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技术范文

2024-04-30

创新医疗技术范文第1篇

1 中国医疗服务机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医疗机构基本上都是由各级政府、国有企业、集体直接出资举办的, 称之为全民所有制医院或集体所有制医院、国有医院或国营医院, 从事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 属于事业单位, 是政府预算单位, 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质, 实行计划经济和行政化管理。

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务院允许个体开业行医和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从1984年第一家民办的股份制小规模的民营医院产生, 到2009年11月, 全国医院 (不含门诊部、个体诊所) 19822所, 其中, 公立医院14086所, 占71.06%;民营医院5736所, 占28.94%, 其中营利性医院约占56.52%、非营利性医院约占43.48%。

新一轮医改从2008年开始, 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 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 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将通过制度建设创新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难题。

(1)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到2010年底, 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将超过90%, 其中新农合覆盖8.3亿人, 城镇职工医保覆盖3.9亿人。

(2)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 政府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要超过60%, 82.9%的县已把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09年底, 29.2%的政府办县医院、42%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35%的村卫生室以及6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了建设标准。

(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为32.8%的城市居民和17%的农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超过2100万人, 全国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人均17元, 73%的县 (市、区) 已将公共卫生机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5)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0年, 16个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30个省市级试点城市已经确立,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实施,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由此可见, 随着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 各种性质医疗服务机构独立利益主体地位的不断强化, 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关系将逐步走向全面竞争。

2 中国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2.1 医疗服务体系仍以公立医院为主导

1956年, 中国把医疗服务行业定位为国家卫生事业, 是“人民的福利事业”。1997年, 国务院再次明确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公立医疗机构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2010年,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出,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这就是说, 国家各级政府需要对医疗卫生服务给予必要的投入, 按照卫生事业性质和卫生工作方针来管理医疗服务行业。

中国虽然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机构并存, 但公立医疗机构仍然是主体, 并在一定地域内特别是农村地区, 医疗服务供给还是处于垄断地位。事实上, 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服务机构是各有利弊。公立医院受国家监管力度大, 享受国家政府各级财政补贴, 人员配备全面, 资金和技术都更有保障,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尤其提高了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 但是效率会较低。相反, 营利医院虽有较强的动机灵活性,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质量, 更加关注服务水平, 但是因为成本, 医疗费用较高。

要促进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 关键在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但是, 当前由于不公平的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因素, 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为此, 应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促进各种类型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2.2 医改加大了市场经济程度, 同时也导致医疗服务行业资源布局不合理

垄断性、不确定性、外部效益性和短缺性是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 也是医疗服务行业运作的主要规律。医疗服务可及性、可得性的满足程度, 解决医疗服务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关键是落实政府的办医责任, 政府一方面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 规划构建分级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明确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 加大对医疗事业投入。中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是肯定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以及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医疗卫生领域一些源于计划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暴露, 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热点问题。

中国的医疗资源总量目前虽然相对庞大, 但人均占有量距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资源布局不合理,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大中城市, 重复配置、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现象比较突出, 甚至今后很长一个阶段, 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仍很严重。总体上看, 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 基础设施落后, 资金投入不足, 卫生人才匮乏, 体制改革滞后, 农村合作医疗面临较多困难。根据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 我们认为,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适应的最佳战略选择。问题是在操作层面上, 需要认真研究如何确定优先与兼顾的合适程度, 既是理论要求更是生活现实中的急切呼唤。

2.3 医疗服务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医疗服务是指医院给病人所提供的关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它是一种以服务形式存在的特殊产品, 人们健康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普通产品相比, 医疗服务产品有着非常大的特殊性, 这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具有信息不对称性。

当前医疗服务领域中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诱导需求问题。逆向选择主要表现在患者对医生和药品的选择方面。厂商和医院利用定价和宣传等手段, 干扰患者做出低成本高定价的选择。而诱导消费则是指医疗服务提供者为了自身利益, 利用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 诱导甚至强制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出现供方过度服务的现象, 表现为大处方、大检查和抗生素滥用。

2.4 社会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较低, 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公众对医疗服务业的信誉度较低, 医患关系趋于紧张, 医患纠纷有所增加。部分医务人员拜金主义思想严重, 不为患者利益着想, 使患者医疗开支畸形增长, 侵害了患者的正当权益, 浑浊了正常的行业风气。个别医务人员缺乏同情心, 责任心不强。更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 大多公立医院不强调服务质量, 使患者的满意度大大降低, 侮辱、打骂医务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

2.5 医疗服务监管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关配套政策相对缺乏

目前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尚未完善。国家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监管存在部分扭曲现象。假冒伪劣的药品器械还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黑医庸医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中国各级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队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及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

3 中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观

3.1“以人为本”医疗服务观含义

在医疗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 提高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改进服务模式, 转变服务作风。尊重病人人格, 保护病人权益, 方便病人就医, 以高尚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使患者尽快康复, 这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本质。

3.2 医学伦理观与人性化医疗服务

医学伦理观是指在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中, 从人本角度出发, 为实现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应该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人性化医疗服务是指在医疗服务领域中一切活动以就医患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从人性特点角度, 充分考虑人的生存权益、情感等需要, 为其在就医过程中提供一系列服务措施, 最终达到使患者满意目的。

