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

2023-03-25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第1篇

如何防止学生实习中的伤害事故, 是中职学校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 这类事故十分严重, 每年有许多学生因事故致伤致残, 财产遭受损失, 一旦学生出现安全事故, 将对学生、家庭、学校造成严重的影响。酿成这类事故易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懂安全技术, 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 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 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有机械专业, 机械设备是现代生产中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设备, 不仅工业生产要用到各种机械, 其它行业也不同程度的用到各种机械, 它是各行各业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的有力工具, 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在生产的人机环境系统中, 机械与人相比, 具有人所不可替代的优点:

1) 输出功率大, 可长期稳定操作, 不易疲劳, 生产率高。

2) 自动化程度高。

3) 准确性和速度比人好。

4) 灵敏度和反应能力高。

5) 耐用性强, 可在人不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6) 可靠性高, 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7) 运转速度快, 可连续运行。

8) 能同时完成多种作业, 适应性强。

由于机械设备仍需人的操纵、监控和维护, 故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处于人机环境之中的, 从生产安全的角度出发, 要保证人、机、环境的安全, 必须协调人机关系, 保证人、机的本质安全, 遵循人机之间的安全规律。学生对机械设备的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保证学生的实习安全、设备安全, 是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教育学生严格按照实习操作规程进行实习, 教育学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1 我国工伤死亡事故状况

我国各类事故每年约有100万起, 工伤事故死亡大于等于13万, 伤残70余万人, 职业病危害70多万人。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约平均每3天一起, 一次死亡大于等于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约平均30天一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00亿元人民币, 占中国GDP总量的2.5%左右。

由于人的安全素质差 (即安全意识差、安全观念差、安全技能差、安全行为规范差) 而造成的事故灾祸占伤亡事故的80%以上。

数据显示, 发生过工伤事故的企业, 事故比例是, 来自农村乡、镇和县城的务工者, 工伤事故分别占工伤者总数的70.2%、15.4%和10%, 城市户籍职工受工伤的机率占4.3%, 而大城市的工伤者只占1.6%。

总结伤亡事故的惨痛教训, 人为失误是伤亡事故的元凶。事故中60~70%是人的“三违”而引发的, 即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伤亡事故。

由此可见, 除了企业对生产机械设备硬件方面增加投资外, 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已变得非常重要, 加强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亟待解决。

2 机械伤害事故

2.1 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 (静止) 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 (如齿轮、轴、履带等) 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2.1.1 机械的危害因素。

机械是若干零部件的组合体, 在这个组合体中至少有一个零件是运动的, 且还具有制动机构、控制和动力系统等, 由机械造成的伤害统称机械伤害。

2.1.2 机械设备危险。

机械设备危险是针对机械设备本身的运动部分而言的, 比如传动机构和刀具, 高速运动的工件和切屑。如果设备有缺陷、防护装置失效或操作不当, 则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2.1.3 机械设备的危险分类。

机械危险可分为两大类:机械危险和非机械危险。

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挤、剪、割;切断、缠绕、引入;卷、冲、刺;扎、擦;磨、流体喷射等。

非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电气危险、热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忽略安全人机学原则产生的危险。

2.1.4 机械伤害的原因。

机械固有的危险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机械伤害的直接原因。环境因素、管理失误等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2.1.5 机械伤害的类型。

(1) 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3) 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5) 触电; (6) 灼烫; (7) 火灾伤害; (8) 高处坠落; (9) 坍塌; (10) 火药爆炸; (11) 化学性爆炸; (12) 物理性爆炸; (13) 中毒和窒息; (14) 其他伤害。

2.2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

金属切削加工中常见的伤害事故:

1) 刺割伤。操作人员使用较锋利的工具刃口, 如机工车间运转的车、铣、刨、钻等机床的刀具, 就像快刀一样, 能对未加防护的人体部位造成极大伤害。

2) 物体打击。车间的高空落物, 工件或砂轮高速旋转时沿切线方向飞出的碎片, 往复运动的冲床、剪床等, 可导致人员受到打击伤害。

3) 绞伤。机床旋转的皮带、齿轮和正在工作的转轴都可导致绞伤。

4) 烫伤。切削加工下来的切削崩溅到人体暴露部位上导致人员烫伤。

2.2.1 车削加工中学生的安全操作要求。

1) 实习操作时精力要集中, 思想开小差, 结果发生误操作, 导致事故;

