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范文

2023-09-18

证券投资学范文第1篇

题型:

名词解释(20分)、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共20分)、问答题(共36分)、技术指标及图形分析题 (共24分)

要点:

第一章 证券投资导论

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有哪些?

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概念;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

第二章 股票投资基础

信用交易、配股、量比、委比、填权、贴权的概念;

理解市盈率;

会区分外盘、内盘;

上市公司股本变动的几种情况;

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的区别;

市价委托与限价委托的区别;

分红送股情况下除权除息价的计算;

第三章 基本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及宏观经济运行对股价的影响;

会区分周期股、成长股、蓝筹股、防守股;

掌握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利率、汇率变动与股价的关系;

反映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

理解市净率

第四章 技术分析

日K线图的基本构成;

移动平均线的运用(重点掌握均线排列及交叉问题); RSI指标运用;

MACD指标中的运用;

图形理论:重点掌握反转形态中的头肩性及双重顶(底)

第七章 金融期货

证券投资学范文第2篇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3.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简答题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1)国际直接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界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 (2)国际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 (3)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 2.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1)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2)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 (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 (4)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 (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3.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

(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4.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 b.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 c.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5.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的联系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中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间转移;其次,由于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相互影响,因而在学科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对方因素。

(2)它们的区别在于:首先,两者在研究领域方面各自具有独立部分;其次,即使在其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两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论述题

1.试述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的近期趋势。

(1)第一产业(初级产品部门)的趋势: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初级产品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明显降低了。

(2)第二产业(制造业)的趋势:近年来,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三个变化: a.投资流向由原来的资源、劳动密集行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 b.投资形式上出现了低股权、非股权安排和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 c.制造业的国际投资中还出现了带有区域性色彩的公司网络。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趋势: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服务业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原因有四:

a.许多服务性行业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以及由于许多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性使向国外市场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到国外直接投资;

b.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跨国提供各种新型服务成为可能;

c.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和其他金融机构)始终是最近10年吸收FDI最多的行业。2.试述推动国际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1)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通讯的便捷性;

(2)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发展为国际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和运作空间; (3)世界组织和各国政府日益推动的自由化政策趋势; (4)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日益深化。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名词解释

1.内部化是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3.资本化率是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4.有效边界是马柯维茨证券组合可行集左上方边界的曲线,又称有效集或有效组合,位于该边界上的证券组合与可行集内部的证券组合相比,在各种风险水平条件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率,在各种预期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风险。

5.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以无风险对冲概念为基础,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在内的新兴衍生金融市场的各种以市价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它已成为金融研究成果中对金融市场实践最有影响的理论,不仅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还广泛应用于企业债务定价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 简答题

1. 简述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1)厂商垄断优势论以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其基本理论前提;

(2)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拥有厂商特有优势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

(3)厂商垄断特有优势是作为垄断者或寡占者的跨国企业的垄断或寡占优势,因此,厂商垄断优势论是寡占竞争理论;

(4)厂商垄断特有优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产上,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厂商所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

2. 简述增长最大化厂商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别。

(1)在各个时点上,增长最大化厂商的销售量总是大于利润最大化厂商; (2)增长最大化厂商较早从出口转向直接投资;

(3)从出口到直接投资的转折,增长最大化厂商不像利润最大化厂商那样等到市场扩大后才转向直接投资,而是在此点之前就已先行转为直接投资。 3. 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1)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正统国际贸易2×2模型;

(2)该理论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其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该理论注重的是一种区位特征,属于宏观理论;

(3)该理论依据比较成本动态变化所做出的解释,特别适合于说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4. 简述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答:以厂商垄断优势或内部化优势为核心的主流优势理论难以解释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由此发展了若干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主要有:

(1)防御型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台湾中小企业为适应岛内经营环境变化而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2)依附理论。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从复合一体化战略向网络战略转变过程中,带动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3)信息技术理论。该理论认为促进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的进步。 5. 简述资本市场线的主要特征。

答:(1)CAPM模型中的证券组合可以包括有风险和无风险两种证券,而且投资者可以借钱投资,这样投资者所能选择的证券组合就由马氏理论的有效边界变为一条资本市场线;

(2)资本市场线是一条过(O,Rf)点并与有效边界相切的直线,切点称为市场组合,即有风险证券的有效组合;

