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

2023-05-21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经济全球化,目前所探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的。随着我国履行WTO的承诺,银行业在逐步的开放,相对封闭与独立的中国银行业也逐渐融合于全球金融平台中。全球化金融,对于任何单一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本国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加大了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此,充分理解金融全球化,并通过了解其背景将会带给银行业的巨大风险,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融安全的含义

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中保障其安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自身的金融安全竟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间的金融问题或许会导致全球性质的金融问题。金融的全球化发展,给各国的金融监管部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保证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当前各国都需应对的问题。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安全”这一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与诠释。这说明,目前对金融安全的概念,进行明确具体的定义,较为困难,我国对此研究,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学者间对此任存在分歧。当前世界,尚无绝对可以信赖的金融市场,危机和安全总是相辅相成。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因其市场基础好,金融体系完善、法律环境优越,对此全球化金融对其冲击有限,因自身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而言,因体制转型,带来了承重的负担,其表现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若现阶段对金融业全面开放,将会造成较高的风险,所以,当一国金融体系,在风险可控,法律完善,制度严谨的环境下,其金融全球化是安全的,反之则充满了风险。

二、银行金融安全问题

(一)我国银行金融体系脆弱性需加强

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它们具有明确的产权制度以及信用保障制度制度,内控机制优良,法律制度完善;但我国银行基本属于政府主导型,经营机制市场化不足,政府干预过多,导致银行产生内生性缺陷。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银行体系的缺点逐步暴露,脆弱性加强,低效率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纠正。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银行金融环境竞争激烈,一旦金融市场开放,外资银行和国外资本马上就以“抢滩”的态势占据我国金融市场,海内抢占市场、海外牢固市场,对我国银行体系造成夹击之势。此时,我国银行业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调管理方式、纠正经营模式、改变内部体系,而只能以“掐脖”式的方式自救,即积极迅速的调整管理机构,加快速度进行金融改革,从上而下的发动银行业改革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银行可能会因国外银行的冲击而面临较大风险,最终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危害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

(二)外资金融威胁我国金融主权

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安全问题不可轻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其体系尚未健全的大背景之下,外资银行大量的涌入,通过股权交换或其他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若管理出现漏洞,将会造成国家金融被外资把控的局面,从而危害我国的金融主权。金融资本的充足率为一国的主要经济基础,对于金融寡头而言,他们将会把持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命脉。在国际客户和国内客户利益产生冲突时,银行自然而然的会向本国客户倾斜,甚至利用其监管盲区,做出不利于本国企业和国家金融主权的事情。外资银行在处理海外业务时,贷款也会优先于自己的业务与利益,其模式并非完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需,如外资银行不接受我国中央银行的指导,国家金融主权將会很容易遭遇到侵害。加上外资银行与外国金融市场联系紧密使我国对外部抗压能力减弱,削弱了本国维护银行业其金融风险的抵抗能力。外资扩大时,政府对他们的信任也会逐步扩大,企业对政府施压也会不断增强,影响着国家的宏观政策,直接威胁到一国的金融主。

(三)银行金融监管有待提高

在全球化金融的形式之下,面对其金融监管的法律保障成为了改革的重点。目前国内银行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我们从效率提升的监管角度来看,银行金融监管,并不是为了保障银行高风险低效率下运行的金融机构,而是从公共利益出发,保障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并在其中找到其平衡点,这点对于银行监管立法尤为重要,主要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与协调,维护银行金融业整体运行效率与平衡。

三、结语

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依照WTO相关条款,针对金融领域的开发程度在逐步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给我国金融监管部分带来了新的难题,同时也给我国宏观调控造成了困扰。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安全问题,在开发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对全球化经济背景下金融领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解变的极为重要。(作者单位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安全; 经济安全; 问题; 保障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7

1 前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逐步走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全球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但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安全问题逐步凸显。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据美国金融时报报道,每20秒就发生一次计算机安全事件,1/3的防火墙被突破。2010年的“维基解密”可以说是一次最震撼的信息泄露事件。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已渗透到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的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安全。

2 信息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在国家安全中,经济安全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政府高层,应该知道履行自己工作需要的国内外经济信息,而企业以及国家经济运行的敏感、机密信息如被其他企业、组织或国家所获取将会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1]。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资源。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原动力,也正是信息带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2]。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信息是增加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一条纽带。掌握当前的国内国外信息,也有利于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占得先机[3]。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信息安全关乎我国的工业、外贸、金融、地方企业、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环境等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安全,是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石。

