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库范文

2023-09-23

中国智库库范文第1篇

会科学报

社科报 调研中国智库: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本报记者 汪仲启

◤社科报讯2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中文版)》,与此同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组特别授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英文版将于3月1日更新)。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新浪智库、澎湃新闻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分别致辞。

从全球治理大格局看,智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智库将为中国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作出新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第四次在国内发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通过历时一年多的调查问卷、专家评议和实地调研,今年的“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位列前三,去年排名第三的北京大学因为标准调整问题不再进入榜单。 智库发展迎来黄金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表示,2016年对于中国智库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2016年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赋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创造的新功能。《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发布了一些智库建设新方案,以及科学引导智库体系有序发展的新政策,这些新方案和新政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

近一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库国际交流、推动智库人才发展、规范智库经费管理、增加分配激励与强化项目管理的新政策。2017年初深改组第32次会议进一步审议通过了3个文件,也与完善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等有关,旨在进一步激发民间智力,在分配上向智力要素侧重,从而增强科研活力、优化政策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我国智库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效率和制度建设推进比较快,核心是怎么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围绕《意见》精神,许多地方和国家部委也相继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系统内部的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智库新政”很大的着力点就是激发人才效应。比如,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扩大劳务费范围,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下放多项管理权限,探索负面清单模式;加快资金拨付流程,改进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健全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杂事中解放出来;明确横向经费按照合同管理,不参照财政经费;允许科研人员兼职;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初步确立了智库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中国智库发展可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走向世界和世界一流智库PK的社会力量,一个国家做战略,重要的是智库先行。不过,目前中国智库也存在从众化、行政化、谋利化、应景化“四化”;以及抢项目、抢眼球、抢市场、抢名次“四抢”的问题。做智库,关键还是要提升软实力,要坐冷板凳,进行冷思考,研究冷问题。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据记者了解,中国活跃智库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比去年增加了约100家。因此,本的综合影响力排名也相应从去年的20家扩展到了30家。《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大体沿用去年的评价体系,把智库影响力拆分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个部分。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黄仁伟介绍说,课题组开展了三轮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2016年7-11月,开展了第一轮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2237份,其中10%来自政府部门,4.7%来自智库或智库部门的负责人;2016年12月开展的第二轮调查问卷,有126家智库入围,100多位资深智库专家参加打分。此后针对排名结果,召开了数场专家咨询会。评价结果以调查问卷为主,以专家评议为辅。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智库研究中心走访了全国15座城市的约60家智库,其中,国家高端智库11家,开展了300多人次智库的专家访谈,掌握到中国智库建设的一手资料,形成调研简报50余篇,累计10万余字。

课题组也继续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比如,大学不再作为智库参与评价与排名,而是将附属于大学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作为高校智库的评价对象。在原来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的基础上,新增议题影响力排名,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具体议题被纳入评价体系中。另外,排名向地方智库、专业类智库有所倾斜。

比如在系统影响力排名中,新增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地方党政智库、地方科研院所智库;在专业影响力排名中,除了经济、政法、社会、国关外,还细分出文化、教育、生态、科技这些专业领域。此外,还新增了新智库提名,面向成立时间不满三年的新智库。这些都是往年评价体系中没有的新元素。经过不断完善,智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贴合中国智库发展的实际情况。

《光明日报·智库版》主编王斯敏表示,智库评价很不容易,比如说决策公信力难以衡量,关键性的指标不容易获取,不容易量化等,特别是当智库评价跟智库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政策倾斜开始挂钩后,评价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也认为,我们要推动国家建立中国的智库评价制度,使中国的智库评价推动制度建设,并且推动中国智库在全球的话语权。

智库发展冷热不均2016年是中国智库建设全力推进之年、创新发展之年。这一年里,智库与政府的互动日益增强,智库管理制度规范日趋完善,智库成果形式内容丰富,智库网络建设呈爆发式增长,媒体型智库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智库评价在争鸣反思中发展。活跃智库不仅继续对中国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密切追踪,而且能够先行一步预测热点并及时进行分析,一部分活跃智库已具备一定的议题设置及传播推广能力。

