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理论范文

2024-04-27

纳税服务理论范文第1篇

【摘要】不同居住区的少数民族因其长期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导致这些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对该群体融入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城市社会时带来严峻的挑战。社会融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国家范畴,能够从宏观层面解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提升社区服务、营造社会环境、创建公共生活,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

【关键词】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研究——以甘肃省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18A-096)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非民族类高校招生计划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比例在逐年扩大。[1] 鉴于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主要是以乡、县为主的“小聚居”居住格局,不同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因此,成长于这些聚居区的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也就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对其自身在融入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城市社会时带来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现状之下,如何更好地促使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顺利地融入高校所在地的本土社会,开展大学学习与生活,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民族融合、维护民族团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社会融入的研究现状

社会融入(Social inclusion)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使人人能够平等、全面地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生活,以促进社会包容,最终实现社会团结的过程,是人类发展追求的结果与目标。[2]社会融入研究在国内外都被研究者给予极大关注。国外社会融入研究主要是围绕移民群体展开的,主要关注了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阶段、目标、制约因素、途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同化论(Assimilation)和多元论(Pluralism)这两种对立的理论。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外对社会融入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移民社会融入测评因子的研究。比如J.Junger- Tas(2001)和H.Entzinger(2003)就分别提出了移民社会融入的三维度说和四个维度说。二是对移民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影响移民社会融入的一些背景变量以及环境、政策等因素。比如Berry(1997)关注了性别、年龄、语言等因素对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Wuthnow(2003)关注了文化程度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对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Fuente(2012)关注了不安全感、歧视和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对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三是对移民社会融入效果的研究,比如Durkheim(1997)认为,社会融入能够促进移民的幸福和健康。

国内研究者们对社会融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对移民国外的华人群体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借鉴西方已有社会融入研究范式,着眼于海外华人移民群体对当地社会的社会认同、社会适应、民族整合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继承等问题展开。[3]比如王春光(1999)和张戎(2000)等学者对移民法国和美国的华人群体所展开的社会融入研究就属于此种类型。其次是国内学者对于国内一些流动群体城市生活的社会融入研究,这类研究主要着眼于流动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现状、面临的障碍以及心理和环境适应、身份转换等。比如文锦(2004)和高秀琴(2004)对外来务工流动群体社会融入的研究,吴新慧( 2004)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研究,陈纪(2014)、徐勇志(2016)和孙军(2019)等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都属于此种类型。此外还有学者对退役运动员(王慧文,2020)、随迁老人(刘素素、张浩,2018)、返乡青年(蒋占峰、娄博华,2019)、残疾人(林建华、王力,2019)和搬迁移民(王善坤,2006)等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开展了研究。第三,学者们还关注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路径与策略。如袁波澜提出,应该从职业技能培训、语言训练、公共生活构建等方面入手,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姚文静(2019)认为,应从个体融入能力建设、政策制度的完善、加强宣传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入手,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对于社会融入的研究所涉群体较多,呈现研究群体多元化倾向,其中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在国内是一个研究焦点;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围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现状、影响因素和社会融入的策略与路径等问题展开。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作为少数民族群体中的主要成员,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开阔的视野,对于多元文化具有强烈的接纳意愿,探索该群体的社会融入对于大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具有现实意义。已有研究为我们在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深入探索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问题提供了借鉴。本文试图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为关键抓手,探索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的路径与策略,以期能为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有所贡献。

二、社会融入理论解释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的依据与视角

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或概念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社会现象及社会规律的解释。社会融入作为研究社会政策的重要概念,其本身也是社会政策能够起作用的根源,其价值和目标的终极体现则在于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应用。[4]作为一个在社会学领域广为传播的理论和概念,用社会融入的概念和理论对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开展研究符合這一理论本身的旨趣,这也为大学生的社会融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由于社会融入概念本身所具备的全球性视野。因此对这一理论的应用也就跨越了传统的民族国家范畴,这一特点对于我们从更宏观视角解释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本研究的主要关注对象——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们除了考虑其少数民族的背景,更应该将其置于新时代背景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成员的位置加以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仅是由汉族构成,汉族仅仅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要成员,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国高校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多元文化特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提出了挑战。为此,大学除了传授知识、传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应承担社区的大部分职能,促使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角色转变、帮助该群体融入高校所在地本土社会,这是大学和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以社会融入理论为依据,从学校社会生活、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环境等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关注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探索这一群体社会融入的路径与策略是本研究思考的主要问题。

