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论文范文

2023-09-20

商业电影论文范文第1篇

一、好莱坞动画电影的表现技巧

1. 好莱坞动画的人格化程度

如果一部动画电影中的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流可以在没有配音的情况下, 观众依然能读懂故事情节;如果观众看动画电影的心情可以随着角色的情境变化而跌宕起伏;如果动画中的角色表现出的智慧勇敢与其他人性美德可以给予观众心灵震撼与洗礼, 这便是人格化非常成功的效果。

刘明华和王萍指出, “动画的人格化主要指的是将人类的性格特征恰当地植入动画的形象设计与表现中, 从而使动画中的动物具有人的表现行为及情感, 进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人格化的成功与否将会是制片人的关注焦点, 将会是引起观众共鸣的重要工具, 将会是影响观众买单的直接决定性因素之一。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人格化成功的例子有很多。

《小马王》中的主角斯比瑞特的人格化便是成功的典型之一。人格化后的小马将斯比瑞特对那种自由的向往以及不卑不亢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当小马面对时时刻刻想要征服和占有它的骑士上校的时候, 它那桀骜不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观众:即使被禁食禁水3天, 小马依然没有屈服;即使心中的“爱人”生命危在旦夕, 小马知道敌人临近, 依然没有抛弃“她”;即使再次进入敌人牢笼, 它依然没有绝望, 坚强勇敢地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 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英雄。

这一系列的行为表现让观众感觉到小马与我们人类没有什么不同, 小马为了追求自由, 同样不得不做生存斗争;小马为了追求爱情, 同样不得不历经曲折坎坷;小马为了实现梦想, 同样不得不面对生死离别。就像裴铃惠所说, “无论动画电影中的动物是何种形象, 它们都能够生动地复制人的特点, 并且在这种‘复制’过程中, 这种虚拟的形象具有超越一切国别、民族、种族、性别的‘兼容性’。”

好莱坞动画的人格化程度可以让观众与动画中的角色同步运转, 以至于能达到动画不仅仅是动画的效果, 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那么消费者的需求弹性会特别敏感, 消费者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支付更高的对价, 这也许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畅销的原因之一。

2. 好莱坞动画电影镶嵌的“成长”的主题

“成长”的母题将会使动画内涵更有韵味, 更有可看性, 更有纪念一个人、一类人、一群人的人生的意义。如果一部动画电影能伴随着消费者的成长而成长, 矛盾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 市场不会永远都属于消费者的小时候, 那动画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自明。

在“好莱坞动画电影‘成长’主题的表现方式探析”一文中, 单娟提到, “时间”是“成长”的直接见证;“选择”是“成长”的关键体现;而“拯救”是“成长”的最后升华。例子便是将其《玩具总动员》的元素连接成线, 构成体, 呈现出逐步成长的过程。

在三部《玩具总动员》横跨数十年当中, 主人公伍迪的主人安迪从每天和玩具相依为伴的小学生成长为即将踏入大学的小伙子, 伍迪面对的冲突与矛盾越来越复杂, 面对的抉择越来越难权衡, 对情感的留恋与不舍越来越明显。就像单娟所言, “伍迪面临的选择将会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由人性最基本、最浅层的对‘善’与‘恶’的分辨, 到对自己身份、价值和使命等个人追求, 再到对情感这种内心意识。对或错、好与坏的是非题也许是人生中最好解答的, 很难考察出人的成熟与否、信仰如何。但面临两个都不错的选项时, 做出最正确的抉择才是最困难的, 却是人在成长中必须学会的。也正是这种不愿舍弃又不可兼得的犹豫中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体现出伍迪的心智上的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智上的成长, 观众会不由自主地对《玩具总动员》达到近乎痴狂的地步。

回到消费市场层面上讲, 如果一部动画电影能够融入“成长”的主题, 细分市场将会层出不穷, 从小到大, 从不懂到成熟, 从无到有, 各个消费群体都会积极加入到动画电影这个行业中, 动画电影行业的利润不言自明。

3. 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家庭动画”模式

“家庭动画”电影能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情感元素融入到一部动画中, 无论是正在成长的儿童还是正在教育儿童成长的家长都将会从这样的动画中受益无穷, 这样的市场竞争将会很激烈。我国学者尹鸿认为, “家庭动画电影具体是指以家庭为受众来生产制作的动画电影通过吸引家庭中的孩子和成年人共同观看, 来保证其在商业上的赢利最大化, 且对特殊观众群体等商业性质的综合思考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观念。”

很多好莱坞动画电影恰好有这种模式, 例如捍卫家族的《虫虫特工队》、“小人物”怀揣“大”梦想的《料理鼠王》、亲情催人泪下的《海底总动员》以及极“聚”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等等。这些家庭动画电影已经风靡全球便是它存在的意义。

迪斯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曾经公开表示, “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 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中的童真制作电影, 不管他是6岁还是60岁。”从迪斯尼的市场来看, 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抑或是迪斯尼的衍生品, 迪斯尼已经在动画电影的世界中扮演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角色。

如果一部动画电影能融入亲情和爱, 专门为家庭定制, 不论是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或者二者兼有, 实施起来会容易很多, 竞争优势自然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 主导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自然没有那么难, 利润的可持续性自然不用担心。

二、好莱坞商业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市场的启示

当我们每个人看完一部好莱坞商业动画电影时, 最后能印在脑海里的、刻在心里的是电影里无论是不是真人的优秀品质带来的感动;最后能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感悟的过程就好像是我们刚刚接触过一位伟人似的;最后能让我们去表达对它的喜爱的方式是反思自己、推荐给别人。

例如当我们看完《人猿泰山》时, 我们会为猩猩能够收养孤儿并竭诚付出伟大的母爱而落泪, 这会让我们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慷慨从容、施恩于人;我们会为猩猩中的带头“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而不顾生命危险极力与猎人“愤怒”地拼搏而感动, 这会让我们反思自己曾经是否也那样爱护过自己的家庭, 领导过自己的团队, 那样不惜生命地为别人奋斗过;我们会为猿人的爱情的曲折坎坷而最后圆满的故事而捏把汗, 这会让我们反思自己当初面对家庭与爱情的矛盾是否也做出那样的选择。这些能融入到我们人类血液的情感能被动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样动画的市场怎么可能不让许多人望洋兴叹呢?

