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以定量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成本费用细分理念为指导, 运用多种分析方法, 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精确、定量和标准化的分析, 以给管理层提供详尽、全面的成本费用信息的一种成本费用管理手段。

一般来说, 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成本目标的战略性和全局性, 即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是统一的, 二是成本构成的全动因性, 即精细化管理思想认为成本构成还应该考虑诸如时间之类的资源耗费问题;三是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性, 即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更强调过程管理;四是成本费用内容的全面性, 即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不仅包含材料、人工和费用, 还包含质量成本和数量成本等;五是成本计算的全方法, 即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成本计算口径会基于目标不同而发生变化, 主要以利于管理决策为主。

2 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从精细化管理的视角来看, 当前电力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有:

2.1 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全员参与性较差

一直以来, 电力企业各部门受工作岗位及职责的局限性影响, 多数只关注本部门和本岗位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 而没有对企业整体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工作产生有效的关注, 并且在思想上普遍将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划分为财务部门的职能, 并没有意识到成本费用支出主要来源于各部门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成本费用管理的全员参与性较差。

2.2 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范围较为狭窄

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范围较为狭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成本费用的管理主要以控制为主, 而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分析, 存在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二是对于可控的供电成本、资本性项目进度和资金关注度较高, 但是缺乏对资本性成本的优化和投入产出比不够重视;三是一直将折旧费、职工薪酬等视为固定成本, 具有不可控性, 但事实上二者的增长会随着企业人员规模和产量的增加而呈现非线性的增长。

2.3 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电力企业在成本费用支出管理中, 财务部门主要依据各职能部门上报的费用预算进行审核, 而无法根据成本费用支出的实际来进行审核, 从而出现了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的审核力度不足现象;另一方面则是成本费用管理部门不能对于成本费用支出的去向、使用效率及使用合理性等进行足够的了解, 从而出现了因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对成本费用管控力度不足的现象。

2.4 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分析维度具有局限性

当前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分析以月或季度为一个周期, 运用同期对比和预算对比等等趋势分析方法来对企业成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 这种分析方式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时间维度, 即对于成本费用支出的分析多以事后为主, 事前和事中较少涉及, 成本费用管理的预防职能发挥不够。

3 电力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输配电价改革的深入推进, 国家电网对下属电力企业的监管模式也转变为“成本加收益”模式, 这对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若仍然按照原来的成本管理模式, 则电力企业的预期盈利目标将会落空。为实现利润目标, 电力企业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依靠电量增长来增加收益的模式, 必须做细做实成本管理。鉴于此, 电力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 主要是因为其以定量化、精确化和标准化的成本费用细分理念为指导, 并通过精细化的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和考核, 帮助企业合理规避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 从而提高盈利水平, 使得电力企业能够及早克服电力行业改革给自身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

4 电力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如上文所述, 由于电力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其在企业内部实施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笔者参考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思想和理论,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认为电力企业要想进行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 可按照以下步骤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来实现:

4.1 明确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要实现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必须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全员参与的原则, 即成本费用涉及电力企业的各个环节, 企业所有员工都应当参与其中;其二是成本责任的原则, 即成本费用支出应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 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其三是成本最优原则, 即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应当以实现成本费用的合理降低为基本目标;其四是效益最优原则, 即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应当符合支出和收益的配比性。

4.2 电力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其进行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应当主要涉及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细化管理、资本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四个方面, 考虑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本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这两个方面:

一是成本费用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在实践中, 电力企业首先应当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即通过开展成本项目库管理、针对不同性状的成本费用采取不同的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等来提高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其次是建立里程碑的管理模式, 加强成本费用的节点管控, 再次是通过招标流程降低费用性成本, 最后是在合同范本允许的条件下, 可以采用分阶段支付的方式来提高成本费用支出的均衡性。