三、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的路径

随着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加,规模越来越大,作为高校和当地社区要深刻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大学所在地本土社会既有利于大学自身地发展,也可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不同民族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同时还要认识到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加强对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工作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城市民族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中可以发现,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不能只依赖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薄弱力量, 更需大学本身及其所在地社区的强有力支持。

首先要关注大学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主要来源于民族地区。因此文化、生活习俗、成长环境等与长期处于非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有着不小的差异,这对该群体的社会融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大学教育是公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的主要手段,良好的大学教育不仅仅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更能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方式。为此,高等院校除了传授正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如通过各种非正统的方式和平台宣扬平等、诚信、友爱等交往主体精神,使校园、班级充满活力与人气,给不同民族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往与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不同民族同学发挥自己的才能,使正确的交往认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帮助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新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大学文化以及大学周边的社区文化顺利整合,从而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素养,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让他们在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促进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生成,助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

其次要提升社区服务。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社区。因此,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本身也就是一个身处社区的公民,所以高效、良好的社区服务对于帮助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就牵涉到非民族院校对于少数民大学生的服务管理工作。大学生虽然说身处大学校园,但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社会化程度更高。因此作为育人机构的高等院校,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也是其主要职能。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当地社区,高校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应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多层次、适时到位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合理的服务需求,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统筹考虑、区分对待,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妥善解决。高校所在地党委政府应该将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需求的特殊服务有机结合,除了高校本身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服务与管理,还应鼓励社区不同机构购买社会服务,注重以社区服务促科学管理,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将服务与管理巧妙结合起来,使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规范管理的好处,自觉自愿地融入当地社会。

第三要营造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增进不同民族大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感的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的交换。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一切凭关系”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往观,阻碍他们的社会融入。为此,社区和高校除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服务和管理,还要想方设法营造团结、友善、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和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交往氛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道德规范,倡导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对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本精神,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德体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不同民族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进而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

最后要创建公共生活。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故乡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和生活,从形式上看虽然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阻隔,但仔细观察大学校园的交往圈就会发现,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往大多数仍局限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大学校园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学习和创业的机会,但同时也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引导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公共文化建设,创建多民族大学生的公共生活空间。在宿舍分配、校园文化活动策划、勤工助学岗位设立和社团成员的纳入等过程当中,积极引导和实现不同民族大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格局,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公共文化生活纳入社区和校园公共文化生活建设,将少数民传统文化活动引入大学和社区的公共文化活动范畴,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机制,拉近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距离,进而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

四、结语

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地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大学地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与进步的实现。鉴于社会融入理论所具备的全球化视野。因此跳出传统的民族国家范畴,应用该理论从宏观视角出发解释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成为可能。要想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从宏观视角来看就必须要将大学教育和社区的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关注大学教育、提升社区服务、营造社会环境、创建公共生活,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化的角度认识和重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融入的现实问题。唯有如此,才能使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融入城市社会当中,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陈龙涛,张洪峰.基于社会融入视阈下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7):134-138.

[2]徐丽敏.社会融入概念辨析[J].学术界,2014(7):84-91.

[3]向大有.论海外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若干关系[J].人桂桥史(季刊),1997(1):7-12.

[4]王慧文.我国退役运动员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20.

