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模式范文

2024-05-02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1篇

因此, 就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创新。这是因为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所不断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 其中主要涉及到企业内部制度、结构等内容, 对于企业的未来战略决策制定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创新方法等均需要综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与分析[1]。

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 都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企业在市场化的竞争条件下, 一味止步不前, 就会被市场淘汰, 因而企业需要综合自身的实际特点, 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强研究和分析, 从人员结构、经济形式、制度法规等方面综合考虑、有效管理, 使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更加具有科学化特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和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企业对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 并科学规划、合理应用, 使得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同时在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 还要求管理者对各项活动的组织、实践以及资源调配、应用等工作加强管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 实现对各种有效资源的有序分配、公平分配。从广义的角度来说,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和价值采用的综合管理形式, 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助力企业未来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要据此作出对应的改革、优化和创新、发展, 企业要综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发展实力以及企业文化等, 确定较为适用的经济管理模式, 整体化的提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 满足员工待遇需求, 形成特色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二、当前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 制度管理问题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制度问题,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 企业之前的竞争压力加大, 为了防止一些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 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 因而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制度模式, 但是时代发展中, 企业经营发展的市场背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如果企业在管理制度上一味的因循守旧, 不懂得变通, 根本上时代的步伐, 就会导致制定的制度并不能起到经济管理的作用。还有一些小型企业或正处于上升时期的企业, 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经济管理模式中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制度、理念、方法均较为落后,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 人员配置问题

一个企业的运营发展离不开各个岗位人才的助力, 企业人力资源的调配和利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实力。在整个经济管理工作中, 没有对人员配置工作重视起来, 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考核方面缺少专业态度, 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仅仅是对管理层人员进行考核管理, 对于一些职工却不够重视, 这就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加大, 留不住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员工, 就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去招聘、培训新员工, 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水平提高。还有一些企业在扩张经营规模的同时, 没有对人员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 缺少对人才的专业考核机制, 也导致经济管理模式中的人员配置工作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

(三) 组织结构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文明进程, 市场经济通常也被称为自由企业经济或自由市场经济, 这种经济形式更加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但是受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一些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仍旧缺少变通, 并没有根据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对内部组织结构作出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企业管理人员缺少前瞻性, 对市场现状把握不到位, 就无法对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就无法实现优化和升级, 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不明确, 就无法在企业内部实施开放、民主的管理, 极大的制约了企业未来发展。

三、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特点, 研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加剧, 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同时, 企业在研究和优化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 第一保障就是加强制度研究。以往的管理制度落后, 对员工的思想意识管理不到位, 导致各种消极怠工问题, 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下, 管理人员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 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经营现状等, 制定更加科学、全面和合理的管理制度, 立足于长远发展, 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指标、成本管理、投资回报率等均加强管理。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 可以建立对不同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 对其权责分清后, 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 推动企业内部的规范化运行, 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应用。

(二) 创新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人才管理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和成本, 属于企业的管理投资部分, 如果人员管理不当, 就会导致投资无回报, 而企业提高人才管理效用, 则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和经营效益。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下对人才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就要求重视对一线员工的管理, 对于一线员工一方面需要尽力满足其基本的福利待遇需求, 稳住人才、保住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员工培训, 结合奖惩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岗位技能提高, 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于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则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制度, 定期考核, 完善晋升渠道, 充分体现人才价值, 并使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和岗位实践中获得认同感, 引领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三) 加强组织结构的管理

根据实践调查来看, 我国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和发达国家之间仍旧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面不够灵活, 管理形式呆板, 导致企业的发展进程缓慢。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综合企业经济管理需求, 关注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科学的指导理念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需要对企业自身发展问题以及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 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 而是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 站在更高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搜集市场信息, 全面把握市场以及行业动态,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和涉及的行业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组织结构管理创新的过程中, 还要引导员工积极提出各种建议, 坚持民主化管理和开放性管理。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带动重要的动力, 各个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不仅要加强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 还要重点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予以改革和创新, 从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不断调整企业的内部管理形式, 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需求。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中, 要针对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讨论这些问题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带来的风险, 结合实际的研究制定出相关应对措施, 使企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企业领导作风、企业传统文化以及经营规模等均会影响经济管理模式, 而职工构成、组织结构、产品特点、技术构成、生产方式等也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开放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内部加强对经济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创新, 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使企业运营管理的成本降低, 增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进步, 就需要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加强分析, 对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流程、管理方法和人员结构等均加强分析, 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使企业在不断的转变和调整中增强综合竞争力。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 主要对市场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社会背景,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焦思曼.探究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8 (04) :119-120.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2篇