医学伦理观在人性化医疗服务中主要体现在维护患者权益和保护患者情感两方面。维护患者权益主要从尊重患者权利上体现医学伦理, 具体表现在尊重生命健康权、人格平等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四个方面。保护患者情感主要从关爱患者角度体现医学伦理, 具体表现在关注病情变化、关注心理需求、关注感观舒适、关注诚信合作四个方面。

3.3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实施办法》

随着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 政府和老百姓对医疗服务行业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而医疗服务机构内部惯有的管理机制和思路必须进行调整, 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患者的需要。医德医风建设则是新形势下医疗服务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实施办法》。要求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高尚的医德。忠于职守, 满腔热忱;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开拓进取, 精益求精;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冲击。理解病人、关心病人、尊重病人, 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 时刻牢记医德医风在心中并落实到工作中。

3.4 通过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院建设不仅要靠精湛的医疗技术, 而且还要靠一流的服务质量。医生是医治疾病的, 疾病是发生在人身上的。因此, 医者不仅要会治病, 而且更要会待人。医者如不能顺畅、有效地与病人沟通, 一切诊断、治疗都无法实施, 实施的一切诊疗措施也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医生必须学会人际之间的交流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作是无能力的表现。

在临床实践中, 除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外, 还必须以“循征医学”指导医疗活动, 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 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 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 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病人的每一项医疗举措都应有科学依据, 并须征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

3.5 树立新型的健康观念, 满足社会及各类患者的需要

医疗服务行业不仅要救死扶伤、减轻病痛、促进康复, 还要致力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群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能力;不仅要尽可能减少伤亡, 延长病人的生命, 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这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疾病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疾病的深化 (从心理、生理、社会、时间等角度立体的认识疾病) 使得医疗服务必然转向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因此, 新型的健康观念相对于传统健康观念更加全面, 加快医疗服务人员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更加符合社会及各类患者的需要。

4 中国加快构建医疗服务运行最佳模式

医疗服务模式基本构成单元是由服务过程中涉及的服务提供者、服务接受者以及在两者之间起协调、管理和仲裁作用的第三方构成, 三者之间相对稳定、制度化关系构成服务模式基本内涵。

4.1 中国医疗服务运行的传统观模式

(1) 以国家控制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建国以后,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在医疗服务领域, 国家根据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规划决定医疗服务的规模、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区域配置和部门配置。不论是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治疗机构还是作为医疗服务接受方的患者, 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质量和服务方式都只有建议权, 而没有决定权。因此, 这一时期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以国家控制为核心的。

(2) 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改革开放以后, 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模式发生转变。具体表现为:虽然政府仍旧拥有控制医疗服务价格的法律权力, 但由于政府对医疗服务投入的减少, 政府不得不在医疗服务定价以及医疗服务定价的执行力度上做出有利于医疗机构方的实质性让步。因此, 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

4.2 中国医疗服务运行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它以知识员工为主体, 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竞争力, 并以医患双向沟通相互促进作为主要的服务模式。而回顾中国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 大约经历了以下3种模式:规模模式、质量模式以及以顾客中心管理模式。所谓规模模式是指医院经营管理以规模扩张为导向, 包括扩大基础建设, 扩大服务项目, 扩充人才队伍等;所谓质量模式是指医院经营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密集高集约化组织基础上, 以质量管理为内核、以IS09000标准认证为标志的管理系统,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管理模式属于此类;所谓顾客中心管理模式是指医院管理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无论是规模的扩张还是质量改进其最终的判断标准是看其是否方便了顾客的需求, 是否有利于顾客的就医, 是否有让顾客感到满意。目前基于这一模式的实践很多, 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管理模式, 许多做法流于形式。因而加速医疗服务模式从以医疗结构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向以患者为核心、并以医患双向沟通相互促进的服务模式的转换是当前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5 中国医疗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前景

5.1 重视医疗服务行业的流程优化管理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就是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 以“流程导向”为目标, 以“顾客满意”为标准, 运用现代人文手段, 通过建立起流畅的服务价值链, 对医院内所有工作流程和与医院外沟通的工作流程都加以完善优化。

医院业务流程优化的基本要求, 就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 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要求, 对医院不适应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改良和改革, 其目的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面向病人、面向社会的基础上, 谋求在医疗成本、医疗质量、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及医院文化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中国在医院流程管理方面起步较晚, 而且主要是对大病种及门诊流程的优化重组, 和国外相比还有不足的方面。

5.2 加大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

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医疗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实施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服务供给、诊疗行为等运营状况的实时监控。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和“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步伐, 为每个居民建立一份健康档案、一张健康卡和一个识别号, 并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银行系统等进行数字对接, 居民凭卡可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 让居民获得连续性、综合性的终生健康服务。

5.3 提倡医疗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医院要随时紧密跟踪医学科技发展动向, 及时引进、运用新设备、新技术。要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放到重要的位置, 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做到人才有优势、科室有特色、技术有领先。医院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建设还要依赖资源配置合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公立医院集群。

5.4 加速推进医疗服务普惠化和医疗服务人员全科化

社区医疗服务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 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指导等便捷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这是医疗服务普惠化的主要形式。同时, 根据病人需求的日益多样性和日常化, 在合理细化医学分科的基础上, 要重视全科医学的发展, 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

摘要: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体制改革, 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本文分析了行业及发展环境的现状, 阐述了正确的医疗服务观念, 探讨了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机制及趋势问题。

关键词:医疗服务,发展趋势,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绍福.我国公立医院如何迎接新的医改·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1.

