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

2024-03-14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第1篇

1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间关系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两者的关系紧密,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其中, 营林生产是林业生态的重要基础, 通过科学开展营林生产与经营活动, 可以有效的拓展我国的森林规模, 并促进营林经济效益的提升, 从而为发展林业生态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营林生产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 这样将会给林业生态造成巨大的影响, 直接阻碍着林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不利于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造成对林业生态的破坏的同时, 给我国的生态整体平衡性造成不良影响。

2 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优化产业结构

2.1.1 优化种植产品。

为了实现对种植产品的优化, 林场经营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地质、气候、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 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分析, 从而为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 工作人员应展开营林品种的市场调查研究, 全面的判断各类营林品种成本以及优势等。与此同时, 根据营林品种的不同类型, 合理选用种植技术, 为苗木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实现营林效益的最大化, 从而切实的保障生态的平衡性。

2.1.2 注重产品开发。

营林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 为此, 相关的林场工作人员应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全面把握板材质量与市场需求量, 并合理升级与开发林木产品, 并通过加强对林产品加工与提升起附加值, 进而促进林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

以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为例, 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将会造成对大量林业资源浪费。为此, 林业经营中应做好相应的调整优化, 提升一次性筷子的环保性与可重复使用性, 这样可达到节约林业资源的效果。

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是巨大的, 相应的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林业资源, 且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大多会选择丢弃, 未对其进行回收利用, 造成了大量林业资源的浪费, 降低了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

2.2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 然而, 由于当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难以实现对林业破坏行为的约束, 导致经常性的出现滥砍滥伐以及肆意放牧等现象, 造成对林木资源的严重的破坏, 难以实现对林木资源的充分利用, 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林业生态健康的发展, 更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 为了促进我国的营林生产以及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极为必要的, 增强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投入于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节约, 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结束语

我国应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大力推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样在改善当前生态环境的同时, 更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此, 有关工作人员应明确工作目标, 提高自身的林业保护的意识,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滥砍滥伐以及肆意放牧等现象。同时, 我国的有关部门应对破坏林业的行为应予以严厉的惩处, 灵活的应用多种科学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够推动与促进林场与林业的长远发展。

摘要:近些年, 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 社会经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 同时使得生态破坏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加剧, 导致沙尘暴以及雾霾等天气频发。为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主要研究了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并阐述了加强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希望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营林生产,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焉新芝.关于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研究[J].才智, 2016, 09:268.

[2] 赵燃.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问题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 2017, 04:112.

[3] 张雪菲.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10:133.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第2篇

1 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概述

1.1 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

从客观角度上来讲,生态林业建设实际上是一个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复杂且长期的工作,而不是大众意识中仅靠增加绿植面积就能达成目的的简单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国民消费水平的同时,也对周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林业便是在此种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新理念。不仅如此,生态林业建设的大力实施,既为传统林业部门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又切实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对于过去林业林业发展的模式而言,生态林业建设更强调了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改革与优化自身的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为林业地区带来了切实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工作进程,现已成为各区域林业部门首要的工作内容。

1.2 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生态林业理念与现阶段林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不仅指明了传统林业发展方向,更为林区经济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生态林业建设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当前各区域林业部门就要将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研究透彻,创新与完善管理模式,使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在林业未来的发展中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2.1 科学规划原则。

各区域林业部门仅提升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依旧是远远不够的,部门工作人员还要根据植被的特性与自然条件科学性的规划林地。在保障树种拥有充足阳光与水分的成长环境与有效控制及防治病虫害的前提下,提升生态环境带来的生产力,切实的推动林业部门的全方位的发展。

1.2.2 因地制宜原则。

在区域林业部门大力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前提下,工作人员还需提升自身专业的技能,掌握各树种的生态习性,确保该地区的各方面地理与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树木的生长,只有从根本上保障树种的成活率,才会带动起林业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

1.2.3 保障经济收益原则。

纵观林业部门发展的近些年间,传统林业与生态林业的发展目标无一不是实现经济的创收。因此,现阶段的林业部门不仅要将完善并增加科学规划后的绿植面积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更要切实的保障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推动林业所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中,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经济利益则是唯一的发展基础。

