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

2024-05-07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WTO五年后,我们一笑而过。

五年大限,需要过关的是金融、出版、石化和物流行业。到现在,他们交出了答卷:国内银行纷纷上市,出版销售市场开放,中石化和中石油业绩大涨,国内物流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经过阵痛后的这些行业,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勇气可嘉。

WTO来了,金融街入住的外资银行越来越多,壳牌开始收购统一润滑油,Fedex、UPS在高额利润的国际航线上大范围撒网。这就是长驱直入的外资企业在WTO保护期过后带给中国同行的变化。

这还只是表面现象,更关键的问题是,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先进的产品设计、管理经验、渠道开拓。我们抗住了WTO,但是更激烈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学习别人的先进,对比自己的不足,才是我们迎头赶上的机会。

本期选择的金融、出版、石化和物流行业,是WTO五年刚刚与外资企业在本土全面竞争的行业,对比和分析,会让这些行业知道,我们的优势和短处。

产品

中资银行

优点:产品简单,与用户结合的产品形式容易实现多样化

不足:原创产品少,产品开发慢

外资银行

优点:高端客户的贴身服务,个性化和理财产品研发和上市速度快,多样化产品组合

不足:文化差异使产品对国内金融市场可能不适用

渠道

中资银行

优点:架构完善的服务网点

不足:物理网点布局不合理,网上银行、ATM、电子银行不完善,有安全隐患,不能实现统一服务体验

外资银行

优点:海外网络发达,出国留学和做贸易的中国人可以享受便利,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成熟

不足:网点少

管理

中资银行

优点:数据大集中已经完成,具备高效管理的基础

不足: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还没完全破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灵活性及内部运作效率的路还很长

外资银行

优点:流程化管理,防风险能力强

不足:外资银行在中国注册成为外资法人银行,使其具母行的优势,短时间内难以发挥

人才

中资银行

优点:人才充足

不足: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管理体制需要变革,培训机制、激励机制有待提升,国际性人才缺乏

外资银行

优点:具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不足:本地人才缺乏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履行对外开放的承诺,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就在这一天,中国银监会受理了汇丰、花旗、渣打、东亚、恒生等八家外资银行的申请,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完成本地注册、转制后,这八家银行将为中国居民提供人民币业务。

中国金融业所获得的入世后特殊安排的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经过五年的改革发展,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状况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已从5年前的25.4%降到约7.8%,平均资本充足率已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的水平。国有商业银行不仅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而且已经有建行、中行和工行等先后走向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业务重要支撑的IT系统建设已初具形态,耗资巨大的数据大集中也已经基本完成。

面对金融业即将到来的直面竞争,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会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怎样的金融新体验?中资银行在喊了多年“狼来了”之后,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是否已做好足够的准备?未来中国银行业的格局将会是怎样?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抢滩方向十分清晰—20%的高端市场。这从中國保险业的开放就可以看出端倪,大部分高端客户都被外资保险公司拉走。而为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正是外资银行的优势所在。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大多数优质用户都有国际化经营业务,这些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贷款、结算,更需要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方面的金融服务。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储蓄业务和简单的投资形式,而是要求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其投资、避险和保值增值的需求。目前,外资银行已有12项基本业务,100多个业务品种,还根据中国市场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近年来汇丰银行在华力推的卓越理财业务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另外,汇丰、渣打等在华分行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但其母行大多是混业经营模式的全能银行,可以提供理财、保险、证券、基金等多种产品形式,他们在华目前虽然只能做商业银行,但输出效益明显。中资银行仍是传统的分业模式,虽然工行、建行等都成立了投行部,但在混业经营方面差距太远,在多样化产品组合上,处于劣势。

不过,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外资银行推出的产品可能不适用中国市场。以保险为例,中外在养老的问题上存在传统观念上的分歧。国内父母将对儿女的培养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保障。而在国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独立。这就使国外名目繁多的责任险难以被国内百姓接受。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更多的是文化上的磨合及在此基础上的改造与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模式移植。

中资银行在产品上存在的突出难题是原创产品少,产品开发慢。“目前,中资银行在产品开发上,不是向外资银行购买的,就是在外资银行成熟产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的,或者,索性给外资银行做产品代销。”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管理人员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较弱,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营销手段比较简单,市场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品牌效应。”银监会这样表示。

