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属地管理范文

2024-04-27

税收属地管理范文第1篇

开展属地化管理工作, 是适应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新模式运转要求, 充分应用地域资源优势, 调动公司各层面资源和力量, 统筹公司人力、技术、装备资源,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县公司属地化运维队伍, 明晰属地公司管理的责、权、利, 建立完善的指标控制措施。建立市、县供电公司生产人员密切协作, 护电和运维专业密切结合架空输电线路管理体系, 提升架空输电线路专业管理资源集约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水平。提高输电线路缺陷隐患的发现和治理效率, 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二、输电线路属地化主要做法

(一) 建立运维队伍, 完善流程制度

一是建立运维队伍。23个县 (市) 公司依托供电所人员组建293人的属地化运维队伍, 巡视人员岗位设置隶属供电所, 在完成供电所本职工作的同时, 采取“人员分布管理、线路集中巡视”的模式, 依据属地化巡护人员职责开展属地化线路巡护任务, 各县市公司统一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属地化常态化管理, 协调与省、市公司流程衔接。

二是落实人员责任。县公司依据杆塔所处行政位置划分输电线路责任区段, 逐线、逐塔确定了属地化巡护人员, 并与巡护人员签订年度《电力设施及属地化巡护责任状》, 规范属地化巡护人员巡视范围、职责及安全技术措施, 做到职责落实到人、落实到岗。

三是完善制度流程。为保证市公司专业管理部门、输电运检工区、县公司在属地化管理工作中管理接口通畅, 公司出台《属地化管理实施细则》, 依据市公司和县公司工作实际, 按照闭环管理、过程管控的标准化建设要求, 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优化, 明确规定了各项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 实现市、县公司属地化管理的流程统一、标准统一, 保证了属地化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转。

(二) 夯实基础管理, 提升管理效率

一是完善设备台账。将输电设备基础数据制作成电子台账, 根据杆塔所处行政位置编制和下发《属地化线路责任区段划分表》、《输电线路交叉跨越隐患台账》等, 明晰了各县 (市) 公司责任线路和区段。组织各县 (市) 公司绘制主网线路走径图, 直观显示出本单位设备管理范围、所处区域及铁路、公路等重点交跨位置信息, 并以图贴的形式标出线下“三违”所处位置, 为属地化管理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便于重点防范和故障查线。

二是提升队伍素质。编制《属地化教材汇编》, 以集中培训和分布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技术标准、管理文件等基础理论知识培训。与此同时, 采取市公司专业巡视人员与县 (市) 公司属地化巡视人员现场组队“边巡视, 边讲解”的互动式培训手段, 切实提高了属地化巡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辨识缺陷的能力。

三是提高管理效率。组织开发输电线路属地化运维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GIS地图管理、隐患及缺陷管理、施工用电管理、故障管理、巡视管理、查询统计分析、辅助系统等功能模块。制定《输电线路属地化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规定》, 实现属地化巡视缺陷由县公司实时上报、市公司审核定性、组织消缺及县公司巡视验收的闭环管理流程, 为工作信息的快速传递建立了通畅的渠道, 有效的提高了输电线路属地化工作的整体管理效率。

(三) 明确管理责任, 建立推进机制

一是落实属地责任。依据河北省电力公司《线路巡视及设施保护属地化管理支付费用及签订委托协议工作的指导意见》, 先后完成属地公司与市公司、6个县公司与省检修分公司属地化委托协议的签订工作, 明确了各县 (市) 公司属地化管理的职责范畴。

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印发《电力设施属地化运维保护经费管理办法》, 坚持“统一提计, 合理分配, 专款专用, 奖惩结合”的原则, 全面规范了属地化费用的来源、提取和使用流程, 明确了费用的用途, 依据电压等级和事件类型规定了奖惩额度, 为建立属地化工作激励机制提供了制度保证。制定《保定供电公司属地化管理评价细则》, 采取定期评价、定期考核方式, 实现考评机制常态化, 将属地化管理巡视到位率等8项指标列入《公司绩效考核细则》, 确保属地化巡视缺陷上报及时、准确, 有效清除线下“三违”隐患。同时, 督促各县 (市) 公司建立本单位自查自评机制, 将评价结果纳入部门业绩和个人绩效考核, 建立市、县一体化管控评价机制。