1.2.4 全面发展的原则。

生态林业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将地区林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进行有机结合,更是要注重林业所处地区旅游或工业等给各领域的全方位发展。鉴于此种情况,遵守全面发展的原则,将各领域的发展进行更为合理的统一规划,现已成为林业部门必须重视且大力实施的工作方向。

1.3 生态林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1.3.1 建立健全新型管理体制。

对于各区域林业部门的自身而言,生态林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势必会给未来林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就要从当前社会以及大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提高入手,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体制,既要将此种新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各个角落中去,又要确保各部门与当地居民二者共同责任体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重视工作个体之间的联系,从根源上改革与优化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这样才会让林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越走越远。

1.3.2 引进先进的科技技术。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过程中,各区域林业部门不仅要重视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更要结合现阶段社会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的背景,摒弃传统林业技术的弊端,引进(下转第87页)先进的科技技术,创新生态林业的发展工艺。不仅如此,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还需结合所处地区的综合环境,在保障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将地区间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确保地区林业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朝向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平稳前景。

1.3.3 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

随着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区域间林业管理者应将培养基层员工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在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之中大力宣传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明确各部门员工的个人责任,从根源上杜绝个别员工因个人利益对部门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不仅如此,林业管理者也需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林业知识讲座或是员工外出学习等活动,从源头上推动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进程。

2 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

2.1 生态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加深,不仅仅是林业要秉承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原则,各领域也要在注重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推进保护生态环境各项措施的实施。从目前来看,现阶段我国在生态林业可持续化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深挖细节,一些部门管理制度过于老旧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因此这就需要林业部门将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纳入到新的管理体制中去,促进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2.2 生态林业发展的多样化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中,林业部门既要保障地区间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又要做好生态林业发展多样化的准备,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地区各领域经济的发展有能够切实做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道路来。

2.3 生态林业发展的整体化

生态林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与各领域的协同努力,有效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才从根源上实现生态林业的整体化发展,为未来生态林业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自身平稳的发展做好万全的准备。

结束语

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实现林区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结合的理念落实到工作实处,保证生态林业能够在社会市场经济日益复杂的今天能够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去。不仅如此,相关林业部门也要将建设生态林业的理念与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建立健全林业各部门的管理机制,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与较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员工,为推动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做好万全的准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极大程度的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如何建设生态林业,维持生态林业平稳发展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就生态林业本身而言,其主要是指在生态与自然大环境之下,林业的发展方向。不仅如此,生态林业既要重视林业经济利益,又要在环境保护上做足功课,保证林业与生态之间的和谐统一。本文主要从生态林业的建设入手,对生态林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韦小满.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10):174-175.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第3篇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2 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 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 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 (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 、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1949~1978) , 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 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1978~1992) , 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 划定自留山, 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 林业改革的进展, 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 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 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 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 基于经济的诱惑, 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 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 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3.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 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 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指导林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 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 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 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 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3.1 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 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 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 在这三种效益中, 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 但我们可以看到, 在目前的情况下, 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时一致的。

3.3.2 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 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 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 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 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 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 我们应注意, 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 并非消极的注重, 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 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 那么, 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 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 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3.4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 除了政策制度,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

摘要: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 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 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 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第4篇

1 丹东市林业发展现状

1.1 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2.58万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98.31万hm2, 位列全省第一位;森林蓄积量5 413.2万m3, 位列全省第二位;森林覆盖率65.9%, 位于全省第三位[2]。

1.2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全市始终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 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的同时, 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着力降低森林资源消耗, 全力推进青山生态治理, 良好的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5 a来, 全市完成造林3.47万hm2;完成退坡地和小开荒还林0.28万hm2, 封育围栏746 km, 治理闭坑矿山325处, 林区生态脆弱区域得到有效治理。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严厉打击了林区“四乱”违法行为, 林区治安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立足于森林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 重点加强了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3], 加大了林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培育力度, 林业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市特色林业基地面积累计达33.33万hm2;林产品加工企业485家, 林业专业合作社299个。

