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创新范文

2023-09-11

临床医学创新范文第1篇

一、协同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上世纪70年代,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Haken首次提出协同 (Collaboration) 的概念, 后协同理论逐渐成为系统科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协同就是指由多主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在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时, 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配合, 产生集体行为和联合作用, 使系统总体绩效大于子系统绩效的总和, 产生1+1>2的“协同效应”[3]。协同理论突出系统内各主体互动的组织方式, 其关键是主体之间在多元协同互动的网络模式中深度合作, 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4]。创新能力是人们后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医学生外科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涉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条件建设与管理、学术氛围营造等多主体的系统工程, 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注重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全面协同, 可产生的1+1>2的“协同效应”, 从而提高医学生外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绩效。

二、外科实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协同

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疑惑、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能力。外科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创新型医学人才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素养作为实施创新项目的基础。例如, 以“切除目标病灶最大化、保护器官功能最大化、减少手术创伤最大化”为技术要求的“精准外科”理念包含了现代外科“精准”的哲学基础, 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一) 基于协同理论, 构建分层次外科实验教学新体系

基于协同理论, 医学生外科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个体、教师队伍、实验室平台构建与管理机制、学术交流氛围等主体要素。其中教学体系的建立是首要内容。医学生个体不同时期专业技能水平和培养重点的区别, 外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应分层次而建立。由“基础型”、“综合型”、“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课程构成的外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基础型”实验课程是以模型为载体, 进行体格检查、无菌术、打结、包扎以及心肺复苏等基础操作的项目, 面向的是各专业的学生。“综合型”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载体, 综合运用解剖学知识和外科基本操作技能, 进行阑尾、脾脏切除、肠切除吻合等手术的项目。“提高型”实验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开放的选修型实验课程, 包括犬腹部解剖和模拟犬乙状结肠癌根治手术等。“创新型”实验课程主要是由学生团队协作确定选题、设计方案并最后完成的实验项目, 对学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是公认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主设立的创新型实验项目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无论最终成功与否, 参与这类实验项目培养的文献查阅、实验设计与操作、数据处理、文章撰写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都将成为学生生涯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 教师与学生协同, 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是医学生外科实验创新教育的主力军, 高素质的指导团队是保证学生创新实践教育质量的关键[5]。提高型及创新型实验课程中, 一些跨学科的实验项目对教师学习、应用创新医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指导教师, 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基础型、综合型实验等重复性的教学内容, 还需要和学生一起解决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帮助同学来确定实验的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在此过程中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 教学与科研协同, 共同推进临床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现代大学教育中最应该处理的根本问题。由医疗、教学、科研组成的“医教研”系统是培养高素质医院人才的重要模式, 三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学者曾把医教研系统比喻为一只鲲鹏, 其中医疗是躯干, 科研和教学分别为鲲鹏的两个翅膀, 协同发展科研和教学, 才能为医疗服务保驾护航[6]。

其中教学是医疗和科研的基础, 源源不断地为医疗活动和科研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科研是提高医疗水平和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途径[7]。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内容, 其中创新型实践教学与科研有着复杂密切的关联。在外科实践教学中, 从临床抽调青年医生具备高水平的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 不仅教授学生传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探索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是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客观世界运行规律的活动。教师将科研项目与成果带进外科实践课程中, 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升级, 不断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四) 学校与医院协同, 共享平台资源

资源共享型实验平台的协同建立是创新型外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外科实验教学中心购置了先进、实用的仪器设备, 设立了基本功训练室、无菌技术练习室、心肺复苏室、仿真手术室、微创技术训练室以及医学虚拟技术研究基地等教学实验室及教学辅助实验室。建立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自测考试系统, 开发了虚拟手术教学平台。实验室允许学生可自带课题“DIY”式开展科研活动, 这种开放实验资源的管理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扩大实验平台资源的受益面。

三、协同培养学生外科综合素质的绩效与反思

教学成果是评价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基于协同理论实施外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以来,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取得良好成果, 近五年外科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的试验项目申报了40余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发明、软件著作权多十余项。

尽管协同培养医学生外科综合能力效果显著,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存在项目中后期因缺乏持续专注而导致研究草草结尾的情况, 将研究项目转化为成果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发表文献者比例不高或者发明专利转化为批量生产的产品罕见等等。需要总结既往经验, 进一步协同教与学, 加强教师能力培训, 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 对项目进度进行考核, 并由教学督导全程监督。同时, 基于协同理论, 学校统筹管理报名参加创新型项目的学生, 建立选拔、集训和考核制度, 使创新实践与基础专业学习协同促进, 相辅相成, 杜绝本末倒置。

