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

2024-01-23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高职学校的职业特殊性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职业实践综合技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所需的综合性应用人才,笔者剖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通过分析实验教学目标,结合现代社会要求,从药学实验教学的师生观念和授课方式以及实验资源配比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职药学 实验教学 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KONG Qinghua

(School of Medicine & Health,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33)

Key words vocational pharmacy;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1 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1.1 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

21世纪是科学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培养更多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亟待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本该以实验为主的教学内容经常被理论课取代,因此,实验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更要改变教师和学生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一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模式,为了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模式。

1.2 实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实验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把应有的实践课程压缩到了理论课程里面,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做实验,亲身其验证课堂所学的药学理论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一方面,传统观念中把实验教学当成了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导致实验教学失去了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忽视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地去印证所学药学理论。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实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失去了理论与实际衔接的重要作用,学生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

1.3 药学实验资源匮乏

截止到现在,大部分高职药学专业的实验室附属于学校教研室,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受到教研室影响,有着重复性和功能性缺失的弊端,有些高职药学专业实验室连普通的检查设备都没有,无法保证学生实验能力全面提高,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药学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资源保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资源中以实验经费匮乏最为严重,实验设备次之。学校通常以减缩实验内容、降低实验学时来解决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不足的难题,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严重匮乏的实验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要。

2 明确实验教学课程目标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药学实验标准

做实验要有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实验前做好预习,书写预习报告,明确实验课表要求,让学生对如何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药学实验标准的制定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规范和实验药品剂量,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还要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因此,需要在药学实验的以下方面进行规范,如药学实验须知、实验常用技术、有机化学实验方法、仪器装配、标本采集、数理统计等多个方面。

2.2 确定实验内容和目标

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专业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并能在药物设计和生产中不断研究和创新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明确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学校教师要根据每次实验进行的具体内容灵活安排实验方式并进行实验指导。实验内容的安排紧跟教学目标,要在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的前提下,加一些综合性的药学实验。药学实验应用性较强,明(下转第67页)(上接第43页)确的实验目标和合理的实验内容安排可以提高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药学理论和实践规律。

3 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3.1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讲解教学

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仍是“注入式”的授课讲解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药学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全面性和层次性的教学原则。全面性原则即是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势上的全面参与原则,而是要真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晦涩理论,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层次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理解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不能过于苛刻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也有两个层次,包括理论验证和实验创新两个层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收获满满,不断提高自信的同时养成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

3.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降低实验成本

由于大部分高职药学专业的实验室附属于学校教研室,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受到教研室影响,有着重复性和功能性缺失的弊端,为了在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降低实验成本。为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药学科技设备的前沿动态,可以将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接触多媒体ppt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加强记忆以便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先进设备由表及里的联系,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安排实验。让学生从教学课堂中得到启发,积极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质疑精神,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3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高职学校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其学习不仅依靠教师的接受式学习,更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探究式学习策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具有被动学习的特点,药学专业这一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需要学生不断拓展自身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4 结语

为不断提高药学实验教学质量、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校要不断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更新教师授课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实验教学的探索道路还很长,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探索高职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颜彤,王秋香,纪耀华.素质教育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 齐永秀,丁静,李珂,张颖.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4(1).

[3] 白燕萍,高宏建,杨春兰,吴水才.在解剖生理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4] 张立,卢忠燕,申晓冬,何凤田.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化学师范 基础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对于地方高校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出去大多是走向人民教师的岗位,成为一名中学化学老师;而在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化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所以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家提出转型以来,严重批评了之前许多学校中学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现在各中学对中学化学老师实验`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高,那么基础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我们通过“产教融合”转型无非就是为了培养符合学校需求的中学化学教学人才,使化学师范专业的同学毕业之后更好的就业。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分为理论化学教学和实验化学教学,理论化学教学是国家还没提出转型之前,所有中学一直致力于做好的事情。学校在理论化学教学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也做出了不少创新的举措,所以各方面都做得挺好的,无需再做过多的改革;而实验化学教学,在国家提出转型之前一直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很多学校基本上是不开设实验课程。当要进行全市或全县统一的实验操作考试时,就临时培训学生,他们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也就助长了老师、学生以及学校对实验课程学习的不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所以实验化学教学才是我们现在改革应该致力于做的事情。那么在高校转型背景下,化学师范专业进行“产教融合”主要就是要对基础化学实验进行改革,使它的课程内容与教师职业标准对接,培养化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實验教学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提高他们在教师行业的竞争力,促进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

