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07

语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初中语文写作的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对初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其教学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据此提出因材施教、丰富教学内容等重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发展迅速,初中语文教育一直是家长及师生所关心的重要教学科目,初中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初中生语文写作的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对学生文字理解能力、作文表达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影响。

一、初中教学中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写作在实际语文科目测试中有较大分数占比,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育,培养学生文字敏感度[1]。初中语文写作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构成,严重影响着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语文写作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培养和教育意义,通过对学生审题、命题等相关写作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及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对语文科目教学内容不够重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导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比如:部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方法上过于照本宣科、初中语文写作教育课程内容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比较少、写作素材较少且内容枯燥等问题,致使初中生对语文写作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初中语文写作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对初中语文写作课程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造成严重影响,降低了初中语文写作课堂教学效果,相关教师团队的素质、能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产生巨大影响[2]。此外,部分初中学校的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环境恶劣,学生课堂纪律令人担忧,相关教学管理体制在初中生的教育与培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三、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写作的教育与学习需要长期的能力培养与知识积累,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应针对不同班级乃至不同学生的实际文字理解能力和实际写作能力因材施教,制定合适的语文写作教学方法。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划分语文写作学习小组,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写作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小组应给予进一步指导。根据不同写作内容,教师在实际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开展中,应灵活结合写作内容引入优秀范文,通过趣味性、丰富性的范文讲解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深入思考,为学生语文写作提供一定的思路,结合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挖掘题目内容并寻找写作方向。比如:在命题和半命题写作相关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题目的不同特点和对学生写作要求的差异充分分析教学重点,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选择上加以区别,引导学生在进行不同写作类型的学习中变换写作构思,补充学生写作技巧,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養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丰富语文写作课堂课程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较为丰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相对学习难度较大。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际写作水平有直接影响,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充分丰富有关写作素材,为学生的题目构思和写作方向加以引导,通过大量写作素材辅助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层剖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在“故乡”主题写作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与“故乡”有关的写作素材,如相关的文章资料、相关图片信息等,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深入思考,为学生拟题进行方向指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经历的表达,培养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运用能力,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细节,灵活在语文写作中引用生活事迹,充实写作内容提升写作能力[3]。通过与学生充分互动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引入名言名句和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比如:在日常教学内容中加入美文赏析、名句学习等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写作内容,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打造良好的语文写作教学环境

良好的语文写作教学环境是学生能够认真学习的最基本保障,打造良好教学环境实质就是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空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环境的营造需要学校与班级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重视教学场所及设施的建设,注重师生的教育、学习要求,为师生提供环境良好的教学条件。比如:利用假期展开教学楼修缮工作、教室教学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保障。充分渗透初中语文写作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写作课堂互动,活跃教学活动开展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全方面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写作习惯,为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初中语文写作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考有较高要求,因此,学生的语文写作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注重教学课堂的纪律维持,减少外界环境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为学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写作环境,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初中语文写作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小学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对学生的写作内容提出要求,适当施加学习压力,督促学生完成作文题目的构思与写作。

(四)提升语文写作教师团队整体质量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团队的质量至关重要,学校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引进工作中要明确教师的语文专业要求和教学资格条件,在教资源头上确保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师质量,减少在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错误,降低教资条件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进一步保证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还要具备优秀的语文专业教学能力、具备高标准教师职业道德,保证在学生的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能有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保障学生语文课堂质量及课堂安全。中学在教师引进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考核机制,如对语文专业应聘教师提出课堂教学实习考核要求,为其提供充足教材内容、规定备课时间,通过到班级开展实际课程试讲,对教师的资格和专业条件进行考核,考察其语文课程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并对其综合能力进行系统合理的评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在教育教材上也有额外要求,基于初中语文写作具有长期知识储备和丰富素材需求的重要特征,教师应重视学生写作教材选择,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写作培养,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写作思路。

(五)完善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管理体制

学校课堂管理体制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学校应重视课堂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应管理体系,明确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校园行为规范,全面落实初中生行为规范相关管理内容,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和学习质量,端正教师教学态度。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上,学校也应针对各个年级制定不同科目的统一教学任务,规定教师完成相关科目课程内容的教学与检测,通過实际的测评与考核,反馈实际课堂教学效果,监督课程教学进度,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学生的教育任务,减轻学生课后学习压力。

结论: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较多不足,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初中应加强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创新,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完善相关教学制度,加强语文的写作教学指导,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格桑吉拉.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117-118.

