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

2023-09-22

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1篇

【摘 要】推进经营转型已成为邮储银行的战略选择,对于各层级经营主体来说在新的背景下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突破口之一就是要全面实施综合营销,本文对邮储银行实施综合营销的背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思想理念、营销体系、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实施综合营销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综合营销

在金融监管趋严、信贷规模从紧、金融消费升级、融资需求脱媒的新形势下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已成为邮储银行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而对于邮储银行各层级经营主体尤其是处于营销体系龙头地位的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来说在新的背景下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突破口之一就是必须全面实施综合营销,尽快使业务经营由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向资本节约型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由原来的“做业务”向“做客户”转变,努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一、实施综合营销的背景分析

综合营销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营销、单一产品营销而言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各种产品、各部门联动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市场营销方式。实施综合营销是邮储银行尤其是各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内外发展环境要求、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和现实选择

(一)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要求转变增长方式

当前银行业监管日趋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战略转型,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切实加大经营结构调整的力度,实现经营发展模式和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推进战略转型就成为邮储银行尤其是各级经营主体必须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实施综合营销使效益增长速度高于规模增长速度,使规模增长速度适应资本约束的要求,最终达到经济资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是全行深化经营战略转型的必然路径选择。

(二)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环境要求转变营销方式 从同业竞争环境来看,银行业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分化、组合全方位、深层次的竞争特点更加突出,对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金融供

2 给与需求环境来看近年来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迅速,大量资金脱离传统的银行媒介进行体外循环,银行对社会金融资源的控制力度正在逐步地减弱,投资主体、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正在弱化,客户的金融需求也正在经历从单一的存贷和结算等传统需求向资金、结算、理财、避险等“一揽子”服务需求转变,从大众化需求向个性化需求转变。金融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内外环境下邮储银行应顺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联结城乡的优势、网点网络的优势加快业务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综合营销和精细化管理之路推进业务经营转型

(三)传统的营销方式已不适应业务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个人营销为主的方式带来了资源重复、分散和低效使用等问题,限制了资源整合和团队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越来越注重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化服务,以实现其价值的保值增值的目的,以存款为中心的单一营销模式和以单一资产拉动存款的营销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通过专业营销团队大力实施综合营销,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相互配套的综合产品和服务,才可能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提高业务的综合收益水平。

二、对影响综合营销成功实施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邮储银行高度重视营销理念的更新,采取了很多

3 有力的营销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但仍有部分行在综合营销的思想认识、体制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一)对综合营销的认识不够缺乏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一方面部分营销部门和客户经理仍然习惯“单打独斗”,营销目标单

一、营销联动不到位,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部分经营行和客户经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短期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偏重于眼前的存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等计划指标的完成,有时甚至实行“一锤子买卖”忽视了客户维护与培养的长远责任影响了银企关系的持续发展。

(二)对客户的研究不够,缺乏了解客户的主动性和深入性。一方面尚未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在客户信息的收集上,有的只重视存量客户信息忽视了潜在客户、目标客户信息的主动挖掘;有的只重视存量客户的基本信息收集,但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少有的还缺乏更新;现有的客户信息分散在多种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不统一,客户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共享性不足不能为实施综合营销提供有效的客户信息基础分析,另一方面对客户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不够,受人员素质、技术等条件限制,对客户的潜在价值、发展走势缺乏深度研究,不能为服务模式创新和产品个性化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使营销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4 (三)营销体系不完善营销团队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专业化营销团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目前的客户经理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缺乏有专业特长的高素质客户经理,营销团队缺乏“领军人物”,营销团队整体战斗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客户部门与后台部门、上下级行之间的协同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行在客户营销中存在职能不清、分工不明、配合不够、效率不高等问题营销合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综合营销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部分支机构在对客户经理及营销部门的激励上还缺乏一套市场化的内部考评和激励机制,尤其在经营及营销层次不断提升、参与综合营销的经营单位及人员较多的背景下,如何对主办行、协办行及客户经理(团队)的营销工作、营销业绩进行有效的考评和激励,以协调多方关系并调动积极性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认真解决,能否从思想意识、营销体制、考核激励等方面取得突破,是能否成功实施综合营销、推进经营转型的关键所在。