摘要:目的:外科实验教学在新的时代面临新的要求, 培养目标变成了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方法:协同理论的应用为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协同理论, 构建分层次外科实验教学新体系, 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学校与医院的三方面协同。结果:医学生外科技能提高, 创新能力提升, 获批40余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发明, 发表多篇科研论文。结论:协同理论在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中对各个主体起到协调互动作用, 有利于促进医学生外科实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创新教育,协同

参考文献

[1] 赵红路, 于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07) :154.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16 (10) :1-3.

[3] 陈峰.协同学理论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移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3 (04) :107-111.

[4] 陈劲, 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2) :161-164.

[5] 钱小明.新时期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01) :203-205.

[6] 沈雁英.抓学科建设促医院发展[J].中国医院, 2007 (07) :35-37.

临床医学创新范文第2篇

在创新中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湖北长阳农商银行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9月10日,该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480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2559户,5868万元,占全县扶贫小额贷款总投放额的94%。

从20XX年10月开始,该行在走出去学习他行经验,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的模式:一是“自主创业”模式。给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发放、由政府专项风险基金提供担保、全额贴息的10万元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二是“投资分红”模式。给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贫困户用获得的贷款投资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带动脱贫协议,保证贫困户每年按一定比例获得分红。三是“土地流转(租赁)”模式。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发放、由政府基金担保、金额30万元至200万元以内的扶贫贷款。借款人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贫困户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200元至500元固定流转(租赁)费收入。四是“订单回购”模式。给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扶贫小额贷款,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由公司对贫困户生产经营进行培训指导、按约定的价格回购产品,保证贫困户获得固定生产收益,并代为偿还贷款。

在构建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模式的同时,该行先后开发出了金准福贷、金链福贷、金社福贷、金企福贷和金旅福贷等五个信贷产品,并逐步构建起了以产业带动为轴心的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社会能人)+金融的“五位一体”扶贫格局。

为了有效运用产品,该行先后与县扶贫办签订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合作协议》,与县扶贫办、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全县畜牧养殖精准扶贫“121”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211”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和办法。

自去年以来,该行的鸭子口支行先后为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500万元,贫困户入股到杨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认养10头肉牛,每头缴纳保险360元,保险金额每头6000元,由合作社集中喂养,每头牛按年分红500元,每户每年可获得红利5000元。对有管理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领养2至3头回家饲养,由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每头牛可多获利2500元至3000元,单户年收入可达到1万元至1.2万元。对无管理能力的贫困户可到合作社务工,每名务工者可获得劳务收入1.5万元以上。

为了帮助贫困农户拔掉穷根,该行的龙舟坪支行向两河口村汇丰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00万元、向胡家棚村雷竹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70万元,支持合作社共流转46个贫困户的245亩土地,用于种植茶叶、雷竹,贫困户除获得土地租赁收入外,并就近在合作社务工,年工资可达1.8万元。

针对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难的问题,自去年以来,长阳农商银行先后为一致魔芋、三品源茶业等11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600万元,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达134个,每户每年可获得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

临床医学创新范文第3篇

[摘要]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医学的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创新培养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的现状分析,探讨当前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现状及其原因。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倾向 医学生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总的说来,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索和综合分析依旧不够。故而,加强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对解决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性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创造力的测量和培养是以创造力的概念、框架认识为基础的。吕凯(2009)从创造力本身性质和生理机制出发,认为创造力是创造性个体的潜在心理特质,其本质是神经兴奋或激发的自由扩散性,是一种跨领域的非关联的自由扩散,表现为普遍的大面积的脑区激活或同时兴奋 。张丽华(2006)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系、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 。陈旭升通过分析当前关于创造性思维发生机制的假说,根据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分析,运用现代系统论的自组织运作原理,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三态”结构模型,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发生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状态——临界激发态、分支态、主序态 。Torrance(1962)将创造性视为“这样一个过程,即对问题、不足、知识上的缺陷、基本元素的丢失、不协调、不一致等现象变得敏感,并找出困难、寻求解决途径,做出猜测或构成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和再检验,也许是修改和再检验,达到最终结果” 。孔庆新(2008)根据思维的功能和结果,认为创造性思维从功能上看是指具有创新功能的活动,从结果上看就是指产生创造性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即指达到前所未有的新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他强调每一种思维方式或方法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只有在具体思维活动完成之后,根据思维活动结果才能判断它是否是创造性思维 。斯滕伯格(1999)认为创造力不仅是产生新颖且适用的产品的能力,而且是要求创造性智力、分析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等相互平衡并能应用的一个过程 。彭聃玲(2004)指出,“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者个人运用多种基本能力对已有的认识或经验进行加工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本研究使用《创造力倾向测量表》,以某医学院校一、三、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医学生的创造力倾向进行测验,探讨当前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其内在原因,为医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医学院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共发放量表444份,其中一年级259份,三年级125份,四年级60份,女生194份,男生250份。回收统计后,《创造力倾向测量表》总有效测量表为418份,有效率为94.14%,女生169份,男生249份。具体的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1.1。