作者简介:王璇(1978-),男,甘肃天水人,陇东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民族教育与心理。

纳税服务理论范文第2篇

一、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行政法学的特点和缺陷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为我国行政法学的转变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我国行政法学一直以来深受西方国家理论的影响, 再加上自身的起点比较低, 使行政法学的研究不得不思考与本土化的特点相结合。公共服务理论为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了发展的支点, 实现两者在意义上的融合, 从而使我国的行政法学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公共服务的视角下研究我国的行政法学, 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 一) 当前行政法学的不足

当前的行政法学首先对国家行政主体重视和规范, 在内容上很少提及社会行政和私人行政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法学对行政主体的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法律主体进行明确的规范, 从而忽视了社会和私人行政主体以及社会和私人的法律权利, 这也成为当代行政法学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缩小了行政法学的范围和主体。其次行政法学对非强制性的行为不重视, 也并没有加以规范, 违背当前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建立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理论。因此由于行政法学采用传统的控权理论强制性的规范和维护公民权利, 从而忽视对公民利益和公共服务相关的非强制性的公共服务行为的规范。最后行政法学在行政救济方面缺少相关的审查, 尤其是社会行政以及私人行政, 由于行政法学对公民的公共利益行为缺少一定的规范, 因此在司法审查上还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为审查的对象和主体不明确, 有关国家和社会行政等有关的诉讼解决方法与职责权限不清楚。

二、公共服务理论下的行政法学的转型方向

( 一) 从控权论向管理和服务过渡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下思考我国行政法学的转型方向, 那么我国的行政法学就必须走公共服务道路。公共服务理论下的公共利益是其发展的目标, 也是公共服务理论的重要特征。公共服务理论下的行政法学要建立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 不能通过委托行政主体来完成, 在这里必须要解决公共行政机关和公共利益和服务之间矛盾, 既能保障公众的权利, 又能发挥政府行政主体的重要作用。公共服务视角下的行政法学是实现了行政权利与公民服务之间的一种融洽关系, 运用公共服务理论的模型为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 二) 从国家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

行政法学以公共服务理论作为支撑点, 为自身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前景。在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下提出了公共行政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将公共行政当做在行政法意义上的相关结果和影响, 将行政职权的应用以及行政权的相对人作为公正性的判定标准, 这些标准和概念等方面的界定为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向, 并在公共行政的范围中排除部分的私人行政行为和社会团体中的劳务关系。

( 三) 从行政行为模式上向公私合作转变

从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出发, 行政法学的行政过程体现在行为模式上, 因此需要对行政行为进行变革, 利用政府的行政行为弱化公民权利于行政权利之间的矛盾关系, 倡导政府的行政行为遵守一定的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 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从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出发, 在国家行政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从事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活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安排, 创新一种全面的行政模式, 创新出的行政模式要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政府的作用, 能够确定政府相关的法律权限和职责, 防止政府权力过大。其次要营造不同领域的竞争关系, 更好的为公共服务。充分的协调公共与私人才选择机制之间的关系的, 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 防止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失去作用, 实现公私之间合作。

( 四) 促进行政救济的多元化

公共服务理论下强调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并且强调公共事务在各种民间组织中的作用, 但仍旧以政府为中心。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能够有效的促进政府救济建设。当前政府的救济方式过于单一, 而行政法学的转型也要建立多元化的救济方式, 根据行政专业的不同应当体现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的特征。

三、总结

通过对公共服务理论角度下传统行政法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并借助公共服务理论的模式和框架对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了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 促进行政法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的理论支点是公共服务理论, 从公共服务理论角度研究行政法学的转型发展, 并为行政法学的转变提供了转变的方向。

关键词:公共服务理论,行政法学,转型,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建洪.公共供求场域中的行政法制:本质规律、实践悖论及其化解路径——“法治中国”构建的公共管理学视角[J].晋阳学刊, 2014, (04) :117-128.

纳税服务理论范文第3篇

国内统一刊号:CN11-9313/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邮发代号:80-307。

目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期刊已全新改版, 并由“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城市建设网数据库”收录。改版后的期刊与新加坡《城市建设学术探索》期刊同步发行, 国际权威性强、学术影响力大、专业定位准、范围涵盖广。

改版后的《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期刊将指定“中国城市建设网”直接投稿。所有稿件, 均需由作者通过此投稿方式进行投稿, 杂志社目前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投稿,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纳税服务理论范文第4篇

