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6

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水质标准

为了防止锅炉发生结垢、腐蚀、恶化蒸汽品质等危害,使锅炉能长期安全经济运行,锅炉的给水和锅水都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目前工业锅炉执行的水质标准,即GB 1576—2001《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运行时的水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出口蒸汽压力小于等于2.5MPa,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也适用于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承压热水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

2.水质标准

(1)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的给水一般应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水质应符合表5—1的规定。

表5—

1工业锅炉水质标准

注:①硬度mmol/L的基本单元为C(1/2Ca、1/2Mg),下同。

②碱度mmol/L的基本单元为C(OH-、1/2CO32-、HCO3-),下同。对蒸汽品质要求不高,且不带过热器的锅炉,使用单位在报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碱度指标上限值可适当放宽。

③当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6t/h时应除氧,额定蒸发量小于6 t/h的锅炉如发现局部腐蚀时,给水应采取除氧措施,对于供汽轮机用汽的锅炉给水含氧量应小于等于0.05mg/L。

④如测定溶解固形物有困难时,可采用测定电导率或氯离子(Cl-)的方法来间接控制,但溶解固形物与电导率或氯离子(Cl-)的比值关系应根据试验确

2+2+

定。并应定期复试和修正此比值关系。

⑤全焊接结构锅炉相对碱度可不控制。

⑥仅限燃油燃气锅炉。

(2)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2t/h,且额定蒸汽压力小于等于1.0M_Pa的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如对汽、水品质无特殊要求)也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但必须对锅炉的结垢、腐蚀和水质加强监督,认真做好加药、排污和清洗工作,其水质应符合表5—2的规定。

表5—2

(3)承压热水锅炉给水应进行锅外水处理,对于额定功率小于等于4.2MW非管架式承压的热水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可采用锅内加药处理,但必须对锅炉的结垢、腐蚀和水质加强监督,认真做好加药工作,其水质应符合表5—3的规定。

表5—3

注:①通过补加药剂使锅水pH值控制在10~12。

②额定功率大于等于4.2MW的承压热水锅炉给水应除氧,额定功率小于4.2MW的承压热水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给水应尽量除氧。

(4)直流(贯流)锅炉给水应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其水质按表5—1中额定蒸汽压力为大于1.6MPa、小于等于2.5Mpa的标准执行。

(5)余热锅炉及电热锅炉的水质指标应符合同类型、同参数锅炉的要求。

(6)水质检验方法应按《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附录A执行。

二、水质指标及其监测意义

《工业锅炉水质》标准中各项水质指标及其监测意义如下:

(1)悬浮物

指经过滤后分离出来的不溶于水的固体混合物的含量。悬浮物含量越高,水就越混浊。对于小型工业锅炉,如采用澄清的自来水作水源,运行中可不监测悬浮物含量。

(2)总硬度

通常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含量,是防止锅炉结垢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对锅炉来说,水中的硬度越小越有利于防止结垢。

(3)总碱度

指水中能接受氢离子的一类物质的含量。由于碱度物质能与硬度物质反应,生成疏松的水渣,可随排污除去,从而防止锅炉结垢,所以工业锅炉的锅水必须保持一定的碱度。但锅水碱度太高,易影响蒸汽品质,有时还会引起碱性腐蚀,因此锅水碱度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4)pH值

即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一项指标。pH值的范围为0~14,pH=7时为中性,pH<7时为酸性,pH>7时为碱性。通常要求锅炉水质达到一定的碱性,有利于防止腐蚀和防垢。

(5)溶解氧

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水中的溶解氧易造成锅炉设备和给水管道的腐蚀,所以应尽量除去。

(6)溶解固形物、电导率和氯离子

溶解固形物也称为蒸发残渣,可近似地表示水中的总含盐量。锅水溶解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可直接反映出锅水的浓缩程度,当其含量过高时,易造成蒸汽大量带水,恶化蒸汽品质,严重时还会发生汽水共腾,因此需通过合理的排污来控制其含量。由于溶解固形物的

测定较为繁杂且费时,一般锅炉运行中常用测定方法简便的电导率或氯离子来代替,但它们之间的比值关系需经测试确定,并定期校正。

(7)SO32-(亚硫酸根) 该项指标是为采用加亚硫酸钠来除氧的锅炉而设的,不加亚硫酸钠的锅水无亚硫酸根。

(8)PO43-(磷酸根) 磷酸根可消除残余硬度,防止结垢,并可在金属表面形成磷酸铁保护膜,减缓腐蚀,所以锅内常加入磷酸盐水处理剂。监测磷酸根可更好地控制磷酸盐的加入量。