1 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是实验员老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就把今天要做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药品预备好;实验课教师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写在黑板上;上实验课时,实验课教师按照黑板上所写的内容从头到尾非常详细的讲解一次,然后学生按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照方抓药”式开始动手做实验。[1]

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灌溉式教学”非常容易导致学生不好好预习实验课本,就等着实验课老师上课讲解,再按照黑板上步骤做实验;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会使学生对做实验失去兴趣和热情。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动脑思考,只是像一个机器一样操作一些步骤,就算是在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如颜色变化不明显,没有产品等等,也不会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大部分学生可能直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所以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可能得到锻炼,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验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也在无形中被扼杀了。

由上分析可知,基础化学实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中学上课过程不对接,也就是实验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劳动生产工程不对接,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更不具备实验教学能力以及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不满足企业和中学对于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所以必须改革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实验教学过程与岗位劳动过程的对接,培养各专业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各专业的同学更好地就业,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2 实验教学改革

2.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和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未来中学化学老师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对于中学化学老师来说,拥有化学实验的教学技能、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为了让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能有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学生要在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中培养基本实验素养、基本实验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教学研究能力,实现“产教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2]

针对中学化学老师在实验方面所需要具备的这些技能,我们对化学师范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做出如下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把整个基础化学实验也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基础训练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在基础训练型实验模块中,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驗基本素养(科学的态度与观念、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的环保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四大基础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2]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改革也主要还是删除四大基础化学实验中重复或相似的实验,形成全新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在验证型实验模块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验基本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的观察与记录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等等)。除了在四大基础化学中挑选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之外,还需增加一些教学内容。由于化学师范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中学教学人才,而我们大学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的知识大多都非常的深奥,以后化学师范的毕业生去了工作岗位大多数知识都没有用武之地。那么这些深奥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属于浪费时间,也不符合我们“产教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就业的科学理念,所以在此模块要增加部分中学教材中所牵涉到的一些实验。[3]

当然,中学化学实验学的比较浅显,我们就需要在相关实验上加深,让化学师范专业学生真正地理解透彻,以至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也能更好地就业。在综合设计型实验模块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和创新的能力。[4]化学本身也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例如奶粉中蛋白质和钙的测定;以及与教师科研相关的实验例如某种荧光探针的合成对某种离子的检测等等。学生自己分组、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好设计实验方案后,交给老师做适当的督查或修改之后,选择几个可行性较大且较安全的实验进行,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此特别声明,所有的实验都允许有失败,但是失败之后学生必须要学会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尽量想出避免或解决方法,这样所有的实验才有意义,学生的实验能力才会有提高。

通过对化学师范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基础训练型实验模块和验证型实验模块中,重点培养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实验基本素养和实验基本能力(包括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在综合设计型实验模块中,重点培养了教师需要的实验教学研究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现了“产教融合”在课程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方面的对接,提高了化学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从而促进了化学师范生更好地就业。

2.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在改革之前,地方高校化学师范专业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而且基本上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是处于从属或被动接受的位置。在本文的前面部分,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了,化学师范专业培养的是中学化学教学人才,而实验教学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不仅是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所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必须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5]针对地方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现存的问题以及为了实现“产教融合”,促进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就业,我们的教学方法变为两种模式,且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法改革模式一: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基础训练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查资料,弄明白整个实验的方案、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实验的仪器、实验的试剂以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6]在实验课中,老师随机抽取一至两位同学来进行讲解,要求学生需要像老师平常上课一样,把所有实验流程讲清楚,且完成应有的示范实验;其他同学再对这位同学讲解的不到位之处进行补充,或者有些许错误之处进行指正,以及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最后老师来进行整合、补充和总结。[7]