[2]刘立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教育界,2021(25):33-34.

[3]唐宁.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9(09):11-12.

简介:魏爱玲(1970年)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汉族,现职称: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课堂教学。

语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

一直以来,写作能力都被看做一种实用类的生活能力,因为日常生活,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正式书面表达要求,这些要求都必须靠我们自身的写作能力来实现。所以说写作能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一、当前我国初中阶段语文写作教学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一)语文学科的地位被忽视

做为一门基础的语言类学科,很多人常常忽视了语文的基础性地位。有些家长常常认为语文就是要掌握汉字,因为它本身是一门研究母语的学科,所以语文能力是一生俱来的,不需要太重视,所以将重心都投向对孩子理工类科目的学习中去。甚至还有的教师,自身对本学科没有足够的认识,竟然出现了和学生家长同样的看法。

(二)学生的写作能力严重匮乏

受传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传统观念影响,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不但被忽视,连语文学科中的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逐渐在学生本身意识中被淡化。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语文写作能力有限,导致他们拿到作文题目,不知道怎么写,甚至是不知道写什么。

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善意见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创新,这就对我们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要通过教育模式创新,以及一些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展现出新的活力。

(一)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语文写作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刚好是全方位教育模式的典范。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写作能力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很有帮助。通过语文写作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理解问题更深刻,解决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问题时逻辑关系也能好的分析,所以加强语文写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加强语文写作教育的手段创新

教授手段如何采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能力,是

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制度的改革,我们可以实现对孩子写作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看法,我们通过一个写作教育实例进行分析。

本次针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内容的教育。本次写作的内容为“比赛”。

1.教师为了将小学生写作教育用游戏的方式体现,把语文课堂从教师搬到操场。

2.教师从传统的形象脱离出来,手中的粉笔变成了口哨,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3.教师宣布比赛内容及规则。(比赛内容为接力赛)

4.比赛结束,学生情绪都很高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回忆整个比赛的流程(叙述文五要素的教育),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并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将本次比赛以作文形式体现。

在对学生的实例探究的结果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改革后的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和谐,不但如此,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也能清楚发现,一些平时写作水平不佳的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也变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所以,

语文写作教育,应用创新作为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有力武器。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第二中学)

语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写作教学要从盲目走向自觉,必须改善和提升教师的写作教学现场感。教师应让切身感受与课堂实际从剥离走向融合,让教学内容从“制度文本”走向“现场文本”,让写作学习的目标从空洞走向明确,因势利导地推动写作活动持续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写作教学;现场感;写作学习

如何使写作教学从盲目走向自觉,是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很多,其中,教师写作教学现场感的培养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领域。即立足课堂写作学习现场的土壤,挖掘教師课堂现场感的存在基础,最终提升教师写作教学现场感的品质。作为写作教学现场感的衍生物,如写作教学任务、写作教学情境、写作支架等已得到广泛研究,对已有研究成果展开解剖式分析,可以丰富现场感的构成要素,使研究视域更关注写作教学本原性的问题。探究教师的写作教学现场感,需要将研究视线拉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上,关注教师是如何理解和表达现场感的。

写作课上,教师需要感受到正在发生和处于发展状态的写作教学情势,敏感地捕捉写作学习开展的契机,引起学生的思维共振与情感共鸣,因势利导地推动写作活动持续开展,最终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这些能力要素的集合体就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写作教学现场感。

一、写作教学现场感的内涵

一般而言,现场是指“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及发生事件时的状况”[1]。可以看出,其核心要点是当下所处的状况。现场蕴含着“此时”与“在场”的二维性,时空处于“互嵌”状态,具有不可剥离性。在新闻报道中,现场感指的是“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2]。可见,现场感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教学中的现场感是指教师在特定时空情境内,借助教学文本、方法、组织形式以及师生关系等教学要素互动,通过调动各种感官要素、情绪要素以及智能要素,在多种思维方式与情感方式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包括理解、联想、领悟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感受与体验。[3]由此可见,教学现场感是教师“基于生理、心理、思维、审美等多种机制联动能动地感知教学的具体体现”[3],包括“注意、判断、洞察、联想与执行等多种行为方式”[3]。