表1.1创造力倾向测量表(n=419)

别 性别 年级

男 女 一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人数(人) 249 169 258 122 38

所占比例(%) 59.6% 40.4% 61.7% 29.2% 9.1%

根据该医学院学生学习的安排,四年级学生已经分散在各个实习医院,难以集中相关的同学,而三年级学生也基本完成了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已经开展床旁教学,所以笔者将三、四年级作为高年级学生进行测量。施测时召集学生,分年级在统一时间完成。测量前对学生讲解测量目的和时间、方法,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指导语独立填写量表。在测量过程中,按题目要求的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对回收的量表按照答题质量将不完整的量表、题目选择只选同一个答案等明显无效的量表剔除。使用spss16.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对医学生创造性倾向在年级、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验,该量表包含基本信息和创造性倾向测量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学号、性别、年级、班级、出生年月、过去生活最长久的地区、大学期间是否当任学生干部、大学期间参加过什么类型的活动、是否已接触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教学等。第二部分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该量表由林幸台、王木荣根据威廉斯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修订,得到多方面的的验证,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量表测验的内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4个维度和总分。各个维度题目分类如下:冒险性11题,好奇性14题,想象力13题,挑战性12题。其中正向题42题,反向题8题。四个维度总分>133分的是有创造性潜能;111-133分的是良好;111分以下是一般。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2.1.1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现状总体情况

通过对测量结果分析,创造性倾向方面,根据《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的评分标准,总分>133分有创造性潜能;111-133分良好;111分以下一般。参加测试的418名医学生中,总分>133分的只有14名,比例为3.3%;总分在111-133分的195名,比例为46.7%,总分111分以下的209名,比例为50%。该结果显示,参加测试的学生创造性倾向总体不高,且具有创造性潜能的都为低年级学生。

2.1.2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年级差异

表2.1医学生创造性倾向年级差异(n=418)

项目 年级 M±SD t df

冒险性 高年级(n=160) 25.4±4.390 -17.578** 416

低年级(n=258) 32.83±4.082

好奇性 高年级(n=160) 29.22±4.706 11.829** 416

低年级(n=258) 24.74±3.035

想象力 高年级(n=160) 25.11±4.029 -9.584** 416

低年级(n=258) 28.49±3.148

挑战性 高年级(n=160) 26.58±3.390 1.732 416

低年级(n=258) 25.96±3.691

总分 高年级(n=160) 106.31±11.673 -4.882** 416

低年级(n=258) 112.02±11.615

注**p≦0.01,* p≦0.05,下同

创造性倾向年级差异(表2.1)显示,高低年级的冒险性(p=0.000)、好奇性(p=0.000)、想象力(p=0.000)和创造性倾向总分(p=0.000)存在显著差异;挑战性(p=0.084)差异不显著。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冒险性、想象力和创造性倾向总分高于高年级学生;但其好奇性低于高年级学生,差异显著。

2.1.3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

当前对创造力的调查研究都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倾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2006;张丽娇,2012),而且这种差异逐渐在减小。

表2.2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n=418)

项目 性别 M±SD t df

冒险性 男(n=249) 29.63±5.646 -1.664 415

女(n=169) 30.55±5.343

好奇性 男(n=249) 26.60±4.524 .844 415

女(n=169) 26.23±4.078

想象力 男(n=249) 26.96±4.096 -1.503 415

女(n=169) 27.54±3.519

挑战性 男(n=249) 26.29±3.578 .640 415

女(n=169) 26.07±3.614

总分 男(n=249) 109.45±12.673 -.816 415

女(n=169) 110.43±10.849

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表2.2)显示,男女对比组创造性倾向中的冒险性(p=0.097)、好奇性(p=0.399)、想象力(p=0.134)、挑战性(p=0.523)、创造性倾向总分(p=0.415)差异都不显著。该结果说明,当前医学生创造性倾向上,男生与女生在各个维度和总分差异不显著。

