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

2023-11-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第1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根据长治县卫生局转发长治市卫计委《关于对全市2015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长卫疾控函发【2015】17号)文件精神,我院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对照附表1-3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从自查的整体情况看,我院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还存在一些隐患,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本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设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医务科、中医科、内科、外科、检验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强有力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在本机构内,指定专门领导、专门科室、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二、本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制度健全,流程完善,各科室职责明确,有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档案资料。本年度本单位监测方案已制定并上报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

三、本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建立了定期和长效培训机制。本年度已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开展了全员培训,并组织考试。

四、本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医务科)实行了院内周督查制度,督查方式以到各科室现场督查为主,结合其他形式进行,督查时间为每周五。

五、本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报工作规范进行。各科室密切配合,建立了食源性疾病病例暴发事件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和流程,严格按照报告流程,尽量准确及时填写、上报《病例信息表》。

六、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领导。坚决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及工作组要对这项工作经常过问,定期听取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责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按照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培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3、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领导(专家)组、临床医生、检验科、网报员各司其职,协调有力,坚决杜绝漏报、瞒报,提高《病例信息表》填写质量。

4、严格执行院内周督查制度,督查工作要覆盖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有关的所有科室。

5、密切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本院及辖区内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工作记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第2篇

指标解释及考核要求

( 初 稿 )

1.指标定义 .................................................. 1 2.拟定依据 .................................................. 1 3.计算公式 .................................................. 2 3.1 数据传输有效率 ...................................... 2 3.2 数据传输率 .......................................... 2 3.3 数据有效率 .......................................... 3 4.指标解释 .................................................. 3 4.1 考核时段 ............................................ 3 4.2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名单 .......................... 3 4.3 直出数据 ............................................ 4 4.4 有效数据 ............................................ 4 4.5 无效数据 ............................................ 4 4.6 数据缺失 ............................................ 5 5.规则设定 .................................................. 5 5.1 数据标识规则 ........................................ 5 5.2 数据修约补遗规则 .................................... 6 5.3 限期上传文件凭证规则 ................................ 7 5.4 系统自动修补排放量规则 .............................. 7 6.考核要求 .................................................. 7 6.1 数据传输有效率核算源唯一性 .......................... 7 6.2 现场端、信息及时性和完整性 .......................... 8 6.3 数据有效性审核信息规范性、完整性 .................... 8 6.4 数据人工修补的合法性 ................................ 8 6.5 自动监控系统工作程序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 8 7.考核方法 .................................................. 9

0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4号)中“依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核实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和联网情况,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数据核实各地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的规定,按照环境保护部有关污染源自动监控(测)工作的部门规章、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制定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指标。各级环保部门须使用环境保护部统一发放的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核心应用软件(以下简称“国发软件”)向环境保护部污染源监控中心传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并如实记录相关信息,环境保护部以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接收的数据核实各地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1.指标定义

数据传输有效率:对考核时段内可实施自动监控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为可控国控企业),其有效自动监控数据上报至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有效性两方面进行考核的指标,定义为数据传输率和数据有效率的乘积。

数据传输率为考核时段内实收数据个数与应收数据个数的比值。考核数据为可控国控企业自动监控设备直出数据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流量和排放量数据,考核数据类型为小时数据和日数据。

数据有效率为考核时段内实收有效数据组数量与应收数据组数量的比值。考核的数据组为可监国控企业自动监控设备直出数据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废气污染物包含折算浓度)、流量、排放量等数据组成的数据组,考核数据类型为小时数据。数据组中任一数据无效则该数据组无效。 2.拟定依据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4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1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环境保护部部令第19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环发„2008‟25号)

《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环发„2009‟88号)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交换管理规定》(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年第55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环办„2012‟57号) 《关于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核定征收排污费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53号)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76-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HJ/T352-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HJ/T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HJ/T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技术判别规范》(HJ/T356-2007) 3.计算公式 3.1 数据传输有效率