一跃发展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三星集团所取得成功经验,耐人深思。

一、什么是TRIZ理论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语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它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当时阿奇舒勒在前苏联里海海军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以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阿奇舒勒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会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后数十年中,阿奇舒勒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数十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TRIZ理论。TRIZ理论是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和开发自己创造潜能,最全面系统地论述发明创造和实现技术创新的理论,被欧美国家的专家们认为是“超级发明术”,是目前国际上360余种创新方法中比较系统,容易学会使用,应用效果较好的方法学之一。TRIZ理论无论是在分析过程中还是求解过程中,总是通过它的理念和方法带领人们去突破习惯性思维定势,去否定自我,刺激人们的发明愿望,激发人们的创造思维,进而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TRIZ理论真正引进中国并在部分企业中尝试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所以它的推广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事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逐渐得到了国内诸多科研机构、大

学、企业和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二、运用TRIZ理论提升企业竞争力,当今世界三星集团是领跑者

进入21世纪后,TRIZ理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在欧美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极大关注,并在航空航天、信息产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等诸多领域,以及波音、宝马、克莱斯勒、通用、三星公司、摩托罗拉、强生等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星公司自1997年引入TRIZ理论以来,取得了显著创新成果。据统计,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可提高80%上的专利数量及质量、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率,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近50%。2003年,三星电子产品生产因采用TRIZ 理论指导项目研发而节约成本15亿美元,同时通过应用TRIZ理论研

制开发的67项研发项目中有52项成果成功申请了专利。三星也因此在2003年成为全球品牌价值增幅之首;2004年,三星公司创造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成绩;2005年,三星公司品牌价值达149亿美元;2006年,三星公司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453项,公司市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超过索尼公司410亿美元,从“技

术跟随者”成为了“行业领跑者”。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30余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集团旗下3家企业进入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世界500强行列,2008年三星集团营业额约1500亿美元,品牌价值高达1108.5亿美元,在世界一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连续两年成为成长最快的品牌。集团旗下的旗舰公司——三星电子在2003年《商业周刊》IT百强中排名第三,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很多业内传统巨头。三星集团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在国际市场上彰显出雄厚实力。以三星电子

为例,该公司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工业设计奖(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简称IDEA)的评选中获得诸多奖项,连续数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从1998年以来,三星电子共获得了17项工业设计大奖,连续5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获奖总数与美国苹果公司持平。三星电子获得2002美国工业设计奖(IDEA)中的5项大奖,这个由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工业设计奖是全球工业设计界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三星与苹果公司并列第一,同为本届工业设计奖中获奖最多的公司,并领先于IBM、NEC、佳能、索尼、日立、三菱和富士通。这一成绩证明了三星电子领先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全球的认可,使其向建立世界超一流企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上已经足以说明三星的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国取得的专利高达1313项,在世界

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九。

三星集团何以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业绩,从跟随者变成了领跑者呢?并令业内外人士刮目相看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20世纪末韩国三星企业集团引进了十几位前苏联的TRIZ理论专家,帮助该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进行自主创新设计,使TRIZ理论在三星电子的六个主要部门(技术运营部、数字媒体部、电网络部、数字应用部、半导体部、LCD部)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三星公司自创立至今,其产品开发战略演变大致经历了“拷版战略”、“模仿战略”、“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和“技术领先战略”等四个阶段。产品是品牌识别的主要载体,规划好品牌在产品层面上的识别可以迅速提升品牌价值,不断累积品牌资产。三星卓越的品牌战略管理,就是基于成功地构筑了“技术领先、时尚简约、高档高价值、数码e化”的产品识别,无论是三星手机、数位电视、显示器还是MP

3、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无一不体现出“设计时尚简约、气质尊贵高雅、功能强大先进、操作简单方便”的特色,无一不体现出领袖群伦的卓越品质,无一不体现出业内领先、无人企及的高价值、高档次,

无一不体现出年轻时尚、引领潮流、事业有成的产品使用者对外形象。

三、近年来黑龙江省开展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工作走在了全国

的前列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国家科技部从2007年5月启动开展了技术创新方法系列工作,致力于从源头推进自主创新国家战略。2007年5月27日,科技部刚

