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

2023-12-05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长沙市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三农”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一、长沙市“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全面小康提前实现

举全市之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出台具有长沙特色的“2+14”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打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14个专项扶贫“组合拳”。到2020年底,全市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11.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由3.9%下降至0.27%,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小康目标率先实现。经济发展类、民主法制类、文化建设类、人民生活类、资源环境类等大类实现程度均达9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等29项指标达到全省一类地区全面小康标准。

(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型、群众自主型、村企共建型、产业带动型、自然生态型、文化传承型等六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打造了岳麓区“田园都市”、长沙县“乐和大院”、望城区“和美村庄”、浏阳市“幸福屋场”、宁乡市“全域景区”等一批特色典型,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特色村70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3个,申报省级全域推进试点县2个、试点乡镇11个。

(三)乡村治理亮点纷呈

长沙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主要用于服务业的020商业模式引入党建服务,以“微信”为平台,实行群众“线上”点菜下单,党员干部“线下”接单服务,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幅提升。望城区打造“三分五统”全员轮训基层党员模式,以区委为主体,分层落实责任、分片建点办班、分类集中培训,实行课程审核、师资选配、教学管理、经费负担、考核评估五个统一,增强了教育培训工作实效。

二、长沙市“十三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分析

长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扎实、优势明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仍然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短板。

一是农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牧业渔业发展迅猛,农业林业发展放缓,叫得响、竞争力强、有带动力的品牌不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够充分。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由于水利设施的不足和严重老化,目前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公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电网仍未得到有效整治;由于对水资源的保护不足,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健全,水资源配置的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导致水污染严重。

三是生态环境亟待解决。工业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并存,合作医疗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一些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亟待破除;增长方式依然以粗放经济增长为主,全省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农业污染严重;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

四是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其他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不明显;村集体经济与省会乡村的地位不相适应,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的88.6%,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30%以上,从业人员都是依靠老经验,学习能力差,知识结构固化严重。

三、长沙市“十四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研究

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高效益作物;调整养殖结构,支持发展生态规模和特色养殖;大力发展以观光、休闲、体验为特点的都市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控制化;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创建几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几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规范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生产经营管理,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厉打击违规违法销售农资的行为;以耕地管控分区为基础,综合考虑产地环境因素,开展产地环境净化行动,确保食用农产品产地安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强化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健全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

三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支持农业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标识;支持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产业整合,重点打造一批农业品牌企业;在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开展农业品牌宣传活动,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依托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扩大农业品牌国际知名度。

四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加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生态体验带、古镇群、农业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搭建农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五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型种养大户、示范型家庭农场、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运用农业补贴、项目扶持、用地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实现财政涉农资金重点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六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重点加强绿心地区生态保护,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重点做好“五减量”,严禁使用添加剂超标饲料;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利用水平;突出建管并重,强化存量绿地管护。

七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审批制度,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推进乡镇、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建立农村分类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体系,实行行政村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推进垃圾无害化焚烧行动。

八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系统治理防洪抗旱除涝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冷链仓储物流网络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直销网络建设管理水平,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网络设施全覆盖。

九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县域内医疗共同体建设力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制,将农村敬老院打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務中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保障体系。

十是实施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各类产业扶持项目,开展财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股份,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健全集体经济,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和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

十一是实施农民增收政策红利。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益,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支持农民采取合作、联合、参股等方式发展一二三产业经营项目,帮助农民提升创业质量;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性惠农补贴,健全完善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社会救助标准等动态调整机制,让农民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十二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农业创业人才奖励基金,对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农业发展带头人、返乡创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优秀大学生等实行奖励;建立健全职业农民遴选、培养、认定、服务等机制,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十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公共财政预算更大力度向乡村振兴倾斜,市级“三农”财政预算增长不低于上年全市GDP增幅,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加强村镇银行和金融服务站建设,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制定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政策。

作者简介:罗及红(1970-),男,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与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 曹雯梅)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焦点,为了较好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重要的基本手段,其需要积极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需求进行分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较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文章就重点围绕着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

引言

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政府部门对农业经济的政策与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建设成果,探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环境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一、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构成

第一,农村管理人员所具有的职能。对各种农村经济管理的方针及时。的进行目标制定,对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也是农村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其中,农村管理人员必须从农村发展目标来对农业经济管理方针进行制定,还应该对顾客的满意度最为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行提升,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第二,应该由农村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所具有的代表进行制定,把相应的职责和权利授予给他,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的就是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所获得的业绩要想管理人员进行汇报。第三,农村应该开展内部管理审核工作,从而使经农业济管理体系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并且要妥善的保管内部审核的结果,如果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问题,审核工作的负责人应该及时的采取解决措施。第四,应该合理的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用到的各种计量以及核算的工具进行控制。另外,要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时遇到的计算机软件加以重视。第五,农村应该在采购之前对采购的方法和采购的过程以及供应方的资格进行审核。对相关的标准进行评估,对于所评估的记录要妥善的保管。第六,在杠级生产或者提供服务时,要对所采用的手段、程序、设备和审核活动与项目经济策划要求一致进行确保。农村应该将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成品或者半成品以及采购材料安置到合适的场所,避免出现产品变质失窃等情况的发生。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其还体现在具体制度和政策方面,这种制度保障同样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应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予以高度关注,逐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创造较为理想的发展条件。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农业经济行为

在以往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农业经济发展不成体系,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混乱性,进而也就无法形成合力,最终难以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反作用,或者是形成一些违规违法行为。正是因为以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的违规违法行为,其就很容易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进而也就有可能会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基于此,通过恰当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进而也就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较强的规范和约束效果,明确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行为标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最终努力营造较为理想的农村经济发展局面,为后续具体农村经济发展行为提供较强支持。