2016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第1~30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表示,当前,国家对于高端智库的国家传播力、影响力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动员组织集团力量,发表国内外展望报告,为行业提供公共产品,没有公共产品的提供就不会有话语权,同时还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国智库建设、提升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智库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智库要有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保持开放与学习的心态,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对接国际标准,创造中国智库新优势;二是搭建国际战略合作与研究网络,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智库研究网络,深挖国际资源;三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积极提出关于全球议题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开展“二轨”外交、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引领世界正确地看待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中国智库库范文第2篇

会科学报

社科报 调研中国智库: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本报记者 汪仲启

◤社科报讯2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中文版)》,与此同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项目组特别授权,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还发布了《2016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英文版将于3月1日更新)。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新浪智库、澎湃新闻联合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分别致辞。

从全球治理大格局看,智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智库将为中国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作出新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第四次在国内发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通过历时一年多的调查问卷、专家评议和实地调研,今年的“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位列前三,去年排名第三的北京大学因为标准调整问题不再进入榜单。 智库发展迎来黄金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表示,2016年对于中国智库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2016年总书记的“5.17”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赋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思想创造的新功能。《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后,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发布了一些智库建设新方案,以及科学引导智库体系有序发展的新政策,这些新方案和新政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中国智库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

近一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智库国际交流、推动智库人才发展、规范智库经费管理、增加分配激励与强化项目管理的新政策。2017年初深改组第32次会议进一步审议通过了3个文件,也与完善决策咨询体制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等有关,旨在进一步激发民间智力,在分配上向智力要素侧重,从而增强科研活力、优化政策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我国智库建设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效率和制度建设推进比较快,核心是怎么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围绕《意见》精神,许多地方和国家部委也相继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系统内部的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这些“智库新政”很大的着力点就是激发人才效应。比如,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扩大劳务费范围,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简化预算编制科目,下放调剂权限;下放多项管理权限,探索负面清单模式;加快资金拨付流程,改进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健全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杂事中解放出来;明确横向经费按照合同管理,不参照财政经费;允许科研人员兼职;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初步确立了智库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等。中国智库发展可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走向世界和世界一流智库PK的社会力量,一个国家做战略,重要的是智库先行。不过,目前中国智库也存在从众化、行政化、谋利化、应景化“四化”;以及抢项目、抢眼球、抢市场、抢名次“四抢”的问题。做智库,关键还是要提升软实力,要坐冷板凳,进行冷思考,研究冷问题。 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据记者了解,中国活跃智库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比去年增加了约100家。因此,本的综合影响力排名也相应从去年的20家扩展到了30家。《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大体沿用去年的评价体系,把智库影响力拆分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个部分。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黄仁伟介绍说,课题组开展了三轮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2016年7-11月,开展了第一轮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2237份,其中10%来自政府部门,4.7%来自智库或智库部门的负责人;2016年12月开展的第二轮调查问卷,有126家智库入围,100多位资深智库专家参加打分。此后针对排名结果,召开了数场专家咨询会。评价结果以调查问卷为主,以专家评议为辅。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智库研究中心走访了全国15座城市的约60家智库,其中,国家高端智库11家,开展了300多人次智库的专家访谈,掌握到中国智库建设的一手资料,形成调研简报50余篇,累计10万余字。

课题组也继续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比如,大学不再作为智库参与评价与排名,而是将附属于大学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作为高校智库的评价对象。在原来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的基础上,新增议题影响力排名,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具体议题被纳入评价体系中。另外,排名向地方智库、专业类智库有所倾斜。

比如在系统影响力排名中,新增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地方党政智库、地方科研院所智库;在专业影响力排名中,除了经济、政法、社会、国关外,还细分出文化、教育、生态、科技这些专业领域。此外,还新增了新智库提名,面向成立时间不满三年的新智库。这些都是往年评价体系中没有的新元素。经过不断完善,智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贴合中国智库发展的实际情况。

《光明日报·智库版》主编王斯敏表示,智库评价很不容易,比如说决策公信力难以衡量,关键性的指标不容易获取,不容易量化等,特别是当智库评价跟智库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政策倾斜开始挂钩后,评价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也认为,我们要推动国家建立中国的智库评价制度,使中国的智库评价推动制度建设,并且推动中国智库在全球的话语权。