宣布启动,6月13日,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专题报告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从与俄罗斯地缘优势和科技合作基础雄厚的实际出发,在众多创新方法中选择了TRIZ理论进行重点推广和应用。启动当月,省科技厅就开通了全国第一家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专题网站,该网站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一个开放式TRIZ理论学习和交流平台。到2008年10月17日该网站点击率突破30万次,在同类网站中居全国第一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有35%是来自于欧美等国家,27%来自于本省,约30%来自于国内其它省份,显示了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工作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力。2007年8月13日,我省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从此率先举起了全国首批试点省的旗帜。2008年4月,我省建立了由省科技厅牵头,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参加的技术创新方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推进试点工作。2008年6月25日,我省又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省级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与产业化中心等试点单位,还相应地成立了TRIZ理论研究室(教研室、实验室);同时黑河市TRIZ理论研究所、双鸭山市创新协会等社会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这些部门单位专门开展理论研究以及TRIZ理论的国产化和标准化工作,初步构成了黑龙江省TRIZ理论组织体系架构。近两年来,我省围绕TRIZ理论的宣传、培训、教育、推广、应用和国产化,广泛深入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众所公认的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共举办TRIZ理论专业培训班22期,培训人员2014人次;举办TRIZ理论培训讲座100余场,培训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12000余人;出版高校教材一部,编写、翻译培训教材、简易读本等12部,发放各种TRIZ理论图书教材资料4万本,印发《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工作简报》10期。确定了黑河、哈尔滨两个试点城市、两批共18家试点单位、60家试点企业。通过学习应用TRIZ理论,全省共申请专利15项,获得专利6项。例如,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应用TRIZ理论设计了“易访通”智能来访登记系统并申报了美国专利。可以说,黑龙江省在开展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无论是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出版培训教材和书籍、建立TRIZ专题网站、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专家合作办班并深入企业,还是建立试点单位、试点企业以及青少年创新基地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企业向韩国三星集团学习并进一步推广应用TRIZ理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三星集团运用TRIZ理论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对我省企业的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谁能坚定地把握科技发展方向,谁能系统地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方法,谁能拥有一流的高端人才,谁就能够引导下一轮的世界经济增长潮流。从目前我国国内一些企业产能过剩、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都是因为科技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高导致的结果。这次严酷的国际金融危机,既给企业选择今后生存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生死考验;又为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普及推广技术创新方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众所周知,三星集团也经历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企业陷入低谷,同样面临着市场的优胜劣汰和企业何去何从的理性抉择。经过痛下决心,三星集团广揽高端人才,不惜重金聘请俄罗斯专家传授TRIZ理论,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指导企业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其经验对我省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甚至

中小型企业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面对金融危机,必须依靠科技锐意创新,才能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获得主动权。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和演进都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伴随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一些昔日风光一时的主导产业逐步衰退,而另一些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茁壮成长,成为支撑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危机前后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靠科技锐意创新的国家或者企业,都能很快地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而此时的韩国仍然以重化工为主来推动规模扩张。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实际失业率高达12%,经济几乎陷于瘫痪。严酷的现实促使韩国政府痛下决心,依靠创新加速产业化优化升级,国家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先后颁布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法》,把大学的科技拨款从8.4%提高到12%,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开发,集中力量发展知识型产业,仅用3年的时间就使经济率先复苏。其间,韩国IT产业附加值年均增长高达16.4%,占GDP比重从1997年的8.6%增加到2000年的12.3%,对经

济增长贡献率达50.5%。

启示之二,应采取自主创新与科技合作创新相结合,广泛运用前人已有的知识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创新。实践证明,任何创新,无论是技术、产品、工艺、方法、品牌、营销等创新,都要解放思想,放开眼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同国内外一些科研机构紧密联手,广泛开展企业之间合作,培育具有龙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组织实施高新技术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产业化示范项目。我省高新区、大中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可以象南京高开区那样,就技术创新等问题与韩国知名企业建立联系,进行研讨、沟通信息、开展合作。据悉,2009 年2月17日至18日,首届“中韩企业创新与产业集聚国际研讨会”在南京高新区举行。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挑战,南京高新区与韩国大田市大德科技园,