二是资本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要进行资本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可从三个角度加以思考:一是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的统筹规划, 实现对固定成本的合理管控;二是推行配网设备选型的标准化, 以实现采购成本和运维成本的最佳平衡点;三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 以实现在项目建设形成固定资产前的成本费用支出的事前控制和事中管控。

4.3 做好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保障措施

笔者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为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提供实施保障:一是做好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工作,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财务信息共享手段来深挖财务数据动因, 为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二是从优化企业流程以提高沟通效率等方式入手来强化内部沟通, 形成合力来解决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协调、资源配置等问题;三是电力企业应当积极进行经营组织管理的转型, 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从而客观上为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

5 结语

进行成本费用管理是既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其适应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方式。精细化管理思想和理论为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探讨当前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存在常见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其实施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并分别从实施原则、具体方案和措施保障三个步骤提出了电力企业实施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旨在为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思路创新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对电力行业的改革, 电力企业逐步向市场化迈进, 通过提升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适应市场化的变化, 成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此, 本文以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为研究对象, 在总结当前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的基础上, 从精细化管理的视角阐释其进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并提出电力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以期能够为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成本费用,电力企业,精细化管理,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梦云.精细化视角下A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 2017.

[2] 陈雯晴.N供电局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016.

[3] 程义博.电力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 2017 (1) .

[4] 傅渝洁.供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和效益是企业运营的两个相对的经济理念,也是企业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成本控制是针对企业运营成本进行的相关预算、调控和管理活动。随着建筑市场经济环境的多元化,针对建筑企业的运行成本实施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保障现代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建筑企业 成本效益 控制管理 策略分析

相对来说,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企业成本是影响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综合监管的活动过程。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建筑企业在人工成本、设备更新等技术方面的成本投入逐渐加大,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一、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特征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付出的相关资源的经济价值损耗。企业成本是指相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经济价值总和。企业成本从层次上可分为直接、有形的成本和间接、无形的成本。

现代经济观点认为,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针对企业运营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科学分析、核算、决策和控制调节的管理行为。相对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在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施工建设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建筑成本目标的实现。企业成本的大小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尺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保障现代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建筑成本控制具有预测性、针对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征。对于促进建筑企业改进企业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节约成本开支、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凸显的弊端

目前,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复杂状况,很多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规范性控制措施,成本预算科学性不足,造成企业成本信息不能反映企业成本的真实情况,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片面追求建筑成本效益,成本控制措施缺乏远瞻性

从一定程度上说,合理的降低企业成本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很多建筑企业在成本运行管理中,不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预测,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效应,盲目进行施工成本的降低,影响了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运营。

(二)成本控制机制相对缺失,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措施滞后

财务会计管理中,很多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意识滞后,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单一粗放,缺乏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建筑施工材料的成本管理,针对相关综合成本费用缺乏必要的整体性分析与控制手段,造成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与实践实效性不大。

(三)成本控制措施针对性不强,会计成本信息缺乏可靠性

相对来说,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规划,是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策略。具体落实中,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相关会计信息不能有效的实施成本会计行为,由于对成本驱动因素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大多针对于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忽视和低估了高科技建筑技术的开发成本分析。

(四)建筑成本缺乏全程性分析,成本控制监管不到位

成本分析是为提高成本控制效益,依据成本核算资料,针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但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机构模糊、责任体系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合理,缺乏有效地法律保障和监督,成本分析比较浅显粗略,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及考核措施不能有效落实。

三、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转变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观念,提高施工技术效率

建筑企业要实施科学的成本控制,必须彻底转变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充分认识与明确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管理的实效性。随着知识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企业必须依靠高尖科技为依托,加强建筑施工技術设备的更新,发展生产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大企业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反差比值,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完善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体制,优化建筑成本消耗

企业冗沉闲置人员的工资薪酬,也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健全有效的成本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筑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当前形势下,建筑企业要坚持因地制宜、高效合理的原则,精简企业臃肿职能机构,完善企业成本内控制度,加大成本管理措施,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三)加强建筑施工过程成本控制,降低施工运营成本

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相关费用都是建筑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通过优化信息技术及时查询和反馈市场需求信息,指导建筑企业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实施与控制,调整施工物资的采购策略,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总成本。

(四)创新建筑施工的降本增效策略,加强成本控制监管

有效发挥科技主导作用,成为现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建筑企业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施工材料的最大效能、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深化成本控制创新与管理实践、探究企业降本增效的实施策略。

结束语:总之,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形势下,针对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和完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推动现代建筑企业健康运行,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任志国.论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山西建筑.2007.