2.1.4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社会工作差异

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的校园环境,学校社团、年级、班级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学生参与管理、策划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在能力锻炼的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即创造性特征是否有影响,值得我们探究。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比较,一组为曾经担任学生干部(205人),另一组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213人)。

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社会工作差异统计显示,学生社会工作的比较中,冒险性(p=0.040)、想象力(p=0.044)差异显著。好奇性(p=0.299)、挑战性(p=0.483)和创造性倾向总分(p=0.148)差异不显著。该结果显示,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冒险性和想象力都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差异显著。

2.1.5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活动积极性差异

大学校园活动主要分为文化类、公益类、科研类,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发展的方向,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种类量分为积极参加活动组和不积极参加活动组;将参加过科研活动的与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学生分为两组,对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进行比较。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和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冒险性(p=0.001)、好奇性(p=0.005)差异显著;挑战性(p=0.768)、想象力(p=0.057)和创造性倾向总分(p=0.401)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冒险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高;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好奇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低,差异显著。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创造性倾向总分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高,但没显著差异。

医学生参加过科研活动与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差异,两组学生好奇性(p=0.000)差异显著;冒险性(p=0.059)、想象力(p=0.545)、挑战性(p=0.052)、总分(p=0.158)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的好奇性比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的好奇性高。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挑战性和创造性倾向总分比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高,但差异不显著。

3.讨论分析

3.1医学生创造性倾向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医学生创造性在年级差异上,低年级学生冒险性、想象力和总体创造力倾向高于高年级学生,好奇性低于高年级学生。

(1)低年级学生冒险性高于高年级学生

根据已有的研究,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更强烈,创造热情较高,不像成年人受旧思想的束缚,有追求新目标的欲望和干劲。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处事风格的改变,都会对该因素有所影响。高年级学生在大学已经学习、生活了几年,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一些事物的现象表现的漠不关心,冒险性相对较低。而中学是一个相对单纯,学生只为高考而努力,对身边的事物不是很了解,知识面较窄,一旦到了大学,学习压力的减轻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冒险性。此外,医学的研究、服务对象是人体,面对生命需要医生有谨慎、负责的态度,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学校会不断加强医德教育和医患关系之间的介绍,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实验、病例也慢慢培养了他们谨慎的个性,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问题谨慎思考的风格,影响了他们的冒险性。

(2)低年级学生好奇性低于高年级学生

中学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按照课本、老师的要求学习,学生缺乏主动性去发现、了解新事物,都是知识的接受者。低年级学生刚从中学毕业,习惯了原来的教育模式,未能转换身份,影响了好奇性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为创造性个体的成长奠定了基础。E.L.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或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和独到的见解。”高年级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之后,扩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背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开拓了思维的广度,对创造性倾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医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人体的结构及各器官、细胞是随着自然、社会进步带来的环境有所改变,随着对医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医学生通过对实验、疾病现象的分析、验证,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成为他们好奇性发展的动力。

(3)低年级学生想象力高于高年级学生

根据测量结果,受测医学生的想象力维度的总体水平不高,按照该维度的评分标准,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中只有两位达到优秀水平。随着人的经历,知识和规则在人思想中形成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刚从中学毕业来到大学,对大学的学习压力和大学生活的规则不是特别了解,使他们觉得大学是个自由学习、生活的环境,充满憧憬。但到了高年级,随着对大学文化的了解及学业压力的增强,学生更多的是按照标准去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的对错,使他们在创造性个性上,想象力有所降低。

(4)低年级创造性倾向高于高年级学生

首先,创造力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以往创造力研究发现,知识的积累对创造力而言,不是越多越好。西蒙顿(1984)通过对创新人才的杰出程度进行分析,考察知识基础对创新人才成长的作用。他发现,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呈倒U形曲线。创新人才大部分是在专门领域知识累积的中间阶段出现的,知识水平高于一定程度,会给创造力带来负面影响。个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必定会提升 。

