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论文范文

2024-02-18

工商管理类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能力为趋向。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科学、缺乏实践、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积极探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科学模式。研究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而且对社会工商管理行业发展意义深刻。

1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要求

1.1以应用为核心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该以应用为核心,重视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且,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学习工商管理知识之后,能够将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另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应体现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上,开设应用性课程,开展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

1.2以工商为基本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工商为基本,强调学生对工商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夯实学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商管理类基本技能。同时,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重视学生管理运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运营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3以需求为导向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需求为导向,重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在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的时候在社会需求导向下对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培养能够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另外,由于高校人才培养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周期较长,在培养模式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未来一段时间中工商管理领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1.4以能力为取向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以能力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学生在未来工商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的时候应将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有些高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缺乏对高校的准确定位,制定的目标较高,强调重点专业的扩张,加快建设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然而,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学水平难以达到重点专业要求和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的要求,导致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着较强的盲目性。另外,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重视教学而忽视学术发展,没有积极培养学术型人才。

2.2培养目标不科学

目前,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科学,存在着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象,一味强调学生在工商管理过程重要了解哪些知识,而没有教会学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要做哪些事情,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不符合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

2.3课程体系不完善

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课程比重较小、理论课程比重较大。并且,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材十分陈旧,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现状,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另外,有些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缺乏企业参与,没有根据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导致课程设置与企业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4实践教学不足

很多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都存在着实践教学不足的现象。具体来讲,高校工商管理实践课程数量较少,学生缺乏工商管理实践的机会。并且,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实践课程,但是却没有落实实践课程,没有按照课程要求及时开展实践教学,而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另外,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缺乏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工商管理,不利于应用能力培养。

2.5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有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能力不强,难以开展高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毕业于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专业,没有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工商管理实践过程中不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工商管理行业发展情况和岗位要求,难以为学生的工商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另外,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继续学习,提高学历。然而,继续教育仍然重视对工商管理教师知识理论的教育,而忽视对工商管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导师工商管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难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2.6评价系统不完善

有些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评价系统不够完善,教学评价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来讲,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评价只对学生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学习进行评价,以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以学生试卷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工商管理技能、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并且,有些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评价仅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了合作企业、家长等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评价,工商管理教学评价主观性较强,科学性较差。

3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从指导思想方面来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专业定位政策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明确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且,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积极与国际接轨。另外,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开展应用能力培养工作。从培养目标方面来讲,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要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强调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的学习,能力目标要强调学生工商管理能力、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素质目标要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3.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3.2.1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科学设计工商管理类课程架构。为此,高校应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骨干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夯实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强化专业实践;其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重视课程结构的平衡性,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安排工商管理类课程。

3.2.2教学方法设计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以理论教学、实习实践教学、模拟小学、案例教学为核心,设计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类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实习实践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案例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的分析,加强学生对实际工商管理的了解。实习实践教学能够积累学生的工商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业务能力。

4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4.1明确定位

高校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强调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锻炼。并且,高校应明确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能力结构,明确工商管理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合理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高校可以以应用能力为重点、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以非专业能力为辅助,构建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

4.2加快课程改革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加快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工商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应积极在重视工商管理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民俗特点、学校资源特点和工商管理行业特点等开设个性化的工商管理课程,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促进课程综合化发展,加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设与工商管理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同时,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积极重视课程的人文化发展,在工商管理课程讲解过程中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文化背景的了解,不断提高工商管理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加快课程的应用化发展,根据应用型人才需求设置应用性较强的时间课程,强化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4.3开展产学研结合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可以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强调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为此,政府应加强对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支持,制定产学研教学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法律规定,制定产学研教学模式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强对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支持。并且,高校在产学研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完善产学研模式的运行机制,确保产学研模式的合理化、法定化和制度化运行。为此,高校应制定工商管理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战略规划,加强对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科学指导,加快产学研模式的科学发展。

4.4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是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能够为工商管理类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人才支持。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为此,高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建设战略规划,出台双师型教师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增加双师型教师,优化工商管理教师结构。并且,高校应加强对工商管理教师的教育技能培训,强化工商管理教师对新课改教育理念、方法、技能等的学习,不断提升工商管理教师的教育技能水平。另外,高校应不断均衡工商管理类教师的年龄结构,技术引入年轻教师,加快青年教师发展,均衡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比例,增强教育活力。

5结论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不仅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是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针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特点,来在市场的导向下,对本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积极的优化和创新,以此来实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学者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从各方面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辛焕平,刘丽辉.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8,(14).