在当今世界,谁拥有最多最准确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经济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对信息的争夺愈演愈烈,各国都在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同时想尽各种方法和手段窃取、破坏其他各国的重要信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世界一些跨国企业和国家高度关注我国的市场环境,也觊觎我国的信息资源和情报。而互联网的发展,更为一些不法分子和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再者,由于技术的漏洞和安全上的隐患以及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信息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令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经济间谍几乎无处不在。对企业来说,经济数据的泄密更像是一场灾难。在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前两年曝光的力拓间谍案,就给中国的钢铁企业带来了数百亿元的直接损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52%的网民曾经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关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人民币。图1所示的数据是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网络安全事件给网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因信息安全事故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常常发生。首都机场曾因计算机系统故障,导致6 000多人滞留机场,150多个航班延误;南京火车站电脑售票系统突然发生死机故障,整个车站售票处于瘫痪状态;广东工商银行因系统故障,全线停业一个半小时等,不胜枚举。这些事件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瘫痪的问题,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4]。

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只是经济损失的冰山一角。因为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是难以估量的。总之,信息不安全,经济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信息安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

3 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人为因素

人是信息的创造者、知情者、传递者、管理者,网络、计算机的使用者。因此,人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也正是引发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来看,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信息的安全性:① 人为意识、人员管理、社会意识。研究表明,员工的疏忽是数据安全的最大威胁,80%多的数据泄露都是由于员工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② 信息犯罪。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犯罪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受信息犯罪的危害严重,窃取商业机密、非法倒卖信息、信息诈骗等手段更是多种多样。其中,经济领域的信息犯罪尤为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③ 网络黑客。黑客以非法手段进入电脑系统和网络,不仅带来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对国家的安全也危害严重。法国财政部的电脑网络自2010年12月起遭遇网络黑客的持续攻击,大量涉及法国财政部和二十国集团(G20)的资料被盗。

3.2 技术因素

计算机已成为承载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计算机本身的安全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

(1) 硬件因素。CPU、硬盘等电子元件极易受到损坏或是被窃取,使得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像硬盘、CPU是电脑的核心元件,如果损坏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破坏,再者木马病毒也极易侵蚀优盘、硬盘等元件,造成对所存储信息的破坏。

(2) 软件因素。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本身缺陷或是漏洞,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使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由于软件易被篡改或是盗窃,一旦软件被篡改,其功能就会受损,以至于整个系统都会瘫痪。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资料极其珍贵,如被破坏,损失是无法估计的。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管理,如果出现漏洞或故障,系统中的文件将会受到损害,导致信息无法提取或是丢失,系统的漏洞也易被黑客利用木马病毒等手段攻击,使得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还有一些网络软件、网络服务也影响着信息的安全。现在,好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的虚拟网盘中,网络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安全性不容忽视。电子邮件就是一个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服务,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但也是安全隐患最为严重之处。

3.3 环境因素

(1) 内部环境。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是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前提。连接线路、防盗安全等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也就无法保障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安全。

(2) 外部环境。虽然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相对其他因素较小,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例如意外断电可能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的丢失或损坏。对信息安全领域来说,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会直接毁坏所有或部分重要文件以及信息设备,还能够切断信息的传递通道,造成信息无法使用,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瘫痪。而且灾害是不可预料的,发生时也没有任何的预警,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4 计算机病毒等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对文件的攻击方式很多,有删除、替换内容、部分代码丢失等。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商务来往的电子邮件、下载等方式传播,还可通过局域网、可移动存储设备等方式传播。2004年的SCO炸弹病毒全球爆发,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61亿美元。2006年底的熊猫烧香病毒给世界经济带来上亿美元的损失,对企业、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手机上网、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感染病毒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中科院调研报告显示,当前68.6%的手机用户正面临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

计算机病毒、木马、垃圾邮件等网络攻击的日益频繁和愈演愈烈,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国家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4 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并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1 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现状

4.1.1 重视程度增强

国务院信息办专门成立了网络与安全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0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我国信息安全现状、问题、目标和任务加以阐述。

4.1.2 政策法规的出台

为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国家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条例(草案)》等政策法规,我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标准也陆续出台,加强了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力度。

4.1.3 信息安全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92.94亿元。信息安全产品的技术与产品逐步走向产品芯片化、客户化、平台化和高技术化。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的规范化进程已经走上正轨。技术层面,有一批致力于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研究机构与公司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一批学校成立了研究所、系科与教研室, 目前注册的信息安全公司或具有安全经营项目的公司有几百家[5]。国家各部门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4.2 我国经济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但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泄密、犯罪种类繁多,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2010年的力拓间谍案更是给我国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这也说明我国在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相应地,由于人为原因以及技术安全措施不到位,使得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相关信息泄露的威胁也日益增加,进而对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形成威胁。本文主要从经济安全的视角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4.2.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不健全