(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制度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进,其同样也需要重点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较为完善合理,进而才能够较好实现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化提升。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特点,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基本流程和要素进行全面覆盖,促使其能够形成较强的制度保障效果。具体而言,这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发展中进行不断探索,确保农村经济管理能够提供较为适宜的制度优化体系,并且能够和发展实际状况相匹配,降低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不协调问题。这种农村经济发展制度的完善需要涵盖各个方面,对于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予以关注,比如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就需要切实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鼓励农村金融发展,促使其能够在未来农村经济发展中提供较强的作用价值。

(三)制定有效扶持政策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价值,保障其促进作用较为突出,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关具体政策进行合理制定,这也是较好实现制度保障作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农村经济发展如果能够得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合理扶持政策制定,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其在这些方面获益,能够较好实现对于以往各类干扰因素和问题的规避,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个经济主体创造较为理想的发展条件,提升其经济性和主动性。这种政策方面的倾斜可以说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供理想制度保障的基本方式,同样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上述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分析,為农业经济的深入发展提出加大农业经济中运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经济中“三位一体”式农村合作方式、扩大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经济等优化对策,旨在为农业经济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新农村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浅析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62.

[2]党丽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31.

作者简介:

赵长勇,身份证号码:372330197412186211。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我国为了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大力开展城乡经济建设,推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在此形势下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体现,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助于脱贫攻坚战的推进,为其成功提供保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现代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的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过,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不断改善。因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理论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通过对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和研究,从而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机遇;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正在乡村振兴政策下大力实施,在农业经济迎来新机遇的同时,还改善了我国固有的乡村面貌,目的是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平,以此来构建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大力开展农业经济的同时,需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要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契机,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宣传,推动相关产业积极应用农业新技术,以此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目的是建成农业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依据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都比较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发展是带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将朝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在此进程中,仍要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要致力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和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等问题,才能把握好这一新机遇,以此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二)文献评述

在科技信息化时代中,农业经济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提升其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就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把握机遇与时机,通过相关政策的支持提出有效措施来改善自身不足。文章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新的挑战,不断改善农业经济发展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关键,更是影响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农业经济是重要的工作环节,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根据查找相关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及数据,查阅分析国内外文献和相关资料,查找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书籍,搜集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应对策略等学术研究文献,为本次研究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料,使研究开展具备理论知识的支持。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此次研究思路总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面对这一形势应该如何应对,农村企业要如何改善自身问题与不足才能在这形势下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根据分析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对其进行學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提出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际发展应当采取的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理论分析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特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其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目标和内容,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振兴改善了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而农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村脱贫有着积极作用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将发展重心放在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上,而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从而产生积极向导作用。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虽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出现未必就是坏事,能够使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及方向更加明确,了解自身缺陷所在,从而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予以解决。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及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全球经济前提下的国际竞争中,农业经济无疑是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效保障。所以,农业经济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相关部门和行业应当致力于解决传统农业发展弊端和问题,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及合理化,从而形成新型农业发展态势,才能有效缩减城镇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农业经济发展

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在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方面,在此新形势下能够有效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使我国农业经济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理念保持一致。还能够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力,以此来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结构。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经济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其发展建设关乎农村经济建设,更是城乡化发展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我国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路上的工作重点。

(三)小微企业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一些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其发展前景更加良好,能够在此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对小微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些发达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要从上世纪说起,开展工业化革命后,农业生产也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其发展模式是由机械化发展到电气化与自动化。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以此来带动农业生产率。

(二)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大特点,主要是由于其人口多,土地少而形成,日本自身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一直都不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体系,其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根据这些特点,日本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和水利技术,人们熟知的就有普遍应用化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这些相关措施,推动农业技术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三)国外农业经济的经验与教训

很多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的探索道路上有过多次失败,从中也获取了不少经验,根据有关专家整理,主要将这些经验与教训归纳为以三点进行叙述:一是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就要立足于自身国情,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少走弯路;二是国家要对农业经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当了解其发展中每一个阶段的特性,因其在建设中必须经历起步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阶段以及有机农业与石油农业相结合的阶段。

(四)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案例

日本的农业经济发展是以农户为主而形成的发展模式,其特性是体现出政府在农业经济方面的保障性作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化配置,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在这一新形势下,相关政府部门在推行国家政策的同时,应当根据各自地区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目的在于让农业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的一门行业,不断优化其产业体系和各项福利建设,只有具备人才资源,才能有效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完善农村经济管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当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创新工作,加强其农业产业化建设,朝着现代化、机械化农业方向发展,以此来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合理应用相关技术,使其生产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三)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

在乡村戰略的背景下,大力开展农村经济能够为其构建起完善且具备盈利性、 盲目性、开放性、平等性、自主性、竞争性的农村经济市场,从而促进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六、结语

(一)研究不足

下一步的研究开展应当重点对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及推广进行深入研究,关注农村居民素质培养方面的问题,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等事项。

(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在未来的研究中,要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以此优化其产业结构,还应当对农村居民个人素质问题加以重视,在科技现代化发展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把控,使农业经济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强,杨丛丛.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4):24-29.

[2]顾晖.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职院校的机遇与发展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35-36,52.

[3]牛淑娟,张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农业机械化[J].现代农机,2018(2):6-8.

[4]赵枫.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9(1):154-155.