[2]熊伟华.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科技传播.2010.

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以2013年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以银行总资产、员工人数为投入项、理财收入为产出项,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11家银行理财业务的X效率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X效率整体偏低,X低效率直接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59.5%的成本损失;通过对X效率分解,进一步分析得出X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低下导致的。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提高理财业务的X效率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X效率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累积,以及企业和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大受欢迎。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称,截止201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金额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37.9%;年末余额达10.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1万亿元,增长43.6%。2013年平均收益率高达4.4%,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有效实现了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

随着理财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总收入来源中占比越来越重,理财业务是否高效率运营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本文选取2013年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其理财业务X效率进行测算、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理财业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包括企业理财、机构理财、家庭理财和个人理财。商业银行需要专业的理财人员对不同的客户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财务信息、债务情况、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对于家庭理财的还要了解客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已有的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为客户制定合理的投资理财计划,帮助客户最大程度地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

2.效率。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一定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本文针对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研究该项业务开展的X效率。

(二)关于X效率的文献综述

1.关于银行整体X效率的文献综述。X效率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Leihenstein(1966)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创造利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差异会使得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等目标的达成上有所偏差[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逐渐将X效率理论运用于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上。银行X效率是指银行的管理和内部资源配置,即银行控制成本和产生收益的管理能力与效率的关系。Berger(1993)认为X低效率至少可以解释20%的消耗,而规模和范围低效率造成的成本效率仅占5%[2]。Milind Sathye(2001)对澳大利亚银行业的X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总体非效率的原因,技术因素比配置因素更重要[3]。Carbo、 Gardener、Williams(2002)通过对欧洲储蓄银行分析发现提高规模效率能节约7~8%的成本,而X效率却高达22%,说明银行的X效率远大于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4]。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银行X效率的研究逐渐广泛。魏煜、王丽(2000)分析了国内12家商业银行的X效率,四大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239,其他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459[5]。李彦蓉(2012)结合DEA方法测度了国内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度的X效率,研究结果显示:11家上市商业银行技术效率(TE)达到DEA有效,其他银行技术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SE)无效;7家上市商业银行X效率达到DEA有效,其他银行X效率无效的原因主要是配置效率(AE)无效[6]。

2.关于银行单项业务X效率的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银行X效率的研究基本都是将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极少有文献将银行的某一单项业务独立出来做效率分析。Frances X .Frei(2001)等学者对银行业零售业务做了X效率分析,并分析了影响效率的因素[7]。在国内,李红梅、丁忠民(2012)以2009 —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国内10家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X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参考期间内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规模效率、配置效率与纯技术效率接近生产可能性边界,但仍存在着X低效率与技术低效率的问题,且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8]。魏涛(2010)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对X效率进行追根溯源的分析,然后对X效率在银行零售业务、分支行中的研究文献做综述,通过类比分析证明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来做X效率分析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9]。董凯松(2008)选取了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1—2005年的数据,通过对其个人理财业务的X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处于发展初期的个人理财业务存在X低效率和规模低效率[10]。

三、DEA模型简介

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X效率的测度,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把具有相同性质的待评价对象作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根据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数据,利用凸分析和线性规划计算各DMU产出相对于投入的利用程度,从而判断其是否DEA有效。DEA的优点在于效率前沿面是由输入的实际数据而非具体的生产函数决定的,也即DEA模型中估计的效率前沿面是由样本数据中最佳样本点组合而成的生产可能性集合,每个DMU观测值与效率前沿面的比较反映的就是DMU的相对效率水平。