外资银行推出的产品背后,是雄厚的研发能力及其先进的IT平台的支撑。中资银行要快速推出自己独创的金融多样化产品,首先需要建立统一产品开发平台,能分析并战略性推出一系列的产品,而不是毫无预测性,仅凭感觉地用单一产品独斗。统一产品开发平台要具有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产品规划能力。前台基于公司战略,细分制定产品规划和新产品研发计划,结合市场策划,共同作为业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组合管理能力。决策层根据组合产品趋势、投资回报等进行战略性产品布局。三是项目管理能力。将积累的项目管理能力从产品开发阶段延伸到产品研发的全程管理。四是平台管理能力。后台在大集中项目基础上,有策略地构建产品开发平台。另外,外资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差异化管理和针对性的差异化产品。中资银行相比非常年轻,引进CRM实现客户分析,进行VIP客户的经营是近些年才引进的方式。

为了弥补分业经营带来的产品组合上的不足,在产品推向市场时,中资银行选择了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让产品形式多样化。比如信用卡和旅行社捆绑在一起,旅客可以享受到旅行社给予的更多优惠等。

中资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星罗棋布、覆盖全国的机构网点和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但同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分布不合理、定位重复,这些网点不仅不能创造银行期待的效益,反而为银行带来经营上的负担。外资银行在中国规模相对较小,有的只有一两百人,他们的网点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尽管他们加大中国布局,但出于成本、政策限制等考虑,不可能大面积铺设网点,做人民币业务很难跟中资银行在网点方面进行比拼。不过,外资银行的服务网络一般是全球性的,其国际汇款相当快捷。渣打银行建议,如果有子女在国外留学须经常性汇款的话,借用外资银行的国际汇款将非常方便。

许多事实表明,中资银行普遍津津乐道的完整、庞大的网点等硬优势正面临缩水。因为外资银行深知自己的不足,已开始扬长避短,大力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都已获准在内地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花旗银行也已向人民银行申请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有关专家指出,外资网银的进入,最终必将削弱中资银行的垄断优势,这场网银平台的明争暗斗将直接导致中资银行网点优势的逐步失去。

对于广大的中资银行而言,网上银行恰恰是个软肋。近日,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了《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网上银行总用户数已经高达4000万,但是仍然有60%以上的网民因为安全问题而不敢用网上银行。这无疑暴露了网上银行发展的瓶颈:安全支付问题。直到现在,国内网上银行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国外成熟的网上银行服务还相差太远。

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对银行的期望和要求。中资银行正加大推广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ATM机等电子銀行渠道的力度。对于中资银行来说,这些电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移传统物理网点的问题,比如分流一些低价值业务,关闭不赢利的网点。但是,不断提高的客户期望和实际体验之间的不一致,造成了客户忠诚度的降低。许多中资银行不同的服务渠道资源并没有完全整合,也就是说,不同渠道各有各的客户资源和业务信息,这些信息是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更新。有一位客户曾经有在ATM机和银行柜台一次违章交两次罚款的经历,而原因就是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要实现一致化服务及个性定制和量体裁衣,银行应当在不同服务渠道背后建立起统一的、完整的客户消费数据档案,并建立对应于其消费行为的偏好识别系统,在确定客户属于整合营销的目标客户之后,立即根据其需求提供多方面的差别化服务。

外资银行在优质服务和高效运作的背后,隐藏的是流程银行模式下的控制力和执行力优势,是纵横管理,他们的管理更有效。举例来说,外资银行将风险性很高、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如资金交易、信用证审核和衍生产品的交易等,不是放在分支行、网点里做,而是集中起来,成立一个交易中心来做,这样通过集约化管理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国有银行以前采用总行管分行的垂直管理模式,由分支行行长对总行行长负责,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还没有完全破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客户的灵活性以及内部运作效率的路还很长。不过,中资银行现在纷纷成立了金融交易中心、审核中心,有效控制了银行风险。

外资银行要在中国注册成为外资法人银行,使其具母行的优势,短时间内难以发挥。这段时间也是中资银行的机会。此时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体制、方法、技术,把握本土资源,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应用系统的数据挖掘、客户的风险管理以及其他IT技术,及早预防、发现和规避风险,中资银行不会败给对手。