[5]林巧莺,李子蓉.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区域经济,2017(15):163-166.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教育、制度、监督、查处等方面加大防治腐败力度,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经济社会

[作者简介]罗克良,中共来宾市委党校综合学科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广西来宾54610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作风进一步加强,领导农村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满意率不断上升。但是,在一些乡镇农村还存在政务、村务不公开,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等问题;当前虽然农村领导干部廉洁意识得到增强,但不少地方仍存在不廉洁的情况;虽然各级都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少数地方部门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没有建立;虽然各级都关注民生,认真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但在不少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侵害老百姓利益的现象等。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稳定。目前,全国共有乡镇党委3万多个,村党组织60多万个,两者合计约占全国基层党组织总数的19.7%;农村现有党员3000多万名,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3%;农村基层干部680多万名。没有广大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全党的先进性就难有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基础,没有农村政权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农村基层党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不仅要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央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贯彻和实施;农民群众的意愿、要求,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去了解和落实;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动员、组织群众去推动和实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直接接触农民群众。而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实践证明,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国安定和谐的基础。当前,全国农村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干群关系也比较好,但也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存在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因违法征占农民耕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粗暴等。这些问题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广大基层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服务、廉洁自律意识,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始终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农村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要有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保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干部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有利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树立良好的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好的党风带乡风,促进乡风更加文明、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基层干部民主法治意识,健全基层党组织民主制度,为农村实现管理民主带好头。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证

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5年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与时俱进地制定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这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J~Jt,年来,国际粮食等农产品供给偏紧、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宏观调控“双防”任务十分艰巨。扎实抓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于控制物价、抑制通胀、稳定大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强农惠农、农资综合直补、农资价格、粮食价格等方面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种粮务农的积极性,把中央关于强化农业基础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的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教育、制度、监督、查处等方面加大防治腐败力度。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纪律,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为此我们要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

当前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农村党员干部发生的违纪违法现象,大多数是由于法纪观念淡薄,思想素质低所造成的。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有效遏制农村党员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越轨行为的一条根本措施。通过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好《实施纲要》的内容,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利用农村业余党校、“以会带训”以及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强化反腐倡廉教育,抓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陛、稳定性和长期性,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解决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就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首先要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重点制定党内议事规则和要情通报制度。乡(镇)党委要在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范围,把落实责任制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有问题就要严查,并严格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再次要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作风建设考评和奖励规定,完善作风建设激励机制。

(三)坚持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和党务公开。努力推进民主监督

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尽管各不相同,但其共同原因都是由于监督的缺位,导致权力的失控及滥用。因此,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切实纠正当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上存在的重形式、轻实效,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等问题,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防止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当前,特别要重点抓好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清明,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比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切实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在通村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使用及工程质量情况及时向群众通报,防止偷工减料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真正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四)保持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严格执纪执法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在2008年7月召开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持惩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惠农资金案件,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案件,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非法利益案件,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等案件。为此,当前要把查处农村党员干部严重违纪、影响恶劣的案件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坚决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权利的案件。纪检、公安、检察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对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该给纪律处分的,就要给纪律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以严肃党纪国法,遏制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势头,最大程度地减少妨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周志华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2、解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3、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及城镇化影响研究

5、农业农村部要求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6、“互联网+”开拓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

7、推进现代水利工程建设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8、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

9、农业农村发展中资源要素培育和激活政策

10、浅谈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1月3日)

12、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2020年工作要点

13、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4、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广安实践

15、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16、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对策

17、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

18、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三)

19、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20、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21、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河南应多措并举

22、加强督促狠抓落实 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2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4、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山地高效农业

25、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6、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关注三大问题

27、2016年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28、《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发布

29、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30、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

31、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整治方向及现实意义——以新泻县为例

32、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33、陈锡文解读“十二互”农业农村发展蓝图

34、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

35、“十二五”镇沅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36、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再铸吉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辉煌

37、浅析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38、长春市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39、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 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40、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

41、越南通过革新土地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42、温总理总结农业农村发展这十年

43、以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44、将乐县光明乡:搭建惠农电商平台 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45、回良玉:进一步拓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等

46、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起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47、山西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与建议

48、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9、生态产业如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水运交通和农耕环境是黄淮平原水环境优劣最直接的体现,明清时期,受频繁黄河水患的冲击,该地区水运能力和农耕环境均受到很大影响,表现为农业经济发展迟缓,城市经济由兴渐衰,开封城即是如此。黄河的频决,不但使其自身航运价值不佳,还冲击了开封城赖以通商的贾鲁、惠济二河,造成水运环境的恶化,同时又淹没城池,破坏农田,削弱了开封城经济发展的内源力。尽管官民多有治理工程之兴举,开封城亦曾达到一定的繁荣局面,却并未能扭转最终衰落的命运。

关键词:明清;开封城;水环境;经济兴衰

水环境是一个具有伸缩性的概念。依朱士光所言,它包含了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自然水体及运河、陂塘、沟渠等人工水体①。刘翠溶则将之扩大至国家各项水利事业及其对周遭环境的影响②。汪雅梅将其进一步宽泛化,地理位置、气候概况、植被等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状况、管理行为、法律法规、人口因素等人文环境均被纳入其中③。在这些内涵中,天然河流、人工运河及其决溢带来的环境与交通影响、国家的治理行为与治理成效,对城市经济发展至为重要。

就城市经济而言,良好的水运交通利于城市的对外贸易往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稳定的耕作环境利于城市腹地的农业丰收,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內源力。因此,河道的频繁决徙,既带来了水运能力的低下,也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经济发展的两个助推力均受到严重弱化。而在这一问题上,开封城最富有典型性、代表性。遗憾的是,前期研究成果多为宏观考察,如李润田④、陈代光⑤、黄以柱⑥等人分别以黄河、运河及环境变迁为视角,展开通史性的研究,失之简略和深入。故笔者不揣浅陋,试以黄河水患剧烈的明清两朝为研究时段,探讨水环境变迁与城市经济兴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开封城之航道