[2]王秋璐,杨宇.创新创业引领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市场论坛,2017,(10).

[3]杜海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改革與实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8,(01).

[4]林海涛.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工商管理类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本文在阐述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类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分析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入,辽宁省各所大学也建立了相应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起来,并体现为构成系统的互补性、有机性以及与专业特色的适应性。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所谓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为现代工商企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动手能力突出的综合管理人才。因此,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将专业特色结合进来,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被特色”起来。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类型

工商管理类专业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又包括进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讲,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分析型实践。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该法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例,但是这些案例大部分是二手的公用案例,很少有专业教师自己通过实践研究而编写的案例。

2.验证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会计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等,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提单、装箱单等各类单证的填写。

3.设计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围绕需要解决的主要目标进行问卷的设汁,确定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4.模拟型实践,又可分为情景模拟型和软件模拟型。前者称为体验型,如会计实习的综合模拟、综合营销活动模拟等;后者称为实战演练型,如国际商务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

5.实战型实践。它是校企合作共同实施的实践教学。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建立利益共享关系。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共建实验基地,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学生就业,等等。

二、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辽宁省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调查后发现,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忽视实践教学。辽宁省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正在全面推进实践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只为了教学而教学。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基本相似,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浓厚的学科气息。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形式上开展,并没有深入的对课程进行设置和优化,也没有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进行结合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就会失去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3.缺乏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2]。然而,辽宁省高校在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上仍旧不够理想。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都是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若是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实际企业的真实运作,那么所掌握的技能就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三、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目标,突破以往固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变成弹性的课程,并进入实践学分,丰富实践教学课程,筑成“课内学习、课外探索、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内学习。课内学习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开放课堂。采用“教师主讲+企业家参讲”的方式,邀请有实践经验、具备课堂执教能力的企业家走进课堂,讲授相关专题,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可安排4—6学时邀请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企业发生的实际案例,从而增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实践的了解。(2)实验模拟教学。依据专业实验模拟软件的支持,加强面向学生的实验模拟教学。通过实验,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相关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验中扮演相关角色,熟悉岗位工作流程。

2.课外探索。课外探索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案例教学。将主要专业课设置为小班授课(30人以内),在课时分配和章节训练中规定案例数量,并在学习资源库中储备大量的教学案例,采取课堂和课后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2)毕业论文设计。倡导学生用毕业设计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由指导教师来把关,教研室主任进行总体审查,具有一票否决权。

3.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要竞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策”中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資源管理沙盘模拟竞赛等。通过各类竞赛,能够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2)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教师推荐、学生自荐、综合考查等方式,选拔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市场调查、项目策划、企业诊断、方案论证等教师课题的研究工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4.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企业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积极与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就业选择。实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定位,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2)社会调查。深入农村、城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专题考察、参观访问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阐述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社会阅历和积累工作经验。(3)科技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服务与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挖掘创新创业灵感,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四、结论

根据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力层次,将实践教学的类型与高等教育阶段性的特点相结合,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建特色鲜明的“课内学习、课外探索、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育理论,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42-244.

[2]杨浩政.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及其反思探讨[J].科教文汇,2016,(10):90-91.

工商管理类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安徽安庆市第一中学 魏巍

A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应用经济学科。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主攻方向:一是国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等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的应用;二是国民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转轨中的国民经济运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三是地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理论等。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在我国本科专业目录内是属于经济学门类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虽然涉及管理学和宏观经济管理,但从其产生、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属性以及最后授予学位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是属于经济类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

Q 请问什么是学位?学位与学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广东肇庆市二中 胡华

A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同样,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Q 请问社会工作专业是培养什么人才的?它跟社会学专业有什么不同?

上海市浦东区 李国林

A 社会工作专业是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学是社会工作的相近专业,它们同属于法学门类下的社会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后授予的学位都是法学或哲学学士学位。社会工作的主干学科是社会学,社会学的主干学科是社会学、法学。在课程设置上,社会学更注重史论,社会工作的实践性更强一些。

Q 我报考了表演类专业,请问时装表演专业考试对考生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山东青岛市实验中学 向芸芸

A 时装表演类专业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学习时装表演专业的素质:

基础条件测试:骨骼——头型小,肩宽,窄髋,四肢修长;身材——身材挺拔,比例适中,无明显赘肉,体态健康;皮肤——健康、光洁、无明显疤痕;发质——光亮、浓密;五官——线条清晰,轮廓有特点,具有雕塑感;脸型——脸型线条分明,脸小,脸颊无脂肪堆积;手型——手指修长,手背无过多集肉,活动灵活自如;腿形——大小腿围比例适中,挺直修长,双腿合缝;牙齿——整齐、洁白,大小适中,无异型牙;仪态——自然、大方、热情、潇洒;语言表达能力——自我介绍语言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无口吃,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回答问题迅捷、准确,充满自信。

基本测试:身高、体重、三围、肩宽、比例符合时装表演专业的要求。

艺术素质:步态要求步伐矫健、潇洒有力,颈部挺直,背部平整,直线行走不偏不离;音乐节奏感要求准确表现主考老师给出的节奏示范;平衡能力要考查平衡及旋转能力;

艺术表现力:艺术特长展示(声乐、器乐、小品表演等)和镜头感(镜头前表现力及上镜效果)。

Q 我想了解一下会计学专业,请问跟它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有哪些?

甘肃省敦煌市 王焱

A 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学等。不同学校开设课程会有所差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大部分院校都开设有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读期间修满规定学分毕业,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大类,这一大类专业与之相近的专业有审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

Q 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请问怎样才能成为宇航员?需要报考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中学 邓春奇

A 宇航员主要分为驾驶航天员、任务专家航天员和载荷专家。载荷专家主要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般来讲,前两类宇航员一要学习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和宇宙航行学,以及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等,学习载人飞船总体和各分系统的工程技术知识;二要进行相关分系统船载设备的单项操作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制导导航和控制分系统、仪表照明分系统、飞船上的乘员分系统;三要进行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学习各种飞行文件,包括飞行程序、任务内容和技术要求等;最后是利用各种模拟器,主要是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内容包括正常情况下的飞行训练、应急情况下的飞行训练,在飞行中发生故障时对故障的检查、判断和处理。一般来讲,宇航员候选人要经过三年左右的训练才能成为正式宇航员。在这三年的训练中,头一年为基础训练,第二年为高级训练,最后还有7个月至一年的专门强化训练。因此,你可以报考航天类专业或者飞行类专业。

目前,我国的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等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大学等院校的航天类专业较强。这类培养的主要是技术类宇航员。

目前,飞行类专业有飞行技术、航空飞行与指挥、航空

工程等专业。空军飞行员由中国空军航空大学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也培养飞行人才。我国航天员大多是从飞行员当中选拔出来的。

Q 我儿子是广西武宣县中学高三学生何承恩,他的英语口语、笔试都在年级1、2名,而且喜欢对外汉语专业,国内大学都有哪些学校开设了外汉语专业?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

何承恩妈妈 何玉玲

A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因此,你儿子英语成绩好,对学对外汉语专业是一种优势。

目前,我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遍布全国各地,有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辽宁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延边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近200所大学。

Q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河南商水一高 范孟孟

A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1、教师。要求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2、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3、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4、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5、公务员。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每年公务员招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人数相对较多。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总体供大于求,但需求量比较大。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对文学及写作又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报本专业。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

工商管理类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分析国华宁电公司班组建设基本情况,继而分别从班组建设体系化、班组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全员化、班组建设品牌化、班组建设国际化五个维度探讨宁电在管理实践中加强“五化”班组建设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班组建设夯实供电管理基础,从而提高供电管理水平。

关键词:“五化”班组建设 宁电管理 实践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国华宁电、宁电公司、宁电)成立于2002年7月,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按照6:4的比例共同投资组建。电厂位于宁波市象山港畔的宁海县强蛟镇,投产总装机容量4400MW。一期4台600MW亚临界燃煤机组于2006年底全部投产,在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比中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其中2号机组被授予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标志性机组;二期2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是神华首个百万机组工程,于2010年10月全部投产,获得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公司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突破1200亿千瓦时,利润突破80亿元,目前公司年发电量突破280亿千瓦时,占浙江省年发电量的12%以上,是浙江电网的重要电源点。宁电公司连续多年获浙江省环境保护示范企业,连续多年位列宁波市纳税前五强。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宁电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力企业之一,先进的管理理念,一流的经营业绩,无不展示着每个宁电人的智慧;伴海而屹的生产区雄伟壮观,错落有致;优美别致的厂前区鸟语花香,如诗如画。