2) 安装/拆卸夹具前, 切断机器电源, 防止机器突然启动;

3) 上料、取料, 装、卸工件时, 要正确使用安全装置;

4) 检查产品/材料时, 防止机器突然启动;

5) 加油时, 防止机器突然启动;

6) 清扫铁屑时, 不能戴手套操作。

2.2.2 冲压机械安全。

冲压伤害事故频率。据统计, 机械工业中历年发生的冲压伤害事故约占全部机械伤害事故的40%。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 在冲压机械上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比一般机械要高三倍。

冲压机械常见事故。

1) 冲压工作最常见的事故是手指被切断。

2) 工件被挤飞伤人。

3) 齿轮或传动机构将操作人员绞伤。

4) 模具起重、安装、拆卸时造成砸伤、挤伤。

5) 冲模或工具崩碎伤人。

冲压伤害事故的主因。造成冲压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冲压设备和模具的安全状况、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操作人员的不安全动作等有密切联系:

1) 私自拆除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 导致事故发生。

2) 停机检修时, 未采取保护措施, 机器突然启动发生事故。

3) 多人操作, 动作不协调, 发生误操作。

4) 违反操作规程, 在压力机正要运行时, 用手进入模内进行调整作业。

5) 身体不适、疲惫、体力不支发生误操作。

冲压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为防止冲压伤害事故, 可采取下列措施:

1) 设计冲床时应使材料的进给和工件的脱模, 工人的双手不必进入或靠近冲模危险区域, 如采用自动送、卸料。

2) 冲床构造应使工人操作时不可能把手伸入冲模危险区域, 如采用安全保护装置;

3) 设置自动保险装置, 使万一身体某部位伸入冲模危险区域时, 滑块能自动停止运动;

4) 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3 学生实习中的安全教育

3.1 学生安全事故的隐患

近年来,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轻则皮肤烫伤、手指割伤, 重则伤及眼球、头发卷入以致拉掉头皮。这些事故都给学生及家长带来痛苦, 给学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减少和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重大职责, 通过学生的安全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从而达到安全实习的目的。

机械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总会出现违反操作安全的现象, 对机床那种新鲜好奇感, 随意摆弄, 意识不到各种危险性;学生初学刃磨车刀时, 磨伤手的事时有发生。有极少数不认真实习的学生没有看实习指导教师示范操作, 对刃磨车刀的要领不理解, 把车刀插入砂轮侧面刃磨, 使砂轮受压力太大引起爆裂高速飞出, 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造成其他的安全隐患还有:没有停止主轴就转换刀架、头部靠近旋转的卡盘或工件、用手拉铁屑、摸旋转部分工件、用棉纱或毛巾抹擦旋转中的工件等等。

3.2 教育学生了解设备的危险

3.2.1 传动装置的危险。

机械传动一般分为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带传动。由于部件不符合要求, 如机械设计不合理, 传动部分和突出的转动部分外露、无防护等, 可能把手、衣服绞入其中造成伤害。链传动与皮带传动中, 带轮容易把工具或人的肢体卷入;当链和带断裂时, 容易发生接头抓带人体, 皮带飞起伤人。传动过程中的摩擦和带速高等原因, 也容易使传动带产生静电, 产生静电火花, 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3.2.2 机床的危险。

机床是高速旋转的切削机械, 危险性很大。

1) 其旋转部分, 如钻头、车床旋转的工件卡盘等, 一旦与人的衣服、袖口、长发、围在颈上的毛巾、手上的手套等缠绕在一起, 就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2) 操作者与机床相碰撞, 如由于操作方法不当, 用力过猛, 使用工具规格不合适, 均可能使操作者撞到机床上。

3) 操作者站的位置不适当, 就可能会受到机械运动部件的撞击, 例如, 站在平面磨床或牛头刨床运动部件的运动范围内, 就可能被平面磨床工作台或牛头刨床滑枕撞上。

4) 刀具伤人, 如高速旋转的铣刀削去手指甚至手臂。

5) 飞溅的赤热钢屑、刀屑划伤和烫伤人体, 飞溅的磨料和崩碎的切屑伤及人的眼睛。

6) 工作现场环境不好, 例如照明不足, 地面滑污, 机床布置不合理, 通道狭窄以及零件、半成品堆放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倒或跌倒。