其次,低年级学生刚踏进校园后,课程主要英语、政治、高等数学等非专业课,医学基础学科的课程较少,而且刚入门,学习压力相对轻松。而且一年级学生刚经历了高考的重压,校园的丰富活动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个性。

最后,医学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知识需要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学生随着对医学专业学习的深入,知识内容不断增多,面临着实习、就业、考研的压力,抑制了他们创造力个性的发展。

3.2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创造性倾向方面差异不显著。在近年来的理论普遍认为,个体的创造力受环境变量和个体变量影响。文化环境对创造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会根据性别角色给予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使得个体在认知和个性上产生了性别差异。传统认为男生形成独立、自信、果断、积极进取、敢于冒险、抗压力强等个性,善于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女生倾向于形成依赖性,缺乏竞争的个性及相对较弱的逻辑推理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生育政策的限制,在主张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中,已不存在因男女性别差异造成思维认知差异的现象,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期待上,性别差异已经渐渐消失。史特劳斯(1988)在他的跨文化研究中指出创造性性别差异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平等的进步。 。坎宁安、林奇等的跨文化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在主张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男女差异较少,其差异最多表现在创造方式上各具特色” 。

3.3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社会工作差异

本研究结果发现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冒险性和想象力都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首先,大学的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是以学生为本,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主学习等能力。大学的学生干部,不再是简单的通知下达,学生社团、班级活动等项目都要由学生干部组织、策划,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干部从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需要他们主动参与。因此,一般学生本身具有冒险性品质才会比较积极的参与社会工作。阿玛拜尔(1982,1983)提出认为创新人才的产生至少必须有三个基本成分,领域相关技能、创造力相关技能和工作动机。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1991,1995)也将动机作为影响创造力表现的一个因素。内在动机是指个体是因为对工作和生活本身有兴趣才去做,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因素,在行为上表现为用于尝试 。学生干部的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可以尝试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3.4学生创造性倾向参加活动积极性差异

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冒险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高,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好奇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低。根据斯滕伯格的六因素理论,环境是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之一。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前面三年主要是在大学校园学习,汕头大学医学院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除了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以外,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PBL教学、辩论式教学、读书报告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同时在课程中安排了公益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些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得学生得到较多机会的锻炼,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作用,但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在个别维度还是比较高。

参考文献:

[1]论创造力的概念与本质[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1):24-26.

[2]张丽华,白学军.创造性思维概述[J].教育科学,2006,22(5):86-89.

[3]陈旭升.创造性思维发生机制探索[J].自然杂志,2001,23(5): 298-306.

[4]徐展,张庆林.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9(1):36-40.

[5]孔庆新.试论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点、分类、规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2):25-31.

[6]曹守莲,司继伟.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57-62.

[7]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8.

[8]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168-172.

[9]马凤莉.论大学生创新及其本质特征[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

[10]高珊,曾晖.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38-139,153.

[11]柴守霞,韩世范.护理本科生创造性倾向与学习风格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5):1129-1153,1169.

[12]罗伯特·J·斯腾伯格著,施建农译.创造力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12.

临床医学创新范文第4篇

(1.广东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 东莞 523808;2.广东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摘要:医学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是医学专业课程的建设以及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工作实施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在此,通过对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有关工作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探讨提升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调查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的深化改革,逐渐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而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则是我国教育改革之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育事业不断走向国际的要求,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合作理念、国际交际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实力。现阶段,国内很多的医学院校相继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不过,大多数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有不少的问题存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双语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同时提出改善双语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以希望进一步的推动双语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目的,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如何的看待双语教学工作、学校进行双语教学的时间以及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效果等。

2.调查的主要对象及问卷内容的设计,此次进行问卷调查,所针对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六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休息时间发放问卷,并采取无记名的形式对问卷进行记录。总共发放问卷452份,收回有效问卷为418份,问卷有效率达92%。

三、根据调查的结果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1.双语教学的内涵,双语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母语以及另外一种外语当成是课堂用语。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由于具有不同的母语。所以,双语教学采用的语言种类不尽相同。对于我国来说,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主要是使用汉语以及英语进行课堂教学。并且,也有部分学校采用汉语与其他语言种类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进行双语教学时,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沉浸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的方式。保留式双语教学方式。针对双语教学的内涵调查共包含有两个问题:你了解双语教学所具有的内涵吗?①非常了解;②了解不多;③不了解;你感覺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应当使用的方法是什么?①以中文的讲解为主要,涉及专业词汇采用双语教学;②以英文的讲解为主,一些重点及难点采用中文讲解;③教学中中文及英文讲解穿插进行。