Z= C * P *100% 其中:Z — 被考核地区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

C — 考核时段内全部监控点的数据传输率 P — 考核时段内全部监控点的数据有效率 3.2 数据传输率

C = D/E *100%=(E-F)/E *100% 其中:D — 考核时段内各数据类型实收数据个数之和

2

E — 考核时段内各数据类型应收数据个数之和

F — 考核时段内各数据类型缺失数据个数之和

数据传输率考核数据类型为小时数据、日数据,按考核时段对各类型数据个数求和后计算传输率。 3.3 数据有效率

P = S/M *100% 其中:S — 考核时段内实收有效数据组数量 M — 考核时段内应收数据组数量

数据有效率考核数据类型为小时数据。

4.指标解释 4.1 考核时段

根据工作需要可选择考核地域及指定时段。 4.2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名单

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为国控企业)名单为基础,结合排污申报汇审国控企业校验结果,责任环保部门在名单下发60日内,以正式上报且在国发软件中编辑的方式,剔除不满足安装条件的企业,确定可控国控企业名单、实施自动监控的排放口、监控点及监控指标类型,作为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基数。不适宜纳入自动监控管理的,须正式上报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并及时在国发软件中上传相关文件凭证。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名单以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汇总的责任环保部门编辑修订的名单为准,每年更新一次。

企业生产停产、污染治理设施停运、检修、调试期间,责任环保部门须在国发软件中录入停产、停运信息并在下月10日内上传正式文件凭证,以标记该时段数据不计入数据传输有效率统计核算。

“上传正式文件凭证”指可以证明相关情况的纸质文件、材料通过扫描、拍摄等方式以电子件形式存入国发软件相应的位置。下同

3

4.3 直出数据

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企业现场端设备按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输出的原始数据称为直出数据。直出数据分别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类污染物的浓度、流量/流速、排放量数据,分为十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三种数据类型。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的直出数据为小时数据和日数据。 4.4 有效数据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验收合格后,其正常运行提供的监测数据在一定时段内认定为有效数据。

日常运行监督考核合格至下次运行监督考核,该时段内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提供的监测数据认定为有效数据。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是指环保部门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督考核,确定其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的规定,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即为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有效性审核的起始时间以相关负责人签发监督考核判定结果的时间为准。 4.5 无效数据

国控企业自动监控设备在未验收、验收后未开展日常运行监督考核期间、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限期整改期间、日常运行监督考核过期或设备不正常运行等情况下,向国发软件提供的具有具体数值的数据为无效数据;数值在自动监控设备设置的合理量程外数据,数值出现极大值,极小值,负值,零值和不合理值,亦为无效数据。无效数据参与数据传输率计算,不参与数据有效率计算,不参与最终排放量的计算。

4

4.6 数据缺失

在一定时段内自动监控设备未向国发软件提供数据或无数值的视为数据缺失。在自动监控设备故障期间、维修期间、失控时段,以及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维护保养、校准校验等时间段的数据缺失,责任环保部门可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补遗,其数据为人工修补数据。 5.规则设定 5.1 数据标识规则

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产生、传输过程,分为直出数据上传、验收和有效性审核、人工修补和系统自动补遗四个阶段,在国发软件中分别记录和标识。国发软件在收到直出数据后,根据地方录入的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验收情况、有效性审核情况及人工修补操作等信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自动标记为缺失、未验收、审核未通过、审核过期和停运数据标识;并依据责任环保部门录入的污染因子排放标准、自动监控设备量程,结合数据数值特征,自动将数据标记为正常、超标和异常数据标识。数据标识为未验收、审核过期、审核未通过、缺失和异常的,即为无效数据。

超标:标记自动监控设备监测数值大于排放标准且在自动监控设备设置的合理量程内的数据。

异常:标记自动监控设备监测数值在自动监控设备设置的合理量程外的数据,包含个别极大值、极小值、负值和不合理数据。

缺失:标记自动监测数值中存在的小时数据或日数据无数据传输或传输无数值信号。

未验收: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录入信息显示的未通过验收或验收信息录入不完整的自动监控设备提供的数据。

审核过期: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录入信息显示的通过验收但未开展有效性审核或超过数据有效性审核有效期的自动监控设备提供的数据。

5

审核未通过: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录入信息显示的数据比对监测不完整、有效性审核不合格或不正常运行的自动监控设备提供的数据。

手工监测: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数据修补操作中录入的手工监测数据。

技术规则修补: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数据修补操作中选择按技术规则修约并确认后的数据。

人工修补: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数据修补操作中录入并确认的数据。

停运:标记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录入信息显示的可控国控企业自动监控设备合法停运时段内,其自动监控设备提供的数据。 5.2 数据修约补遗规则