7) 冷却液对皮肤的侵蚀, 噪声对人体危害等。

3.3 教育学生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实习

1) 实习学生要按要求着装。穿好工作服, 敞开的衣服必须扣好、袖口扎紧、长发要塞在帽子内;不能穿裙子、拖鞋及高跟鞋进入实习场地;在有转动部分的机床上工作时, 绝不能戴手套。

2) 测量工件尺寸时应停车测量, 并把刀架移到安全位置。

3) 工件和刀具装卡要牢固, 刀头深出部分不能太多。

4) 切削下来的带状切屑、螺旋切屑应使用钩子及时清除, 切勿用手拉。

5) 禁止把工具、量具、卡具和工件放在床身或变速箱上, 防止落下伤人。

6) 当切削铸铁和黄铜一类脆性材料时, 要防止灼热切屑飞出伤人, 应戴好防护镜和使用透明档板防护装置。

7) 操作磨床时, 还应注意砂轮的选用和砂轮的安装要求, 防止砂轮碎裂, 飞出伤人。

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设备维护与保养等问题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预防机械专业学生实习中的事故隐患, 实习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在操作示范中重点提示注意各事项和要求, 强调实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清楚“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 并建立经济赔偿和扣除实习分数等有效制度。教育学生一定要严守安全操作规程, 使学生关爱生命、注重安全。围绕学生的安全实习教育工作有很多, 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 值得学校及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实习教学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法, 结合学生对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的要求, 提出了建议, 对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实习,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德蜀.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 (01) .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第2篇

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除专业技能的熟练和提升外, 还包括实习生应学会适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达到顶岗实习预期的效果, 并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所以, 关注中职学生在实习中的心理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和企业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心理波动, 给予适当的心理引导, 将会帮助学生较好地度过适应社会的心理变化期, 并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1 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心理状态

顶岗实习前的心理状态是指从学生知道即将参加实习, 到正式成为实习单位的实习员工为止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在这个阶段, 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波动, 情绪高涨或低落。学生在上岗之前对工作的期望值往往会高于现实情况, 从而表现出盲目的乐观, 忽视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 期望值过高的心理预期为学生日后出现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1.1 顶岗实习前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 自卑心理。这类学生对于自我角色认知与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心理错位, 对自己的能力与专业素养缺乏自信, 觉得自己无法适应岗位和企业的要求, 产生畏难情绪。表现在行为上常常是过激的反抗和抵制行为, 或情绪低落、不愿付出努力, 对实习产生恐惧心理。

2) 试探心理。部分学生对实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持试探和观望心理。他们希望能从实习中获得经验, 为将来完全走入社会探路。他们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等非常关注, 对就业形势以及自己的将来和前途疑虑重重, 对自己和今后的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 难以做出一个心理定位。因此, 他们在实习时态度不明朗, 摇摆不定。

3) 渴望心理。这部分学生对专业实习非常渴望, 他们把实习看做是检验自己的新课堂, 希望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即将开始的实习工作相结合, 检查自身的知识、技能缺陷, 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般表现都很积极、主动, 对实习充满热情, 能配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 实习效果也要好于其他学生。

4) 自我放纵心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把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归纳为三个词:“无奈、无望、无助”。即将参加顶岗实习这部分学生如释重负, 把实习看成是一个自我放纵的机会, 认为远离了家长、学校、老师的管束, 可以自由自在的独立生活了。他们没有目标, 在实习期间容易迷失自己, 使实习目的无法达到, 最终无法完成对自我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了解学生这段时间的心理状态, 对以后再顶岗实习中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1.2 应对方法

第一种心理反映了学生角色认同上出现了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职业指导, 引导学生一定要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 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同时要向学生指出应了解社会岗位和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必须遵循职业角色、社会角色的责任。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 就要试着把它当作自己的终生职业。世上没有救世主, 遇到挫折时, 必须依靠自己, 凭借着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 走出困境。能力可以一步步培养, 从基层做起是担任管理工作必须的实践基础, 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发展。要让学生看到希望。