调查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可以从表1中的数据看出,很多的学生并不了解双语教学所拥有的内涵。因此,若想更加顺利地的实施双语教学,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首要做的是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日常宣传,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双语教学。

而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希望采用以中文讲解方式为主,而涉及一些专业的词汇采用英文讲解的方法。而一些学生希望采用以英文讲解方式为主,一些重点以及难点采用中文讲解的方法。针对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而应当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方式。

2.学生对采用双语教学的看法,调查问卷的内容:你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看法。①觉得有效果;②感觉效果一般;③感觉没有任何效果;若是同一个课程教学,既有双语教学又有非双语教学,而你会选哪一课程学习方式。①选择双语教学;②选择非双语教学;③根据教师情况来选择。

其中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如表3与表4所示。

从表3中的数据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持观望的心态。并且,学生年级越大,对开展双语教学热情越大。从调查的数据看出,若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当先在较高的年级中开展。

而从表4中的数据看出,有50%以上的学生均倾向于选择进行双语课程的学习,说明学生有学习外语的渴望,希望可以增强自身的医学专业外语技能以及综合竞争实力。

四、高等医学院校提升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结合上述所进行的调查问卷,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在医学院校中,提升双语教学效果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编制更加适应学校教学所用的教材,在进行双语教学时,所常用的教材可以通过4种不同的方式获取:选用国外的教学用教材、选用人卫版的双语教学用教材、选用学校自己所编制的双语教学教材或者选用翻译教材。近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选用人卫版双语教学的教材是最为适宜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有较大的困难。

2.强化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学生英文水平,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学生几乎均认为教师以及学生所具有的英文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超过一半的学生要求教师应当具有相对高的英文水平,可以流利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能够使用相对专业的词汇进行课程的讲解。所以,不断地提升对教师的培养,是开展双语教学应当首先解决好的问题。

3.形成循序渐进的双语教育方式,在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之所以要进行双语教学,是为了可以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及应用能力有提升,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医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掌握大量的英语专业词汇。不过,若是一开始就将外语的使用量增加很多,而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极为吃力,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将重点转移,仅仅注重词汇的掌握,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习效果变差。

五、结语

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趋势。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中,学校要依据自身情况,找出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适宜的方法加以改进,持续的革新与创新,以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王为民,刘爱峰,李庆,杨光,赵雪圆,张金亭.国内临床骨伤科医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趋势[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4).

[2]孙艳丽;伊正君.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2015,(04).

临床医学创新范文第5篇

【摘 要】阐述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分析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探索产业化发展战略机遇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产业化 运动康复专业 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中西并重、特色鲜明的康复医学学科体系,但目前我国康复医学较其他学科而言,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发展完善。其中,学科人才匮乏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以运动疗法为核心技术的运动康复专业已成为康复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康复在竞技体育运动以及群众体育运动方面,重点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建立有效的损伤预防和康复方法与策略;在大众健康方面,重点研究各种疾病、衰老、身心功能障碍的运动预防和运动康复治疗方法与策略。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体育人口逐年增加,参加各类健身活动的人群急需得到专业规范的运动康复保障,这大大增加了社会和市场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

康复医疗本身即是服务业。服务业产业化,产业的服务化,两大领域的融合是引领康复医疗发展的新方向。作为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康复的产业化发展成了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产业化发展战略机遇下,解决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无疑是破除其发展瓶颈的关键。

一、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的状况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产业化的结果是必须提供有形的商品或无形的商品(劳务、服务),必须形成有组织的实体。因此,在产业化系统中,市场、效益、服务、组织等关键词尤为重要,而这些重要环节都离不开产业化人才的介入。

(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环境正在形成。作为改善国民健康、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健康产业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健康产业六大基本产业群体中,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以及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这两大分类明确提及康复、体育休闲为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市场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该意见还提及,在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群众对运动康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但产业化专业人才培养落后于市场需求。我国从2011年7月4日起,将以治疗性康复为目的的运动疗法等 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国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管理的实施等,都是发展运动康复产业的机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社会对运动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运动康复的产业化发展要求运动康复事业的各个环节对其发展的组织模式、运作模式、决策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和重构,使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

关于健康产业人才需求的研究发现,健康产业对产业型的人才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上游人才(技术和项目研发人才)、中游人才(项目规划和运营人才)、下游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而目前中国能够独立规划、策划、运作大型健康产业项目的上游高端人才堪称稀缺。

