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

2024-01-23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主要分析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在骨伤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临床本科实习医学生共56名,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8名学生,试验组实施的教学法为临床路径,对照组实施的教学法为传统的教学。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法的满意度和实习学生综合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临床路径教学法组中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骨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及对临床带教方法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    键   词]  骨伤科;临床路径;临床带教;实习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主要是针对在临床上某一疾病而制定的一套具有标准化的临床医疗诊治模式的方法[1]。其具有高质量、成本低的特点[2]。与传统诊疗方式对比,临床路径具有简单、易懂等优势。骨伤科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的种类比较专业,诊疗手段也较复杂。近几年来,随着临床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骨伤科临床带教的水平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致使临床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对疾病的诊疗不能有效掌握,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需要一种有效的带教方法来提高临床医师带教的水平。将临床路径引入临床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叫做临床路径教学法[3]。本次研究一共选择56名本科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来对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骨伤科临床实习生本科带教的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骨伤科实习的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2017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共56名。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分配到我科的临床实习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即试验组)以及传统教学组(即对照组),每组各有本科实习生28名。两组临床实习的学生在年龄、成绩、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教学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本院骨伤科医师,两组教师、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等均相同,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试验组

试验组主要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要求临床实习生在临床诊疗活动中需要了解并熟悉在骨伤科临床路径里面涉及疾病相关临床知识,要求实习生自主阅读教科书,并学会总结。以接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为例: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遵照CP的详细过程进行学习,实习生在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过程的临床路径后,需要對患者的病史进行仔细的采集,然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根据该疾病的临床路径标准开展相应的检查、诊断、治疗等工作。临床带教老师要让临床实习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掌握骨伤科相关的医学基础及实践知识,如需要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知识及临床技能。在患者出院的前一天,骨伤科的带教教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并向自己带教的临床实习的学生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过程的临床经验与前沿知识,这样能够让实习生更深刻地了解所学疾病的知识点。

2.对照组

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法,实习生分组进入骨伤科实习,每组实习学生实习周期为三周,需要给临床实习生各配备一名骨伤科的带教老师。另外,还要求老师要按照传统带教模式教学任务对临床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每周一次集体授课,根据学习大纲要求,对骨伤科常见的疾病、操作流程等内容用传统教学法的方式进行授课。在临床实习生实习的过程中,要求临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骨伤科中常见病、手术以及基本的操作规范。对一些相对较简单且容易上手的操作,学生可以在自己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操作。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1.建立灵活的随堂考核

在实习结束后,两组实习生均需要同时接受两方面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及骨伤科基本操作。

2.随堂考核

实习完成后,学生需参加科室的出科考试,两组学生均使用同一试卷进行闭卷的考试。理论评分为骨伤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病历书写是考核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收集病历资料的能力;操作技能分析主要是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临床病案的诊断与治疗,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统一由2名副主任医师进行成绩的考核及阅卷工作。

3.满意度分析

以不记名形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是否希望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促进把握重点知识?是否能促进学生团结协作?是否能提高自学能力?是否能提高归纳、表达能力?是否能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否能够提高实践能力?

(四)统计学分析

收集各种考核的分数和学生的反馈,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χ±S表示,两组资料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实习生的接诊能力、专业基础理论评分、基本操作能力评分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二)两组实习生的总满意度分析:试验组总满意度为92.8%(26/2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57.14%(16/28),试验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中医骨伤科学在临床的教学方面主要是将临床专业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更好地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即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4]为了提高临床实习生的操作技能,我们必须不断把临床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临床教学质量提高。传统教学法主要是以“传—帮—带”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5]。这种学习模式不仅限制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相对下降,限制了实习生创新的能力[6]。鉴于此,如何提高学生临床的教学质量,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在骨伤科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情况,进而为传统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临床路径的理念逐渐地被引入了临床教学的活动中[7]。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主要把临床路径与教学相结合,也是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学逐步地融入临床工作中,拉近了实习生与带教的距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8],从而提高了实习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实习生按照临床路径全程参与对患者在临床诊疗中系统、规范的治疗,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可以提高实习生独立思考的临床诊疗思维,提升学生在临床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我科临床疾病的自身特点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到骨伤科教学的临床实习带教中,通过两种带教方法临床路径教学组实习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骨伤科的临床带教教学工作中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新形势下骨伤科学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向标,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培养高素质临床人才的必要条件。可以逐渐普及开,从而使更多的临床实习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及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士洪,孙宏,许凤娟,等.某三甲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14-16.

