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2023-05-21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较为广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也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型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认知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断丰富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愈发广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诸多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将案例教学法的独有特点完全付诸于实践,有效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进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为抽象、复杂,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课堂地理知识,因此为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所选取的针对性案例向学生进行简述说明,分析案例内容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地理知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可结合多媒体智能设备播放直观、立体的教学案例视频[1]。

2.高中地理教学基础情况概括

2.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加清晰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教师应充分认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案例教学形式中包含着不同深度的地理知识以及原理[2] ,教师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面对不同的案例教学形式进行分层划分,从而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率。

2.2课堂氛围不够生动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应用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使得大多数的教学氛围过于呆板,因此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优缺点进行深度分析。教师以总结的形式概括课堂的主要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指导。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总结趋于片面,无法进行完全的总结,受限于地理知识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对较广,因此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深度创新,加强案例教学法的连贯性进而达成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3]。

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增加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创新融合

顺应新课程改革需求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生活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现有的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掌握,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将其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寻求适当案例,使其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点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近年来我国人口基数增长较为迅速,以“人口增长模式”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以及男女比例等问题。

从班级的小范围开始引导拓展到城市进而发展到国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地理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班级中的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以及男女比例进行测算分析,增加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而根据班级的数据增长比例,转化为运算城市人口基数、男女比例以及人口增长率数据,使学生清晰感知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必要联系[4]。本着“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更加清晰地了解地理的理论知识,进而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3.2引导学生主动搜寻可用的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分析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自身作为主体地位,将案例直接推动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对地理教学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主体应转回到学生当中,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的搜寻相应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力,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搜寻、思考、分析、探索,更加清晰的认知地理知识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分享,说出自身生活中的已知地形之后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案例搜寻任务,鼓励学生搜寻中国地形的相应案例,为后续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在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所分享的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形优势挖掘更多适合案例,如: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祁连山脉、东南丘陵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形。细化说明这些地形特点,可将其做成图片、视频、PPT等像学生展示,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地形的优势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除此之外,学生在搜寻教材内容的相关案例时会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有效增强学生对案例知识的了解水平,无形中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案例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单纯是普通的教学方法更是全新的教学思路,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将固定的案例与其他知识点进行合理融合,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養学生的案例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案例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整合,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5]。

例如:在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五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锋面系统”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探索性的教学方案,从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回忆近期的天气变化情况。结合多媒体职能设备播放“锋面系统”的相关素材,分析冷锋与暖锋的区别,运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可采取表格对比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冷锋与暖锋的区别。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探索能力,进而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能力以及思维探索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水平,运用经典案例结合专业智能设备将案例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合理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分析氛围,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索、讨论,探析案例中的地理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英.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探究[J]. 成才之路,2021(16):120-121.

[2]罗江燕. 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综合[J]. 科学咨询,2021(3):225.

[3]孙明赟.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2):128.

[4]孙明赟.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2):128.

[5]廖浩凡.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 文渊(高中版),2020(8):505.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东莞市中南中学地理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执笔人:肖前新

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本学期工作已近尾声,在本学期工作中,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较浓的兴趣,使他们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矿产和资源知识;合作与发展等许多地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地理的极其重要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地理科组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某些方面也有不足。为了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教学,现将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生渴望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除了自身的社会生活体验之外,让他们通过其他方面,尤其让他们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是一条重要的认知途径。地理教学要求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上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知识的极端重要性,要贯彻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大力培养学生做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学期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树立学会地理知识的信心和具有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牢固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道理: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的;以及某些国家因资源开发使用不当而导致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生态等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觉得地理知识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在教学时,我们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注意将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多了解

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生活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了解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我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忧患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从而从现在就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总之,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就按照以上教学思路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当然,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个别学生地理成绩较差,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等等。下学期,我将从严要求,和大家共同努力,把地理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争取取得更多更好成绩!

地 理 科 组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程辰)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

A.9月17日l 8时30分 B.9月17日0时30分 C.9月18日1 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2.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b )

A .5月1日 B. 7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3. 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列气温日较差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地球大于月球 B.阴天大于晴天 C.森林大于裸地 D.陆地大于海洋 5.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6.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b使风同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异常,往往给人们的生成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

7、8题。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7.入冬以后,A锋面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而后带来“雪后寒”,则下列原因中不属于产生“雪后寒”的是( )

A.积雪融化吸热 B.新雪反射率高 C.地形平坦,有利于冷空气停留 D.雪后受冷空团气控制 8.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析判断

9、10题。

9.该天气现象是( )

A.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B.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早天气 10.该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11.有关下面气压(百帕)分布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 B.甲地天气阴雨,乙地天气晴朗 C.A地的风力比B地小 D.如果是北半球图,则A地吹西北风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12题。 12.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B.山地 O℃等温线将下移

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下图中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Q地常年受西风影响,P、Q两地的西侧均为海洋,40°为纬度。读图,回答

