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爱情是一种美好又复杂的感情。每个人对爱情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了各种不同的爱情观,并阐述了我所认同和持有的爱情观及理由。在学习以后对自己的爱情观和对爱情的期望,理解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体会。对今后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更好的期待。对感情的态度和观念有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爱情,爱情观,心理学,包容,承诺,忠诚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不是简单的喜欢,爱是永恒的感动。爱情是纯洁的,爱情需要忠诚用心、勇敢和倾听,爱是一种责任,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是付出,是给予,而不是获得。

爱情的真谛是什么,我还并不是很了解,这可能需要我用一大段的时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描述。在这,我只能谈谈一点我对爱情的认识和了解。

恋爱是每个人必须的一个感情过程,或早或晚,是每个青春期的我们感情的真实流露和宣泄。身体刻有的基因注定了我们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期待心中的感情可以找到一个寄托。谁也不想孤独的流浪,用所谓的幸福面对现实的残酷。作为后八零后的我,对爱情有保守的一面,从骨子里坚信,爱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无声的承诺,一辈子的承诺。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觉最重要,只要心中有爱天涯海角同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是在这里等待那个心仪的她出现,幸福就是找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爱情需要用心,对她用心,更要对自己用心,我记得我曾在日志里写过:“嗯,祝自己幸福吧,这,不正是你所期望的么。”用心去了解,去理解爱情,让彼此的感情更牢固,用心是爱情通往彼此心灵深处的桥梁。

爱情也需要双方的倾听和理解,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她的想法,听听她是怎么想的。无偏听地倾听她的需求,并予以帮助,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双方不断的付出更多的爱,在相互包容和理解中得到升华。

爱一个人就要学会爱上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好和她的坏,学会理解和包容她,漂亮的外貌是暂时的,心灵的融合才能让两个人相守一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会幸福而没有遗憾。

此外,我认为爱最重要的还是忠诚。不分你我,不用为她道歉,也不要她向我道歉,需要的仅仅是她告诉我实事,除非一件觉得自己也该对自己说道歉的事。双方都要把自己真正的投入到对方中,一种对自己爱情观的见证,对自己爱情的负责。

因为对自己的爱负责,所以与此同时的再爱情中也一定会存在承诺。相爱的两人彼此信任是连接两人坚固的锁链。相信有你很幸福,相信时间会证明你就是对的那个人。如果爱,就要狠狠爱,不求轰轰烈烈,只求长相厮守,细水长流,平淡中见真情。我不轻易说爱,可是一旦说出,就会对自己的话负责,给你一辈子的承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句爱的箴言我们都耳熟能详,给的是无尽感动。很多人在恋爱时轻信海誓山盟,尤其是女生,甚至可能做出让自己和家人一辈子无法释怀的事情。 在斯滕伯格的理论中,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 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责任心。也就是结婚誓词里说到的“我愿意!”,是一种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承诺。当然,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我一直坚信,承诺是一件唯美而且严肃的事情。在爱正浓情正深的年轻人之间,难免会有很多甜言蜜语,轻易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这其中不否定责任和担当的诺言。承诺的确是表现爱的一种方式,但缺乏理智的承诺只会给双方带来束缚和负担,缺乏理智的轻信承诺更容易造成身体和心灵无法弥补的遗憾,对女生来说更是如此。一场恋爱中受伤更深的往往是女生,“不管你说的那句‘你是我唯一的女孩’是不是真的,我都会按照跟定你一辈子去规划。”女方倾向于在期待中坚定,在坚定中多疑,在多疑中依旧毫不犹豫的倾其所有。任性、小气、缺乏安全感是女生骨肉里的东西,不管她有多豪爽洒脱善解人意,在爱恋关系中都会不自觉地莫名其妙闹脾气,时常希望男方给予更多的宠爱和心疼,每个女孩都有个“公主梦”。所以,承诺即是责任,不给则已,一旦给出,就要用毕生的真心和关爱付诸实践。

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阴下的甜言,不是桃花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即使是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支持,也是伟大的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即使是才华洋溢任性冲动的诗人徐志摩,倾情与已有婚约的林徽因时,他用他不顾一切的爱和多情,情诗千首地疯狂追恋她。让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杰出而又完美的女性林徽因刻骨铭心伤过、痛过。当时与林徽因相恋的梁思成知道后,并无责怪,只是更加怜惜她。为此,林徽因感动万分对梁思成说了句能让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在爱的范围内,理智才是重要的。只有不缺乏理智的爱情才会真的长久。越是疯狂的爱情就越伤害人。