三、在新形势下实施综合营销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对策思考

(一)思想转型是成功实施综合营销的基础,全面实施综合营销推进经营战略转型首先要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型

一是要加强营销理念的培训和教育,要重点加强各级领

5 导干部、客户经理的营销理念、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着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大局观念,强化先进营销理念对营销行为的引导作用,并尽快转化成营销成果。当前尤其要改变以前那种“就客户谈客户、就业务谈业务”的单一产品销售、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经营思想和营销行为模式,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经营理念,并切实体现到营销活动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中去。

二是要注重在营销中始终融入“进步与您同步”的理念,要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设计服务流程和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通过各类业务和产品包括保险、个人理财、常年财务顾问等综合服务,真正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增值并且创造性地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在帮客户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建立互需、互求的长期而稳固的伙伴关系,实现客户综合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化。

(二)研究客户是成功实施综合营销的前提。“了解你的客户”是实施综合营销的前提条件,否则营销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实施综合营销的全过程中必须持续地关注、研究目标客户,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特定的营销方案。

一是要下大力气研究和探索行业性、系统性、重点性客户的特点,研究分析该类客户的业务链条和资金流向,把邮储银行的业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尽可能向链条的两头延伸,做

6 大客户群体、做长业务链条、做出业务特色不断扩大我行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度提升客户忠诚度。

二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客户进行重新整合,按行业、系统、专业进行排类分队,有针对性地组建专业团队综合各种业务功能和产品特色,按照“五定”既定目标、定方案、定人员、定进度、定责任的要求实施全面的营销方案和服务方案逐步渗透逐步突破确保成效。

三是要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数据库。要高度重视客户经理、柜面人员的信息收集作用,多渠道搜集客户资料、客户消费偏好、经营特点及其历史交易记录,并按照“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原则来整理、集成,并有机整合客户信息资料建立和完善以客户为核心的,包括账户、交易情况和个人资信在内的完整信息库,并形成完备的信息传递、沟通和共享制度,要在二级分行以上营销部门专门组织人员对客户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对客户需求信息的分类整理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分析、客户对银行综合贡献度的评价等,充分地了解客户、发现客户从而为实施综合营销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的营销体系架构是成功实施综合营销的重要支撑。综合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内部运行顺畅、功能完整的营销体系支撑,全行上下必须整体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打造一个职责分明、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营销体系,

7 才能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首先一级分行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要成立专业团队,集中专业化的人才采用专业化的手段实行专业化的服务,一方面要直接负责对行业性、系统性、垄断性、集团性和特大型客户,实施专业化营销和开发提高营销层次为其量身定做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并牵头组织和协调各经营单位之间的营销工作,实现上下级行的营销联动,另一方面一级分行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特征和态势的深度研究,及时收集各行业的客户信息研究其内部管理、资金运营等方面特点和共性,并提出相应的营销及风险防范策略、建议供有关营销部门和营销团队参考,为提高市场营销的整体水平和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二级分行要尽快转变为基本经营单位,要加强以行领导为首、各前台部门参加的营销团队建设,突出加强团队的协同能力和战斗力,加强对源头性、龙头性客户的营销和维护,要切实改变过去依靠客户经理单兵作战的方式,根据客户业务特点组织营销团队集中资源持续营销,实现重点突破带动业务的整体发展,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项目)的特点,采取内部招标的方式确定牵头部门和单位进行相互协作式的营销,为全行开展综合营销创造良好的环境。

再次支行要成为综合营销中的“服务窗口”。各支行要为全行的综合营销提供服务支撑,承接上级行对行业性、系

8 统性客户的总部营销成果,如提供代收代付、资金归集等服务充分体现邮储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各支行要围绕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特点,加强对辖内支柱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当地优质个人客户的开发、营销和维护,并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特点,积极探索特色营销之路,按照“一地一策”的要求打造差异化经营的特色支行。