(四) 坚持持续改进, 注重总结提炼

一是推动管理改进。按照省公司关于属地化评价验收的总体要求, 为全面检验各县 (市) 公司属地化运转情况, 编制了《公司属地化评价验收实施方案》, 通过各县 (市) 公司自查自评和市公司现场验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属地化评价验收工作。坚持“边检查、边整改”原则, 推进属地化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二是发掘推广经验。本着“发现问题就是成绩, 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思路, 在属地化督导检查过程中, 突出挖掘和推广创新举措及好做法, 市公司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截至目前, 先后推广了县域主网线路走径图、巡视到位检查卡、巡视指导卡、《收割机手近电作业安全提示书》、标准化作业模板、政 (警) 企联动机制等25项好的做法与典型经验。

总之, 通过属地化管理机制的实际运转, 产生了以下重要成效:输电运检力量得到释放, 缺陷发现能力提升;外部隐患得到控制, 故障跳闸大大降低;保电工作积极顺畅, 市县配合默契;降低人员车辆消耗, 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 属地化管理机制的应用, 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摘要:为强化输电线路通道隐患治理, 降低因异物引起的故障跳闸, 创新开展输电属地化运维管理机制, 通过发挥县公司地域运维优势, 有效缓解线路运维、检修工作量不断增长与现有线路运维人员数量不足这一矛盾, 控制外力破坏引起的线路故障的发生。

关键词:属地管理,输电安全

参考文献

[1] 沈亚为.提高电网输电能力的方法分析[J].科技资讯, 2014, 12 (32) :73.

税收属地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各项管理要求网格化、精细化, 包括燃气应急管理及突发事件 (燃气事故) 处置在内的部分市级燃气管理工作下放到了各区县。因此, 建立一套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反应迅速, 属地管理为主的燃气应急管理体系就显得愈发重要。

1 建立和完善属地燃气应急专项预案, 并纳入区县应急管理工作中

现行的乌鲁木齐市燃气应急预案是根据乌鲁木齐市总体应急预案, 由市级燃气管理部门制定。预案实际运行是市级燃气管理部门按照事故级别启动燃气行业专项应急预案, 指挥燃气企业应急抢修队伍开展燃气突发事件处置。处置的突发事件多为任务单一、影响范围小、级别较低事件, 可以认为是专项或单项应急处置, 与各属地政府和各其它部门几乎不发生联系, 不适合复杂的、群发的、影响范围大的、有次生灾害的燃气应急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 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目前, 各区县已编制了属地应急总体预案, 未编制属地燃气应急专项预案, 也未将燃气应急专项预案纳入属地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因此, 权限下放后, 各区县应结合属地实际, 由区县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属地相关部门编制和完善与属地总体预案相匹配的燃气应急专项预案, 建立统一指挥、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燃气专项应急预案和子预案, 并组织属地各相关单位、部门修改或审核其在燃气专项应急预案中的具体任务和步骤, 加强各部门在应急处置的联动和衔接, 避免部门横向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上存在的问题。

2 理顺属地政府和市级燃气行业管理部门在燃气应急管理中的关系

乌鲁木齐市现行燃气突事件处置仍然沿用权限下放前的运行模式, 各类燃气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递到市级燃气管理部门, 市级燃气管理部门逐级上报并启动燃气行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组织和指挥燃气企业现场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突发事件较严重时, 市级行业管理部门才通知属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到现场配合。整个突发事件处置中, 市级燃气行业管理部门成了应急管理的组织者和指挥领导者, 而属地政府和属地部门成了参与者。我市的燃气应急突发事件不符合国家对应急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要求, 在应急机制、组织领导、处置程序和步骤方面还不完整、不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有关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分类管理, 综合协调, 确立区县人民政府的应急管理职能。因此, 属地燃气应急管理工作也应纳入属地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 按照“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的要求, 制定属地燃气应急专项预案, 建立属地燃气应急体制、机制, 理顺属地燃气应急管理流程, 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燃气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在属地应急管理和处置中, 市级燃气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指导属地燃气管理部门开展应急处置, 并利用全市燃气行业应急资源协助区县政府开展燃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属地应急资源是由属地政府指挥和调动, 而不是市级行业部门代替属地政府指挥和调动。因此, 需要理顺区县政府与市级燃气行业管理部门在燃气应急管理中的关系, 确立以属地政府牵头, 统一领导指挥属地相关部门开展燃气应急管理和处置, 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参与、指导、配合属地政府共同开展属地燃气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3 整合应急资源, 建立全市综合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夯实属地燃气应急基础