探讨了如何做大做强科技园区,寻求彼此之间的创新合作。

启示之三,加快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意识。应在全社会宣传自主知识产权知识,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必须是能够自主运用,不受他人制约的知识产权。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力加强企业专利示范工作。应激励企业内生科技创新的动力,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的补偿机制,调动企业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制度设计挖掘创新资源。对现有的技术创新方法试点企业强化服务和督导,并选择基础较好的企业,扩大试点,引导它们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实施专利战略。在典型示范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咨询和培训工作。企业的科技人员要善于在知识库和专利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利用前人成果寻求有效答案的一条捷径。我们知道,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这是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目前世界上有6大专利中心,专利数据库内大约有1600万个专利;知识效应库有8600多个知识信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和语义处理技术来向软件输入任何实际问题,点击专利的概要,查出专利的GBF档案,通过对以往专利的研究来启发解决自身问题的思路,这会在很大的程

度上降低企业创新的实际成本。

启示之四,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内外部环境。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紧跟市场持续创新,联系实际不断学习,靠科技领先,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本着“开放、流动、公平、竞争”的原则,为科技创新提供条件,尤其是为中青年人创新提供平等的机遇,鼓励中青年人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营造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允许失败的宽松氛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评审专家信誉制度。在科技创新人才目标上,要制定发现、吸引、培养和保护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规划,重点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技术带头人和具有战略头脑的科技型企业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科技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相对降低,成为我们引进海外人才的最好时机,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都要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危机后的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精英人才的福利待遇。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尽一切可能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彻底消除后顾之忧,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去,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

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克江.自主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科技日报2008年12

月14日第四版.

[2] 孙尧.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普及一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科

技创新与品牌2009年第3期.

[3] 李丽云.点燃创新激情,成就创新梦想.科技日报2008年12月1日

纳税服务理论范文第5篇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

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一、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教师言语艺术”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

书中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 “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的提示与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会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在这方面不知要说多少话。批评和表扬也要讲究 艺术。一位学生答错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如果说

“你错了,他对了。”这样就太直白,说错的学生会有些难堪。如果说:“他答对了,但要是没听你发言,他的答案不会这么快就出来。”这样讲,说错的人肯定心里会舒服一些。同样是肯定学生的朗读,笼统地说“读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的心情很沉重”、“你把XX谈活了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XX地方”。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是很有道理的。学生需要激励,而激励是要讲究艺术的。老师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老师的“笑”,老师的“哦”都可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二、其次是课堂气氛

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

因为,消极的情绪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挥.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甚至丧失对该学科的信心:相反.情绪愉快的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往往信心十足,表现欲很强.理解与记忆的效果也很好。 善于创造课堂良好的气氛,善于调控课堂节奏,是教学艺术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课堂气氛的形成跟许多因素有关,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优良的教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一旦有了错误敢于公开自我批评;教师对学生态度各和蔼,作风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在这种民主教风的熏陶下,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人人争先发言而且敢于争辩,从而能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优良的教风能创造优良的学风。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教学民主,那么课堂气氛是绝对活跃不起来的,也因此可能扼杀学生学习生机。

教学节奏,指课堂上教学中各个环节内容及其安排和衔接所形成的“节拍”。紧凑的教学节奏,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反之,如果知识量和训练量少于学生的需求,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环节过渡缓慢,这样的教学节奏必然会使学生精神分散,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节奏是构成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不可不重视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完整意义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规律与教学艺术辩证统一的产物。

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把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完美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语言和情感、教学技能和技巧、教学气氛和节奏等方面入手,努力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教学艺术的创造与追求,应以“有规律”为指导,但又应有个人的探索和追求,体现个人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的教学艺术丰富多彩,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再次是教学幽默

教学需要幽默,因为它可以带来欢乐,使得课堂气氛不致单调。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一)、教学幽默的形式

教学幽默最主要的形式是口头语言幽默,指的是教师运用比喻、夸张、婉曲、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段及伸缩、断词等特殊手段,或者运用笑话、故事、歇后语、打油诗、快板等口头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教学幽默。除此之外,教学幽默还有多种形式。如教师的动作幽默,即利用手势、头势、体势的超常规变化,达到幽默的目的。教师的表情幽默,即利用面部表情、眼神变化来实施的教学幽默,教师的书面语言幽默,即在作业批语、板书等书写文字时运用的幽默。