责任环保部门可在自动监控数据生成10日内,在国发软件中人工修约补遗页面按照相关文件规范进行人工审核数据修补操作;10日内不进行人工修补的,国发软件将认为责任环保部门已默认自动监控数据标识参与数据传输率统计核算。国发软件支持对主要污染物浓度、流量的小时数据进行人工修补,并生成修补后的排放量。修补操作实行实名责任制,须在国发软件中填写修约人及审核人,并在限期内上传正式文件凭证。

自动监控设备在未验收、验收后未开展日常运行监督考核期间、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限期整改期间、日常运行监督考核过期或设备不正常运行等情况下,责任环保部门须按照《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责令可控国控企业限期整改并将企业上报的手工监测数据(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通过人工修补操作录入国发软件。

自动监控设备未向国发软件提供数据或无数值的,责任环保部门须依据《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8号)和有关技术规范通过人工修补操作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对无效

6

数据,责任环保部门应予剔除、录入手工监测数据及整改情况,依据技术规范进行修补。对2小时内(含2小时)的数据异常、缺失及不合理数据可直接按技术规范修约;对连续2小时以上数据异常或缺失情况修补时,须实名填写修约人及审核人,并上传正式文件凭证。同一事件造成的数据连续时段异常、缺失等情况,可合并修补处理。 5.3 限期上传文件凭证规则

责任环保部门在国发软件中对国控企业设置停产、自动监控设备停运或进行人工修补数据操作的,须在下月10日内在国发软件中上传正式文件凭证。未按时上传文件凭证的,国发软件将自动恢复原数据标识,重新计算数据传输有效率。

人工修补时,自动监控设备在未验收、验收后未开展日常运行监督考核期间、日常运行监督考核不合格限期整改期间、日常运行监督考核过期或设备不正常运行期间数据的,责任环保部门须上传限期整改相关文件、手工监测报告等数据来源的正式凭证文件。

人工修补连续2小时数据异常或不合理超标的,责任环保部门须上传企业异常申报材料、现场监察笔录或人工数据修正说明。 5.4 系统自动修补排放量规则

国发软件每月10日将自动对上月实际收到的未进行人工修补的数据或限期未上传凭证的数据按技术规范修约补遗,系统自动修补后的数据作为计算排放量的数据依据,系统自动修补的数据需要责任环保部门人工确定后生效。

系统自动修补、但未经责任环保部门人工确定的数据不参与数据传输有效率计算。 6.考核要求

6.1 数据传输有效率核算源唯一性

数据传输有效率统计核算以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每日实际汇总收到的数据和相关信息为依据。

7

6.2 现场端、信息及时性和完整性

责任环保部门须督促应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的国控企业按要求完成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验收等工作,并在国发软件中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登记备案表》。对未完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验收及国发软件中企业相关信息录入不完整影响到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的,由责任环保部门自行负责。 6.3 数据有效性审核信息规范性、完整性

新安装的自动监控设备验收合格运行满一个季度后,须进行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责任环保部门须严格按照规范文件要求开展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包括比对监测、企业自检、现场监察、监督考核结论、监督考核合格标志核发等,并在数据有效性审核有效期内,在国发软件中及时填报上传有效性审核相关信息和文件,以确定通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自动监控设备。对因数据有效性审核信息录入不完整影响数据传输率考核的,由责任环保部门自行负责。 6.4 数据人工修补的合法性

人工修补数据工作由省级环保部门结合实际分配下级责任环保部门相应修补权限,实名责任制管理。人工修补须严格按照《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技术判别规范》(HJ/T 356)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修补后的数据须按照“限期上传文件凭证规则”在期限内上传正式凭证文件备查,限期不上传凭证的,在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中将按直出数据系统标识重新统计核算。对因自动监控系统人工修补责任性、合法性影响数据传输率考核的,由责任环保部门及数据修补人员自行负责。 6.5 自动监控系统工作程序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对国发软件中系统标识的超标、异常、缺失等数据,责任环保部门应及时进行数据分析、查明数据异常原因并及时整改,在下月10日内上

8

传处理结果文件凭证至国发软件。对因自动监控系统工作程序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影响数据传输率考核的,由责任环保部门自行负责。 7.考核方法

数据传输有效率以环境保护部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汇总实收数据、信息为核算依据,结合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进行。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第3篇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出现债务, 但是其无能力正常的按期还本息, 从而可能会因此造成相应的经济后果。而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 将其能够分为两个风险大类: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下面对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情况的不同,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进行归纳:

(一) 规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出现规模风险, 其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因为自身的债务规模过大, 导致其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从而引发的各种风险。因为地方政府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责任, 而地方政府官员对自身政绩的不断追求, 导致其在城市建设投资上的各项需求也非常大, 所以政府需要的资金缺口也非常大, 而受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导致政府的举债规模不断提高, 最终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最大承受能力。

(二) 结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结构风险, 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不合理, 最终导致其产生相应的隐患, 这其中包括了国债转贷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等一些直接显性的债务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 例如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等, 从而最终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正常的偿还债务本息。

(三) 效益风险

效益风险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在进行举债过程中, 因为其所获资金使用率低下, 导致其引发相应的效益风险。从目前的发展上看, 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科学的政府资金管理方法, 以及相应的资金使用手段, 从而导致最终出现债务效益风险问题。

二、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体系

(一) 债务风险监测体系的基础

首先, 政府债务风险监测体系主要是, 当地建立的一种对债务安全状态和风险情况的变化进行相应动态分析预测, 从而能够及时地将各种情况做出相应的警示, 使得政府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控制债务风险的发生。在进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以地方政府的债务信息作为基础, 然后结合相应的统计系统, 对相关债务风险进行评估, 及时地对其中的问题提出预警, 从而防止地方政府发生债务风险。针对目前我国特有的国情,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体系来说, 其必须要建立一个多层次体系的风险监测系统, 从而能够有效地覆盖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及乡镇各区, 及时地对政府进行风险预警。

(二) 监测目标设定

因为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形式非常多样化, 导致其发生债务风险的概率也就非常高, 造成这种债务风险的原因也变得十分复杂,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多层次的监测体系非常重要。而监测体系的基本目标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能够有效地识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 这样能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中所蕴藏的一些潜在风险, 也是保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其次, 必须要能够准确地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能够帮助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有效的控制, 调整今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从而保证对政府债务结构的优化, 最终使地方政府的财政得到持续发展。最后, 必须要科学的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的系统性债务风险。

(三) 多层次动态监测体系框架的原则性要求

对于建立的多层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体系来说, 必须要强调以下相关的原则性要求, 才能够使监测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第一, 建立的监测体系必须要将中央、省、市、县、乡镇等各级政府进行全面纳入, 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监测体系。第二, 建立的动态监测体系必须要以风险监测为核心, 然后加强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多方面的评估, 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对风险来源及变化的应对能力。第三, 动态监测体系必须要与地方政府的债务日常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而能够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测, 并且为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四) 监测体系的保障

通过上面建立的多层次债务风险动态监测体系, 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 但还是需要进行相应的监测保障。首先, 必须要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进行限额管理, 从而通过动态监控存量与增量的规模, 科学的对政府债务的发展进行准确的测算。其次, 建立一个常规监管与风险评估机制, 根据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监督体系, 加强监管与评估能力, 通过从总体风险与分项风险的详细分别, 为进行动态监测提供保证。最后, 建立风险预警及危机处置机制, 对于地方政府自身举债情况, 可以设立相应的政府债务风险准备金, 从而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进行应急处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要对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样才能够降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而本次通过建立一个动态的债务风险监测体系, 从而希望能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提供帮助。

摘要:政府债务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财政与信用范畴, 他不仅是国家财政信用工具, 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近年来随着财政赤字的不断膨胀, 使得政府债务的压力不断增加, 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人们对国家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不断提升, 而我国也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办法, 实施了全面积极财的政政策, 也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增加, 而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风险。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体系

参考文献

[1] 朱新现.土地财政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与监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 刘潋滟.我国财政风险监测预警方法优选及BP神经网络模型实践[D].云南财经大学, 2016.

[3] 蔡浥藤.河南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6.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第4篇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检测研究当中的应用

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就是应急监控,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控可以为环保部门及其工程技术人员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 提供科学准确的现场数据及技术支持, 一般情况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应急监测的应用主要有:

1、对污染事故现场的污染物情况进行定性监测分析, 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污染形式, 为环保部门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现场应急处理措施和人群的疏散应急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依据。

2、通过采样分析, 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进行污染物定量检测分析, 对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地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浓度、污染物扩散范围和变化趋势、收到污染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为环保部门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3、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同时, 现场人员所采取到的样品可以作为实验室内检测分析的实际依据, 为后续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准确合理的现场资料.