智库发展冷热不均2016年是中国智库建设全力推进之年、创新发展之年。这一年里,智库与政府的互动日益增强,智库管理制度规范日趋完善,智库成果形式内容丰富,智库网络建设呈爆发式增长,媒体型智库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智库评价在争鸣反思中发展。活跃智库不仅继续对中国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密切追踪,而且能够先行一步预测热点并及时进行分析,一部分活跃智库已具备一定的议题设置及传播推广能力。

2016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第1~30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表示,当前,国家对于高端智库的国家传播力、影响力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动员组织集团力量,发表国内外展望报告,为行业提供公共产品,没有公共产品的提供就不会有话语权,同时还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中国智库建设、提升中国智库的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智库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智库要有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保持开放与学习的心态,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对接国际标准,创造中国智库新优势;二是搭建国际战略合作与研究网络,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智库研究网络,深挖国际资源;三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积极提出关于全球议题的中国主张与中国方案,开展“二轨”外交、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引领世界正确地看待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同世界的关系。

中国智库库范文第3篇

一、确定自身定位, 制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协作机制

(一) 党校应科学确定自身定位

从本质上分析, 党校类型的不同, 其自身条件、所处环境也是不同的, 所以定位与研究着重点也有所区别。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的建设工作, 必须要突出差异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中共中央党校与省委党校应该深入思考与研究聚焦党、党委、政府决策以及社会热点等, 并及时向中央与党委如实反映思想理论研究、发展动态, 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建议。中央与省党校需要以全局思维、战略眼光对前瞻性政策等进行研究。地方党校必须贯彻、落实“明区域建设之情, 解区域发展之惑”的发展定位, 从不同层面把握区域发展动态,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之中暴露的各种问题, 应该展开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研究。总而言之,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的建设工作, 需要各级党校认真贯彻问题导向与务实管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发挥咨询决策的功能与价值, 切实深化调研成果的真实性、针对性以可操作性, 力求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可以在党章决策方面“有为有位”。

(二) 制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协作机制

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的建设工作, 需要针对各级党校智库建设制定协作机制, 构建决策咨询、智库成员管理新方式, 切实提升咨询服务质量与水准。所以各级党校之间要积极展开沟通、配合、协作, 追求协同发展, 开启人才流动新路径, 深挖特色新型党校智库的价值与影响力。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施舍匮乏的地区基层党校, 必须清醒的认知到智库建设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然后有目标性的借鉴与汲取与自身发展定位相符的高水平、高质量党校智库建设实践经验, 同时发挥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的独特优势, 认真、思考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有关的问题, 然后提出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解决方案。

二、整合优质资源, 深化研究的精准性

(一) 以明确的发展导向作为前提, 整合优质资源, 构建多元化的成果报送机制

第一, 整合与优化学科资源。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工作, 党校应该有谋略的布局, 侧重于前瞻性、突出于应用性, 以党校智库建设的定位作出出发点, 深化专业性, 尤其是要深挖党建等不同方面的价值与优势, 也就是以党建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引领, 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案作为基本目标, 从而为党政机构的各项决策可以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参考。第二, 整合与优化人力资源。党校在人力资源方面有着先天性优势, 主要分为教师资源、学员资源, 是党校建设新型智库的有利条件。各级党校都汇集了大量的专业理论深厚、教学实践经验扎实的优质教师,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背后暴露的各种实际问题, 并进行深入思考、探索, 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使得党校成为了党政机构实现决策民主化、完善决策机制的一种重要动力。基于新时代环境下, 党校应该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构建宽容、轻松、和谐的学术氛围, 要积极优化、创新学术研究平台作用, 帮助科研工作者学习、汲取新知识, 与此同时要打造各种类型的教学、科学研究基地, 创设社会化调研平台。

(二) 选用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

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 大量数据信息处理与分析是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 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进行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时, 需要科学、有效应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 从而为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带来技术性支持。 (1) 延伸研究队伍的视野。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的研究队伍, 必须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侧重于专业化、精细化以及定制化研究, 有效使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进行分析、研究, 积极打造一支高技能、高素养, 且兼具科研技术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队伍。 (2) 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点构建科研平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工作, 党校应借助政府创建的“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通过物联网等及时完成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 然后使用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等科学先进工具, 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模型预测以及可视化呈现等现代化技术, 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数据信息的整合, 根据数据信息挖掘与研究实现一些重大问题的精确评估、预测, 通过更扎实的基础数据、更准确的制度分析和更广阔的研究视角, 可以为党委、政府做出科学、民主、合法的决策等提供真实依据。