而当我们看完一部中国国产动画的时候, 虽然那些中国元素让我们中国人感觉非常亲切, 但中国人却始终找不到看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感觉, 即使我们能从头笑到尾, 但最后能刻在我们心里的, 却少之又少。

用《熊出没》来说, 很多人看到中国的春联、东北的棉袄、皮帽和炕头、东北的原始森林会感觉非常亲切, 听到时不时夹杂的中国谚语会感觉中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说起“中国风”会说的很有兴致。但是, 中国动画却有致命的缺点:动画中的角色传达的情感不会有“感动”一说, 也很难会引起观众内心的波澜, 只是起到了一个娱乐儿童的作用, 而且动画中的形象为儿童做出的榜样也遭人非议, 砍树、骂脏话、虐待、暴力、自恋等等不和谐元素竟然出现在动画中, 这有时候会惹人吐糟也是预料之中的;动画中的“成长”的主题体现很少, 《熊出没》《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三部系列动画片以及《熊出没之过年》动画电影都没有体现出熊大、熊二、光头强的“成长”, 人物进行和将要进行的动作全在观众预料之中, 例如光头强每次接电话, 跳动的手机的对方准是李老板的声声呵斥, 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事件、享受系数、感动系数总没有“升级”;动画中的“家庭动画”模式渗透微浅, 比如本应该考虑的家庭教育元素并没有深入, 动画片的成人市场接近空白, 除非为了陪孩子或者教育孩子看, 业余时间很少会有成年人主动去看《熊出没》, 但好莱坞动画电影却并没有遭受如此窘境。

如宋晓莉所言, “尽管就有关动画起源问题美国与法国争执不休, 但无可置疑的是动画形成作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都是起源于美国。继迪斯尼公司创造了动画奇迹并形成动画王国之后, 各大电影公司都先后投身于动画制作, 如时代华纳、米高梅、福克斯等。无论是日本、欧洲, 还是政治敌对的中东、古巴、非洲, 动画简直成了美国的文化名片。”

所以, 该向别人学习的时候就得学习,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中国人从古至今讲“礼”“仁”“和”“智”,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深入人心的东西, 才能长久立足, 只有通过成功的“人格化”、鲜明的“成长”、完善的“家庭动画”模式将动画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动画的市场才会越来越大。

三、结语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非专业元素”, 琢磨透那些与人性相通的元素, 达到最大限度引起观众共鸣的效果。好莱坞动画电影好的表现技巧, 我们中国国产动画应该借鉴, 但我们必须相信, 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把自己五千年的文明宝藏用动画演绎得更好, 而我们自己的文明宝藏的市场又怎么可能会小呢?

摘要:很多专业人员从专业角度从事研究动画要素、评定动画“好”“次”, 而大多数观众并不是专业人士, 那该怎么衡量一部动画的分量呢?那就是从非专业元素入手, 那些很容易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 那些能作为人心灵依附的动画即是“好”动画。本文将讲述怎么从非专业元素的角度, 通过借鉴好莱坞商业动画电影的表现技巧, 实现中国动画的腾飞。

关键词:好莱坞商业动画电影,表现技巧,中国动画市场

参考文献

[1] 刘明华, 王萍.动画形象设计研究[J].亚洲社会科学, 2010 (6) :39-43

[2] 裴铃惠.家庭动画电影——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新模式[J].艺廊回声, 2010 (3) :100-101

[3] 单娟.好莱坞动画电影“成长”母题的表现方式探析——以《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为例[J].今传媒, 2011 (11) :70-71

[4] 尹鸿《.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 十一郎《.动画创作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商业电影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 “时尚商业”也有着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采取时尚的手段对传统的产品以及商业营销的过程进行包装。这种形式的最显著的功能是能够通过广告宣传的形式吸引都市时尚消费者的注意。简单的讲就是吸引客户的眼球。Intel公司总裁保罗·欧德宁这样讲过:“现在的商业大战可以缩影成为吸引眼球的大战。”对产品时尚包装的商业广告中, 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明星宣传策略。不少人对这种形式存有负面情绪, 认为其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对于吸引眼球而言, 这种方法无疑是成功的。这种广告包装宣传形式的成功得益于社会时尚化的大趋势。人类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 精神层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如今的娱乐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世界著名的软饮料巨头“百事公司”为了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 用了500万美金的天价签约了当时绝对天皇巨星Michael·Jackson。在当时每一张Jackson的专集上都附有“百事可乐”的广告。百事可乐的销售因此突破了瓶颈, 更上一层楼, 与老牌的“可口可乐”形成分庭抗礼之势。时尚的娱乐圈与传统的生产行业第一次实现的营销宣传上的联合。而从此演绎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效仿。

其次, 时尚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现代消费者的生活中, 时尚商品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题。很多传统的品牌都在不同时机推出自己的时尚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产生狂热的推崇。女性把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妆品、皮包、手表、珠宝以及新潮服饰作为时尚的标志, 而男性则是把他们时尚追求主要定位在新潮电子商品上, 如我们常说的时尚电子产品三件套, “PSP, 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照相机”。在社会群体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折射下, 时尚商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尤其是在国内。与国外消费者偏爱“体验型消费”相比, 目前国内消费者仍以“产品驱动型”为主, 追求最新的产品或系列, 而且消费群体年龄偏低。因此, 对于时尚产品, 无论是整个市场环境还是消费心理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成熟, 正因为这样, 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