基于DEA方法提出的基础模型主要有CRS模型和 VRS模型两种。CRS模型是研究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DEA效率,反映的是技术效率TE。VRS模型是假定规模报酬可变,测算出的DEA效率是纯技术效率PTE,纯技术效率衡量的是当规模报酬可变时,被考察企业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通过求解CRS模型和VRS模型,还可以测算出规模效率SE,规模效率衡量的是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由于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乘积,即TE=PTE×SE,所以规模效率SE= TE/ PTE。X效率CE=TE ×AE=PTE× SE ×AE。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

关于投入产出项的界定方法,一般理论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本文综合以往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评价分析的文献,再结合理财业务的特点,认为生产法更符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情况。该方法是将商业银行看作一般的工商企业,由于经营活动带来利润的项目作为产出项,将需要净支出的项目视为投入项。基于此,本文选取商业银行总资产X1、员工人数X2作为投入变量,理财收入Y1作为产出变量。在运用DEAP对X效率进行测度时,需要加入各投入变量的价格因子。本文使用总资产的价格参数P1=营业费用/总资产,人力资本价格参数P2=员工费用/员工人数。

由于在查阅资料时,只有11家上市商业银行能查到完整准确的数据,其他5家上市商业银行只能查到总资产和员工人数两个指标的数据,理财收入指标的数据并没有准确公布,而是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来代替,所以本文只选取了能查到完整数据的11家上市商业银行对其2013年的理财业务X效率进行分析,分别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各大银行的2013年年报。

(二)实证分析过程

本文运用Deap2.1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测算,步骤和结果如下:

第一步,在不考虑价格参数的前提下,运用CRS模型测算出技术效率TE,运用VRS模型测算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 TE/ PTE(见表1)。

第二步,加入价格参数,运用CRS模型测算出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结果见表2。

从测算的各项效率得分来看,在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效率中,兴业银行表现最好,排名第一。综合分析以上三个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不同效率之间的比较

综合表1 和表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X效率均值为0.405,X低效率直接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59.5%的成本损失;规模效率均值为0.833,说明规模不经济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效率损失达到16.7%。二者相比,表明X低效率的影响要明显大于规模效率的影响。X效率是由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共同决定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501,

配置效率均值为0.971,说明X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低下导致的。

2.不同银行之间的比较

(1)技术效率方面。从表1中可以发现,兴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技术效率值最高,浦发银行理财业务的技术效率值最低。在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得分最高,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得分较低。说明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在理财业务上对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从表3可以看出,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5,略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理财业务的规模效率均值却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正好反映了我国的实情,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量大,员工人数多,在规模上占据很大优势,所以在发展理财业务时可以利用银行自身规模优势带来的便利。但受体制影响,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技术效率值较低。

(2)配置效率方面。从表2可以发现,兴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配置效率最高,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控股型银行排名最后三位。从表3可以看出,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配置效率均值为0.574,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均值为0.896,明显高于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这与我国国情非常相符,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导致国有控股大银行人员冗杂、规章制度繁杂、办事效率低下,对人力资本及其他资源的综合安排能力较差;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较小、人员精干、创新能力强,所以在理财业务方面的配置效率显著高于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

(3)成本效率(X效率)方面。综合表2和表3我们可以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X效率均值为0.453,明显高于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X效率均值得分0.282。其中,兴业银行得分最高,而三家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除了工商银行排名第三以外,剩下两家均排名最后。说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较好地进行管理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11家上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X效率进行测算,比较分析了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X效率总体偏低,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较低导致的,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得分相对较高。结果说明理财业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创新能力较低,在技术上有待突破,进一步提高理财业务的经济效益。对于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而言,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在规模上很占优势,所以规模效率值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X效率得分上却远远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说明国有控股型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在技术创新、人员安排和资源利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建议