明代之前,开封城曾有着非常发达的水运网络,华北平原的河道基本上是在开封城附近作扇形南北分流入海。⑦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河道或为黄河泥沙所淤平,或因决溢而改道。明代以降,黄淮平原上流经开封城附近的具有商贸价值的河道已基本缩减至三条,即黄河、贾鲁河与惠济河,而三河的通航状况又各不相同。

首先是黄河。明弘治以前,黄河进入河南境内后,分为三支,其二支俱经开封城南,“河南郡县受害为甚”⑧,说明河道决溢频繁,航运难免不受冲击。弘治以后,黄河水患移至苏北地区,开封境内的黄河航道当有好转。史载,“黄河岸头多客船,大堤小堤杨柳烟”⑨,苏杭客货皆可经该航道运至开封,而陕西、河南二省,大同、宁夏等地之货物也可由该航道转输江南⑩。说明在水患下移的情况下,徐州、淮安一线的黄河河道仍存在一定的通航能力,开封城亦可藉以开展商贸往来。然而,我们不能过高估计黄河航运的实际价值。譬如,弘治、正德时人罗钦顺即曾遇到“过却黄河走退滩,人烟寥落北风寒。亢村有驿无完榻,聊托羸躯一夜安”B11。嘉靖年间依然如此:“杖策渡河来,止舍河堤下。衰柳当其门,荒荠生在瓦。中有少妇能具餐,旧襦掩骭余双鸳。剉草饲我枥上马,牵藤挂我腰下鞬。客舍金钱真自惜,那堪一粲垆头言。”B12据此可知,尽管黄河具有通航能力,且会出现繁忙之景象,但并未达到非常繁盛的程度,与沿岸的经贸往来也较少。明末河决开封,黄河航道遭到破坏,清初未复。如时人彭孙遹云:“浊流远挟百川飞,冻合帆樯入望稀。”B13雍正及乾隆前期,黄河航运渐有改观,史载“乘流坐商舶,三日抵淮壖”B14。晚清时期,黄河航运再次陷入萧条,“行近黄河意已愁,黄茅白草气凋飕。荒堤秸店难羁马,近岸垂杨少宿鸥。浅处泥舟深灭顶,风时停棹雨开头”B15。李长傅指出,清代黄河航运虽上可达孟津,下可至徐州清江浦,但航行困难,运输价值不大。B16

其次是贾鲁河,元末贾鲁疏浚,流经郑州、中牟、祥符、朱仙镇、尉氏、扶沟、西华,至商水入颍河。清人黄钊所说之“自浙泝汴衔舟航”B17,就含有贾鲁河河道。明清时期,由贾鲁河、经朱仙镇、至开封城的水运航道有三条,三条航道有重合,亦有分行,而在周家口以北,则全部经由贾鲁河,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尽管如此,在明清两代,贾鲁河仍时有淤塞,通航受阻表现出常态化趋向。具体来说,明代前期,囿于黄河水患的多发,贾鲁河基本不具备通航能力。如洪武二十四年(1391),河决原武,东南经陈州、项城等处,全入于淮,“贾鲁河故道遂淤”B18。正统以后,黄河决塞不定,“贾鲁河之湮废,愈益不可复问,自朱仙镇下至项城县南,所余者涓涓之流而已”B19。明代后期,随着黄河水患的下移,其航运条件得以逐渐恢复。史载万历年间,“自正阳至朱仙镇,舟楫通行,略无阻滞”B20。崇祯十五年(1642),河决开封,贾鲁河遭到淤浅。经过清初的疏浚,虽不太深广,但其通航能力得以恢复。B21乾隆五十一年(1786),贾鲁河进入商贸往来的繁忙期,“舟楫通行,民间大有裨益”B22。这一通流局面持续到道光年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七月,河决中牟,“水趋朱仙镇,历通许、扶沟、太康入涡会淮”B23。河道因沙淤而基本停航。光绪八年(1882),巡抚李鹤年加以疏浚,“舟行无碍,樯帆络绎”B24。实现了短暂的通航。光绪十三年八月,河决郑州,“大溜趋向朱仙镇南之闹店,西南之赵店,正南之西市等堡,水至河溃,水退沙留”B25。光绪二十九年,由江苏至开封,须经亳州、归德等地陆路,水路已难通行。B26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贾鲁河断航的事实。

三是惠济河,北起中牟,经开封、陈留、杞县、睢县、柘城至鹿邑,注入安徽境之涡河。该河道即可排泄开封城之积水,还能蓄洪排涝,促进农业生产,更是沟通了南北水路,有力推动了南北商贸的往来。B27但是,惠济河经行地区土质酥松,易于壅塞,“即无黄河之冲决,亦不能十年不加疏浚”B28。乾隆以后,航运能力日趋衰落。至嘉庆间,睢州以西已为黄河所淤,其东至柘城一段也仅保持断续性通航。B29道光二十一年,河决开封,淤塞惠济河道。同治年间,河道得以治理,实现短暂通航。至清末民初,惠济河再次淤塞,失去了航运能力。

二、內源力的削弱:黄河决溢与腹地农业衰落

除却断续通航的水运及载量小、行速慢的陆运,开封城的经济命脉仍然系于所辖地区及其近邻州县的农业发展。然而,明清时期,开封境内饱受河决之患,非但农作物遭受直接性损害,大量泥沙的沉淀又带来了严重的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据史载,明代时,开封境内已是“储地硗确鲜艺”B30。清代情况更糟,“秋风动禾黍,莽莽飞黄埃”B31。据乾隆二年河南巡抚尹会一奏称,开封、归德等处滨河之地,“不生五谷,出产硝斤,贫民藉以煎熬,易米度日”B32。

