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范文

2023-06-28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3)体会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行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辨认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探究新知

活动一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利用上图思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比较一对同位角(比如∠1和∠5)的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在上一章刚刚学过角的比较,所以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进行比较。

2、叠合法:剪下∠1,把∠1和∠5叠合,进行比较。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比较∠1和∠5的大小。 学生动手比较。

待学生完成后,组间交流,得到结论:

∠1=∠5 思考:其它的几对同位角是不是也具有这种关系呢? 引导学生猜想其余三对同位角也是相等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根据刚刚比较∠1和∠5得到的经验,会首先想到度量或者叠合。

提出问题:如果不再度量或叠合,用刚才得到的∠1=∠5这个条件能不能说明你的结论呢。 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分别陈述下面一组角相等的思路。 (1)∠2和∠6 (2)∠3和∠7 (3)∠4和∠8 现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来归纳: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 提醒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不用证明。 思考:同位角一定相等,对吗? 学生小组交流,请各组选代表发言。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路,让学生进行辨论,最后强调同位角相等的前提条件:两条直线平行!

猜想各对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归纳: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_______。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_______。

你能利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一性质来说明以上两个结论吗?

请学生陈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刚才同学们得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用符号语言来表述为:

性质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教师示范性质1,让学生完成性质

2、3. 性质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在具体问题中,可以用这种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例1如图9-13,直线a∥b ,c∥d , ∠1=106°.求∠2 ,∠3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规范步骤。

方法:平行线的性质是由直线的位置关系确定角的数量关系,

应用时必须正确识别图形特征及角的关系,并与前面学过的对顶角、 互余、互补等知识相结合 ,计算一些角的度数。

【拓展延伸】

本题难度较大,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尝试,分组交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让学习有些吃力的学生努力跟上。此问题的解决,对于达标测试中的第4题提供思路,作为一个跳板,让学生在第4题的练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活动二 探究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完成课本P36交流与发现,填空: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每个点到另一条

直线的距离都______,这个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选代表陈述自己的收获。

【随堂练习】

1、 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 ,b分别交于点A,B,且∠1=120°,则∠2=( ) A. 60° B.120° C.30° D.150° 2.直线a ,b ,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b与c 的距离为2㎝,则a与c的距离为( ) A. 2㎝ B. 3㎝ C. 7㎝ D. 3㎝或7㎝

布置作业:习题9.3复习与巩固(必做)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范文第2篇

我将从这几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二、 教学背景分析

在教学中,我倡导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等于把握教材的本质加研究学生。 对教学背景的分析,我从教材内容和学情两方面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

《环形面积》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93页例3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了直线图形及圆面积(曲线图形)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能进行熟练的求圆的面积,这些都是学习环形面积的基础。学习环形面积既是对圆面积公式的巩固,又能使学生把成圆环的本质,在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灵活正确的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例3承载了三个教学任务:

1、通过一个茶杯垫的外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形,环形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知识的枯燥,教材资源的贫乏,教师要力求让学生经历过程,自主发现,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1、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对环形面积公式推导有何影响。

2、了解学生对环形这个图形的初步认知。

3、了解学生在计算环形面积时所产生的困难。 所以在课前,我对六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我发现:(1)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非常熟悉,任意给出圆的半径、直径或者周长,学生都能正确、迅速地求出圆形面积。(2)对于“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圆,你能组合成什么图形”这道题的测试,班中有50%的学生画出了环形,并且知道该图形的名称。(3)对于计算题的检验:3.14×5.5×5.5- 3.14×4.5×4.5,学生大部分都能应用乘法分配律把3.14提取出来,但是5.5×5.5-4.5×4.5就单纯的利用计算求出得数。 我的思考:

基于对学情的调研和分析:我发现圆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掌握环形面积是个很好的基础,可以直接进行迁移,但是学生对于环形凭已有经验虽然有些了解,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环形中两个圆位置的关系。另外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遗忘,直接对于计算的简洁和正确起了制约作用。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如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培养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能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环形,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环形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实践操作,引入新知

1、复习圆面积公式

我们每人的桌上都有半径是10厘米的圆,谁能告诉大家,求一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文字公式、字母公式、列出算式。

【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用S=Пr2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为学生探求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做好铺垫准备】 2.提出小组操作要求。

(1)在半径10厘米的圆中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 (2)把这个半径5厘米的圆剪下来(不要求完整),求剩余图形的面积。 (3)你能给你的新图形起个新名字吗? 【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提高速度】 3.展示学生作品。

这里就有个要求,教师一定要巡视,把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依次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并且给自己的图形命名。 4.找不同、找相同。

通过刚才学生的表述,你发现这三幅图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不同:剪出的图形形状不一样。 相同: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列式。总结出板书: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ΠR2-Πr2 Π(R2-r2)

前两个公式,学生总结起来比较容易,而第三个公式,通过课前测试,学生也能理解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

预设:如果有的组能利用平方差公式解答这道题,教师就叫其展示。如果没有出现这种做法的话,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课件闪烁“(R2-r2)”看到这个,你想到了什么呢?进而复习平方差公式,告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这样可能有助于帮助你提高速度。介绍这个公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 Π(R2-r2) =Π(R-r)×(R-r) 5.学生发现

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呢? 【课前设计这个操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无论这两个圆的位置怎样变化,只要小圆在大圆内,求剩余部分就是求他们的面积差。】 6.拓展

学生得出结论后时候,教师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图形中,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的差是多少吗?

