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

2023-12-12

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铁路安全稳定,本文基于针对铁路企业管理特点,从三个维度提出提高铁路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对策建议,确保铁路安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十四五;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列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铁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肩负着重大责任。本文旨在分析进入“十四五”时期,为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出提升铁路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铁路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性开展铁路安全运营风险的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和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

从铁路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威胁铁路实际运营安全的四类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建议系统性开展铁路安全运营风险的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和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其中,基础排查类自评估建议由各路局的车间、工务段、机务段等具体实施,评估方法力求简单易操作,以反映现场实际情况为目标,以排查评估无遗漏为实施原则,客观评价不同路局不同线路不同工点在不同时间节点条件下的四类安全事故风险等级,明确高风险工点并作为下一步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的对象;重难点专业风险评估建议由国铁集团下属综合性研究机构牵头实施,充分挖掘高铁运营十年和普速铁路历年来运营的大数据,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估铁路企业当前铁路安全运营风险。

2.全面推广新建铁路线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目前,对新建铁路线建设安全构成最大威胁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四)川(西)藏铁路、西(宁)成(都)铁路等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建设中尤为明显。对地质灾害的防控,应从可研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工后残余风险四个阶段入手开展评估工作,方可确保风险防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大力提倡基层职工和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准确细致无遗漏地把握各级铁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认知各级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更应坚持群众路线,多倾听来自基层职工的实践经验和人民群众的科学建议,全面准确地把握铁路安全管理的问题所在。

二、坚持“目标导向”——科学制定铁路安全管理行动目标

1.以“因症施治”为原则,通过对铁路安全运营风险评估和新建铁路线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明确各铁路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风险特征;以“因症施治”为原则,科学制定各铁路企业、各线路、各工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安全管理行动目标;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因局施策、因段施策、因线施策、因点施策”的差异化安全管理对策组织与实施。

2.重点推进安全管理方向的降本增效类科技攻关和信息化项目组织与实施,进一步释放科技进步的“红利”。安全管理方向的降本增效类科技攻关项目,可重点聚焦加快推进铁路从“周期修”到“状态修”的发展和过渡,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为以铁路历年运维大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不同路局不同线路在不同时期的外部环境特征(汛期、春融期等地质灾害高发期)和客货运需求特征(暑运、春运等运营高峰期),开展围绕R(可靠性)A(可用性)M(可维修性)S(安全性)的运维策略系统性实用性研究,在满足不同运输需求和保障足够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运维成本。安全管理方向的信息化项目,可重点关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调图与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可考虑以铁路近年来客票销售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速预测与分析研判,科学评估每一列客车的开行成本和调整成本,灵活调图,尽可能避免“空车拉客”现象的产生,提高运营效益。

3.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就铁路而言,当前,随着路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铁运营周期的不断延长,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外部和内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隐患复杂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确保铁路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要统筹铁路改革发展和安全关系,站在大安全观的视角认识和把握铁路安全工作,不断夯实铁路安全基础,坚决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三、坚持“结果导向”——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

1.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公共安全的重点领域,铁路要时刻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安全工作的首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此要严格落实铁路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危及旅客安全的问题和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筹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强基达标、体质增效,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和装备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依法治理铁路安全环境,全方位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铁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提高铁路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铁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3.深化安全保障技术攻关,强化技防服务铁路安全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铁路企业要深化安全保障技术攻关,强化技防服务铁路安全能力,比如深入研究高铁运营安全规律、深化设备设施检测监测技术研究、深化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深化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技术攻关等方面,全面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

4.持续推进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安全文化对铁路安全的促进保障作用深远,短期安全靠措施、长期安全靠管理和文化。铁路不同站段大都有其自己不同的业务性质和地域性文化背景,安全文化的建设应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并不断探索创新。一是要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要有切合实际的思路。既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又要有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切实做到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统一,企业追求与职工追求相统一。二是开展坚持不懈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培训,可以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安全自觉和技能提高。三是营造亲情嘱托氛围,让每位职工的亲人给上岗作业人员写嘱咐语或录亲情嘱托视频,让职工班前会上念一念,上岗之前看一看,作业间隙想一想,安全警钟长鸣。