2 丹东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丹东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丹东市林业发展在新时期下全面完成现代林业升级转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局面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森林资源丰富, 但林分质量不高, 涵养水源能力不强, 还有部分残次林需要改造, 退耕还林、退蚕还林、封山育林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是环城周边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丹东市实施海防林工程、青山工程等生态工程以来, 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但城乡绿化尤其城郊结合部绿化基础还比较薄弱。

三是森林资源管护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每年传统祭日和春耕时节, 上坟烧纸、烧茬子、烧地格资等农事用火增多, 易引发森林火灾。而全市森林防火装备和设备落后, 购置设备经费不足, 没有专业森林消防队, 极易使小火变成大火。同时, 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

四是林业产业发展空间有待不断挖掘。虽然全市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 产业规模仍相对较小, 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企业数量较少, 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

3 丹东市林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生态建设, 全面提升现代林业发展水平

一是提升森林质量。加快转变造林绿化工作重点, 以造林为主向造林经营并重转变, 由单一经营向复合经营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集约经营转变。实施精准造林, 加强森林抚育、改造和更新, 提高林分质量。

二是加强青山治理。围绕全省确定的“碧水、青山、蓝天、沃土”工程建设目标, 继续推进青山工程, 努力创建优质工程。充分利用“青山动态监测平台”, 确保青山治理成果不受破坏。

三是加强环城市周边生态建设。以城郊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农村路网和水系绿化工程为推手, 进一步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 逐步推进环城市周边生态建设, 整体提升城乡一体化绿化档次。

3.2 加强资源管护, 全力保障森林资源生态安全

一是加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森林防火管控能力。重点抓好专业消防队、市级应急森林消防队和村级森林消防分队三级森林防火扑救体系, 全力推进本地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正规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二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加大对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同时, 把预防涉林犯罪放在首要位置, 充分利用护林员在打击涉林犯罪中的耳目作用, 扩大发现涉林犯罪线索渠道, 增强打击涉林犯罪力量。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 加强美国白蛾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控, 做好监测预警和检疫执法工作, 强化专业队伍防治, 确保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四是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扩大监测覆盖面, 提升监测防控技术手段,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物种调查;积极组织对非法猎捕、运输、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倒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执法检查, 确保野生动物源性疫病的公共卫生安全。

3.3 加快产业发展, 进一步拓宽林农增收致富渠道

一是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3]。开展林业高效复合立体开发经营, 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建设丹东板栗、软枣猕猴桃、林下中药材和山野菜等一批重要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强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发展。依托产业基地, 大力推进林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林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 做大做强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优先培育和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引导林业企业培育品牌、争创名牌, 提高林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为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

摘要:近年来, 丹东市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林农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就今后如何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挖掘林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推进林业经济绿色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对策,辽宁省丹东市

参考文献

[1] 丹东市地方志办公室.丹东手册 (2014) [M].丹东:凤城市报社印刷厂, 2015.

[2] 丹东市地方志办公室.丹东年鉴 (2014总第19卷) [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15.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第5篇

1 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它是在工业文明发展之后的又一个文明的新阶段, 整个生态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一系列的成果。从总体意义上说,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差距, 并通过良性循环和全面发展的模式促进整体生态文明朝着更远的未来发展。

2 我国目前林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生态文明发展的思想觉悟

在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过程中, 由于广大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最基本的思想觉悟, 在工作经费和技术支出的整体过程中, 普遍都要依靠政府提供支持, 并在整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支撑, 最终导致我国林业建设普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2]

2.2没有能够让全社会都参与到林业管理的过程中来

在整体林业管理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都没有能够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大多数林业管理的经费还是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获得的, 从而使得整体社会的筹资机制多会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再加上, 全社会的群众由于没有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来, 且多数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因此也造成了林业建设普遍滞后的问题。