[2] 陈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首届中国卫生论坛[N].健康报, 2010, 8:20.

[3] 彭瑞璁.中国改革全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卷[M].辽宁:大连出版社, 1992:26.

[4] 龚秀全.构建政府管理和引导下的竞争性医疗服务体系.经济体制改革[J].2009 (3)

[5] 顾昕.政府转型与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取向[J].学海, 2009, 2.

[6] 王永升, 宋文芳, 任玲玲.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2) .

[7] 陈燕, 司洪伟, 陈贵华, 等.关于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现状与加强市场调控必要性的思考[J].淮海医药, 2006, 2.

[8] 孙玉红.加强医风医德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5, 16 (6) .

[9] 徐婕, 张前德.浅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 :69~70.

[10] 孙玉红.加强医风医德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管理与财富, 2008 (9) .

[11] 王永升, 宋文芳, 任玲玲.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2) .

[12] 周业勤.医疗服务模式的理论界定及实践类型[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3) .

创新医疗技术范文第2篇

一、建设目标

平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46312”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顶层框架设计, 基于国家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业务规范, 按照属地化原则和主索引机制, 遵循三级平台级联的规则, 通过数据接口层、平台数据层、服务总线层、业务服务层、平台管理层和应用展示层等六大层面, 实现与国家、省上级平台的无缝对接, 实现临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管理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 支持跨区域信息查询和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协同, 系统设计满足大开发量的事务需求。

二、建设的内容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 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 整合现有吉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 建设并完善以人口数据、医疗数据、健康档案数据、公共卫生管理数据等为核心, 整合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 以医院信息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居民健康档案为中介, 打通健康产业链, 实现信息共享到分级诊疗的电子健康档案。项目的完成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 实现了医院之间以及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广泛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了诊疗预约、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文档的共享和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实现了临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人口健康等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

以居民健康卡为连接载体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人口健康数据集成平台、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和人口健康数据服务平台、人口健康应用项目 (包括基础管理类、医疗卫生协同类、公共卫生类、综合管理类、业务一体化类系统) 的研发。

(一) 人口健康数据集成平台

主要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汇集, 使杂乱的原始数据变为统一的高质量的数据资产。大数据集成平台以数据总线为中心, 提供各类数据的接入, 完成各业务系统之间、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各种数据交换与共享, 形成原始库, 以及数据接入过程中的流程处理、管理能力。

(二) 人口健康数据管理平台

是面向数据库、中间件等成熟计算环境, 集成了几十个成熟的Hadoop子项目, 整合了数据处理的流程管理和平台整体生态环境的监控和运维管理, 融合了多个可直接调用的计算框架模版而最终形成的面对大数据进行交换、存储、计算、管理的高度一体化的基础平台产品。

(三) 人口健康数据服务平台

是一款面向海量复杂数据提供系列服务组件, 为数据治理、大数据的处理、共享、分析、检索、挖掘和展示等服务提供管理的平台产品。它能提供数据交换共享服务、数据管理服务、数据治理服务、分布存储服务、流式计算服务、离线计算服务、数据搜索服务、实时计算服务等通用的大数据处理功能和提供针对医疗行业的关联规则挖掘服务、数据聚类服务、数据融合和集成服务等大数据分析服务。

(四) 人口健康应用项目研发

项目的研发主要包括惠民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平台基础建设类系统。

1. 惠民服务类项目

惠民服务类产品研发包括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双向转诊、统一支付服务、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出院病人随访服务、出院病人膳食指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医治未病服务、健康档案查询、健康评估、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医疗信息分级公开、计划生育服务、生育登记网上办理、新农合结算服务、健康教育、用药服务、医养服务、接种免疫服务、精神疾病管理、慢病管理等。

2. 业务协同类项目

业务协同类产品研发包括疾病监测业务协同、疾病管理业务协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妇幼健康业务协同、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院前急救业务协同、分级诊疗协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医保业务监管协同、食品安全防控协同、药品 (疫苗) 监管协同、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药品 (耗材) 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等。

3. 业务监管类

业务监管类产品的研发包括综合业务监管、卫生服务资源监管、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监管、医疗行为监管、传染性疾病管理业务监管、慢病管理业务监管、精神疾病业务监管、预防接种业务监管、妇女保健业务监管、儿童保健业务监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食品安全监测业务监管、医院运营情况监管、基建装备管理、居民健康卡应用监督、远程医疗业务监管、预约挂号业监管、电子证照管理、人口决策支持管理、人口信息服务与监管、合理用药业务监管、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监管、中医药服务项目监管、基本药物运行情况监管、医院感染情况监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监管、医疗质量情况监管和检验检查互认业务监管等。

4. 平台基础建设类

平台基础建设类产品的研发包括数据规范上报和共享、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主索引、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平台管理、注册服务、信息安全、数据采集与交换、区域业务协同、信息资源管理、全程健康档案服务和信息资源目录等。