再次, 传统产品与时尚产品之间建立相互促进的营销体系。这个对于现在的市场营销环境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两个相对独立的产品体系上, 如何达到联合销售已经成为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时尚品牌都十分重要的课题。一些知名企业在创造和摸索之后, 取得了这种新兴营销模式的成功。前面我们介绍过了百事可乐, 这里我要介绍另一个传统软饮品牌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它是与国际著名的时尚休闲服饰品牌E-sprite联合。当我们进入E-sprite专卖店后, 可以看到每个服装柜架旁边的小台子上都放有一瓶355m L的可口可乐系列的轻怡可乐。当然, 这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 而是两个产品之间的相互宣传。E-sprite休闲服的设计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新淡雅, 而这恰恰与轻怡可乐的独特口味相吻合。在这一点上, 无论是E-sprite服饰还是可口可乐, 它们的营销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商业发展的趋势就是行业界限的模糊化。“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对“时尚商业“乃至整个商品经济都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 营销环境的时尚化。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购物者来说是深有感受的。现在的传统商场都因为各自的问题开始走下坡路,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购物环境和营销模式过于落后拘泥。如何与时俱进, 把握“时尚“的精髓是现在乃至未来购物场所设计建造重要的指导方向。商家也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在购物消费场所的设计上充分体现时尚的气息。2007年, 北京打造首都第一家时尚观光主题消费M A L L, 这个商场由国际知名设计公司CONCEPT I主笔, 整个内部基调偏重于银、白色, 设计风格高贵淡雅。在中庭区设有落地五层的流水景观巨瀑, 清新、浪漫, 从地下二层仰望上去, 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效果, 是整个商场的视觉中心。瀑布另一侧是高达20米的立柱式液晶屏, 实时滚动最新的流行时尚信息, 为商家展示新品, 同时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营造浓郁的购物氛围。购物中心的中庭规划有凯旋门式过桥, 新颖时尚。在地下二层, 规划了室内喷泉和水上餐厅, 运用活力四射的灯光来烘托商场的空间特色。此外, 购物中心还设有如“问号型”咨询台这样有效、有趣的元素, 创造一个丰富和不断变化的魅力环境, 使消费者在体会购物乐趣的同时, 感受时尚、美观的视觉盛宴。在未来, 时尚, 潮流将会成为商场设计, 产品设计一个重要的依据, 准确把握潮流也会成为他们一直要面对的挑战。

“时尚商业”虽然存在的历史不是, 但其展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以往任何时期的商业模式。以后, 它还会引领出更多的营销模式以及产品消费新的潮流。作为商家, 掌握住“时尚”的脉搏, 准确预见时代的发展方向是它能否长时间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然这里离不开我们对于其它一些重点学科的研究如消费心理学, 美学, 社会经济学等等。这样, 我们会完成从“以变化的眼光看世界”到“以时尚的眼光看世界”的时代性转变。

摘要:随着商业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 一些新兴的商业概念进入我们的事业, “时尚商业”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针对其概念的发展由来以及在现实社会中它的存在形式进行探索, 能给我们的现代市场营销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时尚商业概念演绎,表现形式,实例

参考文献

[1] 李怀斌.市场营销学 (第4章)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商业电影论文范文第3篇

2016年4月16—2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版权局)、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京举行。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包括开闭幕式、“格瓦拉+微票儿”·北京展映、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市场、电影嘉年华,以及“注目未来”单元、纪录单元、“经典京剧电影”单元、网络电影单元、电影音乐会、电影沙龙及行业对话、新片发布等200余项活动。

本届电影节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主题,立足世界舞台,汇聚行业热点,突出国内乃至全球电影的创新趋势,包括电影科技要素创新、电影营销方式创新、电影发行模式创新、电影交易形式创新等内容。三场主题论坛中,除了关注产业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和“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高峰论坛”外,还包括关注电影艺术美学的“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

电影市场于4月17-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芬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企业和机构进行展览展示。4月21日,电影市场签约仪式举行,共有来自65家企业的49个项目正式签约,总金额163.3亿元。

电影节开幕式于4月16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共北京市委、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等各级机关的领导;本届“天坛奖”评委会主席布莱特·拉特纳,评委陈德森、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柯内流·波蓝波宇、泷田洋二郎、丹尼斯·塔诺维奇和许晴;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美国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中国香港导演关锦鹏等;以及《我的战争》《寒战2》《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梦想合伙人》等影片主创出席了开幕式。

为服务大众设立的电影节展映于4月8日开幕,此前,共有105个国家和地区的2329部影片报名参展,其中境外影片1964部,组委会遴选出500部中外佳作,在北京25家影院及5所高校上映,展映场次约1000场。

本届“天坛奖”评奖工作部共收到来自六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433部影片报名参赛,经过四轮选片,15部影片脱颖而出,共同角逐“天坛奖”10个奖项。4月23日,北京电视台“天坛奖”评选结果在电影节闭幕式上揭晓并颁奖。

中国电影面临重要窗口期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日益逼近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在“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放出豪言——再有5-8年的时间,中国市场的票房产出将三倍于北美市场,达到1500亿-2000亿元的规模。

面对喜人的发展前景,电影人振奋精神的同时,也表示要对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短板时刻保持警醒。

在“电影金融创新的案例与边界”论坛上,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东对近两年国产电影票房市场造假乱象表示忧心,他说,目前国内票房偷漏瞒报的情况严重,“如果按照观众的真实消费情况,中国电影市场2015年的总票房远超440亿元。”李东进一步表示,相关部门将在2年内做出中间结算平台,加强票房监管。

华谊兄弟影业CEO叶宁在“巅峰将至——解码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新热点”论坛上发言称,中国电影市场将变成全球电影市场的引擎,甚至是单引擎。他认为,未来五年,是中国电影很重要的窗口期。五年内,还有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保护等等,但五年以后,无论公司还是从业者,都要蓄积到足够大的能量才能在市场中立足。百度糯米影业总经理徐勇明也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电影具备很多优势,但短板也很明显,“第一个是人才,第二个是电影技术。”

聚焦关键词

2016年,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元素将更多地融入中国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推动电影市场的新变革,成为产业升级的新热点。电影节上,来自各国各领域的电影人就合拍合作、衍生品、网络电影、金融资本、VR新科技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碰撞。

合拍合作。电影市场迅速崛起的今天,中外合拍电影从形态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变,跨越国界、文化、市场的“无国界大片”形成产业趋势,影响着中国、北美乃至全球市场。

4月17日,“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举行,导演黄建新、娜塔莉·波特曼、朱塞佩·托纳多雷、许诚毅,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以及美国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英国制片人伊恩·史密斯一同就中外合拍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于东认为,随着中外合作电影项目的增多,中美两国的电影工业生产出现了很大变化,这必将带来中国电影市场创作团队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内陆市场会越来越依赖本土文化和本土创作。好莱坞一批得不到大公司或者职业经理人支持的年轻导演,包括亚洲的年轻导演,都会投奔中国市场。此后,资本还将渗透到独立制片领域,“未来的合拍电影一定是在中国投资人主导下的国际制作。”