总之,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时期,铁路企业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坚决守住铁路安全整治红线和职业底线,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20- 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铁路运输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许多铁路运输企业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不懈地推进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堅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但是,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职工的期待有差距等问题。本文结合铁路运输企业在抓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一、深刻认识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有序经营,还能有效促进队伍建设,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发展,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的影响下,铁路运输企业的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进行,但是想要有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1]。

二、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理想信念还需进一步坚定;有的党员干部怠政懒政,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够坚决有力,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未能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整体工作中去谋划,重考核问责、轻视对干部的教育管理;有的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仍然薄弱,违规违纪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干部作风漂浮,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要求不严,监管不到位,甚至失职渎职。

三、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方法

(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弛而不息纠正“四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手,推动作风整体转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充分认识正风肃纪的重要性,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企业纪检监察审计人员要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查处不收敛不收手行为,继续重点整治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大办婚丧喜庆等典型问题,严防反弹回潮。要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发挥党员干部和机关部门的“头雁效应”,紧密联系部门实际,重点纠正一些党员干部爱惜“羽毛”、好人主义、慵懒无为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阻碍上级党组织政策制度贯彻落实、职工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后果的,抓住典型、坚决问责、形成震慑。

深化作风建设。盯住履职履责不到位、不按制度规定办事、安全、生产、经营、技术、培训等方面造假等典型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严查快处、绝不姑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带头严格执行,强化自律意识,以上率下,形成示范效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大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事项的督查力度,把督查向管理过程延伸,向干部履职尽责延伸,向机关和辅助单位延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尽职尽责的态度、严细实的作风,把“严防安全管理放松,严防经营管理放松”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加强廉洁从业教育,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经常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对党员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的教育,能够及时清扫思想中的“灰尘”,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把《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作为中心组学习、“两学一做”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形势要求和工作实际,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企业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把知识测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围绕学习内容,定期组织测试。党群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和企业网站等载体,传递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

细化廉洁文化教育。要发挥好廉政文化的道德养成功能,教育广大干部筑牢廉洁从业的思想防线。通过廉洁文化理念的培养、制度的完善、阵地的建设、监督的强化等途径,建立先进而富有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通过廉洁文化进班子、进基层、进项目、进家庭等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

深化案例警示教育。既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好各类平台,深入宣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又用好反面典型,通过召开警示教育报告会、观看廉政教育影片、编印廉洁从业警示教育教材等方式,达到警钟长鸣的效果。通过正、反结合,为党员干部立标尺,明底线,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纪法意识,起到防微杜渐,警示教育的效果。

(三)把住审计监督关口,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工作的预防作用,有效提高管理效能,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为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打造关口前移,最大限度防范各种风险。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审计监督各职能部门内控制度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按照内控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随时关注现有的内控制度是否适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通过阶段性总结分析,查缺补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

严把重要关口,全过程的控制管理和监督。企业纪检监察审计人员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的招标议标、合同会审等工作中去,对招投标程序、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做到源头控制、过程监督、全程服务,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措施。对专项审计监督的单位提出审计监督意见后,积极跟踪调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权威性,有效遏制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总而言之,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这样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5):122.

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企业不断转变经营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其在铁路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占重要位置。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已全部面向市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根据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为铁路企业制定一套合适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可以优化铁路企业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和监督体系。

关键词: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深化改革

一、铁路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铁路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就建立了一套以分层管理为基础的初级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使得铁路企业把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机结合,整合了铁路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了铁路企业的经营水平。目前,铁路企业虽已全部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从实行现状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管模式中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透彻

如今,铁路企业虽已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核心内容的认识不及国内大型企业的认识透彻。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和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运营中没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首先,铁路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仅只是企业原计划管理的延伸,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全面预算管理只是对原计划管理的简单整合。其次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没有实行的支撑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一张完整的信息交流网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要做好预算编制、控制和考评等一系列工作,就必须要求企业为其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做支撑。现今,由于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经营、财务等各环节信息不流通,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处于孤立状态,很难做到一体化。这为铁路企业建立体系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增加了难度。

二、深化铁路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铁路企业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形式来规范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和经营目标,全面预算是铁路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以及经营目标有利于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性作用。