(3)投资者投资于资本市场线上的证券组合,在单位风险下可取得最大的超额收益。 论述题

1. 试述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1)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择了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三个解释变量,即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国家区位优势——L,根据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由此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

(2)OIL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忽视各因素之间的背离关系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第二,OIL理论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折衷主义”,它在所选取的三个决定变量中仍有所侧重,主要偏重于内部化优势的核心作用,这使得该理论更适宜于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不适于解释中小投资厂商的投资行为,因而该理论不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 2. 试述发展中国家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该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第二,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第三,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2)技术地方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以下几个条件能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有优势”。第一,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和需求。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3)规模经济理论。对于很多商品、服务的生产经营者来说,随着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商品、服务的市场价值增加相比,企业商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有递减趋势。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商品、服务生产效率的提高,统一商标的经济性,信息分享的经济性,市场影响、控制的经济性等。该理论认为只要规模经济效果大于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成本,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就是可取的。当市场、原材料基地或其他生产要素源在发达同家,母企业在发展中同家时,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4)市场控制理论。该理论在解释贸易桥头堡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如果把“中间服务”改为“中间产品”,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纵向一体化型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现象。

(5)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该理论认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这些国家的企业按优势论的标准来衡量是根本不符合跨国经营的条件。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企业为了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得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第三章跨国公司 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是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2.价值链是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结总和。 3.职能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4.跨国经营指数(Transnationlity Index,简称TNI),这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是衡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雇员总数)/3 5.网络分布指数是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数量的指标,是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与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之比,也是反映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6.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建立不同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 (1)跨国公司数量急遽增长。 (2)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3)国际化经营程度更高。

(4)跨国购并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取得长足的进步。 (6)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致胜之道。 2.简述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1)独立子公司战略

(2)简单一体化(寻求外源)战略 (3)复合一体化战略 3. 简述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1)多国战略 (2)区域战略 (3)全球战略

4.简述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1)出口部 (2)国际业务部 (3)全球性组织结构 ①职能总部; ②产品线总部; ③地区总部; ④矩阵结构; ⑤网络结构。 论述题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 2.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 3.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4.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 5.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官方与半官方投资主体 名词解释

1.政府贷款是一国政府使用财政金融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有官方发展援助的性质,因而又是一种软贷款,通常需大于25%的赠与成分。

2.出口信贷又称对外贸易中长期贷款,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所采取的对本国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中长期贷款。

3.赠与成分是贷款中的赠送部分,是根据贷款的利率、偿还期限、宽限期和收益率等数据,计算出的衡量贷款优惠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4.资金动员率是国际金融公司对项目每投入一美元所带动其他私人投资之间的比例。 简答题

1.试简述官方国际投资的特殊性。

(1)官方国际投资行为带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和深刻的政治内涵; (2)官方国际投资为低货币盈利; (3)官方国际投资具有中长期性;

(4)官方国际投资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2.简述政府贷款的特点。 (1)立法性; (2)政治性; (3)优惠性。

3.简述出口信贷的特点。

(1)出口信贷不同于一般与贸易有关的融资;

(2)出口信贷的利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资金贷放的市场利率,利差由国家补贴; (3)作为官方资助的政策性贷款,许多国家设有专门的信贷部门或机构负责; (4)出口信贷与信贷保险相结合,并由国家担保。 4.简述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

(1)黄金储备,即一国官方所持黄金;

(2)外汇储备,即一国官方所持有的可兑换的外汇资产;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即一国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加上债权头寸; (4)特别提款权(SDRs),即IMF创设的用于补充原储备资产的一种国际支付手段。 5.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1)一国对外投资、贸易和其他金融性支付所使用的币种,进出口商品的支付习惯; (2)一国外债的币种结构,包括引进外资的来源流向、数量和偿付要求; (3)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货币的地位,以及资本市场的深度; (4)一国的经济政策以及外交特点;

(5)储备货币的汇率、利率所导致的收益率的变动及其对外汇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影响。 6.简述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 (1)会员国缴纳的股份;

(2)借款,包括从官方机构借款和私人渠道借款; (3)发行债券; (4)会员国捐赠; (5)业务经营的盈余。 论述题

试述国际金融公司在私人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可从国际金融公司本身的投资及贷款、资金动员、投资咨询这三方面业务出发,并结合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和业绩去论述。

第六章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 名词解释

1.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2.横向购并是指当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处于同一行业,产品处于同一市场时的购并方式。