(四)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持续推进综合营销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对综合营销定价管理和考核,综合营销的目标是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收益率,必须保证在对客户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定价配比上进行综合测算无效益的营销坚决不做,尤其是对客户进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综合营销时要注重对负债和资产价格的匹配,存在收益缺口应通过提供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弥补,切实提高综合收益率在实施综合营销过程中,各前台部门、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和客户经理(团队)要对同业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授权范围内科学合理地定价,并将产品定价水平、综合收益状况作为参与部门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是要完善团队激励机制。综合营销最终必须靠营销团队来实现,因此在营销激励上既要准确度量和合理考核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和经营业绩,保护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团队,持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要在政策上保护和引导团队营销,充

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2篇

1.人力资源和薪酬体系的混乱.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不管是高层,中层,还是底层员工.不论关系介绍还是市场招聘.对于人员的能力或潜力发挥和收入的满意度是招聘的重点关注问题.可我们还是以流程银行自居,但招聘和辞职流程拖沓.同职级收入差距较大,不论能力只论关系严重.外籍和外地优秀人才没有施展的舞台.从人员进入的那时起已经埋下祸根.同时所谓的绩效考核工资制度和苛刻的限制性禁业条款(进来后才知道,条款内容根本在签合同时不知道),使很多优秀人员离开后,对渤海银行产生厌恶.该条款没有保护人员的流失,反而造成市场口碑的损坏.分行招聘的困难不仅是收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家银行有没有信心,和什么人共事!

2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混乱.如果流程银行合规银行是我行的经营理念,那么在风险的控制和产品的设计中,必然会有它的特色.可今年风险的逐步抬头,恰恰说明我行的风险和合规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另外好的经营理念必须有好的管理体系和工具去执行.我无意去诋毁从渣达银行引入的事业部制,但小银行需要有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是否外籍人员了解国内复杂的市场和监管,请领导考虑.对于工具的使用,我们能理解创业三年行里资源和投入的困难,但对于系统平台和流程管理的建设我真的无语,还不如非金融行业的民企!效率和稳健是经营理念中最对立的两面,但也是企业经营的策略.如果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的话,请考虑组织和系统的使用!同时一个来自280个不同单位的银行组织,文化建设非常困难.但人心都是相同的,希望我们的银行好起来.文化建设需要先有将,后有兵.在和其他银行讨论招商银行的成功时很关键的一点是平等的沟通,客观的沟通.这方面我行做的非常差!国有习气和外方优越歧视的心态,造成我行奇怪的文化.自我的满足和官阶文化已经形成,对于一个新银行而言是致命的!

3坦率的说我行优秀人才并不多,三年来也形成了不少"奇怪"的中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一般,晋升却总有安排.而外部人才的融入必然有问题.请先打扫好庭院再请佛龛吧.

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风险;小额信贷;免费论文

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从供给的度来说,农村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覆盖率低,有的甚至是空白。竞争也不够充分,在针对农户的贷款方面,现阶段只有农信社在做。邮储银行的农户贷款也才起步。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需求之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低,或者服务质量与素质相对比较差;服务种类也比较少,信用环境不好,信用制度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于2006年底做出了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九十多家村镇银行已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占到60%以上,一半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过了盈亏平衡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而另一方面,又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更关键的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村镇银行要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非常之多。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6.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不良率27.1%,农户贷款不良率12.8%,均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7.5%的水平。涉农贷款不良居高不下以及其发放不足量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3)信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另外,中国一向将扶贫作为慈善事业,农民已经习惯不归还扶贫贷款,信用环境较差,商业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很大的操作难度。

4)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

中国现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一些信用社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仅考核农户是否有欠贷和村组提留及税费的情况,没有考察农户的资产情况、信用及道德水平;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档案资料不全,信用评级缺乏依据。

二、村镇银行自身优势

1、小法人优势。村镇银行是处于银监局监管下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赋予它“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短,程序简捷,在贷款审核、发放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链条非常冗长,基层机构中还有部、处、科等部门。政府赋予各商业银行总行以法人资格,分支行则在总行法人的授权下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央政府、总行法人分支行之间形成了层层的代理关系,层次过多,造成了贷款审批方面形成“时滞”,容易错过最佳的发放时间从而影响资金的盈利能力。