1.加大技术投入

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络技术较为落后,运营平台系统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理财业务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效率,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建议在已有的ATM机、电话银行、网络银行和机构营业网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通讯社交软件微信进行营销,实时推送新上线的理财产品,并自主研究发一款本银行的理财软件APP,方便客户随时随地进行理财业务的操作,实现全天侯、不间断、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理财服务。提高网络技术和管理技术,而进一步提高理财业务的效率。

2.创新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整体情况来看,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从标价货币、收益类型、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率等不同方面组合出成千上万种理财产品。但由于理财产品的设计机制简单,易于复制,所以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理财业务X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商业银行应切实从客户需求出发,在不超出法规条例界限的前提下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理财产品吸引客户[11],为客户定制合理的理财产品。对于高收入客户,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应相应提高,风险收益应控制在客户接受范围内,尽量满足客户多方位的需求,并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理财服务,在高端客户群树立良好的口碑,以吸引更多高收入客户群体。对于中低收入者,可以设计金额较小、投资期限较短、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吸引众多中小投资者,并定期为其举行理财知识讲座,提高对银行信任度。

3.提高员工素质

银行的理财人员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和交流,他们的沟通技巧、表达能力、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客户对理财产品的认知、选择和购买,从而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的业绩。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责理财业务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些银行的理财产品甚至是由柜台人员兼职推销的。理财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X低效率。所以银行应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和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的理财服务团队。

(特约编辑:陈颖)

参考文献:

[1]Leibenstein H. Afocaitive Efficiency Vs “X-Efficien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392-415.

[2]Berger A.N, Humphrey D.B.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3(98).

[3]Sathye,M.,X-Efficiency in Australian Bank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R].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25, 2001:613-630.

[4]Carbo, S., E.P.M. Gardener and J. Williams. Efficiency in Bank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aving Banks Sector”[J].Manchester School,2002(2):204-228.

[5]魏煜,王丽.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0(3):12-14.

[6]李彦蓉.基于DEA的我国上市银行X效率分析[J].财会月刊,2012(2).

[7]Frances X.Frei, Patrick T.Harker, Larry W.Hunter. Inside the Black Box:What Makes a Bank Efficient?[J].Th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1998(97-20-C).

[8]李红梅,丁忠民.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X效率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6).

[9]魏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X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10]董松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X效率分析[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8(26-27).

[11]黎颖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探究[J].金融保险,2014(6).

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一、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概念分析

所谓施工成本即是指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全部费用的总和,这些费用有直接构成工程主体,如原材料、构配件等等所发生的费用,也有非直接构成工程主体,但是确实施工过程必不可少的费用如辅助材料费用,措施费用等等。

二、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念解读

成本管理即是将成本作为对象运用系统性的方法,完成既定的目标的过程。成本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那么其管理的目标自然是将这一费用的总和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

三、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是土木工程项目贯穿始终的核心,一切的管理其实都在围绕着成本而进行。反之良好的成本管理也会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其他管理内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有效的成本管理必然会让施工单位有能力去保证工程实体的质量。同时在高效的成本管理工作之下,工程项目的进度将会得到最大的保证,而且施工单位也会更有能力去承担和支付用于安全生产所需要的费用,从而更好地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效率。

由于成本管理的核心作用,也就决定了成本管理具有基础性和始终性的特点。所谓基础性,顾名思义,成本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切管理工作最终所要实现的内容。而始终性则是指成本管理需要贯穿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而对于施工阶段而言既是只开工准备阶段到竣工结算阶段。另外始终性的特点还包括动态性,因为土木工程项目受气候、地理、水文、市场等等影响很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成本造成影响,因此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坚持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

四、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企业重视程度,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成本管理首先应当从企业管理层做起,企业应当给予项目成本管理以高度的重视,严格实行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将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按阶段、部位等等的方式将细化的成本责任目标落实到项目具体的管理人员身上。

同时也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成本管理的教育,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并传授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也i成本管理的经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目标的细化,提高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可操作性。