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介绍,中国银行大力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已在六个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快授后监督与贷后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实施;二是建立监督名单式的贷后风险预警机制;三是加强对全辖前十大正常、关注类贷款大额客户、高风险触发客户、过剩行业客户的重点贷后监控与分析,建立重点监控制度;四是加强授后监督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五是实施横向、上下联动,进行风险预警与辖内督导;六是借助信息系统,研究风险监控新方式。

外资银行在中国拓展业务,由于对国情、民情不熟悉,唯一可走的捷径就是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因此,他们对熟知本地业务、市场信息以及公关技巧的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的需求最为迫切。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中高级金融人才专场招聘会上,花旗、渣打、东亚等外资银行纷纷唱起主角,为迎接年底全面开放演出了一场人才招募加速跑的好戏。而金融猎头行业也助力外资银行人才争夺。“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挖人,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会从国内银行挖走一部分人。”王兆文说。据了解,从去年底起,外资银行的招聘量增加了30%到40%。这其实意味着中资银行流失了大量业务骨干和优质客户资源。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的行长告诉记者,目前中资银行里有不少业务骨干,已经被外资银行盯上了。

外资银行具体通过三个方面来吸引人才:一是厚薪酬,二是提供海外培训机会,三是以经营管理优势吸引人才。面对外资机构的频频挖角,中资金融机构固然要注意薪金,但还要给员工良好的发挥平台和个人提升空间。

一套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往往能发挥实效。目前,大多数中资银行eHR系统还只能从事事务性工作,但其实eHR要能为组织的高层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一旦有了新的岗位需求,那么,岗位管理模块和能力管理模块会对这一新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做出明确定义。然后,通过绩效管理模块、360度管理模块或接班人计划模块,很迅速地找出符合条件的人员。如果暂时找不到完全符合需求的人员,那么,可以先找出与这一需求最为接近的人,并判断出他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再通过培训系统进行相应的培训。不要小瞧选一个人,这可能关系到新产品能否快速上市,新业务能否抢在竞争对手前占领市场,甚至关系到银行的成败。在这点上,民生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助于目标的实现。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截止2011年6月,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经占到37家,在我国商业银行占比16.5%。虽然外资银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随着外资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先进的风险防范技术和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金融创新能力等优势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将给我国内资银行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一、竞争状况分析

大多认为,外资银行的竞争会造成国内银行业市场份额减少、客户流失、人才流失等。但从近几年数据结果显示,就下面三方面来说,由外资银行竞争造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一)市场占有率状况

中资银行市场份额变动不大。根据2010年统计资料分析,在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492.29亿元,同比增长0.33%,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而内资银行金融资产总额78.8万亿元。目前,内资银行中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5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其中,5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50.9%、15.0%,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比上一年,5大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份额分别下降0.13、0.48个百分点。

(二)外资银行客户结构状况

外资银行的客户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其客户仍主要集中在三资企业,以及与外资银行常年保持业务关系的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这些客户占有客户总数的50-60%,而中资客户只占到10-20%。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的贷款也比较少,有资料显示,2010年底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5.7%。

(三)中外银行展开对人才的争夺

随着中资银行薪酬及福利的提高,改革用人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提拔,并未出现高级人才大量流入外资银行,甚至还出现人才回流的现象。中外资银行都在人才引进上投入了较大成本,人才出现了双向流动。资料显示,有较多人才从国有行中流出,主要流向中资股份商业银行。

二、中外资银行业务竞争点分析

(一)网上银行

中国银行拥有广泛的营业网点及固定的客户资源,利于其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对于外资银行来说,通过网上银行开展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外资银行较为容易地进入国内市场,避免了对国内市场不了解所带来的麻烦。而且网上银行的客户群体都是年轻一代,是未来很有潜力的客户群,因此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早在2002年底就推出针對中国客户的网上银行业务,是首批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截止2010年,获准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共有23家。