进而通过大圆、小圆的六种:内切、内含、同心、相交、外切、外离等不同位置关系说明了:无论两个圆的位置怎样变化,只要求它们的面积差,都可以运用这个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图形中找到不变的规律,得出阴影面积计算的一般求法。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环形

你们都给你们的图形起了名字,能说说吗? 学生很快能说出环形 教师马上追问:这几个都叫做环形吗?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叫环形呢?环形有什么特征呀?

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环形呢?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同心圆面积的差,才是环形。并且感受到环形的广泛应用。】

2、认识环形的各部分名称

因为有了圆的基础,环形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环宽这个概念,为了以后实际应用扫清障碍,要明确: 环宽=大圆半径-小圆半径

环宽=(大圆直径-小圆直径)÷2 【环宽的深入研究,也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圆形面积的求法,提供依据】

3、判断: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成为一个环形.( )

(2)一个环形,外圆半径是4厘米,内圆半径是2厘米,计算这个环形的面积列式为: 3.14×4 -3.14×2 ( )

4、变化延伸,探寻规律

下面,那个图形是环形?阴影的面积相等吗?如何求呢?

【出示一组题,引导观察思考,检测学生对环形的认识、面积公式的理解是否到位】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画出环形,并求面积

(1)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规画出一个环形,并且量出必要的数据,求环形面积。你有几种测量方法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点考虑:首先,让学生通过“画”感受环形的特征。同时也纠正了刚才把两外两种情况也叫环形的错误认识。其次,通过测量让学生自主了解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 (2)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

预设1 知道大圆半径,小圆半径 预设2 知道大圆直径,小圆直径

这两种情况是学生最常选择测量的,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预设3 知道大圆半径,环宽 预设4 知道小圆半径,环宽 预设5 知道大圆直径,环宽 预设6 知道小圆直径,环宽

这四种情况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出现过,但是这样测量的人不多。教师可根据出现情况,灵活引导。

预设7 知道大圆周长,小圆周长

因为是现场测量,学生不会选择这种方法,周长用学生手中的工具,无法准确测量。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出示练习题:外圆周长31.4米,外圆周长18.84米,如何求环形面积。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先求出大小圆的半径,再利用公式求面积。

课外公式的补充:如果一道题给出大小圆的周长,又给出环宽了,还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推导。下课想一想,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 环形面积=(大圆周长+小圆周长)×环宽÷2

【让学生了解这个公式是有局限的,但是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这种方法在计算上比较简单。通过课外公式的补充,丰富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

2、开放性练习

两个同心圆构成一个环形,以O为顶点,大圆半径为边长画一个大正方形,再以O为顶点,以小圆半径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图中红色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0平方厘米,求环形的面积。

四、反思体验,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 我的思考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利用公式解答环形面积问题,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怎么能使学生从枯燥的套用公式,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充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呢?

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把适合环形公式解答的图形真实地显露在学生眼前,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过程,自主发现,得出这些阴影部分的面积。在变中求不变,把这些图形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环形”单独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给出已知条件求环形的面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获得知识。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和自己以往的教学有三点不同:

1、教师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图形中找到不变的规律,感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练习颠覆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计算的状况,而是从学生课堂中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中,选择合适的题目类型进行教学。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索中的问题,又让所有习题类型贯穿于一个情境之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范文第3篇

知识回顾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自主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角

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角 ∠1 ∠2 ∠3 ∠

4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 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 性质2: . 性质3: . 讨论这些性质与前面所学的判定有什么不同?