教学方法改革模式二:对于一些较复杂、难度较高的实验,如综合设计型实验,我们可以将学生按学号分为三到四组,每个小组准备的实验内容是同一个实验。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同样还是收集实验的相关资料,弄明白实验的各个部分,设计自己小组一致认为最合适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并准备好上课要讲解的内容。[8]在上实验课时,每个小组都选一个代表出来讲解他们对这个实验的理解与实验内容和方案的讲解、做演示实验,并进行PK。最后由实验教师补充、评价每一个小组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选出最优秀的一组,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改革之后的两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只是处于辅助的位置且所有学生都会认真、仔细地准备实验,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调动和提高了同学们参加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一中,学生先讲解,有不足之处被大家指出,最后老师再来强调和总结纠正;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不但增加了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帮助学生对本知识的熟悉与掌握。[9]两种教学模式,都使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变化成为主动学习,对于化学师范专业的同学们来讲,不仅拥有了实验实践能力,而且把所理解的知识用正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了师范技能。在整个实验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讲台上讲解,老师在补充,学生就像一个小老师一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师范专业同学们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化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即实验教学能力,实现了“产教融合”在教学方法和职业资格标准方面的对接;同时也实现了“产教融合”在实验教学过程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对接,提高了学生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促进更好地就业。[10]

2.3 实验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化学师范专业而言,科学、完善的考核方式同样也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客观、公平地评价化学师范专业同学的综合能力,实现“产教融合”在学校对师范专业学生考核评价方法与中学对教师考核评价方法方面实现对接,我们实行多元的考核方式。基础化学实验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讲课成绩(35%)、实验操作表现成绩(35%)、实验报告成绩(10%)三部分。[11]做完实验之后,学生要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交给实验老师检查,且数据记录要求不可以随意涂改。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素养、值日情况等等来评定。实验讲课成绩是根据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讲解的生动性、讲解语言表达的专业性等等来评定。[12]最后,实验报告的成绩是由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规范、数据记录与处理是否合理和实验总结是否正确与科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考试采用“一对三”的模式考核,要求同学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的实验且把实验报告书写完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理论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13]

3 结束语

随着地方高校的转型,高校现有的教学也应随着转型而改变。高校化学师范专业作为培养地方中小学师资的主力军,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也应通过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的调动化学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学生进入中学后的实验教学需求。

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JYB1718)资助;“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资助

参考文献

[1] 郝燕,何松,鲁忠洁.高师化学师范生化学实验教学技能体系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1(3):20-21.

[2] 夏春雨,李继团,姚林娜.高师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探究教学能力的研究[J].新课程,2013(9):82-83.

[3] 贾华丽,周娟,周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师范生技能培养[J].广东化工,2015.42(304):251-252.

[4] 马文霞,魏娟娟,袁严瑾.化学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原型发展及定向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21-23.

[5] 付慧.试论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探究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1):92-95.

[6] 黄生田.学生课前实验演示在无机化学中的作用[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64-66.

[7] 刘东方,林承志.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对师范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02-103.

[8] 胡洪羽,边清泉.化学师范生实验技能的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153-155.

[9] 詹汉英,董团瑞.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3):26-27.

[10] 赖红芳.地方高校的化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4.

[11] 孙洁.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71-172.

[12] 董存智,鄧凡政,孙登明,王永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化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2):51-52.

[13] 蔡斌,孟玉宁,石晓明,王全忠.转型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7(4):52-53.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分析当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机械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高职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中明确提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是与现实操作结合紧密的实践性基础课程[1]。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结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这种改革更显得至关重要。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这显得尤为重要。能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才是机械专业需要探讨的。

1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应用性强专业通常所采取的一种通用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技术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验环节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利用今后操作能力的提升。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资金投入上往往不能有效地向实验器械的购买增加上倾斜,使得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施设备普遍滞后,实验项目仅仅是最基础、最普遍的常识性实验。这种单一性的实验,直接导致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理解严重不足。尤其是有些实验虽然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但是仍然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认知,不能通过过程验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不足,失去作为实验教学的意义。如何加入更多的实际动手性操作实验势在必行。