“五化”班组建设工作,正是国华宁电公司安全生产有保障,管理水平上台阶的一个重要看点。

1 宁电公司班组建设基本情况

国华宁电公司现有班组60个,其中生产班组34个,非生产班组9个,长期承包商班组17个。被命名为五星级班组6个,四级班组22个,三星级班组17个。公司先后有1个班组被评为“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一个班组被评为“国华学习型红旗班组”、2个班组被评为“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优秀班组”、1个班组被评为“浙江省安康杯优胜班组”、1个班组被评为“浙江省工人先锋号”、1个班组被评为“浙江省电力行业标杆班组”、2名班长被评为“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优秀班长”、4个班组的QC成果分别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和全国电力行业协会QC一等奖。3个班组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个班组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

2 班组建设在宁电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六年班组建设的成功实践,国华宁电公司已打造了具有宁电特色的班组建设“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以建设幸福企业为愿景的企业目标(简称“一个目标”);完善的班组建设工作体系和班组建设管理体系(简称“两个体系”);扎实的班组基础、班员素质、班长能力(简称“三基”);过程中实施的“培训、竞赛、考评、奖励”四种方法,实现了班组建设工作体系化、班组建设全员化、班组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品牌化、班组建设水平国际化(简称“五化”)。

2.1 班组建设体系化

班组建设机构健全,三级网络检查常态化。自2007年开始至今,一直对班组检查执行三级网络模式。将公司领导、职能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作为班组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班组长作为第二责任人;班组五大员作为第三责任人。在宁电实践过程中发现,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非常重要,为此在原设置主管部门班组建设推行员的基础,宁电又创新地在各主管(生产)部门明确了班组建设三大版块的责任人,做到时时检查,时时跟踪。

集中组织学习,统一对新标准的认识。宁电公司专题组织班组学习国华电力公司《星级班组建设管理标准》(2013版),对照《标准》,各生产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对标准所制订的目的、适用范围、组织机构、管理标准、三四五星级必备条件、申报检查、周期、奖惩措施、标准考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探讨,并本地化标准执行要求。结合新标准要求,开展班组月自查、部门季检查、公司半年指导、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工作。

2.2 班组管理标准化

班组日常工作定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公司将班组建设工作纳入班组日常工作中,每个班组把班组建设内容分日、周、月,实行定期工作,以时时掌握班组建设推行情况;各班组出台班组标化建设管理举措,比如电气二次班出台“日常隐患管理电子台帐”、“UN5000励磁调节器COB板更换”质量安全手册、热控二班组出台“各类设备定期工作操作卡”、各类设备“遗留、疑难缺陷台帐”,热控机控班出台各类“重要设备处理预案”;长三角承包商班组“6S”定置规范化管理等等,引导班组建设工作出成效,真正为生产服务。

建立优秀班组长表彰激励的长效机制。公司各部门在制订部门《星级班组奖励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宁电公司又创新地制订了《优秀班组评选办法》、《优秀班组长评选办法》。每年组织一次“国华浙能公司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评选活动。公司下属各单位在对本单位班组长进行考评的基础上,每次按班组基数推荐1~2个班组及班组长参评。在各单位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结合年度考评结果,经评审小组评审后产生优秀班组。获得公司“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称号的班组长,经进一步考评合格后方可推荐国华和地方上级有关单位和部门组织的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评选活动。

2.3 班组建设全员化

培养员工动脑潜力,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培养广大班组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索、研究现场专业问题的能力。公司定期组织公司内部QC成果发布会、技术交流会、技能大赛、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2013共有4个QC成果分别参加中电联和水质协成果发布会,目前已知一个QC成果荣获中电联一等奖,三个QC成果荣获三等奖。2013年,宁电公司再次修订了科研奖励标准,提高了基层班组在科技成果、节能降耗、技术比武等方面的奖励标准;通过内部选拔、层层考试,共为国华输送班组技术人才6人次。

强化培训,将宁电班组长作为企业管理者后备军培养。班组长是班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核心和领头人。宁电公司每年定期组织内部班组长培训及外出参加国华或系统内部的培训。公司在选拔、培训班组长时,是把安全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放在首要人选。2007年至今开展班组建设评星以来,截止目前共被评为四星级班组22个,五星班组6个,这28个班组中,其中10名班组长公司内竞升为中层,2名调离后竞升为中层,7名竞升为专工等管理人员。

2.4 班组建设品牌化

建立各单位班组之间和班组长之间定期交流的机制。为确保宁电班组(含非生产类班组、长期承包商班组),在班组建设标准理解、班组建设管理、成本管控在班组落脚、班组建设创新意识、班组长素质五方面的新突破。宁电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班组和班组的现场参观交流,班长和班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会。