4.2.1.1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形态发生了变化,逐渐数字化、电子化,信息的传播途径和形式也发生了变革,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模糊化,防范意识严重不足,尤其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防范意识的欠缺。近年来,每当政府机构公布国民经济的关键数据前,一些媒体或研究机构总是能准确“预测”,2010年6月,一位政府官员在召开某券商会议上透露了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与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这与两天后政府公布的数据完全吻合,该信息的提前泄露,导致当天的A股市场大幅震荡。许多重要的经济信息时常通过一些会议、报告、学术研讨会等随意泄露出去;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被外国机构获取,无形之中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损失。

有调查显示,我国有62%的企业承认出现过泄密现象[6],国有企业成立商业机密专门管理机构的比例不足1/5,有1/3以上企业未设立任何商业信息保护机构,私营企业的问题则更为严重。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的薄弱已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4.2.1.2 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的缺失

法律是保证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经济活动利益的一个必要的措施。我国虽然已出台了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但由于信息化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力度不够,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条例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权责的明确、法律法规的覆盖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且现有法律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依然侧重于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而忽略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

在经济信息安全方面仅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商业秘密的界定和防范措施缺乏相应准则;对于境外集团窃取我国的关键经济数据、信息等行为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使国外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使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涉及商业机密的法律法规分散、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增加商业机密流失的风险;人才流动的加快也使得商业秘密的流失风险加大;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经济诈骗、商业间谍、窃密贿赂等手段越发频繁,而关于网络经济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因此对网络信息与网络经济贸易的安全性保障不足,这将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13年的两会期间,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不少委员提出应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要保护好国家、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层面立法势在必行。

总体来说,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现有法律制度已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安全工作的需要。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大量的网络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给大量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对于相关机构的权责分配不够明确,没有统一的管理条例以及执行规范。而《国家安全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国家安全整体的事项,并且侧重的是传统的政治和军事领域,对于经济安全,尤其是经济信息安全这样一个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存在的威胁仍缺乏适当的法律规制。除了经济间谍外,跨国公司对我国实施商业贿赂获取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的案件不断增加,经济信息的可控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经济安全。

4.2.2 信息产业技术薄弱,信息安全产业有待进步发展

4.2.2.1 信息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技投入还有待提高,我国2005年科技投入仅仅占当年GDP的1.3%,2010年提高一倍左右,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研发机构不健全,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重视。

其次,由于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使得我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安全长期受到发达国家的威胁。引进的信息技术缺乏信息安全保护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一些国外进口软硬件中可能隐藏着木马病毒,无形之中窃取了我国大量的机密信息,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完全受制于人。

4.2.2.2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就已经发展信息安全产业,美国信息安全产品年产值已达500亿美元。2009年全球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了885.09亿美元。中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达到了123.10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7.0%。但是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还不成熟,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企业初期风险较大,所以信息安全领域企业较少,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也不多,市场占有量有限,仍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国内信息安全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差,主要核心技术还是依赖国外,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人。即使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也由于用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较高,技术人才的紧缺,产品市场预期前景不明朗,使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陷入困境。我国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与国外相比成本较高,技术不够先进,实用性上也存在着差距,在产品竞争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4.2.3 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4.2.3.1 计算机木马、病毒的急剧增加

计算机病毒、木马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威胁越来越突出。系统存在漏洞和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等是导致该类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病毒样本库的统计,2009年新增病毒样本299万个,是2008年新增病毒数的3.2倍,其中木马程序巨量增加。跟踪监测和研究分析表明,当前,计算机病毒木马本土化趋势加剧,变种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潜伏性和隐蔽性增强、识别更难,与防病毒软件的对抗能力更强,攻击目标明确,趋利目的明显,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严重威胁[7]。

4.2.3.2 网络犯罪增加,经济窃密手段多种多样,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严峻

2010年捕获的恶意代码总量为939.772 1万个,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30%。图2是2006-2010年捕获的恶意代码数量走势图,可以看出恶意代码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0年我国境内近500万个主机IP地址感染木马和僵尸程序。数量较2009年下降21.5%,但其中被篡改的政府网站高达4 635个,比2009年上升67.6%。我国网站安全状况亟待改善,亟需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保护。2010年国内新增木马和欺诈网站给网民造成了51.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更难以估量。