同时,高职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置上过多地将视角放在了教师操作、学生观摩上,学生只能通过视觉感官来体验实验的内容,而不能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来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导致学生当时明白,但是很快就遗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此外,高职院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评价模式也存在弊端。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实验实施设备的不足,导致学校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只是将实验教学作为考察部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

2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建议

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念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的更新[2]。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建立以实验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理念,为优化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再由技能培养到综合素质提高的全面转变。这是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任务。一切以优化高校发展、促进优势学科建设、规范管理为基础,切实将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学科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加大投入,优化设施设备  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物质基础来保障其有效运行。这种投入涵盖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保障其有效运行。实验室的优化首当其冲,良好的实验室、合理的实验设施设备是保证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实验体系  总体上看,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实验涵盖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目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基础性实验上,如何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优化至关重要。适当地加大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分,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这些才是高职实践性教学所必需的,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在内容上的优化还应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基础,在实验内容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的教学,应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自主地查阅资料来根据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相关机构的运动规律。不断地自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充当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切实起到主导的作用。

其次,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也应进一步优化,建立适应相应实验项目的不同实验分组模式,如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切实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分组人数不易过多。而相反在设计性的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小组人数,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来拓展思维,优化思维,并通过小组讨论来不断地优化小组设计,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再有,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应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增加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在高职机械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讨论、自主构思、自主分析。教师在实验组织上更多的应该是通过集体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比较,总结学生的经验。

最后,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应不断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评价模式,增加动手环节比重。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成绩的比重,并将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具体的实施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机械设计实验课程的效果。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提高专业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机械课程建设的高速发展,通过不断的人员培训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机械高速发展对机械设计专业的高要求。这种梯队建设应重点强化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不断进取,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不断优化课程理念,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实验课程建设,为课程实验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建立多样、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实验,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竺志超.机械原理教学及内容体系的创新[J].兵工高教研究,2002(3):31-34.

[2]吴蓁蓁.论创新的理论依据[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4(2).

作者:高鑫,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116052)。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在这样起点的班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呢?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任何方法都是坏的,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任何方法都是好的。”[1]因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2], 教育是一种“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3]。如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潜能, 基本达到普通班的教学要求, 还是可能的。因此, 笔者决定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上做文章。

1 激发主体的情商潜能

从心理学基础看[4], 学习的基本因素是由智力因素 (认知系统) 与非智力因素 (情意系统) 构成的。而学业的成功, 智商占20%, 情商占80%。因此, 要完成与普通班基本相同的教学任务, 首先就必须重视占80%的情意因素的作用, 即“必须注重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尽可能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激发强劲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以其自身发展的主动意识参与全过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该班多数同学的中学化学基础水平较低, 且个体之间高低悬殊, 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大, 显而易见;但大家都参加了一段社会实践, 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更能为长远目标艰苦奋斗, 主体自觉性比普通班的强, 又是他们的长处。因此, 笔者首先注意激发大家的情商。

1.1 认清客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大学化学内容是学生需要认识的客体对象。与中学阶段相比, 大学化学在知识容量上有了数倍的扩张, 在知识深度上有了质的飞跃。在教材处理方式上, 中学可以逐段逐句讲解, 大学只能按知识要点讲, 有的内容还需自己看;在内容要求上, 有的不仅要理解而且要会用, 有的可以只略知一二。需要把握大学化学学习的这些特征, 调整中学阶段形成的思维方式与学习策略。

1.2 明确主体地位, 激发情商潜能

其一, 引导认识:要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老师教好固然重要, 但外因还须“通过学生身心的内部因素起作用”, 归根到底, 自己才是认知化学世界的主体, 应该紧紧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其二, 引导认识:降分录取的机遇来之不易, 要改变贫穷境况, 就必须提高自己;只有学好专业技术,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目标既定, 迈入学校, 已无退路, 只能向前。其三, 引导认识:基础低压力大的处境确实艰难, 但只要下定决心, 背水一战, 加倍努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又是能够达到的。