詹姆斯·沙姆斯和伊恩·史密斯都强调,中国电影想走进国际市场,就要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詹姆斯·沙姆斯表示,中国的电影市场容量庞大,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新兴的好莱坞。这有利于中国的从业者更多地从国际合作者方面借鉴经验。但是,借鉴不等于外来的就是好的。“中国电影人讲故事的方式并不差,只不过是表达方式不同,全球观众反而更喜欢中国化的讲故事方式,保持自己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外合拍片最为重要。”

托纳多雷表示,应该用更开放的胸怀和眼界看待合作电影,因为这种沟通本身就是思想和文化的融合。许诚毅也认为,合拍片最关键的问题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别。“没必要所有电影都要合拍,最重要的是先把中国自己的电影做好,如果中国观众都不看自己的电影,又怎么能说服全世界观众去看呢?好莱坞一开始也没想到拍电影给全世界看,他们只是拍给美国人看,慢慢才成为世界性的产品,中国电影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4月18日举行的“突进!无国界大片——中外合拍电影进行时”会议上,东方梦工厂CEO方淦、索尼影视大中华首席制作总监黄嘉莉、国际制片人李少伟,结合他们所主导的《功夫熊猫3》《荒野猎人》等项目案例,对“无国界大片”现象进行了解读、评析以及趋势判断。

李少伟和黄嘉莉都表示,中国资金投入对好莱坞来说很重要,以往好莱坞电影在北美和国际其他地区的票房比例是五五分,到《荒野猎人》这个项目,成绩已经是三七分。李少伟大胆猜想,未来有可能会有中国公司收购好莱坞六大公司中的一家,正像当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一样。

在4月20日由美国电影协会主办的“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开幕式暨“大师论坛”上,中外电影人就电影产业跨文化合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合拍片的未来图景等主题展开了讨论。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委会主席布莱特·拉特纳表示,自己很认同目前在中外合拍中常用的、以好莱坞的执行方式讲中国故事的模式。“我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娱乐公司,近期开始尝试对中国本土电影的投资。现在很多的美国电影公司都想从中国获得资金,但是我们选择投资中国本土电影。我希望在合作中请一些中国的年轻导演,但不知道去哪里找。我想要看到中国的人才库,导演库、编剧库、舞美师库、设计师库等等,借此找到需要的人才。”

衍生品。借着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的势头,电影衍生产业趋热,无论是从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电影衍生品市场正在成为各方关注与资本汇聚的焦点。

4月18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高峰论坛”召开。此次论坛是首届聚焦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领域的高峰论坛,论坛围绕中国电影衍生产业发展趋势、中外电影衍生品市场差异、中国电影衍生品开发及版权保护等三大内容展开讨论。中外嘉宾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影衍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从票房经济走向衍生品经济的可行路径,也提出了对以衍生产业的发展繁荣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国电影产业链条、引导中国电影产业全面升级的期许。

2015年,中影股份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共建了“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论坛现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院长尼跃红,以及中影营销公司总经理兼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蒋德富为出席论坛的六位嘉宾发放聘书,聘请他们出任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的客座教授。

此外,继《功夫熊猫3》衍生品业务合作之后,中影股份与东方梦工厂再度携手,在电影节期间,双方宣布就动画电影作品《Trolls》(暂译:《魔发精灵》)的电影消费品战略性业务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就电影商务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洽谈。《Trolls》是由梦工场动画(Dream Works Animation)打造的最新电影,预计将于今年11月在北美地区上映。

网络电影。网络电影作为电影产业新的增长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电影人加入。电影节期间,“创新·融合网络电影行业交流会”举办。网络电影创作者代表、网络电影产业机构组织代表、网络电影研究者代表以及网络电影平台方代表以“创作与分享”“市场与需求”“平台与规范”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创作网络电影精品内容、如何发展网络电影市场,以及如何利用平台引领行业规范等问题。

爱奇艺影业投资部总经理窦黎黎在其“网络电影的责任与方向”主题演讲中谈到,2016年是网络大电影的专业年、精品年和提升年,她呼吁行业生产更多“去同质化、精品化、有意思、跨界延展、借力、价值观向上”的内容,她还强调网络电影在启迪民智、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挖掘新生代年轻电影人才方面的责任。据她介绍,2015年网络大电影的全网产量达到700部左右,按保守估计,今年网络大电影产量将在2200部左右。

网生影视内容研究者刘向禹表示,中国网络电影市场正处于急速发展变化中,网络电影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今年网络大电影的投资规模基本都在80万-90万或者是100万-300万左右,比去年增长了3-10倍。今年是网络电影的爆发期,整个行业都在做调整,今后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和团队出现”。

嘉宾们还就如何在播出平台上逐步建立规范等问题展开讨论,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商务总监吴毅婵、搜狐视频前向事业部内容合作总监令狐采石、乐视微电影&网络大片主编王涵以及优酷土豆自制剧中心制片人兰勇分别介绍了各平台审核网络大电影的标准。吴毅婵表示,“爱奇艺今年将继续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但平台方会制定规范,对合作电影进行相关审核,无论是从制作上、题材上还是内容上。希望能引领网络大电影走向更健康的方向”。

金融资本。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增,各类金融资本涌入电影产业。本届电影节上,“从电影到泛娱乐,资本大风口在哪里?”“资本新玩法、影视新风险”“文娱金融众创生态高峰论坛”,以及“跨界与融合——中国电影投融资高峰论坛”等诸多活动关注了这个主题。

4月19日举行的“跨界与融合——中国电影投融资高峰论坛”,以电影项目投融资和电影公司投融资为核心,邀请国内外电影投资机构、金融单位、影视制作公司、宣发公司、大数据公司,以及电影主管部门、协会、影视法律机构的负责人,结合近年各类资本跨界电影项目和电影企业,并融合到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的实例;聚焦境内外各类资金、各类机构参与中国电影生产各环节的具体合作模式。

论坛内容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各类资本跨界与电影融合,合力发展电影产业;二是电影项目投融资中涉及的联合投资、完片担保、版权质押、版权融资、预算成本评估及风险控制、电影赞助植入与授权合作、衍生品开发等;三是电影公司常见的私募股权融资、银行贷款、新三板、上市、众筹等投融资方式。从不同维度探讨论证既能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又能确保依法合规的各项举措和模式。