(9)相对碱度

指锅水中游离氢氧化钠的量与溶解固形物的量之比值。是为防止锅炉胀接或铆接部位产生苛性脆化而定的一项指标。对于全焊接锅炉,一般不会发生苛性脆化,所以可不控制该项指标。

(10)含油量

天然水一般不含油,所以平时可不作监测,但当水源水受油污染时,应监测含油量,以确定是否可作锅炉给水。

(11)含铁量

指水中所含有的总铁离子含量。这是2001年水质标准修订时,针对燃油燃气锅炉的给水新增的控制指标。这主要是由于通常燃油燃气锅炉受热面的热负荷较高,如给水含铁量较高,易造成锅炉结生氧化铁垢,并会引起沉积物下的腐蚀。

三、锅炉水质日常控制及锅炉的排污

1.水质简化分析指标及其控制

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各项指标中有的只需定期监测即可,有的则需每班监测,即称为日常简化分析。一般简化分析的控制指标为:pH值、硬度、碱度和氯离子;对于用除氧器除氧的还需测给水的含氧量;对于额定工作压力大于1.0hPa的锅炉,还应监测锅水磷酸根含量。

一般日常运行中,水质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给水硬度偏高

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时,给水硬度超标常由离子交换剂失效、交换器操作不当或管路阀门泄漏等引起。运行中应及时再生并正确操作离子交换器,对交换器反洗阀和给水旁通阀应经常检查,发现泄漏及时更换。

(2)锅水pH值、碱度偏低

对于采用锅内加药水处理的锅炉,需适当增加防垢剂用量;对于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的锅炉,除适量加入碱性药剂外,还应注意检查是否有硬水进入锅炉;另外,若锅炉排污量过大,也会导致锅水碱度偏低,应适当加以控制。

(3)锅水pH值、碱度过高

如果是由于给水的过剩碱度(即:碱度与硬度的差值)较高(>2mmol/L)所引起,则应采取适当的降碱处理;如果原水碱度并不高,则是由加碱太多或排污不够造成的,应减少或暂停加药,并加强锅炉排污。

(4)锅水氯离子含量过高

应加强锅炉排污;对于给水采用钠离子交换处理的,应注意离子交换器再生后正洗是否彻底,盐水阀是否有泄漏。

2.锅炉排污及控制

锅炉排污的目的是:降低锅水浓度,保证蒸汽品质良好;及时排除水渣,防止受热面结垢。锅炉排污应做到既能使锅水达到合格标准,又尽量减少热损失。

锅炉排污量的大小与给水水质和蒸发速率密切相关,水质好、蒸发速率低,排污量可少些;反之则需适当增加排污量及排污次数。锅炉排污量常以排污率来表示,一般工业锅炉的排污率宜控制在5%~10%。如果排污率超过10%,锅水仍达不到合格标准,就需改进给水的处理。

排污率就是排污水量占锅炉蒸发量的百分比。锅炉运行中常以监测锅水氯离子(也称氯根)的含量来指导锅炉的排污。其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定义,排污率(P)计算公式为:

P

又根据水质分析结果,由物量平衡关系可得到:

排污水量100%蒸发量

(5—1)

S给P100%S锅S给

(5—2) 式中

P——锅炉排污率,%;

S给——给水中某物质(如氯根)含量,mg/L;

S锅——锅水中某物质(如氯根)含量,mg/L。

例:一台蒸发量为2 t/h的锅炉,每班实际运行6 h,测得给水氯根=25mg/L。若要求控制锅水氯根<500mg/L,则要控制排污率为多少?每班需排污多少水量?