摘 要 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是现代政府对于经济管理所实行的两种形式,同时也是现代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上的重要课题,但现代经济学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消极经济管理 积极经济管理 关系分析

实行经济管理师现代化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对经济管理的成因、目的及实施手段进行分析,能够有效丰富经济控制论,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策略,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是现代化政府管理经济的两种不同形式,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大不相同。通过对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必然能够更好的促进政府进行经济管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一、消极经济管理

所谓消极经济管理主要是指政府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对经济制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改变经济主体中的行为方式。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现实的经济发展理论违背了市场经济假设、价格弹性假设。

二、积极经济管理

积极经济管理主要是指政府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改变财产权及人身权的权利体系,改变经济模型中的参数,对经济发展形成诱导,引导其向政府偏好的方向发展,促使现实经济发展实现政府偏好的最大化。政府在采用各种手段方法来改变经济体系参数,以实行积极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以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基础。

三、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分析

1.成因、目的方面的关系

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现实经济发展不符合古典经济模型假设,由此导致现实经济难以达到一定财产权及人身权的权利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则主要是由于政府追求的不仅包括对于起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包括对企业社会目标实现的考虑,其经济发展的路径也并不一定是要实现政府偏向的最大化。而导致政府偏向无法实现最大化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现实经济与市场经济假设、价格弹性假设及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具有差异性,不够相符。由此可见,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

政府实行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尽量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但这一状态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想要的理想型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对财产权及人身权的权利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以促使经济自发的达到另一个更理想化的状态,同时也更好的实行经济发展的人权性目标。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平等的经济身份进入到市场中,对市场供需产生影响,以对市场的价格及经济结构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政府以公众利益代表的身份进入市场并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够确保经济发展的安全性,并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要以消极经济管理作为基础,确保政府身份的平等性,从而逐步实现积极经济管理的目标。

2.管理手段方面的关系

无论是消极经济管理还是积极经济管理,都是由经济决策、经济计划、经济监管、经济调控、经济指挥与协调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的划分都是相对的,只有相对于具体的经济管理活动才能够划分出这些经济要素。一个大的经济管理主要是由一个个小的经济管理要素所构成的,对于各种经济管理认知来说可能是经济决策,但对于另外一个经济管理认知来说则可能是经济的协调与指挥,如中央政府拟征收25%的企业税,对此,地方政府要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政策,而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则只是对企业的经济协调与组织。

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手段则也是由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经济手段组成的,但消极经济管理尤其自身独特的行政、经济、法律管理手段,积极经济管理也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行政、经济、法律管理手段,但有的时候两者还是不能够区分开来的。一个具体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既可以是消极经济管理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使积极经济的管理手段。

结束语: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都是由于经济决策、经济计划、经济监管、经济调控、经济行为等要素所构成的,而且两者也都是应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来进行管理的,特定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既能够满足消极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积极经济管理的需要,通过对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理解,可以确保政府在进行经济调控的过程中不越位、不错位,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祁永忠,栾福茂.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生产力研究.2012(09).

[2]程宝良.案例教学促进基础理论课教学效果作用的研究——以初级宏观经济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2(S1).

[3]陈有禄,罗秋兰.基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的教学改革探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9).