商业电影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1999年的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一系列专为电视而拍摄的新形式电影——“电视电影”。从此,亿万中国民众步入了“打开电视看电影”的时代,电视也逐渐成为广大民众进行电影观赏的最直接、最便捷、最广泛的收看方式。本文将对中国电视电影电视化生存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电视电影”;电视化;生存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峥嵘岁月,一代代中国电影观众,在大银幕前共同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电影技术不断发展,从胶片到数字、从院线到家庭,逐渐诞生出新的电影传播形式——“电视电影”,对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与定位

(一)起源

中国电视电影的起源首先应追溯到电视业的发展。1960年代,电视业首先从美国开始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而在此之前,电影行业早已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为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视台设法向电影公司购买电影版权以在电视上播放。基于此,将电影从大银幕上转移到电视荧屏上,将观众从电影院转移到家庭。因电视与电影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导致电视行业纷纷以低成本制作兼具电影艺术特质的电视节目,电视电影便应运而生[1]。至1990年代,电视电影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获得蓬勃的发展,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此时的电视电影事业才刚刚起步。

(二)定位

关于电视电影的定位,业界保持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电视电影在本质上属于电影,但在播放形式上与影院电影有所区别。持此观点的人们一般认为,电视电影与电影的区别在于电视是电影的后电影市场,但却是电视电影的主要市场。第二种意见认为,电视电影只是一种节目形式,其本质为在电视上播放的节目,由于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所以与在大银幕上所播放的电影具有一定的区别。第三种意见认为,电视电影既不是电视,也不是电影,而是将两种媒介加以融合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电视电影的电视化生存特征

(一)电视传播的广泛性要求

1.广泛性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电视的传播逐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因此,电视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在电视业较为发达的西方國家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可达到100%,放下开阔的平原地区不说,就连相对闭塞的山区与荒凉的沙漠都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

2.题材多样化

回顾近十多年以来我国电视电影的发展历程,众多的电视电影有着较为丰富的题材与类型,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时代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其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电影作品占总比重的80%,古装武侠电影作品约占总比重10%,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占5%,拥有众多题材与风格的作品,如古装、武侠、战争、奇幻、体育、风光、历史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就作品类型占市场的比重来看,当数现实题材的电视电影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3.内容通俗化

由于电影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视觉表现形式,在表现内容与主题上往往会与观众拉开一定的距离,用以满足广大民众的观影体验。但电视是一种时尚、通俗的大众化的传媒。基于此,电视所播放的内容应具备生活化与大众化的艺术审美特点。因此,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表现形式之一,也应符合电视传播媒介的发展特点,具备大众化与生活化的特点,用以满足广大民众的观影需求[2]。

(二)电视传播的即时性要求

1.即时性特点

电视利用电磁波为媒介进行信息传输,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相当于每秒可绕地球七圈,加之人造地球卫星的运用,电视可在瞬间将信息传遍整个地球,时间与空间间隔接近于零。基于此,电视因其快速传播信息的能力,获得了传播的即时性特点。电视电影的传播即时性的特点使得电视以快速的传播速度将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及时传输给广大民众,令广大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信息,从而促进民众对社会中的大量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上述为电视传播的即时性特点的优点所在,当然这种即时性的特点也有其缺点所在,那就是电视所传达的信息无法达到像书本一样的反复阅读与观看,这是电视传播的时效性特点所决定的。

2.新闻性特征

考量美国的电视电影的发展历史,其题材与类型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如肥皂剧、情景喜剧及普通系列剧,其中大多数并非原创之作。当前阶段的电视电影的剧本由编剧进行原创的作品已少之又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对某类型的传记、小说、著作、新闻报道或报告文学的改编。正如上文所述,由于电视电影所具有的大众化、生活化以及通俗化的特点,与现实中的人物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其剧作者并未想过要将自己所创作的剧本打造成经典的传世之作,但大部分的电视电影作品与时下的热点事件的结合较为紧密,使得电视电影具有较强的新闻性特征。

3.制作要求

上述文章中提到,电视传播具有即时性与新闻性的特征,上述特征要求电视电影在选择题材与内容时,应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审时度势,将电视传播的即时性与新闻性特征充分发挥出来,讲当前阶段的社会热点事件充分加以利用,经过认真的筛选与鉴别,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题材与内容作为电视传播的素材。另外,还应注重播出的及时性,要在制作周期上做到及时、迅速、不可错过最佳的播放时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已度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本文简要分析了电视电影电视化的生存特征,从起源、定义及传播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述,为专业人士提供借鉴,以期望我国电视电影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论中国电视电影电视化生存特征[D].西北大学,2009.

[2]刘天灵.电视电影的艺术特点分析[J].文教资料,2012(27):165-167.

商业电影论文范文第5篇

《海洋之歌》这部动画电影是由汤姆·霍尔所导演,整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近代欧洲动画电影所具有的文化艺术风格。实现了爱尔兰文化与现代电影的融合,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极深的民族艺术内涵。同时,独特的美术风格,也成为了这部影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海洋之歌》是欧洲动画电影的典型代表,整部影片采用的是复杂的手绘形式。通过与传统的动画电影的对比可以发现,《海洋之歌》与其他成功的手绘电影一样,都采用了中心表达形式来进行影片内涵的表达。从整个影片的内涵来进行研究,影片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手绘的古拙感,让导演所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与自然诉求。这部影片的导演出生于爱尔兰,这是一个风情如画、四面环海的岛国。所以其民族文化以及风情特色等艺术特征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有着极大的联系,从整部影片向观众所展示的蓝天、大海等元素可以充分地说明这点。我们再通过对《海洋之歌》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影片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边,其所有的生活方式以及每一个生活片段,四处蕴藏着海洋的魅力。在进行动画展示时,导演采用的是以手绘的方式进行表达,把大海的动人情怀向观众们展示的淋漓尽致。此外,《海洋之歌》在进行创作时,以较为鲜明的对比方式,把极为恶劣的污染环境与影片中主人公的居住环境进行了对比,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人文自然观念。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采用了拟物化的形式,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可以通过影片能够找到自我感知。比如在《海洋之歌》中,导演以悲伤的泪水汇聚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工业对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及对破坏人们生活的和谐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控诉。