解:由式(5—2)可得要控制排污率为:

P由式(5—1)可得每班需排污的水量(Q污)为:

S给25100%=100%5.3%S锅S给50025

Q污=P×蒸发量=5.3%×2×6≈0.64(t)

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本制度适用于额定出口压力<3.82MPa,以水为介质的固

定式工业锅炉。

2、 水处理工及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水质标准及水质管

理制度。

3、 水处理化验工,认真做好水质分析化验工作。

4、 根据《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中压锅炉水质标准》,制

定分公司的的锅炉给水、炉水指标,做好锅炉给水和炉水质量方面的化验监督工作。

5、 保证锅炉的正常用水,水质应符合给水、炉水的质量监

督要求,水质标准应符合《低压锅炉炉水质标准(GB1576-96)》规定。

6、 水质化验项目及次数应参照以下要求执行。

6.1原水水质(包括硬度,PH值,氯根)每月至少化验一次。

6.2化学水应控制的项目(硬度、碱度、氯根、PH值),至

少每班化验二次。离子交换器中的阴阳树指接近失效时,应当增加化验次数。

6.3中压锅炉水质因通过加药器加药,故两小时应化验一次,

根据化验结果,调整投药量及排污量。

6.4炉水的溶解固形物和相对碱度应定期校验。

6.5每次化验的时间、项目、数据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应详细

填写进水质化验报告或运行日志。

6.6锅炉排污是控制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故锅炉运行中的

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长输蒸汽管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管道类别

长输蒸汽管道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具体管道压力类别进行确定,根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中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规定,长输蒸汽管道压力等级可能为工业管道(GC类)、动力管道(GD类)、公用管道(GB类)、长输管道(GA类)。长输蒸汽管道作为压力管道的一种,在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管道所属的压力类别,它决定着管道验收、设计、制作、施工的标准,是管道安全运行、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管道的工程安装、验收标准、设计也应相对应。另外,当管道属于GC1类压力管道时,还应注明是GC1级中的第几项,如GC1(3)。

1.2 管道布置

长输蒸汽管道宜架空敷设,需要具备一定的刚性,才能防止动态荷载产生的冲击;长输蒸汽管道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柔性,才能满足管嘴推力的要求。长输蒸汽管道排液设施及位置应合理设计,顺坡时排液设施间距不宜大于300m,逆坡时不宜大于200m。所有蒸汽支管应从主管的顶部引出,当工艺要求支管上设置切断阀时,切断阀应布置在靠近主管的水平管段上。

1.3 应力计算

目前,美国CODADE公司编制的CAESARⅡ软件在长输蒸汽管道应力计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软件可以模拟非线性约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配置计算选项,工况组合。软件内置标准为ASME标准,故管道材质的匹配问题以及在使用时的单位换算要特别注意。

2 管道支架跨距的确定

支架的跨距决定着管道支架的数量,跨距的大小影响着投资,所以在保证安全和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大管道支架的跨距来降低支架费用,管道支架的允许跨距取决于管材的强度、管子截面刚度、外荷载的大小、管道的敷设坡度及管道允许的最大挠度,管道支架允许跨距的计算按强度和刚度两个条件进行,按《石油化工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SH/T3073-2004》中规定“连续水平敷设的管道,其基本跨距,应按三跨连续梁承受均布荷载的刚度条件和强度条件计算,并取两者中的小值”。

在对水平弯管管道支架允许跨距进行确定的时候,需要确保水平90°弯管两支架间的管道展开长度,应为水平直管跨距的0.6倍~0.7倍;水平管道末端直管的允许跨距,应为水平直管跨距的0.7倍~0.8倍。

3 管道支架、补偿的设计计算

本文以某企业的长输管道支架以及补偿设计为例,对其相应的设计计算进行了探讨。在该项目中,从该装置旁的公司引入一根临时蒸汽管作为过渡,从接入点到使用点约800米,其中跨公路两次,其余均高出场平地面500mm。

3.1 管道热补偿

管道热补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管道自身弯曲自然补偿,另一种是采用补偿器。

(1)管道热伸长量的计算

管道热伸长量:M=Lα(t2-t1)(4-1):在整个式子中,M表示的是管道的热伸长量,单位是cm。L表示的是计算管长,单位是m。α表示的是管道的线膨胀系数,单位是cm/(m·℃)。t2-表示的是管内的介质温度,单位是℃。t1表示的是管道安装的温度,单位也是℃。

(2)管道的自然补偿

此段跨路蒸汽管后有134米的直管段,所以跨路段管线最好利用自身的弯曲进行自然补偿,此段可做四个L型补偿,也可做2个Z型补偿,鉴于此段管线短,为减少固定支架数量,我们做2个Z型自然补偿,则S4设为固定点,接入点是在设备上,可看做是一个固定点,则Z型补偿器L2=14m,短臂L1=1.530m,