13、14题:

13.以下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中,最可能为P地的是( )

14.Q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5.下列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伏尔加河 B.尼罗河 C.塔里木河 D.里海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

16、

17、

18、19题。

16.图中N表示的洋流名称是

A.南赤道暖流 B.北赤道暖流 C.赤道暖流 D.赤道逆流 17.图中J表示的洋流名称是

A.加那利寒流 B.秘鲁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18. 图中阴影区表示渔场,其成因是

A.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B.位于大陆架 C.上升流 D.千岛寒流与黑潮交汇 19.渔场的变化与N洋流之间的相关性叙述正确的是

①N强盛则渔场范围变小 ②N强盛则渔场范围变大 ③N减弱则渔场范围变小 ④N减弱则渔场范围变大

3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的同时,也会导致( ) A.该区域降水增加 C.蒸发量不变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D.地下径流增加

21.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 A.封山育林 C.修建梯田

B.退耕还林 D.修建小型水库

( ) 22.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 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

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

C.岩层的坚硬程度

( ) ( )

D.岩层的新老关系 23.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24.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25.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 ④

二、综合题(3小题,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1:2011年3月13日20时至15日20时,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其中,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等地降温6 ℃~12 ℃,局部地区达14 ℃;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5~7级风。

材料2:下图为常年寒潮侵袭我国的路径图。

4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有_________ 、____ __ 、_____ ___ (地形区)以及台湾和_____ ___(省级行政区)等地区。(4分)

(2)我国寒潮的源地主要位于______ _____。(2分)

(3)试述我国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别对寒潮有何影响。(8分) 27.读下图,结合资料,问答下列问题。(18分)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严重阻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1)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______地区。(6分)

(2)世界上惟一的城市岛国是_______(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______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的国家相近,但就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________环流的影响。然而,现在上海却已成为____型缺水城市。解决上海的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

)(6分)

A.海水淡化 B.大力开采地下水 C.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来水的水质D.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28.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5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4分)

(2)乙处地貌类型为 ,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

(3)图中①处以流水的 作用和__ __ 作用为主。(2分)

(4)丁处所发育的典型河流地貌是 ,是否所有的都会发育出这一地貌,若不是请给出具体例子并解释成因。(8分)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

东亚:80汉E-140汉E,20汉N-50汉N;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二、

东南亚:23汉26’N-10汉S, 90汉E-150汉E;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篍),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的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三、

南亚:10汉N-30汉N,中央经线80汉E;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四、

中亚:40汉N-50汉N,50汉E-80汉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世界岛,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五、

西亚和北非:20汉N-40汉N,20汉E-65汉W;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六、

撒哈拉以南非洲:30汉N-30篠,20汉W-60汉E,中央经线:20汉W;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七、

西欧:40汉N-70汉N,10汉W-20汉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八、

欧洲东部和北亚:

1、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在亚洲地区的1/4;

九、

北美:30汉N-50汉N,中央经线100汉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十、

拉丁美洲:30汉N-50汉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十一、大洋洲:20汉N-40汉S,100汉E-140汉W;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十

二、南极:

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十三、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专题二:气候:

一、

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

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

南亚:

1、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

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

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

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 (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

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

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

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

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 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

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 南极:

1、酷寒:

纬度高,热量小;

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 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 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 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 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专题三:地形:

一、

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

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

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

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

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

西欧: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

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

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

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

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著名山脉: 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 大洋洲:

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 南极:

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十三、 北极:

1、总括:大面积冻土覆盖;

专题四: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

一、

东亚:

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

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

二、

东南亚:

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

一、文莱);

4、工业发展迅速;

三、

中亚:

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1)

有利因素: a.

平原、耕地面积大;

b.

光照充足;

c.

温差大;

(2)

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

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

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四、

西亚和北非:

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特产: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榄油;

(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

(4)伊拉克椰枣;

五、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热带经济作物;

2、采矿业;

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六、

西欧: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七、

北美:

1、农业-高度机械 ┠烈底ㄒ祷 ?/p>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八、

拉丁美洲: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

专题五: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

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

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

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

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

非洲:

1、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六、

大洋洲:

1、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专题六: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

2、艾尔湖(-16m)

3、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专题七: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

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星转斗移,转眼又是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地理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学习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从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紧学习大纲,贯彻大纲,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3、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4、加快教学手段革新,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应用于教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备课虽能体现备问题进行教学,但教案太简略,实用性不强;备课的目标意识差,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少,以至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低。

2、课堂教学讲多练少,讲不出知识联系,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教学缺少针对性,多媒体运用少,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不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学生的知识仅仅限于教材;不能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引导。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强化集体备课,形式多样化,上课前通过相互听课、修改达到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教师就是备知识点,针对知识备补充材料,备学生讨论的方式方法。

2、彻底改变讲多练少、只讲不练的现象,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每一节课。继续落实课堂目标教学,实现堂堂清。