一、《海洋之歌》的民族艺术风格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了当前电影行业的第一准则。许多动画电影开始向商业化动画电影的方向开始发展。但是从《海洋之歌》向观众所展示的艺术风格来分析,影片的画面以及配乐都深度地展示出了爱尔兰的传统民族艺术特征。在整部影片中,许多细节把欧洲极具价值的民族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刻的展示。比如《海洋之歌》影片中出现的猫头鹰女巫 Macha,在欧洲神话中其本身就是长辈的定义,同时女巫的儿子Mac Lir的人物设定,向观众所呈现的是欧洲电影的民族风格。[1]通过极赋拟人化的表达形式,能够让观众在进行电影欣赏过程中,跟随着剧情的发展来进行合理的关联想象,从而实现了观众对这部动画影片内容的认知。此外,通过对《海洋之歌》所陈述的内容来进行分析,影片中出现的两个悲惨的家庭,主线是从母亲的难产而亡开始。由于妻子的身亡,导致了丈夫陷入到了极度的悲伤当中,每天都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在之后所发生的故事,从猫头鹰女巫的出现有了新的转折。在其与孩子奶奶的坚持下,他们一致认为应该把孩子带离其父亲身边,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对于传统的欧洲民族艺术风格而言,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影片最终,女巫和孩子奶奶都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并且在影片中孩子以自己的真挚情感以及富有民族风格的歌声打动了每一个人,把整个故事的主线衬托出来。应该说,《海洋之歌》这部影片是通过传统民族风情与爱尔兰神话故事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部电影,这样的一种完美结合为整部影片的玄幻色彩增色不少,同时也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温情,这样的一种影片表现方式正是现代欧洲影片民族艺术风格的精髓所在。

二、《海洋之歌》的美术风格

(一)冷暖色调交替,便于观众对影片主题的领悟

电影在进行创作的初始阶段,会针对市场进行专业的市场定位,不同的电影类型都会有不同的接受人群。例如爱情类型的电影,接受人群主要是以恋人、情侣较多,科幻类型电影,接受人群主要是以科幻迷为主。对于《海洋之歌》这部电影,应该把其归类为童话类型,整部电影的受众主要是以儿童为主。就当前的市场而言,以儿童受众为主的电影越来越多,而且也不乏优秀作品。目前,电影市场上的这类电影层出不穷,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就当前的电影市场而言主,儿童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市场,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该类型的电影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许多电影制作者已经注意到了其受众人群的特征。因此,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如果想要让其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非常困难,只有通过在影片中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才能够让儿童在观看影片时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儿童电影在呈现时,需要把握好色彩的表现形式。[2]《海洋之歌》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正是能够完美地体现鲜明的美术风格,把影片中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海洋之歌》在表现色彩时,把其影片中重要的场景以及人物形象进行了设定,并且整部影片以冷色调为主,以冷暖色调交替的形式把影片所需要表现的内涵以及主题进行了展示。从这部影片的名字可以看出,整部影片所要讲述的是与海洋相关的故事,因此导演在进行影片制作过程中,选择了蓝色这种冷色调为影片的基本色,中间渗透进了深蓝色、墨蓝色和深灰色等色彩,让整部影片的色调呈现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这种刻意营造出的氛围与大海的波澜壮阔以及海洋给人们带来的神秘感相呼应,让影片的主题能够得到诠释。此外,《海洋之歌》这部影片也大量地应用了暖色色调的色彩,在导演以及制作团队的精心策划下,对于暖色调的应用把握得非常到位。这样一种冷暖色调相交替与结合的表现形式,更好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加深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印象并能够更好地对影片的主题更深地领悟。同时,由于《海洋之歌》的表现形式是手绘动画,这样的一种特殊载体,让影片的色彩成为了观众所关注的焦点,成了这部电影色彩取胜的关键。因此,色彩表现在《海洋之歌》这部影片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其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通过色彩呈现,让这部影片给予观众的冲击力非常强,让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直观印象得到了加深,从影片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第二,通过色彩呈现,让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情感得到了全面的诠释。[3]例如在电影中只要涉及到反面角色时,都会采用冷色调来进行描绘。再例如,当影片的剧情发展到紧张时,会采用黑色以及灰色来进行呈现。这样的一种色调的交替与融合,让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可以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情感更好地区分,让儿童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加大了对其吸引力,能够对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寓意更好地领悟。

(二)突出的尔兰风情,给予观众震撼

相关研究人员对《海洋之歌》进行了分析,与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进行了对比后发现,这两部电影在主题以及向观众们所讲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部影片的导演也公开表示在制作《海洋之歌》时,受到了宫崎骏作品的许多启发。在《海洋之歌》这部影片的表现内容上,与《悬崖上的金鱼姬》不同之处在于整部影片中呈现出了深厚的爱尔兰艺术风格。整部影片中有许多内容向观众们展示了爱尔兰特有的文化,将其国家特有的壁画以及传统文化展现出来。这部影片以手绘形式把爱尔兰不可复制艺术元素展示于观众面前,同时把带有当地民族风格的文化向世界观众展示。此外,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爱尔兰民间传统元素,通过手绘形式把爱尔兰传说改编成为如此经典的动画影片。例如,在这部影片中向观众们讲述了“海豹人”的传说,让这部影片增添了一定的宗教元素,同时也成为了这部影片的制作灵感。通过对之前电影的分析,一旦影片内容向观众展示宗教以及神话元素,整部影片就会充满了一种神秘感。《海洋之歌》中以手绘技术把人物、场景等影片中的元素精美地展现出来,为所讲述的神话传说添加了更多的神秘元素。应该说,这部影片向人们所讲述内容并不没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手绘形式所展现的仙境般的童话世界,会这部影片的奇幻风格增色不少,从视觉上给予观众更大的冲击。同时,这部影片的导演借鉴并延续了《凯尔经的秘密》的美术风格,在整部影片中展示了许多的宗教符号,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几何图案以及抽象图形把爱尔兰的地方民族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点可以从影片中的场景设计就可以看出。[4]例如在影片中以独特的爱尔兰美术风格,向观众展示了许多的场景设计,把爱尔兰这个面临大西洋的国家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用大海的主题向观众们讲述一部令人震撼的传奇。正是这样的创作背景,大海成为了整部影片的文化根基,同时也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主要场景。此外,在这部影片中还大量的借鉴了欧洲早期装饰画的美术风格,让这部影片具有了一定的梦幻色彩,把天真烂漫的色彩渗透到整部影片当中。《海洋之歌》之所以成为了电影界的传奇,除了其通过手绘二维动画形式进行制作之外,还因为其影片以独特的美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点成为了这部影片成功的两大因素。可以说《海洋之歌》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水准,也没有较大的场面给我们震撼,但是影片却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轻松与美好,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结语

总而言之,《海洋之歌》在制作过程中,以繁杂的手绘技术把现代动画与爱尔兰传统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海洋之歌》这部影片不仅具有了爱尔兰的民族艺术特征,同时也为其影片增添了许多艺术内涵。此外,《海洋之歌》中还融入了许多的亲情以及家庭元素,这也是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周玫.《海洋之歌》的画面风格与人物造型[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3):186-188.