土地沙碱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耕作困难、地瘠薄收。如尉氏县,一度遭遇黄河水患,“积沙齐陇,无从粒食”B33。再如开封城近郊,明末河决后,40余年未能恢复土壤肥力,“城漫惨烟迷白屋,草依残月伴清燐。凋伤何易兴何晚,四十余年土瘠贫”B34。王建革从科学的角度就沙化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的泥沙含量对土壤的影响相异,高泥沙含量会引起土壤沙化,低泥沙含量则可能出现肥淤效应。黄河泥沙含量过高,致使河决后所形成的沙化情况更为严重。沙土的土质差,养分低,持水量小,地下水很难通过毛细管上升地表,补给土壤,且耕作层较薄,有机质分解快,土壤结构很差,容易造成漏水漏肥,且土壤沙化后,即使是积极改良,也很难恢复肥力。B35这样一来,开封城就失去了腹地农业的有力支持,经济发展不能不受到严重的阻碍。清人对这一问题已有认知,如毕沅抵达开封后,见到“风霾涨天,城邑萧索”,经走访获知,肇因乃开封府所辖州县之畎亩、陂塘“惟石田、沙海而已”。B36今人程子良等也指出,黄河泛滥成灾,淹没大面积良田,并留下无数沙丘和大片盐碱地,破坏了开封城周围数百里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使开封城发展失去了周边农业经济的强大基础,最终造成了开封城的衰落。B37

三、外推力的趋微:河道变迁与城区经济衰落

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外推力的河道,其安流不但利于水运稳定,亦有利于农业灌溉,而其变迁,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生产生活状态,进而在多方面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羁绊开封城经济发展至重且深者,至少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黄河水患的直接性破坏

明清两朝,黄河有数次决溢入城,对于开封城本身及其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中,崇祯十五年(1642)的河决最为严重。该年九月河决,泛水淹没了整个城区,惟个别高阜得以幸免。水退之后,城内“繁华胜景于此绝矣”B38,城区之工商业遭受致命打击B39,致使城市经济“走向大萧条”B40。清代初期,开封城依然未从河决的阴霾中恢复过来。如时人丁日乾云:“驱车遥忆旧繁华,坚壁徐看一角斜。”“千年梁苑迷秋草,几树夷门集暮鸦。”B41繁华的商市没有恢复,“夷门寥落今无市,艮岳丛残绝少峰”B42。甚至昔日繁忙的夜市也萧条不堪,“梁园一片月,万户寂无声”B43,人头攒动的局面不复存在。至康熙中期,开封城经过数次修缮后,“百雉午霄,楼堞坚整,巍然作中原巨镇”B44。但是,城市经济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城中市廛辐辏处,惟汴桥隅、大隅首、贡院前关王庙、鱼市口火神庙、寺角隅、鼓楼隅为最盛,关厢有五,西关马市街称首,南关次之”B45。生活在康熙、雍正年间的蒋锡震记载下了此时开封近郊的民间口头语,“奔走空皮骨,江梅欲笑人。端为五斗米,卖却一年春”B46。生动反映了开封城商业的艰窘。

道光二十一年,黄河再决开封,城内“坑塘尽溢,街市成渠”B47,商业店铺“大半外出,市井阛阓,虚若无人”B48,商贸活动受到深程度影响。次年二月决口始被合龙,泛水围城达八个月之久。道光二十三年,河决中牟,泛及开封城近郊,历时一年有余。此后,贯通开封城周遭的官道或被冲毁,或被沙淤,人行车运极为不便,水陆交通条件遭受重大破坏,开封城因此失掉了经济发展的翅膀,经济发展陷入艰难的困境。B49

更甚者,由于河患的频繁及强破坏性,开封城内居民形成一种恐惧心理,“每年七八月间,土人惧水来淹,昼夜彷徨,苦于土著,莫可如何。游斯土者,及期亦恒以为恐”B50。一个典型的例子,即是崇祯末年之决影响至乾隆年间,达百余年,“周藩竟尔肖梁亡,倒决河道相浸灌。修竹寒烟古水滨,居民指点尚惊神”B51。这种持久的内心恐惧不但会带给土著居民追求发展上的消极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来汴客商的规模及在汴客商的作为。

2.水运兴衰对于城区经济的影响

对于明清时期的开封城而言,商品往来的途径不外乎两个手段:一是牛马车,二是内河航运。若以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水运的优势则是非常明显的。明人王士性在分析湖州经济富庶之时,即以水运优越为其成因:“浙十一郡,惟湖最富,盖嘉、湖泽国,商贾舟航易通各省。”B52兹以两个层面加以比较。

从载重量来看,明清时期城乡陆路交通以太平车为主B53,而其仅可载数十石而已B54。明人茅元仪也大致总结了当时的车运情况,“一曰人车,两人牵推,每车运不过四石;一曰牛车,前驾二牛,以二夫御之,运不过十二石;一曰骡车,以十骡驾一车,运可至三十石,然其费亦不赀矣”B55。清代后期,马车经过了改进,发展为两轮骡马车,车厢为平板,引出两木为辕,可套马数匹,而且车身减轻,载重量增加,每车可载一二千斤,日行百余里,牛车载重相仿,B56速度更慢。水运的载重量则明显高出很多。日本学者松浦章据《中国省别全志》,将内河航运船只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航行于可作为开封城商路的河道上的船只的载重量,最小者为30石,最大者可达1300石。B57足见差异之悬殊。