一方面,发达国家及其情报组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监听监视我国经济情报,非法获取、篡改我国信息或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经济波动,以获取经济乃至政治上的收益;另一方面,他们还通过商业贿赂、资助学术研究、举办研讨会以及派专人在合法范围内收集企业简报、股东报告甚至是废弃垃圾,通过仔细研究,分析出有价值情报等方式大量收集我国经济信息。窃密技术日益先进与手段日趋多样化、合法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特别是经济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2.4 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平落后,防范应急能力不足

虽然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有技术水平的原因,但是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也没能做到同步。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据统计,在所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中,人为的因素占据了一半,仅有3%是不法人员攻击造成的,技术因素也仅占10%。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部门的重视,但是管理力度、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都有不足,没有准确定位技术、配套法律与管理的关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

信息系统抵抗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外部威胁的能力不足。2003年7月,上海地铁4号线发生渗水坍塌事故,险些造成上海社保中心大楼中的重要数据丢失;2004 年中航油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数据的泄露,中国操盘手遭到对手的联合狙击。国际炒家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却不清楚对方的情况[8]。以上事件暴露出一些重要信息系统的管理、防范能力较弱。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是将信息安全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点的根本保证。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工作始于1999年,2002年在信息产业部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国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协调中心”。但我国应急工作起步较晚,应急处理整体水平不高,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快速妥善处理。主要原因是应急预警系统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方案与准则;技术上不够成熟,设备不健全,缺乏安全防护能力,对潜在威胁的检测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抵制不安全因素的攻击;预警能力有限,不能有效预警防范可预防事件的发生;安全事件发生后,由于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备以及处理问题的经验欠缺,不能把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

5 如何加强国民经济安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为加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

5.1 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应该健全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环境的法律法规,覆盖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使得在信息的保护上有法可依,并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做到违法必究,遏制信息安全犯罪的发生,有效打击犯罪分子。尤其应该尽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以打击各种不法行为,切实保护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国家经济信息的安全。

总之,以法律预防和打击各种侵犯经济信息安全的行为,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针对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建立健全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实乃理论界与实务界当务之急。对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商业秘密和情报信息提供全方位、高强度的保护,真正把“保安全、保发展”落到实处。

5.2 提高信息安全的社会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我国有许多不重视经济信息安全的案例,教训深刻。比如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以及稀土价格谈判上,我们作为最大的买家或卖家却都无法掌握定价权。主要由于我国企业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利用信息,使得国外企业乘虚而入,造成我国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相比之下,外商则想尽办法获取相应的经济情报,掌握定价的主动权,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一些企业对信息重要性意识不足,造成信息泄露,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加强经济信息安全,要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提高全民的保密素质。有媒体报道说日本公司的所有雇员都要定期接受信息安全相关训练。日本企业收集中国商业机密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中国景泰蓝工艺、宣纸工艺等早被日本企业盯上,并让中国相关产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首要的工作是普及信息知识,做好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让企业和个人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合理利用信息,保护信息,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国家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减少因工作疏忽、认识不足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当前国家应多管齐下,从体制和机制上恢复并加强对经济信息保密工作的长效管理。应约束、规范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与学者接受境外企业、机构资助的课题研究,严禁涉外部门和企业工作人员在外企或驻华商业机构“变相任职”。做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准则,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

5.3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观念的更新,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高级别、高层次的手段与设备不断出现,使得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通信安全等的定义与认识需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同时要增强我国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水平,增加对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的投入,鼓励技术上的创新,不再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硬件产品。

能够对信息安全产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必然是民族企业,因此要增强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扶持力度,保障信息安全产业的健康发展,开拓信息安全产业的市场,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政府采购应优先考虑民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并且要鼓励国内企业采购民族企业的信息安全产品。在国家重要领域与重要项目上要完全采用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在创新资金、项目贷款、税收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证。

5.4 完善经济信息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经济信息管理是一项防范性工作,不仅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建议在国家层面应尽快成立国家经济安全委员会,主要负责外资、外国商品进入情况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军工、能源、电信等产业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把市场信息通过科学分析,上升为情报。这是无价的知识资源。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国企经营层实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经济安全保密双责任制监督考核和奖惩任免,以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并保障国有经济安全健康运行。

同时要提高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能力,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预案。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防护成本。提高发现处理系统漏洞的能力,提高检测监管水平,有效防止木马、病毒等潜在威胁对信息安全带来的危害。

主要参考文献

[1] 雷家骕. 国家经济安全导论[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 国家经济安全[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3] 曲维枝. 信息产业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潘小刚. 中国信息安全报告:预警与风险化解[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5] 方清涛. 中国基于信息安全的策略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2(3).

[6] 卫权.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亟待加强(上)[J]. 保密工作,2009(7).

[7]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公安部2009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报告[R]. 2010.