第二种和第三种心态表明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期望。前者目标不明确, 可能过于短视, 后者可能有些天真, 但都具有积极的一面。对此要进行适时鼓励, 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让他们了解实习并非总是美好, 有困难也有磨难,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吃苦耐劳, 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最后一种心态是应该注意和防止的, 对待这类学生, 实习指导老师应该多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心态, 并要在后续各实习阶段时加以注意, 经常引导和督促。

2 顶岗实习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及对策

顶岗实习期是指从学生到企业报到至实习结束这一过程。这段时期, 学生的情绪会出现反复波动。绝大多数的企业会选择在学生报到后进行新员工培训, 包括劳动纪律、劳动安全、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岗位培训等。学生通过培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的了解企业及自己的岗位职责。

2.1 顶岗实习期的心理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1) 实习初期心理表现。学生在开始上岗阶段, 会感到工作很新鲜、充实, 自我价值得到体现。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企业领导认可、鼓励甚至赏识, 因而在技能方面, 往往渴望来自老员工全面细致的指导, 使自己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在了解环境和掌握基本技能之后, 他们则希望通过个人努力, 迅速得到领导的信任、关注和好评;希望通过将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甚至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独当一面, 尽快得到重视。然而, 在统一的岗位前培训后会根据每个实习生的能力和个性进行不同的岗位中培训, 岗位分工的差异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差异。他们从岗位分工的差异中产生了高低贵贱的错觉, 原先在学校里建立的只要成绩好和能力强就能获得认可或者成功的法则突然崩塌, 强烈的失落感和内心冲突往往导致不满情绪, 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接受。同时, 企业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这让在学校自由惯了的中职学生无法在短期内适应, 在受到制约后, 也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此外, 在实习开始阶段, 学生一时还不能很快适应工作时间安排以及诸如交通、工作压力和福利等问题, 从而产生心理失落感。因此, 学生会感到书本知识和现实的差距, 产生对企业制度的否定, 对实习失去原有的热情, 很快出现第一波转岗现象。

2) 实习中期心理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锻炼, 留下学生的心理状态渐渐稳定了下来, 能够越来越熟练的协调日常所遇到的情况, 一般性的工作也可以妥当的处理, 随着岗位工作程序的熟练, 普通的工作任务已经很难再满足学生, 简单、重复和枯燥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会产生一种倦怠的心理, 尤其掌握了岗位技能以后, 学生会期待有些改变, 认为自己应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更多、更新的技能和知识, 而事实上却是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 因而开始厌烦简单的实习工作。因此随着实习的进一步深入, 学生对实习的期望值会伴随实习的继续而降低, 这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甚至出现怠工、得过且过、混日子等现象。实习学生稳定的心态再次被打破, 一部分浅尝辄止的学生选择转岗, 寻求新的刺激与挑战, 这也就出现了实习过程当中的第二次转岗热潮,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选择在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学习, 而进入到下一阶段。

3) 实习后期心理表现。选择继续在原有岗位上寻找进步空间的学生, 他们此时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 从内力上来说学生有很大的求知欲望, 但是从外力来说却少了协助, 全靠自己的观察与积累, 去学习更复杂的工作技能。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 学生开始能应付绝大多数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 甚至逐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在员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企业的动作中来。进入成长期的学生至此完成了新员工到固定成员的转变, 从而也越来越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发展方向。此时, 他们的心理逐渐成熟, 越来越了解自己与行业顶尖人员的差距, 越来越踏实于自己的岗位,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为一名成熟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职业人。

2.2 应对办法

对实习期学生的心理波动, 教师应因人施教, 教给学生了解和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方法, 寻找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并据此确定自己在企业不同岗位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方式。必须先确定自己能做什么, 能否做好, 在考虑想去做什么的问题。

教师应关注学生分岗前后心态的变化, 防止学生的过激行为。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问题:一方面让学生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实习期望,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企业工作模式。一个企业较短的时间内成批接受和安排实习生, 需要各方面比如人、财、物的支持, 还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安排等工作, 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让学生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平息不满。

在整个实习期中, 当学生心理出现波动的时候, 只要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适时介入, 积极引导, 大部分学生都能逐渐打开心结, 投入紧张、忙碌的实习中。此外, 实习教师也应与企业协调,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调配岗位, 让学生人尽其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 也有利于企业改善管理和发现人才。