2、发起条件宽松。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而最低要求的“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相对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给了很多有识有志人士以“银行家”的鼓舞,从而也使得村镇银行更加贴近“草根”。

3、根基明晰,无不良背景

农商行是由农信社改制而成,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以及历史、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顽疾。而村镇银行一般由优质的商业银行发起,产权明晰,无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运作非常灵活轻巧,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能够轻装前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障碍和困境

1、发起行问题。目前村镇银行的发起主体也就是商业银行对组建村镇银行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想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组建村镇银行的速度正有所减缓。而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论各界和实业界都倡议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主体列入其中。譬如现在颇受关注的小额信贷公司转制,由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持股规定,将导致公司股权将拱手让人,阻挡了小贷公司转制热情,不利于形成一批真正的“草根”银行。

2、代理接入问题。村镇银行至今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国内结算行号难,致使无法实现在央行开户提现和同业结算,企业资金结算渠道不畅,对公结算业务受限。银行汇票业务只能通过借助别的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完成一个支付结算就会产生时滞。现在也有少数村镇银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明确符合条件到底有哪些。

3、利率问题。应该允许村镇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有适当上浮贷款利率的空间。由于大部分涉农贷款具有周转性强、期限短性质,适当调高利率既不会给贷款人造成很大负担,也可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放贷机构的积极性。

4、政策扶植问题。除对扶贫贷款和助学贷款实行贴息外,至今尚未建立涉农贷款和保险的贴息制度。村镇银行希望能够尽快得到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扶持。既然国家要求村镇银行担负支农重任,那么它在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同时就必然要做出取舍,相应的营业税等问题如果不能和现有的农信社持平,那么它的支农活动也将开展得非常困难。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比照的是其他商业银行标准,而财政对农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相比之下,这些都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看,还是从金融生态等非账务因素看,村镇银行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村镇银行。

首先是政府采取政策上的扶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人民银行应尽快帮助解决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村镇银行经营得比较好,也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就应该有资格跨区经营,有利于分散同质地区的系统风险,提高了银行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村镇银行需要中国存款保险机构。毫无疑问,存款保险制度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激励商业银行主动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但金融风险正困扰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正受到威胁,因此在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对保护家庭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对稳定金融体系,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

其次,村镇银行要注意加快完善自身水平。第一,自身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可以联合农产品公司,将农产品公司的预购销合同作为抵押品。村镇银行可以作担保,用农产品公司与农户签订的购买合同,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用应收账款抵押担保,则可以让农户手中现成的资本派上用场,这样既保证了贷款质量,又对贷款的回收期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引导农民的联保贷款。一方面可以实现村民的共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在联保贷款的同时结成风险共同体,村镇银行在这一方面要做出积极行动,引导村民交流种养经验,相互合作,共同抵御风险。这样也保证了还款质量和还款期限的确认。第三,在实际的信贷发放中,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法。现今银行贷款通常是以变现性作为房贷的标准,但是农户手中的不动产却不能象城镇居民一样作为抵押品,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建立村镇不动产担保的登记查询系统,并且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使农村房屋、土地承包权等不动产抵押更灵便。

参考文献:

1、Carter, D. A., McNulty, J. andVerbrugge, J. 2005.“De-regul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business lending perform-ance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Volume 29, Issue 5, pp. 1113-1130.