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基础。整合应急资源, 不是缺少资源, 而是在于管理应急资源, 提高应急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充分挖掘并合理高效地配置现有资源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以资源整合带动属地燃气应急管理建设, 是当前推进属地应急管理的现实选择。应急资源的整合包括对组织机构、信息渠道、协调网络、救援队伍、专家服务和后勤保障等因素的整合, 以便做到高度统一、有效指挥、紧密配合、快速反应, 最终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合力。现阶段, 消防、紧急医疗、交通安全、矿山救援等力量成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这些部门长期以来形成运作相对独立、分散管理、各自应对的状态, 发生应急突发事件后, 各机构相互间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与协调, 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机制。

乌鲁木齐市现行的应急管理主要是以行政部门或行业为主的应急管理方式, 应急处置一直处于分散管理、各自应对的状态。发生应急突发事件后, 各单位、部门相互间无法很好的进行配合与协调, 未形成有效统一的指挥协调、资源、信息共享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

结合我市及区县应急管理实际, 应由市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设以区县应急管理为主的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整合全市乃至自治区内可以使用的应急资源, 向乌鲁木齐市和属地政府提供权威、及时、透明、全面的应急资源, 成为政府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支撑。属地政府可运用该平台快速、及时下发应急指令, 调度协调应急资源, 有效的开展燃气及其它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属地燃气应急管理在这样的应急管理平台上, 可以有序、及时、科学的进行应急管理和处置, 夯实燃气应急救援基础。

4 强化属地燃气 (事故) 应急综合培训演练, 提高属地燃气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

应急演练是将编制好的各类应急预案向预案执行单位进行演练的培训过程。从规模上可分为综合演练、单项演练或功能演练, 从方式上可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推演。

现行的各类应急预案都是按照综合、全面的原则编制, 预案中已写明了各成员的职责、任务、处置方法和步骤, 但在实际开展应急管理处置中, 往往又变成单项的、功能性的应急处置, 相关应急资源调配、成员单位之间配合缺乏组织协调, 甚至脱接 (未通知成员单位赶到现场) 。究其原因, 是部门或行业启动了行业应急预案, 而不是属地政府启动的应急专项预案。因此, 在发生应急突发事件后, 区县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属地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 指挥其领导下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代表属地政府统一组织应急指挥和现场处置。

同样, 属地燃气应急管理也存在上述问题, 需要属地政府强化属地燃气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的综合培训和演练, 使从事或参与应急管理的人员了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法规、原则, 熟练掌握各自在应急预案中所担负责任和具体工作, 训练与其它成员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配合, 提高属地应急管理的领导协调, 增加属地燃气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援效率。同时, 在培训演练与实践相结合中, 将不同学科背景、不同领域中的应急人才整合形成多学科、专业化强的属地应急管理队伍, 推动属地应急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5开展应急文化建设, 培育属地燃气应急观念和意识

应急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相互作用在意识形态和行为规律方面的综合反映, 主导着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应急文化建设是提升应急能力和整体应急水平的基础, 属“软”实力, 但具有“硬”功能。良好的应急文化有助于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发达国家, 应对高频次、大规模的突发事件, 建设成熟的应急文化、提高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应急意识和能力是危机管理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我国公众和社会组织普遍缺乏应急观念和应对危机的意识, 存在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社会规范体系欠缺、教育培训演练不足、社会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如何尽快提升应急意识显得更为突出。

政府不仅要通过经济和科技手段来增强应对危机和应急的能力, 还要培育危机意识, 树立正确的危机和应急文化观念。我们应正视应急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立足属地实际, 坚持文化自觉、自信、自省、认同, 发掘、弘扬先进文化, 主动适应和融汇先进的应急文化精华, 创新应急理念、方式、制度、环境等建立政府主导、媒体推动、民众参与的属地应急文化建设新格局, 推动城市应急文化建设。