(二)信用卡

外资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涉足中国零售市场。根据国外经验,人均收入达到2000—5000美元的时期,是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时期,在国内一些社会群体,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因此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际上,在国内人民币零售业务完全开放前,外资银行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国内市场,通过与国内银行合资形式发行信用卡。比如,汇丰银行通过与交行合资建立信用卡中心,从而获得了发行信用卡的便利;花旗银行也与浦东发展银行合作发行了印有两国银行标记的双币信用卡。

(三)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由于中国的加工贸易繁荣,带来了许多贸易融资及国际结算业务。外资银行拥有遍及全球的发达的网络,并且与许多跨国公司长期保持业务联系,因此外资银行在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业务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而这部分业务有很大的利润,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在国际结算方面占有国内市场40%的份额。

(四)股权投资业务

外资银行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既迅速地推广了其在中国市场业务范围,又获得了超额的回报。以2007年9月数据的保守估计,外资银行仅在参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四家银行中,已经获得了超过3000亿港元的利润。因此中国银行业在获取业务的许可后,为了国内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对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也将是争夺焦点之一。

(五)金融衍生品服务

在资本市场操作方面,外资银行有着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金融衍生品的核心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及品种多样性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我国银行业也必须加快争夺这个市场。截止2010年,已经有70家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获取了经营衍生品业务的许可。我国银行业已经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产品设计投入,推动国内衍生品业务的发展。

三、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布局、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应该为中外资银行营造良好的竞争合作环境,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亚,杨大强,张曙东.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09(08).

[2]罗阳.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与效率提升路径[J].金融论坛,2010(10).

作者简介:林璇(1984-),女,广东揭阳人,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经贸科教师,研究方向:财经。

(责任编辑:刘晶晶)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银行是一国经济和金融活动的中心。加入WTO,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竞争力 银行体系 外资银行进入

我国银行体系与西方国家差别很大,这突出表现为利率还处于一定的管制,股份制银行较少,银行业的垄断性很高,金融市场总体上滞后,汇率还受政府控制,资本项目还没有实现完全兑换。自建国以来我国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只在最近几年有金融机构倒闭、重组事件发生,这并不意味着银行效率很高,相反,它反映的是我国银行受到更多的保护、有国家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管制导致利润收入可以部分消化各种扭曲和低效率造成的成本。随着加入WTO,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各种类型的竞争全面引入,如何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降低风险、保持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这在当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外资银行进入的理论分析

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个需谨慎看待的问题。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外资进入有可能控制本国经济,但是经济运行的现实又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加快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主要的原因是:借助外资银行竞争和示范效应,提高本国银行的经营效率;通过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增强国内金融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增加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渠道。

Claessens,S.,Demirguc-kunt和Huizinga.H.(1999)对1988-1995年间80个发达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外资银行和本地银行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在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程度与银行机构的脆弱性呈负相关关系。例如东南亚国家的新加坡、香港特区的银行业开放度越高,银行机构的质量也越高。印尼和泰国银行的开放度较低,银行机构质量也较差。因此,开放银行业将提高银行机构的质量、提高银行稳健性;在新兴市场中,外资银行的盈利水平较高,且刚刚进入时,本国银行盈利水平普遍出现滑坡。

这些结论表明尽管外资银行的进入短期内对本地银行会构成巨大威胁,但长远看,能激励本地银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本地银行的健康成长。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发展十分迅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外资银行的营业机构进一步增加,从2002年至今,外资银行营业机构从177家增加到211家,平均每年增加11家之多,截至2006年底,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从业人员达16724人,注册的外国独资和合资法人机构共14家。其次,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发展明显加速。2006年,外资银行的在华资产总额达到1033亿美元,和2003年相比资产总额增长了1.3倍,平均年增长32.7%。(表1) 再次,外资银行的服务品种日趋多元化,业务呈多样化较快发展态势,包括:人民币存贷款、外汇存贷款、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外汇资金兑换、企业现金管理、国际结算、消费信贷等等。

外资银行在中国飞速发展,这种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突出。

外资银行的竞争力突出表现在战略上:一方面,外资银行主要分布于在投资回报率高、利润丰厚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厦门、天津等地;另一方面外资银行通过参股各种资产优质的中资银行(见表1),利用他们广泛分布的网点、分享中国经济普遍发展的好处,更分散了经营风险。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外资银行保证了资产质量和严格控制了经营风险,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资产质量明显高于中资银行。截至2006年第四季度,在华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7.9亿元,不良贷款率只有0.78%,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期水平(见表2)。