从输运价格来看,水运也明显低于陆运。唐顺之认为,“水运之费比陆运六分而减五”B58。今人张海林将19世纪末江南客运、货运的水陆输运价格做了列表比较。如将其平均计算,陆路客运400文/人/百里,水路客运为150文/人/百里,水路客运只是陆路客运的38%;陆路货运290文/担/百里,水路货运7文/担/百里,水路货运还不到陆路货运的3%。考虑到长途陆运还有投宿的费用,水运比陆运的价格更加便宜。B59不言而喻,如果城市具有便利的水运交通,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是非常大的。

明清时期黄河水患频繁发生,水陆航道的运输能力亦随着水患灾害的发生不断改变。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初期,开封城水路因水患灾害的影响,仍不通畅,但陆路交通却迎来了车轮滚滚、四方辐辏的局面,“有车辚辚官道旁,辕驹喘啑何彷徨”B60,“高轩日日纷如蚁”B61。然而,开封城的经济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时人李梦阳诗曰:“十载宋梁间,鸡鸣望四关。月来天似水,云起树为山。朝市今何处,流波去不还。高秋未归客,肠断浊泾湾。”B62李濂亦云:“谩指黄河说宋朝,繁华都向暮烟消。”B63便利的陆路交通并未带给开封城充分的经济发展机遇。

嘉靖九年(1530),贾鲁河被重新疏通,开封城的经济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成书于清初的《如梦录》翔实地记载了晚明开封城内的商业概况。其中,与东南诸省的贸易情况为:大店街附近有杭、扬等处运来粗细暑扇、僧帽、头篦、葛巾、白蜡等货;马道街有南京等处客来,贩卖不断;鼓楼西市场有天下客商,堆积杂货等物,另有各色海菜、六安芽茶、余芳缎店、南酒店;都司署附近有福建荔枝;钟楼附近有南京杂货。B64考虑到该时期贾鲁河便利的通航及水运的优势,这些产自江南一带的商品当大多由水路运至朱仙镇,再转运开封。

崇祯末年河决后,贾鲁河、朱仙镇与开封城均受到严重破坏。经过明亡清兴的战争,国家重新一统,贾鲁河重新疏浚,开封城的经济也得以重新发展。据许檀研究,康熙年间,朱仙镇的商业开始迅速发展,乾隆至道光中叶达到鼎盛,B65而开封城的经济亦至清中叶实现较大发展B66。如雍正十一年(1733),开封城区“四方商贾填溢”B67,经济活动非常频繁。经济发展的同步性体现出二者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而水运无疑是其主要成因之一。

如粮食贸易,据史载,开封城西门、南门、曹门、北门均有“杂粮市”。城中“市籴谷米曰坊子,旧在宋、曹二门、州桥及京山府前、柘城府前,今在东西南北四门及县前街。有籴贱而贩贵者,谓之熬价;有左买而右卖者,谓之倒堆”B68。由此可知,开封城应具有较大规模的粮食贸易。当时,开封城的粮食来源除省内州县之外,大宗粮食水运线路有二:一由淮河的正阳关,达于陈州府的周家口,复由贾鲁河北上抵朱仙镇,转运开封;二为山东、直隶粮食沿运河运至临清,再转卫河,最后陆运开封。B69在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朱仙镇关帝庙时,粮食业的捐款数额位居第三,足以证实朱仙镇粮商的经济实力。B70粮食贸易的一致性体现出二者的紧密联系,上述的第一条水路则当为二者所共用。

再如杂货业,主要经营南方所产绸缎、布匹、糖、纸张、茶叶、瓷器及本地一些农副产品。据乾隆三十三年重修关帝庙碑记所载,参与此次集资的朱仙镇杂货行有11家,京货行30家,杂货铺有32家,而开封城也有26家杂货铺参与,它们应是从朱仙镇购进货物,所以参与了捐资,只是数额明显少于朱仙镇所捐。B71另据清人李绿园以开封为背景的写实主义小说《歧路灯》所载,王春守家,“带了能干的伙计,单一在苏杭买货,运发汴城”;盛希侨道:“我想做生意,或是海味铺,或是绸缎店,伙计们下南京,走苏杭,说着也好听。”B72都是开封城杂货经营的写照。当时,由南方通往朱仙镇除运河—淮河至周家口外,另有湖广商货溯汉水至赊旗,水陆运抵周家口,再经贾鲁河至朱仙镇。杂货多由此二路运达朱仙镇,再陆路转至开封。B73

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河决中牟,水退之后,“淤沙深七八尺,甚者或至逾丈,房舍既遭淤没,商品全被浸毁,朱仙镇之精华,至此损毁殆尽”。光绪十三年九月,黄河再决,“朱仙镇之商业经此益衰”。光绪二十六年春,数度大风,“岸被水毁,河由沙填,朱仙镇而上之贾鲁河,自此不通舟楫矣”B74。自此,朱仙镇之商业迈向衰落,“硕腹巨商无有过而问者矣”B75。朱仙镇的衰落,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开封城的商业。B76晚清人李嘉乐感受到了城内的凄凉:“半月梁园住,清宵寂客怀。窗风嘶破纸,檐雪堕空阶。”B77直至清末,开封城经济未能实现新的大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因强调水运而过度贬低陆运的作用。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正是水陆两套系统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城市出现繁荣的局面。只是在古代陆路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水运的优势更大一些,因此,城市若具备便利的水运,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会超出仅有陆路的城市,在这一点上,开封城即是明证。随着诸河道的日渐湮塞,开封逐步沦为一个不通航的城市,其陆路交通虽号称“八省通衢”,但实际通达的地区主要限于河南境内,“城市赖以繁荣的交通、贸易条件,远远不如从前了”B78。