2.3 我国森林覆盖的总量在不断地减少

目前, 我国森林覆盖的总量仅仅占据世界平均森林覆盖总量的60%以上。这个数值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森林资源覆盖量的逐步减少将给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步增加。而一些基层的造林人员又普遍缺乏选中、育苗、培植和经营等诸多方面的经验, 整体造林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最终造成了我国林业系统中工程项目效益的偏低。森林覆盖总量的减少将会极大地阻碍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对整体林业管理的体系缺乏科学的规范

目前, 我国植物的种类非常的丰富, 从我国的南方到北方, 几乎都可以看到各类植物的痕迹。而且由于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巨大, 生长的习性和生长的周期也不尽相同。又由于对我国的园林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管理, 导致南北林业的发展出现了非常巨大的差异, 最终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5 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林业管理进行全盘操作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 很多林业管理人员的年纪普遍偏大, 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 他们不仅在体力和精力上严重不足, 而且大多数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陈旧, 对树木的种类、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不是非常在行, 因而很难保证整体林业管理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

3 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进行林业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林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想让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更好地进行林业管理, 我国就应该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 对法律和法规进行更好地清理、修改、新建和补充, 从而更好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林业法律体系。地方政府也应该根据本地林业发展的特色和特点, 更好地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

3.2 加强对生态文明背景下林业的管理的思想认识

我国各级的林业部门都要不断加强对林业管理的重视, 通过召开各种会议, 从多个方面、角度和渠道对林业管理进行全方位细致的部署和安排。此外, 一定要让广大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责任意识, 并让全体员工都能够更加重视林业的宣传工作。只有把各个部门相关人员的思想觉悟全面得以提升, 那么才能够使得林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全面的达标, 之后再进一步推动我国整体林业的健康发展。

3.3 调整产业结构

在整体林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 因为我国的林业资源逐年都在呈现减少的趋势, 因此将不利于我国的林业经济更好地进行多样化的发展, 也不利于林业产业本身的结构升级。为了适应我国生态经济不断朝前发展, 我国林业的管理部门尤其应该调整整体林业的结构, 把整体林业结构的发展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更好地像第三产业转移。并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第一产业的管理, 更加积极地发展生态经济林业。此外, 对第二产业中林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加强对树木资源、产品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开发, 那么才能够最终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当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基础打好之后, 那么才能够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关细节更好地深入到第三产业中去, 只有加快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 那么才能够使得三大产业的结构更加平衡, 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 更好地将科技融入生态林业的发展中去

在生态林业的管理过程中, 大部分的管理方案都有着一定的滞后性, 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相关的科学技术没有很好地融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中去。林业部门在林业管理的过程中, 除了要从人员素质、机构设立和制度建设这几个方面着手, 更加重要的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地发展科学技术, 只有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才能够使得整体林业管理发展的更好。[3]

3.5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

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使得林业资源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相关的作用, 一套科学和完善的林业管理体制至关重要。林业管理部门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和合理的管理方案, 构建更加完善的林业管理制度。尤其要分析林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社会各界也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林业管理的进程中来, 为建立共同的家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6 切实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广大林业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转变自己的管理观念, 提高林业管理的水平。最后将所制定的林业管理的计划规划到内部, 形成文件材料, 自上而下的进行动员和部署, 最终使得相关人员的林业管理水平全面得以提升。

3.7 做好林业管理的宣传工作

要想让我国的林业管理体制更好地得以发展, 单单依靠政府和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并不能够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广大的林业管理部门尤其要加强生态林业的宣传工作, 大力发展植树造林, 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政策的调整来提高整体社会对林业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得我国的林业能够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结束语

在我国林业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的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建立科学的体制, 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做好林业管理方面的工作, 才能够真正促进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林业资源在我国资源的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林业资源对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林业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重点告诉大家如何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更好地进行林业的管理和可持续战略的建设。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视角,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英.现代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经济长远发展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 (6) :25-29.