三、系统安全设计

医疗信息安全是医疗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保障。系统的安全来源于对系统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这主要体现在整个系统运营的过程安全、权限管理、日志分析、业务复核、数据的安全以及多维护度安全措施使用。系统在与医疗机构进行深度介入时, 采用网闸进行医院内外网数据交互。该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家关于涉密网络的“安全隔离, 有限连通”政策要求, 以主动进行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方式对网络进行安全管理, 实现了内外网的安全隔离与防护, 避免来自外网的非法攻击和访问, 同时也满足了系统对安全的需要。整个安全体系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传输安全、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等五个方面保证系统安全。

四、项目的创新

(一) 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有效利用, 实现业务的实时监管和预警

一体化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区域平台上实现整合, 彻底解决了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间协作的水平。基于身份索引服务, 实现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无缝对接。在多源数据源模式匹配及理解方面, 使用多源数据源的查询接口模式匹配和模式集成技术, 有效的获取多源大数据数据源的异构数据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实现对区域内医疗信息的统一监管、监测和预警。

(二) 建立云端智能运算平台, 为基层医生提供常见病辅助诊断

智能诊断技术隶属于人工智能领域, 核心在于海量数据和智能算法。本项目应用常见疾病的特征分析和分类识别方法, 使用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模型, 结合区域内海量诊断数据报告, 来构建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建立云端智能运算平台, 使用训练数据矩阵训练深度卷积神经元智能诊断模型, 训练结束后获得模型优化参数, 构建基于海量特征数据自动学习的分类识别诊断模型。为基层医生提供辅助性、优质的云端人工智能诊断服务, 降低劳动成本, 减少因主观诊断经验差异造成的误诊。

(三) 建立人口健康分布式数据分析框架, 有效实现多源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挖掘与智能分析

通过大数据技术分布式存储的方式, 在人口健康平台保存各类疾病控制与疾病管理数据, 其中既包括现有的业务数据, 如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死因监测数据, 也包括来自于各地区域卫生平台的公共卫生服务数据, 如慢性病档案数据、随访数据、居民健康档案等, 同时, 也包括慢性病患者的个案诊疗数据, 如相关的电子病历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不仅能够服务于卫生主管部门的业务活动, 还能够对种类和覆盖面远超以往的海量数据进行综合的相关分析, 从而发现新的规律, 进行各类预测, 在慢性病的发病、分布、相关因素、干预效果评估等工作领域都能够有所突破, 让区域内各级疾病防控业务能够有质的提升。

摘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 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业务规范, 遵循三级平台级联的规则, 总结了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建立了一个以技术为导向、以服务为本质、以信息为平台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为进一步改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环境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各业务机构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数据交换, 有效推进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 曾汪旺, 谢颖夫, 胡光阔.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系统在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价值工程[J].2017 (08) :80-82.

创新医疗技术范文第3篇

一、以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改善门诊急诊服务

(一) 开发自助服务系统。医院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发了实时结算的“银医一卡通”系统, 患者通过银医通自助挂号机可以自助挂号及预约挂号。相继建立了检验、影像、病理报告自助发放系统, 并开发了影像科室一站式收费模式以及门诊收费电子化和预充值+诊间付费功能, 挂号、缴费、取报告排队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 建立了号源统一的预约挂号管理平台。形成了微信预约、电话预约、诊间预约、现场预约、区域平台预约、银行网点预约等多种预约模式, 实现了对预约挂号流程化、规范化和实时化的管理。

(三) 建成了数据集成交换平台, 实现了基于患者主索引 (EMPI) 的患者信息库。通过姓名、身份证、有效联系方式等关键词进行信息匹配, 为同一患者建立信息库, 保证患者的每次就诊信息得到关联, 建成了临床数据中心。

(四) 实施了门诊智能排队叫号系统。逐步将医院超声科、影像科、电生理室、肺功能室、内镜中心等医技科室纳入全院检查集中预约系统。并推行门诊患者就诊刷卡签到模式, 支持检查后的患者再次刷卡排队, 有序进入诊室, 门诊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五) 实施无线输液系统、无线护理系统和无线查房系统。护士输液、治疗前后, 均使用无线扫描枪核对患者二维码信息, 既保证“三查七对”高效执行, 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六) 实施药房自动化发药和摆药系统。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相连, 门诊处方缴费后, 发药机即自动依照处方数量开始配药, 待患者到达前配好的药品已经输送到取药窗口, 减少了患者取药的等待时间, 杜绝了发药差错, 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七) 建立了系列急诊工作站。实施了包括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市120信息系统对接、急诊医生工作站、急诊抢救室工作站、急诊预付费“一卡通”等项目, 急诊效率更高、秩序更优、服务更佳。

二、以信息化手段多维度保护患者切身利益

(一) 在病历系统中开发医生检查用药提醒小软件, 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选择及病人“知情权”的维护。淮安市十三个区域、不同参保身份人员执行不同的医保政策, 医生很难掌握版本繁多的医保目录内项目, 超目录检查、用药的情况难以避免, 导致患者报销比例低, 经济负担加重。在医生工作站上对不同参保类别的患者, 以及甲、乙、丙、限制类项目分别设置可报销、不可报销的提示功能, 并对人均费用超标准值设置醒目的“变色提示”, 提高了目录内检查、用药的比例, 患者利益得到了维护。

