的食品检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该技术的使用寿命和检测稳定性还不尽如人意, 使得该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受到一定的制约。

2 应用实例

2.1 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检测

对于食品中残留的药物成分对人体的危害问题, 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因而对农产品中残留药物成分的分析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 在农产品中成功应用的药物残留检测技术是生物酶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用生物技术对药物残留进行检测的方式出现的更早, 早在1989年, 人们就开始用电流式生物传感器来测定检测样本中的有机磷杀虫剂, 其中使用的就是人造酶, 该技术可以对样本中的硝基酚和二乙基酚进行有效检测, 且时间较短。

2.2 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也不容忽视, 所以, 采用快速有效地检测方法是限制有害微生物扩大传播的有效途径。生物检测技术在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国的田银芳等人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奶制品样本中的沙门氏菌进行了成功检测, 证明了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3 转基因食品检测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和普及, 以及各种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 能对各类转基因产品进行有效检测技术也随之出现, 现在, 应用于该检测领域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酸检测方法、酶活性检测方法以及蛋白质检测方法等。

2.4 样本成分和品质的检测

最早应用于食品样本成分和品质检测的生物检测方法, 是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食品检测技术, 只不过开始的检测种类较少, 如最早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主要是葡萄糖传感器, 只针对食品样本中的含糖量进行检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用于对样本成分和品质检测的技术也越来越多。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 食品检测领域的快速检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该技术领域, 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在, 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这必将促成生物检测方法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 食品检测领域的快速检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该技术领域, 生物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在对食品检测领域中所使用的生物技术进行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 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示例进行了说明, 对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食品检验,生物检测,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PCR

参考文献

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范文第2篇

合理配置浓度 使用杀菌剂(包括水剂和可湿性粉剂)喷雾时,都需要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不同的杀菌剂其使用浓度都有其特殊要求,配置浓度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不可随意加大或缩小。如果浓度过高就极易造成药害,而浓度过低则达不到用药防治病害的效果。

选准喷施时间 一般而言,喷施杀菌剂的时间过迟或过早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喷药时间过早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降低防治效果。而喷药时间过迟则因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或造成为害,这时即使喷内吸治疗剂,也因“亡羊补牢”而“事倍功半”。因此,使用杀菌剂时应根据作物不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以及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用药。通常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均应掌握在发病前(保护性用药)或发病初期(防患于未然)为佳。

掌握用药次数 杀菌剂的喷药次数主要是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确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2~3次。遇特殊情况,如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1次。

提高用药质量 用药质量是指喷药时要求雾点细密,喷药均匀,要喷遍植株茎秆和叶片正反面,力求做到不漏喷。

严格防止药害 杀菌剂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一般水溶性较强的药剂容易发生药害,其次是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例如波尔多液一般不会造成药害,但对铜敏感的作物可以产生药害。豆类、马铃薯、棉花则对石硫合剂敏感,药害的概率较高。再者,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级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药害与气象条件,如气温、日照等,也有一定关系,一般高温干旱、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等条件下用药均易引起药害。

谨慎混用药物 杀菌剂不少为碱性农药,故不能与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杀虫剂混用,例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不能和对硫磷、乐果、敌敌畏等混合使用。还有一些微生物杀菌剂如多菌灵、白僵菌等,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菌灵等杀菌剂混用,否则,同样会造成杀虫(菌)微生物丧失生理活性和杀虫(菌)能力而失效。另外,一些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并致药害的也不能混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杀菌剂都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有少数杀菌剂与农药混合后还可起到增效的作用,例如,乐果与酸性杀菌剂如代森锌或可湿性硫磺或胶体硫等混用,不仅不会影响药效发挥,反而有提高药效的作用。

注意规避抗药性 使用杀菌剂也存在作物病害的抗药性问题,长期使用单一的药剂(主要是内吸杀菌剂),就会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即使多次重复用药也无济于事。为规避病害抗药性,要在科学选用农药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不同类型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严禁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农药。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光桥) 邮编:413046]

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范文第3篇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煤炭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矿物加工技术专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选煤实用化学、普通电工学、重介选煤技术、选煤机械学、跳汰选煤技术、浮游选煤技术、选煤厂设计、选煤厂技术检查、选煤厂企业管理。

实习实训 认识实习、零件测绘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基础)、维修电工实习、课程设计(专业)、选煤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条件 理论课程、实践环节考核合格,至少取得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制图员资格证书的一种。