写作教学现场感除了具备教学现场感的普遍性规律之外,还具有写作教学这个领域所独有的特性。它作为一个词组,包含三个子概念:写作、教学、现场感。三者的顺序不能调换与颠倒。从语法上来看,三者是环环嵌套的主从关系。从语义上看,“现场感”是语义的中心,体现了整个词组的意识属性;“教学”依附于“现场感”,嵌套在“现场感”的语义以外,解释了“现场感”的类型;“写作”是词组语义的外层,嵌套在“教学现场感”语义之外,是整个词组的主语。从这三个层面上看,写作教学现场感是一种意识,具有教学性和写作性。

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写作课上写作学习活动的客观条件。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写作课可以切分为写作教学环节与写作教学阶段。从空间维度上来看,各个写作教学要素构成了具有写作教学结构、类型与形态等特点的写作课型框架。写作教学现场感处在时空的复合状态中。它主要是指教师对写作教学活动的把握能力与敏感程度,是教师对写作教学现场的投入、理解、判断和调控能力的总称。写作教学的现场感是从教师感知的角度论述的,它不仅具有可描述特征的静止状态,还是一个可揭示成因的动态过程。具有写作教学感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自觉投入写作教学情感,理解写作教学事件发生的所以然,创设写作教学场域,敏锐地感知课堂上学生的写作状态,主导教学开展的情势,创造性地做出教学决断,引领写作教学开展的取向,推动写作学习活动的生成和发展。

在写作教学现场,随着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明确、学习活动的逐步展开、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明白写作学习目标,清楚学习路径,产生写作的认同感与求知欲,参与写作学习活动,并融入教学现场的氛围中,产生写作学习共同体意识,有强烈的被认同感和写作归属感。良好的写作教学现场感是教师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智慧的展现,是课堂迈向成功和教师迈向成熟的标志。

二、写作教学现场感的特征

(一)具有立足写作学习现场的情境性

写作活动中,师生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对于写作活动的开展是不可或缺的,能使师生在写作任务的导向下产生丰富的情境性感知。影响学生写作学习进展的情感、情绪等,是形成写作教学现场感的心理源泉,心理情境的存在使得写作活动中的师生对话有温度。创设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相关的认知情境,可以活化僵化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程式,使学生的思维更鲜活,更有利于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有了写作课堂上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就不会无根据地设想学生的写作学习状态,如设想讲了写作知识学生就会写作,给了题目学生就可以完成一篇作文,学生读了范文就会写,等等。教师将学生放在一个分析框架中,通过有效调度自己的教学现场感将学生写作学习的实际状态呈现出来,并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变动关联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精力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4]

(二)具有汇集多种感受性信息的聚合性

教师通过与学生、写作知识、写作情境和自身等多个“接触面”发生关联,创造性地提取、重组和再生信息,构建起写作教学现场感。教学现场感的聚合性主要包括教师分解课堂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以及与写作学习现场建立关联的能力。教师通过聚合和统整生理、心理、认知与情感等方面的感受性信息,统筹写作教学资源,不断调整学生对写作任务的认知,拓展写作教学的信息通道,释放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师生产生持续高涨的现场感受,为写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氛围与持续的动能。

写作教学现场信息的来源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多通道的。写作教学现场感的创造需要教师具有多维度与多层面的敏感性,将写作知识、学生、写作情境、写作思维等敏感点与敏感源聚合为写作现场的整体性感受,维持高度的写作教学反应,形成全域性的写作教学感受,为写作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氛围与持续的动能。

写作教学现场信息的表征方式可能是单一的、独立的或清晰的,也可能是混合的、交织的、模糊的。教师需要从复杂的多信息群中捕捉到有利于写作学习目标达成、任务情境营造和教学方法优化的关键信息,并过滤掉无关学习目标的部分,快速整合信息,形成写作教学判断,做出教学决策。