二、当前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检测研究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 我国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监测机制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陆续开始建立运行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环境污染物种类数据库和环境监测方案数据库等, 并且针对当地环境现状及过去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合理地编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手册等, 在监测监测技术方法、环境保护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任务, 面对人类日益发达的工业体系, 根据变化多样的环境污染事故, 对症下药, 及时更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监测研究, 逐步缩短在环境保护方面与当前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的重点方向。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监测研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所以只有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之前, 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以及应急监测, 这样就可以在环境污染事故突然发生时, 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其作出迅速反应、迅速决策、有效治理的手段, 将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一) 做好事前准备, 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

首先领导部门应针对各地环保实际情况制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方案,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 应急处理部门应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 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合理分工、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收集分析, 协调好物资与人员的分配, 对相关的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调配, 有序、有效地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二) 补充环境应急监测设备仪器, 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

传统的监测设备由于监测的目的性不同, 其主要侧重于固定的地点来送样监测, 得出数据。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是由于应急的时间紧张性, 故要求应急监测仪器能方便移动, 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的优点, 方便检测人员快速的确定环境污染地区的污染范围及污染浓度, 是在最短时间内对环境污染地区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及半定量监测。同时, 应急监测设备还应该针对样品的采集、运输与存放单独建设适当的防护装置、交通设备及应急通讯设备, 单独配置环境应急监测车辆, 在车辆内配置各类车载应急监测设备与仪器, 便于监测的机动性与全面性。

(三)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提高总体应急水平

由于监测人员必须要接触到污染物, 监测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能够使检测人员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进行监测工作, 经常对检测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定期安排监测人员进行演练与实践, 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演习, 在演习中甚至可以安排防化服、防毒面具的使用, 让监测人员对当前的应急监测方法、规范及标准有了深刻的认识, 更加全面地熟练掌握使用应急监测技术, 从而达提高监测人员总体素质的目的。

(四) 对重点污染源单独标记, 随时掌握污染物产生动向

对于当地一些可能会产生污染事故的重点企业:如化工厂、冶炼厂实行单独监测的办法, 建立企业档案, 把上述企业入库为重点监测企业, 定时开展污染物排放隐患监测, 确定好企业负责人、联系人的电话, 使企业与政府同心协力, 有效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水平, 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对环境及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类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我国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也迎来了更艰巨环境保护任务, 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环境战争中, 我们应不断加强应急监测实力的建设, 完善各类应急监测预案, 总结教训, 积累经验, 才能在今后妥善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保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

摘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监测研究是指在环境面临污染事故的发生时, 对污染物的种类、源头、污染物浓度及对当地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行为, 在监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可能扩散的范围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 是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扩散, 为后续抢救治理提供科学、准确数据的有效手段, 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风险,应急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顺利.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J].科技风, 2018, (9) :38, 40.DOI:10.

[2] 谭培功, 金丽莎, 于彦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5, (5) :38-39.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第一时间掌握我镇食品药品安全舆情动态,及时引导和回复食品药品安全舆情所引发的社会关切,确保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应对、妥善处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

南渡镇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处置工作由镇食安办牵头,各部门、村参与,共同做好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引导与处置工作。设兼职舆情管理员和监测员,加强对媒体等舆情监测处置,加强与各监管部门和社会媒体的沟通协作,构建全方位舆情监控系统。

二、加强舆情监测

镇食安办设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管理员A/B岗,每天至少一次浏览相关媒体,监测并跟踪处理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有关舆情信息;其它村、部门设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员,对掌握到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信息,及时向镇食安办通报。监测范围重点为:常州市、溧阳市各类媒体。监测内容主要为:新闻媒体报道、反映或正在调查采访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涉及我市的;我市以外已经发生一定社会影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其产品源头与流向可能涉及我市的;我市以外己经发生一定社会影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我市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的。

三、进行舆情分析处置

舆情管理员对舆情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划分食品药品安全舆情风险等级。对于被媒体报道、反映,经初步分析对本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影响不大的一般舆情,可在24小时(最迟48小时)内交办或通报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媒体报道、反映,经初步分析对本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影响较大的重大舆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同时交办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并于24小时内(最迟48小时)跟踪查办结果。重大舆情交办应以书面形式;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等形式交办,再补充书面交办单。重大舆情处置结束后,舆情管理员要跟踪各地各有关单位的书面结案报告。

四、加强舆情宣传疏导

上一篇:监测站下一篇: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