其次,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具有资本、技术、产品和管理上的优势。与中资银行产品简单、开发慢等不足相比,外资银行针对高端客户的贴身服务,理财产品研发和上市速度快,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组合,都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外资银行合作。

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从市场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业务品种等方面给中资银行带来长远的影响。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较晚,很不成熟,要在短短几年内,实现银行业和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压力之大,速度之快是罕见的。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将会使中国的银行业相当脆弱,国有商业银行不再享受政府的保护且缺乏竞争优势,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结构、提高经营效率,与外资银行各方面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届时银行潜在的经营问题和风险会被放大,直接影响到银行业未来的稳健运营。

短期内,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稀释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盈利好的高端客户、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和高素质金融人才的流失,这些必然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说,外资银行的进入迫使本地银行彻底改革成本结构、业务范围和质量,同时引入外资银行参股,也能够提高银行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监管能力,这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本地银行效率,促进本国竞争环境、监管和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的改善。

三、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竞争力、积极应对外资银行挑战

在面对外资银行这一强有力竞争者带来的困境和挑战,我国的银行业又该如何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和将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保持银行业稳健运营的关键都在于提高竞争力。一方面,外资银行的飞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国逐渐取消了歧视性业务和地域限制,但其在市场中获胜的关键却是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都集中到竞争力差上面,主要表现在:国有化程度太高、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行政化、监管宽严失度、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资本金补充渠道较少。

第二,要认识只有通过改革和重组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使中国银行业不断向多元化、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发展。具体:

⒈继续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与境外投资者加大合作力度,允许外资参股和合营,积极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外资管理层和管理经验,增强中资银行的竞争力。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直接获得外来资金,减少政府对银行注资的财政负担, 更加方便的学习国外经验和先进技术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以降低风险、保持银行稳健运行。

2.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提升持续竞争力的主要保证,中资银行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来提高自身产品研发能力。

4.加强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具体从金融机构内控的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善着手来加强外部金融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旭,《金融深化、经济转轨与银行稳定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9

[2]韩俊,《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2

[4]戴金平,王晓天,“国际银行业的稳定性与风险的分析和展望”,《财政金融》,2005.4

[5]邱延冰,“外资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2001.8

[6]单豪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稳健性的影响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004. 8

[7]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经济科学》,2002.3

[8]Douglas W.Diamond&Raghuram G.Rajan,“Liquidity Risk,Liquid

ItyCre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A Theory of Bank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1,vol 109.No.2□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上海安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380.SZ,下称“安硕信息”)主营业务为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产管理及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体化IT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开发、实施、维护、业务咨询和相关服务。

安硕信息所处行业为软件行业,其上游行业为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银行业。公司目前主要有四大类产品和服务: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系统、其他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银行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银行业要提高业务效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必须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做出根本性的变革,把信息技术作为银行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银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

从外部的要求来看,监管部门、银行的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对银行提高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IT 系统达到这些要求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外生的需求是持续增强的,银行业IT 解决方案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安硕信息一直专注于信贷管理和风险管理软件的开发和服务,并凭借已有的优势资源向其他相关领域拓展。随着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业务模式,并建立了行业业务方向先入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持续服务能力优势、丰富且有深度的产品线优势、专业一体化能力优势和人才优势。

安硕信息在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领域的行业地位集中表现为其覆盖的客户群体。

目前,国内使用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客户超过140家,其中包括9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70余家大中型城市商业银行,5家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30家左右其他类型农村金融机构,超过20家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以银行用户最多,使用人员包括总行及各分支机构相关人员。从地域上看,发行人客户涵盖了国内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8个地级市。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经拥有了广泛、稳定的客户基础,这是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基石。公司的客户资源具有以下特征:1.客户质量高。绝大部分客户为银行,银行普遍具有信誉度高、偿债能力强、受广大供应商及客户信赖等特点;2.客户信任度高。发行人与银行之间有着多年的合作和了解,银行熟悉发行人的产品和技术水平,发行人产品也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3.客户稳定性强。由于信息安全性、管理人员对软件已熟悉和系统数据量庞大等因素,加之发行人服务到位,在版本更新、功能不断随着银行自主需求和外部监管要求而扩充的情况下,银行基本能相当稳定、连续地使用,客户黏性较大。