2、何广文, 李莉莉.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J], 2005, (11): 23-25

3、杜晓山. 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借鉴,现代经济探讨[J], 2005, (5): 43-46

4、孙志,韦怀.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现代经济探讨[J], 2008, (2): 21

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4篇

对银行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尊敬的支行各位领导,根据银行企业愿景和发展规划,结合网点实际工作情况,营业室全体员工希望能在“支行”这个强大的后盾支持下,通过更加合理的战略布署,完善内控及服务管理,实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忠诚度,培育新增优质客户。为支行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总结,建议如下:

一、应充分重视营业网点在机构类客户维护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单纯地“分庭而治”

以营业室为例。目前,归口支行管理的机构类客户都是历史沉淀的存量客户,而且都是存款业务,没有授信业务。其账户往来情况,存款变化情况、他行开户情况等第一手信息都掌握在营业网点中。但是因为管理口径的原因,网点人员在维护工作中参与度不高,造成了支行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和滞后。(假设,某一机构类客户,账面大量向他行同名账户付款。网点并不了解支行与该客户的沟通情况与互动性究竟如何。同时基于服务等因素,也不能过多干预。由此,因为对维护情况了解上的脱节,必然会导致客户与存款的流失。)

另一方面,在网点拓展新增机构客户时,如果没有支行的支持,也必然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想要争取一个优质的政府类客户,单纯依赖产品和服务是不能够求胜的。因

为这类客户对产品没有过高要求,同时他到哪里都会享受到优于普通客户的服务。想要新增一个机构客户往往更需要依托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和其他因素。所以当营业网点发现了线索时,如果没有支行的支持与配合,也很难完成。

基于以上二个方面,我们建议,在机构客户的维护工作中,请行领导充分重视网点的积极作用。同时,提供一个渠道,将网点发现的潜在机构客户,由支行带领完成营销工作,以更好地推进机构存款增长。

二、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动态的岗位配臵机制

个别营业网点因为周边环境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会有季节性业务高峰。因此,我们建议,以动态的业务量变化为依据,合理安排网点人员数量。

以营业室为例。因为毗邻城乡结合部,每年的春节后至春耕前,周边的村镇政府都要发放各种农业补贴。因此形成了业务量骤增,营业室内人满为患的景象。这段时间,我们特别需要增加综合柜员、授权柜员和大堂经理,如果人力短缺,就难以保证业务有序进行和服务质量。但是,在五一之后,农补业务逐渐收尾,我们对综合柜员的需要量也会减少。

再如,支行现在只有一个专职授权柜员,还有一名账户资料管理员辅助授权。如果在业务平峰,尚可应付。但是在账户管理业务高峰期间,比如企业年检等时段,因为要承担7个营业网点的备案工作,所以,授权工作必然受到影响。

综上,我们建议: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建立动态的岗位配臵机制,以达到最合理、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

三、加强品牌维护,树立统一的企业形象

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并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是于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企业形象是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与企业接触交往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总体印象。

品牌与企业形象是如此重要,但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却没能更好地加以利用。

在此我还想举例说明。在我们支行的多数网点中,客户取款时如果向我们要一个取款袋,如果是二三万,柜员可能会给个信封;如果是十万以上,柜员可能会给找个黑塑料袋。更为可笑的是,会有柜员热情地把自己购物后,带有其他企业标识的纸袋送给客户。虽是无意的举动,但是却在无意中失去了宣传吉林银行品牌形象的最佳机会。

我们建议,能为网点订制带有我行标识的取款袋和相关客户用品。这不是单纯地用什么袋子给客户装钱,而是为了提升企业品牌,树立我行良好的企业形象。

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5篇

金融发展主要是指金融总量的增长与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总量的变化主要指各个时点及各个连续时期内金融融资数量的比较。金融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规模和金融工具的数量的变化, 也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形式的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 金融的发展趋向于多样化, 金融机构的不断健全, 因此整个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中, 银行系统所占的比例也会呈现下滑趋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由于通货膨胀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物价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为了剔除它对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通常我们选择不变的价格作为基础, 或者先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再做价格调整, 得出其增长率。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两者相互融合、互为因果。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金融应运而生, 为经济的增长做贡献。金融还可以为经济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促进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 降低产品生产周期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的增长使得社会积累更多的财富, 而金融主要是通过对资金的运作发挥功能, 经济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一个不健全的金融体制中, 金融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表现从而造成一些破坏性的影响, 如:金融的运作不善可能会加大风险。当风险超出控制的范围时, 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 然后传导到经济危机。因此我们在重视金融系统的重要性时, 也要认识到金融可能会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并做好积极防范。