研究显示,在美国,健康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超过了10%。2010年,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除了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懂研究、能开发、会市场操作和管理的创业者群体。体育产业化要使体育转化成能向社会服务的产品和技术,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才资源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推进体育产业所需要的相关人才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推动目前体育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中介等方面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游庆冀研究发现,在康复医疗的产业链中,康复治疗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但产业发展未跟上。可见,产业化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新经济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首先是将运动康复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获得市场的认可,市场的需求是运动康复产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机遇。然而,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如果仅仅是熟练掌握康复技术的技术型的人才,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大趋势的要求,无法避免将出现相对于学科发展,产业结构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

二、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点

(一)运动康复市场已呈现多元化结构,对专业人才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日益突出。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运动康复经营机构大部分为非营利性机构,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商业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营利性机构开始出现,成为运动康复市场主体,运动康复产业的多元化市场逐渐形成。例如,不少中小型企业投资休闲康复场所、运动康复场所等具有消费市场的项目,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可以获得利润。如北京英智康复,在以国家三级康复体系,预防、治疗、康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原则基础上,深入打造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居家康复一体的三级康复护理体系。集团涉及康复医院、康复养老、专业康复中心、教育、康复辅助设施等,以康复医疗为核心,沿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延伸,构建产业链协同优势,向客户提供完整的“大康复”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康复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协同作用。又如北京弘道运动医学诊所也是一所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服务的私企医疗机构,为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的患者和寻求恢复到竞技状态的专业运动人士提供国际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方面的信息咨询、手术转诊服务,并提供保守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服务。此外,还有北京舒坦运动康复中心、AT运动物理治疗中心、福特纳斯物理治疗&运动表现中心等,这些康复企业的运作,成为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的示范和平台。在产业化发展环境下,这些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具备精通康复技术、产品研发、企业运作模式、项目策划与实施等职业能力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二)运动康复服务产品化特性的完善,使新媒体成为重要的市场运营模式,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2015年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引起热议,其原因是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的吃、住、行、购等都离不开网络的平台,“互联网+康复”的理念也在逐渐深入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如远程智慧康复系统,便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一个康复训练平台,医生通过这一平台,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可对其在家的康复训练状况进行评估,及时修改电子处方给予患者指导。另外,如国内某知名康复企业,将移动医疗与康复医疗结合,旗下产品的医生端可通过筛选标准康复治疗视频库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康复处方。公司在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让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居家康复方面取得了可贵经验。

南京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发了网络运动吧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各种异构终端的跨设备使用。通过这一平台,有需求的人群可便捷地享受到专业的运动康复服务。

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使得加快现代IT信息技术在康复诊疗过程及康复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成为趋势。

三、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

(一)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环境下,要求专业人才职业能力以康复治疗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并具备运动康复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能力。乌丹星研究认为,健康服务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与医学专业相比,应该更宽泛、更通识化、更社会化和大众化。运动康复产业发展需要的更是一种跨越单一学科、综合素质高、集专业技能与社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其要求更高,培养难度更大。高校培养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更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技术精。运动康复专业作为技术应用型专业,掌握牢固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是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立足职业岗位、顺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基础。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只有熟练掌握退行性骨关节病、神经肌肉疾病、运动损伤等疾患的康复评定、训练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开展有效实用的运动康复处方的设计与研发,满足市场对运动康复服务的需求。精湛的专业技术也是运动康复行业人员具备康复治疗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前提。