[8] 鲁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话语权与信息安全[J]. 求是,2010(14).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旅游安全是旅游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旅游安全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全面正确认识旅游业存在的各种旅游安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减少和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旅游管理部门和研究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亚太区外国游客 旅游安全 成都市 认知

以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为例,1995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旅游事故21起,1996年为26起,1999年则达到了40起。近几年的“黄金周”期间虽然重大的事故不多,但交通、偷盗事故和旅游景点的伤亡事故仍屡见不鲜,旅游中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旅游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旅游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进行旅游安全研究的现实根源。

成都市的涉外旅游长期以来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根据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最新统计的资料,近几年来成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占63.8%,所以本文将以亚太市场为目标进行成都旅游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

1.旅游安全的涵义

旅游安全指完成旅游活动的所有要素的安全,包括旅游者安全、旅游产品安全和旅游安全管理。其中,旅游者安全包括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和心理安全;旅游产品安全表现为旅游供给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旅游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旅游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和旅游行业安全管理,如饭店消防检查、旅游安全立法等。

2.期望-实绩比较模式

本文通过调查亚太区外国游客对成都市旅游安全问题的认知,借助期望-实绩模型,通过亚太区外国游客对成都市旅游安全现状的满意度来分析成都市旅游安全存在的问题。

在满意理论中,符合期望理论已成为顾客满意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Oliver假设的期望-实绩模型为:顾客满意度=f(期望,符合期望过程)。Oliver认为,顾客在购买之前先根据过去的经历、广告等宣传途径,形成对产品或服务实绩特征的期望,然后在随后的购买或使用中感受到该产品或服务的实绩水平,最后在感受到的实绩与顾客期望的比较过程中进行判断。如果实绩不能满足期望,将导致顾客不满意。如果实绩满足期望,则将导致顾客满意。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将亚太区外国游客来成都之前的旅游安全期望与来成都市之后的旅游安全实绩感知相比较,以顾客的期望与感知之差和游客感知安全指数来分析成都市旅游安全现状。在设计旅游者调查问卷中,从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调查旅游者的安全认知。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亚太区游客来成都市之前对成都市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的安全担心程度一般。只有10%左右的游客表示比较担心成都旅游六要素的安全,而非常担心成都市旅游安全状态的游客只有5%左右。而亚太区游客在成都期间感知到的旅游安全指数较之前期望的差别不大,大部分游客认为成都旅游安全一般或比较安全,分别占35%和34%左右。

3.亚太区外国游客对成都市旅游安全认知量化分析

在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期望-实绩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又采取了李克特5点式量表法进行分析,从而对亚太区游客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安全程度进行量化比较研究。对旅游安全的感知程度进行细分量化,其中5分表示非常安全,4分表示比较安全,3分表示一般安全,2分表示比较不安全,1分表示非常不安全。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游客对旅游安全因素的评价结果,建立旅游安全的单要素评价模型,其数学公式是:,式中:Mj表示就旅游六要素中第j个要素的旅游安全程度游客感知的评分结果,mi表示该项安全程度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1-5分),ni表示选择该安全程度项mi的人数,N表示填写有效问卷的总人数。其中ni/N表示选择该项安全程度的人数在全部被有效调查的旅游者中所占的比例。下面根据前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应用该模型分别求出旅游六要素的旅游安全值:

以亚太区为例,认为成都市旅游非常安全(5分)、比较安全(4分)、安全程度一般(3分)、比较不安全(2分)、非常不安全(1分)的人数分别为30人、105人、80人、15人、0人。利用该模型,则亚太区感知的旅游安全值:

M吃=13%×5+45.7%×4+34.8%×3+6.5%×2+0%×1=3.82

M住=21.7%×5+26.1%×4+32.6%×3+13.1%×2+6.5%×1=3.44

M行=26.1%×5+31.3%×4+30.4%×3+7.8%×2+4.3%×1=3.67

M游=13%×5+33.0%×4+34.8%×3+12.6%×2+6.5%×1=3.33

M购=15.2%×5+34.8%×4+37.0%×3+8.7%×2+4.3%×1=3.47

M娱=17.4%×5+32.6%×4+39.1%×3+7.8%×2+3.0%×1=3.53

4.对成都市旅游安全的评价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通过游客的安全感知调查可以看到,亚太区游客对成都市的旅游安全感知普遍不高。他们认为成都市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存在安全问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饮食问题。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者来成都旅游的一大目的就是品尝成都的四川名小吃。有部分受调查者反映成都部分餐饮店的饮食不卫生,并因此导致他们的旅游安全感知下降。