二、河南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河南省中小银行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省内各地的商业银行以及城乡信用社, 狭义上指的是各级地势商业银行。截止到2014年, 河南省的地方商业银行共有17家;2015年除郑州银行、洛阳银行、焦作银行、平顶山银行单独发展之外, 其余的13家城商行在省政府的扶持下合组成立中原银行。由于资料有限, 本文从狭义上研究河南省中小银行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 规模小

世界上前20名的大银行资产规模均在2000亿美元以上, 进入河南的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也都不低于500亿美元, 那么在河南, 目前资产规模最大的郑州银行才4000亿左右, 其他的中小银行在资产规模上不能和四大行以及外资银行相提并论。

(二) 客户竞争

有很多客户特别是县域以下的客户, 他们还没有完全接受新型的金融行业, 对于四大行有过分的依赖, 客户争揽还有很大困难;另外, 对于河南省的大型集团、合资公司, 除了四大行在揽储以外, 外资银行也在利用他们跨国经营管理先进理念与我们争夺优质客户, 目前河南省中小银行面临的客户竞争压力亟待解决。

(三)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河南省中小银行前身-城市信用社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 目前在地级市, 在县域, 尚存在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 因工作环境以及地域的影响, 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县域的管理当中。

(四) 信贷潜在风险较大

存在一些受行政干预发放贷款的情况, 风险隐患较为严重。不良贷款占比高, 股东贷款、关联企业贷款比例较高, 缺乏完整的风险管控系统, 以至于长期欠息的情况一直出现。

(五) 金融产品种类不多

虽然相对于四大行来说, 中小银行除了有存贷之外, 中间业务近几年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依旧应对不了市场的变化。目前中小银行开发的中间业务有IC公交卡、代发工资;代缴水电、暖气、燃气费;代理保险;债券回购业务;ETC办理业务等, 涉及的面也很广, 但是需要纵向深度研发。

三、促进中小银行快速发展建议

(一) 适度政府干预

良好的市场秩序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 河南中小银行的设立初衷就是能为河南的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应当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在税收上, 可以适当采用提出坏账准备金的方式来合理避税;在存款利率上, 除了允许中小银行在基准利率浮动的限度内吸引客户外, 还应当扩大中小股份制银行在使用利率工具上的自主权;在贷款利率上, 应当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力度, 使得其与大银行展开竞争;这样中小股份制银行就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存贷利率的差异化来吸引客户的眼球, 将相关业务拓展到国有银行无法涉足的领域来创造利润。政府监管部门还应健全存款保险制度来扶持中小银行, 很多中小银行, 由于进入市场时间比较短, 存在着社会认可度不高, 市场疑虑大的问题, 很多农村的储户还是依旧会选择四大行来办理业务;银监会以及财政部门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后, 可以切实维护存款人利益, 使得存款人由感性存款转变为理性存款, 最终提升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提升依法监管、科学监管的水平, 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 在制度制定上引导银行差异经营。

(二) 完善股权比例

河南中小银行大多是在省政府、各级市政府扶持的基础上成立的, 在成立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发展迅猛;我认为中小银行有必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留一定的政府股份, 维持其相对控股地位, 从而维持其组织结构和基础业务的持续稳定, 然后再考虑在这个基础之上, 适度加大民营资本的股权比例, 尝试吸引外资, 多渠道改善股权结构。

(三) 健全内部控制

中小银行应当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首先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要合理, 这些需要在成立之后的好几年内才能完善完毕, 目前很多中小银行正在积极地设立二级部, 从而更加清楚的明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和范围;其次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配备专业人员,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人文理念, 建立中小银行独有的企业文化, 建立诚信和道德观;再次树立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中层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 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股东以贷款的形式抽逃资金等违法行为发生, 可以采取限制股东信用贷款额度并加大处罚力度来防范风险;最后, 加强信息与沟通, 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 银行的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均需要及时披露, 良好的透明度可以提高自身的声誉, 可以增强社会对其接受程度, 也可以使其经营管理更加透明化。