然而,一生钟情于林徽因的金岳霖教授,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爱情。他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一直毗邻而居,并成他们一生的挚友。他没有山盟海誓地许诺,却为了她终身不娶,用一生的痴爱和一辈子的坚持始终站在她的不远处,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这种远远超出简单男女之情的倾慕与忠贞,让多少屈服于欲望的现代人汗颜?他,是懂得爱的人。爱不是给予对方痛苦和压力,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她。放手,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他用自己独特的爱的方式告诉世人一个真理:深埋在心间的爱,反而更炽烈更持久,如陈酿的酒在似水流年里沉淀出浓郁的芬芳。

爱,若真心付出,总有值得的收获。金岳霖当了林徽因的挚友,花了六年来成长的荷西,也等到了三毛至死不渝的爱。那个年代,他们的爱情总是如此真诚,羡煞旁人。然而在这个21世纪里,却有人觉得: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单车上微笑。没有奢侈的物质,就没有所谓的爱情。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人们是否也学着钢铁泥筋那般无情?还是说,跟随着社会的脚步,竞争越来越强,不学会现实一点,怎么生存得更好?小情调的爱情,早已满足不了现实的生活了。真正的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是维持不了的!生活不是童话故事,没有有情饮水饱的说法。可是,只要愿意努力奋斗的人,面包是会有的。不必向往豪门的奢侈生活,小资生活也可以幸福得无与伦比!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人的一辈子,要遇到一个彼此动心,愿意厮守一生的人,很难。不去追求,不去坚持,永远都错过你的诺亚方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空手而得的爱情。错过了,就可能永远不会再来了。当然,在争取自己想要的爱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衡量,你的爱能不能给对方带来想要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不是,放手也是另一种特别的爱。 人的生命际遇是无常的,人性也是善变的,世间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感情,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结局。有些爱情,也许永远也等待不来。有些爱情,愿意用一生的真心去换取,你也可以是下一个荷西,终究会等到生命中最合适你的那个人。真正爱情,会让彼此变得更好更有魅力。

有人相爱,总是充满不断的浪漫与惊喜;有人相爱,平平淡淡,但是简单温馨在心中。爱,一直都是一件甜美的事情。

爱,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从盛世年华,执手,一起望尽夕阳无限好!

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网络这个信息宝库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己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并未完全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教育青少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心理学原因 综述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学、大学中不断报告有青少年因沉迷互联网而导致学业荒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估计这类心理疾病将出现蔓延趋势。因此,研究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生的心理机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当前网络社会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内涵界定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障碍、强迫性网络使用,最近被称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其实,每个术语均反映了对过度上网性质的不同理解。网络成瘾障碍(IAD)是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是用以描述那些整天只盯住电脑屏幕上网,而不顾家庭等社会责任的网民;而青少年则是以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为主的学生,他们因上网而妨碍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对社交不感兴趣,注意力沉浸在上网,而形成人格孤僻,对社会认知一行为障碍,甚至产生精神障碍。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分析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第

四、第五两个阶段(6—11岁、12—2O岁),这时青少年所急待解决的发展课题或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自信对懒惰、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经历着“疾风骤雨”般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震撼了青少年自身,他们对自身更加关注,对自己身心的各种变化变得敏感,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几乎引起每个青少年的思索。家庭、学校、社会的要求与自身的发展需求有时会成为一对冲突剧烈的矛盾,青少年在此过程中会不断思索、选择,并反复尝试,他们试图用自身积累起来的各种知识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最后形成某种生活策略。[1]

(二)根据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分析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身体发育的剧烈变化,带来了青少年心理上的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心理的成熟水平较之于身体的发育有相对的滞后性,所以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青少年对于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

满足。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实现自身需求的最好舞台。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上瘾了

2.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局限性。青少年认知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另一关键因素。由于青少年学生以学习活动为主,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程度的隔离,加上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活动的认识单纯。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和不可知性给一些道德不良或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场所,这些人针对的目标首选是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学生。

3.固有的人格缺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对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IAD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而辛辛那提大学的精神病学家内森?夏皮拉发现他的IAD病人中,大多数患有狂躁抑郁症和社交恐怖症。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患IAD的个体在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或重或轻的缺陷:敏感、抑郁、脆弱、多疑、兴趣单