(二) 建立了以临床医疗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 保障了患者的就医安全。近三年投入6490万元加快了信息化建设, 完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生工作站CIS系统的上线, 实现了医嘱、病历、临床路径、抗生素管理、电子申请单等系统的一体化。完成了新影像系统的上线, 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下了基础。设置了电子手术审批平台, 手术审批更便捷, 给临床更多服务患者的时间。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完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三级等保工作, 临床信息化基本达到国家卫计委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五级的功能要求。

(三) 不断改进系统使用功能, 强化了医疗质量监控效果。新临床路径系统增加了“诊疗包”功能, 有效降低了路径使用的变异率。到去年底, 已有24个专科, 60个病种满足临床路径的需求, 全院临床路径入组率达到52.1%, 完成率88.9%。为管理好抗生素的使用, 在合理用药系统基础上, 进一步开发了抗菌药物会诊管理软件。临床使用限制级和三联抗菌药物时, 系统会自动弹出会诊窗口, 当日会诊主任会诊审核通过后医嘱方可生效。住院患者抗生素用药强度、抗生素使用率控制良好, 到2015年底已经分别下降到44.09%、49.79%, 病原学送检率达到国家规定的30%以上。

三、以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助推医疗服务延伸

(一) 打造“疾病与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开通“962011健康服务热线”, 运用“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服务网站”“手机应用”以及医院和科室建立的“公众微信号”等功能, 进一步拓展预约服务、出院随访、医德医风评价、掌上医院等服务, 实现了院前、院中、院后“全程式无缝隙”服务。

(二) 搭建网络平台, 开展慢病管理服务。服务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 能有效地抓取患者既往的检验、检查报告、诊断、用药等病史资料, 甚至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 获取患者在区域内所有医院的相关有效就诊记录, 从而系统地防制患者病情发展、转归。同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 提供网上挂号、网上支付、药物配送上门等新型网络就医服务。

(三) 完成了四所分院新机房建设和硬件集成, 畅通了面向基层的信息通道。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了总分院之间的数据交换, 有效解决了病人转诊、检验标本流转、医保统一结算等问题。

摘要:以深化医改为契机,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管理手段的深度融合, 推动了医院服务质量、医院综合影响力和行业评价的进一步提升。

创新医疗技术范文第4篇

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系统本身含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包括科研、教学、医院业务和基本建设等各方面。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及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从而保障重要信息和数据的长期保存及合理使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 现在大多数基层医疗单位都会应用新型的OA平台, OA是英文office Automation的简写, 中文名为办公自动化, 最大的特点为体系统流程自动化, 办公环境无纸化。OA平台可以视为更高级别的OA系统, 其实质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的基础上, 搭建平台, 统一进行管理, 从而实现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合理构建, 并可通过技术的不断研发及实际应用情况, 科学创建符合本单位工作运用的管理方法, 进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创新思路, 开拓管理新模式

随着业务增长及人员的增加, 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突显,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去改革创新, 开拓适用于本单位的工作方法, 首先要积极地探索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局面, 以新的视角、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新手段来解决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从而推动工作的全面落实。档案管理是一件较烦琐的工作, 如何有效利用已有的技术水平开拓适合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开展模式, 需立足于本职工作以及用发展的思路去探索, 结合具体需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对有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有利于工作的落实和稳步发展, 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从制度上进行改进, 从实际工作应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完善管理工作, 提升档案工作的持续创新能力。档案的归档、管理以及技术支持都是档案资源的开发运用, 完善管理制度有助提升医疗档案信息以及服务医疗方面, 确保档案工作的有效落实。

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培养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的档案保管和有效运用, 对更好推进档案工作的落实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管理手段, 还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加强行为规范, 以科学为基础, 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手段, 实现档案科学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 便于检索与利用。面对日常工作中大量重要资料的整理、归档和存档等工作, 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尤为重要。首先, 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管理意识, 从根本上树立对档案工作的责任心。其次, 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提高医院档案信息资料的科学整理及保管, 促进基层医疗单位档案工作的长远发展。

5 保障档案资料的科学备存

医院在工作中对医疗、管理等方面通过建立档案, 对具有价值的研究、文字、图像、音像进行记录和保存, 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调查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资料。特别对于科研档案, 信息更新较快, 需结合日常实际运用, 及时做好备存, 信息备存可采用多备存方式来进行有效管理, 并且要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如防火墙和信息备份设备等, 以免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而针对纸质档案的保管, 也要注意做好防尘、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霉等相应措施。无论是纸质档案或是电子档案, 都要从根本上落实及保障好资料的备存工作。

6 完善硬件设施的配备

档案实现现代化管理重要的基础建设就是技术装备, 技术装备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其中, 硬件是实现档案管理的基础, 信息化管理首先需加强基础设备的配备, 普及计算机及相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辅助工具, 有助于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为更好推动资源的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能更全面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和信息完整,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推动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7 注重档案工作的反馈机制

加强档案工作的信息反馈, 注重档案工作的反馈机制,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日常工作的实际运用, 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记录, 进一步深入了解具体工作中不足之处, 有助于更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通过发现与探索有利于更全面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促进档案资料信息更加完善, 为档案工作的分析研究, 提供合理性、科学性的参考价值。

8 结语

在基层医疗单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基层医院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如何更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推进日常业务工作的效率及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 除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医院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档案系统工作具有战略性的一步。因此, 我们更要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 结合日常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科学管理机制,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学习, 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业务能力, 为推进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而努力, 进一步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发展, 档案管理也需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加快信息化进度和完善管理模式, 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规范。本文主要针对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发展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完善措施, 希望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永辉.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探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11) .