第二,住宿问题。大部分外国游客表示,在入住的酒店中语言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客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进而导致客人心理上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特强烈。客人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重要物品也时有丢失,不时的有陌生电话骚扰。另外,客人表示酒店在防火防盗方面的保障措施很不到位。

第三,交通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车速过快,二是车费过高。同时也有对诚信问题的反映。调查者表示,在入住的酒店中都有出租车接送机服务,但价格都较高。出租车司机为了创造更多的收益,经常出现开快车、带着外国游客绕远路,以赚取更多费用的行为。

第四,游览、娱乐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风景名胜区和公园中游乐设施、险要地段景点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够。多数游客表示对成都市旅游设施保障存在很大的担忧。

第五,购买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旅行社或者酒店会推荐一些游客不熟悉的消费清单。另一方面就是导游人员的促销。在旅游景点,导游会安排游客购物,这让不想购物的客人很为难。

4.2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1)饮食方面,一方面要靠有关部门加强行业规制,加大饭店安全保卫部门的执法力度,制定各主要部门安全工作条例,确保各部门的工作井然有序,提供健康、美味、独特的餐饮服务。另一方面应该提高营业者的认识,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保证食品卫生符合行业标准。

(2)住宿方面,宾馆饭店首先应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环境,为客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下榻环境;其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定期开展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办理寄存手续;再次应为客人保守秘密,对打进的电话应征得客人的同意后方能接入。

(3)交通方面,一方面要靠相关行政部门的强制规范,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司机的职业道德,为了使游客以及司机的安全有所保障,更需要司机工作者的自律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加强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

(4)游览、娱乐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保旅游设施、车船缆车等旅游服务设施安全可靠,确保万无一失。第二,做好景点、险要地段的检查,建立和完善防护措施。第三,健全游览地区的车、船、缆车、索道等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第四,严格控制节假日游客容量、制定应急预案和采取控制疏导游人的办法。

(5)购买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下几点:

第一,成都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旅行社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整治、检查的力度。第二,旅行社应该在与旅游者相关活动环节上,加强旅游保险、安全预警、应急救援措施。旅行社和有关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导游人员职业素质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导游人员的安全观念培养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聚焦旅游安全[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 谷慧敏.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 Conant,J.S.,T.Clark,J.J.Bumett and G.Zank.Terrorism and Travel:Managing the Unmageabl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1.2006.

4. A Safe Trip Abroad,U.S.Department of State,2006.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在网络环境下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基于这一背景,首先从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着眼,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净化网络环境,使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措施

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开创了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当代网络环境下加强个人信息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促进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安全。

1 我国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概述

为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是每一位公民所关注的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多条关于如何加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9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互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81条规定:“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权。”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虽然还有很多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的保护[1]。

2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虽然出台多部法律法规捍卫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各种问题不断的爆出,为更好地确保个人信息安全,认真分析和总结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泄露

将会影响公民的生活稳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人们对自身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由于一些特殊需要,在网络上注册个人信息,而没有做好加密措施,加上病毒、木马一入侵,就使得人们的个人信息被盗走,姓名、电话号码泄露后,就会收到各种陌生骚扰电话,给生活、工作带来影响,如果身份证被泄露,不法分子可能用你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去办假身份证,干非法的事情,类似的问题出现过很多案例,也引起了一些新闻媒体的关注,并且经常看到媒体曝光个人信息被盗的案件。如浙江卫视的《中国蓝新闻》栏目,就曾以《2000万开房数据泄漏风波:个人隐私网上一览无余》为题进行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报道,尤其是报道中提出通过某网站就能查询对方的开房信息。[2]这些信息的泄露,极大的威胁了个人信息的安全。

2.2 个人照片泄露

如果个人照片遭到泄露,被非法人员传到网络上,很可能就会因为一张普通的照片,而遭到“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的隐私权。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给受害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3 账号及密码泄露

现在很多人为了方便,将自己的账号及密码存在电脑上,这样在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账号密码泄露问题,密码一旦遭到泄露,不法分子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账号里面的财产,财产莫名的不翼而飞。另外,由于现在QQ用户增多,各种盗号木马、插件也成出不穷,密码被盗的现象严重,密码被盗后,不法分子就会冒充QQ好友或者家人来骗取朋友、家人的钱财,曾一度很多人上当受骗,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2.4 IP地址的泄露

IP地址是互联网协议地址是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形式,非法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记录的IP地址确定用户的IP地址,这就为黑客攻击个人电脑信息提供的方便,黑客一当锁定目标,就会千方百计的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找系统的缺口,然后将专业的监控软件植入电脑内,被监控电脑里面的一切资料和重要信息全部泄露给黑客,对于受害人来说就无任何秘密可言[3-2]。