[2]张伟,王媛博,姜岩,等.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引入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心得体会[J].医药前沿,2013,12(20):312-313.

[3]临床路经编委会.临床路径管理汇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4]咸华.临床路径式教学对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学卫生,2012,1(15):147-148.

[5]DING Y.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 in a large class-size system:a comparative study[J].Nurse Educ Pract,2018(31):161.

[6]杨嘉,鲁月梅.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19):231-232.

[7]彭剑平,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8.

[8]肖歡,马唯,高洁.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93-94.

编辑 马燕萍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适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10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约束护理方式,观察组选择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约束时间。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约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途径后,能明显缩短患者的约束时间,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精神病;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

保护性抑制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其实质是在身体上限制精神病患者,防止患者的混乱行为,并减少患者发生自残行为、躁动不安、受伤甚至自杀等事件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保护性抑制,但是保护性抑制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由于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在临床上有必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1]。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将100名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适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方法将精神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43例,女7例;观察组男39例,女11例。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计划。常规约束护理,患者接受常规的保护性抑制治疗。

观察组在实施精神疾病患者护理计划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途径。在患者住院的当天,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护性抑制措施的治疗方法、目的、适应证和重要性,家属需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评估患者的身体活动状况、合并症、既往病史等。如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应及时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分散注意力。如果这种方法不起作用,将采取相关的限制措施。注意防止精神病患者受伤,使用约束性服装或安全带,每15 min巡逻1次,记录观察结果并在30 min内进行评估。在1 h内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定期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饮食、运动和其他与生活相关的护理,以及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约束期的预防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为什么受到约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情绪等)引导患者自我护理或进行身体活动的约束,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精神病患者约束时间指标数据。

1.4 統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2.0,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约束时间以(±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约束时间比较

观察组精神病患者约束时间为(4.13±3.12)h,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约束时间为(8.34±3.23)h。观察组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保护性抑制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工具。约束的本质实际上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约束,为了制止其狂躁行为,自由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起到保护效果。但是,相关的约束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相关的医患冲突,专家学者对此也非常重视。在临床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可以缩短精神障碍患者克制所需的时间。与常规约束护理相比,更加规范和科学,可以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评估临床护理途径在保护和抑制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敏,邱堂威.从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谈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9,19(9):809-811.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综合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高低。近年来,我院把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纳入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实行层层负责制,规范临床护生实习带教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建章立制,规范标准

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制定了《护理实习带教工作管理规定和奖惩办法》,内容包括实习带教的组织领导、对科室带教的具体要求、对护生实习管理的要求及量化考核标准,使护理部、带教科室及实习生都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严格组织管理,落实层层负责制

为了切实把实习工作做好,首先是成立了院实习带教小组,由护理部专人负责护理带教任务,除原来的科室仅有护士长和专职带教老师负责外,另科室下设护理带教组长,实行带教组长负责制[1],负责全科护生的带教管理与质量督察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专职带教老师主要负责护生进入科室后的宣教,进行技术操作的指导和训练,科室专业组长主要负责对科室护生的集中带教,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护士长主要是监督专职带教老师和科室专业组长的职责履行情况,护理部要对全员所有实习护生负责,监督检查护士长、科室专业组长及专职带教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分级逐层负责,制定奖惩措施,和晋升职称及评级考核挂钩。定期召开带教会议,对带教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负责把关的目标管理体系,杜绝管理漏洞[2,3]

严格选拔与培养带教人员

科室带教组长及带教老师采取自主报名、护理部考核选拔。任职条件为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为人师表。热爱护理和教育事业,科室护理骨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并且有爱心,性格开朗,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计划、管理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护理部负责带教人员和科室带教组长按照实习计划及大纲要求对科室常见病的护理路径进行探讨、总结,分别制定全院及科室教学总目标和每月和每周目标。准备好带教理论试题库,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测试。明确科室操作考试内容。护生在每个专科实习时间为4周。第1周,了解科室环境,熟悉疾病名称,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能为患者进行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第2周掌握本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深人健康教育。第3周和第四周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意识。学习护理文书的撰写,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