长臂热伸长量=L2α(t2-t1)=14*11.72*10-4(164-20)=2.36cm

短臂热伸长量=L1α(t2-t1)=1.53*11.72*10-4(164-20)=0.258cm

所以热伸长量=2.36+0.258=2.62cm

()空间自然补偿管段

固定管架S10后是一段长96米的直管段,对于直管段不能够自然补偿,为应对管线的热膨胀通常采用方形补偿器,方形补偿器由四个90°弯头组成

根据相应的规定可知,DN150的热力管道两固定支架的最大间距为80米,即以8m一个管架设置,依此类推管架S20为固定支架,S10和S20两固定管架之间管道热伸长量按(4-1)计算:

热伸长量M=Lα(t2-t1)=80*11.72*10-4(164-20)=13.5cm=135mm。

因此,两固定管架之间热伸长量为135mm。按照《动力管道设计手册》表6-2,补偿形式选择1型(b=2a),外臂伸长H=a+2R=2120,弯头半径R=1.5D。

此段直管段结束后,管线要穿过厂区大门,所以管线向上走到大门顶部,借助大门作为支架,此处管线较短,所以在拐弯处为防止管线偏移设置了导向支架,同时,根据《石油化工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SH/T3073-2004》中规定,DN150蒸汽管道允许导向支架间距推荐值为24.4米,本次设计取24米,其余为滑动支架。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长输蒸汽管道的补偿设计,以及对支架进行合理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总结,从而确保长输蒸汽管道的设计能够做得更好。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供热方面的要求,往往需要运用到长输蒸汽管道来进行蒸汽输送,从而实现用户供热的目的。为了确保用户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需要对长输蒸汽管道做好相应的补偿以及支架设计的工作。本文主要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长输蒸汽管道,管道补偿,支架设计

参考文献

[1] 翟彤彤,邓国民.钢套钢直埋蒸汽管道增设排潮管的必要性.管道技术与设备,2012(4).

[2] 王新秀:《浅析热力管网工程的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3年第2期.

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然后就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给出了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造价超预算、成因、对策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成因

1、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

一般来说,财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其工作的局限性,例如:他们仅仅只是根据工地上传回来的建筑信息来做财务预算,却少实地考察经验,因而所编制的工程预算存在一定的缺陷,像少算和漏算等现象比较普遍,以至于无法全面的、准确的预算出工程建设所需的实际开支。一旦工程预算款项拨下来,当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时,建筑单位为了使工程建设得以继续进行和避免前期资金“打水漂”,不得不通过增加预算来维持工程的顺利开发。

2、对投标和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程度不足

投标、施工、竣工等三个环节的资金投入共同构成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只注重于工程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而忽视了工程的设计、土地的投标以竣工的结算。其实,这三方面都在控制建筑工程造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如果工程设计不合理,像规模太大、结构过于复杂等都需要更多的材料去构筑,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总而言之,如果不重视工程前期和后期的资金投入,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体系的崩溃。

3、建设单位对工程管理不善

就现状而言,目前有很多建设单位内部只成立了建筑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等,而没有建立建筑管理部门,即使部分建筑单位成立了,但是由于并没有将其独立出来,而是划分到了财务管理部门的下属机构中去,这就大大地削减了工程管理部门对工程建筑的监督和控制职能,进而使得建设单位不能有效地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

二、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对策

1、做好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工作

做好工作造价的预算编制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编制工程预算前,财务人员要切实地把握工程细节、施工动态以及施工组织特点,进行综合地分析与深入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来编制工程预算。例如:首先收集地形勘测图,其次将工程设计图与之对照、研究,分析工程建设的难点,然后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施工环境的大致了解来探讨施工方案,最后根据当下的材料价格、人工费用以及工程计量标准等确定施工方案。

第二,要详细了解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结构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面积和套用单价。例如:对工程图纸进行反复的阅读与分析,对于不懂之处要向设计者询问,直至充分了解每一部分的设计意图。然后进行图纸测量,按照图纸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准确计算出工程实际面积。接着以一般材料售价计算出套用单价,只不过,在此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结构的特点,单独计算出特殊材料的的造价。据此,将预算编制分门别类,详细登记每一部分的工程造价,以此来避免漏记、重记等现象发生。

第三,根据市场行情变动,把握材料价格动态。建筑工程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因而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其花费甚至占了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这就要求工程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对材料的种类、规格、单价等了如指掌。但是,由于材料价格受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上升或者这下滑,因此,工程预算的编制必须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动来制度,并在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