3.混合购并是指若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时的购并方式。

4.国际租赁是指出租人和承租人不属同一国家的一种现代租赁形式,是非股权参与下实物资产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

5.许可证安排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许可证合同的形式向国外其他企业出售转让。

6.国际合作开发是指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石油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非股权参与国际技术转让方式。 简答题

1.简述国外子公司的主要特点。

(1)子分司具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 (2)子公司具有自己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

(3)子公司具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财务报表; (4)子公司可以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各类民事法律活动,包括进行诉讼。 2.简述跨国购并的最新趋势。 (1)跨国购并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

(2)跨国购并的个案金额屡创新高,这些大型跨国购并多属业内兼并(横向兼并),并且主要发生在一些市场集中度本来就较高的行业; (3)金融创新推动了跨国购并的发展; (4)横向购并仍是主要形式; (5)大多数跨国并购是非敌意的。

3.非股权参与方式和股权参与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1)非股权性; (2)非整合性; (3)非长期性; (4)灵活性。

4.试比较国际合作经营与国际合资经营的不同之处。 (1)合作经营是契约式合营,合资经营是股权式合营;

(2)合作经营企业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而合资经营企业均为法人; (3)合作经营审批较合资经营更为简便。 5. 简述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

(1)战略研究开发联盟,主要是集合各自的技术优势,以专项技术为突破口的联合及委托研究,目标在于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分担技术开发成本,共享技术领先优势;

(2)战略生产联盟,以行业为依托,集合各自的产品生产优势形成的联合制造网络,目标在于集合联盟各方的生产技术优势,降低开辟新的生产线和改装生产线时的风险;

(3)战略营销联盟,主要是供应与外部销售方面的协议,目标在于集中联盟各方的市场销售力量,降低保持市场地位或进入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 6.简述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发展的动因。 (1)消费者需要和偏好的趋同;

(2)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使多数大公司不再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保持尖端优势;

(3)全球化的各种力量彻底颠覆了完全击败竞争对手的纯粹竞争逻辑,跨国公司日益发现实现全球经营,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论述题

1.试述收购兼并与绿地投资的选择。

(1)把握收购兼并与绿地投资各自的优缺点; (2)考虑影响收购兼并与绿地投资选择的外在因素。 2.试述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动因。 (1)近年来,跨国公司R&D全球化发展的特征是: ①跨国公司海外R&D支出占总R&D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 ②跨国公司海外R&D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③跨国公司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专利日益增多。 (2)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 ①技术进步速度日益加快 ②研发的成本压力日益加大 ③竞争的形势日益严峻 ④发展中国家教育和科技进步显著 第七章金融资产 名词解释

国际债券:是指各种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企事业法人遵照一定的程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务融资凭证。

外国债券:是发行人在外国发行的,以发行地所在国的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全球债券:是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新型金融工具,指在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同步发行,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债券。

欧洲债券:是欧洲货币出现之后的产物,指筹资人在债券面值货币的发行国以外的第三国或离岸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国际债券。

存托凭证:是国际股票的一种创新形式,是由本国银行开出的外国公司股票的保管凭证。

欧洲股权: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欧洲的特殊的国际股票形式,指在面值货币所属国以外的国家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股票。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之前,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证券市场开放模式。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是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与QFII制度一样,是在外汇管制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即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投资者通过特许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 红筹股:是指注册地在中国境外,但主要业务、资产在中国内地的公司在香港发行上市的股票。 简答题

1.简述近年来国际债券市场大发展的原因。

(1)近十几年来,全球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国际债券市场的扩张创造了持续的资金需求,也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2)国际金融市场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促使投资者更为踊跃地进入国际债券市场; (3)国际金融机构的实力增强及职能转变,国际金融机构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简述近年来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

(1)从期限结构看,以中长期的国际债券为主,货币市场工具所占比重较低; (2)从发行主体的国别构成看,发达国家总体上占绝对优势; (3)从发行主体的性质看,金融机构发行者占据主导地位;

(4)从发行的币种结构来看,美元和欧元的竞争格局开始形成,日元地位衰微。 3.简述国际股票发行的动机。

(1)国际股票可以在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 (2)发行国际股票能够扩大投资者的分布范围,分散股权。