一、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自我评价偏低等。一旦青少年个体出现上述心理品质,就有可能患上IAD。

4.自我同一性混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认为,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儿童进入青年期,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要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就得是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达到统一。在网上,他们以理想的自我出现,把自己设计成理想的样子,在网里隐藏现实中自己的过失与缺陷,按照自己所希望的形象与网友交流、互动,达到理想自我境界。这也是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少男少女为了这片美好而又虚拟的天空,不惜作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需要的满足。所谓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它是动机的基础,是个体从事各种行为的最基本动力,也就是说,个体在网络中行为的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按照美国心理学家Suler的看法,一些上网者越多地使用网络越发被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甚至因此忽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2]

(三)根据马斯络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可以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在青少年身上,社交和尊重的需要体现得最明显。分析他们沉迷网络的心理需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补偿失败

青少年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其学习和生活的历程中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尽如人意,挫折对于每一个青少年来说是很难避免的。网络给这些青少年提供了补偿失败的环境,在网络提供的虚拟社会中,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失败,甚至可以以此来获取成就感。

2.逃避责任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却处于未成熟时期,对于责任的承担力也不够。而在网上,他们不必遵守

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规范,没有必须履行的角色义务,真实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等多种社会角色可以被有意识地掩盖,这必然使网络中的角色缺乏,甚至没有社会责任性。

3.寻求人际支持

认识自我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要正确认识自我,必须通过社会交往。但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有知心朋友。既然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部分青少年就会通过因特网交朋友,在网上寻找关怀、支持和信任。

4.躲避现实

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由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青少年评价系统的单一化,大多数学业不佳的青少年在这样的体制和评价体系下感到力不从心。长期的积压使部分青少年越来越不能面对现实, “被逼无奈”的他们只好选择躲避作为应对方式。接触了网络之后,他们会轻易的体会到那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乐趣与满足,网络成了他们最好的躲避压力的避难所。

5.从众心理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同学关系成了他们的主要社会关系。随着网络逐步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也逐步成为了青少年之间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从众心理驱使他们去接触网络,这是他们获得团队归属的捷径之一,在得到满足感和团队归属感后,越发频繁地沉迷网络。

6.发泄不满情绪

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爱情是一种美好又复杂的感情。每个人对爱情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了各种不同的爱情观,并阐述了我所认同和持有的爱情观及理由。在学习以后对自己的爱情观和对爱情的期望,理解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体会。对今后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更好的期待。对感情的态度和观念有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爱情,爱情观,心理学,包容,承诺,忠诚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不是简单的喜欢,爱是永恒的感动。爱情是纯洁的,爱情需要忠诚用心、勇敢和倾听,爱是一种责任,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是付出,是给予,而不是获得。

爱情的真谛是什么,我还并不是很了解,这可能需要我用一大段的时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描述。在这,我只能谈谈一点我对爱情的认识和了解。

恋爱是每个人必须的一个感情过程,或早或晚,是每个青春期的我们感情的真实流露和宣泄。身体刻有的基因注定了我们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期待心中的感情可以找到一个寄托。谁也不想孤独的流浪,用所谓的幸福面对现实的残酷。作为后八零后的我,对爱情有保守的一面,从骨子里坚信,爱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无声的承诺,一辈子的承诺。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觉最重要,只要心中有爱天涯海角同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爱,是在这里等待那个心仪的她出现,幸福就是找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爱情需要用心,对她用心,更要对自己用心,我记得我曾在日志里写过:“嗯,祝自己幸福吧,这,不正是你所期望的么。”用心去了解,去理解爱情,让彼此的感情更牢固,用心是爱情通往彼此心灵深处的桥梁。

爱情也需要双方的倾听和理解,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她的想法,听听她是怎么想的。无偏听地倾听她的需求,并予以帮助,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双方不断的付出更多的爱,在相互包容和理解中得到升华。

爱一个人就要学会爱上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好和她的坏,学会理解和包容她,漂亮的外貌是暂时的,心灵的融合才能让两个人相守一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会幸福而没有遗憾。

此外,我认为爱最重要的还是忠诚。不分你我,不用为她道歉,也不要她向我道歉,需要的仅仅是她告诉我实事,除非一件觉得自己也该对自己说道歉的事。双方都要把自己真正的投入到对方中,一种对自己爱情观的见证,对自己爱情的负责。