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班组感受智慧、汲取营养、解决问题的制度和标准。2013年宁电公司深入开展管理人员、各部门59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与公司班组开展结对子活动,每月至少以“走转服”形式深入班组两次,对班组长管理思路、班组各项工作进行沟通、指导;其次,2013年上半年宁电公司先后83名公司领导、部门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以三级安全网络体系形式,每月深入班组,参加安全活动,对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建立承包商班组和宁电班组共建共享的平台。2013年3月开始,公司共有50名专业人员/优秀班组长与48个长(短)期承包商班组结对子,时时传达、告知公司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要求,确保长期承商班组(含非生产班组)与宁电班组同步实施,同步达标。共享平台主要包括班组电子化、纸制化台帐规范化的管理;班组班容、班貌等定置化管理;《班组建设管理标准》执行要求和重点;班组长管理思路、班员任务分配;班组QC管理、修旧利废、公司制度管理、专业培训等内容。

2.5 班组建设国际化

拓宽视野,加强系统内外沟通渠道。先后组织四、五星级优秀班组长,赴浙江省知名电力、化工企业,分别调研学习宁波北仓电厂继电保护班如何有效应用“白国周”管理思路;镇海炼化分公司如何有效实施“五进”班组管理思路和考评办法。同时,组织优秀班组长赴国内外华为、香港电力等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选树标杆,为班组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公司各部门班组建设实践,选树不同类型品牌,常态化开展内部交流活动。比如六十万机组热控机控班以“学习型红旗”班组为品牌;百万机组热控二班以“安全基础案例”为班组品牌;长三角承包商班组以QC,6S管理为班组标杆品牌;百万机集控五值、热控和锅炉专业、长三角B部电气班组作为风险预控管理试点,深化日常风险预控管理。同时,结合班组工作性质、班组长才能,选树“工人先锋号”、“安康杯优胜班组”、“劳动模范”、“安全标兵”等个性化优秀班组、班组长品牌。

3 班组建设工作体会

日前,班组建设工作在宁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凸显了较好的作用。

体会一:班组孕育着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因为每位员工的第一段职业经历都在班组,班组长的素质影响班组的素质,班组的水平代表企业的水平,班组建设的执行力在班长,该岗位赋予他们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即,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全面思考,全局运筹;要把握重点,区分主次;要真抓实干,讲就效率;要爱惜人才,重用人才;要多交流,多沟通。班组长应该以身作则,把自己置于员工之中,自觉虚心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共同把班组管理工作做好,严把学习关、严把安全关、严把制度关、严把自律关。

体会二:班组要把握在安全管理上的定位。班组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是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狠抓“三违”、排查隐患、事故应急救援的主体和直接实施者,抓好安全生产是班组的第一责任。各基层班组要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为目标,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以安全促生产。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班前会提示安全、现场排查整改隐患、班中检查安全、班后小结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管理无缝衔接、闭环相扣。通过不断提高班组安全生产能力,使班组员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现班组安全生产。

体会三:班组要把握在工作上的定位。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安全和质量、创造最优成绩是班组建设的基本工作定位。而班组的工作指导思想是班组建设工作是日常安全生产重点要组成部分,班组建设不是为了评星而评星,是与生产安全相辅相存,密不可分的。同时,班组要调动班组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事事有人管,管事凭制度,管人凭考核,奖惩看业绩,促进班组基本作业达标,基本制度落实,基础管理到位。要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手段,切实做到班组团队成功、班员品质不断提升。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夯实班组基础,就是筑牢了企业发展的地基。矗立于东海之滨的国华宁电,沐海风雨露,听涛声拍岸,铸就了铮铮铁骨。班组建设就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动力源,推动着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的宏伟目标大跨步前进!

参考文献:

[1]信义.关于搞好电力生产企业班组建设对策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0(10).

[2]李洁.浅析和合型班组建设的方法和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3]杨志民.强化班组功能 激发企业活力[J].价值工程,2014(23).