同时, 结合燃气安全应急文化具体情况, 应抓小、抓早、抓预防的思路, 围绕学校、政府、公众三个主体, 适度开展包括学校应急教育、政府危机管理、社会公共危机意识 (燃气安全进学校、进政府、进社区、进广场、进商场) 的应急文化教育体系, 让人们正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危机, 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和管理危机, 提高危机中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摒弃非理性的危机意识和救援行动, 改变应急工作中重治理, 轻预防的理念, 推进构建属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流程驱动、机制保障的应急管理新模式。

摘要:随着乌鲁木齐城镇燃气事业的快速发展, 全市的燃气安全问题也被广泛关注。燃气行业面临高压力, 这也对人员操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选取自己工作多年, 正面临巨大挑战的乌鲁木齐市燃气行业进行分析, 从政府监管角度, 对乌鲁木齐燃气监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 探求乌鲁木齐市区县燃气应急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燃气应急管理,燃气事故,属地原则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 王俊毫等著:《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监管体制研究》, 2006版,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周小梅:“对城市管道燃气产业管制政策的分析”, 载《工业技术经济》, 2006年, 第1期。

税收属地管理范文第3篇

1 精心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是灵魂

俗话说:理念决定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是指班级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指导下, 在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统揽全班师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确立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 是指在班风班貌建设、教室环境设计、班级活动开展, 师生学习生活中将属地人文精神一以贯之, 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培养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人。木洞小学挖掘木洞山歌、诗词文化, 确立“歌韵润泽, 唱响人生”这一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办学理念, 其下三年级三班文化理念确立为“我快乐, 我成长, 我把童年唱响”;四年级三班文化理念为“山歌满满润心田, 书香飘飘伴成长”, 读来颇具特色。

2 细心做好班级文化建设概念设计是关键

教室虽小, 但处处有宝, 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班级的墙壁也在说话”, 可见班级文化建设概念设计十分重要。班级文化建设概念设计是指班级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指导下, 对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制度、班级名称、团队意识、班风班训班歌的创设、教室墙壁及环境的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以及班级文化专题活动的策划等。班级文化设计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的塑造、班训的创设、价值取向的导引和班级凝聚力的打造, 它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融入属地人文精神的班级文化建设概念设计, 就能让班级文化建设活起来, 动起来, 亮起来。比如, 班训的创设要避免千篇一律, 空洞乏味, 应在颇具属地人文特色的班级文化理念指导下, 创设新颖实在、亲切朴实的班训。木洞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融入山歌诗词文化精神后, 四年级三班的班训创设为“学诗明理, 知书达礼”, 令人耳目一新。

3 全心打造班级物化环境是重点

教室环境状况, 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及教育的效果。因此, 各班级应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指导下, 要充分利用好每一片空间、角落, 精心布置, 使其既温馨舒适, 又催人进取。在教室环境创设上, 包括名人名言、专栏板报、课桌的摆放乃至卫角的设置等等, 都应赋予其一定的和谐色彩和教育意识, 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高尚文化享受。为此, 我们应注意, 一是在布局上, 大型栏目学校统一:如班级牌、形象信息版、七彩空间版、校训班训位置等, 由学校统一划定位置空间及栏目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由班级发挥拓展, 这样既大气、规范, 又别具一格, 特色突出。小型栏目专栏班级做主:如理想树、智慧栏、板报、图书角、班规守则、心理信箱等, 由班级创设, 确保班级创造力的发挥。二是在材质上, 大型栏目学校统一定做, 确保质量;小型栏目班级自主制作, 学校提供帮助, 经费上实行奖励补偿,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评价上, 注重内涵表现。根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总体方案, 审视各班班级文化设计方案和意图进行评价和考评, 促进特色班级物化环境的成型。

4 倾心铸就班级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保障

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 既能反映班级文化层次的高低, 也能反映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班级管理水平, 进而关系到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成败。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班级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 将升华班级文化建设品味, 使班级管理更切合师生实际, 更显示师生智慧, 因而更具约束力。我们在制定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班级制度文化时, 还要注意:一是在制定参与范围上, 让师生共同参与, 因而共同遵守;二是在制定方式上, 要广泛民主、反复修订;三是在表达方式上, 通俗易懂, 宜读易记;四是在贯彻执行上, 要公正公开奖罚分明。如木洞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制度是:穿整齐, 按时到, 师生见面互问好;铃声响, 快静息, 学习用品摆放好;课堂上, 勤思考, 师生互动秩序好;课间时, 不喧哗, 上下右行要走好;保洁净, 不乱抛, 室内室外维护好;讲文明, 有礼貌, 与人交往言行好;讲安全, 勤思量, 校内校外平安好。