(二)加强对于直接成本的管理,奠定成本管理的基础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绝大部分是直接成本,包括人、材料、机械。作为管理人员在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应当给予这部分费用以高度的重视。如对于人的成本管理方面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人员的调配,做好流水施工的安排,尽量避免出现窝工等人工费用浪费的现象。

而在材料方面则要坚持节约和提高使用效率原则。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许多材料都需要现场堆放,这就有可能会出现耗损的现象,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按照材料的性质和存放特点分类进行管理存放,减少材料的耗损。同时也要组织好材料的进场顺序和计划,既避免由于材料进场时间问题而导致的进度滞后,同时有减少材料在现场的存放时间,做到及时进场及时使用。

另外对于某些辅助性材料,尤其是可周转性材料,管理人员更要敦促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材料的节约工作,提高周转材料的使用效率。

直接费用的另一方面就是机械设备的维护,高效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或者是低效作业等等,虽然在维护上也会有所花费,但是总体来说能够保证机械良好的台班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三)做好现场签证工作,确保成本目标实现

施工现场的签证是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工作,也是容易造成成本偏差的关键。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而言,要加强对于签证的管理,当签证发生时候首先要明确签证的责任主体,做好相关签证文件的审核、报送、签字等工作流程,在签证审核时要将签证的内容、数量、价格、日期、结算方式等等表明写清,完善内容之后及时跟随工程进度完成签证审批工作。

五、结语

成本管理直接关乎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关乎着土木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在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之中,人员的素质最为关键,施工企业应当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严格实行成本目标责任制,加强成本目标的细化工作,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切实地落到具体的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同时成本管理也是确保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等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随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相信未来的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一定会向着更加完善迈进,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对于土木工程项目而言, 施工成本管理至关重要, 期关乎着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乃至是社会效益。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探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施工企业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并期望能够通过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探究来带动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笔者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 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探究

参考文献

[1] 肖枫.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成本管理分析[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012) :120.

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一) 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

成本目标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以特定的管理目标为指引, 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 并实现付出费用的最小化。对于电力工程而言, 在其成本目标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首先应对成本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系统掌握, 然后在分析产业实际的基础上, 进行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制定, 并明确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 最后在成本最优原则的指导下, 确保工程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具体而言, 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包含以下三个层级:其一, 电力工程基础建设中, 用于材料采购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其二, 生产过程中, 机械设备的应用和人力成本等都会造成一定的费用支出, 其属于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 (如图1) 。其三, 电力工程项目运营过程中, 设备维护、设备更新等都会对其成本目标造成影响。其四, 在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中, 一些潜在因素会对其成本的支出容量造成影响, 譬如, 施工安全事故等。新时期, 只有系统、全面的掌握成本目标控制的具体内涵, 并实现其深层次的应用, 才能确保电力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获得。

(二) 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

连续性、全面性、技术性是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的三个基本特征[1]。从管理过程来看, 连续性是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的首要特征。具体而言,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 成本目标管理始终贯穿于于其计划实施的各个方面, 并对其工程生产计划造成直接影响。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 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关键的覆盖范围较为全面, 一般情况下, 其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主体都有较高的成本控制意识, 其能实现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节约。此外, 在电力工程建设费用管理中, 成本管理策略与施工技术相结合是其管理的基本要求, 这对于工程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只有确保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的技术性, 才能确保其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电力工程管理现状

当前环境下, 电力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其关注度不断提升。然而受管理认知不成熟、成本目标控制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电力工程管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具体表现如下:

(一) 成本目标管理诉求较大

传统管理模式下, 项目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模式。在管理过程中, 施工方案、建设合同、工程量清单等都是业主、承包商和建设方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指导。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的三方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虽然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指导意义, 然由于各个主体的实际诉求不一, 其使得工程成本控制的偏差较大, 从而都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新时期, 要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在成本目标管理上, 管理人员就应注重目标成本诉求的统一, 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管理效果的不断优化。