四、河道变迁与开封城经济发展的互动

1.河道对于开封城经济发展的双面影响

首先,河道通航或停运的双面影响。如清人李茹旻所言,水利之一利就在于“商旅之往来”B79。元末贾鲁河的疏浚,为明清两代的开封城带来了发展机遇,东南地区的粮米、杂货等借此输往西北,而西北地区的山货、特产亦经此远销至江南。作为贾鲁河畔的重要城市,开封城即可作为商品的销售地,亦可发挥商品集散地的功能,非常利于商贸往来,以故畅通的水运势必推动开封城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清代晚期贾鲁河通航能力的有限及最终失去,开封更多依靠区域内部的经济联系,商贸活动本地化,开封城遂逐渐步入萧条。

其次,河道安流或决溢的双面影响。开封城经济依赖辖区的农业,而水利又是农业之本,“盖五谷之性,无不藉水以滋,不特秫、稻为然,即麻、黍、菽、麦宜燥亦未有久旱而不槁者也”B80。因此,安流且水量丰沛的河道,自然可以作为沿岸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在确保农作物收成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如开封城的商贸交易中,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占据重要地位,说明其经济活动的根本源于农业生产。遗憾的是,黄河的善决危害禾稼,沉淀的泥沙又破坏耕作环境,明清时期开封境内土地沙化、盐碱化的现象与黄河多次决溢是分不开的,开封城的经济状况和城市地位也由此降到了唐宋以降的最低点。B81黄河水患对于开封城腹地农业的破坏,从根本上削弱了城区经济发展的内源力。再者,河道决溢对于城区本身也是灾难性的,开封城数次被淹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2.具有经济发展意义的河道治理

保持河道通畅,就意味着城市拥有开展经贸往来的航道,这对于传统社会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河道治理专任官员、历任开封城之官员及土著居民多对河道治理给予了重视。

最为显著的是黄河治理。明成化年间,国家设置总理河道,下复设多级机构,负责黄河各项治理事宜,清代则改称河道总督。且自明万历年间起,河南巡抚亦开始监管河道。B82此外,若汛情紧急,还设临时官员,差赴工次。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及工期,政府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如明代富有盛名的“四防二守”即被奉为河防法规B83,清代的法规较之明代则更加完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各类工程。明清时期,黄河河工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沟洫、塞决、修堤、筑坝、镶埽、疏浚与开新河等几类,且在很多时候,这些方法并不是单一使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混而用之。如,顺治九年(1652),河决封丘,危害极大。河督杨方兴、巡抚亢得时征丁夫数万堵决,但旋筑旋决,后在丁家寨凿渠,引河减水之势,又于祥符时和驿筑堤,再筑常家寨堤、商丘王家坝堤、考城王家道口堤,B84最终成功治理。可以说,没有这种系统化和规模化的治理活动,黄河水患的发生频率及其后果将更加难以想象,更遑论其航运和经贸价值了。

贾鲁河的治理同样受到重视,并实施不同的治理方法。如疏浚河道。康熙四十八年,“浚郑州贾鲁河故道,自东赵讫黄河涯口新庄”B85。如开浚新河。乾隆六年,开浚省城干涯河,复于中牟创开新河,分贾鲁河水势,由沙河会干涯河,入涡入淮。B86据统计,清代前期,贾鲁河共被疏浚50余次B87,足以说明因其经贸和灌溉价值带来的社会治理行为。

要而言之,黄河自金代完成改道南流之后,长期的泥沙沉积不断抬高河床,持续的黄河水患随之发生,这给黄淮平原上的农业经济及其城市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黄河南岸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可以说是黄淮平原上较早成长起来的一颗璀璨明珠,到明清时期却屡遭黄河水患的侵袭,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在水运优势较大的明清两代,河道对于开封城的经济发展亦尤为重要,没有黄河、贾鲁河及惠济河的流经,就没有开封城的经济繁盛;开封城的对外经济往来,进一步促进三河的治理,尤其是贾鲁、惠济二河,开封城的存在成为其长期通流的重要因素。河道与开封城之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一种唇齿相依、兴废与共的互动关系。这既是开封城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历史轨迹,也应是同时代黄淮平原上其他城市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注释

①朱士光:《清代生态环境研究刍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②刘翠溶:《中国环境史研究刍议》,《南开学报》2006年第2期。

③汪雅梅:《渭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浅谈》,《陕西水利》2010年第4期。

④李润田、丁圣彦、李志恒:《黄河影响下开封城市的历史演变》,《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6期。

⑤陈代光:《运河的兴废与开封的盛衰》,《中州学刊》1983年第6期。

⑥黄以柱:《豫东黄河平原环境的变迁与开封城市的发展》,《河南师大学报》1983年第1期。

⑦李长傅:《开封历史地理》,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5页。

⑧陆粲:《陆子余集》卷四《明故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盛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4册,第627页。

⑨李梦阳:《空同集》卷三十六《夷门曲》,《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第320页。

⑩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卷五《淮安府由北河至陕西潼关水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1页。

B11罗钦顺:《整庵存稿》卷二十《次亢村驿》,《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1册,第267页。

B12张元凯:《伐檀斋集》卷三《黄河客舍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5册,第698页。

B13彭孙遹:《松桂堂全集》卷六《渡黄河》,《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7册,第85页。

B14王峻:《王艮斋诗集》卷九《由黄河至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4册,第307页。