[2]陈雪梅,梁苗.从《海洋之歌》与《辉夜姬物语》探析动画艺术的民族化风格发展[J].电影评介,2015(9):87-89.

[3]秦真园.从《海洋之歌》看传统手绘动画的“本真”[J].青年文学家,2015(11):92-94.

[4]赵莹.谈《凯尔经的秘密》的装饰风格画面构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32-134.

商业电影论文范文第6篇

电影《音乐家》由著名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创作,由胡军、艾特占诺夫、加佐别可娃、袁泉主演。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冼星海传奇人生与最后岁月,也让人更加理解音乐对电影剧情叙事与美学风格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电影以中国音乐大师冼星海为原型,讲述他在阿拉木图隐姓埋名的创作经历,虽身在异国他乡与饱受挫折,却依然心系祖国与人民的前途命运。作为一部反映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真实生活的电影佳作,既有冼星海先生创作频率最高的《黄河大合唱》组曲,也有哈萨克斯坦民族的《阿曼盖尔德》以及中哈交融合创的音乐作品。

音乐美学对于电影而言是锦上添花,电影艺术的音乐美是经典作品的成功要素,也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追求品质。我国学者石红雨认为,“在一部电影中电影音乐是灵魂,影片画面是身体,只有将电影音乐与其画面完美交融才能够向影迷们呈现具体的音乐美学的感受”[1]。波兰音乐家卓菲娅·丽萨认为,“通过对电影的视觉画面和电影音乐的听觉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研究电影音乐美学,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一地考虑电影音乐自身的美学意蕴,而是将电影画面与电影音乐本身相结合,来思考电影音乐美学的所在之处。”[2]

一、故事叙述与艺术风格

冼星海先生因战争回国困于哈萨克斯坦,却一心不忘祖国,用音乐为祖国抗日战争呐喊助威,充满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冼星海先生创作的组曲《黄河大合唱》极大鼓舞了处于艰苦抗战时期的亿万中国人民,唤醒激励千万有志青年为祖国独立而顽强斗争。在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凭借自己的才华结识了哈萨克斯坦的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两人惺惺相惜,建立友谊深厚,他们的音乐作品让不同的民族团结凝聚一起,共同克服战争困难,成为音乐无国界的经典模范。

音乐对故事叙述的节奏推进具有连接作用。在《音乐家》的影片中,有很多著名的歌曲,特别是《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国经典歌曲而载入历史。影片《音乐家》的情感主题,既有冼星海对祖国抗战艰辛的鼓舞和爱国之情的抒发,也有对命运颠沛流离的感慨,还有对才子薄情的叹息,更像自身流离国外而无法回国青年的命运惋惜。在影片的开始场景,冼星海先生在莫斯科的战火纷飞里处理着胶片,此时的电影配乐低沉且慢节奏,让观众在慢节奏的音乐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斗争,进而产生情感共振。随着剧情故事的推进发展,冼星海先生在哈萨克斯坦的处境越发艰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对妻女的想念也越发深切。剧情整体气氛也愈发压抑低沉,音乐格调也轻柔慢进,轻柔的配乐与压抑的情感相结合,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心底深藏的柔情忧思。随着故事情节的升华发展,主人公的回归之情越发强烈,对自己妻女的深情眷恋也接近爆发点,这时影片画面中穿插了很多冼星海对国内抗战时期的思念回忆,同时映衬在国内的冼星海妻女对丈夫、父亲的思念归盼。电影画面和音乐氛围的双重烘托,升华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抒发,让观众感同身受而潸然泪下。

音乐对故事主题的视听传播具有扩张效应。电影画面本质是一种视觉艺术,而电影音乐被视为一种听觉艺术,电影中不同的声音与画面兼容,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效应。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的连接方式通常为音画同步和音画不齐两种类型。音画同步时,音乐与电影画面情绪保持一致,起到烘托、渲染画面和深化主题的作用;音画不齐时,电影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与电影画面中的表现相反。通过这种对比反衬达到烘托电影情感的扩张作用,这种音画不齐的方式因其手法的强烈反差性,往往能够营造出震撼的视听效果。在影片中,一首冼星海创作的交响乐《阿曼盖尔德》完美地诠释了他的创作风格,歌词大意:“起来,伟大的国家,做决死斗爭,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不让邪恶的翅膀,飞进我们的国境,祖国宽广的田野,不让敌人蹂躏……”这首交响乐鲜明地传播了他对法西斯战争的痛恨、对正义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对个体命途多舛的人生叹息、对家庭温暖的深切怀念等,让人精神振奋,也极大提升了视听传播效应。

音乐对故事插叙的镜头切换具有对照突显作用。电影中有一首插曲《只怕不抵抗》,它的运用也十分巧妙,给人深刻印象。在电影中,冼星海耐心教哈萨克斯坦小姑娘卡丽娅唱其编写的歌曲《只怕不抵抗》:“吹起小喇叭,哒嘀哒嘀哒!打起小铜鼓,得龙得龙咚!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小姑娘一句句唱着冼星海编写的歌曲,因为长期相处,卡丽娅也亲切地称呼冼星海为“阔克”(哈萨克人对最亲近长辈的称呼)。其实,把他当成准父亲的亲切呼叫,清甜略显稚嫩的女童声,生硬蹩脚的汉语让观众不由莞尔,从冼星海先生看着小姑娘的眼神里感受到他对自己远方女儿的深切思念。电影镜头有意切换:两个可爱的小女孩,还有两个成年女人,身边的达娜什与远方的妻子……我们看到在中国延安的窑洞里,冼星海的小女儿冼妮娜也在妈妈跟前唱着爸爸编写的《只怕不抵抗》,在冼星海在国外流离失所的日子里,远在家乡的妻女也在思念着他。一个平行镜头,两个女孩不一样的声音同唱一首歌,别出心裁的镜头切换结合打动了观众的内心情感,这样的催泪场景让无数观众难以忘记故事亲情与配乐歌曲,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电影音乐与故事画面结合所展现出的中哈友谊。