安硕信息2010年至2012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00万元、13145万元、15521万元和8590万元,其中2010年至2012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1.01%,表现出了较好的成长性。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自贸区背景下我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问题。自贸区既为我国银行业公平竞争带来了活力,也对我国现有的银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本文针对自贸区外资银行带来的风险,从市场准入监管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自贸区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无疑开启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新局面,既给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该如何进行监管,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其做任何规定,对其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完善措施,有助于维护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

一、我国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现状

在国际上,对外资银行的主要规定有:世界贸易组织的GATS、《金融服务附件》、《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书》及各成员方在该协定下所作的具体承诺和豁免清单;巴塞尔委员会也专门针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如《银行外国设立的授权程序》、《对国际银行集团及其境外机构的最低标准》、《跨境银行监管》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对比国际的法律文件,我国主要有下列法律法规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进行规定:《商业银行法》及《公司法》中有部分条款对外资银行准入进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是入世承诺过渡期后所颁布的法律,该条例对外资准入采取开放原则,又有一些新制度规则、新组织形式来对外资银行准入我国市场进行监管;此外,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条例》等。

由上述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我国现行关于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规定也比较笼统。

二、自由贸易区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规定

要了解自贸区内外资银行的相关政策,首先要对什么是自贸区有所了解。

(一)自由贸易区的内涵

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指划在一国关境以外、国境以内,准许外国商品免税自由进出的区域。一般而言,自贸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货物进出自由。进出自贸区的货物不会因为关税壁垒或其他壁垒而有所限制,只要是符合国际惯例,都能够进出畅通,不存在国别的限制。

二是投资自由。因为不受国别、行业和经营方式的限制,所以可自由进行投资、雇佣、经营及人员自由出入境等,投资十分自由与方便。

三是金融自由。在自贸区内,由于政策比较宽松,可以自由进行外汇兑换且资金转移自由、经营自由,因此没有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的区分,对金融自由是非常有利的。

四是自由贸易区成员经济体之间无共同对外关税。一般而言,自贸区各经济体成员间会制定一个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关税,通常会指出成员之间的自由贸易不会影响其对非自由贸区成员采取的其他相关的贸易政策,相反,往往会对成员之间的贸易更有利。

(二)自由贸易区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规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

对于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市场准入相关内容,主要将其列在了负面清单J金融业,限制涉及的方面主要包含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投资保险公司等五类。从这个负面清单可以看出,其对外资银行如何准入未做任何详细规定或限制。

三、自贸区给外资银行带来的机遇及外资银行对自贸区的影响

(一)自贸区给外资银行带来的机遇

只要外资银行所涉及的业务不危害到国家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就可以从事,这就给外资银行提供了一个与中资银行共同竞争的机会。虽然我国入世五年的过渡期已过,按理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能够从事与中资银行一样的业务,但事实上,外资银行仍然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以分支结构还是法人机构进入自贸区,在目前的负面清单中未规定,完全由外资银行根据自身的资本管理架构和其市场策略所决定。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行负面清单的规定,外资银行在自贸区的业务准入门槛将会被降低,涉及的范围和要求比以前要更加宽松。以第一批被允许在自贸区内设立开展业务的几家外资银行为例,如汇丰、渣打、东亚,其除了在自贸区内设立网点之外,坦言不排除设立独立法人的可能。深化改革通过开放来倒逼,再以开放来促进改革,这是改革开放的逻辑必然。以目前银行业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形势来讲,利率市场化或汇率的深化改革甚至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在自贸区的先行试验,都能够促进外资银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公平竞争,从而使我国经济焕发新的活力。

(二)外资银行对自贸区的影响

自贸区不仅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且也加快了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其他业务的发展,使人民币能够走向国际,增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然而,在自贸区内,外资银行虽然可以自由发展,但若任其无拘束地发展则可能会对我国银行金融系统产生剧烈负作用,主要会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1.自贸区的建立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降低了银行业的风控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做必要的监管。自贸区对外资银行准入没有做任何规制,我国现行法律对此规定也很少,这样虽然可以带动竞争,但是随着外资银行的资本流入自贸区及跨境资本流动可能造成国内银行的货币错配风险,进而使国内银行的风控能力大大减弱。因此,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进行监管,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竞争,而且也能够使我国银行业稳步发展。