[4]夏泽义,林源.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与案例教学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2(08).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在最近几年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一直在积极的调整市场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想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就需要根据政策走向以及市场变动来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以此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市场经济管理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 市场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 重要性

引言:国家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让经济发展逐渐步入了新常态。而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日常的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要不断的进行探索,积极的做出改变去顺应市场的发展。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经济管理的调控,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手段来树立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1我国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分析

经济管理并不是指对某个行业或者是某个领域进行管理,经济管理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全局性的管理。国家在进行经济管理时首先要规划好管理目标,之后在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政策、法律等对经济发展进行全局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常见的手段是发布相应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其中货币政策作为最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是经济管理中的主要方式,国家一般会对物价以及利率等进行指标管理,货币政策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的效用是其他管理手段无法取代的。而财政政策主要用来指引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财政政策国家可以对国民经济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比如在经济市场出现衰退的现象时国家就会给企业提供相应的补贴或者是减少税收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最后产业政策也是国家进行经济管理时较为常用的一个方式,对于某些特殊产业的发展国家会进行经济或者是技术上的扶持。以此来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调整企业的经济结构,优化企业的发展方式。

2我国企业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稳定上升时期,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在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变得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红利曾经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红利正在逐渐的消失。在此情况下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中,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不断提升,实体企业更要注重生產结构的优化工作,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旧能有稳定的发展状态,促进国内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提升。从发展趋势来说,国内市场经济正在不断的往深入化方向发展,国家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给经济结构优化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经济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通过硬性指标的方式来控制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的数量,这种计划经济遏制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与自由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变得非常慢。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家对于经济的管理也不再采用强硬的干预手段,而是通过对市场情况的了解与跟踪,根据实际的需求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宏观或者是微观的调控。以此来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国家经济能够保持高质量的发展。

3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3.1调节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经济能对资源进行配置,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市场经济中买卖双方可以进行等价交换,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但是市场经济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市场失灵问题就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之一。市场失灵会给市场发展带来很多阻碍,因此使用经济管理来保持市场的稳定,调节市场失灵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本身是价值机制的基础,而一些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对信息了解的不够及时。对于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生产情况等信息都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导致对供求信息没有及时掌握就进行盲目生产。从而出现大量资源的浪费以及资源分配不平等现象,触发了市场失灵的状况。

3.2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与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的产业不平衡。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的经济发展明显领先于比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明显领先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会引发很多矛盾纠纷,因此国家也采用了各种策略来减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而经济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手段,通过经济管理来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减少经济发展差异保证国内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欠缺的地区,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经济补贴与优惠政策,扶持该地区的企业发展,对经济市场进行调节。另外,对于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政府也通过对资源的分配以及技术的支撑等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经济管理来对经济结构进行宏观的调控,对社会的资源进行优化,对于那些十分重要但是发展不佳的企业进行扶持,减少产业差距带来的发展矛盾。同时还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内产业结构的优越性。

3.3 确保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带来了许多益处,但是市场不稳定依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快速运转的情况下,市场不稳定会给许多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根据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对企业经营模式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保持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企业对于政府出台的经济管理政策有较高的依赖程度,因为国家的经济管理能有效的调节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又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保持市场需求在可控的范围内上下变动,这也就保持了经济市场的稳定性,避免市场动荡过大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4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要促进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企业做好内部管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发展状态与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要制定好发展目标,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另外,对国家出台的各种经济政策还要进行深入解读,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动态,并且根据政策变动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国家出台的经济管理政策,是企业进行内部经济管理的主要参考,企业要保障未来发展的稳定就要对这些政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保障企业的产业结构能够满足将来的发展需求。另外,对于时刻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也要做好调研工作,只有滿足市场需求的企业生产才是有意义的生产。在供需关系保持对等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立企业的生产目标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最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风险就是来源于经济市场。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充分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并且要不断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不同的企业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通过经验的分享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另外企业在进行经济生产时还要充分的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根据经济政策的动向来调整经济生产方案这也是风险规避的有效手段之一。

结束语:

经济管理工作作为国家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能保障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因此不断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做到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经济管理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时要充分结合我国的社会性质,市场状况等来开展工作。并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想要促进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从企业自身的内部工作开始,做好企业发展的目标制定,生产结构的优化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光.试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经济管理文摘,2020(19):64-65.