(3)发行国际股票可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从而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4)满足跨国购并发展的需要。 4.简述纳斯达克市场的特征。 (1)技术上的先进性; (2)独特的做市商制度; (3)上市标准的宽松性; (4)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5.简述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受基础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 (2)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中具有杠杆效应; (3)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灵活,种类繁多。 6.简述近年来全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特点。 (1)金融衍生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①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之间的竞争加剧; ②各场内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加剧; (2)金融衍生交易电子化; (3)金融衍生市场国际化。 论述题

试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实质上包含作为行业的服务市场的开放和作为投资场所的二级市场的开放两层含义。 1.作为行业的服务市场的开放要在WTO相关协议和承诺的范围内逐步展开。

2.作为投资场所的二级市场的开放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宜推行QFII和QDII的双Q机制,CDR也是可供考虑的方案。

第八章国际投资环境 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的东道国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是东道国的自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体。

硬环境:是指与投资直接相关的物质条件,如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

软环境:是指各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人文方面的条件,如政策法规、教育水平、办事效率等。 法律公正性:是指法律执行时能公正的、无歧视性的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

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是国际投资者根据国际投资的具体需要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所作的系统评估,它是国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菱投资环境评估法:是通过对各国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劳工条件和奖励制度等四项因素的比较评估,评定各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并根据各因素对投资的重要性而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出各国投资环境的有限顺序的投资环境评估方法。

投资环境冷热比较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

罗氏等级评分法:是将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些主要因素,按对投资者重要性大小,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再按各种因素对投资者的利害程度,确定具体评分等级,然后将分数相加,作为对该国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的高低反映其投资环境的优劣程度,便于在各国间进行投资环境的综合比较。 简答题

1.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 (1)综合性; (2)先在性; (3)差异性; (4)动态性; (5)主观性。

2.简述经济环境因素的构成。

(1)国内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稳定性、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2)涉外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状况、国际金融状况和引进外资状况等方面的因素。 3.简述政治环境因素的考察重点。 (1)政治制度;

(2)执政者治理国家的能力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3)政局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 (4)东道国与国外的政治关系。 4.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原则。 (1)坚持从投资者实际要求出发的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4)坚持兼顾投资国和东道国双方比较优势的原则。 5.简述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价形式。 (1)专家实地考察; (2)问卷调查评价; (3)咨询机构评估。 论述题

1.试述多因素评估法中包括的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闵氏多因素评估法与关键因素评估法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前者是对一国投资环境作一般性的评估所采用的方法,而后者是从具体投资者的目标和要求出发所采用的方法。两者各有优劣,应用时应该相互结合。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谈谈国际投资环境对引进外资的重要作用。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着力于从各方面为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使得中国引进外资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东道国之一。 (1)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 (2)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

证券投资学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金融业的日益发展,与金融学相关的一系列核心专业正在日益兴起,如今金融学已经成了最热门的经济学专业之一。投资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活动对各项投资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培养目光远大、专业基础扎实、办事能力超群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本文在重点探究“投资学”专业双语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目前“投资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投资学;雙语教学;必要性;意义;策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建设的根本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化趋势,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效发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要提高外语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质量。”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进行专业课讲授时,使用外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在专业课程以及学位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利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教育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双语教学强调学生要具备熟练的语言转换能力,并且拥有灵活的外语思维和雄厚的双语基底。因此,对“投资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依据。

一、“投资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 “投资学”课程的自身需要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双重发展特性,是在管理学与统计学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与经济学、金融学密切相关的发展模型,其自身发展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理论性的显著特点。“投资学”主要向学生讲授股票分析、债券管理以及投资基金的管理与应用,包括证券市场结构分析、投资收益与风险等基本发展情况。由于投资的涉猎目标非常广泛,投资对象可以选自国内,同时也可以来源于国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运用能力,这是投资学自身的国际性所延伸出的课程教学特点。

2. 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国际化事务的逐渐增多,“投资学”的国际化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跨国事务不断增多,国际交往与联系日益紧密,使得证券投资不仅面向国内市场,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要想熟练掌握国际投资规则,并能从纵向、横向两个具体方面细致分析证券的价格变化、市场的扩张与紧缩情况,对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准确的预估与判断,就要对行业的发展计划进行不断地创新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投资计划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投资利益,这也是投资国际化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利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读懂国际投资准则,学会国际投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国际化目标。

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随着“投资学”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大高校对双语教学的日益重视,“投资学”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尤其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又懂外语的综合型高质量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的教育建设中格外注意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投资学专业的人数不断增加,金融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学”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但是,真正了解“投资学”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仍然比例不足。要想切实改变目前的现实状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有效运用双语教学。