强化落实,提高护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带教的教程中,带教小组各级成员各司其职,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落实,逐步提高护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专职带教老师着重于对护生进行技术操作的指导和训练,彻底摒弃“灌注式、填鸭式”传统方法,运用讲解、示范和护生提问,病历分析讨论,教学查房等多方面带教,鼓励护生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多讨论。科室专业带教组长每周组织1次护理教学查房及1次本科专业的教学讲课,并评估实习效果和临床应用,逐步使护生达到能独立胜任护理工作的能力。

加强护生对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避免护理安全隐患[4]

每周由科室护理带教组长组织护生对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查对、交接班、分级护理、消毒隔离、危重症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进行学习和讨论,在平时的工作中带教老师严格督导制度的落实,保证护生实习安全[5],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实习质量。

堅持双向测评,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坚持带教管理中的双评制度,即护生对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和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情况的评价。其中护生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从带教的组织管理、工作安排、工作秩序、专业水平和临床教学能力等10个方面进行评价。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则从护生的实习态度、遵章守纪、服务态度、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规范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专科护理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程度等12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出科时进行综合评分[6]。护理部分别于上半年和下半年个组织一次测评,评选出优秀实习学生和带教老师,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优秀带教老师在晋升晋级方面予以优先和照顾。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带教方法可以直接影响护生对临床知识掌握程度。运用多环节、多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带教效果。但目前临床带教工作出现一些新特点也给护理带教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紫君,何红霞.临床护理带教组长负责制的实践[J].护理研究,2008,22(7):1871-1872.

2 朱云杰,郑光峰.分层次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3):330-331.

3 孙素贞,魏秀桂.分层目标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76-77.

4 吴菁,叶淑金.护理带教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56-57.

5 王兆霞,李军,王会萍,等.实习护生进行护理核心制度教育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2008,8(8):23-24.

6 贾兰玲.实行双向考核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2007,4(7):94-95.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97例 (男32例、女65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行走跌倒59例, 最小年龄5岁1例、最大年龄89岁3例, 平均年龄68.6岁。其中93例为新鲜股骨颈骨折、4例陈旧性骨折。其中合并胃癌1例、脑血栓偏瘫11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心脏病21例, 其余无合并症。病人住院后均给患肢牵引 (胫骨结节牵引40例、股骨髁上牵引57例) 。术前住院5~6d, 手术时间为70~155min, 平均92min。术中出血为150~200m L, 平均170m L。输血量300~800m L, 平均500m L。住院时间为13~20d, 平均16d。住院费用外科治疗为235000元, 内科治疗为4500元, 平均花费20960元/人。

1.2 治疗方法

对合并休克及内科疾病者, 先抗休克治疗及专科医师会诊后再决定手术治疗, 严格按手术指征及临床路径标准实施手术, 最短手术时间为4h, 最长为7d。并将治疗方法分为4组, A组:骨牵引或皮牵引治疗共15例, 其中GardenⅠ型5例, GardenⅡ型3例, Ⅲ型4例, Ⅳ型3例。B组:3根加压螺纹钉固定, 共35例, 其中Ⅰ型14例, Ⅱ型21例。C组:股方肌带蒂骨瓣移植加三根加压螺纹钉固定18例, 均为Ⅲ型。D组:人工关节置换术29例, 均为Ⅳ型骨折。

1.3 手术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枷锁髓内针内固定手术11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8例、术中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法。术毕均在C型臂透视下证实内固定或假体固定, 稳定性好、位置好。

2 结果

临床疗效:按1994年北戴河会议标准评估:A组优良率为88%, 其中Ⅰ、Ⅱ型优良率为95%。B组:优良率为89%。C组:优良率为82%。D组:优良率为91%, 2例发生人工假体松动现象。97例病人随访时间最短为3个月, 最长17个月, 97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 髋关节功能屈曲90°以上者78例, 屈曲90~120°者19例。所有患者行走自如, 功能恢复满意, 无术后并发症。疗效分析:骨折愈合情况期望骨折愈合的A、B、C3组病人中, GardenⅠ、Ⅱ型骨折病人为愈合率显著高于GardenⅢ、Ⅳ骨折病例。A、B2组中GardenⅠ、Ⅱ型骨折病例的骨折愈合率, 差异无显著性, 而它们显著高于C组的骨折愈合率。