3、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的感想,得失进行总结,实现学有所用,写有提高。不提倡写理论性很强的文章。

2012-7-21

班主任工作总结

刘建

一、把学生位置摆正。

书上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点不错,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细细地去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就先得把学生研究透,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都不一样,得要知道他做些啥、想些啥,怎么让他接受自己的教导。军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的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其实,学生到学校来,谁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良莠不齐,我们就要区别对待,所以要因材施教,教师的心态要放宽一些,任意拔高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小孩子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和表扬的时候掌握好火候,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爱到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有一位同学好打架,批评了几次都不管用,我想,看这样子油盐不进了,不能做小炒,我给他加把糖吧。我就让他去找好事做,比如帮值日的同学扫扫地,捡捡地上的纸呀等等,每次周会课时,我都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这一下子,他也没时间打架了,经常找好事做,我再在班上一表扬,同学们一羡慕,他就天天乐滋滋地像换了一个人。

二、通过多方面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改变工作方式方法。

本学期我们学校接受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活动考验,通过形式各样的大小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全面素质,我们老师也获得了锻炼机会。有体现全校学生精神面貌的“大众体育运动比赛”;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活动“家长来校参观和与自己的子女汇聚一堂学习”,我们的学生热情地接待家长们,在这过程中,师生都体验到了“以校为荣,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加强了校风与班风的建设„„。

我们班的孩子个性好动活泼,思维敏捷聪明,但做早操总是不认真对待,在六星评比中这方面也是比较差。尽管我尝试了许多方法,如评选早操星,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同学等,但情况仍不见有大的好转,孩子们还是比较懒散。通过此次大型活动的几次彩排,我终于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帮助下,发现了自己教育失败的原因所在——在活动前,没有向学生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及给予明确要求,也就是自己的组织、引导能力有偏差。在各位领导的帮助下,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手段:首先,重视每次活动的动员工作,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及慷慨激昂的情感去感动学生,牵动着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觉得“不做不行”,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是我每次动员工作的目标,虽然实际与目标还有距离,但是我会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朝目标挺进!其次,我给学生的要求尽可能做到简洁、有力、明确。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落实。严格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做到,并树立榜样进行大力表扬。最后,活动结束及时进行反馈,肯定学生做得好和进步的地方。同时提出不足及下次的期望。如此下来几次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飞跃。我掌握了这种组织方法后,经常变换着对孩子的奖励和激励手段,变戏法似地刺激着孩子,使他们总有动力驱使自己在各方面做得更好。学生在进步,我也在成长,相信只要坚持把自己取得到所收所获不断积累下来,吸取失败的教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做得好的经验,就能使自己有更大的收获!

三、充分利用表扬这一工具。

虽然为建设这个班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有一二个纪律表现的差生总是我行我素,效果不太明显,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还没有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斗志,还没能触动他们的灵魂,给班级学习风气的好转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工作中要更加注意与年段和学校配合,借力使力。主要收获是:能让大多数学生快乐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教书又育人!每天给孩子一些笑脸!做到了不在课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怒!规范学生行为!掀起学习的热潮,完善自我形象。在学习中同学们能互相帮助。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基本上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坦诚相待,家校达成共识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对学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坦诚相待,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我高度重视,针对本班学生整体情况,精心准备,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班主任老师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谈对家庭教育的建议。每学期一次的活动,都直接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几乎100%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学习,我便从家长最关心的学习问题谈起,,帮助家长共同对待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家长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每次家长会后,好长时间大脑中总会浮现着孩子们父母充满希望的眼神和表情,家长的认可就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始终在鼓励着我。

我的班主任工作由于经验的欠缺,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如:

一、班会课与晨会课没有做好充分地计划与准备。

除了学校要求重视的主题班会以外,我并没有下心思去充分利用好每个星期的班会时间。所以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佳,班风还没能完全树立起来。 而通过思考与后半学期的实践,我发现班会课其实有很多很多内容可讲,而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校风的建设。我们班的班会通常先由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是我讲近期发现的问题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目前,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他们的思想开始复杂了,如,我的学生, 在班上传一些有辱同学的粗言秽语„„,作为班主任得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有针对的做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每一次活动前后应作好思想动员和总结;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还是外出活动,我应在事前作好思想动员。使学生端正思想,增强了坚决克服困难的决心另外,每一次外出前,都应强调纪律性和同学的互助友爱;外出回来,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表扬热心助人的同学。

三、应动脑筋巧设计,运用多种途径教育。

从大的方面来说,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参加学校、年级的各种活动、组织班级活动都需要我们动脑筋精心设计;从小的方面讲,对学生的表扬、批评、鼓励也需要我们动脑筋。而每当我自己却忽视了这一要点。所以以后要勤动脑,脑海里出现一个新念头时,就要马上把它记下来,并尽快付诸实施。

上一篇:托管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