通过新型班级制度的订立, 既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 又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人人参与, 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参与热情, 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观和主人翁精神, 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中求得进步和发展, 形成具有稳定、持久和外显的班级行为文化。

5 悉心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构建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班级精神文化, 能让班级精神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助力特色班级文化的打造。

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爱心等具有“五心”特征的情商, 培养诚信待人, 感恩热忱, 自主探索, 具有合作创新精神的人。在营造具有属地人文精神的班级文化, 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时要注意:一是要榜样引领。如木洞小学以杨沧白、丁雪松等木洞名人轶事为载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要活动感悟。像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各种设计、表演、演讲大赛、辩论大赛, 卡OK比赛等活动, 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 又使学生心情愉悦, 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三是要实践磨砺。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 利用师生的亲近感, 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让学生在教师“言传”中学会关心他人。在学校“捐助”“关爱”和“社会实践”等身体力行的“身教”中体验情感和成功。四要“挫折”巩固。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弄虚作假的现象无不影响和残蚀着学生的心灵。如利用观看“天天630”栏目, 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效果甚好。

假若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 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因此, 不仅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特别是具属地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及主管部门也要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 总结、归纳班级文化特点, 模式等, 形成品味层次兼俱的特色班级文化, 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为学校特色办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以班级文化为话题, 以构建具有属地人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为出发点, 结合课题实证研究, 说明了构建具有属地人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设计及打造过程, 阐释了班级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塑造, 从而倡议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对教育的无穷魅力。

税收属地管理范文第4篇

一、实施属地化战略作用

(一) 可以顺应市场特点

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 与我国开展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各个地方的财政问题。随着近几年我国大力开展国家级的城市群发展计划, 勘察设计的重点市场已经逐渐从省会城市, 慢慢转变向二三线城市。随着我国长时间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市场广阔的市场, 通过母公司拓展市场, 可以更加顺应市场的发展特点。

(二) 可以得到更多的项目

首先就是我国有很多城市因为历史遗留问题, 设计院在建设系统体制中大小不一, 也就是常说的“子弟兵”。随着这些年已经进行了深化改制工作, 但是本地区的设计企业对当地的市场最为熟悉, 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得到最大的收益。随着经济的发展, 很多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只是承接周边的城市项目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这就要对全国市场进行合理配置。

(三) 可以适应业主类别多元化

现阶段, 市政勘察设计项目的主要发包人会根据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而随着不断扩大的城建规模, 更多的勘察设计项目管理职能和发包正在逐渐降低, 已经从一级政府部门慢慢转移到了区县层次。业主特点的变化, 也导致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触角很难顺利进行开展, 而实施属地化战略就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更好的顺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可以适应业主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四) 可以提升企业品牌

项目实际在开展的时候, 除了需要进行大量前期的策划准备工作, 并且还必须要具有扎实的工程经验。在开展施工的环节, 业主对现场服务有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部分业主对设计企业不是特别满意, 在比较重要的环节经常发生无法找到责任人或者是经常换人的现象。并且, 如果只是在一个城市开展项目, 就会给本地区留下一种单纯追求利润的印象, 对企业的品牌推广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提倡属地化建设, 可以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总部与当地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本地区的工程技术人才, 这样也可以使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使企业得到双赢。

(五) 可以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想要更好的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 最为重要就是配置人力资源。首先, 需要将专业技术人员匹配到与其相对应的项目中, 杜绝出现大材小用的情况。比如在对常规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 无法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选处理问题。并且, 因为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实际在开展项目的时候, 都需要从总部下派人手, 无法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成本。而属地化建设能够更好的配置资源。为了更好的配置企业的人才资源, 属地化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都非常高, 其日常工作范围, 主要包括常规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及时了解和掌握, 市场中的信息更新和变动;运用内部协调机制, 将业主的需求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

二、实施属地化战略的有效路径

(一) 加强项目技术合作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火热开展, 目前国内的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等专业的快速发展,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逐渐想着复杂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市场上存在的一家独大的现象会不断减少, 政府和业主也非常喜欢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竞争中。从属地化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来看, 项目技术合作主要就是与本地区的同行加强合作交流, 这也是最开始的属地化建设。而很多本地区的设计企业, 拥有非常广泛的人脉资源, 只是缺乏策划能力和先进的理念。