(二)、教学幽默的功能

1.活跃课堂气氛。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受课堂气氛的直接影

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快乐和自信心,并且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增强,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紧张的环境中,则容易感到压抑、痛苦,降低学习效果。教学幽默能打破沉闷的局面,缓解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这种令人窒息的教学,容易使学生疲倦、厌倦,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给小学生播放了一组视听材料后,清楚地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的深刻。

2.激发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兴趣的培养要经历有趣、乐趣、兴趣的过程,“有趣”虽然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却是重要的一步。教学幽默本身是一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新异刺激,能使教学获得较好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启迪学生智慧。从思维的特点来说,幽默不外乎是横向、逆向或多向的联系。教学幽默能开启学生思维,多角度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洞悉各种事物掩藏着的深刻本质。

3.陶冶学生情操。教学幽默本身是一种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理智感的具体反映,是教师人格的示范。学生长期生活在幽默的环境中,可以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养成乐观、积极、同情、宽容、合作、理解的人生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展。

4.融洽师生关系。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起润滑剂作用的液体”,师生之间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避免教育过程中产生摩擦。幽默制造出来的轻松活泼的气氛,缩小了师生距离,同时,幽默使生硬、僵直的问题委婉化,师生心教学领神会,既可达到目的,又

不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发生冲突。

(三)、教学幽默的运用

教学幽默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运用幽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敏锐深刻的观察生活和超脱现实的创造思维能力。成功运用教学幽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幽默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幽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幽默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紧扣讲课主题,切不可海阔天空乱讲一气,也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笑是幽默的表现,脏话连篇、乱出洋相、油腔滑调、讨人便宜、甚至打情骂俏、轻薄嬉笑、耍贫斗嘴等不适合课堂内容,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所谓幽默,应该禁止进入课堂教学。

2.恰当把握时机。当课堂纪律涣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疲倦时,当学生情绪紧张时,当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时,当师生处于窘迫状态时,当课堂出现偶发事件时,我们可以利用幽默化解疑难,绝处逢生,巧妙的解决问题。

3.注意应用的条件。运用幽默要具备一定得条件,否则,容易让对方误解,事与愿违。如师生关系是否密切,时间我、场合是否恰当,当时的语言环境是否合适等。要求教师要以真诚善意为出发点,注意从学生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教学幽默的艺术性。

4.掌握分寸。任何事物都有个适度问题,适度有益,过度有害,运用教学幽默也不例外。课堂不是娱乐场,教师也不是逗人乐的演员。失度的幽默,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情上,忽视了他们应该学习的内容,也使学生怀疑教师所讲内容的

真实性和利害性,常会把教师看成喜剧舞台上的丑角式人物。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记斤卖的时候,讨厌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幽默的作用,对幽默作严格的选择,并且适时适度运用幽默,经过刻苦的实践锻炼,成为一名幽默大师,为自己的教学艺术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四、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在一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

( 一 ) 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主要有理智型、情感型、情理结合型、幽默型、典雅型。直观型、奇异型

(二)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

1、影响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一般说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知识因素。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首先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学有所专,又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 教师主要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的,只有专业知识达到精深,讲起课来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帷幄,才能引导学生向学科的深度进军。最后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工具性知识。

2.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 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3.心理因素。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特征和个性特 征。 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准确清晰的记忆力;多方位立体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经验因素。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知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一般说来, 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教学经验比年限短的教师相对丰富些。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程度有关。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

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5.主观因素。在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除了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外,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

的。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6.外部条件因素。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上述的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因素也是制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三)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摹仿一学习一惜鉴阶段。教师开始教学时,没有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摹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套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摹仿既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又是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别人 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甚至举例、手势、语调都进行摹仿。但是,摹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师在摹仿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 2.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基本上摆脱了摹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摆脱了完全摹仿别人,能独立进行教学工作。但在独立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惜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自己能够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学风格形成阶段。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 造,教学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语言、体态语等的结合日臻完善,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教学行为已经内化,教学风格转化为随意性。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

界,教学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

上一篇:中学培训下一篇:中医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