(二) 内外费用管理较为混乱

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是电力工程成本费用管理的两个基本组成[2]。一般情况下, 电力工程的外部费用较少, 而内部费用占据较大比例, 其也是企业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内容。传统管理模式中, 电力工程的费用管理受到三方制约, 在沟通过程中, 其容易对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的约束出现偏差, 导致管理过程混乱的现象。新时期, 电力工程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 要实现其成本管理的最优化, 确保产业规模扩大, 工程管理人员就应在成本目标管理的指导下, 实现内部费用和外部费用管理的有效约束。

(三) 成本目标管理缺乏标准

系统、完善的管理标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当前管理过程中, 工程管理标准不一是影响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 电力工程建设中, 为实现工程建设资格的获得, 建设方会对合同报价进行严格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其经济理应有所损失, 为确保施工效益的最大化, 其往往在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上进行更改, 由此导致了偷工减料、设计变更等状况的发生;其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隐患, 并阻碍其成本目标管理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成本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成本目标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管理的质量提升具有重大影响。新时期, 要实现成本目标管理的高效应用, 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就应注重其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及管理要求的具体应用, 继而实现工程管理的合理有效, 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一) 管理理念应用

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过程中, 确保工程成本费用的最低化是其管理理念的基本内容。实践过程中, 为确保这一理念的达成, 电力工程建设人员在细化工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 对管理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了全面保证, 并在具体实施中注重以下要点考虑:其一, 成本管理的实施必须兼顾质量效益, 并且将其作为工程管理的前提;其二, 在管理过程中, 关联性是其管理实施的基本要求, 只有系统考量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 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效益的合理保证;其三, 现代化的成本目标管理更加注重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其在优化工程管理机制的同时, 对其管理质量提升具有重大影响。有学者对成本目标管理理念应用后的电力工程企业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该企业在费用管理费用支出、工程收益、和管理问题发生概率等方面具有重大变化 (如表1) 。由此可见, 成本目标管理能够实现电力工程管理成本的最低化。

(二) 管理内容应用

权责明确是电力工程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要求。传统管理理念下, 较多的电力企业对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认识不全, 其导致了管理过程责任不明。管理质量不高的状况。在成本目标管理体制下, 工程费用支出的款项进一步明确, 同时, 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然后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强化的基础上, 实现了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 在成本目标管理过程中, 注重成本管理目标达成、实现管理过程计划编制、合理成本管理时效控制等都是其质量控制的要点所在, 只有确保这些管理内容的科学合理, 才能为电力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三) 管理要求应用

确保电力工程管理的切实有效, 实现电力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是电力企业成本目标管理的根本目的[3]。具体而言, 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 为确保目标成本控制的合理化, 管理人员首先应对工程管理的目标要求进行系统把控, 确保成本最小、产出最大原则的系统把控, 其次, 在管理过程中, 注重管理资源的规范利用, 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管理的合理有效, 最后, 在管理实施过程中, 确保管理人员的专业和管理计划的合理, 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结论

成本目标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管理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 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成本目标管理的必要性, 并在分析当前成本管理问题的基础上, 进行较高质量的管理策略应用;才能实现成本目标管理水平的提升, 继而推动电力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成本目标管理是影响电力工程发展的重要要求, 确保其管理过程的高效化、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电力工程产业规模的扩大, 更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 就其管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并针对性的指出成本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以期有利于其管理应用水平的提升, 进而推动电力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成本目标管理,社会经济效益,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艺涵, 袁琴.成本目标管理及其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24) :123-123.

[2] 李姣.目标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 (31) :161-161.