3 讨论

目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较多, 且各有利弊, 到底以何种方法治疗为最佳、最适, 目前尚无定论。但有数据显示由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者随之增多, 对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是一个较棘手的问题。内固定可以引起螺钉切割、板钉松动等导致治疗失败, 难以达到早期下床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对高龄股骨颈骨质患者, 尤其是GardenⅣ型及Ⅲ型骨折, 是一种满意、实用的治疗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免去了对骨折愈合的期盼与要求, 一次到位。采用半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上优于内固定, 但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可影响伤口愈合。对属于GardenⅠ、Ⅱ型骨折的病例, 应视病人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 选择骨牵引或皮牵引疗法, 或加压螺纹钉固定, 大部分均能获得骨折愈合, 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恢复较满意的生活质量。GardenⅢ型骨折患者, 基本上均存在股骨颈后侧部的严重压缩和缺损。总之, 通过系统、规范、全方位的护理, 病人术后早期活动,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护理工作贯穿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路径诊疗的全过程,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三大部分。

4 术前护理

4.1 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多为急症入院, 加之老年人合并症较多, 心理压力大。常有恐惧、焦虑及住院不安心的情绪, 教病人自住院开始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 对病人全面评估、列出护理计划和实施措施, 针对不同的心理压力解释疾病的相关检查、手术的方法和风险性、手术目的及预期效果, 并介绍成功病例, 以增加病人的自信心, 以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4.2 做好病人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禁饮食、备皮等。术前1h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术前30min给予导尿、鲁米那钠0.1im, 合并糖尿病者血糖控制在9~10mmol/L, 血压在110~150/65~95mm Hg, 生命体征调理稳定, 教会病人缓解压力和疼痛的方法。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和谐的环境。术前1d为病人做好“T”型鞋。

5 术中护理

我院自开展临床路径护理以来, 术前、术中、术后均有专业护理陪同及有效沟通和护理指导, 专业护理陪同病人进入手术室, 减少病人恐惧感, 有利于术后护理的落实和病人的信任感。

6 术后护理

6.1 生命体征的护理

术后8h内所有患者均应用心电监护及吸氧、患肢外展中立位、穿“T”型鞋,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保持刀口引流管通畅并记录监测的结果。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病人术后有1例血糖偏高、血钾偏低, 及时给予RI注射及补钾治疗后, 刀口愈合好。

6.2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辅助治疗。压力为5~10Kpa、1~2次/d, 每次30min, 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消除肢体水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每日协助病人做股四头肌、踝、膝关节训练。每天抬起小腿10~20次, 以防关节和肌肉僵直。

6.3 鼓励病人早期下地活动。

患者术后第3天在医护人员陪同指导下下地活动, 每天1~2次, 每次为10~50m, 每次不超过30min。患者在活动时严格遵循无负荷主动运动部分抗阻力练习-安全负重主动活动的过度原则。同时还须配合进行屈膝、踢腿等活动。严禁病人坐低矮凳子、做盘腿交叉动作。

6.4 饮食护理。

病人术后6h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后可进流质食物, 但尽量不给吃甜食或牛奶、豆浆等产气或酵解的食物, 以免腹胀。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严格控制饮食热量, 严禁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 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先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及注射RI的方法。病人应随时携带一张说明自己病情、用药情况、联系电话的卡片, 以备应急使用。病人在外出时, 严防低血糖的发生、避免过度劳累, 可随身带一些糖果, 以防低血糖时服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的规范治疗和护理应用。方法 对97例股骨颈骨折病人按临床路径实施规范手术治疗及护理, 并观察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低, 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中, 规范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应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缩短了住院天数,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对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编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2] 孙爱臣.空气等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临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5 (12) :903.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水中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 年龄23~35岁, 平均年龄27.4岁;孕周37~40周, 平均39.2周;身高159~165cm, 平均身高162.5 cm;体重58~70 kg, 平均体重63.2 kg;初产妇41例, 经产妇19例。对照组60例, 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7.6岁;孕周38~41周, 平均39.6周;身高157~166 cm, 平均身高161.7 cm;体重59~72 kg, 平均体重64.1kg;初产妇43例, 经产妇17例。