因为对自己的爱负责,所以与此同时的再爱情中也一定会存在承诺。相爱的两人彼此信任是连接两人坚固的锁链。相信有你很幸福,相信时间会证明你就是对的那个人。如果爱,就要狠狠爱,不求轰轰烈烈,只求长相厮守,细水长流,平淡中见真情。我不轻易说爱,可是一旦说出,就会对自己的话负责,给你一辈子的承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句爱的箴言我们都耳熟能详,给的是无尽感动。很多人在恋爱时轻信海誓山盟,尤其是女生,甚至可能做出让自己和家人一辈子无法释怀的事情。 在斯滕伯格的理论中,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方面就是要做出爱不爱一个人的决定。 长期方面则是作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爱情的忠诚,责任心。也就是结婚誓词里说到的“我愿意!”,是一种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承诺。当然,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我一直坚信,承诺是一件唯美而且严肃的事情。在爱正浓情正深的年轻人之间,难免会有很多甜言蜜语,轻易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这其中不否定责任和担当的诺言。承诺的确是表现爱的一种方式,但缺乏理智的承诺只会给双方带来束缚和负担,缺乏理智的轻信承诺更容易造成身体和心灵无法弥补的遗憾,对女生来说更是如此。一场恋爱中受伤更深的往往是女生,“不管你说的那句‘你是我唯一的女孩’是不是真的,我都会按照跟定你一辈子去规划。”女方倾向于在期待中坚定,在坚定中多疑,在多疑中依旧毫不犹豫的倾其所有。任性、小气、缺乏安全感是女生骨肉里的东西,不管她有多豪爽洒脱善解人意,在爱恋关系中都会不自觉地莫名其妙闹脾气,时常希望男方给予更多的宠爱和心疼,每个女孩都有个“公主梦”。所以,承诺即是责任,不给则已,一旦给出,就要用毕生的真心和关爱付诸实践。

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阴下的甜言,不是桃花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即使是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支持,也是伟大的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即使是才华洋溢任性冲动的诗人徐志摩,倾情与已有婚约的林徽因时,他用他不顾一切的爱和多情,情诗千首地疯狂追恋她。让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杰出而又完美的女性林徽因刻骨铭心伤过、痛过。当时与林徽因相恋的梁思成知道后,并无责怪,只是更加怜惜她。为此,林徽因感动万分对梁思成说了句能让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的行动来回答你!”在爱的范围内,理智才是重要的。只有不缺乏理智的爱情才会真的长久。越是疯狂的爱情就越伤害人。

然而,一生钟情于林徽因的金岳霖教授,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爱情。他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一直毗邻而居,并成他们一生的挚友。他没有山盟海誓地许诺,却为了她终身不娶,用一生的痴爱和一辈子的坚持始终站在她的不远处,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这种远远超出简单男女之情的倾慕与忠贞,让多少屈服于欲望的现代人汗颜?他,是懂得爱的人。爱不是给予对方痛苦和压力,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她。放手,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他用自己独特的爱的方式告诉世人一个真理:深埋在心间的爱,反而更炽烈更持久,如陈酿的酒在似水流年里沉淀出浓郁的芬芳。

爱,若真心付出,总有值得的收获。金岳霖当了林徽因的挚友,花了六年来成长的荷西,也等到了三毛至死不渝的爱。那个年代,他们的爱情总是如此真诚,羡煞旁人。然而在这个21世纪里,却有人觉得: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单车上微笑。没有奢侈的物质,就没有所谓的爱情。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人们是否也学着钢铁泥筋那般无情?还是说,跟随着社会的脚步,竞争越来越强,不学会现实一点,怎么生存得更好?小情调的爱情,早已满足不了现实的生活了。真正的爱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是维持不了的!生活不是童话故事,没有有情饮水饱的说法。可是,只要愿意努力奋斗的人,面包是会有的。不必向往豪门的奢侈生活,小资生活也可以幸福得无与伦比!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人的一辈子,要遇到一个彼此动心,愿意厮守一生的人,很难。不去追求,不去坚持,永远都错过你的诺亚方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空手而得的爱情。错过了,就可能永远不会再来了。当然,在争取自己想要的爱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衡量,你的爱能不能给对方带来想要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不是,放手也是另一种特别的爱。 人的生命际遇是无常的,人性也是善变的,世间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感情,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结局。有些爱情,也许永远也等待不来。有些爱情,愿意用一生的真心去换取,你也可以是下一个荷西,终究会等到生命中最合适你的那个人。真正爱情,会让彼此变得更好更有魅力。

有人相爱,总是充满不断的浪漫与惊喜;有人相爱,平平淡淡,但是简单温馨在心中。爱,一直都是一件甜美的事情。

爱,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从盛世年华,执手,一起望尽夕阳无限好!