2、严格控制投标和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完善造价控制体系

在设计建筑图形之前,设计人员要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来规划出合理的建筑规模。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设计作品出来之后,财务部门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其中的可变因素进行评估,推算出风险比例,然后以财务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方便建筑工程造价的核算。例如:细化考量建筑结构,以安全为原则,以盈利为目的,确保它的合理性,一旦建筑设计确定,就不允许随意更改,一是为了避免结构的更改造成安全隐患,二是为了避免因更改而增加成本支出、抬高建筑工程的造价。但是如果非改不可的话,就可以尽量将工程造价向节约的方向引导。首先,在购买材料的时候,做到“货比三家”,争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优良的产品;其次,对于所购买的材料进行妥善管理,避免因下雨、下雪等自然因素造成对材料的损耗;接着,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置专项负责小組对材料的接收和利用进行审查与监管,避免关系户的徇私舞弊和私相授受;再者,建立材料使用的规章制度,围绕材料种类和数量来制作表格,由审核小组根据每日材料的消耗和购买数量作减少或增加的记录;最后,在建筑工程竣工的时候,让审核小组核对记录并签字,方便企业直接找到关系负责人。

3、设立监管部门,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工程管理

针对因建筑单位对项目工程管理不善而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设立监管部门,使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组织机构,赋予其一定的权威性,让它具有独立的监管权限,不受相关部门的限制。例如:建筑单位的决策层以身作则,通过口头表述或者是实际行动来带头重视监管部门的工作,在开展工程活动之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去执行,切实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对于不合乎规定的行为,一旦被查出,就立刻停止,并且安心接受监管部门给予的处罚措施。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每个建筑单位都有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因而监管制度的制定需要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例如:根据单位的发展规模,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让单位全员都参与到监管制度的制定中来,让每位员工自由发各自的看法,确保该制度的内容贴近于现实以及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然后通过最终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此来避免单位盲目地追求“高大上”等华而不实的监管方案。

第三,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素质。目前,很多建筑单位的监管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的人员充当的,由于他们缺少专业的监管知识和监管技巧,因而使得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单位应该严格选拔过程,挑选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都过硬的人员作为监管人员;其次,在他们正式上岗之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来净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能够热爱并且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最后,在他们参与工作之后也要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的操作技巧与时俱进。这样一来,在加强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有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绍伟.浅谈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科学之友.2013(04):104—105

[2] 杨慧琳.浅谈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和控制措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9):186—187

[3] 严芳.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1(06):45—46

[4] 朱桂玲.浅谈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1(09)

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商业建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因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带动了城市的劳动力的发展。但根据现有的大型商业建筑所反馈的情况可以显示,除带来以上优势外,其在消防安全方面所凸显的问题也成为了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保证大型商业建筑的使用安全,大型商业建筑企业应当从有效地保护人们生活、生命安全,提高建筑消防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商场建设设计过程中应更注重对消防安全疏散的设计,以从源头上提升消防安全系数和保障系数。本文筆者将对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依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分类号:TU892

纵观我国从古至今建筑业的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萌生了建筑艺术,后随着环境的变化、历史的变迁我国的建筑发展也从一开始的满足居住的需求到现在的多功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可见我国的建筑业发展非常迅速。当前多元素、多功能建筑元素为主题的大型商业建筑物在为人们满足衣食住行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其建筑结构与消防安全设计的脱节或不配备也为我国大型商业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如何更好的降低因消防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如何杜绝消防安全疏散不力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有待于大型商业建筑和管理企业对于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不断提高和重视。

一、大型商业建筑消防的现状

1.商业建筑首层疏散距离远

大型商业建筑不同于普通的建筑群,它的构建结构、建筑规模、水平跨度相对较复杂,对于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一般大型的商业建筑在竖向和水平上的跨度往往超过了60米以上,而这种大跨度无形中增加了建筑设计者们对大型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对其消防疏散的设计难度,其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消防设计规范》颁布的“建筑设计”要求。所以才会导致在一些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发生火灾事故后,首层疏散距离问题使人员的快速撤离变得更为艰难,而火灾一旦发生,时间的宝贵更是为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确实由于大型商业建筑因首层疏散距离较远,使得人员疏散不及时、有效,导致被困人员无法及时脱困,最终导致人员伤亡比例加剧。