(四) 注重高素质人才引进

在保证柜面业务正常进行的同时, 吸引高端人才, 基于国家相关标准基础之上健全人力资源政策, 合理配置岗位需求, 校园招聘时择优录取, 作为服务行业, 要选择形象好、气质好以及成绩好的学生作为面试对象, 提升服务水平;对新入行的员工要制定培养计划, 首先深入基层, 了解整个银行的业务流程, 然后按照兴趣和计划来对应培养, 储备后备干部;对于所有的领导和员工均实行考核制度, 将业绩与工资福利挂钩, 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力求进步的环境, 让每个人都有适当的压力感, 但是要掌握好度, 压力过大, 会适得其反, 还要结合解压制度, 比如说强制休假制度、带薪年假制度等等来劳逸结合;考核的同时还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让员工从被动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工作。

(五) 创新服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小银行要找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生存空间, 明确发展定位,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要求, 突出其有别于传统银行的发展特色, 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立足三农, 加大农户消费贷款以及个人经营贷款力度;给大众创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全面开展“投贷联动”;深入开展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投资策划等中间业务;融入“互联网”的元素, 大力发展微银行, 将资金到账的速度控制在以秒计算, 持续保持提供金融服务的时效性, 满足客户线上办理开户、线上查询明细、线上购买理财、线上办理永续贷、线上申请信用卡、线上积分兑换、线上享受抽奖及DIY制卡等多项便民服务。

(六) 丰富金融产品

中小银行作为河南省新型金融工具, 业务在保留传统的存贷利差基础上, 应着力创造新的产品, 增加智能机具的使用, 将传统的员工服务逐渐加入智能机器的元素, 合理规避人工费用。

在资产业务上, 应当优选客户, 做到精准信贷业务;增加信托、理财、有价证券、券商资管等投资业务, 做到风险与收益并重;适应客户融资需求, 为客户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 真正实现“投贷联动”, 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方案;利用信托将资产业务做活。

在负债业务上, 转变传统的被动负债, 丰富存款、理财、私人银行产品线, 为客户提供资金管理、融资顾问、资金托管等多项综合服务;申请央行定向借款, 直接发行债券, 积极拓展主动负债业务。

摘要:河南一直都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近几年伴随着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 河南规模大、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那么发挥中小银行在河南的金融调节作用, 对于河南金融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 剖析了河南省中小银行目前存在的困境, 基于这些问题上提出对策及建议, 希望能为金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下,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的发展上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绿色信贷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淘汰了一些落后或者不能使用的生产机能,进一步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如此,绿色信贷经由众多投资方式,将资金引导向研发新能源以及开发生态型农业领域,存量资金得以有效盘活,信贷使用率也随之得到大幅提升。

一、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使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商业银行因其获得众多绿色政策的指引,同时自身对供给侧改革的积极响应,再加之信贷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取传统信贷之精华而去其糟粕,促使信贷资产的质量不断提升。高耗能、高污染的信贷贷款逐渐减少,同时逐渐压缩发展前景渺茫企业的贷款总量,调整信贷结构,释放信贷资源,将其投放入发展环境好且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进一步加大各项贷款中绿色贷款的比重,不断优化了信贷结构。目前我国的各大银行机构正积极的完善绿色信贷体系,不断创新政策结构和服务结构,努力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着重向绿色产业发展信贷业务,降本增效过程产能,促使传统产业结构加速转型为绿色产业。

(2)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绿色信贷相较于很多国际银行,有着起步晚、发展滞后等缺陷,为了进一步加速其向国际社会融入的进度,在积极谋求同国际大型银行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中优秀的信贷政策,丰富自身的信贷经验,在深化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带动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上的向前发展,从而促使自身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促使银行声誉的有效提升。

商业银行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其经营理念除了要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之外,还需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融入其战略决策之中,通过对低碳产业的大力支持,将其合理优化配置信贷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信贷风险,对国家经济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公众、社会以及舆论媒体对商业银行做出更加客观、积极的综合评价,建立友好、互助和谐的合作氛围。