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情况

1.1 工业比例降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资源结构调整计划,奉行资源节约,从而使得石油消费情况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工业消费比例下降。工业一直以来是石油消费中的主要行业,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占据着榜首位置,上世纪70后期~80年代初期,工业石油消费大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72%左右,自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石油消费中的工业比例逐渐下降。1980年,石油消费中的工业比例约为70.8%;2000年,下降到了50%;2008年下降到了41.8%。

1.2 运输业比例提高

在石油消费方面,我国运输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据相关调查表明,1981~2008年间,运输业的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0.04%、442万吨,明显高于工业的3.35%、336万吨,显著高于其他行业;2000~2008年间,运输业的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9.56%、860万吨,工业分别为4.18%、544万吨,由此可以看出,运输业的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是工业的2倍多。直到2008年,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情况如下:工业比例为41.8%,运输业比例为35.6%,生活消费比例为7.8%,建筑业比例为4.1%,农业比例为3.4%,批零业比例为1%,其他行业所占比例为6.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石油消费行业结构从以工业为主转变成了工业、运输业并重。

2 我国主要行业的节油潜力

2.1 石油行业

我国的石油行业,不仅是原油、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者与供应者,也是重要的石油消费行业。石油行业的石油消费比例、尤其是原油损耗比例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因此,石油行业的石油投入系数一直非常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油田的原油生产自用率、炼厂的原油加工损耗率分别达到了3.4%、4%,与历史水平相比,均明显提高。因此,石油行业需要切实掌握基本情况,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油田的原油生产自用率、炼厂的原油加工损耗率,并将其作为减少自身石油消费、改善社会供应情况的重要抓手。

2.2 化工行业

我国的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石油消费中占据着第二位。近年来,化工行业的石油消费比例正在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化工行业的石油投入系数整体上呈下降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2008年间,化工行业的年平均节油率达到了7.94%,而同时期工业的年平均节油率仅为5.52%,由此可以看出,化工行业的年平均节油率比同时期工业的年平均节油率高出了3.42%,所以说,在工业中,化工行业的节油率较高。但从整体上看,其石油投入系数仍比较高,在工业中占据着第二位。为深入挖掘化工行业的节油潜力,需要切实掌握基本情况,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切实抓好节油、增效。

3 节油途径

3.1 加强管理

在我国,石油行业自身的石油消费量约占石油消费总量20%,其他80%分布于居民生活领域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之中。因此,需要加强用油管理,通过综合、有效运用技术、经济等多种手段,引导用户合理用油、节约用油,切实转变其用油方式,最终使终端用油效率得到提高。此外,还要制定、完善加强节油、降耗的有利财税政策。

3.2 技术创新

采用技术手段实现石油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这就是技术节油途径,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等节油项目,以使单位产品油耗得到有效降低。就现阶段来说,我国交通运输工具、工业用油设备的单位油耗要比国际领先水平高出10到25个百分点,但换一角度考虑,我国技术节油的潜力非常大。因此,高耗油行业必须认真研发、应用、推广节油与代油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情况来看,我国节油潜力非常大。因此,我国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入手,抓好结构调整、加强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三条节油途径,实现合理用油、节约用油。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性资源,在我国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我国对石油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石油消费增长迅速。本篇论文中,笔者从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入手,对节油的潜力和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主要行业,石油消费,节油,潜力,途径

参考文献

[1] 伍亚.能源技术进步对石油需求及节油减排潜力的影响——基于多因素视角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5:199-203.

[2] 王家诚.从我国主要行业石油消费看节油的潜力和途径[J].当代石油石化,2010,12:1-8+49.