二、高校进行“投资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双语教学逐渐凸显其重要位置,“投资学”双语教学就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外语(主要采用英语语言)和母语向本专业的学生传授投资知识,包括股票知识、债券知识、国内外市场分析方法、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等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总体而言,在投资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3点重要意义:

1. 便于学生吸取先进的专业知识

如今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发展整体,国内、国外的发展契机有利于提高投资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投资人才。相比其他国家的投资教育,我国的投资学专业发展比较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多数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要想促进国内投资学专业的长效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就要学习国外先进思想,精通国内外基本语言,这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推动投资学专业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2. 提高了学生学习“投资学”的精确度

目前,高校选取的“投资学”课本以及日常学习的投资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国外专家编写的优秀投资学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投资学思想,采用西方完善的投资学建设模式,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学习以及转换能力。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减少许多中间传递环节,避免由于自身的个人感悟或者语言偏差造成的专业信息失真现象,让学生直接学习原文的准确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投资学”的精确度。

3. 便于将外语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相连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汉语为主,就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来,我国普遍采用的外语教学语种是英语,如果单纯用母语进行专业课学习,学生就会失去良好的外语学习契机,如果单纯用外语学习专业课,学生就不能将理论思想与中国的投资实际相结合,在投资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外语(主要是英语)与专业课知识有效结合。通过阅读外文资料,学习前沿的发展思想;通过中文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美相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也能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开辟阳光大道。

三、“投资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原因

1.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拥有犀利、敏锐的国际眼光和不断开拓自身的发展潜能,是未来“投资学”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采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还能对国外的投资市场、投资理念以及投资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发展信息,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水平。但是,“投资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大量的积累和训练,尤其是外语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和耐心。

2. 高校拥有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队伍

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发展状况来看,其教师队伍结构组成趋向于多样化方向,大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由硕士、博士、教授等多样化的人才组成,并且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从事“投资学”教学的教师也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在攻读硕士或者博士期间,都进行了专业化的英语培训。各大高校也十分重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投资学”的课程安排上,部分高校安排了专门的英语专业课教师或者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与培养;在论文撰写方面,高校对学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论文一定要引用外文文献或者外文书籍才算符合要求;另外,许多从事投资学专业教学的教师本科所学专业就是外語专业,大部分都拥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外语,提高外语水平。

3. 学生具有接受双语课程的能力

教育教学非常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塑造,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在日常的“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接受教师传递的新知识将直接决定投资学双语教学的成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外语的授课时间过短,授课内容非常有限,即使学生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获取更多的投资信息。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是具备良好的外语掌控能力的。首先,“投资学”课程一般设在大二、大三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经过了系统的英语课程培养,掌握了扎实的英语知识,并且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这就预示着“投资学”开设外语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双语接受能力。

四、进行“投资学”双语教学的有效发展手段

1. 国家加大对双语教学的经费投入

近年来,针对金融学的重要建设地位,教育部已经发布了最新规定,“向高校划拨专门的发展资金用于投资学的双语教学”。这种经费的使用方式一般采取项目立项的途径,即学校可以自行申请投资学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出国考察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外文(主要为英文)学习费用以及其他的合理课程开支都可以获得国家资金的资助。另外,还有一部分费用用于双语资料的开发与建设、课程教学活动的评比以及双语教师的薪酬等方面。

2. 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竞赛

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困难的长期工程,尤其对于“投资学”双语教学而言,专业综合性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单纯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创新双语教学模式,不断开发更多的双语教学形式。例如,可以以月为单位,定期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竞赛,教师是竞赛的主体,学生也可以踊跃参加,与教师一比高下,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投资学”双语课程的有效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 建设高质量的双语教师团队

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首先可邀请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或资深教授对双语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教授他们先进的投资理念,以及学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投资知识;其次,为高校的双语教师联系更多的投资交流会议,让他们更好地“走出去”,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教师取长补短,学习更多的“投资学”讲授技能。

对“投资学”进行双语教学符合当代的教学发展趋势,是推动投资学专业长效发展的根本手段。我们应该结合投资建设实际,充分汲取国内外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型投资人才,为“投资学”的长足发展奉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国际经济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134-135.

[2] 陆珩瑱,顾芳芳.双语教育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市场,2010,(6):169-170.