(4)促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

当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之后,会潜在的对社会产生诸多正面影响,因此为其利润空间的拓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渠道。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正处在初始发展时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的出现,以及在绿色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不断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从而绿色信贷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而其利润增长点也随之逐渐增多,达到了社会责任和利润双赢的目的。

(二)消极影响。

(1)银行利息收入有所下降。

随着绿色信贷在银行总体信贷中的比重逐渐增多,银行不得不削减更多收益更高项目贷款的比重,因此难免会影响其利息收入来源。绿色项目的盈利能力有时候并不出众,会使商业银行陷入两难抉择的尴尬处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缩减高污染、高耗能等传统企业授信额度,对其收入会产生直接影响。

(2)短期运营成本增加。

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以及结构调整改革,必然离不开对专业型管理团队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及引入力度,同时管控环境风险的能力也要相应的有所加强,以更为先进科学的绿色信贷手段辨别筛选劣质、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逐渐向绿色信贷业务倾向的过程中,其运营成本在无形中将有所增加。

二、商业银行产生绿色信贷风险的原因。

(一)欠缺完善性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对于银行的良好运作以及银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大多数以股份制为主,同时治理结构改革不充分,未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经营权和决策权的有效分离。两种权责过于集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治理机制的重要作用,由于制衡机制的缺失,会频繁发生“内部人控制”的不良现象。行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往往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在人事调配等众多事物上的话语权很大,会形成一权独大的不良局面。同时由于其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因此银行的有效经营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

(二)缺乏社会责任。

作为一种十分典型商业机构的银行,需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商业银行业务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中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上的认识有着较大偏差,对其基本内涵缺乏准确的认识。有些银行依然发放贷款给“两高”企业,这与缺乏清晰的社会责任战略目标与责任标准有着很大关系。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公众舆论压力小,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动力不足。

(三)欠缺完善的约束激励政策。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管制,企业需将更多的基金投入到环保方面,而目前相较于非常高的环境成本投入,对于企业的处罚力度不成正比。因此对于一些“两高”企业由于经济惩戒力度小,依然不按环保要求生产并从中谋取利益。而新能源、循环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改造,再加之有着比较大的发展风险以及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力度小等问题。对一些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的企业欠缺对等的经济扶持和鼓励政策,对其环保的积极性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言,绿色信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绿色信贷是一种有着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金融道路,除了对银行利润空间有着很好的拓展作用,同时通过对银行体制及政策的积极改革,银行资产的信贷风险会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但是还有着些许需要着重改善的不足之处:

(1)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之中,并将其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同时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将先进的环保理念融入银行绿色信贷改革之中,并以之为价值发展导向。

(2)绿色信贷的授权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切实做好绿色信贷的授权工作,有效防控因环境风险而导致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因此务必要讲授信工作落实好,促使绿色信贷健康发展。

(3)优化绿色信贷法律法规,并确保其正确落实,有效规避绿色信贷欺诈行为,为绿色信贷以后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加快银行信贷管理指南的建立,并确保其有可操作性。国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有着明确的环境、社会、经济三者和谐统一发展的信贷指引,对企业环境违法有着十分详尽的风险等级划分。“赤道原则”将众多行业的环境指南均发布了出来,信贷包含着市场环境、工艺标准以及污染程度等众多领域。我国商业银行需结合自身特定的发展语境,对“赤道原则”相关规定及条款进行有益的借鉴,对环保型企业以及“两高一剩”企业的等级进行合理界定,明确不同行业的污染程度、加工工艺、产品以及使用原料等应该实行怎样的信贷政策。建立科学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银行的信贷政策就能够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加以落实实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必须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绿色信贷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上稳定的发展。要加强与国际银行的交流和合作,为绿色信贷提高国际竞争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光林,王颖,李庆海。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7(10)。

[2]李苏,贾妍妍,达潭枫。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风险的影响——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7(9)。

上一篇:父亲节的画范文下一篇:感动中国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