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国内行为心理学在高校户外家具中的现状

国内高校户外家具设计设计缺少使用者行为及心理特征分析, 且人性化设计不足, 所以, 对校园户外家具进行行为心理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1、大学生行为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主要行为包括学习、研究、生活、活动四类。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入新的校园环境, 对环境都不熟悉, 由于道路设施的不完整可能导致学生迷路, 因此校园户外家具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指引性。而对于大二大三学生群体来说, 其课程作业及等级考试的增加使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晨读区域和图书馆, 活动路线可简化为三点一线即:学习场所 (图书馆、教学楼、自习室) —餐厅—寝室, 因此在这些区域的家具设计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学习时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大四的学生主要围绕找工作和毕业论文相关事宜展开, 故校园户外家具设施应能考虑到毕业生的焦虑感。缓解毕业生的情绪。

2、大学校园户外家具设计与行为心理学

校园户外家具也受大学生性格特点和行为心理特点的影响, 这些影响分别体现在对家具造型、材质、色彩、空间位置等方面。

3、在家具造型上的体现

现代校园家具设计造型形态一般都呈现出直线型, 且外观形态单一、缺少多样性、功能简单。有些校园家具只是作为校园环境氛围的烘托物, 缺乏个性设计性, 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因此可以设计一些仿校园环境内的一些生物造型设计, 如荷叶造型的坐具或灯具设计, 进而符合大学生追求独特新奇事物的心理需求。

4、在家具材质上的体现

不同色彩和质感的材料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现今大学校园户外坐具材质主要是石材、木材、金属, 垃圾箱主要是金属、塑料材质, 灯具主要是金属、玻璃、亚克力等材料。不同户外家具所采用的材料应与家具的功能性相吻合, 如座椅选用的材料应为木材或其他具有舒适性、稳定性、安全性的材料。垃圾桶可选用耐腐蚀、易清洁、体现环保理念的材料。指示牌应选用识别度高、防腐蚀的材料。

校园家具中不同材料在不同的季节其使用率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也要考虑季节因素。

5、在家具色彩上的体现

家具设计中最直观和直接的设计元素是色彩, 色彩能传达家具的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不同的属性, 不同的色相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兴奋、宁静等。而且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和心理感触。因此, 在对校园户外家具设计时, 在视觉上达到协调统一条件下, 对于一些具有提示性的家具应提高色彩明度, 增加可识别性。目前大学校园家具的色彩主要为木色或石材暗色等一些灰色调外, 对于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红色、蓝色、橙色等高明度色系的运用少之又少。因此在对校园户外家具的色彩搭配上要尽量迎合大学生蓬勃向上的心理特征。

6、在家具空间位置的体现

大学生交流和交往活动大多都在户外, 只有良好规划的校园家具更能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而在校园家具的规划中,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尺寸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空间中, 位置不同, 宽敞或狭窄的空间距离, 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形成心理的起伏变化。同时在空间位置的设置中也要考虑大学生的公共性、私密性和互动性等。

二、结语

本文从对国内校园户外家具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对校园家具的大学生的行为及心理特征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析行为心理学对校园户外家具要素的影响, 主要是对家具造型、色彩、材料、空间位置等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在校园户外家具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大学生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特性, 营造出有归属感、舒适性、人性化的校园户外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行为心理学在家具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然后结合大学生行为及心理特征、行为心理学对校园户外家具设计要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校园户外家具进行设计研究。

关键词:大学校园,行为心理学,户外家具

参考文献

[1] 姜林杰.大学校园户外家具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 李康.大学校园户外家具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罪犯中的“贫穷继承者”是指出生于相对贫困家庭, 由于家庭机能不健全, 成长过程中养育失误, 导致成年后物质与精神双重贫乏的罪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乏具有强遗传性, 因此具备此特质的罪犯可称为“贫穷继承者”。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据官方统计, 中国的基尼系数自2000 年越过0. 4 的警戒线, 2008 年达到0. 491。基尼系数 ( Gini Coefficient) 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 Corrado Gini, 1884 - 1965) 于1922 年提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按照国际一般标准, 0. 4 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 0. 4 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达到0. 6 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 1995 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 45, 2002 年为0. 55, 2012 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 73, 顶端1% 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 底端25% 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 左右。[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 2013 年同2011 年相比中国基尼系数由0. 761 下降为0. 717。[2]上述数据表明,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持续加大, 加上金字塔形状的社会结构, 位于底层的贫困人口占了多数, 除了少数是绝对贫困, 绝大多数属于相对贫困, 监狱关押的罪犯许多就出生于贫富分化后陷入相对贫困的农村、城镇家庭。

家庭机能不全是指家庭中持续并经常存在冲突、不法行为、或发生针对家庭中部份成员的虐待 ( 包括生理、心理或性的虐待等) 事件, 包括对家庭成员中未成年人的忽视与冷漠。