通过引导教育, 同学们认清了面临的形势、任务与责任, 下了死决心, 激发了高昂的斗志, 形成了强劲的学习动力。

2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认识论之能动的反应论认为[5], 认识过程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建构而非直观反应, 这个过程用三维图式来表示就是“自在客体-主体-观念客体”的作用模式, 即自在客体经由主体的能动建构而成为人脑观念把握的客体。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环节, 为了使作为自在客体的化学规律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大脑中的观念客体, 笔者着力促进认识主体对于观念客体实施“能动建构”。

2.1 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建构是“以自己内化了的概念结构、思维模式来把握世界的, 总是把世界纳入自己的理解和解释系统之中”[5]。显然, 新的概念与业已内化了的概念联系愈紧密, 主体建构观念客体的能动性就愈强, 建构效率就愈高。因此, 笔者尝试了: (1) 衍生建构。如在复习中学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概念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对单位溶液体积 (L) 换成单位溶剂质量 (kg) 就得到质量摩尔浓度 (mol·kg-1) , 即只改变原中学概念的一个侧面, 就实现了在原有概念上的衍生建构。 (2) 类比迁移建构。如从海平面高程为零基准定海拔高程正负值, 冰-水体系温度为零基准定摄氏温度正负值等已经习惯的思维模式出发, 引导学生类比迁移, 认知以标准氢电极电位为零基准定标准电极电位正负值, 实现在已经内化了的定性思维模式上的能动建构。 (3) 逻辑推算建构。如在学了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并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后, 让学生自己计算分别向 (1) 纯水, (2) HAc-NaAc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强碱引起的pH变化, 进而判断出 (1) 无, (2) 有缓冲作用, 从而实现在已经内化了的定量思维模式上的能动建构。

2.2 强化视觉感知, 促进能动建构

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观把学习视为S (stimulation, 刺激) -O (opinion, 评判) -R (reaction, 反应) 式能动信息加工过程[6]。笔者尽量强化这一进程的能动性。如在渗透内容教学中, 通过扩散前两侧液面等高而扩散后糖水侧液面高于纯水侧液面的直观现象 (感性刺激S) , 引导学生进行半透膜两侧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差异分析 (理性评判O) , 至导出宏观上水分子由纯水侧向溶液侧扩散, 进而导出水分子还应由低渗液侧向高渗液侧扩散 (建构/反应R) 的认识。在四大平衡教学中, 注意运用颜色变化、沉淀出没等演示实验;在原子分子结构教学中, 展示几何模型;在滴定分析教学中, 采用挂图和显示滴定终点颜色变化的演示实验;尽力促进能动认知建构。

2.3 在建构-运用-建构往复中深化建构

如在电化学一章中, Nernst方程是重点, 在初步建构其基本方程并做了一次书面练习之后, 再在课堂上给出若干典型习题, 让大家当堂演算, 并请若干代表上黑板演算, 再引导大家当场修正答案, 在反复运用中对初步建构的观念客体进行补充校正, 在往复循环认知中深化建构。

3 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无论是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时证学习范式还是布鲁姆的探索发现学习范式, 都旨在现实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 又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实验, 让学生直接面对更生动更丰富的化学世界, 操作、观察、分析、评判, 是让学生探索学习, 实现自主建构的最好途径。实验内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的程序设计安排。

3.1 对于简单实验

一是循着操作-现象-解释 (结论) 即感性-理性途径实现归纳式建构, 如, 向因加入酚酞而显红色的稀氨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銨, 观察红色的深/浅变化, 并用平衡原理解释;二是循着推算-操作-现象验证即理性-感性-理性途径实现演绎式建构, 如, 设置两种级别浓度的阴阳离子溶液, 让学生自己计算其等体积混和后的离子积并根据容度积规则判断是否会出现沉淀;再作取液混和操作, 观察沉淀有无, 从而做出结论。

3.2 对于综合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看现象再自找理论依据做出解释结论即通过对感知现象与理性概念进行编码—整合的逻辑思维过程, 实现更深层次的自主建构。