1.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铁路企业在其经营模式中,会制定一系列适应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铁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目标。经营目标是铁路企業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生产经营目标,更是铁路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全面预算管理在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战略目标的需求,对铁路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铁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铁路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而战略规划可以把战略目标具体化和形象化,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保障。战略规划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铁路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目标和计划。所以深化铁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就要制定适合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

考核是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好的考核体系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会有利于铁路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具有目标性。全面预算考核的目标是为了发掘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真正作用,全面预算考核体系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实现铁路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权衡全局和局部的利益冲突。所以建立一套以目标为主导的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利于深化铁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在设计全面预算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应建立以多重标准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这样有利于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收支利等财务指标,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建立一些提高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的非财务性指标。此外,在设计预算考核体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设计定量的考核指标还应设计一些定性的考核指标。

(三)加强对全面预算过程的控制

全面预算是对铁路企业实际运营过程的预测和预计,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所以,在明确了全面预算的目标后,要做好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分析工作。分析和控制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做出调整,以便铁路企业更好的发展。

1.成立全面预算过程中的分析小组

铁路企业在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后,要组建分析工作小组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小组要及时的发现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上报,研究讨论并做出改正。同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为深化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经验。在分析评估过程中,要着重分析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全面预算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要客观的分析出现差别的各种因素,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2.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铁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全面预算不能准确的预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全面预算执行时要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及时的发现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监督要做到事无巨细,要落实到铁路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大型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要加强。以便更好的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真正作用。

3.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调整

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会挑战各种问题,但是在挑战的背后一定要坚信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随意的对全面预算做出修改。铁路企业要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并进行分析后对全面预算做出调整。影响全面预算的因素有很多,如政策的改变、市场的走向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所以,铁路企业要根据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全面预算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

(四)改善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确定预算条件是确立全面预算目标的先决条件。企业是根据假设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如政策的变化、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等一些影响财务费用的因素,都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全面预算编制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可以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

铁路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各种各样,如:零基预算,就可运用于刚成立的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之中;滚动运算法适用于有雄厚基础,但经营环境变化大的企业。铁路企业在改善全面预算编制的编制方法时要借鉴权威的编制方法,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交流库

铁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将企业的人、物以及经济活动中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统一,实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打通各信息交流的渠道。信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铁路企业业财的融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流通和共享,同时有利于铁路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的转变。

三、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铁路企业在面向市场后要突破质的飞跃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把铁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等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和转型。铁路企业应从思想转变开始,全方位的、透彻的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学习。铁路企业领导应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体员工应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认识,以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涛.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3]杜莉.铁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作者简介:

魏艳霞,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衡水车务段。

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铁路企业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事态下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水平要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稳固铁路企业的根基,不断的推动我国生活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资产增值保值

铁路企业要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监督财务管理工作,合理利用流动资金,保证企业资产完整。科学的对铁路企业财务政策和资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作出指导,对于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定期的对内部的债务情况作出详细的统计,并且要如实的向上一级管理部门进行如实的汇报,以便于企业内部方案的调整和正确的制定决策。

(二)稳步实现铁路企业盈利目标

我国铁路企业现已完成了经营权及所有权分离,因此,我国铁路企業要在现有的社会效益基础上,不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铁路企业可指定可行性的财务管理计划,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铁路企业运行过程中,保证各项制度落在实处。另外,铁路企业向着集团化发展,企业越来越规范,确保铁路企业长远优势;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分析劣势部分,可以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铁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可见,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合规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石

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达到标准化程度,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要考虑周全,财务管理工作要谨小慎微,风险状况一定要做好预防准备工作,禁止违规行为。经过一系列防止办法进行合规性查看和危险警示,做好“前期预警”作业,最大极限减少违规事情的发生。

(四)稳定发展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会计基础作业标准化。会计报表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这就要求会计报表必须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以便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给真实的依据,自然要求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客观上要契合会计作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提高铁路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铁路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通过借鉴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对财务管理中不可控的财务、审批等相关的流程做好严格管理。规范财务操作,对财务任职人员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和提高,保证财务审核工作和监督工作达到真正的效果。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的运行状况,严格的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财务法律、法规。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考核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每月固定的进行岗位职责考核,并且将考核成绩与岗位工资挂勾;其次是对待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明确处罚制度,违规现象一定要严格加以处理,纠正违规行为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违纪处罚,对于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的,应当依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分,明确企业管理制度;最后在年底进行年终综合评定,各个岗位的员工根据一年的各项综合情况作出综合评定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铁路企业还应当定期的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作用的宣传,加强人们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和思想意识的提高,财务人员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白财务会计管理标准化对铁路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的参与财务管理工作。