二、艺术维度与审美价值

电影《音乐家》的成功创作还源于艺术作品彰显的美学风格,世界民族不同而风格不同,但审美是人类交流传播的共同语言,电影的美学风格成功源于艺术创作维度的新拓展。

音乐艺术的民族美是特色要素。在全球文化融合发展趋势中,利用电影艺术传播展现中国音乐艺术美,一个绝佳的方式就是把中国古典民俗音乐作为配乐,好莱坞倾力打造的电影作品《功夫熊猫》系列就是成功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性是中国电影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石灵魂,也是展现自我美学的绝佳利器。要在电影作品展现中国音乐艺术美,首要方法就是紧紧抓住自己的民族特色,巧用中国古典乐器,挖掘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呈现我国古典音律之美,创建中国气派的配乐歌曲和音乐美学。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黄河大合唱》组曲、《只怕不抵抗》等音乐都是利用中国传统的笛箫、鼓、琵琶、古琴等乐器,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国美学气派。中国音乐作为电影作品的配乐,既可以连通人心,还能丰富艺术内涵,呈现浓厚韵味的美学品质。电影中还有《敕勒歌》《古诗情别》等歌曲,都以中国传统的经典诗词为基础改编,新调旧词的创新演绎别具一格,既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的古色古香,还传播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民族风。

音乐艺术的真善美是核心品质。在《音乐家》中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展现真情性与真善美,从而起到对电影剧情、叙事节奏的推动作用。从故事叙述的传播视野看,“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的友谊基于对艺术和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对各自国家与人民的无比热爱。两位音乐家在战争年代、艰难岁月中相互帮助、相互激励,这种精神正是扩大两国人文合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很好地珍惜彼此友谊,并将这种友谊发扬光大,使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将友谊传承下去。”[3]在音乐情感主题的背景下,《音乐家》选择了画面和音乐的双重衬托,《黄河大合唱》与《阿曼盖尔德》成功将国家情感、个人命运、家庭温情等巧妙融合,配合闪现冼星海在他乡颠沛流离的生活镜头、中国抗日战斗的特写镜头、远在中国的冼星海妻女的家庭镜头,多重叙事线交织突显,推动了整部电影叙事的高潮发展。

音乐艺术的意蕴美是中国气派。在《音乐家》中的电影音乐很多融合中国传统美学色彩,这些中国的美学元素运用成功巧妙。在影片的音乐演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传统乐器的身影,演奏组曲《黄河大合唱》时用到的古琴、古筝、鼓、二胡等;在电影音乐的歌词里看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美。冼星海先生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敕勒歌》以中国传统诗词《敕勒歌》为模板,展现出粗狂、豪放的风格,这是中国意蕴美在音乐作品的成功运用。冼星海先生还以新曲改编唐代李白的《忆秦娥》、宋代吕本中的《采桑子》、宋敦儒的《杨柳枝》、清代彭羡门的《竹枝词》等几首古诗,深切谱写和抒发了对亲人的离别之情。电影《音乐家》既展现了中华美学文化的古色古香,也传播了中国音乐艺术的意蕴美。

三、民族风俗与文化传播

电影《音乐家》中的歌曲《黄河大合唱》《阿曼盖尔德》既是音作艺术的杰出佳作,也是反映民族文化风格的优秀作品,电影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艺术融合,正成为当下影片创作的新思潮。

电影歌曲与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如《黄河大合唱》之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九曲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奔腾向前与滋润万物,也是中华民族风俗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成为中华民族气势磅礴与自强不息的文化风格。电影歌曲与民族文化的穿透力。《黄河大合唱》能成为经典名曲的核心是艺术作品的时空穿透力,而不是应景式或者口号式的作品,它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殊死搏斗的艰难岁月。抗日战争胜利已有70余年,但每个中国人只要唱起这首歌,就能遥忆起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黄河边的丰盛高粱,美丽的青纱帐,勇敢的中华健儿,挥舞大刀长矛,奋力抵抗日本侵略军,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曲《黄河大合唱》与《阿曼盖尔德》这样的优秀作品,“它似乎渗透着某个事件,但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背后留给人们的情感印迹,这情感可以穿越时空,保持着一种强烈而广泛的流传能力。”[4]

电影歌曲与民族文化的创新力。作为中国伟大的歌曲家,冼星海充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各地风俗文化,进而创新创作,创新也是冼星海成为杰出音乐家的核心秘诀。他在阿拉木图短短的五年,就创作了《黄河大合唱》《阿曼盖尔德》《中国狂想曲》等多首名曲,这些歌曲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呈现,也有西方音乐的艺术展现,还有中西交融的艺术佳作,体现了优秀音乐的成功魅力。《中国狂想曲》“根据歌曲的主调加以变化,利用各种西洋乐器的特色去表现中国作风。这是一次狂想曲形式的尝试。如果中国作曲家仍没有狂想曲的出现,则这首管弦乐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应该是第一首。”[5]

结语

中哈两国友谊深厚悠久,不仅在古代通过丝绸等物质来交往传播,也在现代通过音乐艺术来增进情感,更在当代通过电影艺术提质呈现。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故事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播典范,这既是美丽感人的历史故事,也是我们新时代需要发扬光大的艺术创作动力,期待谱写更多优秀的中哈艺术佳作。

参考文献:

[1]石红雨.电影电视剧音乐的美学特质及审美[ J ].北方音乐,2017,37(11):236.

[2]严琦.浅析电影音乐的美学意义[ J ].黄河之声,2016(21):125.

[3][哈]谢里克·朱班迪科夫,沈健.展现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画卷[N].人民日报,2019-05-05.

[4]陸正兰.歌词艺术十二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00.

[5]冼妮娜.冼星海:最后五年的艰难岁月[EB/OL].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新闻网,2018-03-05.

上一篇:供应年终总结范文下一篇:应收会计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