2.大型商业建筑楼梯无法直接连接外界

从现有存在的大型商业建筑群来说,投资者更倾向于商场投入运营后的功能使用价值和空间使用价值,且大型商业建筑物本就比一般的建筑物在空间和功能的设计上要求更大、更多.故此,设计者们在对大型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常常会将商业营业厅设计在中心位置,而消防疏散楼梯则设计在建筑物的周围,这也是更符合空间利用最大化原理。另设计者在对大型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往往还会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考虑大型商业建筑的水平跨度和垂直跨度等两个方面,对大型商业建筑的合理布局。但这样的布局看似合理却使得商业建筑物周围的楼梯和内部的楼梯无法直接连接外界,往往楼梯和外界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一旦商场发生火灾事故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和聚集,造成人们无法能快速通过这些楼梯疏散到外界。

3.大型商业建筑物中部位置的疏散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也开始根据人们不同标准、不同需求来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商业价值,而我国大型商业建筑物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当前我国的大型商业建筑物,在借鉴国外的商业建筑模式的情况下,也实现了集餐饮、休闲、娱乐、生活、购物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这种一体化的运用模式,在大型的商业建筑中能更好的凸显其产品多样化、店中店、不同种类的商店优势。这些种类繁多的店面给商场带来营收的同时,其本身的布局和防火的分区划分较一般普通的独立门店更为繁杂。

二、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相关防范措施

1.加强商业建筑的排烟系统,提升室内疏散人员撤离时间

从近年火灾事故现场的数据显示,造成其人员伤亡还有一个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火灾引起的浓烟,导致室内人员有一大部分,是因为浓烟导致昏迷无法撤离,最后造成死亡比例的增加,增强大型商业建筑的强排烟系统,设置空气调节系统,设置双速消防排烟抽风机,加强室内空气的快速流转,让浓烟能尽快排除建(构)筑物体外,为人员安全及时疏散撤离火灾现场争取更多的黄金时间。

2.增设紧急避难通道增加消防安全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投入使用后往往会遇到人员密度大,流动性缓慢等特点,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室内的人员往往会因为恐慌造成人员大面积扎堆而使疏散困难,增设紧急避难通道,缩短室内人员安全撤离的时间,减少人员的大面积扎堆撤离,让室内人员能更有效更有组织的离开消防安全事故现场,减少因疏散通道问题造成的不必要人员的伤亡。

3.加强中部位置的疏散,设立防火卷帘

建筑安全设计者们对这些店中店进行防火分区划分时,通常使用我们需要的是防火等级超过3小时的防火卷帘,防火卷帘实现了对中部走廊和商店的保护路面之间的有效分割。且在建筑中的共享空间方面,中间部位的走廊也属于公共活动空间,此处人员流动性比较密集。故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现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在防火隔离方面即时发挥作用,系统联动防火窗帘立即自动运行,放下钢质卷帘门,直接隔离商户与走廊的空间,有效的阻止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安全保障,这将大大的有利于中庭人员的及时疏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大型商业建筑在为人们生活提供高品质服务平台的同时,尤其相配套的消防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注重消防安全疏散的设计,建立消防安全保障系统,提升消防安全系数,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更利于商业建筑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波,张楠,王靖华,等.250m以上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加强措施探讨[J].给水排水,2020,56472(6):120-123.

作者简介:周枋君(1987.10-)男,湖南常德人,2011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职于武汉揽道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方向:消防(安全)工程技术及管理。

商业建筑蒸汽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针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在简单介绍城市建筑空间定义、设计要素的基础上,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几项有效的提升设计与管理水平的措施,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建筑管理

随着城市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于环境空间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高,同时这也促进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需求和发展之间的实际问题,必须注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借助先进技术措施,大幅提升设计水平,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实施科学化建筑管理,从而创造出优良的空间环境。

1 城市建筑空间的定义

西方城市规划领域指出,赋予某种功能的城市范围构成独特属性的城市空间,其基本性质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交的不同形式,以及具有差异性特点的人文特征。基于这种理论,城市空间不仅是物化的形态,也是富有一定社会色彩的。对于城市空间而言,其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从设计层面考虑,主要涉及到城市的基础形态和组件空间的所有要素,比如建筑物、街道、广场等。城市建筑空间实质上是一种物化的形体空间,其包含两大部分,分别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城市建筑空间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合理的空间艺术布局,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措施,以科学管理为核心创建出的生活场所,为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构成。