工商管理类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金融危机,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帮扶工作,以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影响;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日见凸显。笔者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和黄淮学院4所本科高校的1200名毕业生中就“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经济危机对自己有影响的占56%,基本没影响的占18%,影响很大的占26%;就影响的范围来看,认为在就业方面有影响的占57%,生活方面有影响的占17%;对金融危机关注、非常关注的占60%和32%。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带来的诸方面影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社会就业市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一)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1%左右,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连续扩招,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升。但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据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将达到611万。以河南省为例,2008年高校毕业生32.5万,2009年将达到37万,而河南省每年能提供的有效岗位缺口仅有100万。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受到很大影响,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下降,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国家统计局目前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08年1~9月份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如果这种局面持续发展,将会进一步影响我国就业增长空间。二是沿海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钢铁、服装、纺织加工制造等产业停工、歇业,使得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三是外资出口型企业出口减速,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部分民营企业用人计划缩水,裁工减员。据2008年《南风窗》报道:“仅珠江三角洲就有250万人失业,农民工占大多数。”以上事实表明,由于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空间变小、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2008年12月12日~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沈阳人力资源市场向前来参加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的大学生询问求职情况。胡锦涛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明年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大学毕业生,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

(二)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差距。这次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操守等态度,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市场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专业能力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为了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整个劳动市场,了解职位的职责要求,同时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方式,提高展示自我的能力,而大学毕业生的技能、态度和市场能力恰恰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是市场经济最需要而大学毕业生最缺少、最不足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技能型就业岗位上竞争不过农民工,就是例证。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学校而言,名牌重点大学相对于普通院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小一些,就专业而言,财经类、国际金融与贸易、工商管理类的毕业生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大一些。据新闻媒体报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大学等著名院校,往年毕业生招聘会上门庭若市,而今年也受到了“冷落”,“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

(三)金融危机造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过重

据“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影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1200名大学毕业生中,金融危机造成心理影响的占20%,担忧找不到工作的占35%,认为对未来发展有影响的占17%。

从以上统计数字不难看出,金融危机造成就业难的严峻形势给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表现出恐慌、迷茫、焦虑、担忧,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心理适应能力差、家庭经济困难、家住经济欠发达区域、依靠父母打工供学费、生活费的毕业生以及一些省辖市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心理压力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金融危机造成就业难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估计不足。二是择业观、就业观滞后。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是当前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大学生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而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据调查问卷数字显示,有90%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都选择大中城市,而对于一些小城市的基层单位或县城,很少有人问津,有83%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国家机关、外企、国企、高校,而不愿选择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乡镇基层。一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择业设计与实际脱钩,理想与现实脱钩,过高地估计自己,没毕业之前总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但往往实际能力却不尽人意。三是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不强。大学毕业生多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个性张扬,在家里是“宠儿”,在社会上是“骄子”,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选择,从吃喝到衣物购买都由父母操心、设计,依赖性强,陪读父母屡见不鲜,这部分学生一旦受到挫折便不知所措。

(四)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挑战与机遇并存,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某种机遇。尽管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着不少困难,解决这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大学生就业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机遇。

大学生不必对就业形势过于悲观。因为我国经济从总体上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发生重大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2008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还在9.9%以上,全国经济市场运行基本平稳有序,这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首先,为化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措施,力促经济平稳运行,如最近中央出台了10项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资4万亿以拉动内需上涨,新增投资44亿用于教育;其次,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和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目前教育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政策,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同时,各高校一方面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和校友的人脉资源,举行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借助讲座、座谈等手段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环境,树立就业信心,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二、金融危机条件下,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在危机中寻求生机,在困境中开拓新的出路,是人生的智慧。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第一,高校要把培养大量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要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下大力气;第三,要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专业;第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五,掌握知识,积蓄力量,贮存发展后劲。经济史、科技史证明,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性的,但是克服经济周期性危机的问题,往往需要依靠科学的力量,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能够增加人们的需求,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新的变革,从而成为克服困难的更为有力的因素。经济危机并不证明知识无用,反而更加彰显了知识的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应该努力掌握知识,积蓄力量,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

就业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越是就业形势严峻,越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要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稳定心态;第二,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大学生就业工作主动权[5],科学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恰当分析自己,找准定位,防止“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极端现象发生,做到先就业,后择业、以就业求生存,以择业谋发展;第三,要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风尚,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基层最需要人才,也最能展示人的才华。无数实践证明:凡成就大事业者,必从小事做起,基层是事业的起点,是成才的舞台。第四,要建立宣传、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第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高效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网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降低毕业生求职择业成本。要加快实现部门间、高校间、校企间求职招聘信息共享,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拓展服务功能,各高校要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多极网络实现就业工作网络化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快为供需双方实现远程见面和网上初选提供便利,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进一步完善设施,丰富信息内容,突出网站特色,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信息,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招聘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四)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

当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和咨询,让毕业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家和地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分类指导,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灾区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线专业毕业生、女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要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施对口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毕业生要在求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对一些心理素质差,心理负担过重的毕业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重点指导、帮扶,并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下一篇:教育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