(二) 组建合资公司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 目前有很多勘察设计单位与政府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还有很多是作为事业单位存在。随着近些年我国对国企的改革力度加大, 很多单位也逐渐转变成企业化。市政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合作, 可以成立合资公司, 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 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三) 自建区域化子公司

建立区域化的子公司, 应当在前期建设的时候, 由总部派遣专业性的人才队伍, 在当地招聘相关的人员, 通过总部的先进经验及技术, 打造属于本地区的属地化团队。在市场经营上, 企业的市场布局应当尽可能的以交通覆盖的方式开展工作, 覆盖的范围由一省向多省扩展。市场辖区内的重点城市, 可以设立专门的子公司, 这样就可以使得这一区域内的资源更加灵活的进行配置。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区域化子公司的重点工作内容, 就是与当地做到和谐的融入, 不仅如此, 还需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接洽, 当地有关部门的行业协会的各个活动和会议, 要积极参与。区域化子公司应当在所属地合法纳税, 属地化员工, 需要在当地进行落户。以上这些举措的目的, 是促进子公司与所属地的政府、合作方的关系, 从而使得属地化企业得到持续性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城市建设工作越发紧张, 实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 市政工程在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的时候, 需要推进企业的属地化战略实施, 这也是实现全国化战略的唯一手段, 是需要作为长期的战略来执行和落实的, 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更新, 作为长期的战略坚持。能否有效的推动属地化策略, 主要取决于在技术、市场和文化上, 母公司和属地化机构之间能否实现真正的融合。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进步。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就是与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的实际特点着手分析, 借鉴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 对于现阶段我国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研究了推进企业属地化战略路径, 从而使我国的市场布局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设计企业,属地化,战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冬, 方咏, 刘国田.在海外公路勘察设计属地化团队的建设[J].中外公路, 2015, 35 (4) :1446

税收属地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工程日益受到更多百姓的关注。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帮助残疾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将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残疾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引导鼓励社会创办企业,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税收管理;残疾人;权益保障

会企业的成立是为了帮助那些无法在常规企业里上班,但是本身又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拥有工作机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对于企业的发展,也采取了积极的鼓励政策,以解决更多残疾人就业难问题,为社会谋取更多的。改革开放后,对企业征税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征收税金。这是在维护残疾人利益,对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社会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投资主体缺乏规范性

目前的企业多数变更为个体或者经营性企业,企业也如此。但是,为了实现企业退税和少税的目的,部分企业在相关信息和材料的变更上并不是申请全新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变更,而是简单的与政府签订重组协议,顺势把退税协议一并签掉,这就使得部分企业实际上还是政府名义在操控,但是实质上转为某些个人,使得企业的投资主体很难规范化和明确化,进而导致投资主体不明确,很容易造成骗税的局面。

2.企业工作人员情况弄虚作假

所谓工作人员情况弄虚作假,是指企业工人的身份信息难以实现,部分企业没有真正坚持独立的法人、独立的场所、独立的会计、独立运作的“四独立”原则。如税务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亲属关系,工厂不是独立的,很难区分员工,部分企业在正常工人的上工作。

3.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转移税负现象严重

部分企业投资主体不清楚,因为现有的税收激励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制度的改革,使部分集体企业书籍在保留集体资本,但从公司章程和相关信息发现被转换为个别股份。面对企业营业执照的“集体”性质,即使国税局、土税局、民政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审查,也不能防止部分假民民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很难界定企业的性质,为了征收和管理隐患,残疾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使国家照顾民间企业不能真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地点。

4.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

部分企业的财务核算相当不规范,虽然看起来关于残疾人员的材料都比较齐全,但是相关的考勤表和工资明细表就很难辨别真伪了,还有部分企业则是通过现金的形式发放,对于薪资明细都很难看到。对于残疾人的工资支付标准不遵循与健康工人同工同酬的原则,企业在支付残疾工资不匹配,实际支付很少的钱给残疾人,少数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例如据相关数据显示,某县区2012年,全县企业残疾职工年人均工资和社保支出已经上涨到2.77万元,加上残疾职工教育、培训、管理等费用,残疾职工直接安置费用已超年人均3.5万元,而实际调查过程中,残疾人的并没有得到过多的体现,可见财务核算存在很大的问题。