(三)具有引领写作教学取向的意向性

写作教学现场感的意向性体现在教师如何应对和处理学生的问题上。当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作为写作教学关联的基础时,就不会采取简单的回应模式,如询问对不对、是不是等。多数时候,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头脑中已经事先预存了答案。这样做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对错的衡量,而是要以此洞悉学生写作学习时的思维状态。师生间的一次次互动为教师提供了验证猜想和假设的机会,使教师的写作教学现场感更明确,教学更有指向性。教师可以清楚学生对于写作学习已经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在什么地方有待提升,可以怎么做来实现提升。教师如果了解了学生写作时的思维状态,就能摈弃程式化的教案流程,回归鲜活的教学现场,审时度势地应对学生的真实问题,根据课堂情势做出教学决策,采取积极的写作教学行动。

三、写作教学现场感的改善策略

(一)让切身感受与课堂实际从剥离走向融合

处在教学现场却不能形成真切浓烈的现场感是写作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一大原因。王荣生教授在其精品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中曾指出师范生模拟教学时会存在一种状态:眼睛总是向“后脑勺”看,看的是他固有的教案,如何在课堂上按照设定好的路数一步步呈现,想的是“我就要教这个”“我如何把我的教学设计完全呈现出来”。同样,一线教学中的教师也存在这种情况。在这种教学状态下,教师常常无暇顾及眼前的学生,甚至对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障碍不管不顾,与学生进行着假互动、假沟通,对学生零引导,甚至是负引导。这种教学状态,就是教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课堂教学现场剥离的状态。

写作课的现场应该是一个写作学习目标明确、写作学习活动动态流动的复合存在。师生在写作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体验,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写作教学的课堂现场。将教师现场的切身感受与当下的课堂场域和实际鲜活、具体的学生高度融合,才能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写作教学现场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与学和谐一致,实现了“执其两端,用其中”的融合状态。在高度融合的写作教学现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写作观点和判断,从中产生参与感与写作学习的真实感,最终获得自我成长的增量。

(二)让教学内容从“制度文本”走向“现场文本”

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很少有教师会深入追究教学内容。在他们看来,写作教学要教的内容基本上是客观、既定的,在教材或试题中已经得到呈现。这种客观与既定,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指写作题目本身的普遍性和不证自明性;二是意指写作题目具有规定性和约定俗成性。这种观念指导下的写作教学内容是一种“制度文本”[5],教师不会也不愿意怀疑其可靠性。教师所持有的写作教学逻辑假设是“写作教学内容 = 写作教材内容”或“写作考试内容= 写作知识”。这样,即使在写作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也无法改变“制度文本”的静态与僵化属性。处于“制度文本”认识状态下的教,难以促进课堂具体情境下的学生的学。

写作教学的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观念层面,而应被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置于教学活动中来考查。因此,写作教学内容呈现的不应该是一个“制度文本”,而是一个具有“此时”“在场”属性的“现场文本”。需要注意的是,“现场文本”所指的写作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层面的写作知识。对于“现场文本”,师生需要从内容维度和社会维度来认识。处于内容维度的写作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写作知识。处于社会维度的写作教学内容则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课堂教学规则的内容,一类是有关师生角色的内容。教师要认清其与写作教学目标的关系。总体而言,写作教学内容指向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要素,写作教学目标指向教学活动的效果。作为构成写作教学过程内在要素总和的写作教学内容是在教学中不断创生、建构的,是通过教师才得以支撑和实现的。

“现场文本”取向的写作教学内容与教师之间不是一种规约关系。规约关系下的写作教学内容是静止的、脱离学生的。而课堂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则需要教师赋予其动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写作教学现场才有学习活动交往的动力、写作能力发展的张力、师生生命的活力。从学科层面的写作知识到课堂现场的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诠释和转化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现场开展一连串的教学考虑和教学决策。[6]

“现场文本”的教学取向需要教师成为不拘囿于“自我意识”的“个体”,即具有写作教学现场感的教学主体。教师所面对的实际情境经常模糊、不确定。教师要能洞察到重要的写作教学信息,促使杂乱无序的信息重组为有序的信息体系,找到最佳的写作教学决策点。