[2]岳现瑞 . 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7(11):168-169.

[3]曹磊.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21):123-124.

[4]田叶,许宏鹏,孙雪.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全国流通经济,2017(08):34-35.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4篇

一、社会农业方面受到的影响

我国拥有非常多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能够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所有的社会活动提供保障。通过对我国的历史进行研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能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种思想直至今天依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国家发展的前提始终是农业发展,所以在古代才会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农抑商”思想,而且在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中农业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庸思想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影响最为严重,就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所有的统治阶段都不敢对传统的发展思想进行改进,使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使稳定的发展农业的目的得到实现。从整体上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对于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想要使社会稳定发展得以实现,必须先保证农业稳定发展。

二、货币金融管理方面受到的影响

在发展企业金融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的结合货币的供给和使用管理,才能够使一定的经济活动得以产生。在企业进行金融管理时,应该对管理活动和供求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在保持两者具有关联性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价格应该是企业货币金融管理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人们主要通过参考官方标准来确定价格,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品的价格能够直接决定农业和商业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经济管理时,企业必须对货币管理的内涵进行正确认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一定的货币管理概念出现,但是有时降低货币的价值,会导致管理内容的可行性丧失,在进行统一的货币管理后,对私人铸币的现象进行了严格的约束。随着朝代的不断变更,虽然对铸币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但是依旧有私人铸币的现象反复出现,后来形成了纸币,总结了货币管理的经验,人们也对货币金融的理论发展体系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与利息会受到货币的严重影响,国家只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解决经济活动中的高利贷问题。

三、社会供求活动受到的影响

由于存在供求关系才会产生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经济活动是最典型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来说,经济管理就是管理商品消费、商品流通、商品管理等内容,所以,经济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对许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应用,只有平衡的发展各个管理环节才能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提供保证。当有问题出现在某个环节时,就会打破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管理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时,一定要事先详细了解市场情况,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才能保证管理的有效。经常会有放任和管理的政策性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出现,都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受到的影响

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国家进步发展都会受到经济管理的直接影响,经济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其他方面,如国家军事力量、国家财政等。传统的经济管理内容与人的劳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农业发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生产和创造社会资源都需要人的劳动,国家在有效获取资源的同时进行经济管理。在传统社会中,量入为出是国际进行经济管理的依据,需要以国家财力为前提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在传统社会,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征税,同时也是国家从经济方面入手对农民的收入进行二次分配。现阶段,社会政治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与现代经济管理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现代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现代经济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应该有效的整合传统经济思想的优点,才能够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在当代经济管理思想中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能够发挥双刃剑的作用,所以在对其优点进行利用时,应该对其缺点进行摒弃,并且不断地对经验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进行经济管理。

摘要: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无法使社会发展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经济管理的管理方式相对复杂,是人文、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需要与实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经济管理,使管理模式更具针对性,但是由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导致现阶段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使经济管理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将对社会农业、货币金融管理、社会供求活动、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等方面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祚昆.探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7(27):199+202.

[2] 向俊峰,宋山梅.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其当代转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6(16):187-188.

[3] 蓝建平.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国经贸,2017(11).

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5篇

摘要:医院经济效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就是力求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医院发展的基础,社会效益是医院发展的目的,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医院经济效益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适应新的医疗体制,维持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绩效工资

医院经济效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在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管理就是力求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医院发展的基础,社会效益是医院发展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医院要适应医疗市场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而现阶段部分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相适应,制约着医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干部职工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医院内部有些干部职工对现在的医疗卫生大环境不了解,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思想落后,因循守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想当然认为医院没有竞争压力,不存在经营风险,还有政府财政支持,不会破产;更考虑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未来,认为医院的命运和前途与自己无关紧要,只与管理者有关,工作没有积极性。虽然有些医院实行了绩效工资,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个人工作量与个人收入缺乏直接挂钩,透明性、针对性不强,职工参与意识较差,发挥不了绩效工资的作用。