(二)加强铁路部门的财务预算管理

1.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成立的预算决策机构离不开财务部门的工作协助和配合参与。预算工作的的审查和批注以及修改预算的事项应当有相关的董事会或者专门负责审查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来担当管理机构,各个部门这是预算工作的执行机构。

2.选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式

目前在财务管理方面预算方式采用的大多是以下三种:权威式预算、参与式预算和混合式预算,在这三种常用的预算方式中混合式预算最为科学,实用性最强,主要报货目标的确定、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一些列的程序。在进行预算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预算目标指标体系的设置和确定最为先进合理的预算目标的指标值。这些都是铁路企业制定未来发展目标最为有效、科学的数据参数依据。

3.加强预算控制

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就必须要做好预算控制这一关键环节,预算控制是管理部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运用的控制管理方法和措施对管理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是铁路企业整个控制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系统。

(三)加强内部监督检查

铁路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是要严格的依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铁路企业内部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及时的进行补充和改进工作,保证做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畅,保证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和切实可行性,财务管理准则的制定使财务会计管理有依据可以遵循,执行起来更加有效果。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会计主管部门要做好对各级会计事务工作的督导和监察,来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

(四)提高系统的安全指数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但随之而来的病毒和黑客威胁着网络的安全运行。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铁路企业要加强对这些网络黑客和病毒的控制和预防,规范网络计算机的使用。财务管理人员使用的网络计算机要定期的对数据库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病毒查杀,做好系统的升级工作,保证工作中使用数据的额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冉.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7,(09):99.

作者简介:

张杰,大同新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因为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过于迅猛,在发展中出现了更多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法律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长,作为用人单位的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领域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防范企业劳动用工风险已成为铁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相关概述

在铁路企业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劳动用工的风险,其中包括了法律风险和安全风险两个方面,对铁路企业员工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防控。在具体的防控过程中,应该对一些相应的策略进行实施,并且这些措施应该在现实的实际情况中得到应有的执行,铁路企业作为国有企业,这些相应的劳动用工风险应该得到相应的解决。以上便是关于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相关概述。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分析

劳动用工的安全风险

在目前的铁路企业劳动用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的技术人员确实存在着相应的安全风险,企业工作人员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身体造成伤害。在铁路企业中,除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外,企业工作人员毫无征兆的突发疾病的事例也偶有发生,在企业基层站段、车间、班组管理者毫无防控和应急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必然手足无措,采取的行动可能会不利于事情后续的处理。此外还有地方安排的支援人员和大学院校社会实践学生,他们和合同制员工用工主体和管理主体都不同,在实践中,在得不到合同制员工同样的培训和管理的情况下,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比合同制员工要大。特别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用工单位還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实践中防控有一定难度。如派遣企业拖欠工资、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书条款不规范、发生工伤等等。

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

除了劳动用工的安全风险外,还有着一定的法律风险。首先,铁路历次改革中产生一些劳动用工的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主辅分离”、2005年“撤销分局”、2013年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2017年18个铁路局完成公司制改革工商变更登记,以及管界调整、调整生产力布局、站段整合、更名等,在改革中基层站段在交接中重安全生产和人员的移交,忽视了一些基础台账和管理措施的跟进,如单位更名、整合后忽视了对在岗和非在岗员工劳动合同的重新签订或变更、个别员工及档案移交存在脱节、忽视了对移交的非在岗员工的管理,相关用工管理台账未办理移交等等。其次,用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劳动用工法律意识参差不齐。铁路基层单位的劳资部门人员很多都不是人力资源或法律专业毕业,劳动用工管理作为关键岗位要定期岗位交流和轮换,新职人员在理解并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时,容易出现理解不到位,甚至执行偏差的情况。在涉及到劳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人员考勤管理,工资支付和考核方面,按照原来的“老惯例”、“土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甚至有法律风险。再次,铁路企业基层个别考勤管理落实不到位。如果计发工资需要依据,那么一定是考勤,作为企业劳动用工的基础,铁路局层面、基层单位层面都重视考勤工作,有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但是铁路企业基层站段目前普遍管辖范围较大,甚至管辖范围要跨几个行政省,原有考勤措施已不适应异地车间、班组管理需要。部分基层管理者存在好人主义,对于文件的执行制度并不良好,考勤代签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个别还会存在考勤会与实际不符的严重问题。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具体策略