3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3.1 网名的自我表现心理导致隐私泄露

现实生活中,有的网名由于自我表现欲望比较强,将自己的一切信息都放入博客、微博里面,供网友评论,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将秘密泄露当做是发泄情绪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自身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漏,如注册一些交友网站、博客里不经意的文字、照片流露都会为隐私泄漏留下隐患。

3.2 经济利益驱动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在经济利于的驱动下,一些个人或者企业将用户信息出卖给商家,个人信息可以说是当今最有价值的资源,个人信息无论是对政府或者企业,都能带来一定的便利,尤其在当今电子商务蓬勃兴起时代,个人信息的价值对于商家来说更是有利可图的,央视315晚会曾经曝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网银失窃案,就是因为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将用户的信息出售给商家,而获取一定的利益,当今社会,不管是购车、购房、住院、都会把个人信息泄露给商家,有些不良商家就会通过中介把信息泄露出去,买车的泄露给保险公司、买房的泄露给装修公司,就会遭到推销人员的电话骚扰。此外,随着我国快递业的兴起,大量的淘宝商家和快递员将客户的信息卖给不法分子,极大的困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

3.3 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黑客、木马、病毒产业的猖獗,他们不仅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威胁着个人信息的安全,他们无时无刻的出现在网络信息上,扮演着形形色色的黑客论坛、黑客网站,一些黑客利用这些病毒,来盗取用户的个人账号、密码,致使用户遭到经济损失,有几种很典型的病毒,如梅利莎病毒通过微软的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如果用户点击下载该文档,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4]。

4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4.1 加强网络自律,强化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在网络面前,一定要加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不要肆意的去注册一些不明的网站,很多时候都是网络用户自己在不经意间泄露了自身的个人信息,所以一定要加强保护自己信息的意识,因为自己是个人信息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加强对个人电脑的防护意识,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黑客入侵导致个人隐私资料泄露和财产被盗取;网上购物时,一定要查看网址是否带有打勾的标志,这样的网址才安全,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可以有效的防止个人信息的泄漏。

4.2 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泄露有时是由于黑客等机构外部人员获取和网络传输过程中的问题造成的。可以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在软件上可以通过cookies软件管理工具、个人隐私安全平台、加密软件、数据备份软件、自动删除个人资料软件等由用户自己保护个人信息的技术;在硬件上主要通过安装防病毒卡、硬盘还原卡等硬件设施进行保护。针对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易泄露的问题,网络营运商除向用户提示外,还应使用安全技术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使用,尽可能提供更高级的隐私保护控制技术与方法,如身份认证技术、网络反病毒及安全漏洞扫描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

4.3 学习个人隐私的保护技术

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确保网络个人信息的安全,像防火墙技术,根据需要可以在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之间设立一道隔离墙,阻止黑客入侵;它可以阻挡外部不安全网络信息的入侵,阻止外部网络非法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可以区分哪些外界数据能访问自己的电脑,哪些不能访问,将信任网络与非信任网络进行隔离,从而有效的阻止了病毒的攻击,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4.4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与防范机制

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要依靠法律,更需要网络主体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以及自律意识。因此,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用道德标准约束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要让网络道德成为人们在网络中实施行为时的一个标准。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力,提高保护客户信息的意识,同时提高技术手段,完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建立健全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的各项管理制度与规范。对侵犯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要做到快、准、齐。快:要求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具体情况,形成初步处理方案并付诸实施。准:要求决策、处置问题要追本溯源,抓住问题本质,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齐:要求企业内部人员要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其核心就是要在网络运营企业领导人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于因泄露用户个人信息而触犯刑律的,政法机关应坚决依法查处。

5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信息技术,它在一定程度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它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威胁着用户个人信息泄漏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所以在当今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文建,戚华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范措施[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4):128-131.

[2]薛瑞汉.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3 (11):174-176.

[3]李皓.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泄露的理论分析及防范探讨[J].情报探索,2011(01):40-42.

[4]贾经纬.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现状及处理办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3):72-74.