3.3 定量测定实验

设计若干典型实验, 按操作-现象与数据-计算-结果方式进行自主建构, 不仅掌握一般原理与方法, 而且解决相关一类物质的实际测定问题, 实现认识由定性到定量层次由被动验证到能动应用层次的飞跃。

4 在课外学习中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

课外自学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 说明培养自学能力甚至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为了培养自学能力与提高自学效率, 笔者也注意在课外自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4.1 校内自学指导

笔者的作法是: (1) 给学生提出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阶段小结、课终复习的要求, 指导学生适当安排课外时间, 学会写总结提纲。 (2) 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书面作业。 (3) 训练学生运用演绎、归纳两种基本逻辑范式对知识进行编码-整合,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如批阅作业时, 在问题旁边, 不直写正确答案, 而是给出提示, 要求自己更正;回答学生的疑问时, 也不简答“是”或“否”, 而是依次反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展开自己的逻辑思路, 达到最终的结论。

4.2 假期自学指导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主体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该课的无机与分析内容教学分排在一年一、二期, 中间隔着一个寒假。无机部分教完后, 举行了段考, 29人中有24人通过;未过的5人中, 有4人在40~60分之间, 另1人 (特招生) 则完全不能解题。根据这些个性差异, 将学生分为三组, 前24人为第1组, 要求寒假根据自身情况, 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巩固;中4人为第2组, 提出复习内容要点, 安排具体学习任务, 要求寒假自学完成;后1人为第3组, 拟作重点辅导, 该生则自动要求寒假留校补习。笔者安排先补直接相关的中学基础, 后补无机内容。补习中, 每章都由老师提示学习要点, 学生自己看书、作习题, 老师再检查与答疑。寒假中, 3个组的同学均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各自的学习任务。第二期开学初对段考未过之5人再作无机内容考核, 终于全部通过。在夯实无机基础之后再来讲分析化学, 从那几张曾经紧绷了半年的脸上, 笔者终于看到了自信的笑容。

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同学们在本课程学习中始终精神饱满, 刻苦勤奋, 在课内外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行为均与老师的指导要求非常协调。通过课程教学, 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理论素养与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实验操作考核全部通过, 其中优良 (操作规范且比较熟练) 以上24人, 占83%。从题库抽题进行课终笔试, 最低63, 最高94, 其中入学化学摸底仅得11分的那位劳模特招生, 亦获得86分的好成绩。全班人平74.5分, 比对照的平行普通班还高1.3分。至此, 有关领导为该班的基础化学拦路虎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笔者在该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方略实现了预期目标。

摘要:在大学一年级试点班的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中, 在激发主体情商的基础上, 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课外自学中进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满意效果, 解决了可能影响该班培养进程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基础化学,化学教学,学生主体,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 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6:20~22.

[2] 武思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 2000, 5:50~54.

[3] 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0, 8:13~18.

[4] 潘景峰.主动发展教育[J].教育研究, 2000, 1:27~32.

[5] 陈佑清.略谈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J].教育研究, 2000, 5:60~68.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及研究工具现代化的发展,为经济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也使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成为可能。文章在对经济学教学中的课堂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当前经济学实验教学中发展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必要性,并从计算机硬件、实验软件和教学师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可能。

【关键词】教学方法;实验经济学;计算机辅助实验

一、引言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演绎与推导的课堂讲授模式,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这种以理論课堂讲授教学为中心的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的时代要求。相反,采用经济学实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经济环境中并要求其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做出决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和更好的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和推广必将成为今后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运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式来进行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教师并不存在异议,但在经济学实验课的具体开设方式的选择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选择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另一种是选择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教学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在现有环境和背景下,我们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需求。