成本管理模式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一、目标成本概述

(一) 目标成本管理背景

目标成本管理的源头是美国, 我国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趋势而引入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世界各地生产水平逐渐趋于一致, 生产同种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和质量之差也越来越小, 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的国家与其他国家拉不开差距。所以只有依靠成本战略, 提高产质和产量的同时也要降低成本, 从而取得企业优势。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从三个方面入手, 分别是对成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 这类似于围手术期的护理疗程。它的涉及范围广, 员工参与度高, 从少数人控制成本到多数人管理成本。在此背景下, 传统的竞争战略需要转型升级, 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 需要从多方面可能影响成本改变的因素考虑, 主要是企业人、财、物内外相结合,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二)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具备的作用

目标成本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工作开展是根据企业自身内部属实情况以及外部市场环境, 充分调动企业所有人财物等资源, 共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一个优秀的产品的生产环节有很多, 每个环节都有所差异, 就像书是由很多页纸组成, 而每页纸的内容都不相同, 那么, 为了节省纸张和墨水的生产成本, 生产商换取了“绿色纸张”即循环纸张和墨水的色号深浅, 减除不必要和浪费原料的生产环节等, 然后记录单位数量消耗, 进行经济成本管理, 尽所能的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企业成本付出。目标成本管理是时代的宠儿,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背景下, 运用好它可以掌握消费者的需求, 以低成本高效益谋得企业生存发展。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应用的关键要素

目标成本管理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作用是正面的, 所以, 作为现代新星和传统的优秀企业来讲, 在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时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 树立及加强目标成本管理意识建设

上述提到目标成本管理涉及的范围广, 这体现在经营生产的过程的方方面面, 这当然离不开人的监管和生产, 所以想要真正降低成本就必须提高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形成目标成本管理意识。人的意识需要通过教育学习和实践获取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践决定意识, 但意识又能给实践进行反馈能给到借鉴。如餐厅老板为了节约用电, 让经理和部长在开会和每周一训时进行强调和以身作则, 监督进行, 员工形成这种意识时会下意识主动每天下班前收拾桌面和吃夜宵时关掉一些不对经营利润造成损失的灯, 以节约用电。口号式的提示语也对员工形成好的意识有良好作用。积极鼓励表现优秀的员工, 提高他们职业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发自内心的为企业服务, 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 科学制定成本目标

有方向才能决定前进的脚步, 企业自身的定位和目标的线路要有一个大概的线路, 能两点一线到达目的地自然最好, 但企业的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企业注定不能成功, 制定可行科学的目标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成本管理的目标在制定时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运营状况和市场作为外部的实时动态,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的成本目标科学可靠, 又不失难度。每一家成功的企业的目标背后都有强而有力的数据后盾作为支撑。例如, 造鞋厂为确定生产数量和款式, 此前首先得做很多关于需求的预测, 通过线上线下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 然后因为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 生产商得考虑时间成本这个问题, 生产出来的鞋子要符合消费者的时段需求才有利可图,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许多生产商采取小规模高速度生产目标的原因。这只是造鞋厂成本目标制定的几个考虑方面, 其实还需要顾及很多, 所以制定成本目标要多角度的来制定合理且科学的成本目标。

(三) 紧密各部门工作的联系

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 相互影响, 共同为企业继续经营而工作。人不能离开社会独自生活, 人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 相互牵制和依赖。企业各部门也是, 虽然工作内容不同,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所以这种藕断丝连式的关系使他们紧密联系在一块。

结语: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不可少, 不仅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是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做出了探究, 读者通过这篇文章应该对目标成本管理有了大概的理解, 以及知道其在企业应用中三个关键因素, 具有指导性意义。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双实力的不断发展, 国家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的支持, 许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大企业的发展也欣欣向荣。在这个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大环境下, 许多创新性的或者某种产品的替代品及附属产品越来越多, 这给予企业加工生产以及顾客选购有了多样化选择。企业想要持续发展, 保持新鲜度, 实现其产业价值, 就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在复杂的生产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投资预算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将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理念, 探析其应用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关键和影响要素, 为企业合理控制成本, 提高综合效益提供一些仅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关键要素,建议

参考文献

[1] 杨阳.浅析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 2016 (13) .

[2] 卢海滨.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 2017 (8) .

上一篇:公安院校养成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贫困山区思想道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