[2] 李晶茹.浅谈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 2013 (31) .

创新医疗技术范文第5篇

激光在医疗中的应用

激光的应用,按照激光探头是否与激光作用的物质接触,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工作模式。激光应用的领域,主要有工业、医疗、商业、科研、信息和军事六个领域。工业应用中,主要有材料加工和测量控制;医疗应用,有治疗和诊断;商业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1960年,中国于1961年研制出第一台激光器,40多年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多个应用技术领域,比如光电技术,激光医疗与光子生物学,激光加工技术,激光检测与计量技术,激光全息技术,激光光谱分析技术,非线性光学,超快激光学,激光化学,量子光学,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可控核聚变,激光武器等等。这些交叉技术与新的学科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激光指示器,又称为激光笔、指星笔等,是把可见激光设计成便携、手易握、激光模组(二极管)加工成的笔型发射器。常见的激光指示器有红光(650-660nm)、绿光(532nm)和蓝紫光(405nm)等。通常在会报、教学、导赏人员都会使用它来投映一个光点或一条光线指向物体,但它可能会破坏或影响导览物的场所,例如艺术馆(有些画作怕光)、动物园等都不宜使用。

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对材料(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微加工以及做为光源,识别物体等的一门技术,传统应用最大的领域为激光加工技术。激光技术是涉及到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技术,传统上看,它的研究范围一般可分为:

加工系统包括激光器、导光系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及检测系统。

加工工艺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打标、划线、微调等各种加工工艺。 激光焊接:汽车车身厚薄板、汽车零件、锂电池、心脏起搏器、密封继电器等密封器件以及各种不允许焊接污染和变形的器件。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YAG激光器,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切割:汽车行业、计算机、电气机壳、木刀模业、各种金属零件和特殊材料的切割、圆形锯片、压克力、弹簧垫片、2mm以下的电子机件用铜板、一些金属网板、钢管、镀锡铁板、镀亚铅钢板、磷青铜、电木板、薄铝合金、石英玻璃、硅橡胶、1mm以下氧化铝陶瓷片、航天工业使用的钛合金等等。使用激光器有YAG激光器和CO2激光器。 激光打标:在各种材料和几乎所有行业均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激光器有YAG激光器、CO2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打孔:激光打孔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仪表、化工等行业。激光打孔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打孔用YAG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由5年前的400w提高到了800w至1000w。国内目前比较成熟的激光打孔的应用是在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拉丝模的生产及钟表和仪表的宝石轴承、飞机叶片、多层印刷线路板等行业的生产中。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金运CO2激光器为主,也有一些准分子激光器、同位素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

激光热处理: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广泛,如缸套、曲轴、活塞环、换向器、齿轮等零部件的热处理,同时在航空航天、机床行业和其它机械行业也应用广泛。我国的激光热处理应用远比国外广泛得多。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激光快速成型:将激光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数控技术及柔性制造技术相结合而形成。多用于模具和模型行业。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YAG激光器、CO2激光器为主。

激光涂敷:在航空航天、模具及机电行业应用广泛。目前使用的激光器多以大功率金运YAG激光器、金运CO2激光器为主。

目前激光已广泛应用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包括斜孔、异孔、膏药打孔、水松纸打孔、钢板打孔、包装印刷打孔等)、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等。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激光现在几乎是无处不在,它已经被用在生活、科研的方方面面:激光针灸、激光裁剪、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淬火、激光唱片、激光测距仪、激光陀螺仪、激光铅直仪、激光手术刀、激光炸弹、激光雷达、激光枪、激光炮„„,在不久的将来,激光肯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根据作战用途的不同,激光武器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两大类。武器系统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发射装置等部分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学激光器、固体激光器、CO2激光器等。激光武器具有攻击速度快、转向灵活、可实现精确打击、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但也存在易受天气和环境影响等弱点。激光武器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关键技术也已取得突破,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都成功进行了各种激光打靶试验。目前低能激光武器已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干扰和致盲较近距离的光电传感器,以及攻击人眼和一些增强型观测设备;高能激光武器主要采用化学激光器,按照现有的水平,今后5—10年内可望在地面和空中平台上部署使用,用于战术防空、战区反导和反卫星作战等。