2.自贸区会带来很多热钱,冲击中国金融和银行业。中国历来都受到很多国家的关注,尤其是拥有很多热钱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进出口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同时也在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越大,就越容易吸引热钱炒作。所以,中国自贸区的建立无疑给热钱炒作提供了很大的市场,这些国际热钱不可能放弃中国这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另外,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和转型期,法律法规等各项监察制度都不是很完善,所以很多热钱炒作会利用这些漏洞对我国金融和银行业造成冲击和影响。热钱作为以牟利为主要目标的投机手段,一定会利用各种可能存在的漏洞力求利益最大化。

(三)自贸区内外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相关政策对比

1.在注册资金方面,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贸区外外资银行最低注册资本提升到10亿元。与之相比,自贸区内,放开准入门槛限制,取消资本金限制,让银行可以自行决定海外融资额度;同时三部法律取消或暂停实施后,外资设立银行将采用类似香港的方式,完全取消注册资本金要求,银行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运营情况设定投资额度。

2.在注册周期方面,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外注册的周期相对于自贸区内较长,需要通过各种繁琐的手续和审批,耗时较长。

3.在提交材料方面,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外需要按照三部法律的规定及相关政策的要求,提交较多的材料以便审批。但是,在自贸区内,这些材料大大减少,根据自贸区的政策即可。

4.在准入方面,外资银行准入自贸区外需要经过商务委的审批,限制相当严格,一旦不符合要求或有瑕疵,就不能通过审批。然而,根据负面清单,对于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内的市场准入则无严格限制,采取的是比较宽松的管理方式。

四、对自贸区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建议

针对自贸区外资银行可能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相关的市场准入监管。

第一,根据自贸区的特点,从实体法方面逐步建立系统而健全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实现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首先,应该逐步建立独立而完善的《外资银行法》。通过完善的《外资银行法》来对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进行说明或细化相关规定,与负面清单配套,使自贸区内外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在一个法律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定,而不是分散在各类法律法规中。鉴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可以先以《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然后再着手制定统一而独立的《外资银行法》。此外,还可以通过银行自律组织来构建健全的行业自律体系。由于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差异比较大,所以可以在银监会的指导下要求并协助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成立相关的自律组织。从整体出发,在自贸区内通过以自律性的条款形式对外资银行准入方面进行相关监督,交流信息,推动外资银行的发展,防止货币风险等问题的产生。这样,从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市场准入角度监管,可以使得货币错配风险大大降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第二,结合自贸区的特点和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制度与政策。这样既能够为外资银行进行跨境融资等提供便利,也能有效避免热钱通过外资银行跨境融资等进出中国。对进入自贸区的外资银行进行严格筛选,不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决不允许进入自贸区。还要对进入自贸区的外资银行每年进行行为评估,凡是存在违规行为或为热钱进出提供方便的外资银行,坚决清除出自贸区。进入自贸区的外资银行必须完全符合相关的金融法规、外汇管理要求及没有发生过严重的违规行为。否则,要禁止进入。

第三,从程序法角度对我国外资银行在自贸区市场准入进行监管,限制对我国银行业不利的外资银行涌入,从侧面提高银行的议价能力。首先,在自贸区可以增设规定核准修改和撤销方面的程序规定。因申请人的申请及其核准可能会发生错误或因事实、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核准不符合实际,所以核准的修改和撤销是必要的。其次,规定申请拒绝程序。因为现存很多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基本是不适用的,一旦申请者过多,则可能会导致拒绝的情形也过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同时,在自贸区中,由于现在只是以负面清单作为主要的政策和法规依据,这方面更是需要进行细化。

五、结语

随着利率和汇率自由化的发展,外资银行在开拓新的项目产品时,即便是面对产品的风险,也会在价格上呈现,而且对客户的选择也有一定的程序,从而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自贸区实际上是一个金融的拉动器。将自贸区的优势发挥最大,使外资银行倒逼我国国内银行的发展,从而存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安.国际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

[2]孟龙.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监管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3]蔡奕.跨国银行监管主要问题法律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岳采中.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2.