林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论文范文第6篇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取得的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产业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林业产业的综合价值有了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林业部门不仅对林业产业发展逐渐重视起来,还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进了林业产业的集成化水平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综合价值的提高。同时,通过加强对林业产业资源的有效规划、综合开发和深层次加工,带动了相关林业基础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林业产业向多元化的道路迈进,实现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林业产业趋向于科技化、现代化的道路发展。

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在新的趋势下,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2019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56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1600亿美元,产业发展和生态扶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国经济林面积超过6亿亩,开展了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生态旅游突破18亿人次。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近100万名,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或脱贫。”由此可见,在新的趋势下,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福利的贡献渐渐增多,对一些相关基础产业的带动和影响范围也渐渐广泛起来。因此,重视和加强林业产业发展建设十分关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给林业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因此,重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并积极探寻解决之策,以推进林业产业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方向迈进,为我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二、林业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当前,虽然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有挑战和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林业产业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尚不合理、林业减排压力大、创新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几个方面。

第一,林业产业投入不足。林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林业立体条件先天不足,山地林业比重大,林业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同时,科技经费方面也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产业的深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在林业产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过度砍伐的现象,加之同时缺少对于林木资源的种植和培育,导致出现了无林可砍的尴尬境地。此外,也没有完全将林业与第三产业进行有效结合,使得林业间的发展不够平衡、生产经营体制相对落后等,进而也导致很多珍稀的林木数量急剧减少,加剧了林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完善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十分关键;第三、环境污染严重,林业减排压力加大。当前,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林业资源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森林被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林业生产的不稳定,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使得林业节能减排的压力日俱增;第四,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创新投入是长期的,且可能存在因创新不足引发的风险问题,导致一些林业部门和人员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不足等现象出现。同时,在林业生产经营和加工中,也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使得林业项目和林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种类少、产量低,无法形成市场规模;第五,林业产业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组织化生产效率不高。

三、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虽然林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但现代林业产业仍然担负着很多社会责任和使命。因此,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就要结合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究出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林业产业投入

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入,是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加大林业产业投入,也成为新时期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和紧迫需求。具体而言:一是要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林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林业各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要加大林业科研投入,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加林业科技储备。以林业科技工程为载体,组织实施相关科技项目,加快推进以林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变革,进而取得科技成果。

(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新时代,要使得林业产业得到良好高效发展的转型,就要立足多个层面,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一是增加林业资源的供给能力。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林业产业发展建设中来,通过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支持,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核心供给能力和竞争力;二是针对传统的以伐木和销售原木为主的运营模式,不仅要深刻认识到此种运营模式已经与当下新时代的绿色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还要重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成因和探索出有效措施,以有效促进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林业产业的基础地位,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深加工行业,构建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生产规模化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同时,在发展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提高林业产业的关联度,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的发展重心,以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发挥、加工企业的目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

(三)保护环境,发挥林业产业的功能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比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过渡放牧、樵采毁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和整治工作,才能有效提升林业建设的脚步、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四)提升林业产业创新能力

当前,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产业创新能力还不足。要推动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林业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促进我国林产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追求绿色增长的必由之路。要实现创新,一就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向外开拓创新市场,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二是林业产业作为生态脱贫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积极发挥林业产品为林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助推器”作用,就要紧抓时代机遇,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各地的林业特色,创新林业产品;三是林业产业的发展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密切相关,而要提升林业产业创新能力,还要结合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确立集资源价值观、生态系统观等于一体的林业和谐发展观念,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走精品路线。

(五)加强林业产业人才培育

结合林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发达地区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势,加强林业产业人才培育工作。比如通过组织开展高层次的林业产业发展论坛或研究课题,以及选派优秀骨干人员到先进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培训等,提高林业产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林业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实现林业产业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摘要:本文阐述了林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林业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此提出了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林业产业投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保护环境,发挥林业产业的功能作用;提升林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林业人才培育。

关键词:林业产业,趋势及成效,挑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2019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7.56万亿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2020-01-02.

[2] 韦英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形势挑战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08).

[3] 卢爱玲.漳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9(04).

[4] 周鑫容.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J].南方农业,2018(29).

[5] 李东丽.经济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绿色科技,2019(21).

[6] 田文.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创新[J].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01):05.

上一篇: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论文范文