应用于牙科的激光系统

依据激光在牙科应用的不同作用,分为几种不同的激光系统。区别激光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光的波长,不同波长的激光对组织的作用不同,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光谱范围的光线,吸光性低,穿透性强,可以穿透到牙体组织较深的部位,例如氩离子激光、二极管激光或Nd:YAG激光(如图1)。而Er:YAG激光和CO,激光的光线穿透性差,仅能穿透牙体组织约0.01毫米。区别激光的重要特征之二是:激光的强度(即功率),如在诊断学中应用的二极管激光,其强度仅为几个毫瓦特,它有时也可用在激光显示器上。

用于治疗的激光,通常是几个瓦特中等强度的激光。激光对组织的作用,还取决于激光脉冲的发射方式,以典型的连续脉冲发射方式的激光有:氩离子激光、二极管激光、CO2,激光;以短脉冲方式发射的激光有:Er:YAG激光或许多Nd:YAG激光,短脉冲式的激光的强度(即功率)可以达到1,000瓦特或更高,这些强度高、吸光性也高的激光,只适用于清除硬组织。

激光在龋齿的诊断方面的应用

1.脱矿、浅龋

2.隐匿龋

激光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1.切割

2.充填物的聚合,窝洞处理

激光同样是一种光,也同样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但不象太阳光那样是天然存在,而是人工激活的特定活性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受激发光。激光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单色性、亮度和相干性。激光的波长或频率决定了它的特性。当激光接触到作用物时,作用强度依赖于波长和作用物的组成成分。激光可以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或被作用物质吸收。下面来看看激光在医疗行业中有哪些应用吧。

医学是应用激光技术最早、最广泛和最活跃的一门边缘学科。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次年红宝石激光视网膜凝固机在眼科获得首次应用。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使用的激光医疗设备已有几十个品种,包含了自紫外至可见光和红外的各种波长,包含了连续、脉冲、巨脉冲、超脉冲等各种输出方式。

从目前激光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如下几大类:眼科激光治疗设备、外科激光手术设备、用于美容目的的皮肤病激光治疗设备、光动力疗法激光治疗设备、口腔激光设备和激光理疗仪器等等。

激光发明伊始就为眼科所采用,现已成为眼科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激光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的应用具有其他治疗仪器所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优点。

激光手术就是以激光代并刀、剪、锯、凿等常规手术器械对组织采用分离、切剂、切除、凝固、焊接、打孔、截骨等手段去除病灶,吻合组织、血管、神经等各种手术的总称。激光手术可用于普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烧伤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手术。激光手术具有许多其它力一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包括:

(1)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比如伤口宽度可以是电刀的二分之一,因此术后反应轻,伤口愈合快,疤痕也小。

(2)止血效果好,止血时间是电刀的十四分之一,止血效果是电刀的2~4倍,因此,可望达到术中极少出血甚至无血手术。还可大大缩知手术时间。

(3)激光可用光纤传输,可与各种手术显微镜耦联,进行各种精细的显微手术;还可与各种内窥镜或穿刺针联合使用,进行各种介入手术。这也是电刀和机械刀所不能的。

(4)激光手术对术中的各种监护仪器无干扰,这在有些手术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电刀则不能被用于脑外科等手术。

一、激光美容

激光能产生高能量、聚焦精确的单色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作用于人体组织时能在局部产生高热量。激光美容就是利用激光的这一特点,去除或破坏目标组织,达到美容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激光切割和激光换肤。激光自60年代起即用于皮肤病的治疗,而近年来随着不同波长激光、高能超脉冲CO2激光、可变脉冲激光和铒激光等的出现,高科技激光美容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激光美容--没有伤口的美容术在医学美容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激光美容的最大优点:激光能够彻底治疗各种皮肤症状,全面修复肌肤质地,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运用现代激光科技与临床医学相结合,通过治疗可改善或恢复先天造成的容貌和外表的缺陷,在治疗后皮肤不留疤痕,让您重树美丽的信心。

二、激光切割

激光切割的最大优点是切口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目前使用的超脉冲激光,将激光器发出的能量聚集,并通过特殊开关使能量在瞬间释放,强大的能量将组织迅速气化,不仅切割快捷,同时也使切口周围的热传导减少到最小,对切口周围组织的损伤程度极小。用于重睑术、眼袋整形、面部除皱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激光换肤

激光换肤利用了激光磨削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激光器的聚焦特性,使激光点变成一个光斑,再利用图形发生器,将光斑按照一定的图形进行扫描,使激光斑在瞬间产生的高热将扫描范围内的目标组织去除。每个光斑的强度、密度、扫描图的形状及大小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从而精确地控制去除目标组织的深度,达到治疗的目的。激光换肤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易出血、深度不易控制等缺点,还有刺激皮肤弹力纤维,使其收缩的作用。弹力纤维的收缩可使皮肤收紧,进一步促进表浅皱纹消失,除皱效果更加明显。在进行激光换肤术前后应避光,适当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术后面部用药或换药防止感染等。换肤术偶尔会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在黄种人比较常见。术后三个月内色素沉着发生率较高,这种色素沉着多在半年内消失,不再复发。出现这种情况,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应避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防晒护肤品。为了避免发生永久性色素沉着,在选择手术适应症时应注意,尽量选择肤色浅或肤色深的患者,对于肤色介于两者之间者慎用换肤术。