职业岗位 从事选煤机械设备、零件等的安装、维修、管理等工作,从事选煤工艺生产调度、技术改造等工作,从事煤炭质检和选煤厂管理工作,从事选煤厂和火力发电厂煤炭质量检测等相关行业工作。

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范文第4篇

生物技术(抗菌肽)

生物工程技术创业公司“海斯波迪”利用发酵原理生产制造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抗菌肽,而抗菌肽应用在果蔬等农产品上,在延长保鲜期的同时还能体现出其绿色、安全性。

从种植采摘,到收购存储,再到运输和销售,基本每一条环节都对保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有两类客户需求更为强烈,一种是不易存储类的果蔬种植大户,另一种是不易存储类的果蔬进出口商。对于相对不易腐烂的水果商(比如苹果、橙子等),如果防腐手段性价比较高,该商户也愿意积极尝试。

抗菌肽对真菌、细菌等均有抑制效果,不仅仅用于果蔬的保鲜,还可以用于水产、肉制品、熟食等的保鲜,简而言之,其潜在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多。

物理技术(保鲜冰袋)

冰袋是较为常见的利用物理技术保持食品新鲜的方法之一。相关包装企业表示,保鲜冰袋主要分两种。其一是带中装有干冰,一般来说生鲜食品保鲜不需要那么低的温度,而干冰保鲜,消费者也可能因为不当接触被冻伤。

因此,大部分生鲜电商采用另一种保鲜冰袋,其袋中液体是水、防腐剂和高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液体保鲜冰袋中的成分总体安全。但是,并非液体保鲜冰袋就是最佳的保鲜方式。因为绝大多数保鲜冰袋的外包装是普通塑料袋,并非可降解塑料袋,如果没有合理的回收方式,对环境的污染还是存在的。

预防保鲜冰袋带来的环保压力须双管齐下,创新生鲜食品保鲜方式,要么从源头减少保鲜冰袋的使用量,要么是提高重复使用率。诸如,市场上已出现了新型保鲜包装,将原先一整袋的保鲜液体用一个个小空间分隔,整个包装更像一张有厚度的包装纸,可任意裁剪和弯曲。这种设计能让商家和消费者根据不同商品的形状进行包装,按需使用,减少浪费。

化学技术(保鲜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食品化学保鲜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运用化学保鲜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来提高食品耐藏性,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比如果蔬放时间长了可能会产生霉变,既有细菌、霉菌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也有某些果蔬自身所含的酶的作用,所以我们如何杀死这些霉菌,让食物保持长久的新鲜,是一个重大课题。

然而食品保鲜剂、防腐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让我们能够一年四季吃到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满足营养和口味的需要。不过,很多人提到添加剂便“谈虎色变”。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本身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因为全世界使用统一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方法及标准,对它的管理实施的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监管。

变频技术(变频调速)

我们知道,变频技术通常用于空调当中。其实,与家用空调比,冷冻、冷藏保鲜系统采用变频技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据笔者了解,冷库、冷藏库特别是冻结过程是变温蒸发系统,通过变频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制冷压缩机的性能,既起到了保鲜作用,又能节约能耗。

但是,变频技术在冷库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若在速冻库上应用,有更明显的节能效益,对保鲜库,通过多机头并联技术完全可以达到节能目的。对于冷库上的应用,缺少相关控制策略和运行维护经验可能是制约国内冷库应用变频技术的瓶颈所在。

变频技术应用方面,冷冻冷藏行业远远落后于空调行业。然而,冷藏保鲜库若是利用好这一技术,将有效地解决保鲜过程中能耗大等问题。有行业人士表示,冻结过程的变频是很好的突破口,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当,相信变频技术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水分子激活技术

据了解,最新产品m鲜生系列冰箱,其搭载的全球首创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成为关注焦点。而“基于水分子振动的全保鲜技术研究及应用”已通过国家级技术认定。

食品工业生物技术范文第5篇

1、凡属我院2010 级学生必须修读公共选修课。

2、每位学生每学期最多选2 门(也可以不选),但毕业前选课门数必须达到 4 门。

3、选修课开设学期: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共四学期)

二、选课流程 第一步:进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页(/)。

第二步:进入教务管理系统。(点击学院网页中下方“教务管理”图标)。 第三步:用户登录。(密码为学号)

第四步:进入“网上选课”子菜单>“正选”。

第五步:进行选课界面。

第六步:选课。

(1)查看课程详情。

(2)选定课程。

(选两门者可重复此步)

第七步:提交选课。

第八步:选课成功。

上一篇:产业集群下一篇:农业种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