5. 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

2、3成立的道理呢? 因为a∥b,所以∠1=∠4( ); 又∠2= (对顶角相等) 所以∠2=∠4.尝试应用

1.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 o B、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

C、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 D、先右转80 o,再右转80 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 ∠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课堂展示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 2.∠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 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

3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拓展提高

1.: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 2.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

作业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范文第4篇

教材简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比较深入的认识了最基本的几个几何概念———角、平行和垂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它的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会画高和测量高 ,并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认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直尺、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三角形框架等。

学具: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平行四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框架、剪刀等。

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直观演示法为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 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能力。

学法分析:

1.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 , 让学生在“观察 →猜想→ 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2.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 , 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分别有哪些特征?通过复习,为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好铺垫,在探究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对边、相等、角等概念。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校园情境图,请学生找一找有哪些平面图形,当说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当说到平行四边形时, 教师问:“你们想了解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教师板书,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猜想: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 (提示 :我们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来想它的特征。 )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4)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且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

四、亲身体验,感知特征。

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听口令的游戏。师:我听说平行四边形还会听口令呢, 我们来试试, 我们一起喊向左———向右———变高———变矮。看看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会不会听口令呢?

设疑:师:三角形也会听口令吗? (摆弄三角形框架)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然后再分组让同学们拉一下三角形的框架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同学们总结出:

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易变形;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板书 )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升降架、伸缩拉门。

(出示课件 )

五、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一 )通过比较认识高。

在上一环节拉的过程中, 每次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都不尽相同,让学生比较并说说不同之处:有的比较高,有的比较矮。追问:是什么的高和矮? 让学生体会高的意义,引出高。

(二 )量一量作出高。

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即一组对边)间的距离。

学生动手量,并说说是怎么量的? 请学生汇报,并指明垂直关系。

小结: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 )比一比体会高的条数。

展示学生刚才量一组对边间的距离的不同方法, 有的从顶点向对边画高,有的从一条边上某一点向对边画高,从而体会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体会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画垂线,画高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环节应重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高的理解与体会, 感悟高的实际意义,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条数的变化。

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2.判断 :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3.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 这是一个拓展练习 ,旨 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总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自己表现如何,也可以评价一下别的同学。以此来帮助学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

说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范文第5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几年前,原国家计委颁发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查该标准,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装修标准的说明相当细致。比如,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正职:每人办公室使用面积54平方米。直属机关正厅(局)级:每人使用面积 24平方米。副厅(局)级:每人使用面积18平方米。处级:每人使用面积12平方米。处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至于县级正职,每人使用面积20平方米。直属机关科级:每人使用面积9平方米。科级以下:每人使用面积6平方米。根据规定,机关办公用房的建筑装修,应遵循简朴庄重、经济适用原则。严禁进行高档装修,防止变相扩大规模,提高建设标准。

附件二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一、日常办公设备范围 本标准所指日常办公设备为满足基本行政办公需要的办公设备和家具,不含特殊需求的专业类设备。

二、具体配置标准

(一)办公设备

1.复印机:复印机(不含速印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3%的标准配置,每台(不含配件)最高限价35000元。

2.打印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20%的标准配置。激光和喷墨打印机A3幅面每台最高限价10000元,A4幅面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针式打印机A3幅面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A4幅面每台最高限价2000元。

3.传真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5%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

4.一体机:单位如配备一体机,视同同时配备相应数量的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一体机A3幅面最高限价30000元,一体机A4幅面最高限价3500元。

5.照相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8%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4000元。

6.摄像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1%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10000元。

7.电视机: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15%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4000元。

8.投影仪: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3%的标准配置,每台最高限价25000元。

9.计算机:台式计算机配置标准:原则上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配置,每台台式计算机最高限价6000元;便携式计算机配置标准:按照不超过编制内实有人员15%的标准配置,每台便

携式计算机最高限价11000元。

(二)办公辅助设备

1.办公家具:按在职干部相应级别配备,可在总额范围内合理配置。

局级干部配备标准:每人一套办公桌椅最高限价5000元;每人一组沙发(一大两小)及一张茶几,每组沙发最高限价4000元,茶几最高限价500元;每人四组文件柜,每组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组更衣柜,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张床(含床垫),最高限价1500元。

处级干部配备标准:每人一套办公桌椅最高限价3000元;每人两个单人沙发及一张茶几,每个沙发最高限价1000元,茶几最高限价500元;每人两组文件柜,每组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组更衣柜,最高限价1000元;特殊情况需要配床的,按每张床(含床垫)配置,最高限价1000元。

科级及以下干部配备标准:每人一套办公桌椅最高限价2000元;每人一组文件柜,最高限价1000元;每人一组更衣柜,最高限价1000元。

2.会议室桌椅:按会议室面积配备相应大小的会议桌,最高限价按桌面周长每延长米1500元;超过80平方米会议室配备会议条桌,每延长米最高限价700元。会议室椅子每把最高限价500元。

3.会议室多媒体显示系统:确实需要配置多媒体显示系统的会议

室,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配置。

4.空调:每房间按相应面积配置相应匹数空调,分体壁挂式空调最高限价3500元,分体柜式空调最高限价8000元。

(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按照《关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车辆使用标准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京财采购〔2009〕847号)执行。

三、按照编制内实有人员在职人数计算达不到配置1台标准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1台相应的设备。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