企业也要和学校达成共识, 尽可能鼓励学生多提建议, 提好建议, 这样一方面满足学生渴望重视的心理, 另一方面, 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管理都有利。

此外, 教师还应给学生做好实习纪律方面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了解社会生存的基本常识, 防止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 21世纪最大的危机可能就是心理疾病。因此, 我们要帮助中职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家庭和全社会都应承担起责任来, 形成合力, 为中职生心理健康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帮助中职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社会能力和心理状态的锻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中职生顶岗实习中给予适当的心理引导, 将会使实习更顺利进行, 并且使学生较好地度过适应社会的心理变化期, 为其日后的职业生涯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课堂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课堂管理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等正在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中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近年来招生数量的下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也随之下滑,直接表现在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部分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听课期间注意力分散,还有一部分学生相应学习资料、文具携带不全,整日在课堂上拖沓懒散,完全忽视了自己来学校的目的。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学生自我要求低,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厌学情绪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这些学生由于适应能力较差,还没有很好地由中学学习过渡到职业教育学习阶段。最后部分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授课教师课堂管理松懈,致使这一现象没有及时得到遏制。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鼓励他们敢于追逐梦想,勇于拼搏,逐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学生入校初期,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让学生尽快树立起自信。再次,让学生找到现阶段与过去中学阶段学习性质的差异,从而较快适应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后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课堂相应管理制度,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教师也应深刻了解学生课堂效率低下带来的连锁后果,不断提高个人课堂管理能力,制造有序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较好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例如,教师将学生期末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则在平时成绩测评中很好地体现。教师可将每次课堂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学习纪律情况、课堂单元测试等)及课后作业等汇入平时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动态管理,也为学生上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针对有些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用具不齐全的情况可将课本作为考核的主要载体。例如每次上课,以学生是否带全课本作为首先考核项目,进而要求学生利用好课本,用课本空白的地方记录笔记,甚至相关练习都可以记录在课本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带全课本,为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方便学生进行复习。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上进心不强。因此教师需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教师还需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特别是需要根据每个班级特点不同,变换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课堂气氛较活跃的班级,需增强学生互动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时间。在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考核也将以学生参与项目质量为测评点。而对于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纪律较好可是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的班级,教师在学期授课之初要迅速找到相对容易调动起积极性的学生,然后由点及面去吸引更多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有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应抓紧课间休息时间多了解学生内心,用热情感化学生对课堂的冷漠。而对于纪律较差,课堂学习气氛淡薄的班级则需授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多管齐下,以个人理想为激励点、以学校规章制度为约束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类班级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调整好自我心态,以积极的自我暗示走向讲台,为把握好课堂奠定心理基础。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发展,更是品质、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授课环节上需灵活切换。因为这类班级的学生听课注意力时间相对更为短暂。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内容更加为丰富,授课方式多样灵活,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的制造“新鲜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练环节切换要格外频繁。再次,这类班级的学生内心相对更为敏感。教师应以一颗包容之心去接纳他们。努力做到“课上严师、课下朋友”,尽量避免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正面矛盾。另外还需制定学生的课堂自我评价表和学生同桌的课堂表现互评表,让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思考、课堂纪律等方面自评互评,在每节课结束时与教师给出的课堂成绩进行汇总。这样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逐渐提高管理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职业教育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2011.

[2]俞毅.品质职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向才毅.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强化学生的道德理念,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但是,目前很多中职中技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都过于片面,比较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德育教育,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对中职中技学校的德育教育进行探讨,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中技学校 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

中职教育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人才急需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尽管当前我国中职中技学校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取得可喜的成就,但对已经进入社会的中职学生的观察看,其德育素质和专业技能不相匹配。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所以当前的中职中技学校应该双管齐下,不仅要抓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抓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中职中技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中职中技学校的学生通常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他们本身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同时,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他们经常感到自卑,感到前途迷茫,信心不足,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势,再加上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引导,极容易让中职学生误入歧途。所以,中职中技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受外来不良信息的诱导。当前中职中技学校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教育过程中重技能轻德育