对人员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完善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来进一步强化铁路企业人员的管理。通过管理制度中的管理条例来对员工进行约束。除此之外,还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对信息化的人力资源进行统一且集中的大数据管理,让铁路企业能够把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这一过程是在对劳动用工管理进行加强时必须要经历的。在对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劳动用工的相关风险也会得到减少。对铁路企业而言,人员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方面也是十分良好的策略之一,经过相关的实验与企业部分数据可以证实,员工的工资数量与员工在公司所能产生的工作量成正比。所以根据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公平发放薪资和工作安全等相关问题纳入到人员管理制度当中,通过这样的制度来保证员工应有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以此来高效的促进铁路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也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了降低。

让制度执行更加规范

在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中,应该让合同的签署更加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对相应的法律风险进行避免。在对合同进行签署的过程中,应该对考勤管理进行改善,让其更加规范化,应该对考勤的制度进行严格地执行,应该让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考勤文件的学习,对考勤工作进行深入地了解与认识,对规矩的相关意识进行增加,对虚假的考勤进行杜绝,除此之外,还应该对请假与销假制度进行较为严格地执行,如果铁路企业工作人员进行请假,要对审核进行加强,将批假权限作为依据来有效的审批。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来说,也应该有着规范化的标准,应该以劳动合同作为标准,严格地执行相关的条款。如果解除条款时情况应该及时规范办理。在对企业长病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患病的铁路企业员工应该上交医院的诊断书,之后由铁路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再按照规定支付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加强对员工健康状况的关怀,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尤其是要督促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和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员工,注意饮食、休息和用药,制定健康应急预案。

加强对企业人才培养

如果想要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进行防控,一定要对企业的人才进行相关的培养与培训。在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加强中,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质量,在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应该通过培训考试来信息化的了解员工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的内容上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让铁路企业可以减少劳动用工的流失,另一个方面便是工作技能上的培养,让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的质量可以有着良好的提升。

对其他用工模式进行规范管理

在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风险防控中,应该对其他的用工模式进行规范的管理。一方面铁路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应由铁路企业与派遣企业签订协议,之后由铁路企业按照协议向派遣企业支付后,由派遣企业负责进行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在这样的劳动用工模式中,铁路企业应该选择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派遣企业,并与派遣企业签订规范的派遣协议,明确责任分担,要定期向派遣企业了解工资支付、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对于这类员工的管理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进行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铁路业务外包、社会支援人员、大学院校实习人员使用时,铁路企业应增强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意识,应与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签订合同和协议,明晰双方责任,规避用工风险和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目前的铁路企业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其中还存在一定的劳动用工风险,这已经对我国的铁路企业发展将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本文已经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通过这些方面的相关策略,可以让我国的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

铁路企业分配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职责和作用

1.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优势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和地位是独特的,是其他企业职能部门无法取代的,也是外部审计机构难以替换的。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在参与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1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优势

内部审计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的具体管理,这包括不代替业务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制度,不参与各种业务活动的具体操作,因此也不对各项业务管理中的问题承担直接责任,这种相对超脱的地位是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实施审计检查程序发表的审计意见可以直达企业的管理高层,具有相对客观的基础,尤其对其他部门和下属企业而言可以保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独立权威。相比之下,某个直接负责经营运作的业务部门或企业由于自身业绩和责任的影响,对风险的反映和处置会更多站在自身角度考虑而缺乏及时性和客观性。

1.2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综合性优势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审计的范围覆盖各级企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掌握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企业的风险潜藏在各个方面,许多风险也会相互影响和传递,风险管理因此需要从全局角度对风险的影响大小、轻重缓急进行综合评估,协调各方面风险管理的行动。内部审计同直接、单一的业务部门相比更具有从全局考虑分析判断风险的综合性优势。内部审计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的系统性、专业性监督检查和评价,会权衡企业实施风险防范和效益成本的利弊,在风险与收益比较中研究风险管理的定位,这也是其他部门难以做到的。