[5]赖小民.法律工作与银行经营风险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张靓漪.GATS框架下中国国内法对于外资银行的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

[7]马继玉.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11).

[8]谭浩俊.自贸区须防热钱冲击[J].商周刊,2013(21).

[9]李伟舜.论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制[D].广西大学,2008.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一、立法上的缺陷

( 一) 立法缺乏体系性、可操作性

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方面的法律和规定有很多, 而且目前还在不断补充中, 虽然有《反垄断法》作为主要立法, 但是层出不穷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还是给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些规定内容也比较散乱, 立法缺乏体系性, 法律法规之间很难衔接也不能相互配合, 没有协调统一性, 在某些方面是空白的, 没有进行相关规制。这不仅给企业并购带来障碍, 也给反垄断审查带来困难, 使反垄断审查的投入增大, 效率低下。

二、制度上的缺陷

( 一) 没有说明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的判断标准

市场份额是经营者占据相关市场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经营者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多数国家都比较重视。在《欧盟理事会控制企业合并》中第139 /2004号条例写到, “在不违背条约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二条的前提下, 特别当相关企业在共同体市场或其重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不超过25% 时, 可推断该合并与共同体市场相协调。”这已经说明了欧盟国家的具体标准。而我国在此问题上却是模糊的。

( 二) 没有说明市场支配地位的判断标准

在市场支配地位的判断标准上, 一个是以美国为首采用的标准, 一个是欧盟国家采用的标准, 各个国家需要结合实际做出本国的具体标准。根据我国《反垄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可以推定出我国运用的是欧盟国家的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是指企业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在相关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则可以将其作为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一个证据。在运用市场结构标准的基础上德国明确了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判断标准, 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给出了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的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 我国《反垄断法》只是给出了市场支配地位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 缺乏标准的宽泛定义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审查结果难以信服。

三、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建议

( 一) 构建体系性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我国的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法律制度起步比较晚, 缺乏体系性, 不能协调配合, 有必要构建体系性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使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具有统一、明确的标准。首先, 需要完善《反垄断法》, 我国《反垄断法》是在经济全球化全面来袭, 应当在现有规定基础上, 进一步对外资并购进行较为具体与合理的规制。其次, 许多相关规定散步在其他法律法规中, 而这些规定的过于分散, 使其在适用上并不协调甚至发生冲突, 所以应当在内容上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使其更好地衔接和适用。最后, 我国《反垄断法》的条文较少, 且大多数条文都是原则性的, 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使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操作性。

( 二) 合理确定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

《反垄断法》中虽然提到了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是审查经营者集中的因素, 但是却一直没有明确具体的衡量标准。在实践中, 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 市场集中度就越高, 它也更具有决定其产品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 甚至还有能力影响整个市场的竞争, 所以, 我们要明确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的具体标准。在辉瑞公司收购惠氏公司一案中, 商务部指出这个集中将导致猪支原体肺炎疫苗市场的竞争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因为合并后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达到49. 4% , 但是排名第二的英特威公司的市场份额却仅为18. 35% , 合并后的企业有控制产品价格的能力。我国立法者需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

( 三) 合理确定市场支配地位判断标准

《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提到了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考虑的一些因素, 如市场份额、控制销售市场的能力和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等等, 但是却没有说明占多少市场份额, 怎样的控制销售市场能力和具有怎样的财力和技术, 完全是没有实施标准的, 应当合理确定相关因素的实施标准, 这样认定的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就更有说服力和依据。而且《反垄断法》第十九条关于市场份额的要求不合理, 我国一个企业是1 /2 市场份额的要求, 而经济立法较早的德国也只是1 /3 的市场份额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 所以这样的门槛是过高的,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当适当降低标准, 给出比较合理的规定, 减少企业的压力。

摘要: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呈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冲击中国市场。为了避免垄断局面的出现, 我国在2008年8月1日开始施行《反垄断法》进行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但是《反垄断法》运行实施不久, 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睿哲.从汇源案论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缺陷[J].法制与社会, 2009 (7) .

[2] 刘冬.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J].法制天地, 2010 (40) .

[3] 石建三.中国并购法报告2009年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探析企业营销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支持西部开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