[3] 吕佳.“投资学”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以吉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5):104-106.

(编辑:秦俊嫄)

证券投资学范文第4篇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证券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讲解证券交易机制、证券定价模式、证券基本面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仅是完善证券投资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尤为重要,高职学生走向社会他们的优势在于比中专学生懂更多的理论知识,比本科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胜一筹。

那么怎样提高证券投资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教学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从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如果纯粹讲授理论显得晦涩难懂且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因此,对于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担任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以要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主,必须从教学方法着手进行改革,以逐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我们知道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才能形成。因此学生们首要任务是要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实践课程做准备。有些人提出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习,我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根基的房子稳固吗?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直接删除或者减免的话,一方面把技能的根基删除掉了,另一方面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的知识哪里来?我们应该知道现在的职业资格证还是注重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掌握理论那就要看教师们如何对教学设计规划了。

《证券投资学》课程从理论上阐述了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揭示了证券市场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面分析、投资组合的管理和市场监管等五大方面,涉及到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市场学、管理学及其他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该课程先行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理论抽象,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另一方面,该课程基础知识部分概念多,其中的专有名词更多,教师在讲授时要遵循习惯称谓和用法,又要将学生不熟悉的概念解释清楚,在之后的实践部分要不断重复基础知识部分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我们都知道证券投资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的同时而在实践中又取得成效?那就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么课程产生兴趣。这就是我要说的实践教学。

在整个证券投资实践教学里面,我认为最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教学二部分。

第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充分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案例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设计案例的展示,如何提出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这些,都是证券投资学中案例教学中应反复思考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某一理论时,增加案例,利用近期涉及该理论的现实问题为学生讲解。教师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讲解方式,实际上有利于将深奥的理论变成学生可以直接理解的现实,降低了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比如: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案例教学。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是指根据宏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学科的研究及其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投资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行业发展和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估证券的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投资建议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三个层面: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在当前状况下投资哪类、哪只股票是比较合适的。先要问一系列的问题如: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哪个行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中属于优势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哪个企业是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较大作用?然后从相关软件中查找需要数据,分别对各层次进行分析,最后选出具体的投资对象。经过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来选择投资的对象。

对于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形态分析、缺口理论、移动平均线分析、成交量分析等,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得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观色、个别提问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里有效利用率比较低,原本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如果通过多媒体创作手段,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案例,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来形象生动的图形。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以及各种K线图组合,通过大小、形状、色彩、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同时利用PP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动画技术,贴切、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模拟交易教学

对于证券投资学模拟交易教学是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各种行情的分析软件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进行大体上的模拟分析和判断,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全程跟踪大盘指标 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案例的连续性和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的活学活用。证券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证券投资者面对的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通过链接互联网,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股票、期货、外汇等市场行情。

总结自己这几年教学的经验,深知这门课程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必须得让学生掌握。如果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一锅灌”的话,不能很好地与实践动手操作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厌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肯定不会达到理想状态。但又不能将其和其他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如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死抄照搬”地套用在证券投资的课程教学上来,为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身处证券市场中,切身体会股票市场中的风险与成功的感受。

每个学生通过模拟交易,在交易帐户上的盈亏将综合反映学生的操盘能力和水平,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在运用书本基础知识上的综合表现。

通过学生自己所选择或跟踪的证券的价格和价值的对比,认识价格的市场特性。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涵盖一些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内容。由于课时的(下转第27页)(上接第120页)有限,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进行尝试和验证的,只能选取个别特例重点内容进行验证。比如:债券的价值验证比较直观,通过验证,要让学生把握和了解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

结合热点实盘讲评。这里的讲评主要由学生完成,是强化实盘教学效果的延伸。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面分析部分和技术面分析部分的专门讨论课以及市场热点的临时性评论。

加强实验课及模拟教学的分量。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学院有着完备的金融证券类实验室,准备在今年投入使用,让学生通过一人一机的证券投资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让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交易系统来熟悉操作要领。通过证券模拟实验,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度, 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将课程的一些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达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而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应对性。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也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证券投资学课程讲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专业竞赛,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或以我们学院为主举办炒股大赛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 也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应的证券投资分析技能,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并且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2] 徐伟东.证券投资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杨建平 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职教论坛,2008,(16):16-18。

[4]李旭旦《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证券投资学范文第5篇

上一篇:股票投资下一篇: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