5.管理手段有待完善

虽然征、管、查各系列都有众多的应用系统,但对大企业税收管理而言,这些系统在信息采集、运用分析等方面都远远不足。如各应用系统都没有对接纳税人财务管理系统,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财务数据,也无法充分运用企业的海量信息;一些大企业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报送到税务部门的往往只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其他信息残缺不全;由于我国实行属地管理,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即使采集信息完整,也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这些因素,导致税务机关难以全面真实地掌握大企业的纳税能力、获利能力和实体功能。国家税务总局虽开发建设了大企业简易信息平台,但该系统属过渡期平台,在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分析和增值利用方面都有欠缺,仍需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误把偷税当策划。有些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概念理解错误,认为缴纳的税款最终会全部或者部分退回,为了减少工作量就不入账或者推迟入账。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照规定时限抵扣进项税额。因残疾人退税有限额且企业各月生产水平不稳定,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有的企业根据本月的退税额度自行决定本月的进项税额,若本月销售收入不高未能达到最高的退税额度,则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推迟至下月进行认证。二是不按照规定确认收入。从事汽车销售的企业特别是4S店,一般都与银行、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合作,向客户提供汽车按揭、保险和其他代办服务业务,企业错误理解即征即退的程序麻烦,干脆收入不入账。

6.管理模式有待调整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影响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管理格局上,大企业管理自身在体制、空间上愈来愈强的整体性、集中性与税务机关仍然相对固化的属地管理所造成的局部性、分散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造成税务机关与大企业之间在职能、信息、手段上的不对称、不平衡越来越突出。

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1.规范企业投资主体

规范企业投资主体,某种程度上就可以放宽对投资主体的限制。事实上,若想要社会企业健康的发展,就需要避免政府作为其主要投资主体,应该通过市场竞争的形式,引入外在資本,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其在竞争市场里游刃有余的发展。

2.严格把控企业入职人员

在现实工作中,由医院残疾人和医生负责残疾人的伤残鉴定、工作许可证和民政、企业部门颁发的证书。因此,实施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涉及民政、残疾人、卫生、税务等部门。只有负责协调、分工、共享、共享信息,加强密切合作,才能防止社会企业的税收欺诈现象。在信息甄别中,首先要加强对残疾人身份的识别,特别是医院和医生的资格,从源头上明确相应的责任要加以控制。

3.及时完善现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改变目前的单一的安置残疾人的方式方法,以便容纳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所需的税收减免比例,完善现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当地政府可以适当负担残疾人重新安置的费用,国家在相关的税务报表中对于相关政府和企业进行适当的补贴,或者根据现实的安置情况设定标准降低企业的税收部分。

其次,企业按照标准按照程序和权限批准,税收减免给公众。税务机关应当停止对不符合优惠税政策要求的企业的审批,并依法追回未享受的企业。同时加强执法的内部监督,执法人员在业务管理中发现不强烈的责任感,严格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税收损失,要严格追究责任。

再者,严格协调各部门。为了确保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税务部门要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中国残联等部门建立长期信息交流系统,建立服务平台,根据法律支持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同繁荣。

4.加大对企业财务监管力度

在实践中,企业、政府和税务部门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企业要加强和扩大,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的发展,对其税务监督应该到位,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税务工作的难度。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应严格控制,但也要不断完善管理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残疾人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相对应的,社会企业的成立和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残疾人的就業面,保护残疾人就业的合法权益。而社会企业的税收管理问题,关乎到企业能够走的有多远。因此,完善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创收。本文深入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为我国企业税收管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企业在经营及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税收优惠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周家倍.通过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发展[J].企业研究,2014(7):79-88.

[2]李卫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分析[J].财经界,2012(8):50-53.

[3]姜磊.税收新政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2016(5):20-25.

[4]胡广兵,张耀军.应进一步明确或调整现行的企业相关政策[J].中国民政,2012(11):120-124.

[5]刘菁,时立荣.从税制改革看我国企业税收优惠政策[J].公共管理研究,2014(2):69-74.

作者简介:陈婷婷(1985.11- ),女,北京市,汉,本科,现在就读在职研究生,信和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上一篇:学校心理教育下一篇:税务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