三、构建智慧融媒体传播平台, 深化新型党校智库影响力

(一) 构建认同度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宽的新型智库媒体平台

从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角度分析, 思想创新与舆论传播如同两只翅膀, 需要两者相互协作、共同发力, 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的重要力量。所以应把决策咨询成果展开更为全面性、有效性的大力宣传与应用。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的建设工作, 党校需要深挖自身各项优势, 引领研究队伍树立传媒意识, 针对传播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合理的引入, 同时帮助其养成媒体素养、技能, 促进其准确把握传播特点、传播方式, 通过互联网实现推广、宣传, 构建“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的新型传播机制, 创设“途径+内容+终端+受众”的综合式、立体化传播体系, 实现以精品内容作为前提, 多途径、多平台、多方式的新一代智慧融媒体传播平台的有效构建。针对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工作, 党校应侧重于微波、微信等新一代社交媒体的应用, 为传播途径赋予灵活性, 勇于“亮剑”、敢于“发声”, 有效增强社会舆论的引领力量, 从而实现智库研究和舆论影响之间的优势互补。

(二) 与其他类型的智库进行沟通、合作, 制定协同创新新方式

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是新型智库活力四射的保障, 所以不同类型智库之间的沟通、合作, 对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 组织理论研讨会、专题论证会等活动, 实现国内外高品质智库的互联互动, 制定不同类型智库之间沟通、合作机制。其次, 推动跨学科、跨部门以及跨地区新型智库之间的优化组合, 实现不同类型的智库从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 利用专业平台的力量, 构建新的多维智库研究体系, 以构建多元化、优势互补、深度整合的新型智库。

四、总结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党校智库建设工作, 需要党校肩负起时代使命, 以开阔的事业、全局的思维进行深入思考, 明确新型党校智库的建设发展目标, 优化与整合高品质资源等, 切实增强新型党校智库的公信力、影响力。

摘要:打造极具中国特色的新型党校智库, 党校需要肩负起历史重任与时代使命。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战场, 也是党委核心部门之一, 在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时, 应着重从发展目标、优质资源整合以及智慧融媒体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切实提升新型党校智库的影响力, 以满足时代发展基本需求。

关键词:党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慧融媒体平台

参考文献

[1] 芮琼, 曹俊岭, 王海.新时代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9 (03) :104-108.

[2] 刘倩, 王国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及实现路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7, 27 (06) :12-17.

[3] 刘风光, 柴韬, 李海红, 梁娜, 刘晋伟.大数据环境下智库信息服务能力探究——以河北省智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 (07) :81-85.

[4] 范志强.挖掘党校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新型红色智库的几点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 2 (05) :1-3+14.

中国智库库范文第4篇

地下储气库库址的选取应主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地质条件适用性的原则, 即库址的地质条件符合建库要求;二是技术条件适用性的原则, 即应用的气库研究与设计技术和气库建设工艺技术能够实现建库要求;三是环保条件适宜性的原则, 即气库建设符合安全环保的建库要求;四是经济效益条件适宜性的原则, 即气库建设的投资与效益回报符合经济指标的建库要求;尽管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历史时期四项基本原则的优先次序可能不同, 但通常采用经济性原则作为确定库址的最终原则。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建设单位的一些具体要求, 选择的地下储气库库址是基本可行的。

2 地下储气库库址的选取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 可细化为以下选址条件

2.1 库址类型

储气库址应尽量选择气藏型改建, 其次选择油藏型、水藏型改建。

气藏型库址在建库前已经是气藏, 与气库具有相近的流体渗流特性和气库封闭特性, 因此改建气库的成功率高, 可作为优选目标。

2.2 库址构造圈闭条件

2.2.1 构造形态

储气库址应尽量选择构造形态完整的背斜构造或单斜构造型, 构造范围大、构造形态陡适于改建储气库。地层型圈闭具备高陡特征时可以进行选址评价。

2.2.2 构造幅度

如果选择用气藏、油藏来改建储气库, 由于已是油气构造成藏, 通常在原始油气范围内可以作为气库库容, 因此这类储气库对于构造幅度要求并不严格;