四、激光治病

用激光参与治疗的病种愈来愈多,对于其中许多疾病来说,激光无非是手术刀或其它已有治疗手段的替代工具;而对于另一些疾病来说,激光治疗确代表着革命性的进步。这些疾病以往的治疗往往十分不理想,甚至束手无策,激光使这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有了新的答案。激光在皮肤美容科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项目,多数是属于后者,比如,葡萄酒色斑、毛细血管扩张、酒糟鼻等浅表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太田痣、咖啡牛奶斑、雀斑、浅表的先天性色素痣等先天性色素疾病,以及老年斑、部分后天性色素沉着的治疗,以及体毛过多、人工纹身或浅表的外伤性纹身的消除,激光在上述领域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首选方法,这是一场造福患者与医生双方的革命,数千年来,人类从来没有这么自由、快捷、有效、安全地去除过那些梦中都想去除的有碍观瞻的疾患。此外,针对浅表皱纹、浅表瘢痕等许多新方向,人们即将开发出更合理的治疗。利用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瘤、色素痣等。其原理是不同颜色的组织对不同波长的激光吸收率不同,当用这些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时,这些色素或血红蛋白受激光破坏最重,而周围的正常组织受损伤轻微,当遭受破坏的病变组织逐渐被身体吸收,疾病或皮肤内的色素便得到治愈。由于激光对正常组织仍有轻度的损伤,所以每次治疗的激光照射量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过度形成疤痕,宜采用由浅入深分次治疗的方法。治疗后,受到破坏的色素逐渐被吸收,因此采用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不能急于求成,治疗后短时间没有效果也不必着急。

因此,整形外科医师需要更多地掌握这些新的治疗手段,才能超越植皮等常规的手术方法,为患者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激光素有神奇之光的美名。 激光美容经过皮肤专家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实践,更是成为了倍受人们欢迎的医疗美容方法。

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除了以上介绍的医科以外,还有用激光技术在治疗胆结石、骨科、妇科、消化道以及激光灭菌等方面不断有新的应用成果和发展。此外,激光器件和各类激光专用或多用的医疗设备, 也都在迅速发展,再加上未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促进,各国科研人员与医生合作创新,可以相信在人类对于激光医疗更大需求下,一个以治病救人的激光医学正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激光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高功率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体表各种疣、痣、赘生物及良恶性肿瘤的气化切割,到内腔疾病的治疗。从最早的二氧化碳、Nd:YAG激光到准分子激光、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调Q的翠绿宝石、HO:YAG激光以及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的应用,激光器逐步趋向于小型化、轻便化。柔韧的光纤可选择性地输出较高功率的激光。特别是

近几年出现的HO:YAG和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使激光外科技术获得重大进展,在普外、泌尿、妇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领域推广使用。

HO:YAG-中红外激光波长为2.15μm左右HO:YAG激光,目前脉冲能量可达0.5~2.8J/脉冲;脉冲频率5~40 次/s;平均功率1.25~80W。人体组织水吸收率在2.0、3.0 μm光的波长附近有两个尖锐的吸收峰,此波段与组织作用时,光易被体液吸收,对邻近组织热扩散作用小,比其它可见光及近红外激光的热损伤小,光作用点吸收强[8] 。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各内窥镜手术:经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癌;经食道、胃、肠镜治疗息肉、恶性肿瘤;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移位症;膀胱镜、输尿管镜下进行前列腺肥大、碎石、膀胱癌等手术。气化切割作用优于Nd:YAG激光。

半导体激光早期的半导体激光因不能输出高功率激光而受到限制。关键在于微型大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技术。随着高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技术、可兼容的光导纤维以及参量计算精密控制技术的出现,医学多科应用的前景十分可观。英国研制的805nm波长的砷化镓铝半导体激光,不需水冷却,体积很小,能同时完成气化和凝固作用。它具有五种工作模式:①)接触式手术:非常适合在内窥镜下进行最小侵入式手术,如膀胱肿瘤、前列腺切除、悬雍垂及鼻息肉切除。②非接触式手术:主要通过其脉冲模式和热效应进行骨科手术,包括关节镜手术、椎间盘切除等。③插入式或光凝固手术:激光束从光纤末端的探头刺入组织中,由纵向传导转变为径向散射,使周围组织升温,引起变性、凝固坏死,用于肿瘤的治疗。④光动力疗法:随着新的光敏剂的开发使用,波长在630~980nm的半导体激光对光动力学疗法极为有效。⑤组织焊接:波长808nm的半导体激光产生损伤较小的,有选择的组织反应,从而使组织粘连。半导体激光生物效应介于Nd:YAG及HO:YAG之间,气化作用优于Nd:YAG激光,凝固止血作用优于HO:YAG激光,发展前景非常广泛。

新型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美国的高能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近两年进入我国。它具有精美的触摸式荧屏控制台,有多种可调光斑手具,光束精细得像手术刀样在纸上划过而不留痕迹,又可通过电脑图形发生器,变换多图形大光斑,发生均匀注入式输出。脉冲能量大于200 mJ,脉冲频率及峰值能量高,激光波型呈矩形,波峰均在有效范围内,间隙对周围组织无损伤, 在去除皮肤皱纹和色素斑块、整复眼袋、重睑成形等美容手术方面疗效显著。

上一篇:纳税管理制度下一篇:科研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