B15黎汝谦:《夷牢溪庐诗抄》卷一《渡黄河》,《续修四库全书》第1567册,第637页。

B16李长傅:《开封历史地理》,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39页。

B17黄钊:《读白华草堂诗二集》卷十《游梁杂诗》,《续修四库全书》第1516册,第198页。

B18张廷玉:《明史》卷八十三《志第五十九·河渠一·黄河》,中华书局,1974年,第2014页。

B19B25B74开封教育实验区教材部编《岳飞与朱仙镇》,1934年印行本,第205、205、130—131页。

B20《明神宗实录》卷四一六,万历十五年十月丙辰,台湾影印本,第7855页。

B21《清圣祖实录》卷二一六,康熙四十三年四月庚午,中华书局,1985年,第186页。

B2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六〇,乾隆五十一年闰七月丙子,中华书局,1986年,第946页。

B23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二六《志一百一·河渠一·黄河》,中华书局,1976年,第3740页。

B24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九九《工政十二·直省水利下》,李鹤年:《挑挖贾鲁河一律深通疏》,《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41册,第2543—2544页。

B26澹庵:《汴试日记》,1926年息云庐丛刻本,第1页。

B27开封市交通志编纂委员会:《开封市交通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第126—127页。

B28王荣搢:《豫河续志》卷十九《汴河案》,石光明等:《中华山水志丛刊》本,第468页。

B29张圣城主编《河南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第169页。

B30董斯张:《静啸斋遗文》卷一《河南梁大中丞奏议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81册,第585页。

B31蒋锡震:《清溪诗偶存》卷七《置酒平台观李崆峒禹碑二首·其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4册,第513页。

B32尹会一:《尹少宰奏议》卷二《河南疏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14页。

B33《嘉靖尉氏县志》卷一《风土类·水利》,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第23页。

B34《康熙鄢署杂抄》卷三《汴中诗》,康熙五十八年纶嘏堂刻本,第18页。

B35王建革:《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60—62页。

B36毕沅:《灵岩山人诗集》卷三十五《祷时雨》,《续修四库全书》第1450册,第340页。

B37程子良、李清银:《开封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60、200页。

B38孔宪易校注《如梦录·著者原序》,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4页。

B39B49程子良、李清银:《开封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91、204—205页。

B40开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封市志》第2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第542页。

B41《康熙开封府志》卷三十四《艺文》,丁日乾《过汴城》,康熙三十四年刻本,第14页。

B42顾嗣立:《味蔗诗集》卷二《大梁怀古八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6册,第555页。

B43《雍正河南通志》卷七十四《艺文三》,刘朝宗《梁园怀古》,《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8册,第452页。

B44《康熙开封府志》卷十一《学校·贡院·国朝李粹然贡院记》,康熙三十四年刻本,第33页。

B45《康熙开封府志》卷九《城池》,康熙三十四年刻本,第6页。

B46蒋锡震:《清溪诗偶存》卷七《汴梁道中口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4册,第508页。

B47《光绪祥符县志》卷七《河渠·河防》,光绪二十四年刻本,第70页。

B48李景文等点校《汴梁水灾纪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45页。

B50钱学伦:《语新》卷下,光绪年间申报馆刻本,第5页。

B51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卷二十三《梁园行》,《续修四库全书》第1433册,第272页。

B52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第70页。

B53李长傅:《开封历史地理》,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45页。

B5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般载杂卖》,中华书局,1982年,第113页。

B55茅元仪:《石民四十集》卷四十四《河漕》,《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9册,第364页。

B56杨克坚:《河南公路运输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第104—105页。

B57松浦章著,董科译《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66—435页。

B58唐顺之:《北奉使集》卷一《条陈水运事宜》,《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0册,第425页。

B59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页。

B60李梦阳:《空同集》卷二十一《汴河柳送沈生》,《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第166页。

B61孙绪:《沙溪集》卷十八《大梁车马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4册,第683页。

B62李梦阳:《空同集》卷二十四《河上秋兴·其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2册,第198页。

B63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二十三《汴京怀古二首》,中华书局,1999年,第466页。

B64孔宪易校注《如梦录·街市纪》,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9、31、34、38、50、56、57页。

B65B70B71许檀:《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B66B73许檀:《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

B67张应昌:《清诗铎》卷五《水利》,中华书局,1960年,第133页。

B68《光绪祥符县志》卷九《建置·市集》,光绪二十四年刻本,第58、60页。

B69尹会一:《尹少宰奏议》卷七《河南疏六》,中华书局,1985年,第67页。

B72李绿园:《歧路灯》第15、69回,华夏出版社,1995年,第447、105页。

B75龚柴:《河南考略》,小方壶斋舆地丛抄本,第162页。

B76王命钦:《开封商业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2页。

B77李嘉乐:《仿潜斋诗抄》卷八《旅夜》,《续修四库全书》第1559册,第640页。

B78黄以柱:《豫东黄河平原环境的变迁与开封城市的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B79李茹旻:《李鹭洲集》卷八《水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6册,第796页。

B80任启连:《清芬楼遗稿》卷一《请开北方水利疏》,《续修四库全书》第1424册,第164页。

B81程民生:《河南经济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67页。

B82张廷玉:《明史》卷七十三《志第四十九·职官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1775、1773页。

B83饶明奇:《清代黄河流域水利法制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B84《雍正河南通志》卷十五《河防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5册,第388页。

B85B86赵尔巽:《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825、3828页。

B87邓亦兵:《清代的朱仙镇和周家口》,《中州学刊》1988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轲

上一篇:医院建设合同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