对于教学目的来说,中职中技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偏向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认为学生学习好技能就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对于德育教育并没有引起重视。除此之外,中职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大多以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为主,德育课程则比较少。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流于形式,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者是教育部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并没有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深入教育。所使用的德育教材内容陈旧,和社会现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相符合,导致中职的德育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

(二)中职中技学校缺乏健全的德育教育机构

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是片面的,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深刻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状况,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健全的、完善的德育教学机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就当前大多数中职中技学校来说,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设施、设备教学人员和经费投入都比较到位,唯独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而且在德育教育工作上随心所欲,没有清晰的教育思路、缺乏有条理的规划和课程的制定,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德育教育机构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

在中职中技学校办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德育建立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所谓的考核仍旧用传统的笔试考试进行,而学生仅仅是作为一种考试的机器,机械地背诵德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纵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仍旧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不能深刻地理解德育教材上德育观念的深刻含义,不能引发学生对自身和未来的思考,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有效的定位,不能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斗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导致中职中技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不能达到很好的得以教学效果。

二、中职中技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对犯错的学生过于放纵

由于中职中技学校在我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抢生源的情况。在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对学生更是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只要学生不犯一些影响学校发展和声誉的错误,就一味地迁就,而不是加强教育,过于宽容学生。比如近年来中职院校的学生早恋情况越来越严重,但是学校认为这无伤大雅,只要学生还在学校就没问题,进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没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只是口头警告,更别说开除。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观念没有得到更正,就出现一些早孕或是其他更严重的事情。

(二)德育方法欠妥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职中技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都是以文件或是口号的方式在进行,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德育的内涵。表面上德育教育进行得很好,但是大多趋于形式,没有进一步地唤起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感受不到德育教育多学生的带来的影响。比如前一段时间举行的“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很多学校就单纯地组织学生看看阅兵,并没有向学生传达抗战艰苦卓绝的精神,从而导致这次德育教育只是泛泛而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悟,达不到德育教育效果。

三、中职中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由于中职中技学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地上升,进而让学校忽略或是轻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导致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低下,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定位,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等事件,不仅限制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当前的中职中技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切实发现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

(一)提高中职中技学校的德育教育意识

当前中职中技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重大问题,归根到底,是中职中技学校没有较强的德育教育意识,进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在改善中职中技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将德育列入重点课程,让学生和教师同时参加德育课程的编撰和选材,并根据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加大学校评选模范道德人员力度,在宏观上为学生建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用道德模范的标准要求学生、激励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德育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流于形式的教学。因此,要全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转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亲近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德育教育中。其次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网络上的一些宣传短片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比如一些失足青年在沾染恶习之后走上歧途,最终毁掉自己人生的案例,唤起学生的意识,进而让学生正视自身当前的状况,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刻苦学习技术,力图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学校加强校园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认真学习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即使不想学习的学生也会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刻意地打闹。同时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各种好人好事的宣传,建立广播站,播放关于德育教育的新闻事实和名人轶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保障,中职中技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只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并不是严格的高技能型人才,而是要兼顾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地位,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过硬的知识技能进行社会建设,从而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这才是社会需要的素质人才。所以,中职中技学校要全面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力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情.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

[2]胡长芳.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的一些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3).

[3]李秀英.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3).

[4]董昌梅.关于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5(11).

[5]陈国平.试析情感体验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阅读:中旬,2011(11).

[6]简洪春.正视职教德育问题探寻改善现状策略——对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3).

[7]张敏.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及措施[J].考试周刊,2014(62).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很大,就业压力也很大,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使大部分人在就业前就具有必备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我国的人口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职业教育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共识,为此,要注重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区别

1.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是以理论教学主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进一步升学、深造;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或称为中级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将熟练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放在熟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普通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上的学习上。

2.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在课程的设计上,普通中等教育是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完整性的来展开的,据此,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强调基础知识面要广,以便适应将来升学、深造的需要。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的。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技能或者素质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不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3.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

4.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都与一般的普通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在结构上,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要引进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本位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3.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企业,边学边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于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实训模拟情景展演、模拟幼儿音乐课场景、角色的转变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像企业的技术人员”那样的人。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习,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边教边学,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

5. 校企深度合作。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带队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工作的环境,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另外,校企合作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学校在教学中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和基本特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上一篇:中职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职业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