1.2 方法

水中分娩方法:产妇在宫口开4~6 cm时入手, 分娩池水位以浸没产妇坐位时胸部为宜, 产妇取自由体位, 每隔10 min检测胎心1次, 宫口全开后,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胎儿分娩出生后, 助产士从水中抱出婴儿, 清理呼吸道, 抱至产妇胸腹处肌肤接触, 在辐射床上处理脐带, 随后产妇穿上浴衣, 扶上产床, 保暖, 消毒会阴, 检查软产道, 对于裂伤进行处理[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方法如下: (1) 第一产程, 了解产妇运气情况, 检查产妇宫口扩张、胎儿先露下降情况, 询问产妇是否有水中分娩意向, 向产妇讲解有关水中分娩的相关知识及水中分娩禁忌症, 鼓励产妇多饮水, 多排尿;密切监测胎心动态, 查看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及节律;清洗浴缸, 准备水中分娩相关事宜;按浴池水量倒入相应比例的浴盐, 水中分娩水温保持30~38℃, 室温保持26~30℃;分娩过程中指导并帮助调整产妇呼吸。 (2) 第二产程, 产妇入水后每隔10 min/次监听胎心, 宫口开全之后指导产妇屏气, 在宫缩间隙给予饮水, 产妇可选择自由舒适体位;远红外预热;待胎头拔露, 打开产包, 远红外铺台, 准备接生, 指导产妇用力, 胎儿娩出, 记录胎儿出生时间;遇胎儿分娩困难给予助产, 胎儿娩出后处理第一口呼吸, 挤出新生儿口鼻黏液, 碘酒消毒脐部后剪断脐带;将新生儿抱出浴缸, 方巾吸干水, 结扎脐带;产妇穿浴衣, 保暖, 消毒会阴, 掌握胎盘剥离征象, 检查胎盘, 查看胎膜是否完整, 缝合伤口[2]。 (3) 第三产程异常情况处理, 第三产程时间超过30 min, 或出血量大于100 m L等应立即人工剥离胎盘, 消毒会阴, 按摩子宫, 快速静脉输注缩宫素或者口服卡孕栓, 必要的时候给予吸氧、宫体肌肉注射欣母沛、静脉注射卡贝处理, 密切监测产妇心电图并估计出血量;胎盘分娩后监测产妇血压, 并做好记录;检查软产道, 对于撕裂的软产道要给予修复;协助产妇饮食, 向产妇宣教产后知识等[3]。 (4) 新生儿抱出浴池后即进行Apgar评分, 评分<8分的新生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台, 保持其呼吸通畅, 清除其口鼻黏膜, 擦干身上血迹、羊水等, 并给氧, 给予新生儿正确的胸外按压, 遵照医嘱配置肾上腺素, 评估新生儿反射、肤色、心率及呼吸等。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6例产妇产后出血, 出血率为10%;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50例, 8分10例;生产后, 58例均有产妇会阴疼痛、较强烈的疲劳感。观察组2例产妇后出血, 出血率为3.3%;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57例, 8分3例;生产后, 30例产妇会阴疼痛、较强烈的疲劳感。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活跃期、会阴损伤程度及镇痛效果等方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产妇分娩, 尤其是初产妇, 对分娩过程充满恐惧, 水中分娩改变了传统自然分娩法的分娩环境, 同时, 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认识。与自然分娩法不同, 水中分娩不仅缓解了分娩疼痛, 而且也降低了产妇对镇痛药物的需求, 产妇入水后感到平静和舒服, 可较好地配合医生完成分娩过程, 同时, 对水中分娩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分娩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也提升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