二、课堂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发展

实验经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百年之前,但实验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开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自1956年以来,Vernon Smith和其同事一直在进行多方面内容丰富的课堂实验。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Vernon Smith和Daniel Kahneman以来,实验经济学逐渐为经济学家所关注,事实上,实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这为经济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条件。相对于传统教学上利用经济数据建模方法或纯粹的理论演绎推导模式,经济学实验能够弥补学生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不足,增强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更好的把握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在课堂上开展经济学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认知模式,使学生参与到经济理论的分析与课堂谈论中,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经济实验室大多实现了计算机化,特别是大量实验软件的商业化,简化了实验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实验的边际成本,使经济学实验更加便捷和普及,而且,计算机化也使得对许多复杂的经济现象的研究成为可能。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Vernon Smith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第一个电脑化的双向拍卖实验以来,越来越多的对经济学实验开始依赖计算机进行数据输入、传递信息和保持记录。近年来,多个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也通过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实现了从传统手工操作、沙盘模拟一跃跨入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网络化管理的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环境。先进的技术使实验课程的内容、深度、广度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学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了编写运行于因特网上程序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课堂实验在因特网上实现,这又突破了许多在教室里使用扑克牌实施传统纸笔课堂实验的瓶颈。与此同时,实验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也得益于计算技术的进步(Judd,2005),计算机工具成为是继数学工具之后,经济学家的另一个标准工具,这也正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现代经济学的教学在我国是个渐进的过程。随着高校教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教程的日渐熟悉,教学过程日渐流畅,教学手段也日渐多样化。除了教科书,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具令课堂更加生动,使用数学工具令推理更加严谨,使用计算机编程令复杂的逻辑更加明晰,使用新闻案例令理论更加贴近生活,使用随堂小考和课后习题令课本知识及时得到运用巩固,这些教学手段也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述手段虽然多样,但本质上都还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我国的实验经济学起步并不早,而关于经济学课堂实验方面的文献就更少了。教师已经有自发进行课堂实验的实践,但是缺乏系统的可供参考的文献,而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方面,我国的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践就更少了。

三、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实验,采用计算机及实验经济学软件和程序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的需要

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改变了经济学教学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用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能够带来直观、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大多数的课程都通过课堂讲授的背景下,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计算机比较熟悉,通过开设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方式进行经济学教学的方式,能激励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丰富现有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发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提高其参与竞争的能力。

(二)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改善传统课堂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教学课堂和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的情形下,通过传统的课堂实验形式进行实验教学,势必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影响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进行教学,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亲自参与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使被试者真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需要

与传统课堂实验需要大量表格和文本材料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可节约实验使用的纸制文本表格等耗材,真正实现无纸化实验,同时,还可节省填表及实验进行中的公共信息公布等时间,使实验过程能在可控的时间内完成,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此外,相对于传统课堂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够记录更多的实验信息和资料,清晰的展现受试者决策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受试者描写实验总结,有利于相同的实验结果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班级间的对照分析。

(四)增强实验可信度的需要

在传统课堂实验的过程中,主持实验的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给予被试者暗示,使被试者产生误解,严重影响被试者的决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使实验达不到预期目的;同时,由于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以学科专业等为单位进行,同学之间相互熟悉,会使经济实验假设条件出现偏误从而干扰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实验能够将实验信息尽量做到无偏化,保持实验初始条件的一致性,降低干扰变量造成的模糊性,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度。

四、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确有利于经济学实验教学与科研,但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能否由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方式成功转化为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呢?依据以下几点理由,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首先,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化经济学实验迅速普及,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陆续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和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辅助教學工作,为深化实验经济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继组建了更有实验经济学特色的专门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南开大学泽尔滕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Smith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等,数量众多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立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平台,有效的促进了实验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其次,实验经济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与推广提供了软件基础。与传统的课堂实验方式相比,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需要专用的实验经济学软件和程序作为支撑,由于软件开发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庞大的费用,所以软件的可得性成为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能否实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所幸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专用的实验经济学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如阿灵顿·威廉的PLATO双向拍卖软件、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心的Z-TREE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增强,有力的支持了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实施。

再次,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源。由于实验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更多高水平的人才开始投身于实验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这些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的理解还是在计算机应用及实验经济学软件程序的编写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人才的引入,为实施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采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它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信息获得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验者和被实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经济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方式就毫无可取之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学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星.发展中的实验经济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葛新权,王国成.实验经济学引论:原理·方法·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段鹏飞.论经济学的课堂实验教学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74~77