(三)让写作学习的目标从空洞走向明确

缺乏写作教学现场感的教师无法从纷繁的写作教学点中萃取出最精要的内容,写作教学的课堂会变得无序、空洞,无法实现写作学习的意义。如教师在课堂常使用“应该”“必须”等指令性话语,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想,甚至教师自身也没有去想这个问题。这些空洞无力的话语割裂了学生与所教的写作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回避了学生的质疑。这种割裂的状态与不回应的做法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写作学习过程,甚至产生抵触与厌恶的心理。教师没有找到写作主题与学生学习写作的动机之间的关联,使写作变得无意义。事实上,当学生的学习状态向教师敞开时,他们渴望的是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理解。然而,在写作教学现场,大多数教师不仅未能察觉,还常常误解、破坏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萃取精要的写作教学点,能让写作的学习目的从空洞走向明确,改善教师的写作教学现场感。

当教师能够真正放下分数与排名等外在事物,将写作教学设计烂熟于心,并带着一份对写作教学的探究心态走进教室时,写作教学的现场感就开始启动了。此时,呈现在教师面前的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盒子”,也不是由外力操控的教学“车间”,而是以教师自身体验为基础的写作教学现场。只有将关于学生思想和观念的知识融合到写作教学课堂当中,教师的教学现场感才真正得以经验化、具体化。

参考文献:

[1]中囯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67.

[2]史新明.电视新闻现场感与感染力刍议[J].当代电视,2009(7):72-73.

[3]杨晓奇.教学现场感:内涵、特点及其培育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1):49.

[4]杜殿坤.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5.

[5]余闻婧.从制度文本走向现象文本——教学内容的经验价值与语意重建[J].江西師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124.

[6]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1-14.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   311121)

语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传统教学的重点,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更替交换,还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始终都把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做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也不断地对写作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探索,从中也积累了一些感悟和体验,实践证明一些做法很有实用性,下面所谈的就是自己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和做法,供同行评鉴。

一、做好教材与写作的结合,稳妥地处理“读”与“写”关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可见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相互作用的。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夯实了扎实的基本功,练就了熟练的读写技能,将会为他们终生受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有着启智开窍的作用。要深度的挖掘、利用和借鉴。教师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有意识地将研读课文与课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读懂读透的基础上,不断地感悟内化,进而使学生能在相应的写作环境中,积极地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丰富武装自己,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理解吃透教材课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有限,这就直接影响到不同学生消化掌握的程度,也会影响到他们在个人写作中发挥程度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学好课本作为写作的前提,采用“授之以渔”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重点培养他们对课本的理解能力,使之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词语运用的准确与精彩,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谋篇的精心设计,慢慢地消化吸收,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若结合得恰到好处,教材就会发挥充分的引领作用,为学生写作启蒙导航;反之,教材课文教授与写作脱节,教学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二、培养从阅读到观察的能力,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

阅读和观察是学生搜索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从中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知识财富,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的知识,初步了解了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描绘方法,如何把自己的写作意图通过各种方法表现出来,这也需要引导学生对具体场景的描写、词语段落的安排进行细致地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既吸收了课本中的精华,又加深了细致观察中获取的具体景象的印象,融合贯通,举一反三,使知识储备从量到质不断加厚,储存烙印在脑海中,随时取用,信手拈来,写起来就会文思泉涌,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问题。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去认识客观世界,从中获得更多美好的人和事物,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观察习惯,有助于写作时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使文章鲜活灵动,具体贴切,言之有物。

三、注重作后讲评,搭建共识,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和灵感。

作后讲评是写作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再进步的推动力,提升写作质量的“加油站”。完成一篇作文后,帶领学生运用学到的文学要素和写作常识,对自己的作文做出具体的修改和评价。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切实可行,又效果突出。