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对收治产妇行水中分娩, 并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支持,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执行, 产妇较多地了解到水中分娩的相关知识, 并自愿施行水中分娩。临床经验指出, 胎儿在子宫宫腔羊水中生长, 临床创造的水中分娩使得胎儿分娩时直接进入其熟悉的水环境, 这有利于患者适应新世界, 但值得注意的是, 水中分娩可能会引起新生儿水中毒、水吸入等, 从而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低钠血症等, 临床需密切关注新生儿状态,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应给予对症治疗。对水中分娩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必要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指导护士协助产妇分娩的同时, 也为新生儿的急救提供了帮助, 极大地保证了新生的安全。

在以往分娩过程中, 没有统一标准化的护理流程, 使得临床分娩护理缺乏准则, 安全性也大大降低,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极好地规范了助产士工作流程, 提供医疗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明确了产妇水中分娩的指征及产程观察要点, 而且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避免了助产士助产过程中的疏忽和遗漏, 同时, 也极大地降低了水中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水中分娩意义重大,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水中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水中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0例给予水中分娩临床护理路径, 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临床护理,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活跃期、会阴损伤程度及镇痛效果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极大地降低了产妇分娩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水中分娩,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彦彬.水中分娩的临床护理路径研究[J].全科护理, 2010, 8 (7) :1836.

[2] 龙旭胤.150例水中分娩患者的护理效果[J].当代护士, 2011, 6 (2) :55-56.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 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 , 其中男性患者52例 , 女性患者54例 , 患者年龄26~70岁 , 平均年龄(58.5±2.3)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3.7±1.5)年。 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之后统计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干预、环境护理、饮食、用药指导等方面的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首先需要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专业护理人员、副主任护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组成。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运动、健康宣教、饮食以及出院计划等进行恰当的评估,以便设计出适合患者使用的临床护理计划。 临床护理路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各个环节上的需求,将提升患者临床护理质量作为目标,按照路径上的有关规范指导护士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临床护理工作,积极落实已经制定的护理计划,彼此监督完成后期护理计划,以此完善临床护理路径表。 具体如下:1入院时护理措施: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并及时将医院环境、主治医生、护士长、科室主任等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增进医患之间的熟知程度,帮助患者完成一系列相关检查,同时让患者明确这些检查的目的所在,将临床方面必须掌握的健康知识以及入院之后需要遵守的相关科室管理制度。 2入院2~4 d护理措施:这一阶段需要同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并反复宣讲2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可以明确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具体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等,同时还要帮助患者明确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发症,将治疗药物的名称、临床效果、低血糖临床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注射胰岛素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另外,还要对患者就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进行反复宣讲,使患者了解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合理改善饮食。 将正确的运动方式告诉传教给患者,支持和鼓舞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入院1周后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相关检查得到的结果,对其疾病健康知识进行巩固,增强患者对运动效果和科学饮食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针对需要维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指导其掌握胰岛素自我注册的常识。 4准备出院前及出院后护理方法:患者在准备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在患者出院当天调查其护理满意度情况,以便了解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治疗效果,在注意有关事项的前提下,帮助患者明确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同时掌握血糖自我监测和胰岛素正确注射方式,掌握复诊时间,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主治医生。 再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应继续为其进行后期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1周之后要及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或上门随访,对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日常饮食、运动、是否严格遵照医嘱、睡眠质量等进行充分了解,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后期改为每月进行1次随访,间隔3个月复查1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

1.4 统计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 20.0软件对有关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计量资料时则需要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对比计数资料时则需要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 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79.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a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 掌握情况

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b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的慢性综合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目前临床方面尚不能彻底根治。 以往临床治疗只重视血糖控制水平,对并发症的治疗并未给予高度重视, 所以整体治疗效果不佳[2]。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明确了综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通过上述做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其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科室相互配合,其本质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以便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计划可以顺利实施。 临床护理路径自患者入院当天开始施行,评定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基本病情之后,制定每天的护理计划,针对病情比较特殊的患者则给予特定的临床护理服务,使患者自住院开始就可以享受到有计划、有时间意义、合理有序的临床护理,满足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实行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和有关常识及注意事项,还能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或护理,从而获取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4,5,6]。

该组研究之中,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79.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及普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79.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及普及价值。

上一篇:生态城市经济效益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品管圈理念下护理实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