2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基本要素分析

在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时,应重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首先是满足视觉上的需求,将抽象的形体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引导人们关注空间,同时唤起人们的感情,提升人们生活趣味;其次,要借助空间结构实现视觉连续性目标,进而营造出独特的视觉秩序。由此可见,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基本要素。

2.1 天际线。天际线是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要素之一,其意义在于要妥善处理人造物体和自然物体间的实际联系,从而确保视觉和谐性,满足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2.2 地平线。地平线要素的意义同样是要妥善处理人造物体和自然物体间的实际联系,人造物体的呈现与地平线设计息息相关,要对视觉方面的舒适性以及使用方面的便利性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空间要点。若将城市建筑空间设计比作一篇文章,则空间要点就是文章当中的标点符号。它存在的价值在于充分体现地方性文化及特征,使人们感受到抵达和离开的具体感觉,常见的空间要点有广场、台阶等。

2.4 后退。建筑物的后退是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如同舞台背后的幕布。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建筑与街道的相对距离以及入口大门等都是后退设计内容。

2.5 纵深。纵深设计要求设计者妥善处理建筑形式和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二者保持良好的流畅性与连贯性。

2.6 升高与降低。此要素表示某一建筑高度的改变,具有强调性作用,设计过程中应切实强化美感与趣味性。比如设计中巧妙使用台阶,能将人的实现从低处指引到高处。

2.7 凸出与凹进。从直观效果上看,建筑凸出与凹进代表了积极与消极的流动,可对建筑连续性关联以及方向的改变进行说明。

2.8 人文尺度。人文尺度即为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代表建筑、人类、人类活动之间的尺度,而且这也是设计经常考虑的内容,比如门窗的具体高度等。

3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是一种干预空间安排与土地开发的手段,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采用这种手段的根本目的。作为处理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城市规划还依赖于建筑空间设计,如果整体空间规划单一注重二维空间,仅对基本的容积率與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未对独有的空间特点进行考虑,则很难创建出良好的建筑环境。这样的规划往往失去了重要意义,仅仅停留在片面的建筑管理,使得城市的空间环境出现混乱,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城市空间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规划管理的真实效果。此外,只依靠技术措施合理解决各项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政策上的支持,相关行政部门要给予大力的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确保规划得到顺利的实施,因此,科学化管理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

4 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 转变分析角度,丰富空间内涵。城市空间既是人类活动的主要产物,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所以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首先应注重人类活动的分析,除了必要的建筑环境,还需对人类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实施研究,如果脱离了对人类活动的分析,则城市规划和管理将失去针对性与科学性。因此,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不仅局限于技术或环境,而是要更加注重人类行为的分析。除此之外,还要从建筑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入手对问题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丰富空间内涵的目的。

4.2 空间形态的转变,从二维平面过渡为三维立体。从本质上讲,城市建筑空间属于三维实体,采取二维平面的思想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如果不对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方法进行改变,则空间设计与管理是很难进行的。以街景规划为例,其必须从形式、高度以及层数等角度入手实施设计和管理,而运用二维平面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4.3 将内部管理转变成内部和外界环境间的协调管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内部管理是较为单一的,没有对外界环境等进行考虑,使得二者的协调性有待提升。对于建筑内部空间而言,其不仅要和建筑本身保持高度的协调性,还要使其与外景环境协调一致。以建筑出入口管理为例,其不仅是建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和外界交通系统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4.4 将风格规划管理转变成空间环境艺术管理。城市建筑空间不仅具有独特的单体风格,还有一定的空间环境艺术。因此,以空间环境艺术为核心的管理也是不能忽视的,充分考虑不同建筑之间,以及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实际协调关系,才会创造出良好的空间形态。否则的话,空间环境则仅剩建筑间距要素,而原本丰富的城市空间也会变成生硬的“火柴盒”。

4.5 高度统一建筑、社区功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社区服务的要求逐渐增多,所以建筑功能也需要和社区功能良好协调,如果二者之间产生矛盾,而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阻碍社会的后续发展。因此,作为设计和管理人员,必须对建筑、社区功能的协调统一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居住小区为例,如果在住宅的一层设置娱乐功能,可能会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功能冲突,所以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5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之间存在的必然的联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较为片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设计与管理水平,进而在适应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人们创建更好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绍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J].住宅产业,2010 (01):37-39.

[2] 张绍红.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J].国外建材科技,2005(04):130-132.

[3] 李艳丽.浅析当前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07.

上一篇:古典主义建筑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乡土民居建筑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