传统的写作教学的作后讲评,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听众,根本没有思维的空间,只是凭借教师笼统的总结和每人简单的几句评语,来评估自己作文的优劣。至于作文的优点在哪,不足在什么地方,还是一片茫然。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说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针对性差、效率低。实施新的作后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讲评的主人,师生共同评议,集思广益,类比对照、找出差距,这样既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又创造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可行之路。这种作后评价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缺点和不足分类整理提炼出来,交给全体学生去思考、比较、体会,使每一个学生都从中悟出个人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几年来,我一直践行着这种作后讲评方法,切身体会到它的不可取代的实用价值。可以说,作后讲评就似一座为写作搭建的桥梁,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引导着学生从本次写作走向下一次写作,把缺点和不足留在这一次,把优点和经验带入下一次。在作后讲评中,推荐出好的例文共全体学生欣赏,对比辨差异,真实地感知二者的区别,然后评头品足,发表意见,对照比较找差距,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分辨出优劣,并且还能从中受到启迪,更有助于掌握同一类体裁作文写法的精巧之道。每个人的看法和意见都成为对其他人的再提高。讲评内容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具体词语的使用,细心推敲,寻求最好,发挥“他山之石”的作用。讲评中进行鲜明的对比,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又给了每个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总结的好机会,评议使学生有了活跃的思维和充足的学习动力。学生自我找病因,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与教师“一言堂”的讲述相比,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学生不会永久学习生活在校园里,最终是融入社会,能否让他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物化为走向社会,表现自我的助推力,写作注定是一个重要的辅件。所以,教师一定要把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当做重中之重,培植好、发展好。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架构自己的作文;在佳作鉴赏中润泽自己的作文;在写作实践中升华自己的作文。

语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初中语文写作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一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语文水平,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的基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初中生写作能力。就目前的作文教学来说不容乐观,学生厌学,讨厌作文写作,写作质量不佳等,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给予正视,否则势必会影响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优化和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有效提升;语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不可否认,作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如何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时刻关心的一个话题。搞好作文教学工作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已是迫在眉睫,而从作文教学方面入手探索各种策略是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和手段。

一、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想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就必须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成为生活的常态,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坚持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抓住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特点,详细讲解相应的写作教学理论,因材施教。还可以创造生活化的场景,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明白源于生活的写作才能创造好作品,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再讲空话套话,将真情实感与科学的写作技巧相结合,写出真实的文章。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利用相关知识仿写课本主题,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合理进行写作训练,重写作数量更要重写作质量,及时点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写作问题所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系统学习并全面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会写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每拿到一个题目,往往无处下手,原因是写作素材匮乏,写作知识储备不足。其实,阅读和写作是无法割裂的统一体,读中悟写、写中促读是最好的捷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心中有明确的写人、记事、抒情、写景的方法和规范,熟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般应用文的文体常识,并且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系统传授给学生。每次作文教学时有重点的回顾、反思、应用,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写作常识,调动丰富的生活积累完成写作,往往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甚至会妙笔生花。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一定要掌握要领,有所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记语法修辞、记名言警句、记写作技巧等等。通过一定的日积月累使得学生的语文写作知识更加丰富。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积累的词句做抽象性的检查,并综合学生词句积累的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名人名言等,进而在写作中为自己的文章增添风采。

三、展示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化教育不断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当下的初中生都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代。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再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而是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个性化并不是教学管理中的包袱,老师要改变这种观念,如果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引导得当,便能极大发挥出学生潜能。个性化差异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灵活的要求,当然前提也必须是老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多鼓励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有潜能的领域充分给予深刻的指导。同时老师可提供多种途径来传授写作方式,调低写作难度,循序渐进,在恰当的时机多给予鼓励,让学生得到认可,并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就应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刻意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四、构建不同作文题型的训练指导体系

构建材料作文训练指导体系:材料审读、提示语解析、自拟作文题、立意、构思、选材。以此类推,还可以构建命题作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背景把握、材料解读、提示语解析、难点解析、立意、构思、选材。构建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训练指导体系:材料解读、提示语解析、补充作文题、立意、构思、选材。不同作文题型的训练指导自成系列,但并不是每节课都要面面俱到,可以重点选取三四个环节进行讲解。比如,材料作文的前四个环节决定着作文是否切合题意,决定着作文拟题是否恰当;又如,命题作文的背景把握、难点解析及立意决定着作文是否符合命题意图、审题是否准确无误、立意是否有深度;再如,半命题作文的材料解读、补充作文题、构思决定着作文立题是否恰当,作文是否切合题意、突出主题,等等。只有抓住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有效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写作效率,真正实现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在讲授以“第一次”为话题的作文时,把课堂留给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给了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会无形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段、生活经历大致相同,讨论过程中极易使小组成员产生共鸣,增强他们之间的亲近感,使讨论气氛异常活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促使学生不自觉地就将作文内容列出,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六、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素养。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最优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二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J].课外语文,2019(27):135+137.

[2]英昌磊.初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9(27):139-140.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师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