2.管理费用缺乏控制,分配不合理

医院只注重对临床和医技等科室(有经济收入科室)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却忽视了对行政、后勤保障等科室(无经济收入科室)管理费用的控制。部分无经济收入科室的日常管理费用支出没有量化或没有前期预算控制,处于无节制或失控状态,浪费严重,直接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原来的管理费用分配率,是按照从事临床医技人员和从事药剂人员比例分配成医疗业务成本和药品业务成本。这种方法,既不能客观合理的分配管理费用,也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3.科室成本核算不完全,成本核算重点不突出

科室经济效益核算时,部分科室直接成本没有计入,特别是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管理费用没有完全分配给有经济收入科室,造成全部有经济收入科室成本之和小于医院总成本,产生了有经济收入科室表面效益大于医院实际总效益,给管理者造成错误的判断和误导。再就是科室成本核算缺乏重点管理,只有核算没有分析和研究,更谈不上去控制和完善,造成成本支出漏洞不能及时堵住,使科室成本核算和控制失去了它的一个重要作用。

4.科室效益考核中,收入核算不合理

医院科室绩效考核只注重科室收入的考核,忽视了相关联科室收入的分配,对有收入科室缺乏预算和科学分配。医院各科室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交叉的。因为部分科室的收入不能在相关联科室中合理分解和调整,出现收入与劳动付出不相符,挫伤了相关联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再就是医院总收入不能科学、合理的分解给有经济收入科室,造成科室的任务量不合理,最终导致不能完成医院总收入指标。

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不合理的具体问题,给医院管理带来困难或造成误判,要想解决好医院经济效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行绩效工资管理。

医院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广大干部职工要思想解放,观念与时代同步,要有发展的眼光。只有思想和观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和潮流,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才能推行,深得人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实行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制度,职工的报酬收入与其劳动付出直接挂钩,职工的报酬直接反映科室经济效益,科室经济效益汇集成医院经济效益。让每个职工都清楚了解自己的付出,对科室和医院效益的贡献有多少,知道个人收入与科室和医院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使每个职工都是医院经济效益的参与者和收益者。只有这样职工才能理解绩效工资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医院才有发展动力,医疗卫生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2.医院要做好经济效益管理,就要做好管理费用的控制。

医院除了对有经济收入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之外,还要做好对无经济收入科室的成本控制,这也是医院总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对无经济收入科室制定成本预算目标,并把它们的支出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超出预算扣绩效工资。再就是要有管理费用控制分析,针对科室性质,抓住重点,譬如车辆要重点分析控制油耗和维修费;文印要控制办公耗材等。只有严控管理费用,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好医院成本。关于管理费用的分配,不再是在医疗业务成本和药品成本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在有经济收入科室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收支配比原则,应按照科室收入的比率来承担管理费用。

3.做好经济效益管理,就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和全科室核算。

要把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全部分解到科室,科室落实到个人,层层控制。首先对无经济收入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对每个无经济收入科室的人工、材料、折旧摊销进行控制,这是做好医院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不能在这个环节出现漏落现象。其次,把无经济收入科室的管理费用按照有经济收入科室的收入比率来分配到科室,再对有经济收入科室进行全成本核算。这样医院全部科室都进行成本控制核算,医院的所有支出全部分解落实给了有经济收入科室,才不会产生科室成本与医院总成本不符的现象。

4.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科学核算科室收入。

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不但要控制成本费用,同时要科学核算科室收入。首先要有医院总收入预算,并把医院总收入预算分解给有经济收入科室,做到医院总收入预算等于或小于科室收入预算。其次,医院各科室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有些医院把相关联科室收入双向计费,使收入不实,加大了绩效工资的支出,因此,要根据关联程度,合理的把科室收入进行分解,按比例相应调整给相关科室。医院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已全部分解给了有经济收入科室,有经济收入科室的经济效益汇集后就是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总量。因此,应在此基础上,按照有经济收入科室的效益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然,绩效工资还要包括医护质量等其他方面,但经济效益应是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医院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要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宇帆: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现代商业,2008,27(32)15.

[2]韩绥生:对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研究,2009,28(3)76-77.

上一篇:纳税申报制度下一篇:教师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