作者简介:杨勇(1971.1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工程师。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测绘院,湖北荆州 434000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关系到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外汇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外汇储备风险,优化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风险;安全性;对策分析

外汇储备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高额的外汇储备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成本,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外汇储备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风险的分析,找出影响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因素,从而提出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建议对策。

1 文献综述

厉以宁(2010)认为一国外汇储备出现安全性问题是由于外汇收支连续赤字以及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贬值,要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安全,必须双管齐下。

吴洋(2010)认为我国应该从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两方面防范和控制风险,即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王晓钧、刘力臻(2010)认为我国有必要抓住欧洲区债务危机提振美元地位的时机,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长期安全性;耿艳萍、董艳芳(2010)认为可以通过降低美国储备比例,提高黄金储备比例来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王元龙(2006)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方面存在的种种理论误区导致了政策偏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处于高风险状况之中。而笔者认为,我国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并坚持人民币国际化是最终解决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问题的长期策略。

2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外汇储备从1993年212亿美元的总额到2006年迈上1万亿美元总额的台阶,用了13年的时间。然而,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181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5年。图1记载了1993年以来我国历年外汇储备余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要远远高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

图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1993-2011年,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美元资产所占比例过高,欧元、日元资产储备不足,形式较为单一,导致风险较为集中。近两年来,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贬值20%左右,由此产生的损失数百亿美元。虽然我国从2009年12月开始大幅减持美国国债,到2012年3月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大幅降至10年来低点,约54%,但美元资产仍占据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半壁江山。

(2)外汇储备的巨额增加挤压我国货币政策的空间。外汇占款的增多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危机。央行为了削弱高额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采用现金回笼、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却增加了本币升值的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本币升值的压力,须采用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却又加剧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矛盾。

(3)高额的外汇储备需要我国付出巨额的机会成本。因为强加的风险溢价,我国从国外筹措资金需支付高额利息,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多投向流动性较高的“安全资产”,这种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现象意味着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很高。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年收益率只有3%左右,大量的外汇储备资金并没有投入实体经济,没有充分发挥这部分资金的潜力,导致社会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存在较大的负缺口。

(4)高额外汇储备使得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易造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热钱纷纷流入中国。为了抵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央行只好加大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购买多余的外汇,从而更加加剧了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张,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另外,美日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为由,对人民币施压。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大,人民币升值风险也不断增大。

3 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性的对策

3.1 增加货币储备的多元化,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

3.1.1 增加黄金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

自牙买加货币体系宣告黄金非货币化以后,黄金失去了货币功能,但是黄金的保值增值的功能却愈加显现。在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几乎所有的股指、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巨幅下跌,只有黄金逆势上涨。我国外汇储备的黄金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采用的3%-5%的标准,黄金储备偏低使得我国丧失了获取黄金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所以,增持黄金能够提高我国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3.1.2 逐步降低美元外汇储备的比例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50%-60%是美元资产,且近几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持续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已严重缩水,国际购买力也不断下降。为了化解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巨大风险,我国需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逐渐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适时增加欧元,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美元、欧元、日元世界三大货币和黄金为主题的多元外汇储备体系。

3.1.3 增加股权投资,优化美元资产内部结构

实现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是长期目标,在短期内,我们可以考虑将美国政府债券转换为股权投资,以市场化的手段间接地进行资产调整。例如,可以通过扩大中投公司的规模及经营范围来增加股权投资。

3.2 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合理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经济平衡失调时,例如出现供不应求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进而调节供求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所以,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是将本国的资金流放在海外,具有一定的代价和风险,而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远远超过了适度的外汇储备的量,所以为了维持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加大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合理强化“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我国应逐渐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我国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者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使得企业、机构、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当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机构的运营资本和个人的储蓄时,人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经营持有的资产,免遭市场风险。

3.2.2 加强外汇监管,防止热钱过度流入

加强外汇监管是从源头上控制了外汇储备的规模。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的国际热钱通过贸易、地下钱庄等各种渠道流入国内,显然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因此,我国可以采取对外资项目严格审查等措施,加强对外汇流入的监管,防止国际热钱流入我国投机套利。

3.3 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虽然外汇储备是由外币构成的,也可以用活外汇储备。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一种损失,因为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外币的贬值。首先,在外汇管理观念上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其次,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增加对外汇储备的利用。我国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战略性投资,有利于国家未来发展。利用外汇储备购买原油充实石油储备,进口高科技设备支持科技研究与开发,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发展国内的医疗技术,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培训及交流的经费,吸引国外优秀的专家人员等等。

3.4 人民币国际化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问题的长期策略

尽管我们采用各种方法使外汇储备资产投资多元化,风险最小化,以降低美元财政政策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的威胁,但是在美元本位制的情况下,外汇储备还是要坚持以美元、欧元为主导,仍是难以摆脱交易成本和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的能力提高,就可以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关于我国外汇储备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

[2]吴洋.论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王晓钧,刘力臻.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对我国外汇储备安全的启示[J].亚太经济,2010.

[4]王元龙.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

上一篇:高铁营销论文下一篇:幼儿园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