2.2.3 圈闭体积

改建气库的最小圈闭体积数值难以统一划定, 主要是受地质条件、流体类型、建库投资、需求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满足建库规模既可以由1个较大圈闭体实现也可以由相邻的多个较小圈闭群联合实现。

2.2.4 库址封闭条件

储气库址应具备较强的封闭性, 对气体的封闭方式包括盖层与底层的纵向封堵、致密岩性与断层的侧向封堵、油水流体的底部封堵等。

(1) 盖层与底板隔层封闭性

盖层与底板隔层岩性应选择属于具有强封闭性质的纯泥岩、膏岩或其它致密性岩性, 渗透率107-104md。盖层在横向上应为连续分布全覆盖储层, 平面最薄处厚度应大于10m。对于气藏型或油藏型改建的气库, 盖层封闭性能够承受注气后的原始地层压力水平。底板隔层致密岩层厚度最少达到5m, 平面上保持连续分布。

(2) 断层封闭性

地下储气库选址应尽量选择断层少的地质构造, 这是因为小断层发育在储层内部, 通常不破坏气库封闭性, 但却容易影响储层连通程度和连通范围, 对流体渗流影响较大。大断层穿越气库盖层和底板, 则存在着断层封闭强度弱的隐患, 应尽量避免。

(3) 致密岩性封闭

在陆相沉积的地层中, 致密岩性如泥岩等与非致密岩性如砂岩的分布十分普遍, 当作为气库地层时, 致密岩性对非致密岩性具有较强的侧向封堵作用。

(4) 流体边界封闭

气库低部位水体封堵的现象十分普遍, 通常呈现底水或边水分布状态。而水体封堵强度越弱对气顶形成越好。当用气藏或油藏改建储气库时, 若边部水体弱则边水内侵强度弱, 地下储气库易实现大库容和纯气体生产。因此, 储气库库址的选择通常以定容气藏、油藏为好。

2.2.5 库址储层条件

储气库址的储层一般应为砂岩、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具有孔、洞、缝储集空间的地层。储气库储层的物性选择比较严格。若选择由砂岩型气藏改建储气库, 则要求物性为孔隙度大于10%, 空气渗透率大于10 毫达西;若由砂岩型油藏改建储气库, 则要求物性为孔隙度大于15%, 空气渗透率大于50毫达西;若由砂岩型水藏改建储气库, 则要求物性为孔隙度大于20%, 空气渗透率大于200毫达西;对于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具有孔、洞、缝储集空间的地层, 尽管基岩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 但裂缝和孔洞的存在会极大提高空隙空间和渗流能力, 因此某些特殊岩性储层也可选为库址。

2.2.6 库址流体条件

储气库址选择对流体性质的要求并不单一, 原油、天然气、地层水三大类流体都可以改建为天然气储气库, 按重力分异原理形成的顶气中油低水型油气藏改建为气库的实例在国内外普遍存在。

储气库址选择时应实现库内流体中不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H2S, CO2等。

2.2.7 库址埋藏深度

库址储层埋藏深度与地层压力、地层温度正相关, 进而与气库所有关键指标和钻采工艺、地面设施、建设投资相关。地层压力的高低与单井产能、气库容量、工作气量正相关, 通常要求地层压力高即储层埋藏深为好, 还可以实现产能高井数少。

2.2.8 老井封堵条件

由于大多数气库库址选择在油气田开发老区, 则库址范围内老井的数量很多, 因为年代久远井况差, 在储气库的强注强采、周期交替过程中可能会使老井发生泄漏, 为了保证地面安全, 必须对每一口钻达储层的老井进行封堵。

2.2.9 地理条件

储气库址应尽量靠近天然气用户, 一般以距离150km以内为佳, 或距离主输气管道较近, 以便于市场调节和管网连接。

2.2.10 地面条件

储气库址地面应远离人口稠密区、重要工商业区, 避免气库泄露隐患造成地面的安全隐患。

储气库址地面应避开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不适宜地区, 保证气库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生活环境质量。

摘要: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为解决天然气供应与消费之间的不均衡矛盾发挥了巨大作用, 长期以来已成为天然气消费大国储存、采集、调配天然气的重要设施。目前随着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 为地下储气库建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关键词:地下储气库,储存,采集

参考文献

上一篇:驼峰信号继电器对照表范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