2013 年南京市饿死女童案中, 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饿死女童的母亲乐燕 ( 化名) 一名“贫穷继承者”。乐燕为非婚生子女, 5 岁时被母亲送到爷爷家, 从此母亲再没有来探望。乐燕16 岁离家出走独自生活, 因盗窃被抓, 之后染上毒瘾, 有多年吸毒史。2011 年1 月乐燕育有一女 ( 生父不详) 。2011 年起乐燕与男友李某同居, 2013 年其男友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服刑, 乐燕作为两个女儿的唯一监护人, 独自承担抚养义务, 但一直怠于履行抚养义务。2013 年4 月下旬的一天下午, 乐燕为两个女儿预留少量食物、饮水后, 将两女儿置留家中主卧室内, 锁上大门离家。此后, 乐燕多次从社区领取救助金用于在外吸食毒品、玩乐。明知两个孩子无生活自理能力, 但乐燕直至案发时一直未回家, 最终导致两女童死在家中。

像乐燕这样的“贫穷继承者”在我国监狱罪犯中并非少数。监狱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应, 可以预见一段时期内罪犯中的“贫穷继承者”会一直存在并增加的趋势, 有必要将他们单独作为一个群体去认识,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对这一类罪犯群体的改造途径。

二、对罪犯中“贫穷继承者”的认识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质。早期经历使罪犯中的“贫穷继承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

( 一) 超我未形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超我,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 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 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因此,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简而言之, 超我主要是在父母长辈的教养下形成的, 俗称“良心”。“贫穷继承者”成长于机能不健全的家庭, 心理虐待与忽视是机能不健全家庭对儿童施虐的主要形式, 特别是忽视与贫穷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关系。忽视是家长忽略了儿童对情感、智力、教育、监护、身体发育各方面的需要。除情感忽视外, 身体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等通常与儿童家庭经济状况直接相关。乐燕的成长是被忽视的典型: 乐燕出生后由母亲带了几个月, 然后寄养在朋友家, 5 岁时被送到爷爷家, 从此再没见过母亲。这个家庭虽然勉强接纳了乐燕加入, 但是认为乐燕长得不像自家的人而对其冷落, 包括乐燕的父亲, 在乐燕叫“爸爸”时也只是勉强应答。乐燕独自睡在客厅临时搭起的小床上, 面对冷落开始表现出淡漠与疏离。因为没有户口, 乐燕12 岁那年才在在社区和派出所协调下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读, 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没多久就退学了, 家人也没再送她上学。乐燕成长家庭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和其他原因对她的情感忽视、身体忽视、教育忽视造成她人格中表现为“社会道德”的超我部分未能形成, 日常行为不受道德的规范。

( 二) 自我未充分发展

自我, 是个体出生后, 在现实环境中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 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现代研究已证明, 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机制, 是他们在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 存在着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生活中的某些人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 这些人被称为重要他人 ( significant others)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重要他人的构成也不同。在学龄前阶段, 重要他人主要是家长。到小学阶段, 教师开始发挥超越家长的影响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 同伴的影响力也会明显增加。很明显在乐燕自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教师和同们的影响, 唯一的重要他人家人对其忽视和冷漠以对, 导致乐燕的自我未充分发展。

( 三) 本我过于强大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 从出生起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如饥、渴、性。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 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 避免痛苦。由于特殊的早期经历使“贫穷继承者”的超我未能形成, 自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在他们的人格结构中本我占据了重要地位, 表现为毫无道德感, 不接受社会基本规范的约束, 一味追求低层次的吃喝玩与性欲的满足。

三、对罪犯中“贫穷继承者“的改造途径初探

“贫穷继承者”在早期经历和人格上具有相似性, 国内监狱学者把他们单独做为一个群体进行研究, 提出了“人格改造”的新论点, 对此类型的罪犯首先需要进行人格评估, 着手于超我即道德良心的培育、自我意识的构建与能力的发展, 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摘要:出生于相对贫困家庭的罪犯在早期经历和人格上具有相似性, 是为“贫穷继承者”。早期经历使罪犯中的“贫穷继承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 即超我未形成、自我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与本我过于强大。对此类型的罪犯首先需要进行人格评估, 着手于超我即道德良心的培育、自我意识的构建与能力的发展, 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罪犯,贫穷,人格

参考文献

[2] 网易新闻.2014-02-24.

[3] [美]Burger, J.M.著, 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9.

上一篇: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职业道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