2.视野宽。在产业化发展环境下,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于专业人才来说,仅仅具备先进精湛的专业技术,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必须具备对政策深入的领会和解读的能力,在康复服务项目研发策划时,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合作发展的有利契机下,运动康复人才需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技能广。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层次的快速提升,以手机、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等为主的新媒体在不断地融入大众生活,运动康复知识、技能传播,甚至是服务供给都出现了新趋势。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成为运动康复产业链的巨大经济载体。另外,在诸多发达国家,已较早地将成熟的康复理论体系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引导式训练,成熟运用到日常生活防护和康复环节之中,多媒体康复成为康复行业中的新兴领域。在当今中国,大众已深刻体会到新媒体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多媒体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4.实战强。在产业化发展的大市场中,专业人才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各种综合能力,统合为运动康复服务项目策划、营销、实施与管理的“实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现代化的企业竞争从本质上也是种人才竞争。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也具有组织、参与、经营等多重属性,参与“实战”是培养具备市场拓展、经营管理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以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能力为核心,但缺乏产业化相关的职业能力构成。运动康复学是体育学、康复医学相互交融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运动科学和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学理论为基础,以运动为特色手段,强调康体结合,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类损伤和退行性病变,促进功能恢复的一门应用型学科。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能,并具备一定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005年,教育部批准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成为目录外专业。2012 年教育部将专业定位为特色专业,并更名为“运动康复专业”。截至2013年,已有包括体育院校、医学院校、师范类院校及其他综合院校在内的33 所学校开设此专业。高校是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目前运动康复专业的学历层次培养已涵盖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文选取了不同教育层次、在运动康复专业办学较为成熟的院校,如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大专)、武汉体育学院(本科)、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比较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其提及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表1结果显示,在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各院校都把专业的技术能力作为职业核心能力。在熟练掌握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不同培养层次在知识宣教、疾病防护指导、社会服务、科研能力培养各有侧重。成都体育学院还将行政管理能力作为运动康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出。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各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为行业运动康复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从事康复治疗、运动伤害防护、健康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同时表1结果也提示,在各个培养层次的培养目标中,未具体体现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人才所要求具备的项目研发、项目策划与实施、市场调研与分析、企业运作等能力。

四、产业化发展战略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理实一体,学练结合,研发并重”,建立系统实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及科研能力培养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十余年探索,已积累不少经验。大多数院校在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使用、够用;实践教学学时比例逐渐提高;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实习实训机会大大增加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产业化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和掌握,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将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等环节整合成实用、系统的培养流程。

在课程体系中,重点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导,学练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在学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科学研究的切入点。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将研究成果开发成运动康复服务的“产品”,推向市场。

(二)“通识并行,学科互通,学分互认”,结合产业行业需求的跨学科教育。产业化人才是能力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科知识体系上,也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跨学科方法可以产生一种综合性的理解力,是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重要前提。随着产业发展,因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化的问题,不能仅用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来解决,而是要通过多学科、多元化观点形成新的视野。跨学科人才因具备广博的知识,在应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教育是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下,可设置与运动康复专业职业岗位需求、职业素养形成、职业生涯发展相契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相近学科的课程优势,设置更多的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开放课程,供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修。无论是在校内其他专业或是校外相近专业,学生按要求在校内外完成学习获得学分,均能给予认可。

(三)“产业主导,市场融通,任务驱动”,着力于新知识、新方法、新能力转换的创新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运动康复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就是缺乏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运动康复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迫在眉睫。

创新教育问题实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即是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转换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在课程课程设置时,以核心课程等模式保证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并通过选修制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学习能力,同时强调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融合。

从技术型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向产业型人才知识、能力、方法转化,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元的培养过程。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依托体育产业、健康产业平台,准确把握服务市场需求,以任务为驱动,考虑设置具体项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点面结合,师生协同”,辅以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的创业教育。2015年6月,国务院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到要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凭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三大主体,通过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市场开发、咨询服务等活动, 实现了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等效益。高校创业教育可为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培育“实战”经验丰富的后备人才队伍。校企合作模式给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战”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创业学习。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时,高校应把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将校企合作模式向更为深入的多元化合作途径推进,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习实训基地。另外,高校可通过与企业共同创建运动康复研发中心、康复服务连锁企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等,以学校为点,以行业企业为面,点面结合打造创业平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还提及要加快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支持大学生创业,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各项保障。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有利条件。师生协同创业模式将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高校是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对运动康复产业化人才人才职业能力的准确分析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在这一方面,国内并没有过多的经验可借鉴。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课程体系的创新、产业化课程与项目的设置、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产业型师资团队的培养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社,2001

[2]胡沈健.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6

[3]全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EB/OL].(2011-10-10)[2015-12-11].http://www.nmg.xinhuanet.com/xwzx/2011-10/10/content_23859711.htm

[4]许阁.大众运动康复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

[5]乌丹星.中国健康产业的人才发展战略[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2)

[6]刘青松.我国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2(4)

[7]张胜.体育产业途径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黎健民.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2015(5)

[9]李雪飞.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之路—— 一种历史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

[10]苍海,王安利,张恩铭.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产学研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

【基金项目】广西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2013-2016)

【作者简介】黄 昀(1974— ),女,广西桂林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产业与传媒系系主任,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生活质量下一篇: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