1.3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连续性优势

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在企业内部工作,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对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更便于做深入的调查,而且对企业风险的转化影响,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更便于进行连续的跟踪,对风险管理进行循环的连续性监控,而且内部审计长期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所掌握的风险管理信息和经验,会对不断深化企业风险管理和节约管理成本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之下,有的外部审计或咨询机构可能在独立性和专业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却很难像内部审计一样对企业风险进行连续性关注,他们只能阶段性地按约定范围提出咨询意见,而且咨询成本也往往大大高于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企业风险管理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之一,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就包括“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在关于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中明确:“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值和改善机构运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化、严谨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帮助所在机构实现其目标。”这些规定和定义,可以看作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所负责任的制度依据。根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监督服务的基本功能,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担负以下具体责任:

2.1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担当监督责任

监督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内部审计传统的看家本领。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也存在监督职责,而且监督是风险管理的起始和基础。要管理风险,必先识别风险。企业的风险在哪里,形成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内部审计在履行风险管理监督责任时,首先要学会分析判断企业风险所在,在准确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要坚持原则,勇于发现反映企业存在的风险,切实体现监督责任,因为许多企业的风险是同各级管理人员甚至领导人员的工作缺陷分不开的。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监督和风险管理中的各项处置与承受也需要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间分开,才能使风险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内部审计往往成为体现企业风险管理监督责任的主要部门。

2.2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担当评价责任

企业风险在识别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评价。内部审计应当掌握企业风险评价的系统方法,对企业风险形成因素、影响后果、发生频率、损失程度等等作出分析,根据不同的指标对企业的风险级次进行排序,为进一步的风险处置提供决策基础。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内部审计要承担好风险评价责任,必须具备专业的系统化严谨评价方法,而不是简单的主观经验判断。无疑这对许多内部审计机构来讲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配备和学习培训,才能担负起风险评价的责任。

2.3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担负咨询服务责任

内部审计应当对企业风险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尤其是对需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来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咨询服务是企业环境变化给内部审计带来增加价值的极好机会,是内部审计提升地位和作用的崭新平台,而风险管理正是提供咨询服务最多机会的重要管理活动。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个机遇,作到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积极主动地在风险管理中开展帮助、促进健全管理活动,才能履行好咨询服务责任。

3.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尽其责任,是必须通过内部审计的具体工作来体现的,通过参与风险管理的有关审计活动发挥其作用。

3.1在风险识别、评价中发挥预警作用

风险是尚未显现不利后果的某种可能。这种潜在的可能是在相关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识别和抓住相关不利因素是分析判断风险是否存在的基本条件。例如判断是否存在投资风险,应对投资决策程序是否遵循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是否具备必要的投资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如果投资风险相关因素存在缺陷,即使该项投资目前有盈利,那也应当作投资风险看待。如分析应收款管理的风险,应当检查企业在客户资信调查、应收款帐期管理、应收款对帐、催收责任、应收款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是否健全,不能等到应收款已经形成坏帐才去反映处理。内部审计应在各种审计中善于发现可能形成风险的不利因素苗头,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映,才能起到在风险识别评价中的预警作用。

3.2在风险防范处置中发挥参谋作用

化解和降低风险同样应从消除风险根源入手,内部审计要在风险防范处置中发挥参谋作用,应根据各种风险的根源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有的外部风险根源是企业无法避开和影响的,但是许多企业内部的风险根源则是可以通过改善管理而消除的,这也是内部审计发挥更多参谋作用的用武之地。内部审计在许多专项管理审计中,在内部控制系统评审活动中,都应根据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对制度性、执行力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企业的管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3.3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中发挥整合作用

企业面临的风险存在广泛性、经常性、持续性特点,企业的风险管理不应被动地对突发性风险进行应对,而应建立经常性的风险管理机制,使风险管理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内部审计利用自己的工作特点正可以在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方面发挥整合作用。企业的各种风险可能会相互影响传递。

(作者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电力企业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党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