[4]张元鹏.经济学的实验研究及其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经济科学.2004(2):116~126

[5]刘伟.浅议经济学实验在在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职工大学学报.2008(4):104~105

[6]董志勇.实验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罗斯·米勒.实验经济学:如何构建完美的金融市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周俊,刘明,曹海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J].企业导报.2010(1):242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全管理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方法 选择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给予一般实验室管理方法,实验组给予安全管理方法,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显示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中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是有效的评估措施,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护理学;安全管理;重要性

Importance of safety management to basic nurs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LIU Qiuying

Medicine College, Shaoguan University School, Shaoguan 512026, China

[Key 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mportance

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重大,由于护理学属于一门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课程占据总课时的比重较大,护理实践课程应与临床相接轨,包括真人注射、仿真病房的开展等[1],对于尚未真正接触临床实践的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可能会面临某些意外事故,包括针刺伤、接触污染血液等,不利于护理学教学的顺利开展[2]。为了有效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学习,应及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管理。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措施不是十分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因此,本次研究将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應用于护理基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

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1±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85±3.47)分。对比两组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

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 判定标准

1.4.1 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 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2.2 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的宗旨在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将学生护理学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应变能力等有效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优良的专业技能,为国家输送优质的护理人才[6-7]。在日常护理教学中,护理学基础实验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理论素养,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的相关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8-9]。但是护理实验教学应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并配置专业的相关器械物品,所以说,如何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意义重大,是提高护理实践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10]。

为了有效确保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学习,应及时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管理[11]。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措施不是十分完善,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12]。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学生采取实验室安全管理教学,并加入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包括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等,有利于更加直观的对实验室风险发生严重程度与发生率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方案,利于实验室风险发生率的降低,提升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13]。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风险干预模式切实可行,但是由于风险等级是既定的,许多风险条目仍然集中在容忍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其中可接受线以下的条目很少,这就表示该类风险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采用风险矩阵定量分析中风险值与等风险线上数值进行计算分析,可在之后的临床研究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14-15]。

另外,为了进一步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健全安全体制,笔者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有利于使得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并将全员安全观念增强,校园安全文化有利于教师接受安全教育,便于更好指导学生,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的氛围中接受安全教育与熏陶,利于安全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可在师生员工中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与自觉的安全行为中心,提出人人需要安全、事事要求安全的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且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与安全规程、需要遵守的准则,并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组成部分。对校园安全文化进行营造的重点为全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学员领导、普通教职工、学生等人群,并定期出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课题,督促教师给学生开设好安全知识方面的班级讨论会,并经常进行教育,举办全院安全知识讲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两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显示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为95.29%,明显高于常规组,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实验组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综上情况可知,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是有效的风险评估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树众,翟春红.大型科学仪器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6-9,13.

[2] 张彤,林广云,郭小玲,等.高校核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302-304.

[3] 韩玉德.高校研究生使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93-296.

[4] 余阳.密歇根州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调研及借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6):147-151.

[5] 张洪杰,韩军,胡梅,等.STOP计划在实验室行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287-291.

[6] 方石,周余斌.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10-13.

[7] 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83-286.

[8] 邵凯隽,孟军,王世泽,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常效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35-240.

[9] 周宜君,冯金朝,高飞,等.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75-278.

[10] 郭敏杰,胡新,王殉,等.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77-179,183.

[11] 蔡齐祥,曹丽燕,张威,等.未来科技创新实验室安全环境的政策及管理方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2):34-40.

[12] 杨佩青,陈敬德,温光浩,等.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94-196,222.

[13] 陈彦.坎特布雷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93-97.

[14] 邱会东,李广,王伟,等.中美高校化學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03-205,209.

[15] Jahn P, Kuss O, Schmidt H, et al. Improvement of pain-related self-management for cancer patients through a modular trans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 cluster-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J]. Pain,2014,155(4):746-754.

(收稿日期:2017-04-17)

上一篇: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